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递正能量有感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传递正能量有感

传递正能量

摘 要:大学生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榜样力量的运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道德榜样,并通过同伴教育、新媒体平台构建、情境体验等途径,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有效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道德榜样;正能量;大学生

榜样即指理想人格,泛指道德榜样,道德榜样即各个时代、各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最为拥戴的先进典型,展示了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主流方向、价值标准,以及对人价值塑造的基本要求,有着强大的正能量。道德模范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分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的希望”,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与人的进步。并且,这一点特别要贯彻落实及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注重道德模范与榜样的传播、引导、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有效传递正能量。

一、道德榜样正能量的内在表征

1、道德榜样正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

道德榜样有其客观存在的特点,即是指道德榜样是一种客观现象。“榜样产生于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榜样产生的效果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推崇与追求的道德榜样必须以真实性与客观性为基础,因为道德榜样必定产生于道德实践当中,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折射出该阶段的道德水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道德榜样自然是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素材与基础。也正是基于道德榜样力量存在的客观性,才可以更加直接有效的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选择榜样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产生一定的教育效应,并在精神层面,鼓舞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

2、道德榜样的理想主义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树立一种理想人格作为人们在道德上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榜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历史上的榜样,其成长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体现了其自身对于理想的追求。”道德榜样的理想主义是指道德榜样作为社会所认可、推崇的道德人格,完美阐释了一定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较高道德境界、品质、信念。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抓住榜样同一般大众,同大学生自身在道德理想实现上的距离,正由于这种思想、信念以及行动上的差距,体现出榜样在道德境界方面的修为,更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决心,通过比较差距,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

3、道德榜样具有时代性

道德榜样具有时代性即指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道德榜样,必然具有其所处时代的阶级色彩、政治色彩、时代色彩,并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道德榜样的崇尚与追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因为榜样本身所赋予的适应性、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使之我们在选择榜样的时候既可以发扬学习雷锋精神等老一辈的道德楷模,也可以选择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引领社会道德风潮。因此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发扬历史上的优秀精神,更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将新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同个人优秀的道德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自觉以榜样为楷模,塑造自己。

二、道德榜样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珍贵财富

道德榜样是社会推崇的主流价值观,是引导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的宝贵资源,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珍贵财富。

1、道德榜样的引领功能

道德榜样功能的引领功能主要体现为其行为与品质的模范、引导作用,利用其正能量去影响、引领向上、向善的青年。榜样的引领功能主要体现为:一是思想启迪,通过认识、学习道德榜样实在的光辉力量,通过“进课堂、进社团、进网络、进活动”等途径,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意识与行动。二是行动启迪,道德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导习得,而要使这种知转化为行,知行一致,才能收获美好的德性,这应该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则。大学生德性的养成需要道德主体参与到道德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认可、内化直至成为一种习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们是先有了感觉而后才用感觉。德性也是一样的,我们先运用它们而后才获得它们”。

2、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

道德榜样的激励功能正是其正能量的直接体现,道德榜样身上就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不仅引导社会道德健康向上,更是作为一定社会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它具有价值肯定性和行为引导性,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鼓励的道德要求。集中表现为精神激励与价值肯定:道德榜样凭借其富有穿透力与感染力的正能量,从精神层面认可、内化具有高尚品质的道德行为,进而在行动上予以效仿;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发展符合社会道德倡导的价值理念,通过肯定道德榜样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三、榜样能量传递中面临的困境

道德榜样力量的传递在现行环境中,因多元化的价值观的不断涌现,其教育的有效性要求也愈发严格,现行的榜样教育与精神传递则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榜样教育机械化,落后时代步伐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展开,以《思想品德修养》课为主要载体,长期以来,形成了教条化教学方式,将课本中榜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记忆程度作为最终衡量与考评的依据;另外,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时时间上距离感,某些榜样因为时空限制,其普遍性、真实性、体验性大打折扣,在榜样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上,推出的榜样形象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越发多样的思想与选择,流于教条。在具体调查中,虽然98%的受访者都肯定了榜样教育的重要性,但86.4%的人表示大学榜样教育中,时代感不强。

2、榜样教育中缺乏情感的体验与共鸣

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考试,以分数判断学习情况的优良,过分推崇分数检验个人的学习成果,高校道德榜样教育亦是以分数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期望值,这种评价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关键是要在情境中去体验高尚的德性,把握榜样的精髓,切实认可善的品质,才能做出善的行为。97%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对情感内化的认同,并否定了分数等同于道德品质。

3、榜样教育的时代性与变化

榜样所指示的形象或者观念都是相对固定的,指示社会瞬息变化,不断发展,要求道德榜样所传递的能量与信息也要根据社会选择的方向去变化发展,导致了相对稳定的榜样教育与外部变化环境的一个巨大错位。

四、提高榜样正能量有效传递的对策选择

1、发掘身边同伴的力量

属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尤其在年龄、等级或社会地位方面等同的个体更加愿意彼此接受,在提高传递道德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中,同伴教育的力量不容小视。从青年自己身上找到向上、向善的方向,无距离感,无陌生感,无疑是最具感染性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可避免时代局限性、教育机械化等不足。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寻找优秀的学生模范,侧重于态度和核心信息的传达,如高校“自强之星”的推选,“高校大学生励志先锋人物”的评选等都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用最真切的正能量来打动青年,强化自我教育。

2、注重新媒体平台建设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榜样正能量的传递就是需要这样网络的媒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信息传递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发展“微媒体”平台,以微信、微博、易班等为网络媒介,发挥信息即时、互动、传播广泛特点,充分纳入学生的生活系统,融入大学生的认知生态圈,让道德传播更生动、直接、有效,拓宽传播渠道,并用新媒体聚合向善的力量。

3、创设情境,内化德性价值

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张掌握知识,但知并不等于行,榜样正能量有效传递,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青年自觉去践行善的行为,不断的自觉实践,在具体情境中,内化榜样的精神力量。榜样正能量的传递不是静态的,而应是一个动态的实现过程,体现并行动出来的才是善。因此,要努力创设情境,开展系列的道德体验活动,例如校园的第二课堂、团日活动、学生社团建设等各方面,增加青年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才能不断认识自己 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和世界。

参考文献

[1] 毕世响.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的实践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09

[2] 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成云雷.当代中国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03)

(上接第1页)是当时受过教育的传统文人——也偏爱文言文。在腐朽的晚清,要唤起全民的觉醒,必须先从这些文人着手,因为这一阶层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容易被启蒙思想,较之一般的劳苦大众,对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林纾正是心怀祖国,抱着这样的政治抱负,使他在翻译时加持使用文言文。

三是林纾的爱国思想在书名的翻译策略上的体现。“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字不仅经常出现的他译作的字里行间,更实在其译作的书名中频繁出现,如《孝儿耐女传》、《英孝子火山报仇录》、《双孝子喋血酬恩记》等等。“义”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下来的做人准则,如有《双雄义死录》等。另一方面,林译著作的书名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魔侠传》、《鬼山狼侠传》、《洞冥记》等,这些书名的翻译也都运用了归化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以便“开民智”。不管是要“开国之民智”,还是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都表现了林纾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结语

林纾是近代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文学家、翻译家,他热爱祖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翻译”为精神武器,翻译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开民智”、“救危亡”,爱国思想伴随着他一生的翻译生涯。

林纾的爱国思想首先体现在其翻译时文本有所选择。他选择的多是或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揭露人民命运,或是能够拓宽人民视野的著作,使人们能够认识新思想,接受新思想,为民族觉醒、反抗帝国而奋斗。其次,林纾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其翻译策略上。归化和意译使得林纾能够不拘泥于原文,在翻译时有选择的增补或删减原文,把重点放在与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相关的描写上。书名的翻译是林译的一大特色,有些更是直接体现了林纾热爱传统美德的爱国思想。

林纾的爱国思想贯穿林译著作的始终,因为他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理想,广大的国外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被传播进来,他的译著极大地宣扬了爱国思想,激起了中国人民广泛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独立自主、富强统一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朱 瑜.《林纾的翻译和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丛刊2 008年第5期.

[2] 康有为.《琴南先生写〈万木草堂图〉,题诗见赠赋谢》,《庸言》第1卷第7号.

[3] 林 纾《黑奴吁天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4] 林 纾.《爱国儿童子传·达旨》,参见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4页.

[5]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付 悦.《从林纾的翻译看有意误译》,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第9卷总第35期).

[7] 《林纾与翻译》,百度文库.

[8] 丁彧藻.《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综述》,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10卷第5期.

[9] 朱耀先.张香宇.《林纾的翻译:政治为灵魂,翻译为实业》,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2卷第5期

作者:毕建敏

第2篇:传递正能量

摘 要:春的气息,涌动着爱的暖流,暖流荡漾起层层的涟漪,相激起点点的石光,应该“做个怎样的思品教师?”“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面对“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不少孩子的道德品质严重缺失、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重失范”的现状,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跟踪调查,在高深理论指导下,对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出坚持“以生为本”,走进孩子心灵;孕育出“育分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引高质”的教育理念。经过近两年艰苦探索,探讨出“求真知、用真书、说真话、造真境、显真情、做真人”的研究策略,付诸实践,收效颇丰,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思品课堂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使学生开开心心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价值追寻;调查研究;教育对策

一、聚焦课堂与研究构想

1.从“一堂爱心画面展示课的意外事件”

一次课堂上,我在上八(上)第一课第三框《难保三春晖》时,先播放一位患病的妈妈渴望儿子好好学习的录像画面,接着展示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画面,其中一张画面上,一位母亲满身尘土,整个身子护着自己的儿子,儿子偎依在母亲身下,手里还拿着碗筷。母爱的伟大令人唏嘘,然而,有位学生竟然嘲笑画面上这位农村孩子的衣服“好土”!

2.从“一位优秀学生竟经常逃学上网”

课后我找他谈心时他说:“现在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保姆、理发的。我去上网还可以找赚钱机会……”

3.从“一次似乎无效的对话”

师:“你为何上课老是走神,朝窗外看?”生:“我对读书没兴趣!无非是父母、你们老师叫我来而已!”师:“你脑子里想些什么呀?”生:“你是指谈恋爱吗?”师:“你认为呢?”生:“如果说实话,我是想谈恋爱!”面对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我不禁想问:“孩子的自我价值去哪儿了?”作为一个“思品”老师,怎样做才能点亮她们心灵的那一盏灯?

二、研究框架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享有等同地位,师生地位平等,教学相长。因此,要在思品课堂上让学生朝着正确的自我价值方向追寻,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领师生积极营造主体大本营。我们努力培育学生“说真话、用真书、造真境、求真知、显真情、做真人”,并以这六个纬度为出发点,进行交互穿插、整体推进,让思品课转型,改变学生“价值追寻”方向,养育学生的健康心灵,锻造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心路之旅。下面是学生《思想品德》课“价值追寻”转型升级基本架构图:

三、实践策略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正如著名哲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所说“价值观”——“核心价值就像苹果核种下去会长出一棵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阶梯。

(一)求真知——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思想品德课程建设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深层的设计是要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明显滞后,缺乏初中生的生活需求。为此,我校思品组一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另一方面改变学生的求知观,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获取教材,筛选加工,合理开发,让学生活用真书,走进现实生活,学到生活真知。

1.走出教材“用”教材

进行课外实践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

(1)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例1.在上七(上)第二课《珍爱生命》时,针对学校课桌椅经常破损修理的状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来开发课程资源:一位医生接待三位特殊的“病人”,甲:缺一只胳膊;乙:少一条腿;丙:满面都是伤痕。究其原因:甲:受人拳打脚踢;乙:遭人推拉损伤;丙:被人乱画。学生们听了这则故事后,都开心地笑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

(2)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例2.在上七(上)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和班主任一起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向过路群众和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为街头饰“美容”。这大大地增长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2.跑进教材“变”教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离不开社会,也不断地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与社会发生多元联系。他们接受信息快,长期累积,形成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对学生的这些认识,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分析研究,特别要注意挖掘其中对教学有益的资源,剔除其中的糟粕,为教学服务。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时,结合建国60周年,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国庆大阅兵”和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并把搜集到的一幅幅取得成就的精美画面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热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

3.跳出螺丝壳“编”教材

寓教于乐,提升求知价值。孔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教育教学活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就会快乐主动地去学习、钻研。”例如:我在教学八(上)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时,让学生们自己编导了小品《我的孩子怎么了》,主人公李娜升入初中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本活泼开朗的她逐渐变得孤僻起来。每天除去在学校上课,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在家看书、看电视,同学、朋友都慢慢地都疏远了她。当学生们看到这里时,李娜的“妈妈”恳求同学们的帮助,“谁知道我的孩子怎么了?谁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啊?”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课本的知识顿时活生生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发大家的思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

(二)用真书——真人真事,激活真情

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可见,我们思品课教学运用形象而具体的真实事例与亲身实践至为重要。

1.情动于生活体验之中

“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好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例1.教学八(上)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我先播放了两组录像画面。一是一位母亲靠卖水果的微薄收入,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让儿子上完中学,她不舍得花一元钱;儿子为了不让母亲冬天受冷,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件棉袄。二是一位已患癌症的爸爸,为了使女儿在国外安心地好好学习,在他化疗时,嘱咐爱人不要告诉女儿,临死前他还写了10多封信,并把这些信由他爱人定时寄给在国外深造的女儿。生动的画面,使一种对父母的爱在孩子心中油然而生。

2.情动于有效活動之中

教学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就要与学生的生活同步。用细微、真切的事例渗入课堂,组织教学,收效倍佳。例2.在教学七(上)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时,我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案例《公交车上的一幕》作一个“假如是我”的“自我告白”式发言。班里有一位比较漂亮的女孩子说:“假如是我,我不会让座。谁规定一定要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这时,教师要寻找与孩子的价值认同。我对她的发言做了幽默式评价:“你可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不然别人会说,这个女生有美貌但没有美德!”她一听,马上红着脸说:“对不起,我只是说说而已,以后不会再说了!”

3.情动于生活的行动之中

教学中,教师怀情而教,学生领情而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例3.我在另一个班上教学《难报三春晖》时,一位学生谈到父母每天晚上陪他学习到深夜,还不时地问寒问暖,心里真是感激不尽时,我就以充满敬佩的语气说道:“你的父母真好,你也很懂事,已懂得感恩了,所以老师也很感动。”在我饱含深情的评价下,同学们纷纷举手讲述一个个父母与子女间感人的故事,有的说:“在我妈妈生病住院时,我帮她洗过脸,倒过小便盆。”还有的说:“我老爸干活回家很累躺在沙发上时,我帮他洗过一次脚。”等等。在以真心换真心的感恩旅行中,学生的情感在道德心灵感动中得到了升华。

(三)说真话——知情促行,平等引领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培养学生讲真话,首先自己要讲真话。走近学生,使学生能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话”。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1.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编排座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品字形”“圆桌形”“U字形”“T字形”等,与学生一起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学生的发言,同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做些点拨和鼓励性的评价。只有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敢说、敢问,构建讲真话的平台。

2.完善教师个性,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例1.一天,一位女生上课打哈欠,我就说了一段郭德刚的相声:“有一个女孩,会讲英语、法语、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北西拉夫语……反正和八国联军对骂没问题,我喊她听我讲课,她不去,说听不懂。会讲七八国外语,听不懂我讲课……”那位女生跟着全班同学大笑起来,继而脸颊绯红,然后聚精会神地听讲我课了。

3.走进学生,使课堂教学主体化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氛围,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直接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恰如其分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造真境——才艺表演,走向立体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内容要求,借助典型事例或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创设情境,营造真境。如:让学生自编或创编一些小品,让他们模拟情境中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变他人的经历为自己的处境。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校园中存在的价值,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

1.创设表演情景,培养学生对生活思维的深刻性

例1.我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九课《保护自我》时,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关于买假货的漫画,接着让学生扮演,然后让学生立足教材、洞察现实、各抒己见。最后,他们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鼓励自导自演,在学生的活动中渗透生活化教育

例2.在教学七年级(下)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我以艺术手段实现中心,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上,学生们有独唱的,有表演舞蹈的,有吹口琴的,有演小品的,有当场表演粉笔素描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指导。随后,老师充分肯定了各个小组同学们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本堂课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的精彩点评更使学生们在游玩中提高了自我认识,感悟到自尊自信的含义、特点及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尊自信对人生的影响,使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实现自我价值。

3.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参与、感悟、创造”的舞台

为配合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内容,我专门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课。成立了“审判委员会”“小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负责案件的受理、审理工作。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扮法官、当律师、写诉状、写答辩状、写辩护词、写处理意见,自己开庭审案。“模拟法庭”既精彩,又风趣,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

(五)显真情——困难援助,人生引路

初中生还处在幼稚状态,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有时会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最困难时期拉一把,有时能决定他的一生幸福。”学校老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思品老师和班主任要对困难生给予困难援助,人生引路,激励他们的人生斗志,扶持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1.让丑小鸭树立信心。我在讲八(上)第六课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有位姓李的女同学,我发现她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我从与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像一块木头,不是读书的料。上课她根本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只怕老师提问她,同学笑她。”有一天,她突然站起来说:“现在我的价值观取向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我一放学就到网上与他们聊天,我怎能成为某聊天室的当红美眉(妹妹)呢!只要我发言,总有很多人跟帖鼓励我。”在网上被人欣赏的感觉真好,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苦恼和心事向他们倾诉。近几天,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名叫天马的网友,我们很谈得来,正在想,他长什么样?多大年龄?帅不帅?我特别想一睹真实天马的风采。因此,我每天都想上网,连上课时我们聊天的情景都会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我真的无心读书了,反正读书也没用,父母也不管我了。

针对她思想和迷恋上网聊天的情形,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方面,我定期与小李的家长联系;另一方面,我提出与她交朋友。我与她每周上网聊天一小时,给她讲了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和迷恋上网影响身体,造成经济损失、家人伤害等事例,同时我还在班级中开展同学与同学“一对红”等活动,她感受到了“老师在关爱我,同学在帮助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我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银铃般的笑声。

(六)做真人——传递真话,解开心结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中学生自信心的产生,往往来源于教师不经意的表扬。相反,一句不经意的轻蔑嘲讽也可能让他们丧失信心。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结合起来,要传递真话,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解开心结。

例1.铺台阶走路。一天,我在思品课作业本上发现一位女生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坐在窗前看到一群白鸽在天空中翱翔,心中叹惜:鸽子呀,鸽子,你是多么快乐!你没有考试,你不要读书,你不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你成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真想变成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让头脑中‘读书、考试、分数’的阴影永远都抹去!”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她心中的抑郁与困惑,我看到这张纸条后主动找她谈心,在交流中她告诉我:“平时我学习挺认真,可每次考试总考不好,爸妈责骂我无能,苕脑瓜,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呢?有时也受到老师批评。

这位女生名叫小杨。针对小杨的心理现象,起初我给她讲了一些“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学可医愚”等名人成长故事,效果不甚理想。

后来我决定以学生的真实情感为主线,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我请了二位校友给小杨和全班同学讲他的亲身经历。小杨在校友亲身经历的叙述下,慢慢有所觉悟,并试着去尝试,一段时间之后,她高兴地告诉我:“心理轻松多了,考试结果反而出乎意料地好起来了!……下学期期终我有信心每学科进步10分,争取全年级进入前50名。”接着我也每天说一句鼓励话给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从升初中的100多名,到初一第二学期真的进入38名,每门提高了10分以上;到初二第二学期已进入26名,去年初三期末考已跃到全年级第15名,现在她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进军。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量身后再定制学生的成长方案,还要传递身边所发生的故事,因为故事很容易入眼、入耳、入脑,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学有目标、追有标杆,从而使学生改变他们的朦胧意识,学会做真人。

四、实践成效

(一)酿造出了一道“为孩子追寻正确自我价值实现”的培育公式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试教、养育和锻造,他们开始自信了、开朗了、文明了,看到了一个个“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成绩进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转型,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思品老师用真心换取了他们的真诚,在通过“六大实施策略”后,酿造出了一道“为孩子追寻正确自我价值实现”的培育公式:失败-失望+希望+引路+养育+赏识+锻造=成功(自我价值实现)。

(二)孕育出了以“三个为中心”的“价值追寻”优良品种

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我们找到了思想品德课转化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和品德转型的基点、力点和重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接受知识为学习思想品德为重点的创新过程”;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学习思品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教育思考中,孕育出三个为中心的“价值追寻”优良品种:“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中心,以养育学生健康心理为中心,以锻造学習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中心。”

(三)打开一把把“学困生”的心锁

由于我校思品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使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提高,尤其是对待学困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树立了自信。让学生在“尝试—犯错—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冲淡了上思品课紧张感和枯燥感,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四)孵出了一个个“奇迹的金蛋”

我校思品老师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诙谐幽默的漫画、美妙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小品表演、直观生动的电视录像情境和现代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引入课堂,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思品课,把学习思品课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2012年3月17日,《浙江教育信息报》作了详细的专题报道,题目是《让品德教育更直观更形象》。

五、问题与展望

思想品德课的转型教学研究只是我们的一种尝试,我们必须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把握,深入实践,不断规范与完善,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形成有效的教育体系。作为“思品老师”应放开思想,善于学习,体验生活,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模式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学科之间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只要敢于探讨,齐心协力,师生和谐,一定能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绽放出实现自我价值追寻的教育之花。

(作者单位 浙江省建德市更楼初中)

作者:杨金香

第3篇:读《传递正能量》有感

正能量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智慧、修养、品德等综合素质,也是一个人提升自我、成就事业、收获尊重、改变命运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拥有正能量,才能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创新力、自信力和影响力,让自己走进优秀者的行列。

在职场中,有一些员工总是抱怨自己的待遇不佳,工作太辛苦,工资又太低,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工作消极懈怠,得过且过。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缺乏正能量,不能认真对待工作。

同样,很多的企业之所以迟迟无法创造辉煌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群缺乏正能量的员工,所以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想改变以上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正能量。带着正能量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员工。

在工作中,充满正能量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他们都拥有一种对人真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拥有正能量的员工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并会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当困难来临时,他们无所畏惧,当身心疲惫时,他们懂得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把工作干得更好。

正能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它能促使人们不断地追

求,让生活变得幸福美满,企业团队缺乏正能量就会停滞不前,员工个人缺乏正能量就会悲观消极。相反,如果整个企业、团队和每一位员工都充满正能量,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团结进取,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发动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推动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

工作中需要正能量。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也离不开正能量。拥有正能量的员工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用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身边的同事。携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奇迹。

身为一名企业员工,在任何时候我都这样鼓励自己,能力不强可以不断增强;经验不多可以不断积累。只要我具有正能量,肯吃苦、肯奉献,就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和积累经验,努力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优秀人才。

武津稹

2013年11月28日

第4篇:读传递教师正能量心得体会

读《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心得体会

盘州市新民镇中学:田学

正能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对于学校、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来说,更需要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校园里、课堂上,教师们正言传身教地向学生传达者知识,同时也传递着能量,正是这些能量,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的未来一代带来了希望;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一种传承,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举一动,正是这种传承的关键所在。我省正值高考改革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十足的正能量保证改革向着正确的出发点前进。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今年在看《人民的名义》、《榜样》并写心得体会。如果起《人民的名义》是最火的电视剧,那无疑是因为《人民的名义》、《榜样》这些电视剧传递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

今天,在学校的要求下我再次拜读了《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一书,本书作者王福强老师从基础教育中走出来,用接地气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教师日常,却无不在传递着正能量。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来自身边的一件又一件小事,但每件小事都给我们一些精彩的解读,恰如其分地抓住了教育的契机,在这些鲜活真实的案例中,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全书共分十章,可以说是全方位地解读了正能量在德育中的渗透。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不断地涌现着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斗争。就学生群体中一直存在的迟到现象来说吧。

迟到容易发生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早晚自修、下午第一节课、周末返校三个时间点。学生到教室的时间是以预备铃为准,比如早自修是以6:30的铃声结束的时间来计迟到的。经常迟到的往往是喜欢踩点的同学。这部分的迟到既造成了自己上课的准备不足,又对班级已经坐好的同学形成了干扰。在这个教育片段中,体现负能量额是有极个别同学听到铃声还慢慢吞吞的走,这种貌似从容淡定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上课的紧迫感不够,应该说是对自己高考目标的期望不够,或者是高三应有的激情不够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表扬能一直准时甚至每次都提前很多时间到校的学生时弘扬了正能量,也在批评教育个别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时与负能量做客斗争;还有一部分周末返校迟到的学生习惯于压着点来校,等发现堵在路上的时候再打给班主任请假,更有甚者,让同学在班级里写上自己请假,回校再擦掉。这其实就是作弊额一个萌芽,所以学校在原则上不接受五点之后的请假。更是对弄虚作假的现象严肃处理。

新班主任总是抱怨一点,觉得班级不好管理,学生违纪违规反复率太高,这种情况往往是班级里存在较强的负面能量引起的。班级里可能总是有些人喜欢宣扬一些负面的言论,嘲笑班级里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下课也在认真做题的同学,现实情况是班级里总是有些学生自己不是不学,只是喜欢装作自己从没有认真过,全凭天赋取得了现在的成绩的样子,对外不断宣扬认真学习无用论,这样的行径,就是十足的负能量,我们利用年段晨会和班级班会都打击了这种现象,并倡导“我认真,我骄傲”的正能量。

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尝试,你只是不敢像她们一样地去努力去刻苦,因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反遭人耻笑,你宁可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

其实对以上的很多情况来说,学生群体或个体中出现的只是表象,那个本质是什么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否足够,也就是学生是否有梦想以及为了梦想而努力的觉悟。所以在与负能量作斗争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学校→学部→班级”的文化建设,从源头上树立正面形象,以引导为主。我们很多毕业生在经历过高三后,回看自己当年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的高三日记,翻翻密密麻麻的错题本,都很佩服自己当初能坚持下来。他们说,是因为动力,是因为梦想,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够明确,计划够可行,当学生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我还能做得更好。”的时候,我们的正能量学习氛围,就已经营造成功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只有把为别人作出贡献视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时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我想,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我们的精神也会是不断传承着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总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7年12月15日

第5篇:读《雷锋的故事》 学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四(1)班的学生叫王怡荣,在课余时间里,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雷锋的故事》,使我很受教育!

雷锋叔叔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的好学,他的奉献,他的为人处事,代代相传,就连西方资本主义也在说:“雷锋的精神与上帝共存!”当雷锋精神走出国门,传遍世界之时,我们的身边却有一些东西正在改变: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敢扶,有人看见了小偷行窃却不敢吱声,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随着社会进步,雷锋精神却好似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有人在笑,雷锋精神不过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人置疑,雷锋精神是不是不适合快节奏、高科技的社会?我的回答是:不,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做什么事,雷锋精神都不可少或缺;无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那些促使社会进步,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因素从未改变过!改变了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

如果在当下,有人能够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在别人忧伤时,送上一个拥抱;在他人成功时,献上一句祝福;在别人失意时,送上一声鼓励。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对他人的心灵有所触动。当年的雷锋就是通过点点滴滴的奉献,用他的平凡、有限的力量,打开了多少人的心扉,给多少人点燃了对社会、对未来的希望!

奉献的生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总要脚踏实地,掷

地有声,尘埃虽小,却构成了脚下如此广阔的土地;水珠虽小,却滋润了一方土地,更折射了太阳的光芒。在人生中,要想生如鲜花般的灿烂绚丽,留下一部人生正剧,就要以正确的道德为标尺,积小事,累奉献,化滴水汇成江河!

奉献,是生命的外延,外延越宽广,生命的空间便越宽敞;善心,是生命的内涵,内涵越凝练,生命的价值便越沉重。而行动,则是生命价值得到实现的惟一途径。只有行动,才能让奉献在生命中飞翔,也只有行动,才能将社会用善心填满。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在平凡的日子里,时时问问自己:今天,我是否做了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我是否拾起了校园中的一张纸片,刮下了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对他人微笑了没有?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将雷锋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雷锋精神光耀当代!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第6篇:读《正能量》有感

读书可以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可以使人的思想从狭隘走向宽广,是塑造自我、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和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一项基本途径。每次读完一本好书,就如饮完一杯甘洌的清茶,那种氤氲的茶香直沁心田。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这是一本世界级的心理励志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给我们如何排除负面情绪,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自身内在的正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你的人生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在这里,我想以粗浅的文字和个人的理解,与大家分享我读这本书的

所得所思。

努力进取、甘于奉献,是工作中激发正能量的法宝。豁达善良、公平正义,是人际交往中传递正能量的关键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舒心的工作氛围。古语有云“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至关重要。保持善良的品性,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理性、公正的标准来判断身边的是与非,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的另一股“正能量”。乐观向上、健康生活,是精神世界释放正能量的源泉

如今社会,压力种种,面对着纷繁错乱的光电声色,有效地释放压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追求。我们在工作之余,调节生活,缓解压力的办法也是独具匠心、不胜枚举。

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作为一名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全面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所谓“詹姆斯革命性理论”,即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作者将这一简单而强大的主张表述为“表现”原理。 这句话我感到很有道理,我最近也在试着实践这句话。我理解为,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那他必须先表现出自信及乐观的态度,这样

就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正能量,推动他逐步走向成功,一直坚持这样做,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倘若他的内心是感到恐惧的并且退缩,那么这在无形之中释放出的是负能量,慢慢腐蚀一个人的心。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竞争、不断加快的节奏,以及其他林林种种的因素,会让人产生很多“负能量”,导致对个人及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而很多时候,想立竿见影地改变外在不太现实,更多时候,自我排解和应对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证明,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正面的事物,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哪怕是完全负面的东西,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不管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是我们所渴望的。它并没有那么稀缺,或者遥不可及,将每个生活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最适反应的人。“表现原理”的核心在于行动。我们要做自己情绪的“老板”而不是行动的“观察者”。大踏步走,你就会感到精神抖擞;挤出微笑,你就会感到快乐;挺直腰板,你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如何保持快乐,并让快乐与积极向上的阳光充满自己的胸膛,让这个能量使自己有信心更好的面对一切,这正是本书作者的真实期

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当你真的试图摆脱糟糕的情绪时,不妨试一试,给自己一个微笑,也许,它真的能带来动力无比的正能量。

行为导致情绪的产生,行动起来,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创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

第7篇:读《正能量》有感

激发潜能,坚持正能量

——读《正能量(实践版)》有感

《正能量(实践版)》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曾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在这本《正能量(实践版)》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有助于我们告别心理依赖和拖延症、提升意志力与自控力的方法和理念。

韦恩·戴尔博士认为,正能量其实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是人内心对于改变的渴望,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驱动力。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这种说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梦想首先是说出来的,才能最终做出来。”一个人如果自信,坚毅,有梦想,正能量就会不断释放出来,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中释放出负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

《正能量(实践版)》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强大内心的能量,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与焦虑、惰性等负面情绪共处,并获得真正的疗愈。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详细论述了一种自我挫败行为,并给出了改善和提升的方法,就像历经一次次发人深省的心理咨询,让我们的心智得到锤炼,变得更强大、智慧、喜悦自在。

《正能量(实践版)》几乎自始至终都强调“做出选择”和“活在当下”这两点。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叩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要自寻烦恼?”“我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时光?”这本书帮助我们清除所有阻碍成长的负面能量,发现并选择新的方向,提升人生的正能量,真正掌控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拥抱幸福的新生。

读了这本书后忽然有种心灵上的超脱,心底涌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正能量在体内慢慢的积累,温暖人心,驱散负能量的黑暗。没有负能量的人似乎是不存在的,但停止自我挫败行为则完全可以实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够积极地生活。

从现在开始,改变生活中的小事情,让自己更有人格魅力。

1、生活中要学会微笑,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嘴角轻轻上扬,体内瞬间就会充满正能量。微笑使人感觉快乐,大笑能够让人兴高采烈。笑容能够治愈伤痕,让人心理充满阳光。快乐的与内心交谈,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让自己每天都活在快乐当中。

2、生气对人不好,它会让你做傻事,胡乱冒险、说出很快就会后悔的话,并且容易引发暴力行为。同时,生气对你周围的人也不好。它会让你的人生处于糟糕的频率上,把你拖入困境。当然平时如果你已经生气了,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要想平静下来,要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平和!慢慢的你就能够让自己心态平,微笑的面对,积累正能量。

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脑海中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相比,实际行动参与的活动会令你更加快乐,表现得兴奋。

快乐的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这样才能有吸引美好事物的能量。

4、自己总是封闭自己,不与朋友联系可能会导致你更少的机会外出参加活动,从而感到更加孤独。孤独的人负能量就会在体内聚集。

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会鼓励我们改变行为的方方面面,使你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充满正能量、更加有动力的人。

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言,在生命中,无论你给的是什么,收回来的就是什么;给予正面事物,你接受回来的就会是正面事物;给予负面事物,你接收回来的就会是负面事物。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韦恩·戴尔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第8篇:读《青春正能量》有感

读《青春正能量》有感 四(1)班

胡国梁

友善,顾名思义,就是友爱和善良。友善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

罗素曾经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友善就是乐于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只要我们充满有爱、善良,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友善就是无微不至,无处不在。一份友善之情,也许只是一句问候,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也许只是一个让座,也许只是一个举手之劳。

记得有一次课间,我和同学们在玩游戏。我们在原地转圈,说是原地,我们已经到处乱撞了。正当我们晕头转向时,突然,我踩到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于是我瞬间清醒了。我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一顿臭骂,因为我踩到了别人的脚。我连忙一边鞠躬一边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小明皱着眉头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赶紧蹲下身去拍他脚上的灰。小明把我拉起来,爽快的说:“算了,我有那么娇气吗?”他友善的笑容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快乐和温暖起来。

一个阳关般的微笑,就能映照出一天彩虹一样的心情。从今天起,给你的同学一个微笑,给你的老师一份赞许,赠给你的父母一个拥抱,慢慢的,也许你就会发现,你和你的周围充满了正能量。

上一篇:宾馆安全责任保证书下一篇:512护士节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