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心得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心得(推荐11篇)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心得 篇1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胡老师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出去游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几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胡老师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

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心得 篇2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片段:

a.穿衣搭配问题

(1)教师谈话并出示衣服教具:乐乐一家决定出游,出发前,大家都为乐乐穿哪套衣服在伤脑筋。这里有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问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引导学生猜测并反馈猜测结果。

(2)指导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 ,并互相说一说搭配的方法。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展示学生的搭配结果。 )

(3)对于学生在叙述中搭配出现的遗漏和重复设疑:如何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把搭配的方法用线连一连。

b.营养早餐搭配问题

(1)教师谈话 :解决了乐乐穿衣的问题 ,在吃早餐时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教师出示早餐图,请学生说一说这天的早餐都有哪些?

(2)教师设疑 :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教师提示学生用线连一连,强调有序进行。 )

c.行走路线搭配问题

(1)请学生认识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

(2)展示学生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d.拍照中的搭配问题

(1)教师谈话 :终于到了“数学乐园”,看到门口的聪聪和明明,全家每个人都想和他们俩各合一张影,那么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呢?

(2)互相说一说,连一连。

e.“数学乐园”中的搭配问题

(1)教师出示组数游戏 :十位上可以是2、4、9,个位上是3、6、8,说出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回答准确才可拉动纸条。

(2)学生先自己完成再反馈,并说明如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可用多种方式进行)

在本课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了以下作用:

一、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地渗透到活动中。事情的发展是有序进行的,学生也将随着事情的发展有序思维。本课中设计了“穿衣搭配问题、营养早餐搭配问题、行走路线搭配问题、拍照中的搭配问题、数学乐园中的搭配问题”,将这五个活动环节编制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情境。

二、通过创设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要多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尽量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本课中创设了旅游情境,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各个场景中都会出现数学,都离不开数学。

三、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学时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并且设计的各个环节也是学生在旅游中习以为常的事。这样学生首先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没有压力,很自然地会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其次学生是在玩乐中学习数学,把学习数学作为通向另一目的地的桥梁,所以他们学得轻松、有趣。

四、通过创设情境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配中的学问 篇3

关键词:学问;搭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3-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6—27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能力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设计理念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实验活动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他们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最聪明的?为了预祝我们这一次的合作能圆满成功,让我们握握手,相互鼓励鼓励吧!(创设握手的情境,引起课堂混乱,以此揭示本课主题)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也就是说,我在握手的时候要做到“有顺序”(板书)

2、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夏天是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季节,大家都穿上各式各样、新颖别致的衣裳。你看××小朋友的衣服多漂亮呀……你一共有几件短袖、几条短裙呢?”

二、新课

活动一:服装搭配

这是一件长袖,漂亮吗?我们把长袖衫、短袖等所有的上衣统称为上装(板书)。这是一条短裙,好看吗?我们把裙子、裤子等统称为下装(板书)

1、1件上装,1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2、这是一条长裙,现在有2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3、如果老师在加一件短袖,现在是2件上装,2件下装,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①学生讨论②学生汇报③记录搭配方案(板书)

4、现在老师再出示一条长裤,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搭配②对比:体现有序搭配的好处③演示:从上装着手:2个3;从下装着手3个2;6种方法

5、引导观察数量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活动二:菜的搭配

生活中除了服装存在搭配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搭配的知识?让我们先来看看饮食过程中的搭配问题。

出示周一菜谱(光明小学学生食堂星期一的菜谱)

①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②如果一份盒饭只能按一荤一素的方式搭配的话,请问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③你是怎样得出2种方法的?

④强调:确定目标;有序搭配。

学生独立分析,记录,最后展示。

4、拓展:比较服装搭配与饮食搭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三:组字游戏

1、出示2个偏旁和5个汉字。

2、2个偏旁和5个汉字可以组成几个新字?想一想?

3、课件演示。

活动四:故事《田忌赛马》

古时候,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

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田忌反败为胜呢?我们该如何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巧妙地重新搭配呢?

(大家真聪明,还是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巧妙地重新搭配,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转败为胜,齐威王此时一定目瞪口呆了。看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有序搭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进行搭配。)(板书课题)

三、结束

2016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篇4

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通过让学生给小丑配衣服这个活动,了解什么叫搭配,再紧紧围绕给餐馆配盒饭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营养配餐”,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如: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朋友握手,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

4、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和帮助。篇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1] 搭配中的学问

余永凤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1、图片8张(4套)装入信封。

2、作业纸每人一张。

3、前后4人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把信封发给组长。

上课之前谈话、活动:今天余老师要给大家上的是三年级的内容,我们二年级的同学有信心学会吗?余老师适当地降低了一点难度,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定能学会,我们一起认真学习,好不好?趁现在没有上课,我们来握个手交个朋友吧,(师生握手)如果老师要和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握一次手要握多少次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余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叫芳芳。芳芳的生日到了,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芳芳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去电影院看电影。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给她出出主意,你们愿意吗?

二、探索学习

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师:芳芳从衣柜里拿出一件上衣、两件下装,穿哪一套好看呢?

师:“一套”是指什么?

生1: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就配成了一套。

生2: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也可以配成一套。

师:也就是说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所以,一件上衣和两件下装可以搭配出2套衣服。

芳芳试了后,觉得不是很好看,接着从衣柜里拿出一件黄色的上衣,现在又有几种穿法呢,可以搭配成几套?猜一猜。

生1:

生2:?? 到底有几种穿法呢?我们就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请听清楚要求。

1、前后4人为一小组。

2、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图片。

3、互相讨论搭配的穿法,小组长把搭配的穿法摆出来。

摆好的请举手。哪个小组长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哪件上衣和哪件下装配成一套? 学生说,老师投影展示。(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摆一摆)

1、余老师发现他们的摆法很有顺序,你能发现他们按什么顺序摆的吗?

2、余老师觉得他们摆的有点乱,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调调位置有顺序地摆放呢?(按照顺序摆放)

如果没有图片摆一摆,该怎么样进行搭配呢?请小组长把图片放入信封,然后把信封放进抽屉,比比哪个小组长最能干。

恩,都非常能干,图片没有了该怎么办呢?(写字、画图、连线)

连线该怎么连呢?请小朋友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动手连一连。

连好的请举手。(教师选取2、3份作业纸,正确的、错误的)

展示错误的:他连对了吗?哪里不对?(漏掉了)

漏掉哪套呢?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帮他找出来。

这位同学呢?他的呢?对不对?他也犯了什么错误?(漏掉了)帮他一把。

在搭配的时候我们不能漏掉。板书:不遗漏。刚才有小朋友在连线的时候漏掉了,那我们该怎么连线才能不漏掉呢?

我想请连正确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线的?(红上衣和红裤子,红上衣和红裙子,黄上衣和红裤子,黄上衣和红裙子)说的真好,先确定一件上衣,再选择下装。我们把刚才的连线过程在大屏幕上在来一遍。

确定红上衣,红上衣配红裤子,红上衣配红裙子。一件红上衣,可以搭配(2)件

下装,有(2)种搭配。

红上衣的已经搭配好了。再来确定谁呢?(黄上衣)。黄上衣可以怎么配?谁来说一说?黄上衣配红裤子,黄上衣配红裙子。一件黄上衣,也可以搭配(2)件下装,有(2)种搭配。

一共是(4)种搭配。

连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没有图片了我们还可以把文字和连线一起用。

写好后再来连线。我们一起说一遍连线过程。确定红上衣,红上衣连红裤子,红上衣连红裙子。确定黄上衣,黄上衣连红裤子、黄上衣连红裙子。

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连线)

师:连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芳芳看了4种搭配还是不满意,又从她的衣柜里拿出了一条蓝裙子,现在又可以怎样搭配?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请你拿出作业纸连一连。

师:谁愿意把你的连线过程说一说。

确定上衣:红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有(3)种搭配。

黄上衣,也可以搭配(3)件下装,有(3)种搭配。

一共是(6)种搭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学会了搭配衣服。其实搭配它是一门学问,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搭配方法,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情境二: 配早餐

师:芳芳通过大家的帮助,终于选好了一套衣服。她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了早餐店,早餐店里的早餐可丰富了,都有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2种饮品、3种主食)

师:芳芳想选一种饮品和一种主食作为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拿出作业纸,连一连。

师:谁来说说怎样连的?有几种不同的配法?

生:6种。(生说师连)

情境三:游乐园路线搭配

师:吃完了早餐,芳芳就要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师:瞧!这是去电影院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懂这幅图吗?(学生说图意)为了区别这些路,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就叫a路b路c路d路和e路吧。也就是,从早餐店到少年宫有a路b路2种走法,从少年宫到电影院有c路d路和e路3种走法。那么从早餐店到电影院,有几种不同的走法?拿出你们的作业纸可以用手指指或者画一画。

(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游乐园的路线图,并用小手指伸出来一条一条的指着)师:谁来说说。

三、总结:

师:芳芳开开心心地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我们的一节课也快结束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搭配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希望同学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思考。

最后余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芳芳从电影院回到家有几种方法呢? [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次我是给二年级的学生上的,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经验改换了课本中配菜的情境,而是采用了学生生活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与环境。整节课,我主要通过配衣服——配早餐——去电影院三个活动,来展现学生有顺序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和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搭配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特别在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有顺序的思考。所以整节课,我从学生独立思考再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同伴交流、全班交流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有顺序思考的数学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已经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重复、遗漏的原因,也了解了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注重在练习中学生交流,发现错误,寻找原因,再次感受有顺序思考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不够大胆,放手学生不够。学生自主探索2件上衣2件下装共搭配几套衣服这个问题,我为学生准备了4套图片,其实应该大胆尝试从这4张图片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方法,使得学生的学生更体现自主性。

2、时间安排不尽合理。练习时间比较仓促,原先设计的一些练习未能全部呈现,一些应有的拓展没能展开,无论是练习的量度还是深度都还不够。

3、学生的主体性还不明确。有时为了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而无视学生要求发表意见的愿望,终止讨论,也许错过了许多精彩生成,同时也显得不够尊重学生。

4、课堂语言不够精炼。篇三: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搭配服装”。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他今天来这边是想请咱班的同学给他帮帮忙,事情是这样的,小丑奇奇接到动物园的邀请要去作表演,他可高兴了,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堆服装(出示服装图片),他想搭配一套服装去演出,他该怎样穿呢?他有多少种穿法呢?咱们帮帮他,好吗?咱们先来给这些服装分分类,你想怎么分?(分类帽子和裤子两类)

(2)学生回答。

师:奇奇想从这些服装中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该怎样搭配呢?在你们桌面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服装的图片,现在就请你们把它拿出来,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看怎样搭配? 生动手操作。

师:看看你们都能搭配出几种方法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搭配了几种方法呢? 生:6种。

2.揭题:有这么多搭配的方法,看来搭配里有很大的学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

1.设疑。刚才同学们在帮助奇奇解决穿的问题,大家搭配出了那么多的方法,现在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们该怎样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展示给大家呢?

2.操作探究 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发的纸张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的,你的方法不但要自己看得懂,而且要让别人也看得懂。(这句话是有指向性的,一定要说。)3.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搭配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倾听,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在活动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展示学生作品从无序搭配到有序搭配,引导学生体会无序搭配(少、缺、乱、重复)和有序搭配(好、全)的特点,强调搭配中有序的原则。(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需要你在巡视时有意识的去发现,最好能和你的目的有关:少、缺、乱、实物、文字、符号等。)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按照有序的原则,就会将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全,变成好的、全的。(这句话有点不通顺不严谨,“有序”是让我们在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符号化表达(这也应该在展示环节中吧)

展示图形搭配和符号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学生的比较与评价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有序思想。

通过提问“你还想用什么来代替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符号表达搭配方法。

5、归纳:图形和字母的作用还真大。(活动后,先让学生来总结,教师认真倾听,找出说的好的与不完整的,然后老师来总结,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最好把这句话写在你的教学设计中,记住这样不容易出错。)

1、营养搭配

师:我们为奇奇搭配了6种漂亮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可是在去动物园之前,他可得先填饱肚子,你们看,他去了哪?饭店里有哪些好吃的呀。

在添加一种主食,又有几种方法呢?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奇奇吃饱了,要去动物园了,去动物园的路线,你看得懂吗?奇奇从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走法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种方法表示你的搭配方法了,现在咱们在来动笔搭配一下去动物园的路线吧,动笔吧。

为何这个搭配方法跟刚才搭配服装的图是一样的?和同桌说说说说想法。师:这两个图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两个种类的个数是一样的。所以连接起来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帮奇奇解决了行的问题。

四、回忆总结。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有序。

师:大家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搭配中的问题。我们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他在谢谢大家了,这节课就上到这。

《搭配中的学问》课堂教学反思 篇5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的主题情境是“配菜”,我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搭配早餐”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时,我直接引入主题,“听说过搭配吗?”学生说听说过,于是我让他们说一说对搭配的了解,学生对搭配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如打包快餐时,买衣服、穿衣服时,调整座位时等,最终我们选择“早餐”进行搭配研究。

首先我提供两种喝的,三种吃的(牛奶、豆浆、面包、包子、油条),并说明,选择一样喝的.和一样吃的为一份可口的早餐,然后放手先让学生搭配。汇报交流时,我有意先请第一位同学汇报,这孩子是搭出了一份份早餐,但因为无序,大家都听得“乱乱”的,且遗漏了一份,第二位同学是重复搭配了,以此,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有序搭配,这样大家都能听得清楚,看得清楚。

接着,我们展示有序搭配的方法,即先确定一样喝的,再搭配吃的,就有牛奶和面包,牛奶和包子,牛奶和油条三种搭配,再确定另一样喝的,就有豆浆和面包,豆浆和包子,豆浆和油条,学生在阅读下体会到有序的好处。在有序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再进一步探索搭配的表示方式,可以用连线、画图、序号表示等,这样搭配一目了然。

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算比较活跃,环节设计也较紧凑,该讲到的点也都提到,也能兼顾到全体,尽量给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一、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真正了解,拔高学生学习水平,一下子呈现两种喝的、三种吃的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从教材看,它首先呈现的是一个荤菜配两个素菜,接着是两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再来才是两个荤菜三个素菜,有一个递进过程。二、当投影仪不能使用时,对学生搭配方法的展示如何解决考虑得比较不全,导致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前松后紧。三、搭配早餐时没有让学生用早餐图片演示一下,学生的直观感受不深刻。

总之,这节课也给我了一些启示:要想把课上好,时间上要争取主动,还要把课本理解透,更要把课堂上出现的一切可能预料到。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6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主动探索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的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搭配中的有关学问。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 学具(两件上衣卡片,三件下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谈话情境,直接引入新课,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搭配衣服,感悟有序

1、(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如果你是丽丽,会选择怎样穿衣,为什么?

2、同桌合作摆学具

(1)想一想最多有几种不同的穿法。(2)学生汇报

(3)比较有顺序的摆法与没顺序的摆法,优化搭配的有序性。

(搭配衣服是每个人每天要经历的事情,创设这一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对有序搭配的体验。通过同桌合作摆一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搭配早餐,渗透符号化与抽象化思想

1、出示汉堡和饮料,提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2、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又快又清楚地在纸上表示出搭配方案。

3、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早餐的搭配方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反馈方法时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4、再搭配,加深感悟

(1)如果再加一种汉堡该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了呢?你是怎么想的?(2)比较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搭配方法的计算公式,把生活化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四)数字搭配,思考排列

(课件出示智慧影院)门口上写着“密码是由9、7、2组成的三位数”

1、理解题意。

2、独立在作业纸上写出有可能的密码。

3、反馈讨论。

4、课件演示开密码门。

(把枯燥的数字排列融入有趣的开密码门这一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观看电影,感悟巧妙

1、学生观看《田忌赛马》中的片段。

2、小组讨论让田忌反败为胜的方法,感知搭配的巧妙性。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在策略选取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数学的现实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全课总结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课堂的教学设计只是我们理想中的教学,有时好的设计并不能演绎出好的课,只有自己真实的体验了,才知道“这双鞋合不合适自己的脚”!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大胆放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操作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搭配中的学问”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新的内容,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建孩子喜欢的情境组织学生学习、探讨,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搭配,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这样,学生真实经历活动的过程,既引起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及大兴趣,又促发了思维的发展。

2、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去配一配、连一连等,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正因为有了大胆的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由此,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构建的是充满灵性的数学,是自己的数学。

3、营造有吸引力的现实学习背景 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总结与升华。每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我营造一种有吸引力现实学习背景,生活中衣服如何搭配、早餐的搭配、开密码锁等,这些都与学生的知识性、经验性相关联。这些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主动探讨,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练习设计可能还欠丰富些。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心得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第76页、77页。教学目标: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模型思想。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营养配餐”和“去动物园的路线”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帽子、裤子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所要求研究的搭配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小丑)

师:这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奇奇接到了动物园的邀请要去表演节目,奇奇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不知道如何搭配服装。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他今天要去表演节目,可是他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可以怎样搭配呢?今天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二 自主探索,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课件出示)2顶帽子和3条裤子,学生观察汇报。(蓝色的帽子„„)1.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那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服装卡片,动手摆一摆、配一配,看一看你能搭配出多少种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

(预设:1.没有顺序任意搭配。2.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3.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3)比较不同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搭配的好处。先让没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重复、遗漏的现象。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

师:一共几种搭配方案?搭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不管是先确定帽子或确定裤子,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4)选择一种搭配方法再来摆一摆,并和同伴说一说,进一步体验按顺序搭配的好处。2.画一画,说一说。

师:如果没有学具,也没有实物图,那你们可以想到其他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搭配方法吗?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1.用汉字代替、2.用图形代替 3.用字母代替)

3.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能够用很多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我们搭配中的问题。感谢你们帮助奇奇解决了穿的难题,奇奇现在可高兴了,他穿着漂亮的服装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啊,他得把肚子填饱。

三 多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情境二:营养配餐

1.(课件出示)套餐:一种主食+一种炒菜(共两种主食,四种炒菜)

师: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你能把这些方法都表示出来吗?

(1)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2)组织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2.又来了一个主食(饼)快告诉我有几种?(3×4=12)(建立乘法模型)

同学们真棒,又帮着奇奇解决了吃的问题。情境三:动物园路线搭配

1.饱餐一顿的奇奇要去动物园,但是他到达学校时,发现从学校到动物园有好几条路,一起来看看路线图!

2.(课件出示)从学校到少年宫共2条路,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问题:奇奇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路线呢?

3.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两条,分别是A、B)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几条路?(三条,分别是C、D、E)

4.刚才呀,咱们已经有那么多种方式表示你的搭配方法了,那我们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搭配一下去动物园的路线吧。(板书A、B、C、D、E)

疑问:可是我发现这个方法和刚才我们给他搭配服装的写法怎么一样的呢?一个是搭配服装一个是搭配路线,怎么会一样呢? 同学们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帽子也有2个。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线,裤子也有3个)

三、交流感受,总结质疑,深化对排列组合问题的理解 1.看,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穿吃行的问题,我们都用了搭配中的学问,现在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后遇到搭配中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2.奇奇到动物园之后再去表演会发生哪些问题呢?还会遇到搭配中的学问吗?我们回去想一想,找一找然后把它记在作业本里。

板书: 搭配中的学问

有条理 有顺序 6种

评课 搭配中的学问 篇8

搭配中的学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探索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陈丹凤老师与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两节课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两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一、情趣设计诱其乐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陈丹凤老师以笑笑过生日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选择路线——吃午餐——送礼物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何立娜老师则以自己国庆游世博为主线,将选择衣服——吃早餐——选择路线等生活素材串联起来。两人都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二、猜想求证诱其创思

猜想是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进行不懈的自主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在学生探索问题(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上衣和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之前让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之后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验证,以此来激发学生求证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助其深思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思维是形象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课前都精心准备了衣服模具,让学生用摆的直观方式来表达搭配效果,使得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变得形象易懂,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实物操作到图形符号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从形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数学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找到按顺序,不重复,不漏掉的排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衣服时,引导学生不仅可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她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陈丹凤老师在引导学生直观排出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提问学生:如果不能去动这些衣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们的搭配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也很好,并且呈现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看到方法的“优化”过程,这节课到这里已是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看用哪一种方式来表现更简单明了?),而是让学生呈现出的优化资源白白浪费。应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不断让学生从形象中抽象出来,而非让学生一直停留在表象中,这样对学生思维发展也是不利的。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篇9

教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表示6种搭配方式?引出计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其实,学生在前面掌握了有序地用不同策略的搭配过程中已经初步感知2件上衣与3件下装的搭配就是2个3或3个2相加。接着,教师追问:那么3件上衣与3条裤子又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你能很快说出来吗?4件上衣与5件下装呢?10件上衣与10件下装?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从而得出:

上装数下装数=搭配总数

设计这个环节,不是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模式化,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复杂的搭配问题的方法。因为计算就是图形、符号记录的另一种思维呈现,是对有序思考方式的更好内化。

三、变换形式,活用有序方法。

在衣服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教师巧妙利用身边的有用、有趣的教学资源,设计三个练习层次区活用有序思考方法。

1、改变搭配内容。

师:欢欢穿上了同学们帮忙搭配的漂亮衣服,带着我们到哪儿去玩了?(课件出示武穴市三个著名景点:双善洞、仙姑山、武山湖。每两个景点之间有三条不同的路线)请学生设计不同的游览路线。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搭配内容的改变,让本节课的学习更有现实价值,并且把教材中两种事物之间的有序搭配为三种事物之间的搭配,实现知识的有机拓展。

2、变换记录方式。

教师:在游玩的路上,小导游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出示数字推拉卡)这些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吗?学生会发现固定十位上的数字就可以得到3个不同的两位数。

把形象事物之间的搭配变成了数字之间的搭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列举法能把所有的两位数都写出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3、创编搭配题型。

传统的搭配连习,都是出示几种事物,让学生去搭配。我做了一些改革,让学生当小老师,去判断别人搭配的对不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习有了更多的内动力,同时在辨析中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师:休息的时候,小导游从同学们中推选出4位最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来为大家表演相声。他们是李明、张华、王红、孙芳。相声为两人一组,他们这四人有多少种不同的表演方式?苗苗是这样想的:(课件出示搭配一:6种)你觉得她想的对吗?为什么?你认为怎么搭配?

受前面知识的影响,上装不能与上装搭配,十位数不能与十位数搭配,所以学生往往没有考虑到每个人都要与另外的三个人去搭配,导致考虑问题不全面。通过辨析,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缜密性和全面性。

预想效果:

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一种浓浓的数学思想在流淌,一种有序的思考方法在形成,一种清新的课堂在生产。整个教学活动在把握三性中产生独特魅力。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造教学核心价值。

本节课主要是把数学知识的学生与家乡风光人文结合在一起,所创设教学情境隐含着一条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即有序思考。每个情境创设都在味这个核心价值所服务。

2、学习活动的探究性产生学习内在动力。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本课着实让学生体验了一把,通过猜猜、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3、思维发展的层次性无痕渗透数学思想。

搭配的学问教学反思 篇10

“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而是“数学好玩”版块中的一节课。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我就在想“搭配中的学问”这个“学问”指什么?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学到搭配中的哪些“学问”?带着这些思考,我认真研读教材,我理解这节课的“学问”应体现在“有序”和“简洁”两个方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思考方法”、“记录方式”、“语言表达”来落实“有序”和“简洁”。

“思考方法”上的“有序”体现在让学生借助摆学具、连线来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在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中,学生学生初步感受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思考方法”上的“简洁”体现在在“搭配服装”时是先摆再抽象成符号表示,到“营养配餐”时直接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最后到“搭配路线”时学生已能用计算来直接解决问题,体现了思维方式上的一步步简洁。

“记录方式”上的“有序”体现在学生能用“连线”这种非常有用的数学方法来清楚地表示搭配过程;“记录方式”上的“简洁”体现在在学生有了多种记录方法后,我有意识地按文字、图画、图形、字母这样的顺序呈现,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初步感受借助符号表示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上的“有序”体现在学生在汇报搭配方法时先说清自己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的,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再讲清具体的搭配过程;“语言表达”的“简洁”体现在在开始的时候学生是一一对应这样说,如蓝帽子配红裤子、蓝帽子配绿裤子、蓝帽子配粉裤子,到后来可以一对多的描述,用上“分别”这个词,如蓝帽子分别和三条裤子搭配,逐步优化自己的语言。

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课件 篇11

1. 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 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引入

师:国庆长假同学们过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徐老师和大家7天都没有见面了,你们想不想老师呀?那我们先握个手吧。(进行无序重复地握手,学生预计会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生可能回答:一组组,一排排…这样握就很有序,不重复也不会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 2、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师:这堂课我们就用有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搭配) 提问:搭配你是怎么理解的?(词语搭配,男女主角搭配,数字搭配,衣服搭配…….) 师: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衣服搭配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师:徐老师国庆节去外地旅游,特意从衣柜里挑选了2件上衣和3件下装。(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这么多好看的衣服,该怎样搭配起来穿才漂亮呢?

生:穿短T恤和短裤。

师:对,短T恤配短裤是一种穿法,短T恤配长裤跟它是一种穿法吗?

生:不是。

师……如果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是一种穿法,那么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的衣服卡片,自己选一选、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然后指名回答。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 3 6)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师:如果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

(3)、测验证、发现规律。

师:如果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 3 6 , 2 4 8 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师:同意吗?那到底你们的推测对不对呢?请任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线路搭配

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 (出示课件)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仔细观察这张线路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共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学生回答:从学校出发,走这条路,再走那条路……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你听明白了吗?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学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课件出示标出)大家数一数。(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学生数后,小组交流。 师板书: A→C B→C A→D B→D A→E B→E 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师:哪一条路近呢?(生回答)

2、数字搭配 师:参观完动物园,我们又来到了迷宫,要进入迷宫,我们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9、3、7三个数组成的一个三位数,这三个数共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密码?

3、合影拍照

玩了一天了,徐老师和周老师都要和你们中的5名同学进行拍照,一共能拍到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师:你们太棒了。除了刚才讲到的衣服搭配、线路搭配、数字搭配、合影拍照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搭配?

生:各种比赛。

生: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

生:玩石头、剪子、布……

师:你们真是留心观察的好学生。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师:其实呀,在古代就已经有人运用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中的学问来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古时候,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都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们约定要进行一次赛马比赛。于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比赛的第一场: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结果田忌输了。第二场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比,结果田忌又输了。第三场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比,田忌还是输了。田忌非常伤心。这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 提问:小朋友你们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结束语

让我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善于观察,寻找策略,学会有序、科学、合理、巧妙地搭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事事都能取得成功。

上一篇:新生招新活动策划下一篇:读夏令营中的较量有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