工作计划于工作总结表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作计划于工作总结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工作计划于工作总结表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编制及现状研究

[摘 要] 目的:编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并对其现状进行调查。方法:抽取11所高校的教师,获取初始样本300人,正式样本427人。编制初始题项36个。基于专家调查、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形成正式量表。再采用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检验信效度。进一步通过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现状。结果:①最终量表由34个题项,7个因子构成。②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建构信度分别为0.92,0.85。③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量表模型拟合良好。④在学术科研因子上存在压力的比例最高(54.60%),因子得分也最高(3.86±0.80);不同职称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测量工具。学术科研是目前高校教师最主要的压力源。

[关键词]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编制;信效度

[

教师是承受工作压力较大的职业群体之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会对心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31[2]24,并且会降低工作满意度[1]31[3]126,可能导致职业倦怠[4]61[5]561和職业枯竭[6]110等不良后果,进而可能对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不利影响。但目前针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测量工具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包括:李虹以北京187名高校教师为被试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7]101,黎光明、沈绮云等以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被试编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8]625,陈超然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等[9]37。其中,有些测量工具的被试数量偏少,样本缺乏代表性;有些只针对青年教师,涉及人群有局限性;有些因子设计欠全面,信效度指标欠佳。

鉴于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各级各类高校教师群体进行调查,期望编制出一份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为深化和扩展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提供更优的评估工具,同时对高校教师群体的压力源现状进行分析,为帮助高校教师进行压力管理,从而促进心身健康、提高职业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1:预测问卷采用随机整群取样,对黑龙江省11所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重点和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等各级院校、以及文理工农医等各类专业教师。共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为85.71%。

样本2:正式量表也采用随机整群取样,在上述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7份,问卷有效率为85.40%。

(二)研究方法

参考既往文献和已有的相关量表,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目前工作压力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初始项目库,内含题项35个。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法对问卷进行计分,分数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以及非常不同意。为保证内容效度,特邀请四位不同高校的心理学教授对初始问卷进行审定及修改。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对个别题目的用词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1个题目。最终形成了由36个题目组成的初测量表。

采用初测量表对样本1的被试进行调查。使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的正式题项和维度,以此形成正式量表。

采用正式量表对样本2的被试进行调查。使用SPSS22.0及Amos25.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得到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进一步对样本2中人口统计学等数据完整的347名教师进行高校教师压力源现状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编制量表的个别题项的适切或可靠程度。在删除四个题项后,Cronbach's Alpha整体信度系数值变大。删除前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8,部分或全部删除后的α系数为0.929~0.931。考虑实际应用情况,且删除前后α系数值差异不大,均大于0.90,信度值指标均已达理想程度,故考虑暂时保留此四题。

(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容

为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样本1中的数据进行取样适当性分析。结果表明,KMO取样适切性量数是0.92,此结果接近于1。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7 650.16,已经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01)。说明此数据适合进一步进行因素分析。

对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通过最大变异法进行转轴。将题项中因子负荷量低于0.40,和在多个因子上的因子负荷量都高于0.40的予以删除,对特征值高于1的七个因子进行保留。最终量表删除掉2个不理想的题项,对34个题项予以保留,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2.72%。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荷详见表1。

结合题项内容,对七个因子分别进行命名。

F1命名为学术科研(academic research)因子,包括6个题项,主要是对学术、科研方面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30.97%。

F2命名为组织功能(organizational function)因子,包括5个题项,主要对高校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奖惩制度及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6%。

F3命名为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因子,包括5个题项,主要对高校教师在个人努力方向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5%。

F4命名为晋升(promotion)因子,包括6个题项,主要对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进修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05%。

F5命名为教学(teaching)因子,包括4个题,主要对和教学相关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28%。

F6命名为工作负荷(workload)因子,包括5个题项,主要对工作时间、工作负担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76%。

F7命名为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因子,包括3个题项,主要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同事和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源进行评估。该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35%。

(三)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信度分析

对样本2的数据,进行建构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估。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值为0.80~0.87,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0.92。依照潜在变量建构信度大于0.60[10]227,以及α系数大于0.70[11]237的标准,说明此量表信度良好。结果详见表2。

(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效度分析

对量表的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进行评估。內容效度是指量表的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反映所要测评的心理特质。结构效度是指量表分数对某一心理特质或概念的解释程度。

1.内容效度

邀请四位高校心理学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审定和修改,按照专家意见,对不恰当的词句进行了修正,并增加了题项,从而使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2.72%,高于60%,表明量表结构效度已达到常规标准。进一步对各因子与总量表间以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总量表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值处于0.17~0.84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值处于-0.12~0.60之间,总量表与各因子的相关性比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要高,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因子间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因子与总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详见表3。

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再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在对模型进行多次修正之后,最终得到具有较好拟合度的模型(详见图1)。按照适配度指标的常规标准,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已达标,其中χ2/df=2.54,RMSEA=0.06,GFI=0.85,CFI=0.88,TLI=0.87,RMR=0.08。此结果可进一步说明该量表因子建构的有效性。

(五)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现状

在本研究中,各题项评分为4分,即说明在该题项上存在压力。分数越高,压力越大。据此,各因子均分≥4分,即界定为在该因子上存在压力。依照此标准,在各因子上存在压力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术科研压力(54.6%)、晋升压力(42.1%)、教学压力(41.6%)、工作负荷压力(41.2%)、组织功能压力(37.6%)、个人发展压力(28.5%)、人际关系压力(7.5%)。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术科研(3.86±0.80)、工作负荷(3.71±0.71)、晋升(3.69±0.76)、组织功能(3.61±0.84)、教学(3.55±0.81)、个人发展(3.35±0.88)、人际关系(2.41±0.86)。

进一步对高校教师压力源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其中,对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总分进行t检验,结果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对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总分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未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的统计学差异,但在职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的结果显示,与初级职称教师相比,中级与副高级职称的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结果见表4和图2。

三、讨论

(一)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在对11所不同类别的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基础上,对高校教师工作

压力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目前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专家调查结果,编制了包括36个题项的初测量表。再进一步通过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包括34个题项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正式量表。该量表由七个因子构成,分别是学术科研、组织功能、个人发展、晋升、教学、工作负荷、人际关系。本量表的因子内容与沈绮云等人所编制的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问卷大体相同,其中个人发展、学术科研、人际关系、教学以及晋升因子的含义基本一致[12]14。不同之处在于本量表的调查对象不局限于高校青年教师,而是对各年龄段的教师均进行了调查,扩大了量表的适用人群范围,可用于评估和反映不同层次高校教师压力源的整体状况。本量表与陈超然于2004年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9]35在三个因子上的内涵基本相同,即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组织功能因子。与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量表对高校教师的学术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压力源进行了评估,而陈超然所编制的量表中不包含这两个因子,这可能与不同时期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有所不同有关。

对正式量表进一步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本量表的建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和0.92。本量表还通过专家调查法使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累积解释变异量达62.72%。由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模型拟合指数已达到适配度指标的标准。由此说明本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用来作为评估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良好测量工具。

(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从工作压力的严重程度,还是影响比例上看,学术科研都是目前高校教师最主要的压力源。主要表现在课题申请和结题、发表论文以及成果评奖等方面的工作压力。高校专业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与聘期考核、职称评定及津贴收入等直接挂钩,是大部分高校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重要工作任务,而且很多高校对学术科研成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是高水平论文发表,还是申请及完成高等级课题,都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探索,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经常面临被拒稿、申请课题失败、实验结果不理想等各种挫折。这些都是导致学术科研成为高校教师最主要压力源的可能原因。在本研究中,工作负荷和晋升因子均分仅次于学术科研因子,且40%以上的高校教师存在这两种压力源。说明部分高校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过多,负担过重,工作时间延长,职称和职位晋升困难,这些都是困扰高校教师的重要压力源。

本研究显示,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压力源总分大于初级职称教师,其中副高级职称教师压力最大。杨晓丽等调查也显示职称为讲师和副教授的教师群体感到工作压力最大[13]80,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这可能是由于高校对于初级职称教师的学术科研要求相对较低,工作负荷相对较低,由初级晋升到中级的难度也不大,个人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总体压力相对较小。但对于中级和副高级职称教师而言,一方面對其学术科研及各种年终考核、聘期考核等要求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其在职称和职位晋升上难度较大。这是由于高校对晋升高级职称人数、职称评定标准有严格要求,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在成为中级、副高级职称教师后,在晋升上陷入停滞状态,个人发展进入瓶颈期,因此会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而晋升为正高职后,因已达到职称最高级,不需再面对因晋升而带来的种种压力,在收入、能力等各方面也更有优势,因此总体的工作压力会比中级和副高级有下降趋势。

值得强调的是,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则会损害心身健康,导致过度焦虑、职业倦怠等不良后果,进而影响工作绩效[14]57。因此,针对部分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状态,无论是高校教师本人,还是高校管理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从个人和组织层面进行积极调整,更好地管理工作压力,从而促进高校教师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在增加个人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欣,王剑,郑子健,唐燕.陕西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9-32.

[2]吴旭敏.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刘小萍,周炎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25-129.

[4]李兆良,高燕,于雅琴,黛惠玲,万兵华,李晶华,景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60-62.

[5]崔向军,马洋纳,朱小茼.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5):561-562.

[6]张国礼,边玉芳,董奇.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0-114.

[7]李虹.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类型和压力强度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101-106.

[8]黎光明,沈绮云,杨琳,张敏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625-629.

[9]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4.

[1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27.

[11]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37.

[12]沈绮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13]杨晓丽,陈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分布差异实证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6(4):77-83.

[14]Jamal M.Job stress,type-A behavior,and well-being: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1999(1):57-67.

[15]段伟花,叶晴,段艺.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高校教师管理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27-135.

[16]于海英.高校绩效考核有效激励教师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36-144.

[责任编辑]王立国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Work Stress Source Scale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ZHANG Yan,REN Huiying,CAI Li,YANG J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1,China)

[收稿日期] 2019-12-14

[作者简介] 张妍(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任慧莹(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员工心理援助(EAP)研究;蔡丽(1979-),女,辽宁朝阳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杨婧(1992-),女,山东烟台人,应用心理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正念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190019);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SHB0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20181312)

作者:张妍 任慧莹 蔡丽 杨婧

第2篇:ASP实现Excel工作表和数据库的导入导出

摘要:本文论述了利用ASP技术将Excel工作表导入到数据库,将数据库查询出来的数据导出到Excel工作表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程序实例。

关键词:ASP  Excel  数据库

0 引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信息管理员平时把数据输入到网站的数据库,网站程序会自动计算、统计、分析数据,并产生用户所需的报表,但目前很多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输入还是只能一条一条记录地输入,输出的报表格式固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信息管理员来说,很多的数据还是存储在Excel工作簿中,比如:某手机经营店上了一套进销存管理系统,店里每次进货都是几百上千地进,供货商会给出Excel格式的进货单,存储的信息是手机串号、机型、品牌、进价等信息,对于手机经营店来说,希望能够直接把供货商给的Excel工作表数据导入系统,如果自己输入,工作量很大。企业应用软件最后输出结果都是报表的形式,他们希望输出的报表能够进行二次分析利用。对于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员来说,报表的显示和打印是整个开发过程中最麻烦但又必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把报表输出结果转化到Excel文件中,提供给用户进行二次加工处理,这样就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本文介绍了ASP技术实现网站数据库和Excel交互的方式,给出了程序实例。

1 相关技术简介

①Excel电子表格。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大部分人都是用它来进行数据处理,制作电子表格。②ASP和SQL Server数据库。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ASP網页可以包含HTML标记、普通文本、脚本命令以及COM组件等。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SQL Server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网站的后台数据库。ASP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组合是构建商务网站的一种解决方案。

2 ASP实现批量导入Excel工作表

下面以笔者开发的一套手机管理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将Excel文件中保存的手机入库信息导入到网站后台数据库的实现过程。这里以SQL Server作为网站的后台数据库。

2.1 将需要导入的Excel文件上传到网站目录。上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地读取Excel文件的内容。笔者开发的思路是使用ASP连接Excel文档,打开指定的工作表,读取Excel工作表中的记录,再写入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上传文件的实现,这里就不详细介绍,可以使用组件。假设上传到网站根目录的excel_up文件夹。

上传入库信息的网页“pl_phone_lr.asp”的界面如下图1所示。

在开发的时候,我们先向客户要了一个手机入库信息电子表格,和客户一起商量了需要导入的数据的格式,有哪些字段,字段的数据类型,字段大小等。具体格式要求如下图2所示。

其中手机串号为15位数字字符,工作簿文件的命名没有要求,表的名为固定为“入库细表”,这个很重要,不能改变,不然后面的程序找不到要读取的表名。

2.2 设计Excel文档导入到SQL Server数据库的程序。

①图1的界面,浏览找到需要上传的文件后,按下“开始上传”按钮提交表单,网页跳转到如下图3所示的网页(upload.asp)。

此网页文本框中保存了上传后工作簿的文件名,按下“转换到数据库”按钮,将提交到exceltosql.asp页面处理。

②exceltosql.asp页面负责读取Excel工作表的内容,并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过程并不复杂,关键是使用ASP连接上Excel工作簿,把工作簿文档也当做数据库来访问,只是连接的代码不同而已。连接Excel工作簿代码如下:

<%

source1=server.MapPath("excel_up")&"/"&request("filename") '获取上传文件的路径信息

myConn_Xsl="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source1& ";Extended Properties=Excel 8.0" '连接Excel工作簿的字符串

xlsconn.open myConn_Xsl  '打开Excel工作簿连接

sql="select * from [入库细表$] where 串号<>'' "  '定义读取入库细表的sql语句

3 ASP实现导出查询数据到Excel工作表

对于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说,数据导入之后,我们需要查询各种信息,并且生成报表打印输出。例如手机管理系统中,手机统计表的格式如图4所示。

ASP的页面中,查询出来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布局,我们可以选定内容复制到Excel表中,这样比较麻烦。其实,我们在ASP的查询页面中,只要加“<%response.ContentType = "application/vnd.ms-excel"%>”这样一行代码,就可以把查询的内容输出到Excel表中。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ASP技术实现Excel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库的方法,实现原始数据到网站数据库的自动导入,避免了大量数据重新输入的问题,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查询出来的数据导出到Excel工作表中,用户可以自己修改报表格式进行输出打印。

参考文献:

[1]徐辉.电子商务网站导入Excel数据的设计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8.10.

[2]郭永亮,邓强.在JSP中实现查询并导入Excel的通用程序[J].甘肃冶金,2006.3.

[3]李玉梅.动态WEB数据库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

作者简介:钟贞魁(1981-),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网站设计。

作者:钟贞魁

第3篇: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析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区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行早期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18.65±5.03)分明显高于观察组(11.33±5.05)分,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可强化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提高并矫正患者实施暴力行为的力度,对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精神病; 临床护理工作; 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 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in Psychiatric Clinical Nursing/YANG Qin,HU Jian-ping,LIANG F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6):082-085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 Clinical nursing work;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form;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22

精神病指的是患者的認识、意志、情感及行为等活动均出现不可控的明显异常症状,患有该疾病的人群不能进行正常地学习、工作及生活,且其行为在不经易间还可伤及他人,对自身、他人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1-2]。据相关的临床报道表明,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例如突发的自伤、毁物、伤人等时有发生,对于行精神病护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因此加大了其工作的风险性,所以为了减少其风险的发生,临床上应除了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精神情况等因素做好患者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而对患者行早期的行为干预,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性[3-4]。为了进一步让相关的人员关注到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析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精神科普通病区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患者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0±0.40)岁;20例患者为精神分裂症,15例患者为双向障碍,5例患者为酒精依赖,10例患者为其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1)病房护理及护理分级:根据患者的患病严重性,将患者安置在不同分级的病房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安置在一级病房中,并使患者的活动保持在护理人员的监督范围内,将患者的日常病情变化以及活动的表现及时记录、汇报,做好交接工作,待患者的病情恢复至较为稳定的状态后,可将患者移置二级病房或康复病房中进行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2)用药护理:遵医嘱,定时指导、监督患者服用药物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行早期干预,(1)在患者入院并办好住院手续后,护士小组长应及时带领以及分配护理小组工作,例如根据对患者的病史以及入院前行为活动的了解,对每一例患者行个人化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以及做好护理调整的准备工作;(2)制定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护理人员根据对患者家属的询问以及对患者临床表现的了解,将诱发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记录,并根据其整理的结果将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制定好(表1),然后再根据其精神评估评价其个人化的暴力行为评分,最后调整其护理的措施;(3)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不应只是将其安置在一级病房中,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外,还应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将房内可能存在危险性的物品清除干净,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患者本身自伤事件的发生率,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睡眠及精神状态的调整;对于中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做好护理的工作,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动态,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将患者的精神以及思想牵制积极、舒缓的状态,对于其隐藏的暴力行为风险,护理人员也应时刻保证患者在其视线范围内,并做好临床的记录以及护理的调整工作;对于低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将其巡视以及监管的时间安置为30 min/次,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主动安排其参与适当的活动,例如生活技能竞技、歌唱、棋牌等,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定时安排时间予以患者行康复讲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下的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判定根据患者的精神风险评估表进行,因而可以将其暴力风险的强度用分值进行划分,总分为2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暴力风险性越低;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判定为:(1)非常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端正,护理手法专业,可有效矫正、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一般满意: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良好,护理手法亦良好,可有效控制部分的暴力行为发生;(3)不满意:护理人员的态度一般,偶有表现出不耐烦与回避的行为,护理手法一般,没有能及时控制、矫正患者的暴力行为的发生。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的风险评估分为(11.33±5.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6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對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相对而言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因为其护理工作的对象常有不可控制的暴力行为发生,例如伤人毁物、语言攻击等。据了解,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多以神情、言语明显异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致病因素较为多样、复杂化,可为先天遗传,可为个性特征,还可为社会环境因素等,常见的病情类型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对护理人员而言,均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6-9]。

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态心理以及思想的影响与支配,因而其行为常表现为突发以及不可估量性,所以护理人员往往观察以及预想不到其行为发生的时间、伤害性,因此单纯地依靠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直觉进行判断,则不可抑制不可预想事件的发生率。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抑制、调整,但是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其行为的突变性较难控制,因此单纯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远远难以降低其暴力行为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史以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类型、刺激缘由等,并结合其临床行为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临床暴力行为风险与精神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护理的调整工作,从而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改善其精神状态,提高其病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的安全性[10-14]。

暴力行为是患者精神暴力引发的行为表现,因此对患者的精神风险进行评估是其行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而是为制定暴力行为评估表奠定坚实、可信的基础,从而护理人员可根据其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行准确的护理定位,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病房环境、患者的心理、监护的工作分配等环节进行良好地调整,将危险性拉出一定的距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5-21]。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行早期干预,其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分值(11.33±5.05)分较对照组的(18.65±5.03)分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應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可强化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提高矫正患者实施暴力行为的力度,对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的安全均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滨梅,马红莲.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85,102.

[2]高红,汪咏梅.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表在降低住院患者暴力伤人事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51-52.

[3]吴瑾瑾,张宪宾,单莉莉,等.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8):150-152.

[4]姚秀钰,李峥,封砚村,等.精神科攻击风险评估中的行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14-918.

[5]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6-78.

[6]贺春燕,梁娟,张娟.风险评估单在神经胶质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66-4068.

[7]贾莉娜,焦路炜.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狂躁症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36(10):1567-1568.

[8]钱晓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护理质量影响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6(s1):182-183.

[9]胡红艳,黄冰.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75-77.

[10]李君利,张秀丽,邱玉华,等.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413-1414.

[11]张秀江,邱慧娟,黄冬玲.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吉林医学,2014,35(17):3860-3861.

[12]丁雪芹,王丽君,柳红,等.护理风险评估量化表评估护理工作量的临床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47-248.

[13]忻丽云.基层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评估[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43-145.

[14]刘伟,朱玲玲.护理风险评估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动态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112-113.

[15]唐志芳,高小杰.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3,4:181-182.

[16]黄小振,张爽,徐瑞华.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3):86.

[17]穆殿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20-121.

[18]吴艳,李菲菲.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42-444.

[19]李琳.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表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5):643-644.

[20]邓红欣.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4):108.

[21]施忠英,张菊英,许德君,等.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8):2833-2835.

(收稿日期:2016-12-26) (本文编辑:张爽)

作者:杨琴 胡建平 梁凤 陈木兰 陈琦

第4篇:(08)员工转正评估表(适用于普通员工)

Q/HL-HR-AO-08

员工转正评估表(适用于普通员工)

姓名:入职时间:

部门:评估日期:

职位:

转正日期:

1、 各级主管在签注意见时,必须客观公正,并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的制度和流程;

2、 各级主管应在授权范围内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并承担自己的失职责任。

Q/HL-HR-AO-08

附表:《工作绩效评估》

Q/BN-HR-AO-01

3依据被考核对象的德、勤、能、绩四个方进行综合考评。总分为100分,共10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等级分为“优(10~9.0分)”、“良(9.0~7.0分)”“基本合格(7.0~6.0分)”、“不合格(6.0~5.0分)”、“差(0分)”五个等级。

第5篇:

上一篇:第四节杠杆教学设计下一篇:建设项目亮点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