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聚焦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聚焦

俄罗斯对中国问题研究热点聚焦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兴趣愈加浓厚。目前,俄罗斯的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思想以及中俄关系等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了解俄罗斯学界研究中国的情况和相关信息,可以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学者;中国问题;研究现状

[

2013年7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斯米尔诺夫研究员做客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他用流利的中文向与会者介绍了当前俄罗斯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情况。斯米尔诺夫曾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当代历史与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达7年之久,对俄国境内的中国问题研究状况了解全面。因此,他的讲座信息量大、观点鲜明、见解独特,基本上反映了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主流观点以及俄罗斯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动态,使我们对俄罗斯的中国问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得到很多启示。经本人同意,我们将斯米尔诺夫在交流会上的讲话记录加以整理,也参考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供国内学者参考。

斯米尔诺夫(Смирнов Д.А,1952- ),俄罗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能够熟练运用中文交流。197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1985年获历史学副博士学位。1986年、1990年、1998年先后在中国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修。现任俄罗斯远东所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中心中共问题研究室负责人。近年研究成果侧重于中国现代化思想、中国政治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国国内政策等,发表学术文章及著作近百篇。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化理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国家理论发展新阶段》等。

一、俄罗斯主要的学术研究机构

在俄罗斯,政府和大学建立了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机构,这些学术机构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主要园地,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历史和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1]

根据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的命令,1966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建立,它拥有研究中国学的学者、专家约120位,是俄罗斯最大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俄罗斯与中国的全球和地区利益;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前景;中国台湾问题;亚洲国家的领土问题;中国的国家制度建设与法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代中国史的基本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政治史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进程;世纪之交的中国文明——传统与现代化。

十年前,远东所又建立了研究上海合作组织的中心,主要研究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五国的一些问题。最近随着东盟地位和作用的凸显,组建了越南和东盟中心。学者们还注意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尤其是经济、政治和领土问题,中印关系的发展。远东所每年组织国际研讨会,研讨中国文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东亚文明区域的发展。还有对中亚地区、俄中合作互动、中国外交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另外,还对中国与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关系,特别是中俄的关系、中俄关系的历史、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亚太地区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机构,也是俄罗斯研究中国问题时间最长的机构之一。东方研究所下设中国问题研究室,主要的汉学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中国问题研究室,许多知名汉学家都曾在这里工作过。研究室有远古和中古研究组、近现代史研究组和意识形态文化研究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前社会、古代和中世纪的中国社会问题、中国传统的国家制度、中国传统思想和文明、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国民党时期的政治史和中国农村问题等。研究室还翻译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文献。除几位学者研究当代中国、中国近代史,大多数学者侧重对传统中国、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历史的研究。

另外,圣彼得堡分院东方学研究所的中国学研究中心亦是俄罗斯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机构,重点研究传统中国的文学、历史,尤其是明朝、清朝的历史。

(三)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也是俄罗斯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这里师资力量雄厚,有250名教职工,其中30位教授、70位副教授。学院还专门聘请了国内外学术机构与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部分课程的讲授。亚非学院下设18个教研组,有部分研究生研究中国历史、当代中国、当代中国政治以及中国干部培养及体系的问题,也有的研究中国对华侨的政策等。亚非学院培养了大批活跃在俄罗斯国内学术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此外,新西伯利亚大学东方学系也在研究中国历史问题。据斯米尔诺夫介绍,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文明、中国语言有很大兴趣。俄罗斯的一些大学,近几年来组建了研究会、研究中心来研究当代中国。

二、俄罗斯学术界对中国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谈到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时,斯米尔诺夫指出,大多数俄罗斯学者非常关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涉及的领域主要有: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在俄罗斯,对中国共产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远东所,这里的当代中国历史研究所、中共研究室和中国政策问题中心有相关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远东所的学者认为,中国走的特色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搞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的。在他们看来,与中国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虽进行了经济改革,但因为他太多地听从西方人,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在提高经济改革的同时,改变了政治体制。1988年修改宪法,取消苏联共产党在国家的核心地位,提出苏共的权力是否合法需要民众投票等重大问题。结果,苏联崩溃了,而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全国的稳定。

2.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

俄罗斯有很多政治派别,特别是自由派有很多的支持者,在中国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及其走向这一问题上,各派都十分关注,并存在不同意见及态度。对最高层领导班子的设置问题,如谁为总理,谁为副总理,他们代表谁的利益等非常关注。在评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和成就问题上,斯米尔诺夫指出,有的学者,全部否认中国共产党、否认中国民主,认为中国的发达,必须靠接近西方发展模式来实现,但这是少数。多数学者认为,应客观研究中国,承认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的改革开放、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都要给予客观对待和研究。大部分学者支持俄罗期共产党的立场,认为应该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

3.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

对中国社会的评价,俄罗斯学者总体认为是很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两极分化;问题之二是中国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毛时代较简单,现在出现中产阶级。这是否是社会主义,或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还是利用毛、邓、马克思、列宁名义的资本主义,在这方面他们的观点存在争议;问题之三是中国的发展到底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还是官僚的需要,亦或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问题之四是中国社会的贪污腐化成为导致中国政治、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危险因素。

综合上述情况,斯米尔诺夫指出,俄罗斯学者评价中国社会发展时,因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但自由派则取完全否认中国发展的态度。尽管如此,他们也承认中国取得的成绩,也认为需要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自由派眼中,中国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信条的国家,中国没有民主。但这种观点不是主流。

斯米尔诺夫认为,对于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恰当公正的评价,要考虑到很多方面因素。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要用新的态度、新的方法来研究,而不能按自由派那样简单处理。

(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斯米尔诺夫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烈讨论。其中既有对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肯定,也指出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价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5年,都有人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很快崩溃,但是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中国差不多是损失最小的国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依然很快,中国有自己的模式,证明了“北京共识”是成功的。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一切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方针是正确的。大多数俄罗斯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有很好的潜力。

2.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斯米尔诺夫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全体老百姓的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的组建很不完善,还有很大的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有难度:首先,恢复老百姓正常的生存环境、禁止不合法的运转、保持老百姓的健康都需要很多资金;其次,中国经济发展缺乏具有高级教育水平的干部、专家、学者,缺乏一些现代化的发明,将来应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方面。他又强调,俄罗斯学界认为,中国如果不能保持很高的速度发展,会引起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是客观的,但又不能发展太快,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需要时间,还需要投资。从经济发展来看,这些问题很复杂棘手,需要用综合性的态度来分析。

(三)关于毛泽东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对毛泽东研究很少。主要成果是潘佐夫对毛泽东的研究。潘佐夫对毛泽东做了深入的文献研究,他专门到北京,看材料,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对毛泽东的生活进行生动的描述。他的《毛泽东》一书,可以说是俄罗斯学术界一部对毛泽东研究最全面的著作。斯米尔诺夫本人在《中国现代化理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书中,对毛泽东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俄罗斯学者目前不太专门研究毛泽东,在论及相关问题时,也会涉及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数学者热衷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或研究当代问题,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毛泽东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他们认为毛泽东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在斯米尔诺夫看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对毛泽东的研究一定要继续下去、一定要发展。

(四)关于邓小平的研究

作为研究邓小平的专家,斯米尔诺夫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下属的当代中国历史与政治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理论思想。此外,远东所下属的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也专门对邓小平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和理论进行研究。仅仅在远东所,从事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的专家就有十五六位,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等许多中国问题专家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颇有造诣,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和专著。

斯米尔诺夫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邓小平。他认为要研究好中国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必须研究邓小平,邓小平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只有对邓小平进行研究,才能弄清他是如何带领中国走出贫困、摆脱落后的,才能探讨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新世纪以来,斯米尔诺夫多次来中国交流访问,在接受《国际先驱报》《百年潮》等报刊采访时都谈到了邓小平。在他眼中,邓小平具有谦虚朴实的品质、杰出的工作才能、过人的智慧和强大的政治意志。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邓小平思想的伟大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切从“国家发展”的立场出发;二是从本国实际出发。他所提出的口号是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的思想精髓就是“发展”,不论在政治思想领域、教育科技领域,还是经济等领域的改革,都是为了发展,为了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此外,邓小平为解决中国的统一大业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外交方面,还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

另外,他还谈到俄罗斯人对邓小平的态度,他说各种政治力量对邓小平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对邓小平是非常崇敬的。可以说,所有俄罗斯人,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知道邓小平、尊敬邓小平,因为谁都不得不承认他所取得的成绩。有些自由派对邓小平理论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同,但他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资源相对贫乏,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俄罗斯却没能做到这一点。邓小平实行的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已成为一个在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的大国。

(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斯米尔诺夫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后,阐发了他独到的见解。斯米尔诺夫认为,“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既有国内现实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外因素的影响。从国内因素看,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针20年后开始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进入与以往的社会心理和思想道德氛围完全不同的新的社会环境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必然会重新思考执政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领导方式和方法,以及能否适应业已形成的新的客观现实,并起到推动作用的问题。从国际影响看,在制定“三个代表”思想时,也注意和考虑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在斯米尔诺夫看来,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体制内的腐败和堕落以及信仰危机,体制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经济因素综合状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能否满足社会阶级的利益。面临“执政党威信的严重挑战”,在新世纪确立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一种“客观必然”。解决合法性的途径有四:一是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和特点来不断完善思想体系,提高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整合;二是发展和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三是完善政治体制和机制;四是遏制党内的腐败和堕落。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基础被通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纲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六)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斯米尔诺夫对科学发展观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直接领导下、中共十六大后开始研究论证的。科学发展观拒绝追求经济指数的数字增长,而是要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要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平衡、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和资源保护优先之路,把中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解决长期积累的重要问题,消除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在他看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现代思想理论纲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党的领袖胡锦涛的报告,进一步加强了党的传统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道路。

(七)对中共十八大的研究

斯米尔诺夫指出,十八大的召开强烈吸引了俄罗斯学者的目光,俄罗斯学者对中共十八大和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评价很高。如季塔连科院士认为,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模式。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形成中国式的生活方式、中国特色文化和精神价值体系,实现中国建设目标。他说,当下中国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遵循时代条件的变化,及时平稳地调整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用不断创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十八大的召开将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统一团结。十八大将延续俄中友好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中俄两国共同繁荣的目标。

除了留意十八大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内容以外,新一代中共领导层的产生也是俄罗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对于中共十八大产生的新一届领导层,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共新领导层的产生是一个多赢的结果,相信在新领导人的率领下,中国会有着光明的前景,而这对于俄中关系未来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有着积极作用。对于新任领导人习近平取消官僚主义、呼吁改变工作作风的政策,俄罗斯人很赞同。

俄罗斯学者的基本态度是,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大后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将更加广阔,中国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八)关于中俄关系的研究

俄罗斯学者认为,目前俄中关系是友好的。斯米尔诺夫强调,邓小平对中俄关系的友好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说“两国之间关系紧张,使双方都消耗了巨大而宝贵的力量和精力。邓小平主持工作以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双方都向关系正常化方向迈出了试探性步伐。1989年两国正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邓小平在与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会见时讲到,我们应当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是原则性的一步,它对双方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斯米尔诺夫谈到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把俄罗斯当作中国的第一访问国,说明中国看重中俄关系的重要性,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有利,可以推动双方互利合作。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的,他们看到今天中国发展的成就,中国农业发展速度很高,俄罗斯把中国当作第一个外贸伙伴,对于这些老百姓心里也很清楚。

此外,俄罗斯很多学者还关注中国的三农问题,对此有专门的研究。如三农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过程等。远东所的经济学家、中俄关系的专家注意到中国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边境贸易、双方的经济贸易的交流,已经通过几个主要的研究报告来促进俄中合作和经贸合作。

三、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态度

斯米尔诺夫特别谈到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和导向作用。他指出,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可以部分地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主要有关注、支持中国和妖魔化中国两种态度。

斯米尔诺夫认为,目前在俄罗斯除了学术界对中国问题高度关注外,俄罗斯的媒体也不断关注中国的发展。多数媒体是支持中国的,认为中俄需要全面的友好关系,如经济、科学、技术、人文等方面。俄罗斯一定要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互相帮助,俄罗斯在美俄关系处理方面要依靠伟大的中国,他们注意到了俄中发展和俄中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电视节目支持俄罗斯政府对中国友好的最高政策。

斯米尔诺夫指出,确实有一些党派,他们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亦或是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过去,他们至今还在疑惑“中国是否全部老百姓能吃饱?是否都有住房?老百姓的住房与俄罗斯比较,他们认为今天的中国依然很落后,不相信中国的发展”。斯米尔诺夫强调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有的媒体节目,在老百姓不知道真象的情况下只选择一些中国有问题的内容播出,如报道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农民从事贩毒活动,或是在利用俄罗斯的资源发财。这些媒体要求政府取消这些不合法的流民。实际上,在俄罗斯从事这些活动的人里面有不少是极端的伊斯兰教徒,并不是中国人。这种节目的播出,无疑会让部分不明真相的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产生不好的印象。

总的来说,斯米尔诺夫认为俄罗斯学界对中国问题非常关注,并就很多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学发展的很广、很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斯米尔诺夫看来,语言的障碍可以说是重要的阻碍因素。他说因为俄罗斯学者用俄语发表文章,又很少被翻译,这是很大问题。最近10年之内,不少俄罗斯学者也用英文作报告。如他本人近年在一些研讨会上用英文作报告,题目分别为《邓小平到南方的1992讲话》《毛泽东的新民主义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分析》,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到法、美、日等国也用英文作报告。其中有些学者水平不太高,这些需要时间来慢慢改变。这种情况坚持下去,定会对国际社会准确了解俄罗斯学界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与中国问题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孙俊青)

作者:刘晓云 梁怡

第2篇:聚焦社会民生热点 解决社会民生难题

摘要 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政府和人民热切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甚至于未来发展进程。我们口中常常说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涨了、污染严重了„„这些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苦了上一代,困着这一代,并且还会延续下一代,所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些热点难点,一条条政策措施也相应出台。

关键词 民生 教育 就业 医疗 医保 生态环境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的又一个新纪元,新的领导班子上任,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新的面貌,更好的未来。同样,我们也希望一直关注的民生问题,与之而来的是更加有效有力的举措。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是身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的问题,有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才是关键。从“十八大”到“两会”,党中央、政府及人大代表都积极寻求解决之法,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教育问题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所以普及教育,让人们接受更优质、更高等的教育,是国家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更加惠民利民,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免除学杂费而且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助,等等。但是,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放之首位的便是教育公平问题。

我们经常可以再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一间颤颤巍巍的土坯房,里面是简单的桌椅,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听着同一个老师上着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说,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条件更差、更苦的依然存在于各个偏远农村,但这些都挡不住孩子们渴求知识,希望改变命运,造福家乡的殷切希望。在农村,缺老师,少教室,少教材,少设备,与城市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完善的设备,丰富齐全的师资相比,这是一个怎样的窘境啊!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因此,改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满意的教育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孩子们真正能“学有所教”。十八大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新部署,具体新措施如下:

1.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3.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4.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改善教育,解决教育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就业问题

接受了教育,获得了知识技能,就要将其施展出来。而每一个学有所成的学子们,只有通过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发光发热。每年,数百万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准备输出能量,同样还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涌进城市找工作,还有那些失业了的人们也都在寻求下一份工作。每年都有如此庞大的人群在找工作,可见就业压力是如此的大。

现在,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各国,就业率也反映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尤其是在这几年,一直是各国头痛的问题,一旦解决不当,将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压力可想而知。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就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找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有一份工作了,不仅待遇要好,各种相应的环境、保险、休假等等福利也有一定要求了。因此,国家不仅仅是提高就业率,还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员工各种利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样亮眼的新目标。所谓更高质量的就业,就是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具体是通过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同样,在《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

三、医疗问题

生老病死,这是人不可能避免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生病,生病了就需要看病吃药或打针。而看病难,看病贵,一直让老百姓讳病忌医,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忧民之忧,进行了全面的医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基本覆盖,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所提高等等。但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问题依旧存在,比如:检查项目太多,医保报销比例太低,预约挂号后就医没有太大变化,医疗纠纷频发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对社区医院仍持怀疑态度等等。

医疗保障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健康问题,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发展献一份力,所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是牵扯到国家稳定发展的一大动脉。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在《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进行了解读。首先,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其次,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最后,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四、生态环境问题

今年,我们听得最多的环境问题,便是“雾霾”。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天气里,我们要深深地反思,是谁造成的,怎样造成的,谁该负责呢?国家经济是好了,我们的生活是好了,但曾经的蓝天绿树,鸟语花香却不再了。日益严重的污染,日益频发的灾害,都在警告着我们: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责任该追,但是行动更重要。 在《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焦点问题,提出了以下新要求:

1.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3.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4. 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民生,民生,民之生存,只有人民活的安心,活的舒适,活的幸福,这个国家才会有勃勃生机,才会繁荣昌盛。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国家强劲发展的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十八大报告》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3篇:暑期社会实践 聚焦民生热点

聚焦社会热点保障改善民生

深入社会,了解民生,增强责任感;调研热点,透视生活,磨练意志力。在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山大学子牢记自身使命,积极响应社会和学校的号召,通过多种方式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在参与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弘扬人文关怀

走近农民工群体,调研农民工生存现状,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7月5日起,山东大学“益暖泉城”赴济南农民工生活现状专题调研实践团奔赴济南天桥区、历城区、历下区等各地,完成走访调查,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7月5日起,护理学院“天使在行动”支教团队已经到达山东省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关怀。

关心残障群体,践行责任精神,志愿教育服务。7月4日起, “爱心系童心,温暖万里行”社会实践团队关注特殊儿童发展,在威海儿童福利院积极开展康复和护理工作。7月2日起,管理学院“铭心阳光”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残疾人工作者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创业就业,调研分析残障人士心理状况。

走进女性群体,关爱女性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卫生学院“守护天使·关爱女性”社会实践团队自7月7日进行了女性健康的宣传调研活动,获得一致赞誉。

透视民生热点,关注医疗建设,倡导健康生活

深入基层药房,探索药品供应体系,了解基层基本药物制度。自7月1日起,环境学院“本草纲目”团队对济南市医院和药房的药物仓库进行了过期药品政策制度及实际处理调研。生命科学院“健康使者”实践团队自7月2日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调研市场中存在的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非法经营的情况。

聚焦医疗纠纷,体验服务监管机制,切实评价医疗保障水平。7月2日起,药学院赴济南市医患沟通情况实践调研团在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和千佛山医院以实习的方式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实践调研并取得部分成果。自7月4日起,“白衣的使命”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调研,开展座谈会切实了解在职医生的职业观与日常的工作情况。

调研献血机制,促进医疗血脉循环,感受志愿公益奉献精神。电气工程学院“公益献血”调研团队自7月3日起登上泉城广场流动献血车,开展助理及调研活动。山东大学“南丁格尔”志愿服务调研队自7月3日起来到英雄山献血屋,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调研,为后续活动调研做铺垫。

服务社情民生,聚焦百姓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亲历便民服务,体验社情民生,感受社会服务便捷。6月31日起,山东大学“畅行者”济南公交调研团在烈日下奔走于各个公交线路,开展对主干线上主要公交的全程追踪调查顺畅情况。 “电力家国事,民生关我心”社会实践团队自7月3日全面调研济南电价,关注百姓生活。调研饮食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分析食品安全形势。

情牵百姓餐桌,关注食品安全。6月28日起,"油系人生“社会调研团队前往四季花园开展地沟油调研及鉴别知识普及宣传工作。药学院“山药”食品安全调研团自7月1日分别前往玉函银座 、泉城广场等人员密集地开展食品安全调研。

以关注社会热点的方式承担国计民生的重任,体现了山东大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德性和人文情怀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彰显了山大学子力承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品质,树立起

青年学生的良好形象。

第4篇:聚焦两会民生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全面召开。本届两会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任后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改革大棋如何“落子”,制度如何付诸实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最大看点。

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莫过于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了,这些问题包括雾霾问题、延迟退休、养老、社保等问题,民众期待这些民生问题能在两会中得到回应。

在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单独俩孩、延迟退休、教育改革等进展显著。不久前覆盖城乡两大群体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则意味着中国养老保险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养老方面,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养老金还能否提高,中心城区养老床位能否更充足,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日后能改善老人的养老问题。

在环保方面,去年的大范围的雾霾让人们更加的关心起环保问题,也让保护环境呼声更加强烈。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的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让民众能每天看到蓝天白云,是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的事情。

医疗方面,在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后,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解决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破解医患纠纷难题,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些两会中的民生问题,我们不妨能看到政府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了人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既有思路、观点,又有政策、措施来加以保证落实,体现了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第5篇: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聚焦三农问题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最为面试问题中的热点,今天就为大家举例说明如何在面试中回答三农问题。

【关键词】“三农”工作

【政策解读】“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办法

整体方向: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扎实推进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措施拓展:

(1)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2)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农村改革。 具体措施拓展:

(1)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2)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4)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5)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加快县级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6)深入推进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措施。

3.抓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 具体措施拓展:

(1)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2)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认真执行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增加粮油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扩大生猪调出大县范围。

有效整合涉农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例】温家宝说,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农民就是不懂中国,关于三农问题,你如何看待? 【试题类型】综合分析现象类

【考查要素】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围绕三农问题现状,结合加强三农的政策举措,加强认识,不断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农民,关注三农问题。

【参考解析】

一直以来,温家宝总理都非常关注三农问题。题干中的话是温家宝总理在与大学生座谈中提到三农问题所说的,“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农民就是不懂中国”以此勉励同学们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只有在对国情,历史、人民走过的道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并且不断致力于发展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我国始终坚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并不断加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的政策措施。

第一,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加大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93.1%,年均增长8.6%。

第二,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实行“三免一补”,保障了农民子弟受教育的权力,让每一位孩子有书读。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对农村人口的全覆盖。

这些惠农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得益于开创中国伟大改革事业先河的农村改革,得益于我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得益于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尊重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只有坚持了解农民,懂得农民,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才能真正使广大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在情感上认同农民,在实践中认知农村,在行动上支持农业,是我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我会不断在工作中践行温总理的教导,踏踏实实为祖国的三农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答题误区】切忌空谈三农问题如何重要,而无任何实质内容,理论加举例才更有说服力。

【高分点睛】点出温家宝总理是在五四青年节之际鼓励青年所说的这句话,并围绕大学生如何走到实践中去,向实践学习这一主题进行答题。

第6篇:社会民生热点调研实践活动。

心系新农村的建设,关注基层民生民情。2012/01/29-2011/02/11

心系新农村的建设,关注基层民生民情

——新农村,新景象

摘要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朱家埠村以此为指导思想,立身于实践。扎住机遇,尽力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在教育问题、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农户、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成就。

关键词

新农村、惠农政策、义务教育、强村富民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

一、 调研背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一)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关注越来越高,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就将“三农” 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近年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1

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距今已有五个年头。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山东交通学院在今年寒假组织一次主题为“青春展风采 实践显价值”的 “心系新农村的建设,关注基层民生民情”活动。

第二部分:调研手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安丘市凌河镇朱家埠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对观前村从过去50年来到现在多方面具体的变化进行调查 过程:先到安丘市地方志办询问,再到凌河镇负责办事处再到观前实地考察。

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朱家埠村村长和村民。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面访式为主,采取一对一的面谈式,问卷调查为辅。总深入农户45家,以这分散的45家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依据。其中,发出30份问卷,总回收30份。本次调查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第三部分:调研内容

(一)新农村的主要变化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副村支书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

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 一位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2005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2006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100元,而2010年人均收入达73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朱家埠村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近年来,朱家埠村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户

积极解决农村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实行公示制。做好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的发放,粮食直补款的发放等。

(二)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加强非农业发展的引导,促进农民家庭第二产业投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三)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几年来,多次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进行厨艺技能培训,邀请知名医院医师来村免费为老人检查诊断,积极为贫困户申请低保,贯彻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参险要求,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和药品。

(三) 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朱家埠村新农村

近几年,朱家埠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为根本,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

(一)硬化通村道路,实施路灯工程

先后投资190万元,硬化了村内主干街道和通外公路9.5公里,完成主道路路灯工程56盏。

(二)加强文娱建设,倡导健康生活

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和2700平方米文体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1个。向全村开放校属篮球场和乒乓球台。

(三)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依村民居住情况设立十余处垃圾堆放点,并设专人对村主干道和广场进行定期护理,清理池塘污水,加修水渠,修建围墙,重建村卫生所,拆除村委旧房建成新门店,规范了门前乱设摊点的现象,建成红白理事会方便村民办事。

(四)农业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

新建大棚蔬菜600亩,重点种植绿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建成集养殖,运输,消费为一体的现代化养猪场。

(四)突出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1.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把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技术含量不高且没有保障,致使农民收入很难进一步增加。

2.农民思想过于保守,加之缺少致富带头人,产业结构转型困难较大。

3.教育资源过于集中,部分学生外出就学,加之不少家长陪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损失。

第四部分: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未来的朱家埠村应该是一个新农村的面貌:生产有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很宽裕,我们的村容很整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我们的经济来源是现代农业,更符合市场要求,我们的旅游肯定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村里村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实践匆匆结束了,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是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让我明白:在校大学生只有不断的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住脚,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在校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刻苦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五部分:致谢

安丘市地方志办询问处

凌河镇负责办事处

村书记:朱乃洪

村主任:朱荣本

村委干部

以及村家调查的朱家埠全村农民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7篇: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资金”问题

[键入文字]

【时事目击】

日前,辽宁锦州掀起一场低保核查风暴,细细“筛”一遍之后,主动退出低保的超过两万人。其中,有因人情关系或其他原因受特殊照顾的,也有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之后不再适合享受低保的。“‘富人开着私家车领低保,穷人流泪盼救济’的现象一旦出现,就难免遭到群众的批评”,当地领导干部的一番话,颇值得回味。无独有偶,此前在湖南耒阳市长坪乡谭南村,低保乱象令人震惊。一个村支书,为本村的12人违规办理了低保,其中竟然有8人是其亲属,甚至包括已经去世的父亲。与此同时,村里的贫困老人却常年无法得到救助。

【专家解析】

如何看“民生资金”问题让那些中饱私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付出应有代价,才能让民生资金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这些新闻折射的问题值得深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主要是病残老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群体。虽然每月只有一两百元钱,却关乎一个家庭的生存维系,关系政策能否执行到位,影响重大。然而在一些地方,“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频出,低保金成了各色人等的“唐僧肉”。骗保和错保,也就意味着漏保,困难家庭享受不到政策惠泽,生活日益艰难。低保不能雪中送炭,症结在哪里?

翻阅相关制度,低保并非没有周全的制度设计。中央层面,有1999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今年“五一”开始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各地也就低保申领作出了严格规定。然而,有着日臻完善的程序,日益严格的条件,为什么骗保漏保还是屡见不鲜呢?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低保资金能否发放给真正有困难的家庭,担负执行和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是一个关键变量。如果执行上不能秉公守法、正道直行,而是怀着“能骗一笔是一笔,能咬一口是一口”的心态损公肥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多的低保资金也会填不满欲望黑洞。如果监管上不能恪尽职守、严格把关,而是拘泥人情关系,工作懈怠懒散,再完美的程序也会因监管缺位而走样,以至于正常的民主评议变成了一言堂,正常的信息公开变成了走过场,正常的监管审查变成了糊涂账。

执行走样、监管缺位,一定程度上是民生政策遭遇的共性问题。近年来,各类民生优惠和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推出,涵盖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就业、农业各个方面,总体上看,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但也应正视,民生资金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也产生了跑冒滴漏等问题。这种对中央惠民政策的肆意截流,不仅让好政策口惠而实不至,更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不少案件显示,不单是低保,征地拆迁款、农机补偿款、扶贫资金等,也常常面临“雁过拔毛”“苍蝇分食蛋糕”等困境。民生资金因此而流失,民生政策因此挂空挡,“便民服务不便民,民生保障难保障”的问题因此凸显。一些群众热切盼望着,眼巴巴看着,可救命钱要么下不来,要么打了折扣。因此,打通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管好民生保障的钱袋子,就要在狠抓落实、从严监管上下功夫。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这就意味着要动一些人的奶酪,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会遭遇各种阻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有赖于加强社会监督,有赖于强化监察和审计,更有赖于完善问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让那些中饱私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付出应有代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破窗效应”,让民生资金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上一篇:中西现代派诗歌比较下一篇: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