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在临床比较常见, 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物的异常反应有关, 多以不完全可逆的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患者以长期反复咳嗽、咯痰及呈进行性呼吸困难、易发急性呼吸道感染, 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严重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49例, 女31例, 年龄53~80岁, 平均 (66.7±3.5) 岁。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 的诊断标准[1], 短期内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量增多、气短和喘息加重;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病程11.5~22年。糖尿病13例, 冠心病15例, 常期卧床14例, 高血压1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均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检查, 常规对2组患者行止咳化痰、解痉平喘、低流量吸氧、积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治疗, 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剂量为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12 h次, 1个疗程为7 d。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红细胞比容的变化, 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PaO2、PaCO2、红细胞比容、SPO2各指标治疗后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 COPD具有较高发生率, 呈缓慢进行性进展,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造成极大的威胁[2]。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步入老龄化, 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多, 病死率升高。患者临床症状在急性发作期后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肺功能的恶化进程并未有效阻止, 且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自身免疫功能和防御机制降低, 病情反复发作, 最终引发心肺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慢COPD稳定期以预防急性发作为治疗目的, 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改善, 使受损的心肺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对心肺功能的减退起到减缓和阻止作用。气管-支气管感染是引起COPD加重的常见原因, 主要为细菌、病毒感染[3]。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尚不确定, 可能与环境理化因素的改变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炎、气胸、心律失常、胸腔积液、气胸、肺血栓栓塞症等发作症状与本病类似, 临床需做好鉴别诊断。COPD加重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痰量增加、咳嗽加剧、胸闷、喘息、发热及痰液色泽和黏稠度改变等, 另外还可出现失眠、精神紊乱、嗜睡及全身症状。当患者出现胸部影像异常、发热或运动耐力下降时, 提示可能出现COPD加重。咳嗽痰量增多、气促加重及有脓性痰出现则考虑为细菌感染。COPD的急性加重和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COPD最常见致病菌, G-感染及铜绿假单胞菌在较严重的气道阻塞患者中较为常见[4]。

COPD患者急性发作时胸闷气短、气喘、多痰、咳嗽为主要症状, 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喘、痰、咳嗽均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黏膜炎症的表现, 对炎症控制后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 但胸闷气短多为肺气肿导致, 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故需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评估,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控制急性炎症后, 将肺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到急性发作前的状态。临床多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对支气管炎症进行控制, 以达到缓解气流受限、扩张支气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效果, 为对COPD症状进行控制的主要措施, 对症状在短期按需应用可起到缓解作用, 长期规则应用可减轻症状, 预防加重, 使运动耐心增加, 给药方式多采用吸入式, 可使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5]。

关于本病的诊治规范近年来一些因家和地区均有相应制定, 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 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有密切相关性, 并加强了抗凝治疗, 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目前对COPD患者除纠正心力衰竭和休克、止痛、吸氧及舒张支气管等相应治疗措施外, 还包括溶栓、抗凝等特异性治疗。抗凝治疗需在早期进行, 虽对血栓不能直接溶解, 但可防止其再发或进展。低分子肝素钠为临床常用药物, 是对血栓栓塞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新药, 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持久, 为一种低量的肝素, 同肝素的作用机制类似, 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首先结合, 使抗凝血酶Ⅲ对Xa因子和凝血酶的灭活加强, 具有较强的抗Xa因子活性, 降低了对凝血酶的影响, 对APTT的延长作用不明显, 引发出血的可能性较肝素低。另外, 低分子肝素钠可发挥纤溶作用, 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 对内皮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使抗栓能力增强, 除对肺栓塞的形成进行预防外, 还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PaO2、PaCo2、红细胞比容、SPO2各指标治疗后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对症支持治疗外, 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应用, 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PaO2、PaCO2、红细胞比容、SPO2各指标治疗后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对症支持治疗外, 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应用, 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低分子肝素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 Mancini GB, Etminan M, Zhang B, et al.Reduc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y statins.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bibitors.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case[J].J Am Coll Cardiol, 2006, 47 (12) :2554-2560.

[3] 赵鸣武.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 :98.

[4] Akkoca Yildiz O, Onen ZP, Demir G, et al.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effects of ipratropium bromide and formoterol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moderate COPD patients Tuberk Toraks[J].2006, 54:105-113.

[5] 刘丽娟, 吴耀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3) :412-413.

上一篇:面向工程管理的测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下一篇:新型无机非金属陶瓷换热器材料研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