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

2022-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进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进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

省农委组织开展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

为了深入开展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8月30日,由省委宣传部与省农委联合组织的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新农家村举行。为农民送去了农业科技、农村政策、农业科普等方面的书籍,并针对本村的农业发展特色邀请了著名的食用菌专家,举办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并深入食用菌生产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解答生产、技术、产销等方面的问题。省委宣传部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于柏军、省农委科教处处长岳宏、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出席此次活动。

据悉,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是农民文化节的一部分,省农委还将陆续举行组织村干部、职业农民参观学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组织百名文化名人进百村服务活动。(省农委科教处 供稿)

第2篇:进村入户的精准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摘 要 借鉴和吸收已有对村域层面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提出进村入户的精准信息服务模式的概念,试图通过“互联网+农村非正式组织”相结合建立一个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信息服务模式,打破农村信息服务进村入户难的困境,实现信息的共享。

关键词 农村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多元主体;实时传输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129.1641.02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9 16:41:14

2016年6月15日,大风冰雹天气来袭,山东省92.2万人受灾,十几人死亡,西瓜被砸得不成样子,棉花成了“光杆司令”,受灾惨重。据官方统计数据,此次灾害天气,潍坊市损失最为严重。截至2016年6月15日下午,受灾人口27.5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 850 hm2,成灾面积9 740 hm2,绝收面积2 310 hm2;倒塌房屋53间,严重损坏房屋37间,一般损坏房屋9间;直接经济损失58 743.7万元,其中农业损失

53 078.42万元。

2016年6月15日14时45分,潍坊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称潍坊西部地区发生雷电、短时强降水的概率较高,并伴有7~8级大风和冰雹。据气象部门反映,2016年6月11日下午,临朐、安丘、青州和寿光局部地区突降冰雹。2016年6月15日18时45分左右,昌乐县红河镇遭遇强冰雹、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高降雨量达87.5 mm,农田大棚受损、房屋损坏,平原、店子等社区受灾严重。有好多的农民就是在田间耕作的时候突然受到冰雹袭击导致受伤或死亡,如果可以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可能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1 当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信息服务难以落实到单个农户,受众面小

自2005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特别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我国行政村光网通达率达85%,农村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2.01亿人。目前,我国覆盖部、省、地、县四级农业口户网站群已基本建成,信息服务涵盖了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很多行政村都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村网站,有很多信息就直接挂在村网站上,但大部分农民不知如何从村网站获取信息。由于大部分村网站农民并不关注,目前都属于闲置状态。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农村信息模式很难照顾到每一户的信息需求。可见,农村信息服务还面临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很难落实到单个农户[1]。

1.2 信息服务难以做到实时更新,实效性差

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更新一直都是信息化服务的关键。对于信息服务来说,时效性是第一要素。目前,有大量的涉农信息服务网站信息更新滞后,信息的实效性差,有的甚至已经停止更新,信息的滞后有可能会误导农户的决策。如前文所述,2016年6月15日14时45分,潍坊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2016年6月15日18时45分左右,昌乐县红河镇遭遇强冰雹、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大部分农民就是在田间耕作的时候突然受到冰雹袭击。如果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可能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如果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我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好减灾工作。

1.3 信息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针对性差

我国现有为村域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种类及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2]。目前,虽然我国的涉农网站超出4万家,但是缺乏高质量的信息来源,信息的实用性差。多数平台仅仅提供一个笼统的统计数据,没有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农民的信息需求认识不足,没有进行需求细分,导致提供的信息服务出现供给和需求不对等,无法满足农户的信息需求。

1.4 村域信息服务主要是单向的传递,缺乏雙向性的反馈交流

良性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农户充分的表达自己差异性的信息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目前的村域信息服务主要是农民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为主。农民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缺少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农户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

2 进村入户的精准信息服务模式的基本构想

2.1 基本原则

1)以满足农民需求为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第一时间将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农民;3)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服务体系;4)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小组相结合实现全面覆盖;5)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2 发展目标

以服务农户为宗旨,为农户提供准确、实时、有效的信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科教示范、市场优化、民间协同、社区参与等多个服务主体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功能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3],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1)公益性服务得以加强。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逐步形成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服务网[4]。2)市场化服务趋于完善。通过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各种类型的企业和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农户的作用明显增强。3)社区集体服务功能强化。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服务实力不断增强,建立起多种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得到提高。4)各类农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资金互助社等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围绕生产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5)农业科研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应用转化率不断提高,多种类型的农民教育与培训深入开展。

3 进村入户的精准信息服务模式的体系框架

3.1 以移动互联网络为基础,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农村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逐渐被农户所接受,成为农村沟通社交的新方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信息服务的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服务网,完善各级公用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数据库,对涉农的信息服务网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增加农民所需的信息量。国家要重点扶持发展比较好的网站,提高其信息服务质量。同时,专门开发手机APP,农户可以通过安装的APP软件获取相关的服务。政府部门可以实时地向客户端发送信息,农户可以通过专门开发的手机APP实现在线的互动,并可以及时地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信息提供商。信息提供商对于农户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用户的反馈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专门开发的手机APP应该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输的工具。它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来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通过对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可行性的建议。

3.2 以政府为主导,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农村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大部分的学者都建议由政府进行投资,因为在农民付费服务意愿不高的情况下,农村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整合开放信息资源,为涉农的服务群体提供真实有效的原始数据,鼓励社会服务群体参与信息的增值开发。灵活地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对农村信息服务商的服務质量进行监管,对于长期不更新信息、经常提供虚假信息的网站进行取缔。对于适合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交给市场,但是政府要在其中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吸引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利用多种付费或免费模式,为村域提供信息服务,并为村域的信息服务提供政策、法律及资金上的保障。加快信息服务的人才培养,提高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提高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同时,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强其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

3.3 以市场运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良性竞争机制

多元主体在村域信息服务中应发挥各自所长,通过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实现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制定标准和规则,以及提供政策的支持,为村域信息服务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涉农企业尤其是大型信息服务企业更注重于信息服务平台的完善和服务产业链条的整合。发挥社会资本与村域组织的作用,村域组织将成为提供村域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将移动互联网络与村域传统社会网络结合,构建由外部信息资源带动村域传统服务组织和村域精英服务转型升级,由服务的升级带动传统农户深入参与并转向线上。信息服务企业通过农户参与和反馈,进而改进服务并设计多元个性的新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供给作用,实现村域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市场化、信息传播互动化、信息服务城乡一体化的村域智慧化发展[5]。

3.4 以村域组织为补充,克服信息鸿沟

线上的农业信息服务主要对准的是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的农户,但是还有一部分无法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的农户。这样就会出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可以发挥信息富有者的作用来带动信息贫困者。在村里建立信息小组,根据管理学的“管理宽度原理”,以3~5人为一组,效率最高。村域组织、信息中介,乃至于农户个人,是村域信息服务中又一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在信息服务模式中,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都被作为推进信息服务与农户对接的重要节点。在人际传播依然为信息主要传递模式的农村地区,受限于农户的信息使用水平,互联网络乃至于移动互联网络提供的便捷信息服务仍然只能针对少数信息素养较高的农户,针对性、实效性、互动性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依然主要依靠农村信息服务站为代表的基层信息服务人员和中介组织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瑾,赵春江,秦向阳,等.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村级视角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9):

4110-4120.

[2] 黄英良,李娇娥.对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31-134.

[3] 杜娟.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0):203.

[4] 国佳,李建华,李贺.从信息到知识:信息需求理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6):16-20,15.

[5] 郭作玉.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7(8):4-9.

(责任编辑:敬廷桃)

作者:刘国华 魏世创

第3篇:进村入户绘制“宝音图”?干部召回带上“紧箍咒”

“1+2”工作法的推行,让广大干部主动沉下去、务实干事,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使干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推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彻底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持续改进作风,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级干部深入最基层、真抓实干、履职尽责探索出一条有效方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1+2”工作法是指“一公里”+两办法,即围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施“宝音图”工作法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解决干部沉不下去、不作为问题,打造务实干事、创先争优的干部队伍。

绘制“宝音图”,联系群众精准定位。五原县学习借鉴“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乌拉特后旗民警宝音德力格尔工作法,将全县117个行政村771个村民小组、11个分场、12个社区106个网格的群众居住分布绘成图,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社区不漏小区、小区不漏楼宇、楼宇不漏居民,这张精心绘制的图就称为“宝音图”。图上采用不同颜色或图标标示一般户、党员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信访户等,并注明村组、社区群众基本情况。全县各包联单位确定干群联络员,与乡镇干部共同入户绘图。包联干部要做到“看图说话”,将村子布局、主导产业、经济状况,以及每户家庭有几口人、收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手持“宝音图”,服务群众精准帮扶。按照县级领导走遍乡村、乡镇领导走遍村社、村社干部走遍农户要求,33名县处级领导、279名科局乡镇领导和877名机关干部,依托“宝音图”,蹲点驻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干部下基层人手一张“宝音图”,进村入户发放干群联系卡,对“代表委员”户、模范人物户、党员中心户、困难户、低保户、个体工商户实行“六必访”,精心制作便民服务手册,广泛征求意见,记好民情日记。县里建立个人→单位(乡镇)→包联县领导挂销号台账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逐条逐项盯办落实,做到干部下得去、下去有事做、户户有人问、事事有人抓,不断提高精准帮扶水平。

实行干部召回,整治庸懒散拖。对素质能力和现实表现与履行岗位职责不适应、不胜任,不思作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庸懒散拖”等惰政情形的干部,按照程序实行召回管理,强化刚性约束,解决干部 “不想为、不真为、不会为”等问题,使党员干部实打实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县委制定《五原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实绩考核、个人原因等方面认定17种被召回情形,各乡镇单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干部召回采取直接召回、记分召回或投票确定等方式,可以直接量化的情形如“连续旷工超过7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15天的”采取直接召回方式,不易量化的情形如“工作不思进取、不谋干事,思想不纯、信念动摇的”,由全体干部职工和一定数量服务对象打分,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对被召回干部,采取为期一周集中教育方式、安排至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考察方式,转岗降职等组织处理方式进行管理。

成 效

广大干部主动沉下去,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实施“1+2”工作法以来,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有了“宝音图”这个有效抓手,管理考核干部有了干部召回这个有效机制,从前一些“不愿下、不真下”的党员干部,现在变为“自觉下、主动下”,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干部为画好“宝音图”,必须进村入户,这样就真正沉了下去,干部开始下来画图,随后不断给解决问题,干群关系融洽了,形成了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导向,受到了群众的真心欢迎。

广大干部务实干事,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下基层干部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建账梳理问题,分级交办问题,以群众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群众期待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为方向,下大力气解决了一批群众的难心事、愁心事、烦心事。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5.1万多户,发放干群联系卡5万余张,征求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县级10个包联团队,帮助包联村镇提出思路建议175条,落实农田水利、交通道路、阵地建设等项目56个、资金物资307万元。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下基层干部通过自身行动带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为群众办了更多实事。

干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干部召回管理,健全了约束机制,扎紧了制度笼子,给“庸官”“懒官”“太平官”划出了“红线”、标出了“雷区”,起到了震慑作用,使作风建设常态化不断向前推进。干部召回,使党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慵懒散拖现象明显减少,谋事干事、创先争优的劲头正在形成。

启 示

联系服务群众要有深厚感情。五原县在推行“1+2”工作法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带着真情,深入村村户户,奔赴田间地头,摸准实际情况,认真征集意见,跟群众一起干,办实事、解难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这说明,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要怀有深厚感情,把群众当亲人,就能做到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工作干事情,彻底消除“最后一公里”距离,使对群众的承诺服务落到实处,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践行群众路线要真抓实干。群众看干部,主要看行动。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中,下基层干部依托“宝音图”,携带干群联系卡、民情日记本、挂销号台账、民情民意调查表、便民服务手册,盯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干部下得去”“下去有事做”“户户有人问”“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实打实地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说明,为群众服务,必须下气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深化作风建设要注重问题导向。“宝音图”工作法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的推行,解决了干部沉不下去、慵懒散拖等问题,打造了务实干事、积极干事的干部队伍。这说明,深化干部作风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多、贯彻群众路线到不了末端等改进作风过程中存在问题,才能推进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使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各项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从严管理干部要不断完善机制。五原县推行“1+2”工作法,给干部上“紧箍咒”,使干部感到身边有了戒尺,增强了危机感,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想混事不干事或“有想法无做法”的干部没有“市场”。这说明,从严管理干部,必须着眼新情况新问题,使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达到务实管用,才能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郭 志

作者:刘沛兵

第4篇:进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调研报告

——县直某单位驻某乡镇某某村工作组

按照县委、县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安排,县直某单位及时组建工作队进驻某乡镇某某村,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结合该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单元土地治理等中心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民情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某乡镇某某村地处某某县西南端,紧邻某国家森林公园,是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中华”卷烟原料基地。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1户,人口802人,其中劳动力411人,常年外出务工约251人;“三留守人员”共有86名,其中:留守老人33名,留守妇女20名,留守儿童33名。

2、基层组织

某某村现有党员2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49%,其中外出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30%,30岁以下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20%,60岁以上党员8人,占党员总数的40%,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7人,占党员总数的85%,高中文化程度以

上3人,占党员总数的15%,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0%。村委班子5人,支委3人(兼职)。

3、经济状况

某某村现有耕地2329亩,其中水田504亩,旱地1825亩,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种植、外出务工、粮食种植和养殖,少数农户发展有商业或加工业,全村人年均纯收入3450元。无村办企业。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村支两委向州、县及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7.5公里,基本实现村组道路硬面化,全村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合烟水配套工程,水利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积极争取并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单元建设,今年全村有800余亩耕地进行了土地治理。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长期以来,村支两委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的同时,在烟叶适宜区域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培育发展烟叶种植大户,带动群众致富。在烟叶不适宜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并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得到逐年提高。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全员参加了新农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二、“进村入户”活动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会后,县直某单位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三万”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迅速进驻某乡镇某某村,正式拉开了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县直某单位“三万”活动工作组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采取召开村民大会、院落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政策,挨户走访、联户座谈,将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将强农惠农政策送到农户家中。工作队员扑下身子,深入农户,把脚印“印”到每一个农户家的堂屋,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做到身入心入访民情,同心协力促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驻点村220户的走访民情工作,召开驻点联系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院落会共4次,填写省级调查问卷18份、县级调查问卷220份,送出《宣传手册》148本,撰写民情日记近30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100%。

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在县委、县政府召

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大会后,县直某单位及时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专门研究“三万”活动,并成立以办党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各尽其职,相互协作,紧密配合,为“三万”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是形式多样展开宣传,积极发动群众。县直某单位工作组进入驻点村后,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院落会、发放宣传手册、田间地头交心谈心以及在媒体上发布新闻等形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点宣传粮油补贴、农机补贴、家电补贴、退耕还林、危房改造、低保政策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等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倡导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通过多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对“三农”政策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知之全面到知之深入的过程,工作组成为了农村政策宣传队,宣传发动了群众,营造了“三万”活动宣传声势,使“三万”活动更加深入民心。

三是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县直某单位“三万”活动工作组进村后第一天,就与村支两委取得共识,紧密围绕全村土地治理、春耕生产、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扎实开展走访民情活动,把脚印“印”到每一个农户家的堂屋。在政策宣传的同时,配合该村土地治理等中心工作对农户进行广泛宣传解释,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土地治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是注意工作方法,严守工作纪律。县直某单位工作组在驻点联系村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工作方法,严守工作纪律。坚持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后统一结算,真正做到对群众“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在走村入户访民情期间,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严守工作纪律,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树立了编制部门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优良党风凝聚民心、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满意。

五是饱含真情实意,确保走访全覆盖。进村之后,工作组与农户主动打招呼、主动拉家常,很快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感。在走访过程中,坚持典型调查和普遍走访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对贫困户、留守户和村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进行重点走访,另一方面“地毯式”地走村入户,坚持走访到每家每户,掌握真实的村情组情户情,耐心、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把党的阳光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家农户,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州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村办公室使用频率不高,村务公开力度欠缺。村办公室是原村小学装修改建而成,装修后,施工方因工程款支

付问题迟迟没有交付大门钥匙,造成村支两委没有固定场所办公,村务难以正常公开。加上某某村地形狭长,农户居住分散,村办公室在狭长地带的中部,两头居住的农户离村办公室路途较远,村务公开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户对于中央政策普遍感到满意,但由于村务公开力度的欠缺,不少农户对政策理解不透、落实情况不清,有的甚至对政策的执行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二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家庭教育负担没有真正减少。该村村级小学撤销后,农户小孩只能到老岩孔村(二年级前)或者到某乡镇幼儿园、中心学校就读。不少农户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低年级学生每天由专车接送,费用在140-170元/人、月之间,每年按10个月结算,年开支在1500元左右;高年级学生虽然学校采取寄宿制,但有的家长在学校周围租房进行陪读,租房一般在2300元/年;有的由镇上亲戚代为照顾,周末回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尽管教学质量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农户家庭实际教育支出并不比实行“两免一补”前低多少。

三是没有村卫生室,农民就医难。农户看病,只能上某乡镇卫生院,路途较远,“就医难”问题仍然客观存在。据我们了解,尽管该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但农户在镇上拿药,每次必须拿药超过30元才能报销9元,老百姓感到极为不便也很不理解,也由此对合作医疗参合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四是没有农村文化阵地,农民文化生活单一。长期的闭

塞,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农户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除了看电视,不少农户靠打麻将、斗地主等娱乐性赌博打发空闲时间,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

五是对移民政策不清,部分农户搬迁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偿不到位。整体移民搬迁时,某某村有2个组(

13、14组)也在搬迁范围之内,该部分农户搬迁到该村其他组别之后,有的反映搬迁费没有及时到位。

六是对退耕还林有关款项模糊不清。访谈中了解到,农户一本通上曾经有一笔“退耕还林款”收入,但很快就下了帐,农户对此款极不理解。

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留守学生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权等方面的缺失,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五、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针对某某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认真指导和帮助村办公室建设,加大村务公开力度。积极争取政策,进一步改善村办公室硬件设施,尽快让村办公室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指导并帮助制定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财务审计、村务定期公开等村级规章制度,以制度形成相互制衡、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

二是针对农户教育负担问题,建议政府出台措施,适度鼓励全民兴办村级教育,逐步恢复偏远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点。

三是建议加强调研,进一步规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积极探索既让农民得实惠、又让农民理解欢迎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农村合作医疗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利用一切宣传机会,鼓励和教育村民学文化、学技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对村里的文化误乐设施想办法加以建设改善,使更多的村民远离迷信、赌博,主动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有好的身体、好的心境,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

五是建议对移民涉及某某村村民补偿情况和退耕还林补偿历史账目进行疏理,并予以公开。

六是建议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建设并充分发挥“留守学生之家”的作用,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针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缺乏监护知识和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现状,对“代理父母”和监护人的开展培训或者发放监护教育知识宣传资料。

七是积极培养年轻农民加入组织,防止出现农村党员年龄断层现象。

第5篇:关于入户进村访企活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入户进村访企业”大调研,深化“四带一联”活动的安排意见》,和我单位《“入户进村访企”活动安排意见》,我们在以局长***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5人,于4月13日正式进村入驻。通过深入细致地入户走访,召开两委座谈会,群众代表、全体党员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本村的经

济发展,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状况及其他涉及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村风民情,帮助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岳村位于冯村水库北2公里三洪路边,地处官庄毛家塬下,现辖5个村民小组,206户,共80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水地220亩,旱地1580亩。2008年全村总收入119万元,养殖业18万元,农业48万元,外出打工收入35万元,其他收入18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目前全村共拥有劳动力450多人,外出打工150余人。

近年来,嵯峨乡党委、政府根据该村的具体实际,着力指导以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利用其自然资源发展蔬菜种植,推广统繁统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推进村干道建设,努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改,乡风文明建设及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取得良好的效果。全村养殖秦川牛320余头,发展花椒栽植300余亩,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九年义务教育等各项惠民政策在该村得到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资金每年都能及时足额发到户,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发展政策,特别是各项惠民政策十分满意。

岳村两委班子齐全,村党支部有书记1人,委员2人,村委会有主任1人,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30人,其中男党员27人,女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5名。党员的平均年龄56岁,60岁以上的达7人,36--59岁18人,35岁以下5人。村干部基础待遇能够全部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以带政策、带信息、带服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定规划、帮抓项目、帮解困难(“三带三问三帮”)为主要形式的“入户进村访企”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我们走访调查岳村196户(总206户),另外几户长期在外打工,家中无人。切实做到村不漏户,确保入户达100%。真正做到体民情,听民声、解民意,把群众的疾苦体现在“三表一卡”上,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各组面临困难不一:

一组地势较好,但由于贫富差距,由于水源问题,果业、养殖业等都无法开展,直接制约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二、三组:出行难。虽然已经迁移居民点,但地处旱腰带,距村中心三里坡路,天阴下雨,泥泞不堪;吃水难。人饮用水相当困难,特别是完全失去劳动能的老人,身弱多病,力不从心,吃水已经成为头等难题。

四、五组相对位置较好,交通便利,但人饮难、浇地难,如今的水地变为旱地,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制约群众养殖、蔬菜、果业等产业的顺利发展。

在我们调查走访过程中,群众一致反映村委会班子团结、务实,村干部能够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该村低保、五保户、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都能及时落实,广大干部群众满意率达100%。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

1、发展极不平衡。该村已有10%的住户脱贫,逐步向富裕型过渡,但仍有近90%的农户处于贫困状态,贫困人口达720多人,其主要原因是:一缺乏技术;二缺乏基础性发展资金;三子女就学及医疗等开支较大;四老龄人群比重太大,难以接受新技术。

2、水利设施差。水中旱问题相当严重,该行政村虽然地处河川地带,仍然有大部分耕地处于水中旱,自流灌已荡然无存,全村无一条可使用的灌溉渠,就连一组仅有的机井,也常常无水,“浇地难”成了头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粮食收入和养殖业的发展。

3、人畜饮水困难。农村人畜饮水全部依赖自打的浅水井,每逢旱季,水位下降,浅水井难以保障,特别是

二、三组50户群众饮水要经三里坡路去拉水,其困难程度令人难以置信。2006年,农发办帮其打的几眼井,都无法使用,该村人畜饮水至今未得到解决。

4、村民居住条件太差。群众居住比较分散,40%的农户仍然居住土窑,部分窑洞已成危窑,但没有合适地域(不占用耕地)进行庄基划拨,村内的道路硬化差,每逢阴雨天,泥泞不堪,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5、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去年栽植的花椒基本连片,但水地蔬菜、果树、粮食分布比较混乱,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6、农业技术宣传普及太差。该村的果树面积逐年减少,其原因是群众不懂科学技

术管理,导致连年效益下滑。蔬菜种植仅有10户种植地膜洋芋,品种单一。养殖业发展缓慢,群众经济基础太差。

7、村务管理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该村财务管理较好,政务比较顺利。村委会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小组相距太远,工作任务和工作信息不便传达。

8、土地分配不均。从调查情况看,全村有38%住户,由于取妻、生子人口增加粮食短缺,有甚者全家

6、7口人,仅

2、3口人有地,直接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9、党员老龄化严重。目前全村党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仅有5人,且常年在外,36—59岁的18人,60岁以上7人,最大年龄74岁。

10、文化程度较底。经调查全村初中文化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10%,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农民生活水平较差,多数子女都上完初中甚至未毕业都外出打工。

三、意见和建议

嵯峨乡岳村,民风淳朴,村风较正,随着主干道的不断深入,绿色家园建设正付诸于实施,针对目前现状和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该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力度,尽快进行统筹规划,使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布局合理,逐步形成坡地花椒,河川地蔬菜,杂果、粮食的合理布局,培育该村的龙头产业。

2、争取扶贫规划项目,尽快解决该村的人畜饮水问题,特别是

二、三组人饮十分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力争全村群众尽早吃上自来水。

3、加大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村民的科技知识,解决村民在养殖、种植、栽植等方面的疑难问题,使目前已经发展起来的花椒、养殖户不要象杂果那样渐渐消失。

4、尽快与县乡两级主管部门联系,对全村村民的庄基合理规划,使居住在危窑的村民尽早脱禽危险。

5、建议切合实地际地,灵活掌握土地政策,使每家每户都能享有自己应有的土地。

6、建议加大老弱病残人群扶持力度。

7、建议加大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扩音嗽叭),便于村务管理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8、建议乡农经站、民政办等部门加强对村务公开的指导,加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清理历年干部的移交遗留问题,确保村务正常运转。

此外,乡村干部要积极协调村内各种关系,确保各项惠民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劳务输出的指导和宣传工作,积极与县级部门协作,完善村民合作医疗制度,协调指导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从而加快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以上是档案局调研组深入嵯峨乡岳村调研情况,相关意见和建议实属全体村民所需、所急、所盼,望各位领导能给予相应协助、支持、解决。

第6篇:进村入户活动材料

“三万”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3月以来,“三万”活动全面展开,我们工作组极响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镇长寇正平的带领下,驻同兴村工作专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持续作战的精神,深入走访,踏实工作,兴办实事谋发展, “三万”活动达到应有的目的,取得应有的成效。

一、“三万“活动情况简介

全县“三万“活动动员培训会议召开后,我们工作组立即启动”三万“活动工作,召集工作组成员,村两委成员开了碰头会。3月10日,工作组住进同兴村,随后,工作组召开了同兴村干部群众代表大会,积极宣传”三万“活动相关政策,与此同时,3名工作组成员开始对9个小组进行深入走访,摸清村情,根据走访了解的情况拟定了村情民意调查表。与村支部书记共同拟定了同兴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工作组开始入户调查、调研,耐心倾听群众呼声。

二、取得成绩

我们工作组在“三万”活动中,发扬“三不怕”精神,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活动,不怕麻烦,不怕吃苦,严格遵守纪律,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三万”活动得到了同兴村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一是走访慰问贫困户,共五户,每户送去了两百元的慰问金,为改善他们生活提供了一点帮助。二是全心全意办实事,在与同兴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同兴村引江济汉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方案,包括土地平整、沟渠疏挖、村部建设等项目,拟投资资金100多万元。最后在这次活动中,工作组成

1

员更深入了解农村,在调研过程中也逐步发现了“三农”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求真务实之风。

三、问题分析

在这次“三万”活动工作中,驻村干部深入农户,认真开展民情调查,对本村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总结,该村存在的问题如下: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一是通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二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9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三是农田水利设施长年失修,淤塞严重。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同兴村集体用地非常少,没有自留用地,村级债务负担严重。同时,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5000元,在全镇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养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

3、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狭窄。一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70%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难以一技之长。二是发展意识不强,主要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生产。三是农民负担未得到根本减轻。农业税免了,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却上涨了。

4、干群关系有待加强。在同兴村调研过程中,少部分群众向我们反映,一些政策没得到落实,个别村干部作风漂浮,不顾

2

及广大群众利益,不为群众办实事等。

四、改进“三农”工作以及加强群众工作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实惠。上级部门要积极投入资金,改善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旱涝保收田不断增多,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各级金融机构,尤其是信用社要加大对农村贷款额度,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让那些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有资金扩大生产,带头致富。

2、解放农民思想观念。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突出农民的主体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让所有农民都学习带头致富能手的致验,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

3、以民为本,关心群众疾苦。毛主席讲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加强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民本观念,做群众工作必须关心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等实际问题,村干部要积极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在村务工作上,做到公开、公正,同时还要关心群众疾苦,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让群众无时不刻感受党的温暖,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和改善群众工作。

官垱镇驻同兴村工作组

2011年5月28日

第7篇:进村入户活动心得体会

心贴心、面对面,我们在一起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叫纪少平,很高兴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跟大家一起交流这次关于“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干部进村入户挂钩群众的心得体会,

我负责挂钩包片下辽村的200户群众工作,通过这次的进村入户,在走访的过程中,看着一张张淳朴村民的脸,在走访过程中,我也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听到他们的实话,通过这次的进村入户活动,我的感触非常深,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此次全市开展的“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干部进村入户挂钩群众活动,给我提供了一次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的机会。农村是个大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需要掌握的政策也很多。虽然在进村入户伊始,我就有过思想准备,但在入户访民情的过程中,面对农户提出的各类具体涉农事情时,我解释起来仍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后来,我十分注重向村干部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技巧,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使我对农村的群众工作由最初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了然于胸,除能解释本部门的政策外,还对村民关心的计生、建房、征地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做到运用自如。

我的第二点感触是带着感情做事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刚开始时,我也曾听过“是非话”,也曾吃过“闭门羹”。但是,我并没有气馁。我知道,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增感情”。如果我不带着感情下去,村民群众怎么会亲近你,向你吐露真心话。群众一时没有接受我,只能说明我的感情表达不到位。只有与老百姓“交心”,事事从村民的立场、情感上出发,而不是抱着“交差”完成任务的心态,自然能够圆满完成走访工作。

这次“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进村入户挂钩群众的活动也让我的思想上、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走出办公室,来到农户的家里,由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朋友,整天面对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这种变化对我的思想、情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不会忘记与农户们的交谈中看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我也体会到了这次开展“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挂钩群众工作的良苦用心。换句话说,我们这次活动要求我们家要走到、人要见到、情况要摸到,就是要我们去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我相信,这次的活动也大大的锻炼我们的思想、作风、意志、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段时间的走访群众也开阔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观念。在单位工作3年多以来,我发现自己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思想变得僵化,观念跟不上群众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通过这次进村入户,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现在“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毛主席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亲眼目睹了农村现在的变化,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单位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8篇: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双坪镇松林村

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的统一安排,松林村“三委”在镇联村工作队的配合支持下,以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结合本村实际,深入开展“七一”讲话精神宣讲、农村生产生活调查、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计划生育摸底、矛盾纠纷排查、防汛防滑等“大走访”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松林村位于双坪镇西北5公里处,东与肖家坝村接壤,南与双坪村接壤,西北与汉阳镇接壤,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9户,人口1012人。全村总户数中户口空挂户13户,举家外出的19户,独人独户7户;全村人口中初中文化以下514人(含学前儿童),高中文化以下413人,高中文化以上94人;劳动力47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 231人;“留守人员”共有69名,其中:留守老人24名,留守妇女32名,留守儿童13名。

2、基层组织

松林村现有党员19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其中外出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30岁以下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60 岁以上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以下3人,占党员总数的1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占党员总数的27%,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村三委班子3人,支委4人(兼职)。

3、经济状况

松林村现有耕地1071亩,其中水田450亩,旱地621亩,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外出务工和养殖,少数农户发展有商业或加工业,全村人年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90户,1000—000元的101户,2000——5000元的56户,5000元以上的2户。全村55户在近两年新修了砖混结构房屋(一般在公路沿线),191户仍然居住在早年修建的土坯户中(多是高山穷组零散住户,其中危房户37户),无房户3户;农用机械较少;电视机已成为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全村共有摩托车59辆,面包3车,农用车7辆。无村办企业,村集体无积累,且负债较大。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村三委积极配合镇及县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通村公路 3.5 公里,率先完成通村道路硬化,全村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长期以来,村三委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的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户,带动群众致富。并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得到逐年提高。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全员参加了新农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和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

二、“进村入户”活动开展情况

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动员会后, 村三委、镇

联村单位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村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进村入户”活动工作小组,正式拉开了以“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4个工作组队员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顶风冒雨,跋山涉水,扑下身子,深入农户,把脚印“印”到每一个农户家的堂屋,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做到身入心入访民情,同心协力促发展。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我村 249 户的民情走访工作,填写调查表 249份,掌握了民情民意 100 余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 100%。

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类问题:

(一)现实性问题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条件落后,村务公开力度欠缺。本村地形狭长,农户居住分散,村办公室在狭长地带的中部,两头居住的农户离村办公室路途较远,村务公开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户对于中央政策普遍感到满意,但由于村务公开力度的欠缺,部分农户对政策理解不透、落实情况不清,有的甚至对政策的执行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二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家庭教育负担没有真正减少。本村村级小学撤销后,农户小孩只能到中心学校就读。不少农户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尽管教学质量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农户家庭实际教育支出并不比实行“两免一补”前低多少。

三是没有农村文化阵地,农民文化生活单一。长期的闭塞,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农户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除了看电视,不少农户靠打麻将等娱乐性赌博打发空闲时间,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

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留守学生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权等方面的缺失,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二)村干部对当前农村工作反映的问题

(1)当前村干部职数不够,支书村长“一肩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补助较低,常年扑在村上工作中,家庭经济受到明显影响。村民组长待遇低,无人愿意干,影响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建议乡镇认真研究解决。

(2)村级计生工作,上级工作力度大,但村级对违反计生政策人缺少强制措施,工作难度大,没有抓手,有的群众不配合也没有好的办法,罚款也较少,群众不在乎。建议镇计生办能拿出新的制度,加大计生专职干部工作力度,保障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根据群众反映,镇、村应解决的问题

(1)全村特困户较多,有的重度残疾、耳聋、重病,年龄过大,债务过高,儿媳嫌弃家贫,离家出走,无人照顾等。请求加大低保、五保覆盖面,解决养老问题。

(2)三组(窑坎上)乔家几户人反映,自家附近村级公路没有挡坎,下雨淤泥四处流溢,长期下去对房屋有影响,又对公路通行影响较大,请求尽快解决。

(3)三组(窑坎上)乔家(8户,34人)群众反映饮水困难,请求解决安全饮水项目。

(4)

二、

四、五组自然条件差,想搬迁到公路附近有67户,但大多都缺乏资金。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5)

二、

三、六组的三个滑坡点区域共有6户群众居住,目前已搬走1户,择址迁建1户,其余几户亟待迁建,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四、调研建议

1、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松林村作为一个纯农业种植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能种植且效益高的粮作物品种。三是修建水利设施,保证土地旱涝丰收。

2、政府出面,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建立产业项目示范点,出台奖扶政策,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村内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

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五、经验感受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镇村干部都能克服酷暑暴雨天气,开展走访和调研,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了真实情况,增进了感情,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我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即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是一次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调查工作结束了,但是松林村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我们松林村虽然基础条件差,但我们的素质不能差,基础虽弱,但我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能弱。我们将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紧紧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通过方方面面努力,上下一心把松林村建设好。

松林村支部

松林村委会

二○一一年八月六日

第9篇: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的能力水平,根据县委、县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按照镇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坚持“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掌握群众所需、了解群众所盼、解决群众所急、满足群众所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张洪村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村民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基层群众、设立群众意见箱等形式,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研走访任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村庄基本情况:张洪镇张洪村紧邻镇区,全村3个村民小组,286户,984口人,耕地面积1400亩,天蓝水绿,果优粮丰、交通便利、环境清新。苹果已成规模,是该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现有果园面积960亩,年平均收入800万元左右;其它产业(包括粮食、劳务输出、商业、畜牧养殖等)年收入57万元,年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

(二)村民生活基本情况:村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新村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变化,生活配套设施完备。村内有村卫生室和商店,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村内随

处可见垃圾箱,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村内马路四通八达,两旁设有路灯,绿树成荫,有多处草坪和花坛,村内的环境质量较高,空气新鲜,这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新村多功能广场配有许多健身器材,许多人在此乘凉、锻炼,既丰富了村民的休闲生活,又给村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场所。

(三)走访情况:共走访村民286户,走访面达到85%,征求意见42条,举办村民座谈会2场,发放各类资料572份。针对群众提出来的问题我们认真听取,归纳总结,并积极研讨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村民生活相对困难。村民中一些就业困难人员、低保户、“三无”对象等,生活比较困难,主要靠城镇低保或退休金维持温饱水平。在走访中发现80%的困难家庭都有家庭成员患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恶性互

动引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三)新农村村委会“形同虚设”。新村建设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齐全,但距离老村较远,不方便群众使用,所以办公室使用频率不高,村务难以正常公开。

(四)老村饮水问题。张洪村大部分家庭使用自来水或井水,但仍有少许群众缺乏饮水渠道,没有安装自来水和使用井水,每天都在为吃法问题而发愁,所以吃水难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史关键。 解决群众困难,为民办实事,均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了,群众普遍富裕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少了,就不会出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的艰巨任务,是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张洪而言,进一步巩固苹果产业和农贸产业的地位,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为张洪村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目标实现。

(二)干部作风转变。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

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务管理、税费改革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三)认真指导和帮助村办公室建设,加大村务公开力度。积极争取政策,经一部改善办公室硬件设施,尽快让办公室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指导并帮助制定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财务审计、村务定期公开等村级规章制度,以制度形成相互制衡、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

(四)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要更快更好地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联系好专业技术人员和配套设施,更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紧密配合,广大群众更要给以热情的服务,加快这一工作的步伐,切实解决农民的吃水难问题。

上一篇:错位爱情下一篇:纳兰容若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