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简介图文

2023-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雄事迹简介图文

英雄事迹简介

英雄事迹简介

(一)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男,1931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壮烈牺牲。在这场战役中,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枪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战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英雄事迹简介

(二)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国共产党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国共产党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结果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

英雄事迹简介

(三)

在湖北省武汉市,有一条以陈怀民命名的小路,时常会唤起人们对这位抗日英烈的记忆。4月下旬,记者专访陈怀民的侄子陈德,听他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战传奇。

今年67岁的陈德,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是陈怀民的哥哥陈天和之子。陈德告诉记者,他是听着父辈们讲述叔叔的抗战>故事长大的。

“叔叔原名叫陈天民,参军后改名陈怀民,意即有所作为、爱国怀民。淞沪会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叔叔,与他的兄长、我的父亲陈天和一起投笔从戎。”

说起陈怀民的经历,年近古稀的陈德如数家珍:“从毕业到牺牲的2年多里,叔叔分别在淞沪、南京、台儿庄和武汉等地参加了5次重大战役,歼灭敌机8架,展示出非凡的空战天赋。”

1938年4月29日,日军36架“九六”战斗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杀气腾腾地扑向武汉。陈怀民所在的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

“那一战,叔叔浑身是胆,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不到5分钟就咬住了一架敌机。‘哒哒哒’随着一串猛烈的机枪扫射,炽热的弹头击中了敌机的油箱。‘轰’的一声,敌机燃起一团大火,一头栽向滚滚江涛„„”讲到动情处,陈德沧桑的面庞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空中,叔叔的座机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他团团围住。突然,机身一阵颤动,一发炮弹击中座机,叔叔的胸部也被一块灼热的弹片击中,殷红的鲜血不断涌出来。此时,飞机油料所剩无几,子弹也全部打光„„”陈德揩了揩眼角的泪水,稍作停顿后激动地回忆道,“紧急关头,叔叔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他驾驶冒着青烟的飞机,向上倒翻180度,猛地拉大油门,呼啸着扑向一架敌机„„”

一声巨响过后,两团烈火飘坠长江。一个月后,陈怀民的遗体才从长江中被打捞上来。追悼会那天,2万多人前来致祭,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驻武汉办事处为他敬献了花圈和横幅,挽联和横幅上分别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然而,比起家仇国恨的血泪心结,陈家人更愿意诉说他们对和平的呼唤。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驾机对撞的日本飞行员,名叫高桥宪一。后来,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写的亲笔信和一张照片,字里行间流露出美惠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怨恨。

“看到美惠子写给高桥宪一的信后,我们陈家人感到大家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陈德介绍,他的姑姑(陈怀民的妹妹)陈难亲笔给美惠子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众因受军国主义欺骗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后来,这封信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陈德说,世人应当从残酷的战争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第2篇:英雄事迹简介

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55年10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并于1958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很差,但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国国防尖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军委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为奖励他的突出功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航空硕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9—194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至副教授。1946—194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教授。1949—195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10月回国,组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56—196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1965—1970年任七机部副部长。1970—1982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82—1987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87—1998年任国防科工委科

技高级顾问;1998年至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 1956—1980年是中国科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1986年是中国科协二届副主席;1986—1991年是中国科协三届主席;1991年至今是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86—1998年是全国政协第

六、

七、八届副主席。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1994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的资深院士。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壹佰万港元,本人随即将这笔奖金损赠给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共产党员。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

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

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6月28日,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有一次不幸献身 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第3篇:王兴民英雄事迹简介

编前语:王兴民同志是基层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在法院工作20多年来,他勤勤恳恳,鞠躬尽瘁,忠于法律,秉公断案,他所办理的800余件案子件件都是铁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身患癌症的王兴民还毅然拔下吊针针头,坚持着办完最后一件案件。他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群众,被人们尊敬地称为“办案迷”、“百姓法官”„„本报今日特推出长篇通讯,以飨读者。

进法院工作20年,他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到审委会委员,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他长期身患重病,与死神搏斗,坚守在审判一线;他执法如山,秉公断案,替百姓伸张正义;他经济拮据,甘守清贫,站在河边不湿鞋;他忠于法律,挚爱事业,办理的800余件案子件件是“铁案”;他在当地百姓和当事人心目中树起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大形象,他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他47岁,却英年早逝,鲜红的生命怒放在少华山上。人们叹息,一个英年的生命走得这样匆忙,撇下了父母双亲、妻儿,离开了眷恋的岗位和朝夕的同事,告别了熟悉的乡亲。他走了,走得那样坦然,却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念想和敬仰。他就是华县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王兴民。

少华山默默哀立,缅怀赤子,罗文河潺潺流泪,思念英灵„„

“咱是农民的儿子,始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干好自己的工作。”

今年47岁的王兴民,出生在渭南市潼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长期的农村生活和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直面困难和勇于吃苦的性格。上世纪80年代,王兴民从蒲城师范毕业,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6年,1991年,他被组织调入华县人民法院工作。到法院工作,对王兴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打铁须先自身硬。好学、倔强、不服输的王兴民抓住空闲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研究分析疑难案件。他省吃俭用,自费购买了几十套法学书籍研读,不耻下问向富有经验的老法官学习,刻苦钻研使王兴民的业务能力大为提高,很快成为华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业务骨干,他也从书记员、助审员到副庭长、庭长。正如王兴民常说的那句话“咱是农民的儿子,始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干好自己的工作。”

谈起王兴民,他的领导和同事都说他是个“工作狂”,经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里和当事人交谈,给人家讲法理,讲情理。每天上班,来得最早、走在最晚的是他。王兴民在高塘法庭工作的6年时间里,他作为高塘法庭的庭长,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工作到深夜。凡是在高塘法庭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法官都深有感触,“早上睁眼就上班,晚上睡觉就下班”是高塘法庭真实的写照,而在他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高塘法庭位于渭华起义发生地的高塘革命老区,辖区有五个乡镇,74个行政村,人口逾10万,王兴民走遍了高塘的每个角落,五个乡镇的书记、镇长和74个行政村的支书、村长都和他非常熟悉,而且他都能一一叫上名字。不管有什么棘手的案件,只要到他的手里保准得到妥善调解,双方当事人皆服。他在承办的一起砖厂承包纠纷一案中,案件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很难化解矛盾纠纷,合议庭在合议该案时有些意见认为该案调解不了,还是按照法律有关规定进行判决,但是作为审判长的王兴民持不同意见,他就是拧着一股劲,要把这难以调解的案子调解到头,二话不说,他就到纠纷发生地一住就是三天,硬是摸清了底数,号准了双方当事人的脉,当把双方当事人找来说明事情原委并力求调解时,一直不想调解、积怨甚深的一方当事人为之惊讶,听了王兴民的析法明理,情不自禁地说:“王法官,你真神了,你怎么知道我是这样想的,就冲你这种精神,我服了,我愿意调解。”王兴民说到:“今天也很晚了,今晚的饭我请客。”便饭后已是晚上10点多了,他也顾不上休息,又加班加点制作调解书,第二天早上,早早送到了双方当事人的手中,双方当事人握手言欢,一起难缠的矛盾纠纷化为玉帛。这样的事例在王兴民身上不胜枚举。十里八乡的群众看见他都和他打招呼“王院长来了”,并亲切地称他为“包青天”、“老革命”。

法官李健和弥继锋与王兴民当初一起到高塘法庭工作。李健回忆说,当时的高塘春暖花开,油菜花飘香,景色迷人,但走进破旧的高塘法庭,看见冰锅冷灶,让他心凉半截。李健至今还清楚记得吃第一顿饭时的情景:外面下着春雨,房子漏着雨,雨水滴答着案板,扯面甩在案板上面,又噌到油腻脏手的围裙上,他当时真是心灰意冷。可是后来,王兴民不等不靠,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他拿出自家的积蓄,为法庭重新购置了灶具,请来民工修灶房、修厕所、买台布、刷墙壁、布置法庭。“王兴民庭长把心操咋咧,他平时舍不得吃喝,却自个掏了几千元买了个铃木摩托车,给大家用。他调走后摩托车还留在高塘法庭里,直到多年后报废。”提起当年的往事,弥继锋唏嘘不已。

高塘法庭离县城有近30公里的路程,而且都是山路,崎岖蜿蜒极不好走,王兴民的家在县城,每周都有几次到县法院办事,但他经常都是办完事就回法庭。他的妻子李爱萍动情地对记者说,在高塘法庭工作6年,回到家和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在整理王兴民的遗物时,还有近2万元的票据和一些群众向他打的借款欠条,老王说了,这些都不要了,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说着说着已泣不成声。

“王兴民是踩着风火轮的‘哪吒’。”这是与王兴民一起出过差的同事给他的一致评价。不论在哪一个岗位,每一次出差,王兴民到达后都是直奔工作目的地,先忙完工作后再找旅馆。他总是把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按常规需要5天的出差任务,他3天就能完成。只要情况允许,常常是晚上坐火车出发,转天一早到达后立即开展工作,任务完成后再连夜返回。一次去北京出差,同去的法官提出要去趟******,王兴民也是第一次去北京,但他抱歉地告诉同事不能这样安排,“后面还有很多案子等着呢,得把时间向前赶。”结果,他们连夜乘火车返回华县,到达的当天上午就开庭审理案件。对时间如此“吝啬”的王兴民,在面对当事人时却从来不吝惜时间,总是给每个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不仅在法庭上,法庭之下的王兴民也是如此。“我的办公室和王庭长的办公室对门,经常在下班的时候,看见王庭长还在接待当事人。”法官高峰回忆说,“有一次下午3点多看见王庭长正和一位当事人谈话,下班时发现那位当事人还没走。”事后王庭长告诉他:“从法律上来讲,这位当事人恐怕不能胜诉,但他又有自己的委屈,拿出足够的时间和他交流,给人家一个宣泄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案件的审理。”

法院的领导和同事在王兴民办公室里整理遗物时,发现王兴民生前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党员和普通法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工作主题,推动中院提出的‘十个一’工作措施的落实,就是要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想着群众的利益,用好手中的审判权。”看着王兴民的铮铮誓言,大家肃然起敬。

“让自己的业务强起来,群众和当事人的头就会点起来。”

记者在华县法院里采访,同事们都说,老王书多,爱钻研,他时常嘴不离案子,不管你听不听,主动和你分析案情,探讨法律条文适用问题,有时候争吵的面红耳赤。副院长韩少雄说:“眼看下班了,老王还端个水杯子来到办公室,翻着书本,说起了案子。县里政法界的朋友们聚会,他还说案子,弄得人家不好意思,说王兴民咋成了‘办案迷’咧。”王兴民也正是有着这股子钻劲、韧劲和“犟”劲,他成了院里个个称道、人人公认的业务尖子。王兴民深知,让自己的业务强起来,群众和当事人的头就会点起来。多年来,王兴民勤学善思,他灵活运用“审、裁、调、判”等各种司法技巧,创新办案思路和方法,庭前调解妥善处理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

对于一些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和民事案件,他一改以往快审快判的做法,采取以调解为主、以判决为辅的方式,贴乎民情,深受群众称赞。2009年4月,在审理被告人李某交通肇事一案中,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原、被告双方就民事赔偿很难达成一致,当王兴民得知民事赔偿原告人雷某(被害人之父)患有直肠癌急需用钱时,他费尽周折,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最终说服车主使雷某拿到了赔偿费。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汉前些年入赘女方家。后来老汉病了,前方儿女便让老汉走(离婚)。老汉走投无路来找王兴民,王兴民给饭给馍吃,又送他路费,上门去做前妻老伴女儿的工作。经过多次说教,终于使他们和好了。王兴民后来又进行了回访,彻底解决好了老汉的生活问题。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一个坏人”,这是王兴民20年刑事审判生涯的一贯作风和行为准则。对一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手段恶劣、社会危害性大的案件,他坚决依法从重、从快判决。张某、李某、刘某三人在华县瓜坡镇云家坡强一名被害人,致被害人服毒自杀未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影响极其恶劣,王兴民经过三天的审理依法分别对三被告判处十年以上不等有期徒刑。对此,当地群众拍手称快,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4年以来,王兴民带领干警经常到案发地、学校公开审理案件,经常深入当地的莲花寺监狱就地开庭,现场开庭审理了张某脱逃案,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对在押人员进行了一次思想再教育。针对华县境内盗窃通信设施犯罪高发的态势,他进社区,到案发地,集中力量就地开庭,当庭宣判十余案,近千名群众先后旁听案件审理,在县繁华地段灯光球场公开宣判四案8人,有力震慑了犯罪。

被告刘某之子长期患精神病,在村里曾无故打伤村民20多人,乡亲们看在刘某的老脸上,又念及其子是精神病人,也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谁知,2008年,被告之子又无故打死邻居两人,在被关押两个月后,不负刑事责任回到家中,激起群众义愤,刘某压力较大,曾想到自杀了结自己,但每每想到自己死后其子精神病发作还有可能继续伤害老伴和两个孙女及村民,遂用锄头打死儿子。案件审理期间,200余名村民联名请求对刘某法外施恩。王兴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该案犯罪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得到了村民的满意和良好的社会效果。20多年来,王兴民审结了800余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发回重审,无一当事人缠诉及上访告状,个人结案率达到100%,成为了一名断案如神、秉公执法的优秀法官。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能让父母不顺心、不如意。我们办案子要依法理,要贴乎民情、顺乎民意,只要这样父母也就高兴,我们也就踏实。”

这是王兴民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的话。坦荡朴实的王兴民,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他出身农民家庭,更能理解农民困苦和打官司的艰辛。他每次走村入户案件回访,都要到案件当事人家里问寒问暖,走到田间地头,看到曾经办理过的案件当事人,也积极打招呼,在遇到十分困难案件当事人,还把自己身上的钱掏出来救济。他的一系列举动赢得了当地群众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更大的信赖。他被高塘老区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法官”。

作为一名法官,王兴民十分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时常和同志们说:“刑事审判无小事,咱们掌握着决定被告人人生自由的大权,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责任心。一次不小心对我们个人来说是百分之零点几的失误,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不公,甚至影响别人的一生啊!”每处理一件案件,他都是慎之又慎,往往是白天准备庭审提纲,晚上模拟开庭,经常加班到深夜。2001年12月,高塘乡留马村的村民梁某将范某的左手背砍伤。两家从此结下了冤仇。2002年6月,心里委屈的范某向华县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欲追究梁某的刑事责任。2004年8月,刚调入华县法院刑庭的王兴民尽快要把这桩积案妥善处理好,他先后八上高塘塬,深入案发地,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做梁、范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当时梁某认为公安机关对此案已做处理,是范某小题大做,纯属和自己过不去,感到法院受理本案不应该,自己心里也觉得很委屈,甚至梁某的妻子气得扬言要跳井寻短见。王兴民闻讯马上带着书记员,立即来到留马村,要求村干部和双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分别劝说。真诚感动了当事人。梁某和范某终于坐到一起,在王兴民等人的主持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协议,梁某当场付给范某赔偿金2500元,范某放弃对梁某追究刑事责任,这桩多年棘手积案终于案结事了。同年10月20日,梁某和范某一同来到华县法院刑庭,为王兴民送上锦旗,以表谢意。他们感动地拉着王兴民的手说:“俺们对法院的调解真格满意,你们法官付出的真诚和心血,化解了俺们两家多年的积怨,太让俺们老百姓感动咧。”梁某和范某争着与王兴民和其他法官要去外面吃饭,王兴民和同事们都婉言谢绝了。王兴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同在一个村子,低头不见抬头见,冤家宜解不宜结啊,你们俩都常年在外打工,要多学些法律常识,既不能伤害别人,又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和气生财么。”一席话说得梁某和范某点头称是。

记者电话采访在渭南打工的范某,他在电话里提及这桩事,一直感谢王兴民。他动情地说:“王法官是好人呀,没有架子,待人热情,我在外面打工,听人说王法官因病去世了。我心里难过咋了。要是早知道,我一定赶回去,在王法官灵前烧一炷香,磕三个头,让他路上走好„„”记者听着也不禁潸然泪下。

“我从王兴民身上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如果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的法官都像王兴民一样,那么咱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了。”

这是记者采访华县职工李教育时,他对王兴民的真情评价。作为当事人,后来成为王兴民挚友的李教育含泪回忆说:“我认识王兴民时,还是因为一场官司,那还是十几年前,我因经营药材生意有一笔药材款被人骗走,王兴民当时是一名执行法官,他在承办这个案子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了我的事忙前忙后,没日没夜,终于为我追回了药材款,所以通过这事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一直保持到现在。我觉得王兴民生性耿直,懂情重义,办的案子贴乎民情,顺乎民意。从他身上让我学到了很多法律上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唉,兴民走了,太可惜了,人间少了一个好法官,天堂多了一个好人啊。”

在华县打过官司的人知道,向王兴民说情不好使,最好不要指望他法外开恩。但人多了,总有人心存侥幸。2009年的一天,王兴民回到家中,妻子告诉他有两个当事人委托亲戚将一个文件袋放下后离去。王兴民发现里面有一张中国邮政储蓄卡和一张纸条,上面写有存款5000元及储蓄卡密码。那是王兴民已经审结的一起遗产继承案中的两名当事人送的。以常理讲,王兴民上有老母亲需要奉养,下有儿子正在上大学,中间还有他这个病秧子,家里早已捉襟见肘,急需用钱。而亲戚见他日子过得惶,才牵线搭桥帮他的,但他还是打电话叫来亲戚将储蓄卡退到当事人手中。正是源于对法律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心,王兴民秉公办案、铁面无私,不为亲情、友情和利益所动,时时注意法官的职业操守,不做任何有损法官形象的事情,被当事人双方和律师誉为“包青天”。

不到他的家中也许不会有人知道,说出了也许很多人不相信,作为当了一个6年高塘法庭的庭长和6年刑庭的庭长,竟然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今,还栖身于老丈人的家中,而且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康佳牌19英寸的旧电视,家中连个空调都舍不得购买。王兴民的爱人李爱萍哭着对记者说:“兴民走了,我好像感到他还活着,好像出了趟远差。每听到门响,我觉得是他回家来了。唉,这多半辈子,我跟着兴民日子虽穷真不后悔,人家都说老王是个好法官,是个好人,这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啊。我对儿子王龙说,你以后大学毕业,在社会上做事,一定要对得起你爸,不要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真挚情感,朴素语言,令人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活一天就干一天,干一天就要干出成绩来。”

长期的劳累,拖垮了他的身体。2007年底,王兴民常常感到腹部不舒服,以为是劳累所致,就没多在意。谁知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得已,他去了医院做个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他得了严重的肝病。医生告诫他,必须好好休息,必须卧床静养,否则结果很糟。对于自己的病情,王兴民从医生态度坚决的话里明白自己可能时日不多。为了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他毕生钟爱的审判事业,他说:“活一天就干一天,干一天就要干出成绩来!”

2010年5月,已经是王兴民做过三次介入手术的化疗阶段。17日一大早,王兴民同志的身影却出现在法院的大审判法庭———今天要开庭审理一起他曾经担任审判长的被告人王某等七人盗窃、敲诈勒索、妨碍公务、非法拘禁一案。本来王兴民由于身体不适已请病假休息,院党组出于对他的关心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建议由其他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但当他得知该案公诉机关已提出新的证据需要继续开庭的情况后,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忘记了病痛,主动表态,这个案子是我一直审理的,被告人人数众多,案情也比较复杂,控辩双方争议颇大,如果临时换人审理,还需要时间再熟悉案情,必定影响办案效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结该案,他坚持由自己来开完这个庭。在庭审过程中,王兴民强忍着腹部剧痛,不时擦拭着额头豆粒大的汗珠,硬是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几小时把案件成功审结,在场的同事们感动地眼睛都湿润了。

今年5月,经医院确诊,王兴民已到了肝癌晚期,好多同事都前去探望,他总不忘叮嘱:“一定要办好案子,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他还说:“我要同病魔做斗争,我要战胜病魔。”他的床头放着一些关于健康、保健的书籍,时不时要翻阅一下,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无不感动着每一个前来探视他的人。他从不让同事们看出他很痛苦的样子,很多当地群众、当事人闻讯也来看他,他都装出笑脸,给大家一种没有什么大病的样子,他还嘱托妻子拒绝来人看他,怕给组织、给领导、给同志、给群众添麻烦。6月14日,在临终前的几个小时,王兴民只说了句“我身体可能不行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给人流露出痛苦的表情。他就这样走了,走得十分平静,没有留下任何的豪言壮语。

对于王兴民的病情,可以说该院立案庭庭长牛建民是最了解的人,他说:“我和兴民私交很好,从2004年开始,我就知道他有病,但他从没有因此耽误过工作,我不止一次劝说他到医院看病,他都说,没事,没事,事多得很,忙完了再说。经常看到他没人的时候,手捂着肚子,疼的满头大汗。但一看到来人,他忍着痛苦,强装笑脸,从容工作。到了今年元月,到西安医院去看,确诊为肝癌晚期,医院放弃了对他的治疗,我们都瞒着他,不让他知道,单位领导和家人及同事都让他休息,但他说工作头绪多,得把工作安排好,才能请假休息。大家拗不过他,硬是坚持去上班。他私下还给我说,我知道我的病很重,连西安医院都不给我治,我猜得出来。”说到这时他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华县法院李建中院长痛心地说:“王兴民同志是我们法院的一名好法官、好党员、好干部,他的去世是我们法院的重大损失,他的这种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忠于法律,恪尽职守、秉公执法、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法官学习。”

两袖清风冲天去,一身正气显尊容。王兴民走了,走的那天,为他送行的有亲人、有领导、有政法干警、有他审过案子的当事人、有十里八乡闻讯赶来的群众。人们说,这是华县有史以来最隆重、最感人的一次葬礼。是啊,一个普通的法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医院病床上拔下吊点滴的针头,办完最后一宗复杂的案件,为法律的庄严而殉葬,怎不令人肃然起敬,一个普通的法官,在离开人世时,有这么多群众送行,让人念想、落泪,这才是真诚的敬意„„倒下去是一条汉子,挺立的是一座丰碑。

日前,华县人民法院、华县人大常委会、华县县委和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先后作出向王兴民同志学习的决定。

深秋的华县少华山,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倔强的山魂为和谐美好的家园展现着无限的眷恋和赤诚情怀,生命因奉献而精彩。兴民兄弟,一路走好,看那满山的红叶,您将生命怒放在少华山上„„

第4篇:少年英雄杨佃池烈士事迹简介

1988年6月4日,徐圩盐场小学五(1)班学生杨佃池,为了拯救落水同学而光荣牺牲,牺牲时年仅12岁。1989年10月,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共青团连云港市委追认他为少年英雄。1992年7月21日,介绍杨佃池事迹、题为“盐场少年魂”的图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学雷锋光荣人物事迹展览”中展出,时任中宣部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的贺敬之同志参观了杨佃池事迹图版,并题词“光辉的榜样,榜样的光辉”。1993年7月18日,江苏省盐业公司、江苏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电视剧《海英草》,该剧以杨佃池事迹为原型,由著名演员宋春丽和连云区文化局丁士勤主演,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8年6月4日,值杨佃池烈士牺牲十周年之际,由江苏省盐业公司教育处、组织部、团委、关工委和徐圩盐场五方出资,在徐圩盐场中心小学校园内建立了杨佃池汉白玉塑像和杨佃池烈士事迹陈列室,并举行了揭幕仪式,成为省盐业公司第二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被团市委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今年是杨佃池烈士牺牲20周年,他的英雄事迹是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生动教材。杨佃池是我们板桥人的光荣,也是连云港市的光荣。他勤奋为学、乐于助人、艰苦朴素、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少年为家乡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1989年烈士母校少先大队被团市委、市

教育局、市少工委评为少先队先进集体;1996年烈士母校少先大队被国家少工委授予“雏鹰大队”称号,1997年被授予“红旗大队”称号。

为了弘扬烈士的精神,二十年来,徐圩盐场和板桥街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各中小学多次组织观看电视剧《海英草》。开展了“读报纸、看录像、学英雄”活动,并通过举办报告会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杨佃池中队还走向社会,开展“学佃池、见行动”为民服务活动。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去东陬山祭扫烈士墓,举行向烈士献花圈和烈士塑像前宣誓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烈士事迹陈列室,在板桥街道掀起了学习杨佃池、争做好少年的热潮。

杨佃池的英雄事迹,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烈士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第5篇: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张伯礼等“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今天小编整理了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

张伯礼,1948年2月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1-2]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年8月,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4]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48年2月26日,张伯礼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

198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室主任。

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12月—2002年8月,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年8月—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0年12月—2018年1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20年2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1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

张伯礼主持的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连续三次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1

谁说90后、00后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奔涌的后浪”。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国两会期间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称赞这些年轻人有情怀、有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被抗疫的年轻人所感动,90后是可托付的一代

“在武汉疫情期间,我觉得90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圈可点。”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说,90后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疫情期间,一名滞留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至今难忘。

△疫情期间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90后医务工作者

“她过年没有回家,疫情发生后成了一名志愿者,帮急需药品的小区居民买药。有人需要药时,她记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药不好买,需要跑十几家药店,还要买最便宜的,送给居民时,她会很用心地写一张纸条告诉药怎么吃。”张伯礼说,除了这名大学生,还有奋战在方舱医院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都让他难以忘怀。

在医院一线,这批年轻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坚持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伯礼说,“在困难时刻、特别危险的地方,他们抢着往前冲,我觉得他们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们的精神感动。”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2

进入3月,好消息传来,3月10日,湖北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7日,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撤离。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却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现在工作的重点是继续进行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张伯礼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前排左三)在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指导工作,至今,张伯礼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从这天开始,他就一直坚守江城,战斗在最前沿。

2月14日上午,张伯礼率领来自5个省的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正式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这是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

“根据以往的经验,轻症的患者,吃中药就可以治好。”张伯礼说,病人在方舱医院进行集中收治,集中标准化治疗,把大医院的床位留给重症患者,这种做法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

张伯礼介绍,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说,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有三大隐忧,分别是:防海外输入、危重症救治、出院康复。

“恢复期的病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肺里的阴影没有完全吸收,应该抓紧治疗,还有一部分是免疫功能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一场重感冒对他们也是种打击,所以一定要调节好。这些阶段中医还是有方法,在积极调理以后,帮助他们完全修复。”他说。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关注。现在,中国生产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药都已在国外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伯礼介绍,3月18日晚,一场中美中医师网络交流会在武汉举行。张伯礼会同国内中医界专家和美国中医师们,就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进行远程视频交流指导。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张伯礼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在为自己还是为人民的这道选择题面前,张伯礼毫不犹豫作出抉择,展现了一名医生代表的医者仁心与大局担当。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3

张伯礼院士泪洒会场!有一种落泪,叫责任与担当

中国有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张伯礼教授,一位年逾72岁的大龄逆行者,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不顾个人身体,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他此次的落泪,与其说是难过,不如说是对如今国内取得的良好效果的感动。

正如张伯礼教授曾经在一次直播中的讲话所言:

我在武汉待了82天,我把看到、听到的,都跟大家说,有些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反思。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这一点,才能赢得抗疫工作的胜利,才能救治每一个患者,不管你是多大岁数,不管你是穷人、你是富人,都是如此。哪个国家能做到呢?

中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重自己的祖国、爱国,才造就了如今这样的高效、安全,爱国教育也应该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张伯礼教授这般,不顾个人安危的人,并不在少数,尤其是明明已经在各自领域拥有很高的地位,按理说,他们“犯不着”去一线冒险。

可是,他们毫不犹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武汉,只为真正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正如张伯礼教授、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

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之光!

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

张伯礼教授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当初疫情发生,就乘坐飞机紧急奔赴武汉一线,加入到中医医疗队。

张伯礼教授接到任务之后,就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曾经2003年时的誓言,他到了2020年依然践行!

抗疫期间,张伯礼教授因为过度劳累,甚至不得不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而在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这是一位将自己的“胆”留在武汉的“逆行者”!

而张伯礼教授的辛勤付出,也取得不俗的成效:入住中医方舱医院的患者,无一人转重症!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4

张伯礼院士凯旋:“我只是普通中医,干了该干的事儿”

“无胆英雄”张伯礼坚守江城81天终得凯旋。昨天16:46,从湖北武汉发出的G294次高铁稳稳停靠在天津站站台上,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行走出列车,这位在江城疫情防控一线奔波81天的“无胆英雄”踏上家乡的土地。

昨天,张伯礼院士顺利抵达天津站,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站台上,人们拉起“欢迎战疫英雄载誉凯旋”横幅。天津骑警开道,沿街鸣笛迎接,以最高礼遇欢迎英雄归来。现场响起“校长,您辛苦了”的呼喊声。“不辛苦!”张伯礼院士挥手向大家致意。“大疫当前,医生就是战士,就得往前冲,让我们感动的是武汉市的老百姓,同时全国志愿者支援武汉,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在武汉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大疫当前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作为医务人员我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儿,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就是平常人干的平常事。”张伯礼说。“校长,大家很关心您的身体。”记者问。“我身体都恢复了,谢谢大家关心!”

接着,车一路飞驰到位于东丽区的休整隔离点。在这里休整的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纷纷围上来,往昔工作的“战友”在家乡见面更是分外亲切。“非常感谢家乡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要说英雄,大家都是英雄!”张伯礼说。在这里,张伯礼还见到了分开81天的家人,他分别与老伴儿、孙子紧紧拥抱,温馨场面让人动容。

张伯礼院士的爱人和孙子来到东丽区隔离休整点迎接张院士

休整隔离点值班经理王磊告诉记者,天津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风俗,为了让英雄们好好休养,隔离点特意为英雄们归来准备的第一顿饭,是地道的天津打卤面,用家的味道欢迎英雄回家。“英雄们付出那么多,我们在细节上悉心照顾,就是努力让他们觉得在这里跟在家中一样温暖。”王磊说。

人民英雄张伯礼简介及其事迹

第6篇:印得来图文快印简介

一、 企业简介

印得来图文快印成立2014年,秉承“诚信、专业、高效”的品牌经营理念,按规模化、网格化的市场理念规范运作,资金及设备数百万元的保障性投入,全面提高制作及服务的竞争力,广泛服务于各型设计机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地产、国土资源、广告印刷业、医疗、旅游餐饮、企事业单位。

印得来图文快印开通24小时预约热线,夜间为广大客户解决紧急资料的高质、高效、装订服务。(如招(投)标书、报告、会议资料等)以“全心服务、全力以赴”的宗旨服务于社会大众。无论您的期待是方便迅捷,品质优良,还是价格低廉,选择我们,您尽可一次满足!印得来图文快印一贯注重自己的品质、服务及良好的形象,力求做到物超所值、不断超越。把数码印刷的价值最短时间内传递给每一位顾客,这是我们努力不懈的核心目标。

二、经营理念

品牌宗旨

品质 成就价值

品牌使命

成就社会价值

创造企业价值

实现伙伴价值 品牌精神

专注专心专业

诚信奉献卓越 品牌核心价值观

发展

共赢 品牌经营理念

诚信

专业

高效

品牌管理理念

人为本

诚为基

信至高

质至上 品牌领导理念

同舟共济

人尽其才

有容乃大

共荣共损 品牌营销理念

开拓

创新

共进

共赢 品牌市场理念

规模化

网络化 品牌服务理念

全心服务

全力以赴

上一篇:羽毛球赛程安排表模板下一篇:退学申请书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