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通用8篇)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1

一般资料

母亲姓名父亲姓名患儿姓名性别男女

住址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元)联系电话简要病史:

既往疾病:无,有

个人史:第胎;第产;孕周;母孕期特殊病史:无、有分娩方式:平产,剖宫产,其他难产:

出生窒息(无、轻、重),出生胎数:单胎,双胎,三胎或以上

生后喂养:母乳,混合,人工完全断乳时间:月

家族中类似病史 无,有

死亡前抢救经过(包括抢救药物、剂量等)

致死主要原因: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广西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调查报告及病历,对全市两县两区的2008~2010年儿童死亡15个镇级监测点的上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按照《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市级监测办每季度将监测点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和病历进行评审,并依据国家疾病分类ICD-9进行儿童死因分类。通过综合分析明确每例儿童死亡诊断和诊断依据,对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儿童死亡分布

5岁以下儿童共死亡317例,其中新生儿死亡206例,婴儿死亡251例,1~4岁儿童死亡66例。

2.2 各年龄段儿童死因及构成

见表1。

2.3 死亡地点及构成

317例中死在家中的128例,占40.38%;死在省市级医院的72例,占22.71%;死在县区级医院的65例,占20.50%;死在途中的38例,占11.99%;死在乡级医院的14例,占4.42%。

2.4 评审结果

317例中可避免死亡228例,占71.92%;不可避免死亡89例,占28.08%。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钦州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的前两位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窒息。国内报道的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尤以<1000 g死亡率更高[1]。WHO 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年4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占1/4。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05年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3位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2位[2]。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孕期营养要均衡丰富,避免各种精神创伤及过劳、戒烟酒,同时避免被动吸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意外创伤及高危妊娠,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保健管理,以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出生。

提高产科接产质量,加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的培训,熟练抢救复苏的整个过程,加强产儿合作,共同商讨疑难危重产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新生儿科医生要全面了解每位产妇存在的高危因素,随时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抢救准备工作,并对复苏后的新生儿进行严密监护和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

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孕期及产时保健。规范产科工作,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坚持孕前3个月至孕3个月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3]。规范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强对产科、检验及B超人员的培训,确保出生缺陷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方式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孕期预防感染性疾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水平,降低各种先天畸形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危重病的识别和急救能力;按儿童系统管理对其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做到早预防早诊治,减少肺炎造成的死亡。

有40.38%的儿童死亡地点在家中,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让家长能够识别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减少延误,及早到医院就诊。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的占71.92%,因此应努力减少可避免死亡,并在可避免死亡病例中吸取教训,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摘要:目的 寻找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分析统计20082010年钦州市儿童死亡监测点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病历。结果 监测点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317例,全部进行评审,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和肺炎。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时监护及新生儿疾病抢救能力,重视产前筛查工作,提高科学准确的产前诊断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评审

参考文献

[1]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3.

[2]叶鸿瑁.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及复苏技术新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4.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3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6-02

现将2005-2010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2010年宜州市乡镇及本市区内正式户口,母亲孕期满28周分娩,具有四项生命指征之一活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每年对出生及死亡漏报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

1.2 方法 按照《宜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农村建立村-乡-县,城市建立地段(医院)-区-市的三级季例会及季报制度。发生儿童死亡,由村级妇幼保健人员上报乡卫生院,乡级专干与村级保健人员一起到死亡儿童家中或经治医院进行调查,填写全省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专管人员再次对儿童死亡情况进行核实,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并每6个月组织产儿科专家及相关人员对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报告网。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率 见表1

2.2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构成与顺位 见表2

3讨论

3.1 三个死亡率变化趋势 从2005-2010年宜州市三个死亡率均有下降,但2010年有所反弹,主要原因是当年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导致死亡率升高,再者可能与爱婴医院巩固不利,社会流动人口、计划外妊娠现象增加有关。

3.2 三个死亡构成比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婴儿死亡占了绝大多数,在婴儿死亡中新生儿又占了绝大多数,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说明控制新生儿、婴儿死亡是减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关键[1]。

3.3.干预措施 宜州市当前保健服务的重点在农村,要提高保健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围产期保健意识,合理配备农村医疗网点,改善农村群众就医条件及环境,加强地区的经济建设,对降低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从宜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来看,需注意①必须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②医院产科应配置必要的产科急救设备、药物,以保证产科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加强医务人员接产技能及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业务培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产程,采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③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因此在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时倡导妇女做好婚前保健工作,并咨询注意事项④溺水是1-4岁儿童主要死因;意外窒息多因天气寒冷,盖被子保暖不慎引起,应加强家长对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⑤肺炎死亡多为居住在边远山区农村儿童,因此需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合理配备农村医疗网点等等完善设施。

总之,要使宜州市儿童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做好孕产期,新生儿期保健工作及预防意外死亡至关重要,因为①在儿童死亡原因中,先天异常多属于不可避免死亡,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避免畸形兒的发生,某些致畸因素也可通过孕前或孕早期的咨询及健康教育活动来预防,②早产、新生儿窒息、肺炎是可避免的新生儿死亡,可通过加强孕期,产时,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来得到控制,③意外死亡多与家长看护不严所致,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防护意识,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2009年孝感市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的死亡报告卡。

1.2 方法

对孝感市2007~2009年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多年来, 我市对5岁儿童死亡严格按《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 填写全省统一的儿童死亡报告卡, 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并组织产儿科专家及相关人员对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 孝感市2007~2009年3年内总活产数为120782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858例。

2 结果

2.1 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率比较见表1。

2.2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男孩死亡率为3.83‰, 女孩死亡率为3.2 8‰, 男孩女孩近几年来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1.082, P>0. 0 5) 。其性别构成比较见表2。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婴儿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见表3。

2.4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及构成比见表4。

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见表5。

3 讨论

结果显示, 降低新生儿死亡, 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点。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3.1.1 85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以婴儿为主, 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甚高,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 而新生儿死亡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因此应重视提高产科质量, 改善产房抢救设施, 加强对产科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新生儿急救业务水平。

3.1.2 先天性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工作, 做好婚前、孕期的保健及指导工作,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避免不良环境刺激及有害物质、毒品的接触。

3.1.3 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的健康知识和儿童常见的疾病与意外防范意识, 在意外死亡中, 又一重要原因是溺水死亡, 这与现在大量留守儿童无人照管有一定的原因;也与家长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3.1.4幼儿的安全管理因素欠缺 1~5岁儿童, 天性好动好奇, 对安全危险因素的认知不足, 促使了幼儿意外死亡的发生, 加强幼儿安全管理, 对降低幼儿意外死亡意义重大。

3.2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

3.2.1 积极防治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肺透明膜病、肺炎等。对于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应加强宣教及围产监护, 孕妇可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对已经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时转诊到新生儿科作进一步的监护治疗。

3.2.2 加强围产期保健

定期产前检查, 加强产前、产时监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倡导多科合作,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降低围产儿不利因素。

3.2.3 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

为基层儿科的急诊挽回更多的生命, 同时要求提高专业儿科的医疗技术水平, 不断更新医疗设施, 尤其是对新生儿的急救能力。产科也要努力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 使患儿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 减少死亡的发生。

3.2.4 减少出生缺陷、保护环境, 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

重视孕期保健, 做到系统正规地检查, 注意妊娠期合理用药;及时进行产前筛查,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前诊断技术, 必要时予转诊到上级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 避免或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3.2.5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包括孕前、孕期、科学育儿教育, 如新婚学校、孕妇学校、育儿学校等, 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是重点。教会孕妇自我保健能力, 教会家长科学育儿及常见儿童疾病和常见儿童意外的防治知识, 对幼儿也应加强安全教育,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尽可能消除隐患, 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3.2.6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

设立托幼机构, 将留守儿童集中监管学习;同时对外出打工的夫妇进行宣传教育, 叮嘱其外出时要将小孩托付给有看管能力的委托人, 减少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

3.2.7 政府参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通过政府重视和支持, 多部门合作, 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增强社会医疗保障能力与救助能力, 从根本上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 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准确掌握孝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孝感市2007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0‰, 婴儿死亡率为5.75‰, 新生儿死亡率为4.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列居前5位的依次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溺水。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婴儿期, 尤其以新生儿居多。因此, 控制婴儿死亡的关键是控制新生儿死亡。结论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 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 提高产科质量, 规范产时监护, 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 加强系统管理, 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强化婴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 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 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姚莲珍, 魏映琴.白银市平川区40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 23 (11) :1517.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5

2004~2010年宾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上报的死亡卡及有关报表。

方法:统计方法根据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为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每半年进行1次出生及死亡漏报质控。

结果

2004~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年龄构成情况,见表1。

2004~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见表2。

讨论

从各年龄组死亡所占的比例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一半以上是婴儿死亡,其中以新生儿死亡为主,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最高。可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减少新生儿死亡。早产低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发生率高达25%[1],早产低体重儿死亡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但仍时死因的前3位。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要继续加强孕早产的防治。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妊高征、双胎/多台、自然性早产[2]。

先天发育异常大多数是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關。母孕前后的病毒感染,室内装修、生活工作中接触到有至畸的有害物质等环境污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TORCH病毒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3]。随着婚前检查从硬性规定改为以自愿为原则,婚检率急剧下降,遗传性疾病病等不能及早发现,从而增加了胎儿异常的比率。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不重视产前检查,初检孕周延迟,失去了把好出生人口素质关的第2次机会。B超是产前诊断与筛查畸形胎儿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在孕中期进行超声筛查,可将大部分先天异常胎儿筛查出来,从而采取必要的医学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通过科普宣传,优生优育咨询,婚前检查,孕前后进行TORCH检测,产前诊断减少异常儿出生,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大多死于家中、事故现场或途中。由于意外发生突然,抢救机会短暂,死亡快。因此应培训乡村医生的现场急救能力。并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使群众掌握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为抢救争取时间,减少死亡。

参考文献

1 曾蔚越,李炜如.早产与早产儿[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

2 赵玉环,黄蕾.334例早产儿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9):67-69.

3 桂俊豪,黄国香,王铮,等.TOROH感染与不良妊娠的大样本回归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7-68.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吉林市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管辖区内10个县 (区) 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卡及补漏调查资料。

1.2 方法

监测方法依据《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JCD-9) 。吉林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每年对10个县 (区) 上报资料进行死亡补漏调查, 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死亡率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见表1。2009~2001年相比,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50.87%、51.58%、49.39%。

2.2 各年龄组死亡构成。

年龄组死亡构成见表2。

2.3 死亡原因及顺位。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见表3。

3 讨论

3.1 吉林市200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且下降速度较快, 9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50.87%, 婴儿死亡率下降51.5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49.39%, 说明了吉林市通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应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3.2 2001~2009年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86.03%~95.18%,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6.38%~85.47%, 符合儿童死亡构成一般规律, 与宜春市报道[1]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基本一致。提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 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新生儿仍然是今后保健工作的重点。

3.3 9年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先天异常、诊断不明, 这些因素仍为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今后还需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高危管理工作, 提高住院分娩率, 降低早产发生率;加强“ARI”病例管理工作, 提高村级人员诊断疾病的能力, 继续做好基层产科技术人员对新生儿出生窒息抢救知识培训, 做好产科和儿科的协作;进一步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 通过对遗传病检查、产前诊断、产前检查, 减少先天异常的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7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死亡率,儿童

当前伤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死因[1]。为探索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分布特点及其规律, 以便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现对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宁波市2006—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库及年报表, 人口资料由宁波市公安局提供。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为标准人口构成。

1.2 方法 死亡原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 10 编码[2], 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 率、死因构成。

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各组 间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6—2010 年宁波市 5 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1 429人, 其中伤害死亡308人, 占死亡总数的21.55%, 居于第3位死因。伤害死亡率为30.93/ 10万, 标化死亡率为32.51 /10万。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 ( 37.37/10万) 高于城市儿童 ( 20.70/10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1.44, P<0.05) 。

2.2儿童伤害死亡的性别、年龄、城乡、地点分布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中, 男童178例, 女童130例, 性别比为1.37∶1。男童伤害死亡率为35.26/10万, 女童为26.31/1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 49, P < 0.05) 。

伤害死亡儿童中, 以0岁组最多, 其次是1岁组, 这2个年龄组伤害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总数的51.95%, 见表1。城市和农村儿童伤害死亡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97, P>0.05) 。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伤害死亡地点最多发生在家中 ( 31.82%) , 其次是路途中 ( 23.38%)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2.3儿童伤害死因顺位2006—2010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死亡率分别为13.46/ 10万、4.72 /10万、3.52 /10万。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 ( 0岁组儿童) 的首位死因, 占婴儿伤害死亡数的42.86%, 其次为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 ~ 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 死亡率分别为15.08/10万、3.89/10万、1.65/10万。

宁波市5岁以下男童前3位伤害死因为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机械性窒息, 死亡率分别为14.46 /10万、4. 95 /10万、4. 75 /10万。女童的前3位伤害死因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死亡率分别为12. 35/10万、4. 66/10万、2. 02/ 10万。

农村和城市地区5岁以下儿童前3位伤害死因均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农村儿童淹溺死亡率、意外机械性窒息死亡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儿童,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6.58, 4.91, 5.40, P值均<0.05) 。

2.4儿童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2006—2010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从34.85/10万, 下降到23.98 /10万, 其中男童伤害死亡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女童变化趋势不明显; 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城市儿童变化趋势不明显。见表3。

2006—2010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前5位伤害死因死亡率见表4。

5 a来, 意外机械性窒息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007年最高 ( 5.89/10万) 。意外跌落和被杀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最高伤害死亡率分别为2.09/10万和1.04/10万; 淹溺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

3 讨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儿童健康水平重要指标[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伤害已成为儿童的第1位死因[4]。2006—2010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93/10万, 标化死亡率为32.51/10万, 低于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水平[5]。2006—2010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儿童伤害死亡率男童高于女童, 农村高于城市, 与浙江省研究结果一致[6]。男童高于女童, 可能与男童天性好动, 更多地暴露于危险因素有关。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儿童, 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村父母以及教师对儿童的管制较少; 二是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不及城市, 伤害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是淹溺, 死亡率为13.46/10万。儿童溺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是我国1 ~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7]。宁波作为水域之乡, 河流、山塘、水库众多, 应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教育, 加强水域防护措施, 避免儿童到危险水域游玩; 同时还要加强儿童避险能力和技能的培训。婴儿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是意外机械性窒息, 占42.86%。发生意外机械性窒息绝大多数与睡眠时衣被堵塞呼吸道, 或嘴里含奶头、物品造成缺氧窒息有关。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和保育水平, 保持婴儿呼吸道通畅, 是减少意外机械性窒息的关键。

伤害已经成为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 尤其是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应加强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只有多部门合作, 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家长、学校、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把儿童伤害减少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湘云, 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96.

[2]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8 (6) :383.

[3]董景五, 主编.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3卷[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64.

[4]姚应水, 叶冬青.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2 (2) :150-153.

[5]周晓军, 李雪梅, 肖年, 等.重庆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4 (6) :29-31.

[6]胡如英, 俞敏, 韩晓军, 等.1995-2001年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分析[J].疾病监测, 2005, 20 (5) :267-270.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表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户口为沙河口区同时又居住在沙河口区的, 或者户口不在本市, 但母亲在沙河口区居住1年以上的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

根据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将沙河口区9个街道作为网络监测点,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孕满28周娩出的活产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及时登记, 并由区、市保健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质量控制, 并进行分析。

1.3 资料收集

根据各街道每季度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卡及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沙河口区2005—2008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57‰、3.75‰和3.95‰, 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5.50%、6.71%和27.66%, 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见表1。

2.2 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为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和内分泌代谢病, 见表2。

3 讨论

3.1 政府重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2008年全市婴儿死亡率为4.6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63‰。由于我区建立并完善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逐级落实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各项措施, 使5岁以下儿童生存质量有了改善, 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市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从2005年的5.46‰、4.02‰和3.45‰降至2008年的3.95‰、3.75‰和2.57‰, 分别下降了25.51%、6.7%和27.66%, 与周灵芝等[1]的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结果一致。

%

在2005—2008年中, 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41%, 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3.56%, 与戚小兵、梁颖等[2,3]的儿童死亡监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因此,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 而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 要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的抢救工作。

3.2 先天异常是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始终是先天异常为首位, 其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意外, 与王琴等[4]报道的监测结果一致。有资料表明, 当死亡率降至一定水平时, 先天异常会成为主要死因[3]。几年来, 先天异常死亡占全区儿童死亡数的50.00%以上, 并有逐渐增加趋势, 考虑可能与不断提高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水平、追求生存质量和发现畸形后选择放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 要重视先天异常的防治工作, 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水平, 在全区开展遗传咨询服务, 以减少先天异常儿的出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由2005年的第4位死因上升到2008年的第二位死因, 这与全市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 应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 指导孕妇做好孕期的自我保健, 并做好围产期保健, 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意外死亡主要原因为意外窒息、溺水和坠楼。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主要是因为该年龄儿童好奇心强, 对危险没有识别能力, 加之家长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等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 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

3.3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自全市开展生命监测工作以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差距。因此, 要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必须继续做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把好婚检、孕检关, 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从而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干预

参考文献

[1]周灵芝, 吴艳华, 赵世芬, 等.天津市津南区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死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9) :1241.

[2]戚小兵, 李冀英, 王璐.珠海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8) :1035.

[3]梁颖.佛山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1122.

上一篇:圣诞节及元旦双节的祝福语下一篇:政治纪律是党的根本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