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九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浅探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以“提供新材料,创造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为主旋律,以“稳定中求前进,前进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完善,完善中求创新”为准则,试题覆盖面广,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指导九年级学生的中考数学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教师要进行考法研究:研究近三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并与以往的《考试说明》进行比较,研究中考复习策略。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仍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要题型,一共26道试题,满分120分。其中较易试题、中等试题、较难试题分值比例约为5:3:2,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约在0.65左右。在三种不同题型中,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再现。教师在组织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平时还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分析《考试说明》和近年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分值在100分左右。假如把这部分分值全部拿到,中考数学得分就不会太低。因此中考总复习应把基础知识的训练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弄清重要概念、定理、常用公式与方法。同时应配备一定量的试题,以低难度试题为主。选题时应注意试题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要紧贴社会热点,设计一些富有生活化、应用性强的题目,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其中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都是每年中考必考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该把它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根据近三年河北省中考试卷的特点进行专项训练。如实际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的图表信息题、体现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题、代数几何综合型试题等。练习题要以中档难度试题为主,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重点知识网络化,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抓好规范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此时,教师要从历年各地中考试卷中自编几份模拟题进行训练,每次训练都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准确。这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2.简捷、迅速。体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3.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在处理数量关系时,能根据题中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做到准确与速度、简捷与熟练相结合。

4.解题要规范,这是中考取得高分的保证,一定要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五、重视试卷反馈,做好错题笔录,进一步消化、巩固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在模拟训练阶段,有的题目学生错过一次,再遇到仍然出错,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所错试题没有真正理解。加之时间紧。学生没有精力去消化,就导致了此现象的发生。所以。对于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师生必须予以重视。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其整理在日常学习手册上。并简单写明注意点来警示自己。另外,教师要通过相应题目进行追加训练,来达到逐步减少错误、不留任何盲点的目的。总之。知识不在于讲多、学多,而在于学生吸收多少。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这样既可达到复习的目的,也可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梳理主干知识,收缩复习

在复习的后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目录来回忆基本知识体系,将复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分类整理典型习题,努力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看自己整理的笔记、提纲、列表、试卷,重温重要公式、定理等,通过“收缩复习”的方式,为中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在中考时,学生才能够根据主干迅速回忆,提取所需知识,做到“八九不离十”。

七、考前调整学生心态。使学生充满信心

在中考复习时,学生因为紧张往往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正确看待考试,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特别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自己在某一时段成绩处于停滞状态。此时。考生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和不懂的问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原因,千万不要气馁。同時要告诉学生:虽然表面上感到没有进步,但由于认识到了不足。处于调整和进步中。实际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考前复习工作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掌握考试方向,了解学生复习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持之以恒,定能决胜中考。

作者:吕贺新

第2篇:中考政治 复习热点 专题九 弘扬宪法精神,凝聚法治力量素材1

九、弘扬宪法精神,凝聚法治力量

【热点点击】★201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集中组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015年12月4日晚,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落下帷幕,张辉、李竹奎、张世峰、刘黎、汤计、巫昌祯、彭少勇、马兰、陈杰、马善祥等当选“2015年度法治人物”。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案犯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林森浩提出上诉。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12月11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核准死刑裁定书,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一、常规设问

1、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先发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等。

2、法治宣传教育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3、“年度法治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崇尚公平、维护正义,勇担责任、无私奉献。虽然这些法治人物岗位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都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在为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4、林森浩的行为体现了犯罪的哪些基本特征?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警示? (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①学法、守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②法不可违,违法必究,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③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要塑造健康人格,善于调适情绪;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做到与人为善、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等。

二、创新设问

1、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年度法治人物”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 (1)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有道德的人。

(2)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做守法的人。

(3)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做护法的人。

(4)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尽量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2、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制力量,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2)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第3篇: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计划

思想品德课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它意味着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把新课标要求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学校2009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研读《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09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

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如新农村建设、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环境问题、依法治国治校、“一国两制”、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等)、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6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

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问题,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 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训练在平时,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 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

此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认真研究自己的答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等。

四、细研课堂教学,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中考复习课上成新授课都说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容易,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难。的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众所周知,新授课着重于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重在“点”,重在面面俱到。而复习课却不能这样,它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总体把握,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点、线、面的结合”。这里所说的“面”就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线”就是把单元、课、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

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认为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景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道德教育等问题,理论难度不是很大,而学生的情感认知才是第一位,在复习中我们应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来分析不同的案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在复习课上设置许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应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历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中考必考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要把握一点,不管是情景的设置,还是案例、材料的分析,都要注重综合性问题的设置,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情景、一个案例、一个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它包括的却是我们要复习的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 误区二:复习课上教师自唱独角戏

目前复习课上最为普遍的复习模式是教师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训练,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评。一堂课,只听见教师在不停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置学生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说真的,学生很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没有了新授课丰富多彩的课件,没有了新授课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没有了新授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借鉴新授课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教师仍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总之,新课标形势下,中考备考的复习方法,有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去探究、把握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方法,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复习工作,提高中考教育教学质量。

第4篇:2016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二

弘扬孝老爱亲美德 倡导文明道德风尚

【热点聚焦】

材料一: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2015年10月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和往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一同出席了授奖仪式。吴梅丽和邹林根两位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

材料二: 2015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2015“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央视总部1号厅录制完成,来自甘肃的李依桐和李易轩姐弟、来自山东的王荠悦、来自河南的王帅康、来自湖北的刘倩、来自湖南的杨沛锦、来自西藏的次旦拉姆、来自浙江的徐煜岑、来自四川的蒲晓燕、来自陕西的冯莫林、来自广西的蓝晓萍和蓝芸萍姐妹等12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台,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

材料三:2015年是我国第六个“敬老月”,全国老龄委开展了以“培育敬老家风,建设和睦家庭”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敬老月”系列活动,并对活动安排进行统一部署。活动时间从 10月1日至10月31日,活动内容包括5项:广泛开展孝亲敬老家庭建设活动;扎实开展老年维权优待活动;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为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老有所为”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各地通过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引导广大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建设和睦家庭,传承优良家风,安度幸福晚年,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知识链接】

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1 2.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能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面对。

3.解决与父母的冲突,最有效的策略是“小入不记大人过”,我们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多从自己这方面找原因,主动化解、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控制情绪、承担责任等,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4.家是我们成长中最安全的港湾,我们在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设问角度提示】

1.学习、宣传、表彰“道德模范”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社会正气,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3)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2.2015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为“培育敬老家风,建设和睦家庭”。开展此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引导公民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弘扬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开展以“培育敬老家风,建设和睦家庭”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对青少年有哪些启发? 在少年时期,孝敬父母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在父母年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4.父母教会我们生活技能、为人道理、生存本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交往,化解爱的冲突?

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发脾气,不闹对立;经常与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遇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在父母 2 面前建立信用;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心情: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发现父母言行有误,敢于指出,耐心说服纠正,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坚持正确原则。

5.最美孝心少年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孝敬父母、不怕困难、敢于担当,自立自强、意志坚强、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

6.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道德模范和孝心少年学习?

(1)树立远大的理想,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3)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4)磨砺坚强意志,自立自强,勤劳节俭,艰苦奋斗。(5)关爱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孝老爱亲。(6)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美孝心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他的一句话:“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令无数网民感动。令人感动是,因为张俊 ( ) A.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 B.善于化解“爱的冲突” C.懂得传承美德,孝敬长辈 D.主动参与公益活动 2.右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子女孝敬父母就是对父母的要求一切顺从 B.孝敬父母就是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C.子女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

D.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不需要回报和孝敬

3.网友看了“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发出感慨:我们应该认识到,孝敬老人不是负担,而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坚守的品德。”必须坚守的原因有 ( ) 3 ①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③孝老爱亲是社会的道德要求.法律无法干涉④承担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看似平淡的旋律和娓娓道来的歌词深刻地刻画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它启示我们要( ) ①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②孝敬父母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③一切顺从父母,让父母高兴 ④懂得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大学师生举办了一场“千里家书" ——感恩母亲的活动。一位学生在寄给妈妈的家书上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身在异乡,祝妈妈节日快乐!”这位学生( )

A.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 B.能够克服逆反的心理 C.懂得宽容和赞赏父母 D.能够聆听父母的教诲

6、“妈妈,我愿付出我的所有,只为你的微笑。”这是获得2013 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赵文龙对妈妈爱的誓言。从8 岁起,赵文龙就开始照顾患尿毒症的妈妈,炒菜、做饭、按摩样样精通。我们向赵文龙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 )

①敬重父母、爱戴父母 ②理解父母、关心父母

③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④听从父母的安排,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 中央电视台2015“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播出之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活动传递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为时代提供道德坐标,彰显了国家电视台的责任担当与引导力。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孝心”话题热,相继开展了本地“孝心少年”评选,“孝心少年”作文大赛,“孝心”主题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或队会,“孝心少年”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使“孝敬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1)“孝心少年”自觉承担对父母家人的责任,对他们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4 答、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为什么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答、①“最美孝心少年”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自觉承担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奉献中延伸了生命的价值。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②中央电视台及众多媒体人积极宣传他们的事迹,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积聚、汇集、传播了正能量;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人心向善,渴望正义。③这一活动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促使其健康成长,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3)孝心少年,感动你我;传递孝心,有你有我。请谈谈自己今后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

答、家庭中:关心理解父母;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向父母提一些过分要求;不顶撞父母,与父母好好沟通。

生活中:乐观坚强,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等。

学习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好好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

8、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让我们彼此打开心灵之窗,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1)“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著名“钢琴王子”郎朗说:“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打骂孩子固然不对,但做孩子的不用怀疑父母对你的爱!”这句话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至少答两点。4分)

(2)“有家就有责任,”作为子女,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什么责任?怎样才能使一家人相亲相爱?(4分)

(3)如果你遇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时,你会怎么做?(4分)

8、(1)①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②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③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也反映了父母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等。(4分)

5 (2)作为子女,我们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的责任是:孝敬父母、长辈。(2分)。使一家人相亲相爱,要:①爱父母、长辈,心里想着父母、长辈,架起沟通的桥梁。②掌握与父母、长辈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换位思考是方法,求同存异是结果。③讲究和父母、长辈交往的艺术——尊敬、赞赏父母、长辈,认真聆听教诲,帮助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④学会宽容,原谅父母、长辈的过错,不必太计较。⑤理解、关心、感恩父母、长辈,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长辈高兴。⑥体谅父母、长辈,主动分忧,不向父母、长辈提过分的要求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4分) (3)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母,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②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当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回避、疏远和顶撞。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主动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等。(4分)

9、【学习孝心少年建设和睦家庭】

材料一:当别人家13岁的孩子,还在父母呵护下嬉戏玩耍时,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13岁的学生汪鹏,已经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3年了。每天他都要给瘫痪的父亲穿衣、洗漱、做饭、喂饭,然后去上学。 (1)汪鹏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①要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②作为子女,要与家庭同呼吸、共患难 ③孝敬父母就要爱父母,帮助父母 ④即使生活再困难,我们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材料二:“最美孝心少年”邓天芦,从3岁起就开始学习照顾生活不能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为妈妈洗衣做饭,同时还管理自家农田和菜地。

(2)上述材料说明孝敬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①要积极承担家庭的责任 ②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等。

10、【孝老爱亲 传承美德】

6 材料一:“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为了既能亲自照顾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又不影响工作。他每天用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的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连续多年,风雨无阻。(4分) (1)以上材料体现了《思想品德》的哪些观点或道理?

答:①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 ②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2分) 材料二:山西临汾女孩孟佩杰,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椎管萎缩症手术失败而半身不遂。面对残酷的现实,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刘芳英绝望了,她想到了自杀,于是攒下了40粒止疼片放在了枕头下面,就在准备了结此生的时候,被小佩杰发现了„„。自此,小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扛起了照顾瘫痪母亲的重担。母女相依为命,生活艰难却也不乏其乐融融。2009年,孟佩杰被临汾学院录取,同年,母女被临汾市评为“文明和谐家庭”称号。为了照料养母,孟佩杰便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带着母亲上大学”。

(2)孟佩杰身上体现了感人的优秀品质。请你谈谈如何向孟佩杰学习?(6分) 答①孝敬父母(或其他长辈。下同),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②善于与父母沟通。③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奋刻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④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从小事做起,在磨砺中走向自强。⑤直面挫折,不畏不惧;冷静分析,从容应对;自我疏导,自我排解;积极进取,探索创新。⑥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磨砺坚强意志。(每个层次2分,共6分,写出其中3个层次可得满分)

第5篇:2010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12

2010年中考时政专题:扩大两岸交流 促进祖国统一

【重点导航】

首届海峡论坛、首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直航 【时政背景材料】

1、迄今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民间交流活动——首届海峡论坛2009年5月16日晚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并宣布开幕。海峡两岸各界人士6500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桃园县县长朱立伦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海峡论坛是为加强两岸普通民众交流而专门打造的一个新平台。论坛突出交流互动、平等参与、亲和热烈。来自台湾各界别和各县市尤其是中南部地区的总计8000多名乡亲,将参加首届海峡论坛各项活动。台湾嘉宾中包括了台湾25个县市的县市长、议长或代表、乡里长,台湾主要经贸社团负责人,台湾科技、航运、旅游、教育、农业、影视、出版、医药、体育、妇女、工会、青年和少数民族、宗亲、妈祖信众等20多个界别、行业的代表性人物和部分民意代表。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9年5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会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取得重要成果。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认为要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并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都强调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赞同要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始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都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3、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2009年5月28日在首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致辞中,概括了两岸关系一年来取得重大进展的五点主要经验。王毅说,一年来两岸关系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有以下几点重要原因:第一,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趋,两岸开展交流合作给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第二,两岸双方建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抓住了难得机遇,采取了积极措施,形成了良性互动。第三,明确了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大限度地得到两岸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第四,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找到了扩大交流合作、推动协商谈判、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形成了有益的经验。第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4、2009年6月18日,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市开幕。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是福建省推进科技创新、两岸合作、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5、第二届海峡两岸女企业家经贸论坛2009年7月9日在台北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的300余位企业界人士参加论坛。

6、2009年7月11日上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贾庆林发表了题为《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 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的演讲。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两岸各界的共识。

7、2009年7月13日11时,“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开始为期一周的台湾游。这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

8、中国国民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2009年7月26日揭晓,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选党主席。马英九表示,去年5月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签署了九项协议和一个共识,台海出现和平曙光。他希望在“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原则下,继续追求两岸的和平与繁荣。国共两党2005年达成的5项愿景,是重要的历史承诺。在今年9月即将召开的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他将建议继续把5项愿景列为国民党政纲。

9、2009年12月2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中市裕元花园酒店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四次会谈。双方就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及加强税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就推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交换意见,并讨论了下一阶段两会协商议题安排等事宜。

【教材知识链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的,众望所归的,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6.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7.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青少年应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自觉肩负起维护祖国统

一、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8.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9.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0.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中考命题预测】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2)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3)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4)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等。

2、我国政府对发展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基础、最佳方式、立场、基本方针分别是什么?

【答案】①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③最佳方式:“一国两制”。④立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谈谈你对经过30年努力后,两岸终于实现“三通”的认识。

【答案】(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

(2)实现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完全统一,已抵达能够能早日实现。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任何分裂图谋,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注定失败;态度分裂分子搞分裂活动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必将失败。

(4)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这是两岸统一的物质基础。 4.在维护台湾统一方面,我们青少年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①树立与祖国荣辱与共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对抗和否认中央政府领导、搞地方分裂的行为。②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奋发向上。③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

5.为什么要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答案】(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台独”势力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企图分裂国家。这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阻碍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损害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势必造成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影响两岸的正常交流合作,严重威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4)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6.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存在的阻力?

【答案】(1)“台独”分裂势力阻挠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他们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台湾独立;

(2)国际敌对反华势力阻挠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他们不愿中国统一和强大起来。 7.台湾的历史

(1)三国孙权派卫温去夷洲 (2)唐朝时台湾叫琉球

(3)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地区的事务 (4)1662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 (5)1684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95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7)1945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8)1949国民党因国内解放战争的失败逃往并盘踞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的长期分离。

8.台湾与大陆实现直航的现实意义

【答案】(1)政治上: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

一、共同繁荣

(2)经济上:直航省时省燃油减少运费开支,有利于商贸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文化上:有利于文化的互相交流沟通和影响 9.台湾与大陆两岸交流扩大的原因 【答案】(1)中央政府正确的对台政策 (2)两岸人民的不断努力

(3)两岸人民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彼此之间了解加深 (4)两岸同属炎黄子孙,有相同的文化之根 10.为什么说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独”分裂言行不得人心;

(2)邓小平提出了用来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3)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显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4)两岸人民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彼此之间了解不断加深,感情日益深厚。 1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应该如何做?

【答案】(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任何旨在分裂祖国的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4)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12.青少年能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答案】(1)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祖国统

一、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2)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3)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作贡献。;

(4)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为加强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案】(1)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认真宣传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4)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14.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答案】(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B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C、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D、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E、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不利因素(障碍):A、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B、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答案】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热点专题训练】

1.10年前,在一些国际舆论“香港必死”的预言中,香港开始了“一国两制”的崭新航程。10年后,经历了金融危机、非典等诸多考验的香港更加繁荣昌盛,充满活力。这说明“一国两制”( )【B】

①其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②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昌盛 ④有利于促进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中国国民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7月26日揭晓,台湾地区领导人 当选党主席。( )【D】

A.吴敦义 B.连战 C.江丙坤 D.马英九

3. 2009 年 2 月 14 日,台北故宫院长率团来到北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商谈加强两岸文物合作交流事宜。这种文化交流( )【D】

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 B .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 .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 D. 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就台湾问题坦率对话。胡锦涛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领土完整,牵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就“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你会对美国政府提出什么建议?(一点即可) (3)结合上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案】(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不要对台出售武器、不要和台湾进行军事联系、不干涉中国内政、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等。

(3)①坚持实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了解制度】

材料一:2009年3月28日,是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材料二:2009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10月26日成都闭幕,取得积极成果。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阅读材料回【答案】

(1)【回归教材】我国对台湾和西藏分别实行什么政策?

(2)【情感升华】阅读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一国两制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实现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正确制度。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

6.材料一: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字”“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2007年7月17日,第12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在庆祝晚会上,两岸专家学者赋诗献歌,歌颂中华民族,共表两岸浓情。

材料二:2009年7月11日上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贾庆林发表了题为《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 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的演讲。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两岸各界的共识。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两岸文化薪火相传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

③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2)列举近年来有利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大事件

【答案】2006年4月14日,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2009年7月11日上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 2009年7月13日,两岸顺利实现直航;迄今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民间交流活动——首届海峡论坛2009年5月16日晚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等。

第6篇:2010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8

2010年中考时政专题:多彩文化 精神家园

【重点导航】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世界遗产 【时政背景材料】

1、以“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09年6月1日在成都开幕。本届非遗节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为期13天。非遗节期间,展开5大类300余项节会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示世界各地非遗项目及我国非遗保护、特别是“5·12”大地震后四川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和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此外,国内外专家将在主题为“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论坛上,探讨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并形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共识》。

2、2009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陪葬坑开始了沉寂20多年后的第三次发掘。

3、中国山西省五台山2009年6月26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38个。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负责人2009年8月23日宣布,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正式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地貌景观,融合神秘的古文明和民族宗教文化景观等,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沙漠秘境特色。

5、11月7日晚上,台北中山堂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揭开了“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帷幕。晚会现场,古琴演奏《流水》、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蒙古族长调民歌《褐色的鹰》、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等来自大陆的1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台湾民众领略了中华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 【教材知识链接】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

义方向。

3、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待国内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积极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的先进文化,丰富、发展、创新自己的文化,同时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广中国文化,向他们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5、社会主义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这样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6、发展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7、世界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语言、标志、代表人物和待人处事的方式。

8、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加强沟通,既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又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9、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差异,善于学习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10、各国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多元的世界文化和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批判地吸收。

11、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存在着差别,不分优劣;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12、学习外来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15、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7、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8、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淡忘传统文化,消解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9、学会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只有通过真诚沟通、交流理解,才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20、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1、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的认同感。

22、先进文化的内涵。人类社会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文明,这些千姿百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学会与其它国家、其它民族人民友好交往。

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继承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5、我们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互利互惠,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中考命题预测】

1.请你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答:①在当今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文化家园,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应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身体力行。

2.请你为保护民族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如:在各学校开设书法课、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等。

【热点专题训练】

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 )【C】

①语言文字 ②宗教信仰 ③思想理论 ④文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 ⑥人们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 )【D】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 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

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B】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该抛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 )【C】

B.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全部吸收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批判继承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传统文化会钳制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保守因素两千多年 5.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被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D】

A.精神的火炬B.情感的集中表达C.消除文化的差异重要载体D.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D】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7.2009年10月16日晚8时,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山东省济南奥体中心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泰山”拔地而起、“黄河”磅礴入海、“孔子”圣洁降生,还有极富山东特色的风筝、皮影„„充分说明中华文化( )【A】

①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②异彩纷呈、灿烂辉煌 ③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在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之间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回答8—10题。

8.通过上述材料说明了

( )【A】

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9.温家宝总理就国家之间关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

( )【B】

B.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做到推陈出新 C.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0.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 )【B】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D】

①中国的长城 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的金字塔 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

13.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于2009年10月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为期4个月。在此期间,将向比利时和欧洲广大民众全面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成果,推进中比、中欧文化关系深入发展

(1)“向欧洲民众展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说明中华文化以怎样的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14.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针对这种现象,九年级某班同学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准备组织一次辩论会。

(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

【答案】(1)正方观点:“抵制洋节”。 理由: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其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抵制洋节有利于传承本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的。抛弃自己的传统,一味过洋节不值得提倡。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抵制洋节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反方观点:“引进洋节”。①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共同繁荣世界文化。引进洋节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繁荣世界文化。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引进洋节,有利于我们汲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发展、创新本民族的文化。

15.材料:2009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2月26日,2009年中日韩文化交流论坛事务局会议在扬州召开。扬州市文化局、宗教局应邀派人参会,并就第五次论坛的主题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洽谈。会议达成共识:与会代表游览了瘦西湖、大明寺,参观了鉴真学院、崔致远纪念馆,中日韩文化交流论坛旨在推动中日韩三国民间文化交流。

(1)举办2009年中日韩文化交流论坛事务局会议对于我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什么作用?

【答案】它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还向世界展示了亚洲各国和谐相处的新形象,在增进中国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谈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案】①对待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共同创造出来的,我们要继承,并且在新时代发扬光大。②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广泛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

16.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 2009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温总理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发达的出版业。古代的出版人给我们留下了8万卷典籍,举世罕见。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⑴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除了我们有发达的出版业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⑵我国古代的出版人能给我们留下8万卷典籍,与中国古代的两项重大发明有很大关系。请你说出这两项发明。

温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⑶温总理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你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⑷请你列举两条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⑸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读书率呈下降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兼容了华夏文明和众多的外来文明,而且自身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等等。

⑵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⑶(1)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

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3)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⑷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⑸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出版精品书籍,降低图书出版成本;学校图书馆应定期向学生开放;鼓励社会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优惠向学生开放。

17、作为2008~2009澳大利亚“中华年”的开幕演出“相约中国节——2008墨尔本春节文艺晚会”,2月10日精彩上演。2月的墨尔本正值盛夏,天高云淡,阳光明媚。在演出场地墨尔本著名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剧场内外被装点得一派节日气象。百福图赠送仪式、百名儿童大拜年,演出在大红“福”字、吉祥拜年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民歌组唱、杂技表演、胡琴演奏、京剧演唱,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胡琴《红军哥哥回来了》、京剧《红灯记》选段、软功《双人滚杯》等。作为晚会的压轴演出,由200多位华人歌唱演员组成的澳洲大地合唱团表演了大合唱《歌唱祖国》,唱出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概与风采。

⑴你能说出上述材料中的中华文化都有哪些吗?

答:百福图、民歌组唱、杂技表演、胡琴演奏、京剧演唱、软功等。

⑵为什么“相约中国节”红火墨尔本?

答: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的文化记忆。中华文化具有无穷魅力。

18、在十七大召开前,真正体现民意、反映民声的央视国际网评天下论坛发布《给总书记捎句心里话》。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这样写到:希望党和政府能更加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诗词、书画等),尤其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应该形成一股新的“民族文化热”。因为现在好多青少年学生“哈日”“哈韩”“哈欧美”(好像几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不如几分钟的英文说唱有魅力),他们除了说汉语、写汉字外,身上已经丝毫没有中华民族的任何特色了!

⑴读完上述材料后,你有何感受?

答: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⑵你准备为保护民族文化作出怎样的贡献?

答:积极宣传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努力学习和吸收世界优

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增强民族自尊心,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⑶请你为保护民族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如:在各学校开设书法课、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等。

19、材料一: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材料二:今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表讲话表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⑴请你谈谈对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主题的认识。

⑵“五四”运动中前辈们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⑶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⑴“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中华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⑶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确面对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7篇:2016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九三阅兵(新)

九三阅兵

一、时政热点

1、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1位外国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 000名外国士兵参加中国抗战阅兵式。受阅部队共有50个方(梯)队,包括2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万(梯)队。正式受阅人数约1.2万人,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这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秋风轻拂着他们满头的白发,秋阳辉映着他们胸前的勋章。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潮水般汹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不管是阅兵训练,还是后勤保障,“节俭”是主要特点。“中央专门就纪念活动提出了‘务实节俭’的要求。在阅兵训练准备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住宿衣物、设备设施再到日常训练,阅兵队伍始终厉行节约。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②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2015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2015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强调要在2015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学教育的契机,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2015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015年9月3日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整场晚会以抗战重要历史节点和典型事件场景为主线,选取抗战经典歌曲,把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交响化和民族化的音乐、舞蹈、戏剧,情境表演、诗朗诵、多媒体等艺术手段。晚会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浴血中华”;第二篇章“正义力量”;第三篇章“和平梦想”。最为炫目的一幕是钢琴与合唱《黄河•义勇军进行曲》。晚会主题鲜明,大气磅礴,催人奋进,唱响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英雄凯歌,抒写了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

为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环境保护部印发紧急工作通知,要求7省(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1

切实保障活动期间环境空气质量安全。201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当日北京迎来最佳天气,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红旗飘扬,映衬上空蓝天白云,被称为最美“阅兵蓝”并引起网络热议。一大波“阅兵蓝”过后,“蓝天易逝”成为中国政府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就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9月6日称,“直接回应公众的期待,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考核质量改善比考核总量减排便于公众监督,新《大气法》明确,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唯一标准,环保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考核方法。

二、热点问答

1、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表明了什么?

答、①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②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③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

2、我国之所以能在抗战胜利日举办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说明了什么?

答、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众多外国政要及外军士兵参加阅兵,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②体现了世界各国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及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4、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5、大阅兵不是简单的庆祝仪式,而是对历史的纪念与沉思,对未来的展望与宣示。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要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凝聚正能量。

6、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答、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②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④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繁荣发展制定的方针政策;⑤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⑥做好本职工作,不说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7、本次阅兵为什么要以“节俭”为主要特点?

答、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③勤俭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④勤俭节约的美德对于个人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8、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什么意义? 答、①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节俭务实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展示出我国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传统;④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具 2

体要求。

9、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答、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这里“既定的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习近平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说明了什么? 答、①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任何非正义行为都必然遭到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和一致反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2、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再次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庄重承诺表明了什么? 答、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崛起;④彰显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3、我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国人民从遭遇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14、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答、悼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警醒人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5、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倡导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寻求机遇和面对挑战的需要;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需要;能够推动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能有效地增强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16、坚持“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有人认为,大阅兵意义重大,不需要厉行节俭,而应该隆重举办,展示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你同意吗?

答、不同意。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摒弃。

18、抗战老战士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

19、首设老兵方列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表彰老兵对抗日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③老兵是抗战英雄模范、人们的表率;④激发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20、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有何意义?(在大中小学校组织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④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奋发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⑤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学习了《开学第一课》后,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答、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秉承先烈遗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答、①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树立忧患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③树立开放的胸怀和全球意识,积极了解、关心时事等。

23、合唱《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随着拍子鼓掌,并喊出叫好声,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4、举办《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文化强国凝聚正能量;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④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25、《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借鉴和吸收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

26、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参与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发展繁荣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不说破坏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27、为了避免战争的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民族复兴事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维护 4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进取,勇于肩负历史的重任;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

28、最美“阅兵蓝”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大气污染严重,人们热切期盼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29、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人民享有监督权,老百姓可以监督环保工作,行使监督权;④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0、保持“阅兵蓝”常驻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为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③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④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1、要让“阅兵蓝”成为天空常态,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国家:制定和完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治理雾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加大对燃油车辆、垃圾处理等的规范管理;加强植被保护。加大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和整改力度。

社会:加大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公民: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进行垃圾分类、不焚烧秸秆、绿色出行等。

三、新题预测

1、2015年9.3阅兵仪式上,我们邀请了抗战老兵参加活动,此举对青少年的启示是(B) ①投身革命事业,实现人生意义 ②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③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国举行了阅兵式等隆重纪念活动。举行阅兵式隆重纪念活动( D )

①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报本要求②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③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勿忘国耻、振只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④有利于引导公民增强居安思危意识,自强不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31位外国领导人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阅兵仪式,出席嘉宾遍及世界五大洲。举办这一活动可以( D )

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展示我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 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警示日本右翼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的历史不能重演 ④告诫国民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因为(

C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反对战争

③中国是一 5

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世界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中国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时发表讲话指出: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要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和充满希望的未来。这告诉我们要( B ) 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②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唤醒世界人民的正义良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胜利日阅兵中,共有27个地面装备方队、40多种型号、500余台装备接受检阅,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是首次公开亮相;而在开国大典阅兵中,受阅部队装备几乎全部是从战争中缴获的,被称为“万国牌”„„这些信息表明( D )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军事大国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④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8、2015年9月3日举行《胜利与和平》纪念文艺晚会,由19个节目构成,分为开场式《胜利》和《浴血中华》《正义力量》《和平梦想》3个篇章,囊括了汇集合唱、交响乐、民族音乐、戏剧、舞蹈、诗朗诵、多媒体等多种舞台艺术手段。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 A ) 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世界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2)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维护和平,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①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②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意识,与世界人民和谐相处,平等相待,相互尊重;③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④关注世界和平,用心维护和平,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等等。

10、材料一:2015年9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本次阅兵队伍中的“老兵方阵”成为了阅兵仪式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阅兵仪式中最给力、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炮火与硝烟”的沧桑历史,可以看 6

到“刀光剑影”的战争印记。他们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人、参与者,是纪念抗战的最佳“活历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崇敬。

(1)为什么要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

答、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有利于捍卫英雄人物的尊严,增强民族情感;③有利于抵制落后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等。

(2)抗战老兵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崇敬?

答、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④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 (3)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用好抗战老兵这一“活历

答、①继承革命遗志,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②铭记老兵们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③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④沿着老兵们的革命足迹,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等

11、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都为之震撼,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都会更为强烈„„2015年9月3日,是一个值得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后,每个中华儿女都感触颇多。

我们的国家敢于担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请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敢于担当”这句话的理解。

答、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2、2015年9月30日是第二个个烈士纪念日。 (1)设立烈士纪念日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我国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坚定决心②我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尊严③我国尊重历史,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使命④我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3)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向先烈们学习?

答、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提高思想觉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的行动;②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努力学习,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④培养自尊、自信、自强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

(4)你打算怎样高擎先烈们的精神火炬,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答、①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③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13、20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开设国家公祭课程、举办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弘扬什么精神?

答、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有些同学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必要举办南京国家公祭日活动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说明理由。

答、这种观点错误。因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举行南京国家公祭日活动,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奋斗精神;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小学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①要缅怀英烈,继承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②要铭记先烈们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③要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14、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并留言:共守和平共谋发展。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应该以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潘基文表示,中国是国际社会重要成员,是联合国议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中方长期以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对促进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妥善解决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主题?其关系是怎样的?

答、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2)“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的。

(3)习近平的发言多次强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4)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谋求和平、实现发展”的理念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①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能够不断提升世界的安全水平,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③能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5)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促进世界发展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6)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①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 8

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③加强国防建设,防患于未然;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 (7)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①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做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②树立国家观念,增强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③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积极宣传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④树立全球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 (8)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努力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社会;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志坚定不移。 (9)共守和平,共谋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各国谋求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上一篇: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下一篇:初中化学全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