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通用17篇)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躲闪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勇敢的个性品质。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

2、场地布置狐狸的家和小公鸡的家。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1)队列练习(2)做模仿操

随着音乐跟老师做小公鸡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平衡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做单脚站立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小公鸡有一个本领叫金鸡独立吗?你能不能学做用一只脚站着的小公鸡?(3)请个别动作协调的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单脚站立,另一只腿屈膝离地,两臂可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看谁坚持不动的时间长。(4)幼儿学念儿歌,并学习单脚站立。

(5)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场地,认识狐狸和公鸡的家。(6)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7)请一幼儿扮演狐狸,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公鸡游戏。提醒“狐狸”听到念“狐狸来了”后,才能从家里跑出来捉小鸡。“小鸡”也只有听到“狐狸来了”后,才能向家跑。(8)更换幼儿扮演狐狸,继续游戏两次。

3、结束部分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2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 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怎样让小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 并增加难度, 巩固跳的技能, 是小班跳跃类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 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 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 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青蛙跳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多种需要, 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练习从高处往下跳, 发展腿部肌肉的力量,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2.在学青蛙跳的活动中, 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3.培养自信心、勇敢及关心他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青蛙哥哥胸饰一个, 小青蛙胸饰每人一个, 装饰成池塘的椅子若干 (不同高度) , 小蝌蚪、荷叶 (即时贴剪成) 若干, 相关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师:小蝌蚪们, 来, 跟着哥哥在池塘里学游泳吧。春天来了, 天气慢慢变暖和了, 呀, 你们怎么长出后腿了, 让我们动动后腿、蹲一蹲吧……前腿也长出来了, 让我们伸伸前腿吧, 往上伸, 往旁伸……摸摸尾巴不见了, 你们变成小青蛙了, 呱、呱, 让我们跳到岸上去玩玩吧。

二、基本活动

1. 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跳进“池塘”。

师:池塘里的水真清呀, 我们一起跳下去游个泳吧, 呱! (带着幼儿往下跳) 游泳喽……

(小班“从高处往下跳”的高度基本为25厘米, 通过对我园小班幼儿的测试, 我把三个高度分别定为约20厘米、25厘米、30厘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 选择不同的“岸”来“跳水”, 使每位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2. 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教师再讲解、示范。

师:刚才有个小青蛙跳得真漂亮, 请他来跳给大家看。 (请一名幼儿站到“岸”上) 你们看, 他的两只脚是并拢的, 膝盖是弯弯的, 呱!轻轻地跳到了水里, 我也要来学一学。

(对小班幼儿讲解动作要领时必须清楚, 而且要多次强调。在练习“从高处往下跳”这个基本动作时, 先让小青蛙自由尝试, 然后请一名动作正确的孩子来展示, 教师再来“学一学”, 边做动作边讲解动作要领, 最后请小青蛙“一起来学一学”。整个过程没有直接的示范讲解, 而是幼儿在前, 教师在后, 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3. 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的“池塘岸”往下跳水。

师:小青蛙们, 我们也来试一试吧!看看你们的脚有没有并拢呀?膝盖应该怎么样的?准备好了吗?哥哥要看看哪个小青蛙跳得最轻。一、二、三, 呱!游泳喽……你们还想再跳一次吗?这次, 哥哥要看看谁跳得最远。

(幼儿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 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 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 因此, 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 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跳”是高强度的动作, 不能连续长时间地练习。因此, 幼儿练习跳的动作后, 我都带着小青蛙游一游, 划划水, 达到放松腿部肌肉的目的。)

4. 游戏“消灭害虫”, 巩固跳的技能。

师:前面飞来了许多害虫, 嗡嗡嗡……我们数数有几只害虫, 一、二、三……快跳起来把害虫捉住, 呱! (幼儿跳起捉害虫)

5. 游戏“跳荷叶”, 探索不同跳的动作。

师:你们看, 池塘里有这么多荷叶, 我们可以怎么玩呢?“跳荷叶”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不要撞到一起。

(通过观察, 我发现小班幼儿能较容易地完成“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 而对“行进跳”动作的完成有一定的困难, 此游戏为后阶段开展更为丰富的跳跃类动作教学作铺垫。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进行游戏, 调整运动量。)

6. 集体休息:喝水、睡觉、接电话。

7. 游戏“营救小蝌蚪”, 挑战从更高的高度往下跳。

师:刚才小蝌蚪打来求救电话, 我们请一只小青蛙先去营救, 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幼儿跳进池塘救小蝌蚪, 每次救一只, 并对小蝌蚪说一句好听的话。)

(这一环节体现了“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应具挑战性”的教育理念。让一只小青蛙先进行示范, 使幼儿清楚游戏规则, “一次只能救一只小蝌蚪”的规定避免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因抢着救小蝌蚪而造成纷争, 对小蝌蚪说一句好听的话体现了关爱教育。)

三、放松活动

青蛙哥哥带领小青蛙跳舞, 做放松动作。

小班健康活动:碰一碰 篇3

幼儿入园虽然有一个多月,但彼此之间还不熟悉,不够亲密,不知道怎样交往,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为爱独自玩耍,从上次“抱一抱”活动来看,小班孩子还是喜欢与人亲近,有这方面的需要。为此,我设计了《碰一碰》这个游戏活动,《碰一碰》这首歌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幼儿通过与老师、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等亲密接触,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建立起与老师同伴的亲密关系,由此而喜欢幼儿园生活。

活动目标:

在对碰中享受愉快、亲热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初步学会歌曲《碰一碰》。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动一动

感受身体各部位动一动所带来的舒服感。

老师和孩子一起做生活动作,如洗洗脸,刷刷牙,点点头,耸耸肩,扭扭屁股,跳一跳等。

二、游戏:碰一碰

1.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碰一碰”,我们可以和谁碰一碰呀?可以碰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幼儿回答后,老师和幼儿碰一碰,鼓励幼儿想出多处可以碰的地方,提出要求:轻轻碰)

2.跟着音乐复习歌曲一次。

3.介绍游戏:

跟着歌曲自由走动,当唱到第二句“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马上找一位朋友拉起来,老师说一身体部位,就和幼儿碰一碰(如小手碰小手)边讲解边示范可以先请3-4个小朋友游戏,大家再一起游戏。

三、分享交流活动

刚才你和谁碰一碰?和他碰碰时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大家在一起碰一碰很开心,很亲热,以后我们大家要多碰碰。回到家后还可以和你的爸爸妈妈玩碰一碰这个游戏。

四、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碰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孩子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碰触,在反复感受中,轻松、有趣地进行游戏。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碰触”的热情,享受了愉快的情感交流。

活动中,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表达让我感到惊喜。我问孩子:“除了可以鼻子碰鼻子,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有的说:“可以肩膀碰肩膀。”有的幼儿说:“头发碰头发。”“耳朵碰耳朵。”“脸蛋碰脸蛋。”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忽然发现原来小班孩子的想象能力是如此的丰富,真的不能小觑。

在完整的回答后,孩子进入了游戏环节。在游戏时,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能找到老师去碰一碰,所以当我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围到老师身边,显得很兴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有效互动。活动在高潮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

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家》 篇4

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家》单位:寿光市文家街道西城幼儿园 作者:张宁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动作,提高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活动准备:小狗、小猫、小兔头饰;独木桥、地垫、拱形门;《爱的小动物》音乐磁带;活动流程:

一、进场、热身音乐《爱的小动物》(1)刚才们学到了哪些小动物?(小狗、小鸡、小猫-----)学学动物走路的样子、怎样叫等。(2)你还认识什么小动物?(幼儿自由回答)

二、带小朋友认识小动物的家:(1)故事导入:森林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觉得这里太漂亮了,于是决定在这里安一个新家,他们准备了很多很多材料,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就把房子盖好了,现在们到它们的新家去参观一下吧!(2)这是谁的家?(小狗)为什么说是小狗的家?(因为有骨头标志,小狗最喜欢吃骨头)模仿小狗怎么叫。小猫的家(小鱼标志)小猫怎么叫,怎样走路小兔的家(萝卜标志)小兔怎么蹦

三、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要把小朋友变成可爱的小动物,(魔力魔力变)师念魔咒,配班帮幼儿带头饰。师:请小动物们从镜子前面走过来,看看自己变成了哪只小动物?现在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小猫、小狗、小兔各排一队。

四、现在咱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独木桥、体操垫、拱形门)咦!这里有一条窄窄的小路,绿绿的草地还有一个小山洞呢,咱们要怎么过去呢?现在你来看看老师是怎样过的!(教师示范:走过小路、爬过草地、钻过山洞)

五、轰隆隆,打雷了,要下雨了,咱们赶紧回家吧!注意事项:要跑回自己家,不要跑错地方了。(注意提醒幼儿不推不挤,一个一个通过)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来看看有没有走错家的呀?带幼儿一起说说看看。

六、天晴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好多食物都熟了,咱们一起去把它们运回家吧!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5

小班健康活动《我的小脚丫》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是非常感兴趣的,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在游戏中观察脚,认识脚的不同部位。由于小班孩子想象能力强,但是想象和表述不能一致,而且他们的想象都是具体形象性的,对于经历过的他能联想,但是小班孩子经验比较缺乏,不能一下子说出各个部位及小脚的作用,因此我特别引导幼儿用各种有趣的动作配合儿歌有节奏的动作,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脚。活动中幼儿学得开心、玩得开心,我们在说一说、摸一摸、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中知道了许多知识。

原本这个活动应该放在室外进行,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是在沙子里藏小脚,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所以临时将最后一个环节换成了“小脚丫操”,所以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活动前我能考虑得更全面,也许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可见每次活动的预设有多重要,今后我将在活动设计时考虑得更全面一些,让幼儿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学习与体验的更多。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小脚丫。

2、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小脚丫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保护小脚丫的意识。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幼儿已有认识小手的经验

二、物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

2、平足塑料模型。

3、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小路(海绵软垫、各种豆类、木板铺成的路)小路以半圆形铺在幼儿的座位后面。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会穿衣,会吃饭,还会画画等等。你们知道吗?我们身上还有一样宝贝,长得和小手很象,会是谁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脚丫,并脱下鞋子,露出小脚丫,将脱下的鞋子放在椅子下面)

2、探索实践,认识小脚丫

--师:我们一共有2只脚,每一只小脚丫上,都住着几位宝宝,这些宝宝的名字都叫脚趾。请小朋友数数1只脚和2只脚分别是多少个脚趾?

(先请幼儿自由数自己的脚趾数,再集体数数)

--师:我们的脚趾和手指一样,上面长着什么东西?(指甲)这些指甲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儿摸摸自己的和别人的脚指甲,知道指甲是硬硬的,长指甲会戳痛皮肤)

--师:脚上除了有脚趾和脚指甲,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小脚,知道脚除了有脚趾、脚指甲,还有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小脚丫,我们每个人的脚丫都一样吗?有没有哪里不一样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比一比,可以从脚的大小、指甲的长短、脚心的形状等作比较,并且认识平足)

--师小结:我们的小脚和小手一样有2只,每只脚上有5个脚趾,一共10个脚趾;脚有脚趾、脚跟、脚心和脚背等;脚趾上还有硬硬的脚指甲。

3、创设环境,组织幼儿提升经验

--师:人的脚有什么用呢?(走路)请小朋友按顺序在不同的路上走走、跑跑、跳跳。

(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场地上走走、跑跑、跳跳,先回到座位的幼儿先穿好鞋子)

--师:走在不同的小路上,感觉怎么样?

(幼儿自由发言,师帮助组织语言)

--师:我们的小脚丫很重要,那怎么保护自己的小脚丫呢?

(幼儿讨论发言,师帮助组织语言)

--师小结: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脚,不能总是赤脚,要做到勤洗脚,勤俭脚趾甲,勤换袜子,不穿太大或太小的鞋等。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紧扣,条理清晰,幼儿跟着老师的步骤有序的进行。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因为已有认识小手的经验,知道手指甲、手心、手背等知识,所以幼儿能够迁移知识,很快认识自己的小脚丫。

小班绘本阅读活动:小老鼠学画画 篇7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助性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2.延伸提问:五只老鼠都跳到画册上画画了,到底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里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小班艺术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篇8

《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节奏感强,歌词简短而且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小老鼠偷油遇猫”的情景。虽然是一首歌曲,但故事情节很完整,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借助灯台投影理解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灯台、聚光灯、小老鼠指偶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做小手游戏,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通过小手游戏,让幼儿在玩中进入了情境,开始了感知音乐节奏的学习。)

二、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师:瞧谁来了!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从我出生起,就听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小孙子,唱着这样的歌谣。(说歌词)

我从来没有吃过油,这油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说歌词)

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谁来了?小老鼠吓得怎么样?

2.大花猫走了吗?小老鼠又出来了。(念儿歌)

(评析:以投影的方式让小老鼠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孩子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到投影屏幕上,他们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幼儿理解歌曲奠定了基础。)

三、学唱歌曲,动作表现

1.出示指偶,学唱歌曲。

我是小老鼠,小朋友们好!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1)谁来做我的大灯台?唱——

(2)还有谁愿意做我的大灯台?发手偶,都变成了小老鼠。唱——

2.肢体表现

(1)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去找油吃吧!唱——

(2)你的小老鼠有没有吃到油?我吃到草莓味的油,你吃到的油是什么味的?

(3)尝试用身体各部位当灯台演唱

除了手臂,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灯台。比如头、腿、肩等。

(评析:通过让幼儿配上肢体、戴上指偶等形式让幼儿学唱歌曲。避免单一呆板的逐句教唱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四、游戏“找灯台”

1.第一次游戏。

听说外面有大灯台,走,我们一起爬大大的灯台去,走路要轻轻的,猫出现赶紧躲回家里。大花猫走了吗?我们再去找大灯台,好吗?

2.第二次游戏。

跳水沟,走小桥,哇,这里有一座好高的灯台,我们准备好爬大灯台了。

(评析:在这个游戏中,围绕“找灯台,大花猫来了”这一游戏情节来巩固学唱歌曲,幼儿在游戏中真正体验到了“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难点。将整个活动都贯穿于角色扮演与游戏当中。

活动体现了三大亮点:

1.通过投影方式操作小老鼠上灯台,这样更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往往更容易接受,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歌词的内容,突破了难点。

2.通过指偶表演,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9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出自:快思老.师!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大班语言活动:爱美的小公鸡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赏、了解故事内容,并有兴趣地学讲小公鸡和其他动物尤其是与小马的对话。

2、懂得美丽不能光看外表,产生喜爱劳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

3、通过学习故事,进一步了解有关动物功用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师以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头带小红帽,身穿花花衣,早上催人早早起”猜猜是谁?”

出示小公鸡:“它美丽吗?哪儿美丽?”

过度语:小公鸡的外表很美丽,它是不是真的美丽呢,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就知道了。

(二)、幼儿学习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第一遍,初步感知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说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听听。

2、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第二遍,进一步感知故事。

提问:a、“故事都说了什么事?”

b、“有谁,她们有和小公鸡比美吗?”(边结合幼儿回答,操作课件二)

过渡语:他们到底和小公鸡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次。

3、幼儿欣赏故事第三遍,分段学习故事内容。

提问:a、“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b、“对小公鸡说了什么?”(结合幼儿回答,师边操作课件二)

c、“谁能学这些小动物说一遍?”

d、“小公鸡听到白马的话,怎么做?”

过渡语:到底是不是跟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呢,大家为什么不和它比美,我们再仔细看。

4、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认识。

(1)提问:a、“你觉得故事中,小公鸡美丽吗?

b、“为什么开始大家不愿意跟它比美丽?然后又夸它是“美丽的小公鸡”?

c、你认为故事中啄木鸟、小蜜蜂、青蛙、小兔子、松鼠、白马,它们美丽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美丽不光是外表还要看它爱不爱劳动,谁爱劳动谁就最美丽。

(2)讨论:a、还有那些小动物也很美?为什么?

b、你觉得你身边的小朋友美丽吗?为什么?平时你爱劳动吗?怎么做的?

过渡语:我们来一起学一学这个好听的故事吧。可以轻声的跟说,要注意不同小动物的声音的不同。

5、结合课件一,轻声跟着讲述故事。

a、幼儿看课件跟说。

b、幼儿自己复述故事。

“现在请小朋友小声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把故事讲一讲。”

“朋友讲的很认真,如果能加上表情就更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把故事讲出来。”

5、幼儿跟着老师把故事大声讲述故事(结合课件一)。

问题:“现在请小朋友一组一组来当不同的小动物,学一学它们说话。”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吧。

小班两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 篇11

“材料引起探究,材料引起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两小活动中投放材料时,是围绕“适、趣、易、活”四个字展开的。

一、“适”就是材料的投放要适宜、适合、适时、适度

1.材料的投放与主题相适宜

在投放材料时要有目的性,要与本班课题的内容和主题教育内容相适宜,从自己对目标的理解和把握,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选择那些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例如,在围绕“人体”这个主题内容时,我们是从“认识五官”“小耳朵听一听”“人体拼接”等内容进行材料的投放。我们用彩色纸塑封了娃娃的小脸,然后将小脸上的五官剪下来塑封好,背面贴上蓝胶,这样就便于幼儿粘贴五官;准备了大米、黄豆、小纸团和糖果罐子,由幼儿自己将这些材料装进罐子,然后摇一摇听一听,所发出的不同声音。由于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强,使幼儿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2.材料投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对于用于探索活动中的记录材料,我们也注意从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的特点入手,主要是选用贴的方法进行。如磁铁实验的记录表,我们将记录表塑封好,粘贴在用万通板做的台历架上,正反面都贴上,这样就可以两名幼儿同时记录。用于实验的材料,就拍下照片冲印塑封好,这样就比较形象直观,最后背面贴上蓝胶。记录中猜测需要的图片则选用哭脸和笑脸,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

3.在两小活动中,投放材料要做到适时

活动中的材料往往都是在活动前准备好的,但并不是一定要所有材料都在活动一开始出现在孩子的眼前。因为有时所有材料都出现的话会影响预设的环节,有时甚至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活动中必须要仔细考虑好材料该何时投放,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最有效。比如:在科技小制作《小丑学本领》中,第二个和第三个环节需要用到橡皮泥,但是制作的第一个环节并不需要,如果被孩子看到橡皮泥的话,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两个环节的操作。这时我就将所需要的橡皮泥放在盒子中,当幼儿在观察课件中发现需要用橡皮泥这种材料后,才投放进去。

4.材料投放的量要适度

教学活动中的材料要注意除了人手一份以外,还要稍微多准备一些,因为幼儿能力有差异,有的幼儿做得快就可以再做一次,有的幼儿会操作失败,这样就能及时地补给。而科技区中投放的材料就要做到适量。小班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他们在活动中,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会跟着玩什么,所以材料的投放就要注意同一种材料数量要多一点,这样就会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抢。

二、“趣”就是材料的投放要从幼儿兴趣入手,材料要有趣味性

1. 材料的投放要从幼儿兴趣入手。陈鹤琴先生认为,在选择玩具和材料时应该选择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他们常常喜欢动动这个,玩玩那个。对一些运动的或者能够发生运动变化的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平日里孩子们洗手的时候,总会在水龙头的地方逗留很久很久,户外活动中对于能够拍和滚动的球总会爱不释手;对于同伴偶尔带来的会动的玩具,也总想来动一动、玩一玩。

2. 材料要有趣味性。从孩子平时的这些行为,我就在科技区投放了会动的玩具、会滚动的球等。每天孩子们总会在这里玩一玩,试一试如何让手中的玩具动起来。又如科学小实验“好玩的磁铁”和小制作“小丑学本领”,都是选用有趣味性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在幼儿拿着磁铁吸一吸,玩一玩,直观地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到什么;在幼儿将橡皮泥放在大盖子的小丑头部时,小丑就学习倒立的本领,当橡皮泥放在大盖子的小丑脚部时,小丑学摇摆的本领。这样趣味性的材料,使幼儿愿意反复地探索和操作。

三、“易”就是要易于幼儿选择、易于幼儿操作

1.材料投放要开放、有序,易于幼儿选择

在科技区中,有开放的适合幼儿高度的开放的架子,用于摆放收集的材料和幼儿的作品。孩子们需要的操作的实验用具和半成品材料或者废旧材料都是放在篮框里的,篮筐的外侧是贴上相应物品的图片的,这样便于自由寻找和取放。这样的摆放有利于幼儿自己寻找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进行自己想要做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替换材料。

2.材料要易于小班幼儿操作

就拿科技区中的记录表来说,考虑到会有很多次的操作,所以就将记录表和粘贴材料塑封好,后面贴上可以多次重复粘贴的蓝胶,这样幼儿操作时只需要将图片取下然后贴在自己猜测和验证的位置上。

四、“活”就是投放材料要灵活

在两小活动中投放材料时,要做到灵活机动。不仅要根据主题内容投放相应的材料,还要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既要难易适中,也要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需要,太难或太简单的材料在操作时都不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另外投放的材料可以涉及多个内容多个目标。

总之,在小班两小活动中投放材料要紧紧围绕“适、趣、易、活”四个字,要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导关注材料的操作以及所发生的结果和变化,引导他们感受操作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这样才能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河马拔牙》小班健康教案 篇12

2、知道如何保护牙齿,通过操作掌握如何刷牙和漱口,并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河马故事、ppt课件、牙齿模型、漱口杯、牙刷、毛巾。

【活动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如何保护牙齿。

2、通过操作掌握如何刷牙和漱口。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河马拔牙”的故事,好不好?那你们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哦!(展示ppt)

问题①为什么小河马的牙齿烂了,还长了许多黑斑?(睡觉前吃糖了。)

问题②小猴医生对小河马说了什么?(糖果虽然好吃,但每次不能吃太多,睡觉前也不能吃糖果,还要记得早晚刷牙、漱口,不然我们的牙齿会坏的。)小河马有没有听小猴医生的话,(听了)对了。所以小河马的牙齿再也不痛了,再也不烂了。

2、小河马都知道该如何保护牙齿了,那我们小朋友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吗?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教师小结:平常不要吃太多糖,睡觉前更不能吃糖,还要记得早晚刷牙,饭后及时的漱口,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护我们的牙齿。

3、哎!小河马它一个人在这干什么呢?(刷牙)。请问我们的小朋友每天在家里刷牙吗?(刷)都刷的。那老师请一个人上来刷一刷,让小朋友们看看他在家里是怎么刷牙的,好不好?(幼儿上前示范)老师每天也刷牙的,下面老师再刷一次给你们看一看。(教师示范)老师跟他刷地一样吗?那老师是怎么刷地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教师总结:老师是上面的牙齿往下刷,下面的牙齿往上刷,牙槽里面来回刷,这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都刷干净了,吐出嘴巴里的泡沫,喝一口清清水,抬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来,老师漱口的水有没有吐出来?对,我们漱口的水不能咽到肚里去,再用小毛巾把嘴巴擦一擦,这样我们的牙齿就好了。

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刷牙,(交代问题):伸出食指,在我们小嘴巴外面练习,好不好。手拿小牙刷,每天早晚要刷牙,上面刷一刷,下面刷一刷左面刷一刷,右面刷一刷下面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刷一刷,好不好。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听了《小河马拔牙》的故事不仅知道了如何保护牙齿,还学会了怎样刷牙、漱口,回家以后我们拿出自己的小牙刷来试一试,看看我们的牙齿是不是变得更白更亮,好不好?

【活动反思】

小班健康教案 到小动物家做客 篇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主食、副食及青菜的名称。在品尝中分辨甜、酸、苦、咸、淡等不同味道。

2、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不挑食,饭菜搭配进餐。

3、培养幼儿主动进餐,保持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优美音乐磁带;

2、将桌子分别围成四个组,布置成家的感觉,桌面上分别放有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动物立体形象。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谈话:

师:小朋友们,今天呢小动物们要请你们去做客。你们看,是谁请客呀?

(请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并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到自己喜欢的动物家做客:

3、认识饭菜:

师:哪位客人愿意说一说小动物们请大家吃什么呀?闻一闻有什么味?尝一尝有什么味?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4、幼儿进餐,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进行指导:

(1)提醒小客人吃饭时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小勺。

(2)不挑食,一口饭一口菜搭配吃,不当漏嘴巴。

5、结束:

(1)收拾餐具:

师:小朋友们,吃完后,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把碗和小勺收拾好行吗?

(请幼儿将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

(2)跟小动物道别,到户外散步。

活动评析:

小班健康活动:小公鸡 篇14

1了解常见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尝试将动物和食物分类排列一一对应摆放。

3有初步的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鸡小猴小猫小兔小狗毛毛虫等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小班的宝宝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朱老师,跟老师打个招呼好吗?宝宝们好.”

2师:“那么,宝宝们,我们班上今天还有客人,我们跟客人也问声好,好吗?”

引导幼儿挥手向其他老师问好。

师:“小班的宝宝们真棒。朱老师啊可喜欢你们了,想给宝宝们一起做个游戏。”

3游戏互动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请你跟我拍拍肩,请你跟我拍拍腿,请你坐在板凳上。”

二、基本部分

1讲故事

师:“坐好的小朋友啊,老师要奖励他,给他讲个故事。”

在过几天,就是小熊的生日了,它想请它的好朋友,小鸡,小猴,小猫,小兔,小狗去它家做客。可是,小熊忘了好朋友最爱吃什么了,于是,它把好朋友聚在了一起,问问它们爱吃什么?

小鸡说:“我喜欢吃毛毛虫。”

小猴说:“我喜欢吃桃子。”

小猫说:“我喜欢吃鱼。”

小兔说:“我喜欢吃红萝卜。”

小狗说:“我喜欢吃肉骨头。”

小熊笑呵呵地说:“哦,原来如此啊,我记住了。”

师:“小朋友们,小熊记住了,你们记住了没有呢?”

2复习

师播放小动物图片,请幼儿回答分别是什么小动物。

3分食物

1)师:“刚才这些小动物们听说我们小班的宝宝们,把它们记住了可开心了,说是要到我们班来看我们的宝宝们,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师吧提前贴有小动物图片的黑板拉出来,再次让幼儿认识。

2)师:“这些小动物啊大老远跑来,它们这会饿了,要吃东西了,可你们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吗?”

师指图片,提问幼儿。

3)师:“食物来喽。这是肉骨头,哪个小动物喜欢吃啊?”

幼:“小狗。”

师:“好,那我们就把肉骨头放在小狗的下面。”

以此类推。

4吃食物

师:“食物分好了,老师啊给小动物们领去吃食物了,我们的宝宝们休息了,让它们安安静静地吃。”

5拿错食物

师站在黑板后,模仿小猫的声音“喵喵,我的小鱼不见了。”

师:“刚才哪个小动物在哭啊,说是找不到食物了?”

幼:“小猫。”

师把黑板拉到幼儿面前,说:“哎呀,这些小动物啊,刚才太饿了,一急把食物给拿错了,我们小班的宝宝们帮帮它们好吗?”

师:“要把什么放在小猫下面啊?”

幼:“小鱼。”

师:“小猫吃了小鱼后开心极了,它把拿错的食物给老师了。那老师要问了,应该放在哪个小动物下面啊?”

后面那三个可让幼儿操作,培养幼儿的动脑动手习惯。

三、结束部分

小班健康 我有一双小小手 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对我们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模仿能力。

3、让幼儿能找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准备:儿歌《合拢放开》、音乐《魅力无限》、DVD、MP3、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让幼儿参随着音乐模仿动作。

活动难点:能正确找出身体各个部位。

活动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活动过程:

导入

儿歌《合拢放开》

师问:1、刚才我们都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生答:略

2、今天呀,我们的要带我们去身体的各个地方旅游,看好了都去了哪里。

老师示范1—3个动作。

师问:小手都去过哪些地方?

幼儿回答:略

教师总结。

师问:小手呀,还要去旅游。我们一起看它还要去哪里?

教师完整示范:1—6节动作。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去的,去过哪里地方?

配音乐做整套律动。

谈话活动:

手对我们重要吗?

手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

活动延伸:

小班教案《公鸡》 篇16

1、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2、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

3、幼儿会背诵儿歌。

4、激发了幼儿对公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 幼儿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公鸡》(幼儿用书)。

2、配套CD《公鸡》。

3、 电视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入。

二、 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画面,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1、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 这只公鸡长的怎么样?

3、 现在是什么时候?

4、 公鸡的嘴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要吃个牡丹花?

5、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倾听儿歌。(老师完整地念一遍)

2、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怎么样?

3、 老师教幼儿念儿歌。(用动作辅助念)

4、 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四、表演儿歌。

老师边念儿歌边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五、跟着CD一起巩固儿歌。

教学反思

大班健康活动:勇敢的小骑兵 篇17

椅子是陪伴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好伙伴,每天他们都与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带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藏在椅子后面躲猫猫,从椅子上跳下来,跨坐椅子当马骑……但由于考虑到教室内活动空间狭小、不安全,不允许幼儿开展,但孩子们玩椅子的兴趣始终很浓厚。《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而《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比较平稳地行走”,所以,我利用椅子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有间隙和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行走。

2.挑战椅子设置的各种障碍,探索保持身体平衡的各种方法。

3.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勇于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1.椅子、沙包、瓶装水、勋章、马的图片、书包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播放音乐“小骑兵进行曲”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骑兵操练

(评析:设置“骑兵”角色,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变身“骑兵”和自己的“战马”(小椅子)亲密互动。配合“战马”作出上跨、下蹲、抬腿、压腿等动作,既让幼儿快乐地沉浸在游戏当中,又让幼儿在活动前得以充分热身。)

二、尝试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行走

1.幼儿在直排“马背”上行走。

教师:现在,让我们的“战马”排成一排,小骑兵们准备好,让我们走过“马背”。

2.幼儿在间隔“马背”上行走。

(1)幼儿讨论如何才能走得稳。

教师:你们真是马背上的小勇士,现在,难度变大了,你们来试一试吧。(幼儿分男、女骑士两队进行。)

教师:谁愿意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怎样才能走得平稳?

小结:身体挺直,眼睛向前看,走时不着急,一步一步地走,保持平稳,这样才能走得更稳。

(2)幼儿再次练习,感知身体与平衡的关系。

(评析:当椅子中间出现一定的间隙后,想要顺利通过,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此时“如何走平稳”就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在不断尝试、相互讨论后会逐渐探索出保持身体平衡的好方法。)

3.幼儿在交叉间隔的“马背”上行走。

教师:接下来的难度更大了,我们要从两列“马背”上走过,哪位小骑兵想来试试?(教师示范2组)

(评析:幼儿依次走过了直排“马背”——间隔“马背”——交叉间隔“马背”,环节层次鲜明,难度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断地鼓励幼儿尝试体验,幼儿在积极、勇敢的游戏氛围中自然掌握了动作要领。)

三、游戏“勇敢的小骑兵”

1.幼儿观察障碍摆放,讨论如何通过。

教师:小骑兵们,你们完成了“马背”上的挑战,现在,我们骑兵队接到紧急通知,要成立两个救灾小分队,给灾区运水和粮食。你们看,现在“马背”和刚才又不一样了,你们讨论怎么通过呢?

2.幼儿讨论、示范

3.幼儿练习通过有高度障碍的“马背”。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增加了有高度障碍的“马背”,再次提高了难度,“救灾小分队”游戏情景的设计更加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符合大班幼儿喜欢接受挑战、乐于帮助他人的年龄特点。“你们看,现在的‘马背’和刚才又不一样了,你们讨论怎么通过呢?”这个提问,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猜想、验证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进一步体验身体与平衡的关系。)

4.游戏“勇敢小骑兵”(幼儿负重通过障碍)。

教师:小骑兵们,我们分成2队,每队7名小骑兵。运粮的小分队,要把粮食放在背包里,背着通过“马背”。运水的小分队,一次运水2瓶,通过“马背”。

四、结束活动

颁发“勇敢小骑兵”勋章,师幼随音乐放松。

(评析:在不断完成各种挑战任务后,幼儿的游戏心理在此时是渴望成功,并且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个时候颁发的“勇士勋章”,既符合情境又肯定了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椅子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的同时,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先是鼓励幼儿在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行走,然后在有一定高度且有间隔的物体上行走,在此基础上提高障碍难度,负重通过。游戏的难度在不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也在增加,幼儿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鼓励幼儿真正自主地探索,活动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探索。如在交叉间隔“马背”上如何保持平衡,才能更加平稳行走时,我没有直接示范,而是先让幼儿自由讨论、个别示范等。在最后分组游戏环节中,我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负重物和障碍物,以及可以尝试换组游戏等。当然,活动中,教师面对幼儿遇到的困难,也应该适当帮助,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在本次活动中,左左开始很害怕,不敢上前,我走过去轻轻拉着他的手,鼓励他说:“来,让我们一起试试吧!”左左还是不肯动。我又转向其他孩子,说道:“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给左左加油,鼓励他好吧?”在小伙伴的加油声中,左左慢慢走上了“马背”。我在左左的身旁拉着他的手,牵着他慢慢地通过“马背”上的障碍。第二次,我对左左说:“你很勇敢,自己独立来一次好吗?”我在“马背”那头伸出双手迎接他,左左顺利地走过了“马背”。第三次,左左自己独立地一个人走过了“马背”,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纵观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活动中动静结合,层层深入,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也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下一篇:最懂我的那个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