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2022-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历程与主题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收录的“大学生学习观”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大学生学习观是学生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体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它是随着学生的教育经历而日渐发展和成熟的。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推进三个阶段。“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中包括学习方式、兴趣、动机、心理、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等研究主题,其研究应体现大学生学习观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观历程主题

[

[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3031

分数主义、文凭主义、学历主义等观念在大学的滋生亟待我们对大学生的学习观给予关注。学习似乎已不再单纯为了陶冶性情和认识自我,更成为一种获取机遇和满足生存的手段。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浪潮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改革不容忽视。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应成为大学综合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在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现状如何,主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和引领实践,以及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对近30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1950篇有关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整理,以期清晰地呈现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历程与主题,进而做出较客观的评价。

一、“大学生学习观”的概念界说

学习观是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关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对于学习观的内涵,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承认学习观会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增加,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涵盖了学习观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佩里(Perry,1970)在50年代中期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哈佛大学研究了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提出了学生的学习观概念。通过访谈,Perry发现在生活中学生对于知识的信念存在反复发展的模式。他把9种观点集中于4个连续的阶段。从对错分明的二元论,到认可对某情形的多种认识视角和方法,再到经过推演,形成多种可能结论,最后是站在个人视角认可所有的知识和观点都是相对的 [1]。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学者对学生学习观的思考和探索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信念的,这与我国学者对学生学习观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

在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概念的界定暂不统一,刘儒德是较早从心理学视角明确提出学习观概念并作出详细阐释的学者,他从心理学视角明确提出了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的直观认识[2]。他的学习观与美国学者Perry类似,包含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但又不仅限于此。他认为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的直观认识[3]。可以说,刘儒德发展了Perry的观点,但是二者也存着明显地差异,前者更强调学生的认知状态,而佩里则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信念。

还有研究者认为,学习观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一套认知方面的信念系统,关系到学习者的人生方向、学习质量和活动效果,回答学习者为什么学,怎样学习,学习什么等问题[4]。有研究者依照这一界定将学生学习观分为:建立在终身学习理念上的终生学习观,关于学什么的全面学习观,关于如何学习的自主学习观,为实现创新学习目标的创新学习观4种基本类型[5]。这种学习观的界定成为我国研究者对学习观研究的基本范式,该界定看似内容丰富,实则忽视了学习观研究的抓手——知识。没有深入探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信仰,我国的学习观研究明显呈现出“外强中干”的状态。

本文认为大学生学习观是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的原因、方式、对象、情境等内容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策略、内容、效果、环境等内容中得以体现,除此之外,随着大学生教育经历的发展,他们的学习观也将日渐发展。

二、“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历程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学习观界定的范围,笔者在中国知网按相关主题和年限分类统计了596篇①研究论文,并梳理了大学生学习观在中国的研究历程。

(一)起步阶段(1982—1986年)

宓洽群针对大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灵活的状况,在《上海高教研究丛刊》发表了《教会大学生学习》一文,认为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提倡通过宣讲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智能结构;建议教师要结合教学环境,指导预习、复习、讨论、实验等学习方法;建议学校要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抓思想、政策和条件,改进学生的学习[6]。该文开启了国内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学习方法的探索,认为教会大学生学习的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这是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开始。此后,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了探索大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相关研究[7]。

首次在文章标题中提出大学生学习观的是《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法》一文。文章认为大学生学习观与学习方法的陈旧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指出学习观是人们对学习的看法或观点,制约着人的学习目的、过程、方法和效果等全部学习活动。学习观也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教育和个人实践经验都对大学生的学习观产生着影响。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学习观分为3种类型:认为学习是掌握现成知识的是知识型、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是知智型、学习观;认为学习需要独立创造的是独创型、学习观[8]。对学习观的分类表明了我国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思考的深入。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研究者教学经验的思辨总结,实证调查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且数量较少。此期,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的界定多基于经验,并不准确清晰。研究者主要集中于通过大学生学习观的某一相关主题,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来从外围探索和思考大学生学习观问题。

(二)发展阶段(19872002年)

杨德广认为,学习观是指学习的动机、态度等情况。大学生的学习观可以反映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9]。杨德广围绕大学生的特点、愿望、苦恼和最关心的问题,对上海市4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学习观和需求观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正在为建设四化而努力,但仍有30%左右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实证研究的兴起为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注入了生机,但也存在着研究的持续效应低等局限。此后,部分研究者就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足、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可见,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从开始阶段就更多地集中于学习心理层面。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受到部分研究者的青睐,他们开始积极关注大学生学习动机、动力,并对大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等进行研究,从学业评价的角度认识学生学习。有研究者从社会、学校和个人3方面的因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认为实践性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内容对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直接的影响[10]。

部分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危机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如开展理想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开展社会实践等[11]。有的研究者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激发途径,认为复杂多元性、矛盾斗争性、动态变化性、交织互补性是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可从唤醒学习需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认知兴趣、注重心理修养、培养丰富的情感等几方面努力[12]。但是研究结果的现实价值却不尽如人意,这些建议在实践中得不到足够重视,落实步履维艰。

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范畴思辨性特点、指导自主性特点和科学探究性特点[13]。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学习的规律包括:学贵有疑推动律、精博结合创新律、自由争辩增益律、学习应用结合律、实践反思优化律[14]。还有研究者提出大学生学习需要树立科学观念,包括:终身学习、创造型、大目标、高要求、独立、勇于实践等这样一些新的学习观[15]。

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面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应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方面[16]。香港有研究者研究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观差异,认为文化是造成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来源。认为有两点需要特别考察:一方面,中国开展对学习和成就的本土化概念研究情况;另一方面,获得知识的领域是怎样一个被赋予文化价值的学习系统[17]。

可见,研究者基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提出了新的学习观,为学习观的深入研究注入了活力,不再是局限于通过学习方法、动机和兴趣等学习观内涵中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学习观,而是开始立足学习观本身来思考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以及新学习观的树立。研究方法上也突破了建立在观察、访谈和社会调查上的经验研究,开始有了明确价值导向的思辨研究。

(三)推进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学习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已成为国际共识。新世纪大学教学改革需要学习变革,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需要观念先行。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立足终身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推进[18]。刘儒德在《大学生的学习观》一文中,立足教育心理学,明确界定了大学生的学习观。认为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大学生学习观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过程。学习观受到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所学专业、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过程、自我调节以及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19]。

新时期,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培养途径,大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意向性、积极性的培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和解决路径以及大学生学习的规律、原则、特点和策略等相关研究与日俱增。大学生学习观相关主题研究日益丰富。

其中,大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改革和创新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者根据调查结果指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大学生以掌握实用本领为主要的学习目标,他们更注重社会适应性。但与此同时,大学教育却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大学应强化大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创新能力[20]。有研究者对北师大等院校的调查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受市场需求、家庭期望影响,很少自主反思;他们对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等满意程度低;课堂教学缺少互动,学生自动参与程度低;应试倾向的学习策略明显;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认识喜忧参半等。我国大学生中存在不少学生不懂、不会和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状况。因此,研究者们认为,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21]。有研究者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观进行了调查,认为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学习最为困惑的问题[22]。

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也涉及到具体的领域。有研究者对全国有代表性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学习观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普遍肯定知识和能力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大多数大学生对优良的成绩有期望,但是知行存在较大脱节,在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中面临很多困惑[23]。研究者对不同类型大学学生学习观的探索和研究,为大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提供了科学参考。

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以实证调查为主,有研究者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机制和干预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大学生学习观的目的、内容、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论述了大学生学习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机、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的影响,以及与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相关的内部因素(学习和活动经验、心理健康等)和外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大众传媒等)[24]。

三、“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主题

学习是有机体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主动进行的调节活动。学习观是人们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学习及相关事物的看法和认识[25]。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效果的评价都直接与学习观相关。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原则等方面②。

(一)大学生学习观与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有研究者对应用知识和记忆知识的学习观与学生的深层和浅层学习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倡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发挥学习主体性,增强师生和生生互动,以培养学生的深层学习方式[26]。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应用知识学习观对深层学习方式具有很高的正向预测力,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记忆知识学习观对深层学习方式的正向影响力。因此应提倡通过转变考核制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来转变学生知识记忆为主的学习观,构建注重师生交往、学生学习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7]。有研究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学情调查,得出我国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应用知识的学习观[28]。

(二)大学生学习观与学习兴趣、动机关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大学生特殊的认识倾向,学习动机是推动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动力,二者都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29]。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研究是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者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功利性的特点[30]。也有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习观总体上是具有建构性的,大学生学习观与其内生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生动机多为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体验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31]。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证实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包括成就动机、认知动机、威信性动机、附属性动机等4种成分。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需求、态度和志向。研究发现大学男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女生[32]。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大学生学习观研究的重要主题。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者常常采用问卷调查和量表的形式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和激发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探索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科学策略。

(三)大学生学习观与学习心理③、状况关系的研究

我国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也颇为丰富。有研究者对21世纪前十年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认知维度、个性心理维度、适应性维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力图把握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脉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学习观[33]。也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提出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内容应包括:心理素质结构、行为动机、适应性差异以及心理干预等[34]。

刘智运带领“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课题组对湖北省多所高校的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等,以了解大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把握大学生学习心理并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35]。

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研究者相对集中于心理学研究领域,更多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不少研究者开始总结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预测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趋势。大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是对大学生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它能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大学生学习的状况。

(四)学习观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学习观进行反思和重构,研究者们对于学习观的内涵、现状、结构、发展过程以及在具体学科上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已有的研究表明,学习观作为一种内隐的元认知知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体验、认知过程、策略选择、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绩都有影响。

1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的局限

有研究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在个人自由、独立自主、机会均等、勇于竞争、物质财富和努力工作这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认为两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独立意识较差。中国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态度也是由于独立意识的缺乏,学习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会导致学习方法的偏差。因此中国的大学生需要学会自己独立承担学习责任;调整对师生角色的期待;重新确立素质教育的学习目标;树立竞争意识[36]。有研究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被动性、盲目性,片面性、功利性等。面对当代令人忧虑的中国大学生学习观,有学者提出应树立“做人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学习”的学习观[37]。

2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大学生的学习观研究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学习目的、心理因素等主观因素,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客观因素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观。而学生的学习观又通过学习策略影响其他认知活动、学习情感等。

培养大学生学习观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即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额发展程度,真正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合理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能帮助大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要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真正达到“会学”,必须要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观的转变应包括:从阶段学习观向终身学习观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狭窄的知识学习观向广义的全面学习观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38]。

四、简评我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

在“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大学生学习观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我国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在日益深化。对于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虽然仅三十余年,但论文已达五百多篇,足见其重要性。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的、科学的学习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反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大学生学习观的研究应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观的特殊性和时代性来展开。

大学生学习观受到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所学专业、课堂教学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学习已不仅是学校师生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而且包括过程和方法,甚至是生存与发展中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的方式方面,大学生需要将学习的目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等非理性因素与理性策略相结合,来提升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评价方面,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以及社会辐射效应均应有所体现。所以,系统、全面、辩证地对大学生的学习观进行研究任重而道远。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学习观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学习观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但多是学习借鉴国外的学习观理论,本土理论建构仍有待加强。对于大学生学习观微观层面的相关问题,研究者多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一方面,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在其学校和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认识信念,具有特殊性。然而,由于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很难使研究深入到学习观问题本身,研究者提出的学习策略难免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观是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外对学习观研究较早,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挖掘也比较深入。而我国研究者则更多地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层面进行探索,认为大学生学习观的转变应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注释:

①这596篇文献是所有1950篇文献中排除与本研究内容和主题不符,以及虽与研究相关,但内容涉及各类具体学科学习观,不具有普遍性的文章。

②这些分类统计主要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的效果”等直接与学习观相关的主题而进行的。

③这里所讲的学习心理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具体内容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Noel JEntwistlea, Elizabeth RPetersonb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n Higher Education;Relationships with Study Behaviour and Influence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41):409

[2][3][19]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4):74-78

[4]李壮关于大学生学习观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2002(5):40-41

[5]屈林岩面向未来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5-9

[6]宓洽群教会大学生学习[J]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2(4):64-68

[7][29][30]武珍,傅安球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研究[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75-84

[8]朱本,汪幼芳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法[J]齐鲁学刊,1985(6):106-112

[9]杨德广当前大学生的需求观与学习观——上海市四千名大学生情况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7(1):83-88

[10]戴钢书执笔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J]青年研究,1990(5):15-22

[11]王世林大学生学习兴趣危机现象的产生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4):99-103

[12]刘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1):118-121

[13]钟以俊,石中英简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学法指导[J]上海高教研究,1994(3):82-84

[14]王华春关于大学生学习规律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6):81-86

[15]王荣纲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学习观[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2):1-10

[16]刘道玉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9(4):6-13

[17]Jin LiChinese Conceptualization of learning[J]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Ethos 2001(2):111-136

[18]施章清21世纪大学生学习观浅析[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5):49-50

[20]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21][25][38]郭东生以新的学习观导引大学生学习——首届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1-23

[22]王萍,张宽裕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学习观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5):59-61

[23]张林,钱波,王兴杰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观的分析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54-57

[24]周雅娟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5

[26]杨院大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学习观和课堂学习环境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2(3):301-313

[27]杨院大学生学习观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课堂学习环境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75-80

[28]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J]教育研究,2013(2):111-119

[31]王学臣,周琰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32-735

[32]李凤杰,刘文大学生学习动机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7(3):26-28

[33]李博豪,韦世艺近十年大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39-41

[34]苏炫,葛明贵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6-17

[35]“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调查组对5641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5(5):35-41

[36]李冰梅,格兰德·克尔夫人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7):37-40,45

[37]朱平莉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D]海南大学,2012

On the Process and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ion in China

WANG Junli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China

)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ion; process; subject

作者:王俊琳

第2篇:观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后庄小学 张艳芸

5月4日,市政教科组织了为期一天的小学优质主题班会观摩活动。经过聆听多位骨干班主任精心组织的主题班会,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设计,有针对性地、巧妙地指出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学生达成共识,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以确定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廓清是非,提高认识。

二、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主题班会可以由班主任主持,也可以交由学生全权组织,无论谁是主体,班会的设计都要目标清晰,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计划有序。学生在特殊的场地里,特殊的氛围之下,更能进行自我心灵的解剖,更能敞开心扉。

三、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实效性。主题班会的设计要充分进行预设,要考虑到班会进行后的影响的成果。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的教育工作,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因此应注重实效性,使班会的开展真正具备教育的意义。

从班会的整个过程来看,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既有学生个人才艺展示的机会,也有小组合作进行的节目,更有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朗诵、合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毕竟小组形式的活动在排练过程中总会有沟通合作的需要,所以这种以小组进行活动的形式值得肯定,为学生的团队精神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班会选取的小品、情景剧等活动都是宣传一种正能量的东西,是一种励志性的活动,再有,充分利用白板技术增加课堂的效果,使课堂变得直观可感,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易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间思想的碰撞。

第3篇: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主题团日心得

顾炎武《日知录》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天下兴亡”的内涵几经变迁幻化成“中国梦”三个字烙印在中国人心中。为了这个甜美的梦想,日复一日中国人在路上摸爬探索。无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为带“梦”起飞的翅膀丰盈了羽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书记的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明确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再一次,依法治国成为会议的中心,也加固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大学作为新思想和改革创新的集散地,积极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校我系我班也不例外。我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在这次班会中也受益匪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继者,我会在日常点滴生活中践行依法治国。首先,我要遵守校规校纪,深刻理解校规校纪,从心底认同校规校纪。其次,我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了解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精神。其次,我要监督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用饱满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最后,我还将保持一颗正义的心,同一切干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象做斗争。

通过 本次班会,我深深的了解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民利益所在。所以,我也会拥护人民的党,坚定不移的跟着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腐败,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红利效应开始显现。要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就需要法治划定保障轨道、堵住各种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习近平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四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党树立信心。定党性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的党仍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的党。

所以,让我们追随党的步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个个小梦实现的时候,也是“中国梦”兑现之际。

利益,是人民的党。 所以, 让我们追随党的步伐, 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一个个小梦实现的时候, 也是“中国梦”兑现之际。

第4篇:禁烟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学习禁烟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鲅鱼圈区盐场小学

洪树增 2017年6月

学习禁烟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为了我们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使我们的家乡鲅鱼圈更加美丽可爱,我们学校组织召开了禁烟主题班会。

通过这次班会的学习,我的体会很多。吸烟的现象在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了,在几乎所有的场所都能看到烟迷正吸着烟.然而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很多场所的墙壁上挂着禁烟的标志,而人们却视而不见,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青少年中间。

吸烟是一种享受,不吸者难以领会到的一种发泄和享受的行为.但吸烟无可否认是对人不好的,通过这次班会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吸烟而危害到人健康的真实例子,如孕妇吸烟,不但损害到自己的健康,而更重要的是间接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还有一些更可叹可悲的便是父母中一个因染上癌症,致使孩童失去正常的照顾,导致误入歧途,最后一种便是吸烟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直接损害到市民的健康,因而吸烟不但影响到自己,而且也损到他人. 老师告诉我们:现在鲅鱼圈区政府正大力推行反吸烟运动,举办有关反吸烟运动的项目,在大厦这样的商业街附近派发小册子,还有区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介也大力提倡反吸烟,形成一种反烟风气,民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到那时吸烟者因受到指责,定可戒烟。

通过班会我意识到 彻底推行反吸烟运动.它的好处不只是身体健康那么简单,而是可以省回不少金钱,及时 戒烟,为时不晚.

第5篇:观摩主题班会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密山是第二中学

很荣幸的于10月19日下午1:00在鸡西市第一中学中学参加了全市中小学德育校长培训暨“如何上好班会课”观摩学习活动。我们先听了鸡西市19中学李雪老师的班会课《角色与责任》一课,李老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学生们知道角色和责任的含义,以及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班集体负责。在愉快的活动中生成“我一定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的愿望,点燃了学生心中责任的火种。我认为真是一节有意义的班会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理导行。课后教育专家丁如许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给我们就如何上好班会课进行了讲座“建班育人,团队发展”——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他在讲座中重申了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上好班会课,这些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学习中,认真听取了关于班会课的研讨和总结。这次活动主要以班主任主题班会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班会工作。本次培训,让我们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作为班主任,是累并快乐着。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喜欢。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更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活动,我深刻的认识到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班主任开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的设计不能信手拈来,应付了事,而因具备充分的针对性。所以主题班会应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设计,有针对性地、巧妙地指出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学生达成共识,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所以,这观摩学习之后,感觉到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主题班会的设计要实现教育者的目标,那就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还感觉到主题班会可以由班主任主持,也可以交由学生全权组织,无论谁为主体,班会的设计都要目标清晰,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计划有序。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实效性,主题班会的设计要充分进行预设,要考虑到班会进行后的影响和成果。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因此主题班会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注重实效性,使班会的开展真正具备教育的意义。

第6篇:(覃婉玲)主题班会课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精品主题班会课展示》听课收获新岗小学教师覃婉玲

2013年12月12-13日,我们在黄榕英副校长的带领下一同到柳州高中会议大厅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精品主题班会课展示》活动,有幸聆听苏州、杭州、柳州三地九位国家级的优秀教师的精品主题班会课。为期两天的九堂班会课,从小学到高中,从团结合作到爱的权利,从责任意识到生命教育,从情境创设到探讨模拟。三地教师让大家感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主题班会课的新视野。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感受颇深:不管是从团结合作到爱的权利,还是从责任意识到生命教育。都突出了两点:

一、精心选题。

二、活动形式新颖多样

星海小学“智慧云”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蔡如云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主题班会——《相亲相爱一家人》,以小品、儿歌、竞赛、调查等形式,结合当地班级特点,精心准备、反复设计每一个环节,将星海的自主德育理念融入课堂,获得了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袁卫星老师这样评价:“蔡老师的课,能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上学生每一个回答蔡老师都能适时介入点评,这是做大的亮点。” 柳州八中的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柳州市主题班一等奖获得者邹显慧老师,执教了初二主题班会《23.1﹪,我来了》,采用了游戏、拆解、小品、视频、情景假设、激辩等形式精心设计,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融入人心。尤其是视频展示扬州的一位中学生徐砺寒的一张道歉字条引发诚信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把诚信教育推向了高潮。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某问题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班集体建设。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离不开各方面的因素,诸如班主任的有效引导,师生的精心准备,学生潜能的激发„„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注入营养,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加强业务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搭建成功的桥梁。

第7篇:关于开展“学习时代楷模、弘扬奉献精神”主题班会心得

为响应上级号召,学习领会英雄事迹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我班精神文明建设。我班于3月2日开展了以“学习时代楷模、弘扬奉献精神”为主题班会活动。旨在激励和引导我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班会上要求我班广大党员要自觉向英模学习,立足本职,围绕中心,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班干部要带头学英模,带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群众、凝聚人心,用模范的行动弘扬正气、祛除邪气,着力维护党的形象,引领社会风尚,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成为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楷模。

通过班会学习,我了解到近几年来,我们身边涌现了一批以邹有云、符爱起、王茂华、蒋国珍、石秋杰、徐钢等为代表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与“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事件”和“90后微笑求死”形成强烈对比。他们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我们的骄傲!

通过班会学习我知道,为国献身的刘刚烈士、见义勇为的李潇和舍己救人的林秉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青少年的道德楷模。在国家财产将要蒙受重大损失,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刘刚、李潇和林秉锋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满腔热血直至宝贵生命诠释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使命,谱写了当代青年和大学生壮美的青春交响乐章。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示和体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乐于奉献、甘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对于我自己,我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做好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的准备。

Xxxx 2012.3.3

上一篇:门面租赁的合同范本下一篇:优秀的研究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