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制度是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模式, 由政府支持保险公司经营, 中央财政给保费补贴, 是一种政策性的保险。农业保险是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的农业生产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制度, 它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等。我国开办农业保险至今, 保费收入、承保农作物和覆盖率都有了很大的飞跃, 全国所有省份都已经开办了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居全球第二。在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 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1]。

2 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

2.1 农业保险的承保积极性差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农业保险承保风险高, 自然灾害发生损失惨重。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的经验不足, 相应风险控制能力也不高。此外, 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 参保的都是农民, 参保机制要求“低保额、低保费”, 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差。保险公司与农民之间缺乏第三方的激励和调节机构, 以增强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

2.2 农业保险的查勘难度大

农业保险的理赔查勘相对于其他保险, 难度更大。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发生保险事故后, 对损失的查勘和定损需要专业的人员。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农业保险的理赔进行查勘定损的专业机构, 保险公司和农民在理赔时产生的纠纷, 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调解, 打击了保险公司的承保积极性和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2.3 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对保险也有一定的偏见, 受传统劳动方式的影响, 不懂得如何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很多农民在购买了农业保险一定时间后, 不缴纳保险费, 导致保险失效, 自身也得不到保障。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合理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需要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特色和农业优势, 开发推广对应险种。保险机构对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精细化, 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需求和缴费能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能够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3.2 简化农业保险购买和理赔程序

受制于文化知识水平, 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险条款应当简明扼要, 同时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也应当尽量简化, 让农民看得懂、能够理解, 这才能得到农民的认同, 提高其参保的积极性。

3.3 建立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机制

面对农业保险的困境, 建立防灾防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保险不仅仅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的赔付, 而应当建立积极的防灾防损机制, 形成防灾、减灾、赔灾和快速恢复生产的一整套机制。

3.4 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起步较晚, 相应的农业保险专业人才也不足, 特别是农业保险的精算人才、理赔人才严重缺乏。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保险知识, 还要有对应的农业知识、环境知识和财政知识。我国高校可以与保险机构、政府共同合作, 共建我国农业保险的人才队伍。

3.5 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

加强农民的保险意识, 可以通过保险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宣传, 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只要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农业保险给他们带来的保障, 口口相传, 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

4 结束语

农业保险对保障我国农业稳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创立以来, 保费收入和覆盖率都有了飞速提高, 但也应看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农业保险的承保积极性差、查勘难度大、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等。应积极努力, 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简化农业保险购买和理赔程序;建立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机制;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 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农业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猛, 同时也暴露着一些问题。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应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简化农业保险购买和理赔程序, 建立农业保险的防灾防损机制, 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 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万忠, 马华明, 方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解析[J].广东社会科学, 2017 (5) :30-34.

上一篇: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研究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服装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