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县域内家庭的教育选择实证研究

摘要:家庭的教育选择是家长依据子女的需要,以实现家庭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有教育类型、内容及品质等进行的一系列满足个体偏好的资源配置或方案决策行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是实施全面育人的两大体系,家长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规划者和决策者,面临在两大教育体系内的各类教育选择问题。虽然,我国推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农村教育空间被压缩,农村家庭的“择校”现象逐渐显露,校外教育选择问题也逐渐凸显,亟须给予关注和解决。当前,比较成熟的教育选择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而我国关于家庭的教育选择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或特殊群体家庭。由于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差异,这些研究不能有效指导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因此,深入调研当前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真实状况,全面分析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县域内家庭如何进行教育选择并影响学生发展”为核心研究问题,以家庭教育决策相关理论和教育投入产出理论为理论工具,从家庭的学校教育选择(包括:小学类型、中学类型及最高教育类型)和校外教育投入选择(包括: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两个方面,研究了家庭的教育选择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特别研究了各教育选择间的作用关系。在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以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地区县域内35所公立小学的1039个家庭(学生、家长)调研数据为基础,以R语言和SPSS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家庭的教育选择呈现多元化特征:学校教育选择呈现“取优”、“向城”趋势,校外教育投入选择呈“中等”状态。在学校教育选择方面,对于当前小学生家庭而言,家庭的最高教育类型选择普遍较高,多数家庭的选择为本科及以上,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选择已向硕士阶段延伸,有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决定让子女接受高职、大专及以下教育;有相当多的家庭对村镇小学有选择需求,未来对县市中学选择需求较大,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家庭未来对乡镇中学有较高选择需求。在家庭的校外教育投入选择方面,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和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趋势一致,整体呈“中等”状态。第二,家庭的教育选择主要受学生、家长及家庭特征影响。学校教育选择主要受家长和家庭特征影响,校外教育选择主要受家庭和学生特征影响。从“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限制”角度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两类限制”对各教育选择的影响略有差异。整体来看,“最高教育类型选择”和“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受家庭的教育决策制定能力限制影响较大;而“中学类型选择”和“小学类型选择”受家庭的教育决策执行能力限制影响较大;“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受家庭的教育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限制影响相当。第三,各教育选择间作用关系显著。对于小学生家庭而言,在家庭的教育选择系统内,未来最高教育类型选择显著影响未来中学类型选择,未来中学类型选择显著影响当前小学类型选择,当前小学类型选择显著影响校外教育资金、时间投入选择。概言之,“教育选择目的”影响“教育选择手段”,实证了教育选择间的“手段-目的”链关系假设。此外,当前小学类型选择影响未来中学类型选择,当前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影响未来最高教育类型选择。这说明家庭已执行的教育选择,指导或限制未来的部分教育选择。第四,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影响各异。最高教育类型选择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韧性发展,未来中学类型选择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小学类型选择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发展,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影响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发展,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影响学生同伴关系发展。从分析结果看,最高教育类型选择和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对学生发展影响较大。另外,“教育选择、学生发展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说明:校外教育投入选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发展作用关系显著,而学校教育类型选择对学生发展作用关系不显著。总体而言,本文在研究框架的构建、实证研究的分析过程中,对于理论视角、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丰富了家庭的教育选择理论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抽样范围、扩大样本规模,从更广泛的视角拓展研究主题。

关键词:家庭的教育选择;公立小学;学校选择;校外教育选择;学生发展

学科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家庭的教育选择

二、家庭的教育投入

三、农村教育

四、学生发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线

四、研究思路

五、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可能的创新

一、研究意义

二、可能的创新

第五节 数据介绍

一、数据来源

二、主要指标选取、变量测量及定义

三、样本基本特征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文献梳理及述评

一、家庭对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选择的理论、政策及相关研究

二、家庭对子女最高教育类型选择的相关研究

三、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选择和投入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家庭的教育选择研究进展、局限及可拓展的研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框架

一、家庭教育决策相关理论

二、教育投入产出理论

三、家庭的教育选择研究框架

第三章 家庭对子女学校教育的选择

第一节 家庭对子女最高教育类型的选择

一、家庭对子女最高教育类型选择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对子女最高教育类型选择的特征分析

三、影响家庭对子女最高教育类型选择的因素分析

四、结论

第二节 家庭对子女未来就读中学类型的选择

一、家庭对子女未来就读中学类型选择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对子女未来就读中学类型选择的特征分析

三、影响家庭对子女未来中学类型选择的因素分析

四、结论

第三节 家庭对子女当前就读小学类型的选择

一、家庭选择小学类型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选择小学类型的特征分析

三、影响家庭选择小学类型的因素分析

四、家长对选择小学的评价

五、结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投入的选择

第一节 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资金投入的选择

一、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的特征分析

三、影响家庭校外教育资金投入选择的因素分析

四、结论

第二节 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时间投入的选择

一、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的特征分析

三、影响家庭对子女校外教育时间投入选择的因素分析

四、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学习状态发展的影响

一、学生学习状态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学习状态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结论

第二节 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结论

第三节 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

一、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结论

第四节 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结论

第五节 教育选择、学生发展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机制

一、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设计

二、数据分析结果

三、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家庭的教育选择呈现多元化特征

二、家庭的教育选择和学生发展受到学生、家长及家庭特征影响

三、家庭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限制对教育选择的影响不同

四、家庭各类教育选择之间影响关系显著

五、家庭的教育选择对学生发展影响显著

第二节 实践启示

一、加强优质义务教育在村镇地区的均衡布局

二、加强对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供给,提升家庭的最高教育类型选择

三、加强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导西部地区家庭的教育选择

四、重视“特定群体”家庭的教育选择需求及学生发展

五、加强家长的教育选择能力培养,引导家庭合理规划教育选择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人文地理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养老保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