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精选12篇)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1

1 护士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

1.1 新的护理模式赋予临床护士全新的责任

临床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 需要护士无条件的承担义务和全身心工作, 况且现在护士工作不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 而是“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 需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护理, 要付出更多的体力、脑力和爱心, 而且做任何操作时, 思想都要高度集中, 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 再加上目前医院护士编制少、危重病人多、频繁的轮班和夜班, 致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 极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护士的工作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要求临床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胜任。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 使护士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责任, 这又给护士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1.2 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的压力

护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人际冲突包括护士与管理者的冲突、医护冲突、护患冲突, 其中护患冲突尤为突出。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深入推广, 病人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对医院的期望值也越高, 到达医院后希望得到耐心周到的服务。一旦发生护患冲突, 特别是护士在遇到情绪激动的病人时, 要以冷静的心态解决问题, 压抑自身的感受, 长期如此, 会觉得人身安全感欠佳, 导致他们精神耗竭。

1.3 职业风险

医疗是个高风险行业, 护理工作也是一项具有较大挑战性的职业, 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病人的病情随时会有变化, 需要护士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随时根据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任何不对的地方也可能被病人或家属骂, 甚至殴打。临床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 暴露于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人群以及具有传染可能性的血液、体液或其他传染媒介[2]。这使他们既要承担职业暴露的风险, 又要承受各种病人和家属的考验, 长此以往, 极易导致他们心理负荷的加重和身体疲劳。

1.4 投诉机制的不当使用和舆论导向

虽然病人投诉是一个提高服务质量的直接作用力, 但在赋予病人投诉权利的同时, 忽略了解释病人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 使双方都产生了一种错觉, 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少数病人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 动辄投诉或起诉, 使护士的压力增大。另外, 病人作为弱势群体和医护人员在护患关系、医患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使社会舆论在护患纠纷中明确倾向病人, 增加护士临床工作的心理压力。

1.5 专业发展形成的压力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不仅是疾病的护理, 同时包括心理、社会和人文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 护理工作的场所、时限、对象等都发生了变化, 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3]。专业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使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为此他们不得不换班或放弃休息,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2 对策

2.1 正确认识压力和改变对压力的认知评价

护士要主动认识和积极应对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培养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以提高个人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认知评价是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4]。认知评价不同, 同样的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就不同, 临床护士可通过转换角度去认识压力, 从而降低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加强心理调整, 学会自我调节

护士要学会自我疏导, 宽容他人, 保持平和心态, 在调整心理状态方面要学会解脱, 暂时回避矛盾, 如在工作中要学会放松自己, 当感到不胜负荷时, 要善于向他人倾诉。平时要注意休息, 合理饮食, 加强身体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提高自身修养, 改善心理状态, 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自信心的增强。

2.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工作、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做好宣传工作, 努力争取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使病人了解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对病人投诉应认真调查, 对违规的护士应以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除此之外还需与家庭成员、领导和同事保持民主平等关系。

2.4 认定自我价值, 提高职业修养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早已得到了证实, 护理工作对病人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护士通过自己琐碎而繁重的工作, 一方面给病人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 要坚信自己的追求, 勤奋工作并不断学习一些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 完善现存的护理体系, 为护理事业的进步而努力。另外, 还需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并转化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5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和谐的工作氛围对护士的压力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作为护理管理者, 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 也应重视护士在工作中应有的权利, 对工作中的不足及缺陷, 不简单批评和处罚, 而是共同寻找原因, 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平时多关注护士生活、心理、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良情绪, 并根据护士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适时的开导和鼓励, 帮助其正确处理情感、家庭工作之间的关系, 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缺乏理解和尊重的心理阴影中[5]。科室内部经常召开座谈会、联谊会以加强同事之间相互了解, 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3 小结

护士的压力增高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和护理质量下降。通过对护士压力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降低护士的压力,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使护士能正确对待各种压力, 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保持最佳的心身状态, 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光红, 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9) :689.

[2]李晓松.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3.

[3]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

[4]姜乾金.医学心理[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3-83.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2

1 改善工作环境

首先应积极改善医院的环境, 加强绿化与管理, 控制好院内感染, 给护士创造一个清新、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够心情舒畅, 更加喜欢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减轻工作压力。

2 调节工作量

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 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 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如规定洗衣房、供应室的下收下送;检验科标本的下收及检验单的下送等。避免护士跑外勤, 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调节神经的弛张度。从而使护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调节神经的弛张度。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 尽量使护士在班内全身心投入, 班外完全轻松, 恢复精力。白夜班尽量合理, 以减轻长期上夜班对神经、心理方面的影响。

3 加强管理

加强护理队伍的管理, 培养护士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学会自我调节, 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与不足。有了失误, 勇于面对, 及时补救, 将损失降至最小。

4 处理好人际关系

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整个医疗工作中, 护士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因为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 与患者家属的联系也比较多, 护士与医师在工作上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都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既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也有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护士与医师的关系融洽, 就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 得心应手。

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护士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明确自身价值、优点及缺点, 不过分苛求自己及别人。加强自我肯定, 增加应对能力[1]。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护士在减轻痛苦、促进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 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良好风尚。

6 积极学习

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从各方面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业务训练, 提高业务水平。在护士之间营造一种求实上进的竞争氛围。鼓励个人参加各种自修大专、本科, 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通过学习开阔视野, 树立自信心和勤勉精神。

7 改善护士待遇

积极改善护士的待遇, 医院领导应注意积极改善护士的待遇问题, 如工资、住房等。提供保健, 给付护理照护费及争取其他应有的福利等。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减轻工作压力, 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时,护士,压力

参考文献

临床护士如何应对压力 篇3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水平的高低。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内容逐渐加深,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护士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如:社会地位偏低;职业风险高;心里负荷过重;领导重视不够;环境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自我追求受限;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要采取积极地相应措施,保证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1 面对的压力

1.1 社会偏见 社会有些人缺乏医学方面的知识,他们认为医生比护士强,医生普遍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和被领导者。因此,病人康复要归功于医生,重医轻护已成为社会共识。患者一旦对医院不满,便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护士只能忍辱负重,使其感到一种伤心和无奈。护士常年累月繁重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职称评定不合理,报酬分配不平等现状。医护收入相差甚远,使护士的身心形成疲劳和倦怠现象。

1.2 医院管理重视不够 某些医院领导和医生重医轻护,他们认为:医院的创收主要来源于医生。因此,在绩效分配上,医生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护士。,护士缺编现象非常严重,高薪聘医生低薪聘护士,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在人际交往中不愿谈及自己的职业。

1.3 工作压力大,心理负荷过重 护士除了要做好护理工作外,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技术更新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新仪器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不断地专业考试,长期及频繁的倒夜班,扰乱了人体的生理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不好,体力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护士常感到头痛,腰酸背疼,身心疲惫。基层医院或条件稍差一点的医院,老护士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力不从心。随着医疗机构竞争的引进,高强度的工作、高水准的要求、服务满意度的考评、职业岗位的定聘、患者对医疗法规的认知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的考核以及患者对住院环境过多挑剔、医生对护士配合的过分要求,使护士心理能量被过多消耗,常产生悲观情绪,盼望早日脱离临床护理工作。

1.4 职业的风险性 护理工作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护士工作繁琐,与患者接触最多,工作中稍有闪失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护士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职业的高风险,使护士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过度的精神压力会引起护理职业疲惫,使护理质量降低。

1.5 环境压力 医院即是一个社会学,技术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同时也是充满焦虑、变化、竞争、沟通障碍的场所,这种环境带来很多不良的刺激如细菌病毒的感染、传染病、放射线的危险、化疗药物对自身影响,不良的噪音和不适气味的刺激,高标准的卫生条件,超重的工作负荷,不被重视的社會现象,这些都是护士不得不面对的环境问题。

1.6 自我追求受限 护士进修、深造、提拔机会要比医生少的多,以前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更新与补充。对护理行业的新技术,新的发展动向了解的少,高年资护士存在职业无成就感,自我实现受限,对职业的认知度降低,影响了护士个人能力的发挥。

1.7 复杂的人际关系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护士面对的是年龄、心理、文化、教育等素质不同病人。面对病人的情绪变化,如愤怒、恐惧、悲伤等,而护士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全身心投入,面带微笑,忍受委屈。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偏见和护士职业倦怠现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对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开始立法,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护士的权益,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社会要加大对护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书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护理工作好人好事。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2.2 领导重视,医护并重 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精神压力的来源及程度,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积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缓解压力,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她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职称、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来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提高福利待遇,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深造培训及晋升的机会。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要医护并重,教育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较差的医护人员,提高他(她)们的素质,积极开展新业务和新科研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3 加强自我保护和自身修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是千变万化的,生物学的基本原则是:适者生存。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按隔离要求处理好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各种排泄物,减少自身感染。对不良的噪音刺激,不适的气味,化疗药物,放射线等要进行科学地防范。

2.4 坚持学习端正工作态度防范医疗纠纷 现代医学快速发展,新医疗、新药物、新技术的普遍使用与开展,需要护士的不断学习,更新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医护关系、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及护士的自身利益,防范医疗纠纷。

压力就是动力,我们要知难而上。要巧妙地、勇敢地、科学地、正确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如:可暂时避开压力环境,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营养、规律的运动。同时加深对护理团队的归属感,护士是讲究协作精神的团队,如果有分工明确而又配合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工作中的矛盾和差错事故发生率就会减少,自然降低了情感耗竭。在适当压力下不断改进和成长。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4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我院各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7种工作压力源转换得分在2-3分区间,其中病人护理为ICU护士压力程度最大,转换得分为2.67分,而生活事件则为压力最小,转换得分为2.08分;ICU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1.7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02分,整体来看,ICU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频率较多;ICU护士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压力程度呈正相关(r=0.375,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r=-0.286,P<0.05)。结论: ICU护士主要压力源为病人护理、人际关系和晋升和奖励,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降低ICU护士的压力程度。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护士压力源,创造优良环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相关性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中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医疗救助场所,进入ICU的患者都处于生命危急关头,护理难度之大、护理工作之繁琐均给护士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多数研究发现,ICU病房护士的心理疾病、职业倦怠发生率明显高于医院其他科室护士,其经常出现抑郁、不信任、神经衰弱、忧愁、被迫性等心理问[1]题。有研究者认为,长久高负荷高压力状态下工作易导致人发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另有研究发现,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对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适应性有积极意义,相反,不合理、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加重自身工作压力,能大大提高心理伤害危险系数。这说明,应对ICU工作中的不良事件时,护士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解决问题有更大作用。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在ICU工作的121名护士,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关于工作压力及应对方法的调查。共发放12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90.91%。问卷有效的110名护士均为女性。

1.2方法 调查问卷共由三大部分组成:ICU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信息问卷。

[2]1.2.1 ICU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采用英国学者Baily制订的ICU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有详细的指导语,并分为病房管理、知识和技能、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病人护理、晋升和奖励及工作环境7个分量表。每个小项得分1-4分,4分表示压力很大,3分代表有较大压力,2分代表有一定压力,1分代表没有压力。因此,研究对象的得分和压力呈正相关。最后所得平均分再除以每个分量表的条目数从而获得转换得分,该量表中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65-1.00,并由我院专门人员进行中英文互译,调查问卷最后效度的评定由心理学和护理学专家进行,并选出30名研究对象对中文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测试,2周后再对问卷进行重测,得出重测信度系数为0.81。

[3]1.2.2 应对方式问卷。参照Lazarus等研制的应对量表,由我国相关学者结合本国国情、医学心理学家翻译成中文,应对方式问卷包括指导语和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2个分量表。量表得分为0-3分,3分代表经常应用该条应对策略,2分代表较常用该条应对策略,1分代表有时应用该条应对策略,0分代表从未应用该条应对策略。量表得分越高则代表研究对象越经常使用该条应对策略。最后用平均分除以消极应对条目数和积极应对条目数从而获得转换得分。本院采用的应对方式问卷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其信度是0.76。另外研究者选取30名研究对象进行中文问卷信度测试,2周后再重测问卷,得出重测信度系数0.75。1.2.3一般信息问卷。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及调查目的和性质由我院自行制定,对调查对象进行性别、工作单位、知识程度、专业职称、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从事ICU年限等8个条目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和PEMS3.1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ICU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来源、工作压力水平及来源采用描述性分析,压力与年龄、学历及工作年限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普通病房护士与ICU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一般资料 120名护士均为我院各科室ICU病房护士,年龄20-39岁,平均(27.6±4.7)岁,已婚67名(55.83%),未婚53名(44.17%);文化程度:本科10名(8.33%),大专48人(40.0%),中专62名(51.67%);在ICU工作年限1-16年,平均(5.6±4.7)年,其中主管护士5人(4.17%),护师35人(29.17%),护士70名(58.33)。

2.2 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分布及压力程度 ICU护士7种工作压力源转换得分在2-3分区间,这说明ICU护士的压力程度处于有一定压力与有较大压力之间,其中病人护理为ICU护士压力程度最大,转换得分为2.67分,而生活事件则为压力最小,转换得分为2.08分。

表1 ICU护士7种工作压力源分布

压力源平均分 转换得分 最小值 最大值 病人护理 26.45±5.39 2.67 12 37 晋升及奖励 7.75±2.37 2.56 4 12 人际关系 18.01±4.57 2.58 7 28 工作环境 16.78±4.41 2.50 7 29 病房管理 21.08±5.71 2.45 10 31 生活事件 4.17±1.49 2.08 2 9 知识与技能 14.76±4.25 2.51 6 25 2.3 ICU护士应对方式 ICU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1.73分,这说明其有时或较常采用该种应对方式;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02分,说明其有时应用该种应对方式,其采用频率较低,整体来看,ICU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频率较多,见表2。

表2 ICU护士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平均分 转换得分 最小值 最大值 积极应对 45.37±9.16 1.73 27 71 消极应对 16.36±5.43 1.02 7 38 2.4 ICU护士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相关性分析 ICU护士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压力程度呈正相关(r=0.375,P<0.01)这说明ICU护士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频繁,则其压力程度越高;而其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r=-0.286,P<0.05),说明ICU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频繁,则其压力程度越低,见表3。

表3 ICU护士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相关性

应对方式 压力总病人护人际关工作环病房管生活事晋升及知识技值 理 系 境 理 件 奖励 能

积极应对-0.285-0.330-0.282-0.047-0.264-0.036-0.113-0.295 消极应对 0.377 0.485 0.275 0.296 0.295 0.051 0.132 0.271 3讨论

有国内研究发现,ICU护士的压力与护理工作量过大、待遇与付出不对等、护理病人死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国外相关研究表明,ICU护士压力源主要是工作环境及其对事业发展的担忧。研究提出,ICU护士压力主要与噪音、紧急情况、患者不必要的延长生命、[4]繁琐的常规工作程序、为所作的决定负责等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与国内外ICU护士价值观、认知观念及工作环境不同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压力源转换得分区间为2-3分,表示ICU护士处于中等压力水平,其前三主要压力源分别为:病人护理、人际关系和晋升和奖励。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ICU护士在病人护理、人际关系及晋升和奖励方面承受较大压力。相比于普通病房,ICU对护士的要求较高,由于护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难度性较大,因此,这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ICU无家属陪护,因此需要护士全程陪护,需要轮流值班,这需要护士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来应对黑白颠倒的工作方式,同时,ICU患者多是跨科室且病情凶险的危重病人,从生命体征监测、到护理细节,任何闪失可能会造成病人死亡或病情转危,因此,这要求ICU在具备多学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具备过硬的心理承受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胜任ICU护理工作。此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ICU护士要面对医护、医患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处理并协调各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家属提出的治疗要求、语言攻击等,均会[5]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此外,本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有时或较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对消极应对方式则是有时采用,且本调查结果提示,ICU护士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压力程度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这说明积极应对方式更易降低其压力。有研究提出,应对是

[6]个体对身心健康的一种保护,积极应对则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医院也要加大力度为ICU护士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合理安排抢救工作,建立完善的晋升和奖励机制,同时增加护士与医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要不断培训护士的交流技巧及应对能力,使其与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ICU护士主要压力源为病人护理、人际关系和晋升和奖励,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降低ICU护士的压力程度。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ICU护士压力源,创造优良环境,使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5

1 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

1.1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面临的是0~14岁的患儿及对子女倍加爱护的家长, 这就决定了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和患儿的直接关系, 也是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和抢救等工作均在家长的注视下进行。家长迫切地希望患儿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治疗和护理及时见效。而患儿病情急、变化快, 不会主诉, 病情易反复。从专业角度来说, 诊疗、护理比较复杂, 如输液速度要求控制适当, 由于小儿的多动性, 静脉注射后要随时根据体位调节滴速, 液体易外渗需要重新穿刺等。因此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杂锁碎, 护士付出的劳动是其他科室的几倍。

1.2 急诊工作的特点

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急诊病人就诊时间、数量、病种及危重程度的随机性都很大, 且疾病谱广泛, 需要多个科室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才能救治成功。儿科患者病情急、变化快。能否及时准确无误的作出诊断和救护, 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3]。护士应熟练的掌握急救技术及设备的使用, 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的配合医生完成对急诊或危急诊患者的抢救, 还应具备独立工作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因此, 儿科急诊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种长期的高度紧张状态, 形成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1.3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儿科急诊是一个开放性的窗口, 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病区拥挤、嘈杂, 儿科急诊护士常处在不断的哭闹、零乱、嘈杂的环境中, 常使护士心烦意乱。儿科急诊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要求护士不仅要做到反应快, 还要做到眼快、手快、脚勤, 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压力。不少患儿父母医疗知识缺乏, 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难以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对护士不够信任, 易形成挑剔、否定, 甚至拒绝的态度。少数患儿父母动辄投诉或起诉, 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在面对一系列的紧张刺激时常常欲冲动, 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 久而久之, 导致心理处于不良状态。

1.4 护士自我认可度低

社会和传统观念对护士职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护理是医疗的附属品, 护士职业日渐被看低。而且护理工作繁重, 报酬不多, 加之经常夜班, 在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的安全, 特别是危重疑难患者, 使得护士精力不足, 疲惫不堪, 产生职业倦怠。同时医院领导不重视, 在医院医生的地位和待遇也和护士有着很大的区别, 得不到全面的肯定和认可, 从而晋升晋级难, 发展机会少, 这些造成了护士心理失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 对自我价值低估。另外, 现如今由于护理工作的需求, 合同护士越来越多, 且趋于年轻化, 待遇也没有完全与定编护士相同, 更加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1.5 护士的竞争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各种新仪器、新设备、检查和治疗等新技术的推广, 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4]。这些迫使护士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之余, 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 新的知识和技术, 不断采集新的信息, 这也给工作繁忙的儿科急诊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2 减轻儿科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

2.1

呼吁全社会和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护士条例》的正式施行, 不仅明确了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也是对护士的工作予以承认和认可。要时刻让法律作为行动的准则, 规范护理行为, 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成为自身权益的武器。医院领导应该肯定护士在医疗护理中的作用, 给护士人、财、物方面的支持, 提高福利待遇, 增加晋升晋级的机会。护理管理者也应该关心爱护护士,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 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班次增加护理人员, 使护士超符合的工作现状得到改善。通过增加护理人员, 合理配备护士数量和结构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首先应做到爱岗敬业、工作勤奋、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开拓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改变人们对护士的负面看法。同时, 加强心理素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学会自我宽慰、宽容他人和进行换位思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迎接新的挑战和压力。

2.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良好的交际能力, 健全的社会适应性, 护士角色的多样性, 要求儿科急诊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互沟通思想, 交流信息,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当操作不成功时, 要勇于面对, 给于真诚的道歉, 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 让家长感到你的诚意, 赢得理解和信任, 避免一触即发的护患冲突。另外, 管理者对家属的投诉应认真调查, 对违规的护理人员应以教育为主, 处罚为辅, 不能一罚了之。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4 学会自我减压, 调节身心

经常读书看报, 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加了知识的储备量,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管理者应当适时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相关减轻工作压力的学习。护士要用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服务于患者,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对护士极大安慰。当面对压力时, 护士应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用幽默、深呼吸、参加文体活动或找对象倾诉等方法进行调节, 缓解身心的压力。

临床护理工作中,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当护士感到有压力时, 应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培养健康的性格和理念。正确面对压力, 保持身心健康, 保证护理质量, 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方.儿科护士职业困惑及应对[J].现代护理报, 2007, 11, 17 (2) .

[2]许月红, 张铁丽, 崔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6, 12 (28) :2654-2656.

[3]潘绍山, 孙云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00.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6

1 原因分析

1.1 工作性质

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紧急性、风险性是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急诊护士随时面对的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工作突发性强, 需要护士分清轻重缓急、迅速作出判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 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另外, 长期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每天工作必须精神高度集中, 这样必然导致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1], 使身体疲劳得不到调整。

1.2 工作环境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的第一线, 工作环境复杂、条件差、人力配备不足。急诊护士每天接诊的都是急、危、重及突发事件的患者, 抢救工作空间相对封闭, 面对的都是患者痛苦或恐惧的表情, 甚至随时面对死亡刺激。急诊护理工作量大, 患者就诊时间无规律, 患者或家属求医心切, 情绪易激动, 护士在工作中易于和患者或者家属发生冲突, 无故受到辱骂, 甚至暴力行为。据报道:急诊护士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

1.3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急诊科是一个工作环境复杂的场所, 护士与医生、患者、医技人员以及管理者人际关系复杂, 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关系, 患者的无端责骂, 护士只能忍气吞声, 还要微笑服务。同事之间由于存在竞争和经济利益等冲突,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因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2 对策

2.1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领导应充分意识到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 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 便于抢救诊治、护理, 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设置醒目的标志, 完善防护措施, 在急诊科附近设立保卫科, 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保障后勤系统, 给医护人员一个安静有序的抢救环境。完善急诊科岗位人员的合理调配, 降低急诊护士的工作强度。

2.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加强业务培训

护士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急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组织学习护理心理学等, 不断充实自己, 善于自我调整, 热爱护理工作, 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 增强自信心。其次, 要加强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抢救技能, 鼓励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理论水平专科技能和整体素质。用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服务于患者, 使其产生信任感, 也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

2.3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环境氛围

培养护士良好的沟通技能, 通过言行举止让患者和家属得到安全感、信任感, 增强患者对其工作的认可, 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经常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彼此间情感的交流。全社会和院领导要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 以改善医护关系, 处理好护士之间、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的精神氛围,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 急诊工作的特殊性、高风险性、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暴力事件的多发性, 是急诊护士工作主要的压力来源。因此, 加强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产生原因的重视, 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业务培训, 改善护患关系, 以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 最终达到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晶.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 2009, 6 (3) :164-166.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组调查对象为2012年我市3所三甲医院供应室在岗护士40名, 均为女性, 年龄20~54岁。文化程度:本科5名, 大专12名, 中专23名。对其采取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纳入标准: (1) 护理专业毕业; (2) 临床工作1年以上; (3) 供应室工作半年以上。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供应室工作年限。调查对象在一般情况上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2 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由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服务对象、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5个分量表组成。共3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 分值越高压力程度越大。判断标准:均分≥2.5分, 表示压力程度较高, 均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一般[2]。

1.3 调查方法

2012年12月发放调查表40份, 回收40份, 回收有效率100%。应用统一指导语, 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

2.1 工作压力量表得分按平均分排序

见表1。

2.2 主要的压力源按从高到低排序

工作方面及护理专业、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3讨论

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现代人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大, 工作压力成为影响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压力, 是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内容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 工作方面及护理专业

从调查中发现得分最高的是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太低和工资及其他福利低这两项。供应室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与临床科室不同, 是处理全院可回收的再生器械、器具、物品, 与其他科室人员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 实际上等于放弃了护理专业。这就造成供应室护士比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低人一等的印象。其次, 由于供应室护士不面对患者, 很多医院管理层在绩效改革中又将供应室的绩效定的很低, 与临床科室差距越来越大。最后, 随着供应室护士队伍的年轻化, 学历的普遍提高, 护士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会造成压力。

3.2 工作环境及资源

调查中发现我市这3所三甲医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其机械化程度低, 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作的特殊性使供应室护士每天需要频繁接触各种医疗器械、化学药品、化学消毒剂, 以及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3], 是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有资料表明, 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证实多达50种, 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4], 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伤大多为针刺伤, 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主要原因一致。针刺伤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本身造成的伤害, 且在于它传播疾病, 导致感染隐患的发生[5]。另外, 供应室中的其他理化因素的危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噪声污染, 供应室的噪声强度达到90~98dB, 超过我国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dB。高强度的噪声可损伤听力,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工作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6]。

3.3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参照2009年新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规范, 要求三级医院对全院再生器械物品实行集中管理和供应。临床科室专科器械及手术室器械归到消毒供应中心, 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剧增, 忙着学习各科室特殊器械包及手术室器械包。护士中午常常得不到休息, 生活无规律, 通常是从早干到晚, 加班加点成了常事。另外, 由于负责回收、派送公司的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以及供应室之间, 在交接、沟通等问题上的冲突和矛盾, 都会导致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关系紧张, 极大地降低各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率, 也影响了供应室护士的工作热情、工作质量。

3.4 其他

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服务对象方面得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一般。

4对策

4.1 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医院再生器械的规范化、集中化管理, 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 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绩效改革等方面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投入。 (1) 按规范要求增加工作人员, 减轻供应室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合理解决因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问题; (2)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完善基础设施是消毒供应室人员防护职业危害的基础条件[7];提高供应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 增加防范风险的硬件设施, 从设施上有效地防护职业感染风险是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3) 改变供应室的绩效标准, 缩小与临床科室的差距,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2 学习和培训

大量新型的仪器设备及先进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 形势的发展使得供应室护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频率越来越高, 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增加供应室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势在必行, 它可以提升其专业素养, 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8], 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供应室的发展。

4.3 加强沟通

沟通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有效沟通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减少由于不确定而带来的压力, 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供应室的工作除了对器械的处理外, 每天都要数次与负责回收派送的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特别是手术室交接各类器械物品, 冲突是难免的。因此供应室护士长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 加强供应中心护士与各科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电话、面谈、讨论会等方式, 使员工之间加强联系, 彼此了解, 相互信任。从而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 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使员工及时了解医院的状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而及时做出调整, 变被动为主动, 减轻压力。

总之,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繁琐而危险,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复杂多样, 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医院管理者应以人为本, 及时采取措施, 使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 达到员工和医院效率的最优化。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压力源, 探讨改善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对2012年我市3所三甲医院供应室在岗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该岗位护士的压力源, 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结果:供应室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结论:医院管理者针对供应室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 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从而改善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9.

[2]张雪花, 王学芬.不同临床科室护士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2) :38-40.

[3]黄善珠, 韦琼兰.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认知调查及自我防护对策 (J) .广西医学, 2009, 31 (2) :263-264.

[4]李丽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J) .护理研究, 2009, 23 (7B) :1851.

[5]蒋凤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J) .吉林医学, 2009, 30 (14) :1489.

[6]Ampelas JF, Pochard F.Psychiatried is ordersin in tensive careunits (J) .Encephale, 2002, 28 (3) :191-199.

[7]王斌全, 赵晓云.国内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发展 (J) .护理研究, 2008, 22 (8A) :2067.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篇8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近年来,多国的学者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已经表明,护士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危害护士身心健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1],尤其是急诊科护士,他们肩负着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抢险救灾及留观病人的观察和护理等各种繁杂重任,应对各种各样高强度的应激源[2]。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窗口单位,是医院里急、危、重症最多的科室,牵涉着多个病科,病情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因此,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产生的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5个急诊科护士,其中男性1人,女性24人,年龄在23-41岁之间,中专4人、大专15人、本科6人。

2调查方法

向他们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25份,收回25份,有效率100%,满意度100%,收回问卷后得到的结果显示,每个急诊科护士均有不同的心理压力,发现急诊科的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

2.1急诊科病人的特点急诊科工作的头绪繁杂,来急诊就诊的病人多数为病情危重,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较为紧急,每个来急诊就诊的患者都认为他自己是最紧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病人自己原因不能在白天上班时间看病,但无论什么原因,稍微等一会的时间,都会吵吵闹闹,另一个原因是急诊病人多因为突发的紧急状态,或者频临死亡,家属一般在那一刻很难接受,对医生的期望较高,希望医生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或解决患者的症状。

2.2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差急诊科是面对社会的窗口,是一个24小时对外开放的科室,工作环境吵杂,病人及家属的呼叫声,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人流量大且来往频繁。护士经常受到杂乱环境和各种噪声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2.3急诊工作精神压力大由于急诊的工作独立性比较强,知识面要求比其他科室要高,工作技能要求高,值班人员在值班时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在任何情况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急诊护士容易出现精神紧张。

2.4劳动强度大常年不断的临床工作,无休止的夜班生活,大量的危重病人,尤其是晚上,节假日,急诊的病人都会相应增加,护士不仅要完成各项治疗,还要维持环境、就诊秩序,还要承担与其他科室的交接工作,急诊护士在做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常常需要照顾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进行解释工作,急诊的超负荷工作,护士的身心得不到有效地调整,导致心理和生理机能的下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腰椎扭伤、腰椎损伤、消化道疾病等等。

2.5职业风险多,护患关系紧张,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辱骂、威胁等,甚至大打出手,这种事情已经报道过不少了,导致护士的自尊心受到损害。感染疾病的机会比较高,例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甲肝等,因为病人来得较急,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处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和做好防护,也因为紧急,经常会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自己,急诊的外伤病人很多,也会经常被病人的血液污染自己,所以,受到感染的机会就会高很多。

2.6社会因素由于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还没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特殊急诊病流行期,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急剧增大。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3]

2.7投入与回报不相符长期紧张的工作,待遇不高,晋升困难,使护士出现心理不平衡,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对工作的热情逐步降低,社会和医院管理者对护士地位和价值的不认同,难以感受到专业价值自豪感和职业的自尊感,这也是急诊科的护士经常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8学习压力大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及患者对护士的要求高,医学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与加强,为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护士在工作之余还要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学习,思想压力也大。

2.9应付不断的考试急救中心每半年就要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试,其中有四项操作和八百题的理论考试,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10担心发生差错事故急诊科护士因为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情感的需求,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这种风险性工作,给急诊科护士帶来很大的心理压力。[4]

2.11经常承受各种检查急诊科是卫生厅及上级领导的重点检查单位,护士除了面临繁重的抢救工作,还要承受各种检查的压力,经常处于焦虑、郁闷中。

3小结

鉴于上述所显示的结果,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随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势必影响他们的护理质量,所以,在每位护士进入急诊科之前,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教会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掌握心理压力的干预及应对策略,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在挑选人员时,必须选择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情绪稳定,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对他们加强心理培训,通过心理辅导与培训,使急诊科的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使他们保持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断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2]席淑华.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为题及对策(5),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10.

[3]彭曼.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N].湖南医科大学报,2009-11-01(1).

[4]王秀花,张爱凤.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6-7第18卷下半月第7期.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就医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并业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因素, 直接影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为此, 笔者对临床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1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1 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

这是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 提高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医患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医院管理者往往特别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和反馈, 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护理职业风险与责任。同时, 来自社会、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的较高期望值, 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秉持的过高要求的健康信念模式, 给护士带来了沉重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久之影响身心健康。另外,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 自己的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可, 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主要表现在患者出院后往往只认可医生所做的治疗工作, 很少对护士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认可, 甚或对护理工作给予指责[1], 这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归属感。

1.2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脑力劳动

自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以来, 临床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变为为就医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医疗照顾。要为病患提供整体医疗护理, 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需要护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护理前瞻性知识, 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活动和大量的精力。但是, 由于医院处于护士严重短缺状态, 护理工作量较重, 工作压力较大, 加之每间隔几天值夜班, 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业务工作状态;同时, 还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 生活不规律, 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造成身心疲乏, 必将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3 人际关系与沟通冲突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被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的表现。”[2]因此, 护士必须处理好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与沟通, 才能保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沟通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当出现护患冲突时, 这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3],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解决矛盾和冲突, 护士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就会陷入人际沟通冲突的艰难境地。护士有时会受到身心威胁, 此时所经历的情感伤害往往自己无法表达, 如处理不当, 就会陷入尴尬的困境。

1.4 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护士总是希望自己成为业务精英式的“白衣天使”。所以, 工作一般较为勤奋、努力。然而护士角色在中国大众眼中却被扭曲, 不能得到公平的社会评价, 更无从谈起受到社会尊重。在国外的医疗机构中, 医生扮演行使做决定的权力的角色, 高级护理人员扮演行使执行决定的职责的角色, 低年资护士和患者只是扮演服从的角色, 可见护士处于医疗机构组织系统的底层[4]。与此相同, 我国的护士在医院中地位也较低, 护士所付出的劳动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劳动补偿, 自身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群众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可医疗却不承认护士价值之所在, 护士理所当然地心理不平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甚至造成身心疾病的出现。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 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认清自身价值与现实的差异, 维护自身健康。

1.5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高精尖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 拓宽了护理职能, 迫使护士必须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以满足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我国, 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层次, 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而护理工作较为繁重, 很少得到培训、进修和学习机会, 更新知识的强烈需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 有的医院管理者不重视护理专业, 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补充和继续再教育, 这打消了护士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反而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6 家庭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既要扮演医生的助手、患者信赖的好护士的角色, 又要扮演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孝顺的女儿的角色, 还要扮演好同事、好朋友、好同学等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 自然会使自己出现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时, 矛盾更加突出。试想, 既要做好护理患者的工作, 又要照顾好家庭及其冲突和矛盾, 同时在紧张的护理工作和家庭照顾之余, 又必须不断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 自然会加重心理压力。

2 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2.1 调整心态, 改变思维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心态与秉持的思维认知方式, 决定了其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面对挑战和困难, 自信的人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 缓解心理压力, 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 会犹豫不决, 徘徊不前, 焦躁不安。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客观评价自己,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 将心理压力转变为动力, 不断进取, 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应对压力和应激的能力,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才能转变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方式, 切实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2.2 合理安排时间, 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护理人员必须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休息时间, 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使自己能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合理营养和饮食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魄, 减轻心理压力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爱好和兴趣以及良好的睡眠等行为因素, 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 更可减轻和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

2.3 通过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

倾诉是心理的一种定向反射, 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倾诉应该是积极的, 通过倾诉, 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还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共情, 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当然, 亦可通过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 消除压力源。

2.4 重视和合理控制压力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人员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积极创造职称晋升和学习前瞻性知识的机会, 提高福利待遇, 增加护士编制, 建立科学合理调配和统筹护理人员的任用机制,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等方式, 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压力源。必须合理安排高年资护士的工作 (如不值夜班) , 关心和帮助处于困境的护理人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做到劳逸结合,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

2.5 推行人性化管理, 促进护际之间的有效沟通

坦诚的双向沟通能够增强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的信任与理解。护士长在协调相互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 是护士队伍团结的核心。在人际管理上, 要多进行情感管理的投入。应平易近人, 尊重下属的人格, 工作中要肯定成绩, 即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亦应注意沟通技巧, 尽量避免当众批评训斥, 应帮助其共同剖析原因, 探索问题的症结, 寻找解决的方法。注意激励机制下的沟通技巧, 多进行谈心, 关心护士生活、工作、健康、家庭和学习。工作之余要进行家庭访视, 增进情感上的沟通, 使之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凝聚力的团队。护士长通过了解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及其心理困惑, 可以找到心理压力出现的症结所在,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维护患者健康。

护际关系是一种团结、友爱、尊敬且生动活泼的关系。护际关系的建立在与每名护士对自己及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要有集体感、团队精神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护理人员通过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困难等, 在良好的心理沟通状态下, 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2.6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通过多种形式, 强化护理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素养, 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重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 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心理压力, 掌握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 形成愉悦的心理氛围,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自豪感, 这是预防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6.

[2]吕兆丰, 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67.

[3]敖薪, 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浅析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改进对策 篇10

1 护理工作的压力分析

1.1 高强度和超负荷的工作量

护士除要完成日常治疗护理工作外, 还承担对病人心理安慰、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还要完成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 使护士体能和脑力严重透支, 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护士体力跟不上, 曾有护士说“忙得都想哭, 想辞职不干了。”护士们也想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可是不停的换液铃声, 没法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导致身心长期的疲惫, 使护士对工作抱怨和厌倦,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1.2 高标准的工作性质

护理工作严肃、严谨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各项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护士理解同情病人, 保护病人隐私, 同时护士还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在紧急状态下护士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配合医生做好救治工作, 这就使护士在工作中随时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1.3 高水准的工作要求

近年来, 多数护士是80后, 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较少, 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 心理承受力比较弱, 易引起自我角色的冲突, 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此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 病人对医院的就医环境、工作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护理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护士的工作如不能到位, 就得不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 直接性决定了护士最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影响医院的形象。

1.4 工作时间分配上的压力

护士工作实行无规律的“倒班制”, 扰乱了日常生活规律, 尤其是节假日不能与家人团聚, 这会给护士的生活、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到工作。

1.5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

由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大楼的投入使用, 床位扩增, 临床护理人员短缺, 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大, 超负荷的护理工作, 使护理人员有种力不从心的疲惫状态, 导致常有护理差错的发生。

1.6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 工作范围比较局限, 管理相对封闭, 与外界社会交往少。要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病人沟通起来比较欠缺, 即使工作很努力, 有时难免由于沟通的障碍使得工作难以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 影响到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导致护士对护理工作失去荣誉感。

1.7 缺乏工作满足感

一方面, 医院的护理人员进修、深造、晋职、晋级的机会很少, 护士辛苦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导致护士对工作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每天和知识实力雄厚的医生一起工作, 从而护士失去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独立性, 没有正确的认识, 认为自己就是医生的助手, 跑腿的, 凡事过多的依赖医生。

1.8 职业安全

在目前的形式下, 多数医疗事故条例及条文不能有效的保护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没有合法权益, 所以护患纠纷较多, 如儿科经常发生患儿家属打骂护士之事, 事后, 医疗机构多采用护患双方自行调解的方法, 以息事宁人方式解决问题, 在经济方面给于补偿, 导致了目前医患纠纷多, 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 医源性感染、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都会给护士带来安全方面的压力。

2 减轻护理工作压力的对策

2.1 实行弹性排班

护理工作复杂繁琐, 没有充沛的精力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2009年本院成立了外勤服务队, 专门负责病区标本的收送及护送患者做检查, 减少了护士做非护理工作的时间。病区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合理的安排人力, 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 在工作繁忙时, 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工作量减少时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休息, 尽可能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 既保证护理到位, 又给护士更多的自主时间。同时, 要适当增加夜班护士补助, 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脑力消耗, 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2 做好人文关怀, 改善工作环境

增加福利待遇, 提高护士的地位, 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自本院2010年新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后, 环境大有改变, 护理人员也不断增加, 福利待遇方面对护理人员给了相应的倾斜制度, 而且护理部要求每年每个科室派往外省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这些措施对保持护士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护理管理者及医生要对护理人员给予理解、支持和尊重, 护士之间要团结互助、友好合作, 共同缓解工作中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

2.3 各级领导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了解和掌握护士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本科室在每位护理人员生日时给予短信及生日蛋糕的祝福, 对家里有困难的给予帮助等等, 有效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团队精神。尤其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 要查找原因, 不要一味批评和处罚,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积极疏导护士的不良情绪。有研究表明应用由护士群体组成的同事支持系统对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有相当有效的作用, 此外,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和激励也可让护士在工作中有成就感, 这也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满足感。

2.4 定期进行减压训练

护理管理者要教育引导护士积极调整心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客观地看待得失。护士长在平时的管理中教导护士多看书, 练瑜伽, 游泳等方式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同时也加强培训护士与各种人员的沟通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 适应在各种情况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认识到压力对自己工作的影响, 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重视到护士的情绪及感受, 设有专人从事护理工作者心理疏导, 允许护士对其讲述个人感受和发泄心理情绪, 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从而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5 定期组织护士座谈会及举办娱乐健身方面的活动

每月组织护士座谈会, 一方面, 对工作中的困惑、疑点, 内心的压力、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难点等发表意见, 畅所欲言, 即宣泄了心理压力, 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护理工作者多数是女性, 爱美是女性的特点, 通过举办一些健身运动, 服饰搭配、歌唱比赛等方式来缓解护士在工作中的压力, 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

3 小结

总之, 护理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也影响到护理的工作质量,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 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提高护士的积极性, 提升护士的职业满足感, 获取护士职业的尊严, 使护士以充沛的精力服务与病人, 最终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达到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志弘, 骆宏, 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J].中华护理, 2008, 43 (3) :207-209.

[2]马晓华, 盖洛普.Q12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 2006, 13 (9) :9-11.

[3]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 2009, 44 (5) :402-403.

ICU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及对策 篇11

调查对象为我科5年来从事过ICU工作的20多位护士进行调查,年龄最大38岁,最小19岁;ICU护龄最长12年,最短1年;主管护师1人,护师10人,护士9人;大专4人,其余均为中专学历。结果显示:7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60%的人有疲乏感,40%的人情绪不稳定,20%的人易被激惹,6%的人分别患有身心和免疫系统疾病,不能胜任第一线工作。

2 护士压力原因分析

2.1 护士的地位

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晋升的机会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重医轻护的观念在医院历来有之,护理专业未被社会及医院管理者所认可,医院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绝大部分都给了医生;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得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2.2 护理患者问题

ICU收治各种病情复杂、危重多变的病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多学科的抢救知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抢救技能,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有时即使非常小心也难以避免护理纠纷。

2.3 工作环境特殊

突发事件多,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观察监护屏幕,对瞬间病情变化能及时反馈处理,并能区分嘈杂的报警声,及时排除故障,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在这样一个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下超负荷地工作,易致身体疲劳和加重心理负担。

2.4 工作环境

ICU护士存在严重缺编的状态,且工作环境脏,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上班的护士少,工作量大;长期间断的夜班,周末、节假日的值班,无规律的倒班造成护士的过度疲惫,并易与家庭发生冲突,使护士产生负性情绪[1]。

2.5 管理及人际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甚至辱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及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2]。

3 工作压力的影响及不良后果

3.1 对护士个人的影响

护士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疾患,如头痛、失眠、疲劳、情绪不稳定、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严重者会影响个人和家庭问题。

3.2 对工作团队的影响

护士不安心在ICU工作,要求调离岗位,改变职业,影响整个护理工作及协调性和计划性。对护士与护士、医生与护士的主动沟通意愿下降,造成工作流程不畅通,容易发生医疗护理隐患。

3.3 对病人的影响

护士受工作压力的影响下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的执行认真程度下降;护患沟通减少,甚至把心理压力发泄在病人身上,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导致延误病情,造成护患矛盾。

4 对策

4.1 舆论宣传

院领导应引导全院医、护、药、技、后勤等人员重新认识和界定护理的功能及护士应得到的社会地位,提高全院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尊重,使护士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被重视[3]。

4.2 实现人性化管理

要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管理者应合理排班,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如抢救病人多时应临时调整人员加班,以减轻当班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心理压力。

4.3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理人员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提高应激能力。管理者重视ICU护士的专业培训,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举办各种业务讲座。

4.4 减轻工作负荷

当患者多、任务重时,适当增加工作人员;当患者少、任务轻时,适当增加休息或安排业务学习。广泛采用新技术,减少工作量,如采用电脑网络技术对文字、医嘱、单据报表等进行处理。

4.5 缓解压力

培养轻松、有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音乐、游泳、郊游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护士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心理耐受力,缓解职业压力,使其用旺盛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心境去从事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珂.ICU护士的压力分析及疏导对策[J].中国误诊杂志,2006,6(8):1544~1545.

[2] 李晓琳,拜兰.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49~51.

院前急救护士压力分析与应对策略 篇12

1 院前急救护士压力源分析

1.1 抢救结果的压力

院前急救不同于急诊室内的抢救,它的成败与否往往关系到后续医疗活动的开展及整体急救工作的成败。院前抢救可以给急诊护士带来复杂的心理体验[6],从抢救成功后的满足、快乐或抢救失败后的困惑或愧疚,甚至是伤心或愤怒,急诊护士必须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120”电话后,要求护士果断地问清急救地点及病人伤情,并紧急调配人员前往救护。自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至抵达现场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世界上部分国家可以将其控制在5 min以内[7],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反应时间较长[8],这时急诊护士十分担心由于急救人员未能按时抵达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延误抢救时机[9]。现场抢救过程中,护士操作失败后不仅自身感到愧疚,还可能会遭受来自病人家属及围观者指责,心理压力非常大。

1.2 自身安全的担忧

院前急救中,对护士自身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行车途中的交通安全[9];二是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增加[10],特别是在行车途中进行静脉穿刺,很容易发生针刺伤,怕感染血源性疾病;三是来自于病人或其他人员的暴力威胁。院前抢救现场经常是一些暴力事件的聚集地,打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医护人员的举动容易与现场人员发生冲突,再加上病人及其家属情绪激动,对护理服务及操作质量要求较高,无形中使护士受到了暴力的潜在威胁[11]。

1.3 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院前急救的复杂性,要求参与到院前急救的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很好地判断伤情,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2]。在抢救现场,护士必须要与医生默契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急救任务,但有时由于医护之间处理意见不统一,常出现矛盾[12],护士不能得到医生的理解和尊重,造成医护关系紧张;由于院前急诊病情危急,病人家属常处于急躁、焦虑状态[13],若护士沟通技巧不足,不能满足病人家属要求,矛盾的出现便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 提高应对能力,缓解护士压力

2.1 硬件因素

2.1.1 设备配置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管理和配备,做到严格交接班,每班次检查和记录,做到院前急救用品完好率“100%”[14],同时不断更新急救设备,注重救护车的维护和保养,适当增加每班次救护车数量,满足护士出诊时相关急救设备的需要,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5]。

2.1.2 结构布局

急诊单元应以院前急救为起点,设置有急诊诊查室、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急诊药房等,做到标识醒目、布局合理,人员流通顺畅。

2.2 软件因素

2.2.1 管理者角度

2.2.1.1 加强护士急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成功率

急诊护士必须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精湛的急救技能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急救现场[16]。管理者要不断强化急诊护理专业技术培训,重点突出对各种急救技能、器材的熟练掌握及应用[2]。有学者发现急救情景模拟演习法相比传统训练法更能真实再现救护场面,体验救护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现场救护能力,还可以锻炼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17];应同时配合阶梯式培训[18],了解不同层次护士专业急救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低年资护士由于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差等原因,抢救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19],应加强应急能力的培训[20]。心肺复苏术是院前急救中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能,护士应掌握正确的开放气道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在急救过程中联合自动体外除颤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病人的复苏成功率[21]。

2.2.1.2 完善急救应急预案,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22]指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难,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一整套关于应对和从应急事件中恢复的协议或安排。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预案应快速确定负责协调者、主持抢救者,并应联合院办、保卫科、供应室、设备科等维持抢救秩序,确保抢救物质供应[23]。应急预案中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制,按照护士的能力进行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配合医师抢救。有序高效的应急预案可以降低突发事件中人员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24,25]。

2.2.1.3 加强急救护理管理,提高急救质量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可以减少急救时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6]。王春惠和等[27]将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应用在基层医院突发事故抢救中,接到事故信息后,迅速实施流程管理,明确领导和成员的分工职责,使得每一层次均迅速进入抢救状态,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突发事件的急诊救护任务。这与张燕[28]的研究一致。此外,在急诊抢救工作管理中,还可以借鉴护理风险管理[29]、设立护理小组长[30]等方法。均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2.2.2 护士角度

从护士自身来讲,要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品格,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院前急救心理培训,学会从容面对压力[31]。出诊时,护士、司机必须密切配合,抵达抢救现场后,先认清当时形势,稳定当事人的情绪,确保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操作[32],加强自身防护;救护车上应配备隔离衣、护眼罩、无菌手套等物品,有效防止接触病人体液和分泌物,防止遭受意外伤害。

3 小结

上一篇:设计表述下一篇:教学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