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课时计划书,是指导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纲领和行为指南;PPT课件是教案指导下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编制好教案,才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端午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示范识记生字,学生朗读感悟,反复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读写识记生字。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灿烂的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各具鲜明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犹如颗颗夺目的宝石,镶嵌在一年四季中,时刻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牵挂。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你们,也一定知道不少中国传统节日吧?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六、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篇:端午粽教案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是什么?(生:粽子)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注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要特别关注。 2 小组检查生字,谁对了就是“生字大王”。

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绳子的实际情况,对全读对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请大家准备好!

课件出示要检查的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3检查读文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可小组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它同学听后评议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教师指名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自由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与指导性的评价。 3.指导书写:午、米、真。

师:这三个字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预设)生:“午”字的第三笔横,书写时要长一些;“米”字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不要倒插笔顺;“真”字里面的是三横。

教师示范写,学生先进行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 4.教师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节“叶、分、豆”。

学生仿写。教师选出写的较好的字进行展示,并授予这些学生“小书法家”的称号。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午 米 真

节 叶 分 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学生开火车读。

2.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端午粽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

1.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通过“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外婆特别想念我们,希望我们早点回家

师:是啊,过节了外婆多么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谁能带自己的感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外婆盼望团聚”的心情。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2.师: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谁能说一说?预设生;吃粽子、打电话问候、父母带着自己去见外公外婆.......... 3.教师总结:老是听出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和自己父母去看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然后,亲人们聚在一起吃粽子。

4.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作者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并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师:是啊,多么“可爱的’粽子,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读,并及时给与评价。

(2)师:这么“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预设生:清香。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预设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香,那吃起来味道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又粘又甜。

(4)师:多么美味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自有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指名读并给与鼓励评价。

5、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这说明了什么?用温中的词语来回答。预设生:花样多。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而且花样多,外婆还会让我们带回去一些分给邻居吃我想外婆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份“节日的祝福。”

6、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呢?如果有个别同学知道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简单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三、朗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那份浓浓的亲情,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来朗读这篇课文。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10.端午粽

看 闻 尝

清香 青白红 又粘又甜

第三篇: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2 宋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等三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第

一、二自然段的课文。。

3.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喜欢在传统佳节里吃特定的美食,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今天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道美食,想不想看看?出示汤圆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汤圆是什么节日吃的?(元宵节)。出示青团的图片,问青团是什么节日吃的?(清明节)。出示粽子的图片,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这代表着什么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板书课题:端午粽。齐读课题。

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看老师写,小朋友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怎么写粽子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词语。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小老师领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开火车读词语。

3.读生字。出示粽子的图片,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指明读,齐读。

4.分段朗读课文。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面去,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小朋友来点评(先说优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好期待的语气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跟老师来读一读来第一自然段?小朋友发现了吗?这两个“一”字读音不一样呢,这是“一”发生了——变调,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了。“总会”是什么意思?指明说。也就是说,只要是端午节,外婆一直会煮好粽子。那“盼着”是什么意思?指明说。你有没有盼着什么?期盼着什么?你能带着这个感觉读这句话吗?指明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明白介绍粽子顺序

1.学习第一句。

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指明说(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里有什么?出示:箬竹叶、糯米、枣。出示箬竹叶的图片,瞧:这就是箬竹叶,箬竹叶是怎样的?出示青青的箬竹叶;怎样的糯米?白白的糯米;怎样的枣?红红的枣。看一看这三个短语你有什么发现吗?前面两个字都是一样的,我们叫他叠词。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个短语?(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叶)

比较一下,青的箬竹叶,白的糯米,红的枣,哪一个好?为什么?用了叠词颜色更鲜艳了。那你能读好吗?指明读,放在句子里,你能读好吗?指明读,齐读。这三个词语里都有表示颜色的词语,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颜色。

箬竹叶是包在粽子外面的,糯米在粽子——里面,红枣在粽子——中间。这个句子中的:里面、中间都是表示方位、位置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方位的词语?(上面、下面、外面、前面、后面)这句话先写了粽子外面的箬竹叶,再写了里面的糯米、最后写了中间的红枣,这句话是按方位顺序来写的。你能不能用方位顺序用这个句子来说一说粽子呀?出示:(粽子外面是----,里面是-----,中间还有--------)。你能不能换一换顺序,由里到外的来介绍。粽子中间是----,里面是-----,外面还有--------)。

2.学习第二句

接着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这里有一个动词:掀开,你能做一做掀开这个动作吗?还能掀开什么?

你从很远的地方到了外婆家,肚子正饿,这时候,外婆掀开了锅盖,你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很想吃)那你能不能带着这个感觉来读一读这句话?自由读,指明读,齐读。

这句话讲了粽子的什么?对,这句话就是讲了粽子的香味。 3.学习第三句

外婆看你这么想吃粽子,就赶紧拿了一个给你吃,你就——出示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这么好吃的粽子,你会怎么吃?(大口大口地吃,迫不及待地吃,所以读这句话时,前半句可以读得快一点。你能做一做剥开这个动作吗?还能剥开什么?

这个粽子的味道怎样?又黏又甜,这是让人回味的味道啊,后半句可以读得慢一点,好像是你想让粽子的味道在嘴里多留一会儿。)谁来读一读?指明读。这句话是讲了粽子的什么呀?粽子的味道。

4.总结

瞧,课文的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了粽子的——色、第二句写了粽子的——香、第三句讲了粽子的——味,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呢!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味道好,花样也很多呢!粽子还有哪些种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写字指导 节:小朋友观察一下,写节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写,小朋友描红。展示、点评。

第四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案

10 端午粽

(二)

科目: 语文 班级: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

七、课文升华

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端午粽》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

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吗?(指名读一遍)

1 / 4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地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2 / 4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 )?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 )?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

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得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得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 / 4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4 / 4

第六篇:一语下 课文 10《端午粽》【教案】

10.端午粽 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会认“端、粽”等13个生字,“米字旁”等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图片,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四、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

3

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 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

4

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六、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在黑板贴出:写有生字的粽子卡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5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七、布置作业

1.熟练书写本课的生字宝宝。 2.给爸爸妈妈讲解如何包粽子。

上一篇:端午节活动体会下一篇:督查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