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的意义

2023-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商扶贫的意义

电商扶贫的泥土智慧

北京科技大学的“孟子居”电商扶贫创业团队也参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扎根贫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举措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创新创业团队之一。“孟子居”三年来,曾自己组织了多个团队的130多位同学,深入全国近10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他们用社会实践、扶贫、营销比赛作为电商创业的三个重要支点,其中,最真切的就是没有深入泥土的脚步为亲,就没有扎根大地的电商入户。

China Campus

China Campus

电商扶贫并非开个网店那么简单

一说起电商扶贫,往往觉得开个网店帮农民卖东西就行了。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实践中的大学生们一动手就明白了,不是摆好电商创业的姿势就能帮上农民,不是开店做个详情页就能让农产品跟着互联网卖到全中国、全世界的。

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社会实践团的陕西太白县团队发现,喜人的蔬菜长在山沟里,要卖出去光物流就是个大问题,蔬果运下山就要两个小时,农户们自己负担不起。而且当地种菜的都是散户,电商意识淡薄,外出务工几乎是他们对于赚钱的唯一认知。

云南勐镇实践团队原本计划帮茶厂搞电商,抛去中间环节,把多赚出的利润分给茶农一部分。但是去了当地之后才发现,当地好多茶都是“毛茶”,茶厂的制茶能力跟不上,茶农为了节省成本就自己制茶,有的茶叶上还有鸡毛,这茶叶根本没法卖。

即使是教老乡做网店,也受到抵触。河南辉县八里镇的实践团队为当地的村民开电商宣讲会,在村支书的号令下,第一场就只来了几个人。实践团建议他们来搞一下电商,收到的回答不是“这玩意儿多难啊”,就是“我们亏不起”。

总结起来,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共同的问题有:当地农特产品生产分散,无法提供统一的品牌和包装;产量太少,无法通过网站的促销活动进行推广;生产多为小作坊加工方式,而在大的电商平台销售需具备食品生产许可证;当地物流资源没有整合完善,菜鸟的两段式物流目前还未覆盖农产品的上行通路;老乡对电商不认同。

但电商扶贫还是要做,怎么做?“孟子居”的同学们琢磨出一套方法。

“孟子居”探索出的模式

“孟子居”的团队名字,最早源于大一新生杨国庆和两位室友一起做的“生态零食”创业项目——为了做出好吃又健康的零食,他们想开网店卖山东老家种植的核桃、花生、红枣等特产。后来学院邓张升老师建议他们将电商取得的成绩结合贫困地区来一次“电商扶贫”,杨国庆隐约看到了未来的宏图。

学校團委陈凯老师给他们推荐了学校前几年建立的对口扶贫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为了苹果的销路问题,2015年他们在秦安县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认购果树的方式,让买家提前预定一年的苹果,创新地变“卖苹果”为“卖果树”。订购的苹果因为节省了中间环节,直到完全成熟后才进行采收,直接寄到买家手里,所以口感上会比普通模式销售的苹果好很多。而对于果农来说,苹果树开花时就被卖出去了,8月挂果时就可以收到两万元的订金,这可以让他们毫无顾虑地打理好果树,全力促进丰收。这个精准扶贫的创意挺好,但是苦在平台受限、销量有限。

2016年7月,又一届“孟子居”扶贫实践团来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做电商扶贫实践。他们先调研、学习、再帮扶,凌晨四五点上山跟果农一起在果园里劳动,夜里十一二点走访交易市场。团队设计了多项营销活动,如帮助企业完善电商平台、改善品牌设计。他们拍摄的《印象·秦安》微电影,上线几天就有了数万的播放量。

2017年,“孟子居”开展了一次校园营销大赛,动员了更多的力量,最终认购957棵果树、销售额19万余元。这次大赛有全国8所高校61支团队,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等。300余名师生通过编写营销文案、微信推送、实战营销、制作微广告等环节,用比赛的形式为秦安苹果整整推广了一个月。他们有的通过微信、微博一下子就卖了一两百棵果树;有的跟企业联系,员工认领了上百棵。

北京科技大学校扶贫办、校团委以及“孟子居”所在的经管学院等,帮助大学生们一起探索出“特色(苹果等)产业+果业公司(当地果农大户)+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苹果产业帮扶发展的新模式。

后来,“孟子居”又开展了“五枣俩核桃”的计划,用这个营养计划将延安当地特色核桃、狗头枣的销售与“果树认购”结合,向社会推广延安当地贫困户种植的核桃树和枣树。

各个团队,各处推广

2017年8月,“孟子居”组织了8个团队80多名同学,到河南鲁山、云南勐县、陕西太白县等地实践,展开又一次电商扶贫实践。这里面好几个团队应用“孟子居”探索的“特色产业+果业公司(果农大户)+大学生创业团队”模式,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陕西宝鸡太白县,因为农户分散,自身单独做电商很难,来此实践的大学生团队转为帮助当地的农业合作社,正巧遇到绿蕾蔬菜合作社。绿蕾是做蔬菜供港直销,但合作社也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试销,曾经注册了淘宝店铺但“还什么都没弄”。于是团队从帮助绿蕾搭建淘宝平台开始做起——去菜地里面拍宣传片,做页面,拍摄图片,做文字详情和版式设计,一个僵尸淘宝店在他们手里复活了,太白村有了第一个淘宝店铺“太白鳌山人”。现在团队还在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宣太白县传产品,扩大农产品的销路。

去河南新乡辉县八里镇的团队发现,新乡有个电商的榜样“全球百佳网商” 杜千里,杜千里正是通过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杜千里的山之孕山楂酒专卖店,不算太大的店面中,玻璃瓶精装山楂糕,袋装农家山楂条,各种款式的山楂酒,整整齐齐地摆在货架上。这里的原料山楂,来自海拔1000米的太行山,分洗选择、除梗、破碎等过程全由人工完成,酿酒所用的山泉水更是富含多种矿物质,因此酿制出的山楂酒不仅香浓纯正,更具有多重滋补功效,成为辉县的特产。

队长白文杉找到杜千里合作,计划以学校的营销大赛为契机,打开山楂糕在北京高校的市场,并且在孟子居网站上推广山楂糕。杜千里提出要看营销策划书。实践团成员分工合作,各出奇招,从山楂糕的价格、包装到销售,写了近四千字的营销策划书。达成合作后,大学生们在当地开展电商培训,其中几十人觉得效果不错,提出希望长期参加培训,团队又针对当地情况制作了电子商务培训教材。

去河南鲁山的团队发现,当地瓜果主要在当地批发市场里卖,大多数店家从没想过要通过电商途径销售,少部分较为年轻的老板想过,但也囿于一些困难无果而终。

当地有一家电商盛世云商(农产品销售平台),但仅依托于微信平台销售,效果不是很好。实践团与该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把产品推广到多个电商平台上。

不是摆好电商创业的姿势就能帮上农民,不是开店做个详情页就能让农产品跟着互联网卖到全中国、全世界的。

对于“孟子居”未来的发展,杨国庆说,希望更加注重与农民的联系,帮助特色农产品进行营销和策划,进一步把学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和农民对接,增加大学生的力量,计划把这个项目推广到周边的高校。

2015~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社会实践团的足迹覆盖了10个省的近10个贫困县,他们计划2021年之前走100个贫困县。

作者:陈薇薇 朴添勤

第2篇:农村电商扶贫机制与扶贫效果研究

摘要: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电商扶贫能够有效突破农村所面临的区域上的瓶颈,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活跃程度,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输出,为弯道超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各地区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电商扶贫的政策,积极探讨电商扶贫的路径,为农村贫困地区增加资源输入,重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经过农村电商实践改革,可以看出,农村电商扶贫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农村电商扶贫政策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电商扶贫的规模比较小,对于电商发展的环境支撑还不够坚固,农民农村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利益链条还没有连接完善,区域之间农村电商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为了实现农村的精准扶贫,有效实现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相互联动的机制,对农村电商扶贫政策与机制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扶贫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农村电商扶贫机制与扶贫效果,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扶贫;电商机制;扶贫效果;产业研究

1前言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联动性的产业,不但能够拉动农业生产,同时对于农村的经济以及产品深加工、物流仓储等行业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农村电商扶贫不仅仅局限于电子商务本身行业,其本质是利用电子商务对农村产业集群进行改革,以解决农村生产规模小信息化以及标准化低的问题,重新融合农村产业生态,创造农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农村电商扶贫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得农村社会转型有序,实现包容性增长型发展,因此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扶贫与农村电商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需要对于这种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农村扶贫与农村电商之间是否有相应的转化机制,农村电商扶贫的效果是否有重要的结论支持。回答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应对农村电商扶贫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增强农村电商扶贫的社会效果。

2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制研究

2.1  从外部向农村内部注入资源

农村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外部资源的注入,内部形成恶性循环。在农村不仅仅缺乏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同时在社会环境上也容易形成市场以及信息的孤岛效应。大部分农村都以出售初级农产品维持生活水平。因此借助于农村电商扶贫,能够为农村资源的注入带来新的通道,有力的促进了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以工业去反哺农业,进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外部向农村内部注入的资源,既包括资金以及技术资源,也包括企业以及政府资源。在农村可以设立相应的电商服务站,以村为单位,实现相应的项目推荐,农村电商扶贫贷款,产品深加工等多项内容。同时为了有效降低农村电商扶贫的风险,可以将扶贫对象优先确定为脱贫意愿较为强烈同时遵纪守法的农户。建立电商扶贫农户的专用信用卡,对农户实行评级授信的机制,并且要提供相应的融资以及金融服务。

2.2  重塑农村的产业形态

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扶贫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借助于电子商务广大的市场能够使得农村摆脱市场信息资源匮乏的不利局面,扭转与市场脱节的形式,与市场直接进行信息互联,能够突破传统产品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农村产业的规模化扩张;第二,当传统产业遭遇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时,可以对农村产业重新进行塑造和整合,以打造符合市场的新的产品,这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改变产业形态的方法。这两种形式都是以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纽带,按照市场要求,对农村产业结构重新进行调整,纳入到更大的专业体系工作中来。借助于专业分工,能够给农村产业形态带来新的边际收益,从而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改革的发展要求。借助于电子商务产业实施种植的规模和标准化,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借助于电子商务的信息优势,加快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对于各种土地技术以及资本等要素资源进行充分的配置。

2.3  实现帮扶机制的优化

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城市是交易规则的制定者以及市场发展的中心,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据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农村话语权比较低,资源流入比较匮乏。借助于互联网,能够有效改变农村信息交流的渠道,为农村贫困户提供一种低廉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多信息的渠道形式。很多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市场资源较为匮乏,很难将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本。农村贫困地区从事出种农产品业务,收入比较低,距离城市较远,对市场信息把握不佳。农村贫困地区有着天然的市场信息以及地理空间的限制。借助于目前交通扶贫形势,可以有效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空间距离问题,电子商务扶贫主要为解决信息渠道不畅的缺陷提供有效的路径。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帮扶机的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农村贫困户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借助于扁平化以及开发化的系统,直接接触市场信息,不必再依附传统的企业或者是组织,能够改变从事初级劳动收入较低的局面;第二,对于扶贫力量来说,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借助于社会力量进行扶贫。以前扶贫任务主要依靠政府,借助于社会力量能够更加提升扶贫的潜力以及效率。结合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优势,成立相应的农副产品开发协会以及电子商务扶贫联盟,能够实现自然资源以及政策资源的有效衔接。对于各种平台企业以及各种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将电子商务扶贫资源能够以打包的形式进行输出。这种扶贫的形式能够更加体现生态化以及系统化,使得各个扶贫主体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确定自己的扶贫目标,使得所有的扶贫力量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避免扶贫资源的浪费,有效提升扶贫的效率。

2.4  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将全国贫困人口共同迈入全面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国家的承诺。解决贫困实质上通过外部资源,使得贫困地区紧缺的资源状态得到缓解,实现改革的收入再分配,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这其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外部政策的干预,改变资源配置的形式。借助于电子商务进行扶贫,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公共性,能够给农村贫困户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资源,增加农村的信息以及服務供给,增强自身脱贫的能力;第二,借助于电子商务,能够增强农村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降低收入的差异性对于脱贫所造成的负面性影响,促进整个城乡地区收入的相对分配居民;第三,借助于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贫困地区网络购物以及网络销售的模式普及,能够让贫困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网络消费待遇,在贫困地区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缴费订票或者是理财等服务。借助于网络服务,能够使得贫困地区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商品服务以及价格,有效改善目前农村地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局面。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借助于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能够给农村贫困户已接触市场信息的机会,与所有的市场主体一起参与和分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在农村贫困地区可以借助于贫困户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互相合作的模式,推动农业养殖基地以及营销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城市进行直接的对接。让农村贫困户加入专业的合作社集中进行管理,有效提升贫困户的社会活动次数,使得贫困户在生活以及脱贫中不至于被孤立。不断借助于行业协会家庭农场以及其他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探索新型的农业组织,组建新的支部或者是公司协会,利用多种经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贫困户的收入,也能够有效改善公共服务的职能,以增加集体收入。

3农村电商扶贫的效果分析

3.1  农村电商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可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于2018年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的贫困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类,可以将农村贫困地区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严重贫困四种类型,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划分为先导区、优势区、中间区以及滞后期四种,利用电子商务发展数据作出散点图,观察农村电商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数据不全的省份,在研究时要进行基础,但是这并不影响电商与扶贫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效果。

根据分析表明,农村电商以及农村贫困在数据整体上出现了负相关的关系。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越迅速,农村出现贫困的概率会逐渐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地区的贫困。这一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省份之间贫困与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省份来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说贵州省虽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农村贫困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贫困发生率达到了9%,仍然属于较为贫困的地区。

农村电子商务的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向前迈进,因此借助于农村电子商务使得贫困发生率正在逐年的下降,在农村贫困地区推广电子商务产业能够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但是在一些成分数据仍旧出现比较大的背离,虽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农民的贫困率依然比全国水平要高出许多。因此在制定电子商务扶贫政策的同时,不但需要关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也要关注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够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中获得机遇。

3.2  农村电商与扶贫之间的协同性分析

可以将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作为维度绘制分布区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互成因果关系。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区域,贫困程度也愈加严重;较为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如果一个地区面临较为严峻的贫困状况,往往缺乏电子商物所必要的外部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整体产业发展较为迟缓;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电子商务的带动以及经济促进作用也比较弱,因此是贫困集中发生的区域。

第二,将农村电商发展与电商扶贫之间进行协同推进具有可行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目标与脱贫目标能够同时兼顾,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减轻农村的贫困程度,显著拉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良好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够反向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

第三,农村地区借助于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改善贫困状况。当农村电子商务处于中等水平以下时,该地区基本上属于严重贫困区域;当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向更高区域迈进时,贫困状况就能够有效的缓解;如果该地区电子商务水平发展较高,可能有严重贫困转向轻度贫困区域,因此进入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贫困状况。

4农村进行电子商务扶贫的建议研究

4.1  实行电子商务产业化集群发展

电子商务进行农村扶贫并不简单局限于个别贫困户,他更加强调整个市场对于贫困群体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圈,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电子商务对于贫困的消减作用。需要围绕电子商务形成产业链,形成规模才能够见到实效。第一,需要强调规模化发展,可以将贫困县或者是贫困村纳入到扶贫的整体目标中,支持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以企业到贫困地区去开展业务,加快电子商务服务示范点的建设,形成企业、政府以及农户形成的多维化的电子商务外部形态,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式发展;第二,更加强调电商扶贫的可持续性,如果电子商务产品缺乏持续性以及目标性,必然会带来竞争力的削弱,难以吸引社会资源流入,电子商务扶贫的目标实现也较为困难;第三,更加注重实效,随着电子商务扶贫主体的多样化,需要保证农户的获得感,也要经过正常的利益诉求,提升电子商务政策积极参与性。

4.2  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环境建设

第一,需要营造较为良好的制度性环境,允许在政策范围内将贫困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中来,创新消费形式;第二,需要建设专业的市场环境,免费为农户展开电子商务相关的培训,加强电子商务技能型建设,有效减少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为当地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加快基层干部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第三,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环境,借助于电子商务活跃的市场创造力,有效实现农村产品的市场信息化不足的缺陷,形成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新型的合作模式;第四,对于服务环境要进行创新协作,农村价值链以及产业链的发展都离不开服务环境,需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同营造相应的商贸流通环境;第五,对于网络设施不断进行优化,借助于农村三网融合以及村村通工程,建设相应的网络设施,实现对于农村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群的网络全部覆盖,这样产生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第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环境,为给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融资平台,鼓励农户与金融机构合作,特别进入电子商务需求资金,给农户发放相应的无抵押贷款。

4.3  积极鼓励贫困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平台

贫困农户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直接参加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借助平台力量,直接与外部信息相互结合。第一,需要对当地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整合,推动免费的农村网络服务建设,大力开展信息服务以及扶贫贴息等公共服务;第二,农户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之间要形成利益机制,需要与市场主体相互衔接,实现企业以及农户多方盈利的局面,保障农户能够享受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利益成果,使得贫困农户能够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受益者;第三,需要对于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引导,可以实现个体电子商务创业,也可以直接与企业成立相应的联合体,以实现价值的外溢。形成脱贫的示范性效应,这其中政府要发挥主体引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电子商务的政策,使得贫困农民能够实现区域化的平衡,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防止由于电子商务而引发区域性资源的不均衡。

4.4  对农村电商政策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需要将电商扶贫纳入到整体的扶贫体系中,處理好政策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二,充分借助于技术以及税收等政策优惠,吸引人才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产业进行集聚,有效补充农村电子商务的短板;第三,需要积极引进相关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入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可以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户的衔接机制,有效拓展自身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围绕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拓展上下游的服务链,同时积极培育本地的服务商,做好相应的公益性服务。

5结束语

本文对于农村电商扶贫机制以及扶贫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了农村电商扶贫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电商扶贫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杨明,张轲迪,李雨薇,郑笃行.安徽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3):176-179.

[2]   刘忆,许应楠.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天水、贵州铜仁为例[J].电子商务,2020(06):10-11.

[3]   宋福英.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机制研究[J].电子商务,2020(06):16-17.

作者:崔恒硕

第3篇:基于电商扶贫的衡阳精准扶贫成果长效巩固机制研究

摘 要:在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电商扶贫在衡阳近年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其在物流系统、产品及品牌建设、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的成就,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电商扶贫巩固衡阳精准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商扶贫 衡阳 精准扶贫 长效机制

2020年,我国已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且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進程中不断创新方法。近年来,电商扶贫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所谓电商精准扶贫,就是搭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整合线上线下产业资源,利用电子商务营销媒介,扩大农村产业链的营销范围,从而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提升其财富创造能力,自食其力,增加收入,最终实现由贫困到致富的精准扶贫举措(颜强等,2017)。

衡阳市隶属湖南省中南部,衡山以南,湘江中游地段,占地面积为153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岗地、山地、水面以及丘陵依此占比21%、27%、20%、4%和27%。总人口800.2万,农村人口占69.98%,与我国较多地区类似,是非常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管辖12个县(市、区),147个乡镇、2280个村。雁峰区、衡东县、石鼓区、耒阳市、衡阳县、南岳区、常宁市、衡南县、珠晖区、衡东县、蒸湘区等都属于扶贫县(市、区),其中祁东县属省级贫困县。对于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境况扭转,电子商务起到了特殊的意义,因此探讨电商扶贫对于巩固衡阳精准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商扶贫对衡阳精准扶贫的作用现状

凭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山里的“土货”摇身一变成为生态农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面对全国14亿人口的潜在市场,2020年衡阳市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15.78亿元,其中电商途径的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90亿元,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创收占比7%。祁东县、衡南县两地区近两年先后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资格。衡阳市近年来电商交易额稳居全省第二,连续三年获评湖南省电商扶贫专项考评优秀等级。

截至2020年12月,衡阳市在人流密集区域创办了54个“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创建了818个电商服务网点,贫困户+贫困村+电商单位共同承办了5002个“湖南扶贫小店”,经营了1248个示范店。衡阳市电商精准扶贫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效果显著,其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系统逐步完善。诸如跨境电商产业园、境内综合保税区、铁路监管作业场所等跨境电商业务和拓展社交电商所需的通关服务功能平台,衡阳已经搭建齐全。另外,衡阳市凭借自身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圆通、唯品会、顺丰、中通、申通等物流企业竞相在衡阳设置网点,仓储布局较为合理,操作范围在50万平米以上。苏宁也在继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项目在衡阳落地实施后,积极筹划布局中。第二,衡阳大力开展农产品非标产品推广与品牌建设。截至2020年末,衡阳市先后认证了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有机食品、197个绿色食品等共计213个“三品一标”。衡阳湘黄鸡、衡阳台源乌莲、三樟黄贡椒、耒阳大和草鱼……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受喜爱,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大三湘”、西渡湖之酒、衡山红脆桃、祁东酥脆枣等广为人知的农产品品牌,远销国内外广阔市场,衡阳更是成为国内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第三,注重电商人才培养。为了给电商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推进电商发展,衡阳创办了湖南省第一家直播培训院校——衡阳祝融学院,该校开设了电商就业班、直播带货班、电商助农班、政务直播班等多业务范畴的教学班级。第四,着力项目推动电商发展。衡阳于2020年开创了可以容纳300多家企业的高新电商产业园,创设了“产业园+政策+人才+基金”、“直播间+选品中心”等电商产业模式,重点发展出行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细分产业,打造集孵化、设计、选品、直播等环节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是推动衡阳电商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衡阳市电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深度还十分有限。衡阳贫困地区大多为地处偏远的山区,地广人稀,农产品量小并且较为分散。这些区域的快递网点大多集中在县区以及乡镇,这些地区的物流系统往往存在网点少、资费高、运力较小、运期较长等突出问题。第二,电商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提升还有待加强。虽然衡阳市电商扶贫重点打造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农产品品牌,然而其主营业务大多是初级农产品,那些加工过的农产品大多尚未获得相关权威机构的官方认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消费者在购买农副产品时愈加关注产品的生产源头、生产环节、流通渠道等方面,而这些往往是农村电商较为薄弱的环节,因为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较为复杂,因此导致了优质产品无人问津的不良状况。第三,复合型电商人才缺乏。有资金基础的致富能人在电商扶贫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但是仍有许多贫困人口处于小农经济,很难搭上这辆列车精准受益。由于农村的购物、交通、住宿、娱乐、发展平台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贫困地区的80后、90后通过学习、工作等途径陆续离开了农村,留守在原地区的大多是50后、60后这些文化程度偏低、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的中老年。怎样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电商人才在这些地区长期发展是很多贫困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本土电商平台市场认可度较低,销售情况不理想。衡阳市大部分县市区不满足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条件,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商扶贫的力度。基于此,衡阳市大力打造了湖南农民伯伯和湖南电商扶贫小店两大本土平台用于精准扶贫,但由于推广力度不足,平台功能的便利性还有待完善,致使受益并不理想。

三、电商扶贫巩固衡阳精准扶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建议

1.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李燕等(2020)的实证研究表明,物流配送效率对电商平台消费者满意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配送服务态度可以着力于高效的配送效率以及完善农产品的物流体系。一方面,提高物流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从下单到发货全自动化操作,自动匹配农产品,缩短信息处理和发货时间,进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结合农产品的特性,进一步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深挖服务深度,破除以往困扰农产品走出乡村的“最初一公里”以及“最后一公里”的困难,为储存时限短的农产品配送提供有力保障;向贫困农户普及物流知识,强化物流配送意识,严格把控农产品包装,采用特殊的保护材料以避免或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农产品生产转型升级为标准化管理。有研究表明,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对消费者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提高电商扶贫消费者的满意度。第一,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要由传统的粗放型提升为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依照相应的标准化政策规定,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贯彻于农产品生产的完整流程,实行规范生产与管理。第二,建设农产品品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参照标准化的数据严格筛选保障农产品质量。第三,电商平台联合上游种植单位,以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倒逼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分级制度,通过电子标签等新技术追溯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以解决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担忧。

3.扩宽培训范围和方式做好电商专业人才储备。其一,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或就业,对引进的人才基于职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倾斜;其二,加大电商普及与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覆盖社会大众、电商专业人才、企事业单位人群等多层面的培训,引进电商行业优秀讲师深入贫困地区,定期讲解、现场示范;其三,着力推进电商单位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注重电商人才定向培养和网商孵化,为农村电商输送人才,提升其产品的线上宣传、包装、设计以及销售策劃能力。

4.扶持并发挥电商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首先,鼓励电商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注册品牌商标,实施质量认证,提升质量信誉,加快电商实体化进程,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进而借助电商龙头企业平台,推介本土质量好、知名度高的特产面向全国大众,促进贫困乡村贫困户就业脱贫。其次,进一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拓展“电商扶贫小店”布点范围,宣传引导贫困户搭上电商列车早日脱贫。

[基金项目:2020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巩固衡阳精准扶贫成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D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郝思瑶.阻断脱贫人口二次返贫的发展空间再造研究——评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21(15):193.

[2] 李燕,张小媛,陈金源.扶贫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电商平台优化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34-138.

[3] 李晓夏,赵秀凤.直播助农: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新模式[J].商业经济研究,2020(19):131-134.

[4] 刘静娴,沈文星.农村电子商务演化历程及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9):123-126.

[5] 郭崇义,米婷祯.陇南电商扶贫:模式、机制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10):80-82.

[6] 赵平.转型升级背景下电商扶贫推进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69-71.

[7] 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45-51.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娄芳芳(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汉族,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芝荣)

作者:娄芳芳

第4篇:电商精准扶贫的机制(推荐)

“点线面”相结合的电商扶贫机制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应用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一种,在过去10年间发展迅猛,尤其是在中国。而且,这股热潮已悄然从城市渗透到农村,并逐渐被认为是促进三农发展,减少贫困的渠道。2014年,电商扶贫首次被正式纳入我国主流的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2015年,“电子商务+扶贫”已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在日益丰富的电商扶贫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被学者们总结出多种典型模式,如陇南模式、通榆模式、沙集模式、北山模式、武功模式、清河模式、赶街模式,它们为电商扶贫的推广提供较好的示范。

但是电商扶贫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农产品自身特点、农户思想认识、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人才、组织以及制度等多方面制约,而且仅靠市场行为也难以使其触及西部贫困地区。以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为例,截止到2015年,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山西、甘肃、江西和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销售量增速位列前茅。然而,一方面,贫困地区成规模的电子商务较少,2015年,全国780个“淘宝村”中仅3个来自贫困县。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分布不均衡,2015年,贫困县共有742个样点村开通了农村淘宝业务,但540个是来自中部地区,西部等偏远地区的农村淘宝业务较少。因此,如何制定和推行相关扶贫政策,使电子商务惠及最贫困地区,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短期来看,互联网能够通过融入产业发展,影响贫困农户的生产和经营,帮助贫困农户将资源变成产品,再把产品变成商品,并进一步改变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结构,从而达到减贫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互联网能够通过教育、金融、社会关系等要素对贫困农户的生计能力和生计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户的健康、物质生活以及食物安全水平,从而达到减贫的效果。具体来说,不同地区、类型的农户从不同电商模式中的受益程度也是不同的,政府应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出发,制定更具包容性的电商扶贫政策。所谓的“点”,指在丰富的电子商务扶贫案例中,贫困农户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和探索网络创业活动,电子商务能够直接影响农户;“线”指在贫困地区培育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挥其对贫困农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通过电子商务强化其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农户更多参与和分享价值链增值收益;而“面”则是指结合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的实施,依托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吸引电商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和市场的对接,推动乡村社区的整体发展,让贫困农户从社区的发展中获得收益。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相结合,最终农户通过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或者分享溢出效应,以不同形式达到增收减贫的效果。 互联网基础设施、物流设施、金融支持和能力建设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要素在贫困地区尤为薄弱,成为电子商务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扶贫资金应倾向贫困地区互联网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国家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应借助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地方部门应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推动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此外,政府在引导和支持电商扶贫典型模式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不但有利于“示范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防止新的“数字鸿沟”出现,从而有效避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马太效应”。

第5篇: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的主战场

□本报特派记者 胡琬秋

在今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交全国人大代表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都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要求和进行了规划部署,并且都提出,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那么,如何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如何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建好一张网

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56个县开展综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并推动大型电商和许多快递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同时,鼓励传统的供销、邮政等实体企业在农村积极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电商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对记者说,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快递网络建设已比较健全,相比而言,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末端网点对农村电商的支撑能力不足。而在农村地区布局投递网络尚存三点困难:一是建设成本大,有的自然村距县城上百公里,投递网络建设的难度和成本都很大。二是配送成本高,虽然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但目前整个市场的快递业务总量不高,导致单位配送成本相对比城镇高得多。三是运营成本高,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系统维护、安保等投入较大,收入不足以支撑日常运营。李国华希望政府能采取财政补贴或相关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快递业完善农村配送网建设。他认为,只有农村市场的配送网络健全了,才能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才能让广大农民朋友享受到与城市一样便利的快递服务。

发展农村电商不光要开发农村消费潜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产品进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中国邮政在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方面,通过引进实力强、运营成熟的电商服务平台,打包推进物流、仓储等服务体系建设,并为农村电商创业人员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指导,不仅“送上马”,还要“扶一程”。李国华表示,除了建好配送网外,中国邮政还充分利用邮乐网等优势资源,免费为农村小店主提供“邮掌柜”系统和包括POS机在内的销售设备设施,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

提升软实力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但目前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对电子商务的运用并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宣传引导和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推行农村电商教育孵化计划 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扶贫》的提案中直言,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缺乏、农民对电商的接受度不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他建议,应该由国家牵头来打造一个跨平台的农村电商教育孵化体系,将各类涉农专家、企业电商平台专家、数据分析专家等聚集在这一平台上,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生态圈,从前端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而对于如何整合优化社会资源、补充农村电商教育教学力量,张近东也在提案中谈及。社会资源,尤其是优质的社会培训资源是农村电商人才孵化的重要补充,但是不能各自为战,应该由政府和具备优势能力的大型平台企业联合对这类培训机构进行授权认证,并定期复核,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同时,通过农科院、高校等科研力量来协助规范农特产品生产和品质标准,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数据依据以及种植、销售、用户需求等相关大趋势分析,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力。

推进“互联网+”

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建议,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将农村电商与本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工业等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中国的美丽乡村、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马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农产品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他建议在河西走廊建立“一带一路”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希望快递物流业创新农村配送方式,帮助甘肃的高原夏菜、中药材、牛羊肉、苹果等特色产品尽快走出省,走向全国。谈到对邮政农村服务的建议时,马忠明说,目前农村除了需要物流平台外,还需要一个大数据平台。希望邮政可以借助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从需求侧进行分析预测,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一些信息,让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九三学社在《关于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提案中也建议,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同时,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如此看来,“十三五”期间,在精准扶贫脱贫这场攻坚战中,农村电商当发挥大作为,而快递物流企业应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第6篇: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影响已触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也给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已在各地得到了普遍推广。笔者结合近年参加扶贫审计工作掌握了解的情况,对当前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一、审计发现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电商扶贫发展重视不够。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形式载体,由于没有列入核心的扶贫考核指标任务,往往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于把电子商务纳入农村扶贫工作的创新扶贫方式,国家虽然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状况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化服务体系。一些已经颁布的政策在贫困地区也无法有效落实,这些都给电商扶贫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也对国家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以笔者审计的某县市为例,2017年该地政府安排了300万电商扶贫专项资金,但实际仅支出了110余万元,其余资金都“躺在账上”,未发挥效益。二是政策保障跟不上,挫伤了电商发展的积极性和实效。电商在农村需要充足的资金加以支持,缺少政府资金支持的电商推广体系,缺乏相应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电商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持,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电商推广体系并没有相关组织制度的保障,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仅仅只是把工作安排下去,没有跟踪服务管理,这些都给电商扶贫效果造成了实际影响。如在某乡镇审计发现,该地政府组织了电商扶贫推广会后,在每个村组依托便民商店,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但后期没有人跟进组织管理,服务保障也没有跟上,导致大部分电商服务站点基本没人村民使用,成立摆设。

(二)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审计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滞后,限制了物流的发展。部分贫困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以笔者审计的鄂西南某县市为例,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比较困难,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导致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电商扶贫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从审计发现的情况来看,部分农村电商交易平台依托农村便民服务站而建,但实际使用率都比较低,有的仅仅是刚建起来的时候,有几笔业务,后来就

“荒废”了,还有的为了完成任务,站主自己“刷单”,人为制造“交易额”。通过调查了解,主要是该地比较偏远,从电商平台网购商品到货太慢,有的一个月都到不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贫困户技术有限,当地特色产品推广不足。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很多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的信息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达到现代化要求,再加上贫困户基本上都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很难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的地方,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同类农产品大量涌现,甚至出现好不容易树立一个品牌,就有打着这个品牌的类似商品出现。这些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的产品的质量,以至于网友们不知如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还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四)农村电商应用人才缺乏。贫困地区的脱贫和农村电商扶贫的推动,都需要农业电商网络人才资源。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对电商的观念、意识落后,缺乏网络基本知识和使用技术,有的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对“看得见但是摸不着”的电子商务缺乏信任。贫困地区农村普遍缺乏科研人员、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及农村领导者、指挥者和创业人员,而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和营销战略的,他们更多的选择在城市立足和发展,大多不愿回到农村来艰苦创业,这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产品的销售。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电子商务扶贫环境和氛围,规范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的采集,调动农民对农产品电商的兴趣;制定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政策,减少农民上网费用,并组织农村电商应用培训,解决上网难和不会用等问题。二是加强电子商务中介体系建设。政府可大力扶持涉及电商扶贫的快递业、交通运输、金融等企业及部门,实现全程全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和各类支付工具,着力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物流进村难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三是鼓励企业加快市场改革。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备,加强与冷链物流设施相对发达的农业园区合作,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入村开店。四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验区,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鼓励试验区、试点单位公司及其他投资商的大力投资,发展和研究电子商务,并对试验区给予优惠政策。

(二)建立品牌战略,推广特色产品。一是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组织引导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二是打造特色产品。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可以集中力量优势,打造出当地特色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推进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一是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使用和前景,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二是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四)探索建立电商平台合作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京东电商平台优势,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大模式,以电子商务方式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各地也可参考借鉴,积极参与,借助成规模电商平台的力量优势和技术支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合作共赢机制,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区,打造“互联网+扶贫”示范区,建立“一村一品一店”模式,精准发力,将企业资源、精准运作与脱贫攻坚融为一体,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助力。

第7篇:浅析国家经济扶贫政策的意义

摘 要: ..................................................................................................................................... 1 关键词:金融分析 扶贫政策 农村 ....................................................................................... 1 1 农村政策性金融概述

......................................................................................................... 1 2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现状分析

..................................................................................... 1 3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思路 ....................................................................................... 2

摘 要: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对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现状分析基础上,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思路提出一些看法。关键词: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

关键词:金融分析 扶贫政策 农村经济 1 农村政策性金融概述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配合、执行政府农业和农村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形式。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业,还包括农村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市场主体主要是农户(农民)、农村私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国营农场等等。农村政策性金融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政府组织成立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提供优惠贷款或发展资金;二是由政府部门确定使用方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必须为农业提供的政策性贷款;三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分配政策受政府干预,不能自主地根据其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信贷分配。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经营方向的政策性。二是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三是经营范围的界定性。四是资金运用的优惠性。农村政策性金融还为业务对象提供优惠条件的担保,以改善借款人的融资条件和地位,鼓励其它金融机构扩大农业贷款。

2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尽管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非常不完善,政策金融缺位现象严重,这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政策性金融规模小、业务萎缩,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总体上讲规模比较小,政策性金融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业务面比较窄,支持效果不佳。目前广大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人畜引水工程、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急需政策性资金支持。而对于这些项目,大部分政策性金融服务都未涉及到,部分已涉及的项目政策性贷款也在逐年减少。

(2)立法滞后,政策性金融无独立的法律依据。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都有独立的法律依据,它们在政府支持的产业方向和范围内独立决策和经营,是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而我国恰恰相反,1994年农发行成立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一是使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经营不规范;二是监管部门监管无法可依;三是制约政策性银行职能发挥和自身发展。

(3)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开办政策性金融业务遇到较大困难。一是农业发展银行自身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难以承担起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重任。二是农业银行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职能错位,不能有效履行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三是农村信用社因开办小额农贷造成部分经营亏损,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职能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支农信贷役入。

(4)农村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性资金功能分割,没有形成整体合力。近年来中央明确了“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财政转移支付逐年增大,但未与政策性金融资金配套使用,作用发挥十分有限。一是财政转移支付支农资金通过多个途径多个部门分散划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二是财政直补资金未能与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相结合,支农作用分散。

3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思路

(1)推进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进程。目前,在农村政策性金融方面应尽快出台《社区再投资法》,规定任何金融机构只要吸收县及县以下农村存款,就应有一定比例必须用在其吸存业务所在社区的农业贷款上,如果不用,就退出存款市场;出台《农村政策性金融条例》,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条例和章程,明确农发行的业务定位、服务领域、经营宗旨、经营原则、风险补偿机制和有关部门对农发行的监管职责;颁布《农业保险法》,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易受灾害的品种、项目和行业确定为政策性险种、由政府对其提供保费补贴免税支持。

(2)重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从现阶段农村市场需求来看,单凭农业发展银行现在的规模和实力,是无法满足的,必须对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进行重构。重构农村政策性金融有两种思路:一是继续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规模和业务,使农业发展银行成为农村市场举足轻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形成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辅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细化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按照不同业务范围设立多种政策性金融机构,如设立区域扶贫银行、住房储蓄贷款银行、农业项目银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专项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存,共同构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拓展农村金融业务范围和深度。

(3)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各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之间相对分工、适度竞争。需要明确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以宏观经济管理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必须以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为主。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准确定位,准确界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充分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各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之间要做好协调配合,在相对分工的基础上允许适度竞争。现阶段,要转变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避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混淆,更不能利用政策性金融的幌子来参加商业性竞争。在业务分配上,政策性金融必须立足于政策性业务和范围,为实现经济社会的特定目的,运用政府指令、财政直接补贴等方式,开展业务;在业务运作上,主要通过业务招投标方式保证政策性业务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力求政策性业务的透明,形成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各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之间相对分工和适度竞争的局面,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

(4)在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领域进行不断创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拓展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领域。大力发展农业贷款再担保或代理农业担保信用保险等中间业务,通过引用国家信用对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实施再担保或者担保信用保险,以此提升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信用,有效分担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风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贷款担保体系,扩大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从而达到以少量政策性资金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政策性资金在更宽的范围,以更大的倍数达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代理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拨付、结算以及由财政部门承担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我国农村的转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

[2]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4,(8).

[3]蔡友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J].当代财经,25,(4).

第8篇:电商扶贫行动计划

顺平县电商扶贫行动计划

一、编制依据

1、国务院、河北省、保定市关于将电商纳入扶贫工程的相关指示精神。

2、顺平县委、县政府《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

3、电商专家总结出电商扶贫的“拓通道、建支点、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15字决。

4、甘肃陇南、福建龙岩等地电商扶贫试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建好数据库(扶贫办牵头)

1.1统一建立“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指标体系,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民主评议保公平的方式,确定扶贫对象,精确确定贫困程度、扶贫难度、 脱贫指数、退出基数。对2014建档立卡涉及的10个乡镇、126个贫困村共35242户、102089人(另有非贫村贫困人口1648人)重新核对,登记注册,动态管理。

1.2问诊把脉,从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土地资源、缺发展资金等致贫原因中分类,建立精准识别“数据库”,做到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一病一方”、务求实效。

2、平台建设(0312网牵头)

2.1与阿里巴巴联姻,利用其技术业界影响优势,完善平台功能、渠道,搞好营销策划,扩大市场领域与占有率。

2.2枢纽平台0312购物网,在集B2C+C2C+B2R+O2O模式功能基本具备的基础上,继续优化性能,安全快捷实现购得进、卖得出功能和一键通淘宝功能,与全国网商、市场用户无缝隙对接。

2.3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顺平产品网店;0312平台开设苹果、鲜桃、杂果、蔬菜、手工制品与手工工艺品5个专业网店,向全国推出。

2.4由县供销社负责,筹建起顺平县电商扶贫中心体验店(已在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开设顺平县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

3、支点、渠道(供销社)

3.1资源共享,借助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星级化管理打造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升级版的指导意见》的东风,将电商扶贫的内容添加进去,为乡镇便民服务站、村便民服务点增靓点、增活力,实现阿里巴巴、0312购物网、村镇站点网络的对接运行,解决无腿、无人、无技术问题。

3.2供销合作社系统重新调整、完善网点布局、纳入电商扶贫范畴。

3.3在已与红满山苹果、连发三优富士、盛阳鲜桃、阳松草莓等10个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争取与全县38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部达成协议,实现全覆盖。

3.4物流环节是顺平弱项,但也是绕不过去的的一道坎。许多涉农电商都栽倒在这个环节上。根据县政府创建品牌农业的思路,应组建专业的包装公司、仓储公司、物流公司,保证客户利益、提高市场份额,让扶贫对象收入有大幅度增加,同时整合利用现有的物流企业,建立四通八达,沟通内外的物流体系。

3.5市场认同、顾客认知是硬道理,在流通领域,“出口”最重要。除继续发挥网络、电商优势,扩大知名度、搞好营销策划外,还要发挥O2O模式的特殊功效,与线下专业商家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大客户、固定客户,将农产品直接打入高端市场,高端顾客群。(0312网已与农业部下属的北京康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斋生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4、培训工作

培训是基础,也是贯穿于平台、渠道建设和扶贫对象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重要工作。需所有涉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全员参与。

5、介入方式

从全国范围看,电商扶贫介入模式有3种:一是直接入户;二是参与产业链:三是分享溢出效应。从顺平实际看,第一种客观条件不允许,第三种由于顺平电商刚起步做不到。所以选择第二种为主要模式,即参与产业链建设。

6、服务内容

根据顺平实际,电商介入扶贫主要提供以下服务:

6.1提供参谋服务、全面介绍经营政策,市场与行业状况,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帮助扶贫对象寻找致富门路、脱贫办法。

6.2提供法律服务,保护贫困户合法权益。

6.3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让贫困户既拿租金、薪金,也拿股金,提高现金收益。

6.4推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涉农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依靠”。

6.5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向贫困户提供新产品(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培训服务,解决农产品高度均质、差异化弱的问题,为差异化营销打下基础。

6.6提供网络农资服务,解决假劣与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6.7推广标准化生产,助推农业品牌建设。

6.8助推农产品链条拉长,催生一次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二次产业、仓储物流业、乡村旅游业和六次产业,全方位提高农业收益。

6.9搞好营销宣传,提高顺平农业产品(含加工产品)、“农家乐”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保价权,将产品和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优势。

6.10持续发力,培养一批服务于顺平农业和贫困户的供应商、采购商、粉丝客户,增强扶贫成效的稳定性。

6.11充分挖掘网络优势,促进顺平传统产业、行业的改造、转型、提升,为顺平跨域发展积蓄能量。

6.12全面服务于顺平“五个建设”,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效率、质量,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成就有更多获得感。

三、时间节点

1、所有基础性工作,应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

2、2016年电商扶贫初见成效。

3、2020年电商扶贫成为克服返贫、稳定致富奔小康的“支柱”。

四、几点建议

1、电商扶贫是渐进的、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不能希望一蹴而就。

2、电商有一个“烧钱”过程,需政策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3、电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跨界融合、社会参与,需营造政策氛围、优化资源配置,需创新标准体系、监管体系、金融保障与支撑体系,需树立新的营销理念、质量安全意识等,应作为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系统协调,全力推进,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第9篇:电商扶贫准备资料

1.申请书

2.《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复印件 3.经营场所图片

4.网络软硬件设施(电脑、网络宽带、无线路由、大屏幕电视等)办公桌椅、展示柜、物流货架等设施设备图片

5.实施(计划)方案 6.带动贫困增收情况表 7.验收表

8.报账票据复印件

9.会议资料(纪要、图片等资料) 10.公示资料 11.其他资料

上一篇:做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下一篇: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