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 《动一动真有趣》

活动目标:

1 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2 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动一动真有趣”课件

2《小鸡出壳》音乐

3 头饰若干(长颈鹿、大象、小猫、小兔、小鸟)4 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律动和游戏导入,调动幼儿积极性

1 师:“蛋宝宝们,我是你们的鸡妈妈,现在跟鸡妈妈一起做运动,快快出壳吧!” 2 热身运动:[播放音乐《小鸡出壳》]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律动

师:“哇,小鸡出壳了。鸡宝宝们刚刚运动过,一定有些累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 3 整理运动:手指游戏,平静幼儿情绪,吸引注意力

师:“鸡宝宝们,我们刚刚运动了腿和胳膊,我们身上还有哪里能动呢?”

“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我们的手指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二、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身体各部分,培养幼儿协调性 1 出示图片,观察小动物并根据儿歌模仿动作 (1) 模仿小猫 [播放小猫叫声音频] 师:“宝宝们,我们的好朋友来了,听,它是谁呢?”(幼:小猫)

“你们怎么知道是小猫呢?”(幼:小猫的叫声) “好,那我们看看是不是小猫。” [播放课件] 师:“宝宝们猜对了,是小猫。谁愿意来学学小猫走路的样子?” 幼儿自由模仿

师:“小猫有话要对小朋友们说,听听它说了什么?” [播放儿歌音频]“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师:“小猫说了什么?”(幼: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教师总结:小猫走路的时候,是轻轻的,脚下不发出声音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和老师模仿,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2)模仿小象

师:“又有小动物来了,这只小动物有着长长的鼻子,你们猜猜它是谁呢?”(幼:小象)

“听听小象要跟我们说什么?”

[播放儿歌音频]“我是一只小小象,甩着鼻子走。” 师:“小象说了什么?小象是怎样走路的?” 幼儿自由模仿

教师总结:小象鼻子很长,而且长鼻子快要垂到地面了,所以小朋友在模仿小象时腰要弯下去。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小象 (3)模仿小兔、小鸟

教师根据以上步骤引导幼儿模仿动作,学习儿歌

2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模仿所有动物,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 延伸模仿

师:“我们刚刚模仿了小猫、小象、小兔、小鸟,宝宝们,你们还会模仿什么动物呢?”

幼儿自由模仿,教师可以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习

4 分组、分角色模仿

师:“鸡宝宝们,森林里要举办模仿大赛了,你们想参加吗?好,那谁愿意模仿„„”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模仿的动物,教师给幼儿佩戴头饰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来模仿,教师适时作指导

三、活动结束

师:“鸡宝宝们表现都特别的好,鸡妈妈给大家都发一朵小红花。” 附:手指游戏儿歌:《手指变变变》

一只手指,一只手指变变变, 变成毛毛虫爬一爬;

两只手指,两只手指变变变, 变成小白兔跳呀跳;

三只手指,三只手指变变变, 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四只手指,四只手指变变变, 变成小蝴蝶飞呀飞;

五只手指,五只手指变变变, 变成大老虎嗷嗷嗷。

第二篇: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爱清洁、讲卫生》

活动前评析

一个民族的卫生状况,不仅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也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样,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文明礼貌的标志。而且新《纲要》中也提出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不太注意讲卫生,经常出现饭前便后不洗手、早晚不刷牙、不爱洗澡等不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反复督促才能勉强做到,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爱清洁讲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不知道爱清洁讲卫生还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的标志。因此,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性,知道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2、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情景歌曲《找朋友》、《讲卫生》,课件《小猪变干净了》,人手一份洗手用具(水盆、香皂、毛巾)。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找朋友》)是谁在找朋友呀?他找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评析:此环节有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猜想的兴趣,从而激起了幼儿的观看愿望。)

二、看课件《小猪变干净了》

1、师:小猪找到朋友了吗?

幼儿:没有。

2、师:为什么小兔子和小白鹅都不愿意跟小猪玩?

幼儿:因为小猪太脏了。

3、师:小猪该怎么办呢?咱们来帮他想个办法吧。

幼儿A:自己玩。

幼儿B:自己玩多没意思。再找别人去。

幼儿C:别人也会嫌他脏,不跟他玩。小猪应该洗干净。

••••••

师:咱们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继续看课件后提问:

4、师:小猪是怎样变干净的?

幼儿:洗澡!

5、师:小猪变干净后,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它玩了吗?

幼儿:小兔子和小白鹅都愿意跟小猪玩了,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6、师:你喜欢跟什么样的朋友玩?脏的,还是干净的?

幼儿:我喜欢干净的朋友。

小结: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干净的小猪玩,我们喜欢跟干净的朋友玩,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课件,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利用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特点启发他们帮小猪想办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认真观看,主动思考。)

三、洗澡

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小猪用洗澡的方法变干净了,我们也来洗洗澡,做个干净的孩子吧。从哪儿开始洗呢?

幼儿A:洗脸。 幼儿B:洗胳膊。

幼儿C:洗头发。

••••••

师:请跟我一起,咱们从上往下洗。

2、和着《洗刷刷》的节拍做洗澡律动。

小结:洗个澡真舒服呀!天热了,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评析:“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激发了幼儿做干净孩子的愿望,我就迎合他们的愿望,安排了“洗澡”这个环节。而且活泼的律动式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洗手

1、师:每天,我们的小手用的最多,最容易脏了。小手是怎样变脏的?

(幼儿:玩积木、玩沙、写字、做游戏、上厕所••••••)

2、师:每当我们用手来做事情的时候,小手就会变脏。手脏了会有什么害处?

幼儿A:手脏了,小朋友就不和我拉手了。

幼儿B:手脏了会把衣服摸脏。

幼儿C:如果用脏手拿东西吃会生病的。

3、师:哎呀!手脏了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害处呀!我们快来想办法保持小手干净清洁吧。

幼儿A:不摸脏东西。

幼儿B:洗手。手脏了就洗洗,上厕所回来洗洗手,吃饭以前洗洗手。

4、师:你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洗小手的儿歌《洗手歌》。

教师先便做动作边逐句教诵,然后师幼一起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

5、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怎样把小手洗干净了,现在,我们就用水把小手洗干净吧。

教师和孩子洗手动作同步进行,在洗手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湿湿手—抹香皂—搓手心—搓手背——搓指逢—搓手腕—洗掉香皂沫—甩甩水—擦干手。

6、师:(检查每个孩子的小手)现在,你们的小手白白的,香香的,洗得真干净!

小结:小手表面的脏东西容易洗掉,藏到指甲缝里的脏东西就不那么容易西干净了,所以,我们还要勤剪指甲,不让脏东西住进去。小手干净了,就会少生病,我们一定记住饭前便后要洗手。

(评析:此环节我直接从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入手。每个孩子都有相关经验,所以互动性很强。其间,我利用儿歌使枯燥的洗手的方法变得富有趣味性,并且,真实的洗手活动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同时,我注意到适时的表扬好象兴奋剂,让孩子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五、刷牙

1、师:手脏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害处,嘴巴经常吃东西,牙齿也会变脏。牙齿脏了会有什么害处?

幼儿A:嘴里有味,不好闻。

幼儿B:牙齿会变黑。

幼儿C:生蛀牙。

2、师:哎呀,牙齿脏了真可怕!怎样让牙齿变干净?

幼儿A:漱漱口。

幼儿B;睡觉前不吃东西。

幼儿C:刷牙。

3、齐说儿歌《刷牙》,并做律动。

小结: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卫生,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评析:幼儿对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总是很关心,而且,他们已经有了保护自己的初步意识,所以此环节激发了幼儿保护牙齿的愿望。)

六、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师幼共同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人们都喜欢干净的孩子。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服,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评析:在总结时,我一改往常单纯老师说孩子听的方法,而是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我的提示下,由孩子们自己总结出来,不仅检查了孩子们的接受情况,也再次加深了孩子们对良好卫生习惯的了解。

七、结束:

做律动《讲卫生》,带幼儿出活动室。

(评析:律动《讲卫生》,紧扣主题,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请家长督促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本活动设计,环节比较清晰、紧凑。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把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注意动静交替,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让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因素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能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教育,并积极培养师幼关系,重视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活动围绕“爱清洁 讲卫生”的目标,按照由总到分的步骤层层展开,环环都紧扣主题,而且,教师能够利用有趣的活动强化幼儿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儿歌:《洗手歌》

哗哗流水清又清,

洗洗小手讲卫生。

洗手心,洗手背,

指缝、手腕都洗净。

伸出小手比一比,

看看谁的最干净。

儿歌:《刷牙》

小牙刷,手里拿,

挤点牙膏把牙刷。

上刷刷,下刷刷,

左刷刷,右刷刷,

里里外外都刷刷,

牙齿白白笑哈哈。

第三篇:小班健康活动要排队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要排队(程玲玲)

一、师幼交流。

1、老师问幼儿刚才在外边玩的开心吗?可是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小朋友们玩滑梯的时候太拥挤这样玩太危险了,谁能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老师组织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并发言。

二、歌曲欣赏。

1、老师在听完幼儿的发言后,说老师这有一首关于滑滑梯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中是怎样唱的。

2、老师唱歌曲一遍。

3、老师问歌中是怎样唱的?

4、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回答。

三、学唱歌曲。

1、老师先领念一遍歌词,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并让幼儿分组练习。

四、找朋友。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老师描述在大集体中只有互相谦让,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2、老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并主要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的谦让心理。

3、培养幼儿的这种习惯,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养成。如:找朋友

第四篇:小班爱牙健康活动教案

小班健康活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活动目标:

今天我施教的对象是小班孩子,所以很多感受和我是有距离的,活动中我只要求孩子们把握两点就足够了:

1、愿意和老师一起看绘本书,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故事语言的趣味性。

2、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以上是本次活动的目标。至于故事中蕴涵的另外一个含义:勇敢地面对可怕、困难的事情,并坚持把它克服。故事中两个角色从逃避、害怕到忍耐、面对,最后终于坚持克服恐惧,这样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在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中我有提及,但是没有强调。我觉得绘本故事的画面内容本身就告诉孩子们了,没有必要用语言反复去强调,不如让幼儿在尝试用动作、表情、神态来表现故事内容时,用心去体验,来得更真切。 活动准备:

包括经验了解、物质准备两方面。

在活动前,我有一个活动前承,在下面过程中有提及,通过问卷了解幼儿相关知识经验有多少。并在家长交流中获悉班级里有两个家长很喜欢购买优秀绘本读物(邱立涛、张靖潇),本次活动的绘本就是向其中一名邱立涛借的,让这些家中的优秀读物得到合理的资源共享,让这种亲子阅读的融融氛围在班级内扩散。在这次活动之前,我还特地邀请张靖潇妈妈来幼儿园助教,让自己聆听一个非幼教人士在与幼儿共读绘本过程中,向我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包括:与孩子交流的语气、语速,夸张的表情,毫不吝啬的赞美等等。

物质准备:因为绘本数量及大小原因,制作了简易的PPT,为的就是让幼儿能够观察得更仔细,不受干扰。鳄鱼头饰和医生帽子各占班级幼儿人数的一半,为的是让小班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增加表演兴趣。而且特地将医生形象改成一般的白色帽子,为的是头饰的反复利用,便于投放在角色游戏区“小医院”中。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承:有关“鳄鱼、牙医话题”的问卷。

目的是通过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鳄鱼、牙医的话题,开始关注这两个角色,并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商讨填空并打勾:

(1)目前宝宝有

颗牙齿?有无蛀牙?(有;没有) (2)妈妈有蛀牙吗?(有;没有) (3)爸爸有蛀牙吗?(有;没有) (4)宝宝看过牙医吗?(看过;没看过)

(5)你觉得(或者想象中)牙医是怎样的人?(可怕的;亲切的;讨厌的;其他)

(6)宝宝一天刷几次牙?(1次;2次;1次也不刷) (7)宝宝见过鳄鱼吗?(见过;没见过)

(8)在哪里见过鳄鱼?(动画片;图片;画报;动物园;其他) (9)你觉得鳄鱼是个怎样的动物?(可怕的;凶残的;难看的;滑稽的;其他)

(10)你会说“高路洁”广告词吗?怎么说:我们的目标是—

2、环节一,出示鳄鱼,引出课题: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绘本PPT。

3、环节二,共读绘本,猜测联想:为解决重点目标铺垫。

4、环节三,学习对话,体会心理:为突破难点服务。

5、环节四,懂得爱牙,天天刷牙:为进一步解决重点目标服务。

6、活动后延:区域活动

(1)将鳄鱼头饰和医生帽子投放在“表演区”,让幼儿继续扮演角色,练习对话,并自主表演。

(2)将绘本投放于“阅读区”,创设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并定期更换绘本。

第五篇: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

高兴生气的时候——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

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 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 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 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 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 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 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 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

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 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 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 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本活动是在创园区特色“幼儿心理健康特色园”的一次尝试活动。活动是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想通过有目的活动来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差异和面临的问题;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寻找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和各领域目标的结合点。

第六篇:小班健康教案 心理教育活动

小班心理教育活动 情绪变变变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娄丹娜

一、理论依据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 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 当然,这三种界定方式之间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现在关于情绪调节及其发展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消极情绪领域,因为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们认为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大都是在特定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情绪调节主要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或是以积极情绪取取代消极情绪。

二、年龄特点

幼儿的情绪,内容已相当丰富,一般成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的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已能简单的辨别积极情绪和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设计思路

重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难点:情绪调节方法。

形成原因:幼儿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决方法:情境创设策略、图示策略。

目标:

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积极探索情绪调节的方法,知道要保持积极的情绪。

3、体验帮助他人,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准备:材料准备:音乐,汇总图,材料(皮球、书、油画棒等),三个大班幼儿。 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圆形。

线索:教学线:引题(拍手歌)——体验情绪——情绪调节——欢庆舞。 心理线:心理适应期——心理体验期——心理调节期——心理释放期。

过程:

一、引题

向老师问好。拍手歌圆圈上入坐。(帮助幼儿适应陌生的人和环境,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二、体验情绪

1、介绍三个小客人。(开门见山,马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体验。学学开心、生气、难过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让幼儿对这三种情绪产生共鸣。)

三、情绪调节。帮助气宝宝、哭宝宝变成笑宝宝。(幼儿互相交流及与表演者的交流,教师及时记录方法,让幼儿产生自信心,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汇总图使幼儿的经验汇总、归类,并可以时刻提醒幼儿,具有长期性。)

四、欢庆舞(活动在气氛高潮中结束。)

上一篇:小班消防演练总结下一篇:小学拔河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