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负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探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由于交通事故、建筑和井下作业, 足跟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呈日渐增多之势, 且严重影响病人负重及运动, 不少病人因缺损得不到及时修复, 常形成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 迁延不愈。19982009年, 我科用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 并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足跟部负重区软组织缺损患者, 男性16例, 女性3例, 年龄1473岁, 平均34岁。其中交通事故9例, 井下作业事故6例, 机械损伤1例, 外院转入5例, 跟部疤痕及慢性溃疡4例;年龄最小和最长者均为女性, 都因坐摩托车被车轮钢丝挫裂缺损所致, 损伤面积最小的3cm×4cm, 最大的7cm×10cm。2手术方法2.1自内踝后下方34cm (近跟骨结节内侧处) , 沿足底内侧缘向前至足底中部非负重区作半环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和足底筋膜;暴露拇展肌体肌体, 使之与拇短屈肌肌腱分离, 切断该肌肌腱, 掀起肌体和皮瓣, 游离拇展肌和趾短屈肌之间的血管神经束, 将足底内侧动脉、静脉及足底内侧神经的皮支包含在肌皮瓣内, 逆行分离到胫后动脉分支处, 形成以足底内侧血管为蒂的轴形肌皮瓣[1]。2.2打开己彻底清创并用无菌巾单覆盖缺损部, 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后, 将带蒂的肌皮瓣转位移植覆盖跟部软组织缺处, 丝线分层缝合并予引流。2.3供区缺损部位取大腿内侧或腹部全层皮肤覆盖缝合。打孔引流, 并打包加压包扎, 术毕, 石膏托外固定34周, 即行渐进性负重功能锻炼。3结果经手术修复术后除2例肌皮瓣轻度感染, 经伤口换药治愈外, 余均为早期愈合。所有患者均经随访 (平均11个月) , 局部皮肤感觉恢复正常, 弹性好, 耐磨、耐压, 未出现疤痕和溃疡, 效果满意。4讨论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多发生于青壮年, 由直接暴力所致, 局部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大, 层次深。严重者致跟骨皮质破损, 如不及时治疗, 常导致迁延不愈, 跟骨骨质缺血坏死及形成慢性骨髓炎。人体的行走是由脚底与足跟共同完成的,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负重部位, 其结构除皮肤与足跟骨外, 皮下纤维隔有着致密的结蒂组织, 因此足跟皮肤有着良好的耐磨性及弹性, 且感觉灵敏。同时由于其血液循环较差, 跟部软组织受到损伤、感染则难以自行修复愈合, 即使能自行愈合, 常形成大量疤痕。有学者采用其它皮瓣供区[2-3], 虽然有一定疗效, 但牺牲主干血管、影响美观及手术相对复杂等不足, 且难以满足足限部的负重、耐磨、耐压等功能。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的优点[4]:①拇展肌皮瓣位于足底的非负重区, 皮肤角化层厚实, 且弹性好、耐压耐磨能力强。非常符合用相似组织修复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要求。能较好地满足和解决足跟的负重, 耐磨、耐压等功能。②带血管蒂肌皮瓣解诀了局部血运问题, 提高了局部抗感染能力, 增强组织活性, 成活率高达100%, 尤其对跟骨骨皮质破损, 甚至有跟骨骨髓炎的病例,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③含足底内侧神经的皮支, 能使局部较好地恢复痛、温、触觉, 避免溃疡的发生。④此瓣位于足底非负重区对足底功能影响不大, 且与足跟软组织缺损部邻近, 不需通过皮下隧道, 转移方便, 手术操作较易掌握。临床应用注意事项:①术前必须确定胫前、胫后动脉通畅。②此瓣范围在足底内侧至足底中心非负重区, 术中肌皮瓣设计要合理, 转位移植后注意血管神经蒂无张力、无扭转受压, 皮肤间隔应在直视下操作转移。③对缺损面过大, 估计此瓣不能良好修复者, 要慎重采用。④手术操作时要避免损伤足底内侧神经、血管及肌皮瓣的血供, 保留血管旁结蒂组织。其转位时注意受区神经要与足底内侧神经相吻合, 才能满足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要求。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作为足跟负重部软组织缺损移植皮瓣, 其皮肤角化层厚、耐磨、耐压, 局部血供应良好, 组织成活率高, 抗感染力强。且便于内侧皮神经的保存, 局部感觉功能恢复好, 手术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是目前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治疗措施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足跟负重部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982009年我科应用用带血管蒂拇展肌肌皮瓣修复19例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 并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 局部皮肤感觉恢复正常, 未出现疤痕和溃疡, 效果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 操作简便安全, 弹性好, 耐磨、耐压, 是一种修复足部负重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肌皮瓣,足部负重部,软组织缺损,移植

参考文献

[1] 陈中伟.创伤骨科和显微外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675.

[2] 魏长月, 胡淑文, 郭德亮.带感觉神经的小腿内侧皮瓣的解剖及其在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解剖与临床, 1998, 3 (3) :132-133.

[3] WeinzweigN, DaviesBW.Footand ankle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radialforearm flap:A review of25 cases[J].PlastReconstrSurg, 1998, 102 (6) :1999-2005.

[4] 丸毛英二, 陈果丸.肌皮瓣与肌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8:130.

上一篇:提高注气锅炉运行热效率的技术与措施下一篇:加强污染防治,助推国家现代畜牧示范区建设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