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杨靖宇的英雄事迹(精选11篇)

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篇1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事迹材料 )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曾任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大小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活动于蒙江、抚松间的曹亚范同志,获知他险状,便率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

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当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三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47年底,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解放了。杨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诉别人,家乡还有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当年杨靖宇离开家乡时,他的女儿马锦云刚降生五天,等组织上找到他家时,才得知杨靖宇的母亲和妻子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派毒打致死,抛下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那时女儿已经出嫁。当地人民政府立即拨给兄妹俩1000斤麦子,并把杨靖宇的儿子送到开封上工农速成中学。

英雄末路 杨靖宇的最后三个月 篇2

1939年的冬天,对杨靖宇以及他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来说,格外寒冷。

这一年,日伪当局把“大讨伐”的重点转移至通化、吉林、间岛省等东南满地区,直指抗联第一路军。

1933年,杨靖宇担任政委的南满抗日游击队仅30余人。几场硬仗打下来,他以自己的威望,以及“豺狼入室、一致对外”的统战原则,逐渐“赤化”了多支零散的抗日山林队。4年之后,抗联第一路军成立,队伍已有六千余人。杨靖宇率领司令部及属下三个方面军分散游击,“据有山丘密林之地面为所欲为,不仅对部落、矿山、警备机关进行袭击,掠夺,且胆敢迎击移动中之日本军部队。”仅1936年,南满日伪军就遭到抗联袭击12280次。

作为“最顽固”之“匪首”,杨靖宇及第一路军司令部,自然成了“大讨伐”的重中之重。

1939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年度《治安肃正计划要纲》中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伪满洲国治安部《治安肃正要纲》所附悬赏规定里,杨靖宇名列第一。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三浦随即命令,“以杨匪首为目标,坚持追击,捕捉歼灭,行动地区不受限制,神速灵活行动,努力利用夜间进行急袭和奇袭,进行搜捕。”

在此严酷的形势下,抗联中有人提议,把部队暂时转移到苏联“避一避”。“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你跑到苏联去还叫什么抗日联军?抗联是打鬼子的,就得坚持战斗。”杨靖宇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还有人提出把司令部藏到长白山深山里去,其他部队在外面牵制敌人以保卫司令部。“抗日抗日,你走了还叫什么抗日,你到长白山里猫起来,这叫什么抗日!”杨靖宇激动地喊道。司令部特卫排长张秀峰回忆,“他的声音非常大,嗷嗷的。”

9月,“吉林、通化、间岛三省日满军警联合作战司令部”成立,关东军吉林长春地区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总司令官,统一指挥三省军警联合作战。这大批兵力,包括日军独立守备队步兵5个大队,满军7个旅,三省警察队和热河、奉天、滨江、锦州四省增援队,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东为头目的“挺进队”,总数约2.5万人。此外,还配有一个飞行队。其作战原则是:同时遇上“土匪”(抗日山林队)和抗联,专打抗联;同时遇见杨靖宇部队和其它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

一张空陆交织的大网,正向杨靖宇撒来。

9月30日,桦甸县头道溜河口一个废弃的满军兵舍里,杨靖宇主持召开了中共南满省委、第一路军主要负责人会议,为粉碎敌人“聚而歼之”的图谋,决定“化整为零”,将抗联第一路军编成若干小股部队同敌人周旋,而他居中指挥协同作战。

11月22日,杨靖宇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400余人在濛江那尔轰设伏袭击,“毙敌三十余人,伤敌无数”。此后,他便率部消失在茫茫密林之中。

持续减员

12月7日,杨靖宇与日军有马部队在龙泉镇北方角杆顶一带激战,毙伤敌军10余人。两天后,于濛江西北小孤顶子与日军渡边部队激战数小时,而后甩掉敌人,穿越抚松公路南下。

起初,部队行进比较顺利,打了若干次胜仗,而且有一段时间,“讨伐队”几乎找不到杨靖宇的行踪。杨靖宇率部先后在濛江翁圈与李兴绍、曹亚范部,在濛江珠河与韩仁和所率少年铁血队,在临江西南岔与二方面军参谋林宇诚部汇合,并在大四方顶子修整了十余天。

但另外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那就是给养。

“那时我们抗联缴获了不少钱,每次战斗下来,都要奖励立功人员,所以战士手里也有钱,但是有钱买不到东西,”抗联战士沈凤山回忆。

为了隔断抗联与当地百姓的联系,日伪当局采用“归大屯”、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将居民集中起来,并在森林中开汽车道以减缩游击队的活动地域。抗联的物资来源变得越来少,只能依赖密林深处的营地储存的食物。而在这次“大讨伐”中,由抗联叛徒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寻找秘密营地,破坏粮仓。

严重缺粮的时候,抗联战士只能铲开积雪刨草根,或者扒下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里面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锅里煮成糊糊吃。

为了解决给养问题,杨靖宇率警卫旅与李兴绍、曹亚范部奔赴临江,计划主动攻袭林子头、白水泉子和八道江铁路工程现场。

12月24日,部队行至临江县大板石沟附近,遭日军渡边部队满军步兵三团堵截,杨靖宇指挥部队激战一天之后退回森林里。两天之后,部队转移到临江三岔子北方15公里处,又与满军步兵七团激战,抗联伤亡惨重。

这一仗明显地暴露了行踪,杨靖宇决定取消攻袭铁道工地计划,并再次分兵。

12月末,在濛江头道老岭地方,杨靖宇将司令部周围的部队分散开,命令曹亚范率一方面军袭击濛江西部的龙泉镇,李兴绍参谋率部分队伍转移,在头道花园又与二方面军林宇诚部队分离。而他自己率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战士,准备绕道濛江东南赴濛江北部一带与敌周旋。

而在濛江县公署,1940年1月6日至8日,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主持召开了“讨伐”杨靖宇讨论会,与伪吉林省“讨伐队”本部之野田茂等人共商“讨伐”事宜,决定加大力度,采取“狗蝇子”战术,“盯死”杨靖宇。

9日,杨靖宇率领300人,先在濛江县错草子与小滨、渡边部队交战,又与日军小滨部队,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率领的“挺进队”在濛江青江岗北方西岗激战数小时,然后向北撤走,但依然没有摆脱追兵。

11日,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兵。警卫旅政委韩仁和警卫旅一团政委黄海峰率警卫排60人,从西岗分头转移北上,而他自己则率机枪连一排、特卫排、警卫旅一团四连和少年铁血队共200人继续留在西岗活动。

一次次分兵,让其他指挥员率领属下战士离开司令部所在地方,其目的,一方面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让其他战士能够安全脱险。但他的分兵并没有起到意想的效果,“讨伐队”依然像“狗蝇子”一样盯着他。

“敌人先是白天追,晚上宿营。”沈凤山回忆,“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休息,后来就不行了。他们白天一伙,晚上一伙,换着班追,我们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

气象资料显示,当时濛江地区夜间最低温度,往往是零下42摄氏度。杨靖宇警卫员黄生发回忆,雪地行军,战士们的上衣全被树枝扯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而裤子总是湿的,寒风一吹便冻成甲,很难打弯儿,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就把棉衣揪下一块包脚,割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绑上。

张成为是1939年冬天参加抗联的,当时杨靖宇的部队已经到了最艰苦的时候。据他回忆,战士们又累又饿又困。到最后,行军时一个牵着一个的衣襟走,边走边睡,听到枪声,扑棱一下往地上一趴就开战。走着走着有人倒下去,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机枪连有个姓刘的山东小伙,一把大刀耍的精彩。这么一个好小伙,在行军中倒下了。当时杨司令还远远地在后边喊:快,快看看小刘,接一把,别让他倒下了!结果晚了一步,他就那么倒下去再没有站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战斗牺牲之外,许多战士冻死、饿死,部队持续减员。

但比饥饿和严寒更让杨靖宇痛心的是,在这次“大讨伐”中,抗联出现了不少“朝露”和“秋草”,带枪逃跑事件层出不穷。部分逃兵更是转而投降日军,加入“挺进队”,成了剿杀杨靖宇的先锋和主力。

叛徒,叛徒!

“当年敌人的宣传攻势很厉害!”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在山林里随时可以拣到敌人的传单,“有一张宣传原来杨司令的警卫员吴瘸子,印着他叛变后披红戴花,‘喜宴喝酒’、‘洞房之夜’等糜烂生活的照片。杨司令看后说,民族败类!”

抗联第一路军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1940年写给中共驻苏联代表团的汇报信里,也提到日伪花样甚多的宣传战。除了炮制“东北抗联已经瓦解”等谎言外,日伪经常利用已投降的叛徒或者家属亲朋来说降,“甚至指派漂亮的妓女以性交作引诱,或者把男女性交的图片散布到抗联活动区域。”

1938年春天,与司令部失去联系一年多的抗联第一路军一师,处在日伪重重围剿之中。日军将师长程斌的母亲及哥哥扣押,随后,叛徒韩永好带着程斌的哥哥程恩来到一师驻地。程恩劈头就问,“你革命,你抗日,你还要妈么?”程斌说,“不革命不抗日也得要妈!”后来,程斌率部下115人集体投降,并成为日后“讨伐”杨靖宇的主力。

作为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程斌有“小杨靖宇”之称,可谓杨靖宇的臂膀,他的叛变,不但严重动摇了军心,而且使抗联的许多战术被日军掌握,给整个抗联部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939年1月21日,警卫旅一团参谋丁守龙在濛江县马架子被敌逮捕,他向敌人供述了杨靖宇“最近行动”、“南下之主因”、“青江岗北方西岗地区之行动”、“行动推测”、“杨匪主力行动之若干”、“杨今后蹯踞或逃避地点”、“抗联一路军编制”等各项军事秘密。

如果说,程斌的叛变使一路军经历了一次危机的话,那么这次丁守龙的叛变,就直接危害到杨靖宇及第一路军司令部的安全。

敌人从丁守龙的供述中掌握了杨靖宇的行动路线,据此调集了日军大原、有马、小滨、有政等部队,和伪满军第一旅步兵三团及程斌、崔胄峰的数支“挺进队”,由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指挥,在清江岗、北方西岗地区疯狂围剿。

在饥寒交迫、敌人不断追击的险恶形势下,杨靖宇决定继续向西突击以冲出险区。1月29日清晨,部队在四方顶子西坡——马屁股山陷入了敌人包围,伤亡70多人。两天后,又有一大股敌人寻踪围上来。当时,警卫旅一团、三团主力根据杨靖宇的命令已分头北上,在杨靖宇身边只有特卫排、少年铁血队、机枪连的60多个战士了。

而在此危机时刻,2月1日,司令部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携带枪支、机密文件、大量现金向五斤顶子森林警察队投降。张投敌之后,进一步暴露了第一路军司令部的行踪。敌人又从桦甸、安图等地调来大批日伪军,协助驻在通化、濛江的“讨伐队”。

张秀峰的叛变,进一步把杨靖宇逼上了绝境。

孤悬敌后

2月2日清晨,包括叛徒程斌“讨伐队”在内的大批日伪军,在飞机配合下,向杨靖宇及司令部所在的那尔轰古石山发动进攻。此役过后,杨靖宇身边仅剩下30名战士。两天后,为解决给养,杨靖宇率部攻打新开河木场,可背粮的15名战士却被敌军冲散。此后,他身边只剩下15名战士了。

此时,抗联第二路军一名交通员携带着周保中致杨靖宇的信找到了杨靖宇。1937年以后,抗联第一、二路军的联系一度被阻断。为克服“我南北满军事联系与内部工作进行上发生的困难,对于全东北游击运动一致性之进展上的缺陷”,周保中派出交通员前往南满“接洽一切”,通报北满吉东地带“我抗日联军局部状况”,并盼望南满省委“派负责代表偕来吉东省委余处集议一切”。

不仅与抗联第二路军缺乏联系,1938年,曾在作战中相互支援的国民党王凤阁等友军也先后覆灭,抗联第一路军孤掌难撑。

而另一方面,“从满省时代至现在差不多二年多的长时间,……不能得到(中央)指示与领导,……这在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损失。”1937年1月16日,杨靖宇在写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陈潭秋的信里说,“……特别是军事干部,现在干部困难到现在的队伍数量的范围内维持现状的干部也不够,……望你们勿(无)论如何急速帮助几个干部,特别是军事干部为要。”

针对这一情况,1940年4月,魏拯明在给中央代表团的报告里也称,“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我们很忧虑万一再度长期断绝了这种联络时,不知将来更要遭到怎样严重的后果呢?”

人越打越少,又没有队伍来援助,与组织长期缺乏联系,对杨靖宇来说,此中孤独自不堪言。

孤身战死

2月8日,杨靖宇患了重感冒。

为了轻装行军,部队的帐篷、火炉早就扔掉了。几名警卫员只好用斧子砍些树枝铺在地上,又找来一块木头当枕头,让杨靖宇在上面,并在他身边生了一堆火。不巧,火堆上蹦出的火星,将杨靖宇的棉裤烧了个大窟窿。

警卫员黄生发看到后,把自己棉袄上的下襟撕下一块,让杨靖宇补棉裤用。杨靖宇见此很不高兴,批评黄生发,你怎么撕棉袄?黄说,我棉袄缺一块,还有棉裤腰挡风。但杨靖宇的棉裤是黄的,补丁是白的,补完之后不好看。黄感觉很不好意思。“杨司令笑着用手摸了摸补丁,说:‘很好,很好,这是友谊的象征。’”

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撒下的传单称,如果投降,整个东边道归杨靖宇管辖。“我捡起来递给杨司令,他看了后轻蔑地笑了笑,团了几下丢进火堆。”仅剩下的十多个战士,围坐在火堆边,听杨靖宇讲他的革命经历。“我们随他的话激动着,仿佛跟着他出入监狱,跟着他闹土地革命,跟着他在白区做地下斗争……”

多年以后,黄生发还记得,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候,杨靖宇始终“坚毅、豪迈、沉静”,“谈笑风生”。曾担任抗联第一路军六师师长的金日成,多年后也回忆说,“这是困难时刻的相逢,……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

次日下午,西北岗上突然响起了枪声,程斌的“挺进队”又追来了。杨靖宇果断地将15名战士分成两拨突围,跟随杨靖宇的仅剩7人。

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敌人一边打枪,一边叫喊:“快投降吧,投降了有梗米洋面吃……”此时,杨靖宇一行,只有黄生发背包里有一块苞谷干粮。

“现在情况很紧急,我们分开走。”杨靖宇说。大家都不同意,表示不能离开,“死,也要死在一块。”杨靖宇耐心地解释:“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块有什么好呢?”他当即决定,由黄生发带领三个受伤的战士往回走,并联络部队到七个顶子汇合。他自己率领朱文范、聂东华两名警卫员继续向前。

2月15日,程斌率“讨伐队”搜索杨靖宇等人的行踪时,在五斤顶子北方山坳的雪地上发现了一道足迹,急忙追去。

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杨靖宇)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然而,杨靖宇毕竟几天没吃一顿饱饭,身上乏力,下午3时许,敌人终于追了上来。

杨靖宇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利用地势连续射击。混乱之机,他再次甩掉紧追不舍的“讨伐队”,但其左臂中了一枪。敌人称他“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终于逃进密林之中。”

从15日清晨起,“讨伐队”经过一次战斗,加之十几里山坡路的拼命追赶,被杨靖宇拖得疲惫不堪,陆续有人掉队。日军有关资料记载,“早晨出发队伍有600人,逐渐剩下300人、200人、100人,到16日凌晨两点钟,仅剩下50人。”

2月16日上午,杨靖宇逃出包围,派警卫员朱文范、聂东华去附近买食物。

在濛江县城东南6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朱、聂被敌人发现,二人牺牲。敌人在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并通告附近村民 “入山打柴绝对不准携带午饭”。

一个星期没吃东西的杨靖宇只好继续辗转。2月22日,他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6公里处三道崴子,在一个空窝棚里过夜。没人知道,这个夜晚他想些什么。或许,他想到多年未见的父母和妻儿。或许,想起了三个月前他签发的《为世界大乱群起救国告东北同胞书》,“为了锦绣中华、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解放和人权自由,(我们)曾饱尝风雪、奋不顾身与日贼血战8年。”或许,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未来那个“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

2月23日上午,杨靖宇在窝棚附近碰见4个上山打柴的农民,拿钱委托他们买些食物和一双棉鞋。其中有个农民后来回忆,“我们对他说,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会杀头。”杨靖宇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外国人投降的。”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叫赵廷喜,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特务李正新,便一起去保安村伪警察分驻所告密。消息迅速报给了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岸谷根据报告中描述的体貌特征,判断此人就是杨靖宇!

岸谷马上派警察本部的西谷,率领抗联叛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等21人,组成第一批快速“挺进队”。下午4时左右,“挺进队”赶到杨靖宇约定的交接食物的地方,发现了登山的大脚印。循着脚印搜索,终于在三道崴子703高地发现了杨靖宇,他们一边向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一边分左右两队包抄过去。

这是杨靖宇及他率领的司令部,自1939年11月22日以来与敌人的第55次交火,这一次虽然是孤身应战,但他强忍着饥饿和伤痛,双手持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依然巧妙地和敌人周旋。最后,他被逼到山谷中的老恶河旁,依傍着一颗槭树射击。

“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叛徒们的喊叫,迎来的是杨靖宇手枪里的子弹。4点半左右,西谷见杨靖宇“豪无答应的神色”,于是下令“干掉他”。机枪手张奚若扣动扳机,一个点射,击中杨靖宇的胸膛。

杨靖宇倒在雪地上。

这一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有感 篇3

本学期我们学了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虽然没有讲他们抗日的故事,但课文中描述的故事足够让我感动。课后我又到网上搜了一些关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1905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他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他的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加上东北的严寒,士兵极度的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粮食了,他和剩下的十九名战士忍受着饥寒交迫和疲劳与敌人奋战。最后,即使剩下的战士全牺牲了,杨靖宇依然边战边逃。后来,杨靖宇被一百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二十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枪,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时,杨靖宇年仅35岁。日军出于好奇的将他解剖后,发现他胃里竟然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看到这里,我无法想象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吞下那些野草的,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读了杨靖宇的感人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是那么的艰苦,而他还能心怀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奋战到底,所以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更要学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满天星,数不清。东边道,出英雄。抗日英雄无数,杨靖宇数第一。”这句话说的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今天我读了他的故事。“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军连遭打击,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一直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他率领警卫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一人。他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壮烈牺牲。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人故事 篇4

他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他与赵尚志合称“南杨北赵”;因叛徒出卖,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之下,吃草根树皮和棉絮,孤身战斗至最后一息,牺牲时年仅35岁。1905年的今天,杨靖宇将军诞生。纪念英烈,勿忘国耻!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找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杨靖宇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他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作文 篇5

伟岸的身躯挺立在白雪皑皑的山崖

白桦树下有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手舞双枪跨上赤色的战马

将军在弹尽粮绝中像山峰一样倒下

倒下的勇士更让敌寇惊恐惧怕

英雄的史诗传遍四面八方

山崖上开满殷红的杜鹃花

在这曲《英雄赞歌》里,那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就是让我们敬仰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来说,我们出生在21世纪,从小就过着快乐而又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这几天,我读了一个关于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故事《愿将此身长报国》。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心潮澎湃,为杨靖宇将军大无畏的精神而感动。

1932年,杨靖宇受中央委派到东北开展抗日工作,他在东北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并率领部队与日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展开了斗争,很快就建立了蒙江、那尔轰、金川、河里、集安、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了许多胜仗,给当时嚣张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看到抗日联军的势力不断壮大,就开始害怕。为了消灭杨靖宇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敌人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队实行了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束蓖式”“踩踏式”的“讨伐”。

1940年2月23日,北风卷着飞雪,疯狂地扫荡着吉林省蒙江县的山山岭岭。形势异常严峻,杨靖宇将军所率领的抗日联军连身边最后两名战士也不幸牺牲,在县城西南保安村的山坡上,病魔缠身、饥寒交迫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孤身一人,正在同200多个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敌人认为,杨靖宇单枪匹马,身陷重围,逃走已不可能。于是,他们停止了射击,利用叛徒尹夏太等人对杨靖宇喊话劝降:“杨,你的命要紧,抵抗没用了,快投降吧!你如果归顺,皇军大大地重用!”“杨靖宇,归顺吧!现在就剩你一个人了,再抵抗是没有用的!”在敌人的围攻下,在声嘶力竭的劝降声中,杨靖宇面无惧色,瞄准喊叫的敌人不停地射击,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彻底绝望了,日本指挥官大阪发狂似的下了“干掉他”的命令。各部敌人听到命令,马上包围上来。步枪、机枪一齐开火……

枪声过后,整个山谷的空气像凝住了似的。低低的林涛如泣如诉,发出阵阵悲凄的哀鸣……杨靖宇高大的躯体靠在扭筋槭树上,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壮烈殉国。他那被敌人子弹穿透的胸膛,汩汩流出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落叶,染红了雪地,但他依然睁着双眼怒视敌人,手里紧握着那支20响的驳壳枪……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暴地砍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当一位日本军官发现杨靖宇的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树皮、棉絮时,感动得流出眼泪,声音哽咽地说:“杨靖宇,中国人的英雄!”在场的敌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不得不承认“杨靖宇不愧是一个将才!”

课文《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设计 篇6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简介“抗日战争”和“杨靖宇”生平事迹,出示杨靖宇司令的图片。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体会感悟

1根据课后习题一,说说故事梗概。

(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点。

(4)自主说故事梗概——组内说——班上说。

2根据课后习题二,体会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1)自主读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句。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

(3)组内交流,组员注意补充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4)班上交流,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杨靖宇司令的崇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6)注重情感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总结本次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了古代民族英雄杨家将、岳飞、郑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今日英雄杨利伟等。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英雄们均如雨后春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行动起来,同学们!

板书:

抗日英雄杨靖宇

叛徒告密日寇包围

围如铁桶希望突围

情况危急命令分开

妥善安排只身周旋

威逼利诱壮烈牺牲

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篇7

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游戏:猜人名。

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测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_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2、细读课文,复述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概括故事梗概这一学习目标,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由于六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预习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主要采用生自学、师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或者文中重点词进行概括训练。

随机板书:不幸被围、突围五天、分开突围、独自周旋、壮烈牺牲读了两遍课文,你觉得杨靖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生自由答,师引导:杨靖宇的优秀品质不只是这些,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更多,本课的特色就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三、品读感悟,探究展示

探究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杨靖宇的什么品质?

探究提示:

1、用我们学习的浏览方法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可以抓住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这些细节描写谈感受。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4、代表发言,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及时补充。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因此,对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突破,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细读品悟、探究展示,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迁移,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全面地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在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关爱战士、舍己为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关于细节描写的句段,通过多样化多角度设身处地的朗读,再次感受英雄之爱、英雄之勇、英雄之不屈,使杨靖宇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在朗读中通过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再次感受杨靖宇的高尚品质。

关于杨靖宇事迹心得 篇8

近日,记者访问了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民,听他讲述发生在杨靖宇及其家人身上的故事。

“我爷爷是个顾大家舍小家的人。他离开河南被派去东北抗日时才24岁,当时我父亲只有2岁,我姑姑才出生5天。”马继民说,“自那以后,家里人就再没有见过他。”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确山县。马继民听老家人讲述得知,当年杨靖宇虽然父亲早逝,但家里条件不错。杨靖宇的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坚持让儿子上学,还喜欢给儿子讲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对杨靖宇有很深的影响。

杨靖宇在1922年毕业于确山县小学后,又前往省城开封求学。在校期间他接触到很多进步人士,向往革命。1927年春,他被选为县农民协会会长,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农民暴动、刘店秋收起义。1928年调往河南省委后不久调往东北。

“当时我爷爷在河南很受关注,当局下通缉令抓捕他,我奶奶就带着家人东躲西藏,躲到了确山县旁的汝南县,不敢住在村里,就在地里搭个窝棚住。”马继民说,杨靖宇在前往东北前,组织允许他偷偷回家见一面,几经辗转,他才找到家人。

“当时姑姑还没有名字,奶奶就让爷爷起一个。爷爷说,‘你们为了我干革命东躲西藏,就叫躲儿吧’。”自此,马躲这个名字就一直用到新中国成立后。

杨靖宇离开河南后,家里人就彻底失去了他的消息,只知道是干革命去了。当地军阀、土豪都在抓他,家里也被抄光了,只剩下杨靖宇在临走前留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他与同学合照后,单独劈开他的一部分。照片保留至今,很不容易。

“照片是靠奶奶和爸爸一直藏着才留下的,冬天就把它缝在姑姑的棉袄里,天热穿不了棉袄,就藏在墙洞里。”马继民说。现在,这张真片被保存在确山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里。

如今,马继民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吉林省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主抓红色旅游工作。他每年一半时间在靖宇工作,一半时间在原单位郑州铁路局工作。“我能为靖宇人民做点事,是一种对爷爷特殊的纪念方式。”他说。

在马继民的努力下,杨靖宇殉国地等抗联遗址得到修缮和有效保护,红色旅游成为靖宇县的“名片”,被列入中国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

靖宇县还成立了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马继民是执行会长,研究会多次组织杨靖宇精神宣讲、重走抗联路等活动。目前,长春市有一家影艺公司与研究会接洽,正在筹备策划一部40集电视剧《杨靖宇》。

今年“九一八”来临之际,马继民来到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集安市,杨靖宇曾率领抗联战士在这里的清河镇东岔村和榆林镇治安村的山中生活。马继民第一次踏上这段抗联路,几乎在每一处,他都轻抚遗迹,深陷沉思。

“作为抗联后代,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痕迹与记忆重合,也听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年先辈们艰苦的战斗历程。”他说。

英雄的革命事迹 篇9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 篇10

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

一次,在火车站,雷锋遇见一个老太太,不停的哭,雷锋上前一问,原来老太太出门探亲,刚到这里,钱给弄丢了,雷锋什么也没有说,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这位老太太,匆匆走了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抗疫的英雄事迹 篇11

“我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

“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2月9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都渐渐消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还没有抗击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信念。”邓雪蓉说。

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人张勇。听完电话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

不到24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

“一天4班,每班6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护,将近10个小时,在此期间,基本上不吃不喝。”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

“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部分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部分能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

“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并记录五点血糖。对于血糖高者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酮体。”

苦心人,终不负。

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房,一位88岁高龄的老奶奶经过9天的治疗顺利出院,这也是该医院当时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自己参与治疗和照顾的患者回家团聚,邓雪蓉和同事们既高兴又激动。

“武汉的人民,还有同行们,他们真的太难太难了,帮助他们,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邓雪蓉说。

每一个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凯旋,也期盼团圆。

就在驰援武汉的前一天夜里,邓雪蓉七岁的女儿,带着哭腔与她拉钩约定——我会一直在家里乖乖听话,等待妈妈胜利的消息。

上一篇:大学校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挤压车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