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精选2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题1

  200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所有的高三语文教师都在猜想着一年一度的作文题,网络上关于2006年高考作文的预测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是信誓旦旦。但只有在作文题最后落地后,才会让人意识到,真正要押准高考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所谓的高考题,最大的特色就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一、 回归与坚持相统一

  命题权下放到地方后,全国卷的意义便在于它能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单独命题两年后,浙江卷的命题人终于决心向全国卷靠拢了。04年全国卷的一题目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05年是“铭记与忘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很显然,这样的题目都是正反观点的辨证分析。而06年的浙江卷“生无所息/生无所息”显然也是正反观点的选择。

  但今年浙江卷与以往全国卷的不同在于全国卷必须是包容正反两个观点,也就是说,一篇作文,对“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对“铭记”和“忘记”,对“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都必须提到,相对来说更注重对考生的思辨分析,有着较强的限制性,而浙江卷的注意1则提示,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顾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其实是三个题目,即,“生无所息”,或者“生无所息”,或者是“生无所息与生无所息”。而这显然是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而这同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浙江卷命题人的向来拥有的一种人文关怀。

  命题人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尽最大可能降低审题难度。

  今年话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审题的最大难度在于“息”字。如果单单出现《列子》里的一段材料,即自贡说“愿生有所息”,孔子答“生无所息”,那么对“息”字的理解,程度差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出息”,于是话题就会成为,活着就要有出息,或者活着没什么出息。这必定是离题万里。为了消除误解,命题人又找出一堆材料,在我看来,所有的材料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明确对“息”字的理解:休息,或者是停止。

  二、 立意,决定是否突破作文瓶颈

  今年的高考作文,怎样立意是比较深刻,或者是比较新颖呢?

  个人感觉,这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息”字的把握。

  “息”如果单单理解“休息”,这样的话题很显然与“健康有关”,比如材料中医学专家的话。事实上,健康问题已经是要让全部国民引起重视问题,比如几十年来,对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很轻易地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正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特别是到如今还没有最后揭密的第三次调查,据说问题的触目惊心程度已经让人恐惧,与周边的国家例如日本,差距是全面的,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健康话题虽然是立意较浅,但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要提升立意,同样是在“息”字上做文章:追求的终止。材料中是歌德和康德的话。这样转述话题就是“生命不停止就追求不停止”或者是“生有所息为的是生无所息”,在后一个话题里,则是用两个“息”的不同含义来拔升话题,就是用有所息来确保一个健康的身体,来进行对生命不停止的追求。

  但是,真正要拓宽写作的范围,就必须做到第二点,即进行追问:为什么要生无所息,或者是为什么要生有所息。

  用康德的话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无所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就可以转移话题了,比如什么是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比如因为心中有梦,人必须去追梦等等;再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等。

  对于为什么要生有所息,则可以回答,一个人不停止的奔走往往只是奔走,而疏远了心灵,一个人有时候要放慢前行的脚步,要停下来静静地回归心灵,思索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何方。走是向前,停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这样,话题就可以转移成熟悉的“快与慢”的话题了,快是一种速度,慢却是一种境界等等。或者是转换成“守望”,在奔走过程中,要学会守望,守望的是幸福,守望的是梦想。

  三、“我”在何方

  今年的考试说明早早就强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在往年是没有明确说明的。提出这一点目的是为了杜绝抄袭或者是宿构,为的是写出一个人的真性情。

  而在今年的作文题当中,这样的话语果真出现了。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出现“我”呢?

  首先,当然可以写“小我”的感受。最直接的例子是,高三的学生往往会提“一切为了高考”的口号,那么,高考是不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或者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呢?通过了高考,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高考之后的路还很长,高考之后的烦恼还很多,关键是要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要面对的每一件事情等等。

  但是,“我的感想”不一定就必须出现我这样一个人,行文的最高境界是处处无我,却处处有我。我照样可以写贝多芬即便是聋了但依然追求欢乐谱写“欢乐诵”,我写的是贝多芬,但归根结底写的是自己的感受,你如果真的不放心,你只要在最后,提到了,从贝多芬身上我明确了自己的选择,我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作文,显然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总之要明确,“你有何感想”所能限制的其实并不多,更不是要将作文限制在“小我”上,高考作文,能否顺理成章地突破“小我”是另一个关键。

  结尾的话

  说高考作文是意料之外,情理当中,料不到的是具体的话题,但你对高考作文的准备却应该是在情理当中,我前面的所有论述,更多的是说明即便是一个看似陌生的话题,其实它的全部写作范围并没有超越你的准备范围。高考作文的准备,要达到的境界就是去寻找一只如来佛的手掌。让高考作文这悟空永远也跳不出。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如意,正所谓,生命不止,作文不息。

作文题2

201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是《心里美滋滋的》。看到这个题目,我想,我们的学生、家长,我们的初三语文老师心里也一定美滋滋的。

与全国很多省市中考作文题趋之若鹜的“文艺腔”不同,上海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一种趋势:指向生活,追求原味。 2010年的《黑板上的记忆》,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当然也可以写其他地方的“黑板”,但多数学生想到的是教室里的“黑板”),搜寻“记忆”中难忘的场景画面;2011年的《悄悄地提醒》,提示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特殊事件,体味蕴含在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方式中的情味意味;而今年《心里美滋滋的》,则直指学生的心灵世界,希望学生抛弃“为文造情”的扭捏做作,在真实生活里体验真情,抒写感悟。

应该说,“文艺腔”是初中生作文的大敌,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作文”泛滥成灾,我们的作文命题与作文指导难辞其咎。所以,我们乐于看到上海市的中考作文趋向,与其说这是作文命题向真实生活的回归,毋宁说是对“假文艺”潮流的“逆袭”。

除此而外,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心里美滋滋的》,相比2010年的《黑板上的记忆》、2011年的《悄悄地提醒》,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这个题目更加口语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对考生作文时的心态有很好的调适作用,易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题目比前两年的中考作文题范围指向大一些,审题障碍少一些,学生要好做一些。原因有二:

其一,《黑板上的记忆》限定了时空,“黑板上”是关键词,“记忆”驻留在特定的位置“黑板上”;《悄悄地提醒》限定了事件,是“提醒”,且是“悄悄地”,要有一个特殊的事件、特殊的情境;而《心里美滋滋的》限定较少,无论什么样的时空、事件,但凡让“我”的“心里”产生“美滋滋的”感觉,都可入题。

其二,“心里美滋滋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人常有的。考生审题、选材时要抓住这个题目的核心,追问自己几个问题:

1.“谁”的心里美滋滋的?尽管题面没有明确主体,但隐含着一种指向:初中学生作文,一般应该“我手写我心”。所以“心里美滋滋的”是“我”的感觉,应该写“我”。

2.“什么事”让“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作文没有对文体提出要求,但初中生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多,此题宜以叙事为主,要选好恰当的事儿——可以是自己的成功、收获让“我”心里美滋滋的,也可以是身边的人、事让“我”心生感触,或者更大的社会事件让“我”心怀感动。

3.“为什么”心里美滋滋的?如果叙事,考生就要把握事儿的价值。如果写成议论文,则要探讨不同层面事件的意义。这个题目虽无“必须跨过这道坎”之类作文题硬性的价值限定,但也有“美滋滋”的情感暗示。

4.“美滋滋”是什么样的感觉?考生在审题时要思考“美滋滋”是一种什么感觉,与“乐滋滋”的感觉一样吗? “乐滋滋”是外显的、张扬的,乐开了花,可以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而“美滋滋”是一种相对内敛的、有意味的感觉,加上前面有“心里”的限制,“美滋滋的”,可能流露在脸上,可能蕴含在行动中,也可能埋藏在心里,这是这种感觉的微妙所在。

只要考虑好以上几个问题,选材、立意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偏差了。

当然,要想成就真正的考场佳作,《心里美滋滋的》这个题目还是有一些困难的。那要看考生是否真有好素材、好立意、好构思、好文笔。尤其是在选材和立意上,要有不同于一般的视角和见识——要么向心灵深处开掘,写出细致入微的事儿,让人读后心灵一颤;要么向广大世界进发,写出大千世界与自己心灵的契合,让人读后掩卷深思。

优秀例文1

心里美滋滋的

上海考生

因为小溪,江海才得以深远;因为蓝天,太阳才更加灿烂;而正因为有着甘居幕后工作着的人,才有了舞台上表演者的绚烂。

年末的十二月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张灯结彩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行人微笑的脸庞。班级中的新年班会马上就要举办了,我的心暗暗期待着,希望能成为主持人中的一员。

做新年班会的主持,是我憧憬已久的一件事。漂亮的服装、优美的发音,还有观众的目光……已经主持过几次升旗仪式的我,想必可以入选吧。

想象着自己在台前主持的样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消息传来,我是主持稿的撰稿者。“那主持人呢?”我几近焦急地问,但,我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心仿佛沉到了冰冷的海底,似乎已经看到别人在台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我却只能在一旁,静静地、默默地欣赏。

想着,目光瞟过了一件旗袍——那是我在文艺节演出时的服装,思绪不禁回到了从前。那一日登台演唱前,在后台等候。没想到,后台竟如此热闹。道具组、催场组、化妆组……大家都马不停蹄地忙碌着,虽然身处幕后,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美滋滋的笑容,仿佛自豪地说:“纵然自己只是一个幕后工作者,但能默默地为演出尽一份力,也一样快乐,一样值得骄傲。”

想到这里,我不禁释然了。我坐到书桌前,开始静静地构思。能写出一篇精彩的主持稿,难道不是一样令人骄傲吗?

甘居幕后,愿做陪衬,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精神。也许,当我坐在台下看着主持人念稿时,我一样会为自己是个幕后工作者而感到快乐。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优秀例文2

心里美滋滋的

上海 张元昕

光阴荏苒十五载,我觉得有一种滋味最美,那是承担责任、奉献自我力量后给心灵带来的独特感受。

在众多亲戚中,我是小字辈中年岁最大的。做好一个大姐姐并不容易。有一次,我为叔叔照看小堂妹成了我少年时代的难忘经历。“咿呀……姐姐……”我一边手忙脚乱地按叔叔留下的字条调配奶粉,一边任由那个不消停的声音消磨我的耐心。终于,摇着奶瓶、满头大汗的我再也无法平复烦躁的心情:“吵死了!不是哭就是闹!”小堂妹眨巴了一下眼睛,似乎是被我吓到了,随后便放声大哭起来……

唉,我这个姐姐是不是失败了?我叹着气,有点无奈地拿着奶瓶哄她。“要对小孩子有耐心,要能帮叔叔担点事,做一个好姐姐!”我轻声告诫自己。做了一下深呼吸,转过身去,轻轻地掰开煮鸡蛋的蛋白,小心翼翼地取出蛋黄,用勺子将其压成泥状。我舀了一部分喂到她嘴边:“乖啊,吃了蛋黄会变聪明的……”看着吃饱后酣睡的小堂妹,我感觉到,空气中满是幸福和成就。

“叮咚……”我踮着脚去开门,对下班回家的叔叔做手势示意他不要吵醒小堂妹。“真像个大姐姐了!”叔叔高兴地朝我竖大拇指。那一刻,我的心因能够承担一些对家庭的责任还真是感到美滋滋的!

而社会,则是每个小家庭赖以生存的大家庭,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承担起维护它、建设它的责任。我们可以拿起铲刀和抹布来除去公共设施上的小广告,我们可以由己及人地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与欢笑,遇到无家可归的孩子或流浪人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找到社会救助站。每当做成这一桩桩善事,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怀与被关怀、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感交流,心里常感到美滋滋的。

世界很博大,我们可以学习、实践的东西很多。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可人们齐心协力则可以创造奇迹!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起拥有家庭的和睦幸福,拥有明日世界的和平美满。如此畅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是美滋滋的。

上一篇:园林景观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