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任职要求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内审员任职要求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我国内审人员素质的要求

【摘 要】 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和竞争的激烈使企业面临着多样的风险,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由此促使内部审计在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内部审计迈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时代,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执业规范、行业协会和高层管理者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整体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不断拓展的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拓展专业知识和产业知识、有效运用先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沟通的技能、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是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人员素质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组织经营环境的持续改变,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大,使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由此促使内部审计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

第一,内部审计的内容由聚焦于财务审计转变为聚焦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失效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随之组织提高了风险控制的级别,改变了风险预测和管理方式,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受到普遍重视。为了保证遵循法律法规,提高经营效率效果,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报告信息真实可靠,实现战略目标,组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促使内部审计模式发生变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指出该种演变过程的基本路径为:20世纪的内部审计模式为基于滚动和固定审计计划的内部控制确认;目前通行的内部审计模式为依据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的内部控制确认;未来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为在内部控制确认的同时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确认和评价。

第二,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由管理层转变为组织,内部审计的角色、责任及功能发生了变化,如董事会期望内部审计对无意外风险提供合理保证;管理层期望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工具提供绩效方面的服务;作业管理层期望内部审计帮助实施风险控制和确认。

第三,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确认转变为确认与咨询并重,内部审计不仅开展财务审计、遵循性审计甚至绩效审计、舞弊检查,还为客户提供以意见和建议为立足点的顾问及其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

第四,内部审计的目标由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转变到促进组织实现价值增值,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式不仅包括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如发现被贪污的货款、物资库存积压),也包括内部审计增加的隐性价值(如充当参谋顾问、产生威慑作用),还包括内部审计提高自身效率所创造的价值(如改善审计结构、更新审计技术、调整审计战略)。

上述诸多变化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历次定义中可见一斑,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则集中反映了这种变化的结果: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由上述可见,内部审计已进入了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时代。增值型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权力、责任发生了改变,内部审计人员从“看门狗”变为组织的顾问、协调者、培训师和护航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素质来应对。内部审计执业规范、行业协会和高层管理者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即内部审计人员应仅从事其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的服务;依照内部审计准则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持续改善其专业能力及服务的效果与质量。《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1210——专业能力》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

IIA于2013年发布的全球内部审计能力框架(Global Internal Audit Competency Framework)规定了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十大核心能力:倡导及应用职业道德;发展及管理内部審计机构;应用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架构(IPPF);充分了解治理、风险及控制并应用于组织;维持对于商业环境、产业实务及特定组织的专业水平;进行具有影响力的沟通;通过协同合作,说服及激励其他人员;善用流程分析、商业智能和问题解决技术;执行内部审计;接受变革并促进改善及创新。

IIA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指出,2014年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五大焦点领域包括:力求平衡控制焦点;强化人际关系建构与维持;辨识与评估新的遵循风险;构建能强化业务知识的有效策略;寻找提升内部审计效率的创新方案。在与保罗·麦克唐纳合作发布的一份立场公告中,钱伯斯将高效内部审计师应具备的软技能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公正性、建立关系、合作伙伴、沟通、团队合作、多样化、持续性学习。

根据上述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技术性特质和非技术性特质。技术性特质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包括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特定产业知识、保持对商业战略的敏锐度、能够持续关注风险、确认风险管理效果、具有良好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沟通技能、掌握最新的信息科技、具有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拥有在营运及策略讨论方面的话语权等。

非技术性特质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软性技能,在增值型内部审计中,甚至可以说“软技能就是新的硬实力”。具体包括:以客观的立场,公正、不偏不倚地开展审计业务和进行审计判断;与业务部门在互信的基础上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对多变的环境具有应对能力和多样化视野;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上行、下行和平行沟通;在审计团队成员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持续保持并不断提高个人专业胜任能力等。

对不同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灵活运用审计工具和技巧,分析、管理和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能够激励和带领审计团队较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具备战略视野,能够适时、果断且有活力地引领内部审计机构甚至组织开展政策制定甚至实现变革。

三、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整体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不断拓展的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毕秀玲、刘昂(2013)对国内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和审计技术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全面发展的水平。虽然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表示能够胜任组织赋予的各项审计任务,但有相当比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人际沟通能力和审计工具技术方面比较欠缺。审计类型仍然以传统财务审计为主,对投资项目审计、专项审计、物资采购审计和IT审计等仍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张庆龙(2013)对我国内部审计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存在着下列问题:年轻化、高学历、经验少;专业背景偏重于财务、会计,兼顾管理学科;内部审计从业门槛较低,持有的专业资格集中于会计师和经济师;组织高管层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四、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途径

(一)拓展专业知识和产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内部审计职业赢得社会地位和信任的基础保障,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该类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管理、金融、法律、工程、计量统计等。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中有效审计团队的知识结构应是经济管理专业、工程技術专业和其他专业各占1/3。企业在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应注意不同知识背景人员的合理搭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学历教育、后续教育、职业资格考试等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当前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践经验,了解产业知识,具备商业敏锐度,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及营运模式。从会计师事务所、同行业其他企业中招聘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实行内部审计岗位轮换,从其他职能部门中选拔优秀人员,聘用客座审计员等措施,是拓展审计人员产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有效运用先进审计手段

面对企业规模扩大、交易量上升、业务复杂、舞弊手段高明、信息化使用日趋普及等企业实际,传统手工审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开展持续审计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措施。普华永道专家团针对美国内部审计所作的《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指出:持续审计是美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在392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已经有81%的企业拥有或正在计划建立持续审计或监控流程;2005—2006年间,拥有持续审计或监控流程的企业比例从35%上升到50%,增幅显著。而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人员IT知识水平不高,国内开发的审计软件功能还不够强大,国外汉化软件在我国审计环境中使用有缺陷且成本较高,目前持续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中的使用情况参差不齐。鉴于持续审计在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扩大审计覆盖面、实现业务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内部审计人员应尽快掌握自动化知识管理与分享、自动化工作底稿与风险评估、自动化问题追踪与报道、数据挖掘及分析等持续审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审计沟通的技能

美国管理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事的能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过: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内部审计的沟通对于审计工作的成败更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内部审计执业准则对于审计沟通有着更多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对于审计沟通都有明确的要求,而涉及审计沟通的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更是多达5项。内部审计沟通对象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适当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外部相关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其他成员及外部专家等。内部审计人员应采取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语言沟通与肢体沟通等不同方式,在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沟通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沟通技能包括:了解组织运行环境,精通审计业务,宣传审计目的,彼此尊重与信任,巧妙设计提问,善于倾听并保持耐心,以建设性的方式沟通审计发现,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高级管理层会面并保持互动等。

(四)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理解

2013年,IIA发布了《有效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三道防线》,阐述企业为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与控制应建立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在日常业务中执行的及时识别、上报初步管理风险的职责;第二道防线是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部门开展的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与规划;第三道防线是由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所执行的对第一及第二道防线部门的工作所进行的事后稽核和监察。作为风险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居于关键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从传统的以法规遵循及财务报告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转变为风险管理的确认者和咨询者,并将审计资源优化至风险较高的领域。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行业竞争情况和发展态势,熟悉企业目标、战略和计划,了解生产经营特点、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善用科技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具备风险识别的能力,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五)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显然,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它与审计专业判断、审计应有职业谨慎等概念结合在一起,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并影响着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如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订与修改审计计划,评估与确定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测试及评价内部控制,获取与评价审计证据,形成最终审计意见等环节,都离不开审计专业判断,批判性思维也始终在发挥着作用。批判性思维要求审计人员能抓住要领,维持好奇心,富于机智灵气,善于运用专业质疑,基于严格推断,进行清晰敏捷的思维。要达到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包括通过学历教育、后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等途径,增加哲学方法论基础和逻辑学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的思维实践,塑造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特质。

总之,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价值、应具备的素质和存在的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为组织提供增值型内部审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The Pricewater Coopers.Aligning internal audit,are you on the right floor?——State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 study [R].2012.

[2] Roussy,M.Internal auditors’ roles: From watchdogs to helpers and protectors of the top manager [J].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13(24):550-571.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S].2013.

[4]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計专业实务标准[M].2004.

[5]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Global Internal Audit Competency Framework[S].2013.

[6] 理查德·钱伯斯.2014年的内部稽核:新的趋势和未来的展望[J].内部稽核,2013(10):25-26.

[7] 理查德·钱伯斯,保罗·麦克唐纳,夏青.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软技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3(7):38-41.

[8] 毕秀玲,刘昂.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96-103.

[9] 张庆龙.2013年度中国企业内部审计行业调研报告—— 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R].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2013.

[10] The Pricewater Coopers.State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 study:Continuous auditing gains momentum[R].2006.

[11] 陈锦峰.IIA立场公告:《有效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三道防线》简介[J].中国内部审计,2013(7):44-45.

作者:毕秀玲 杨舒怡

第2篇:探究统计抽样审计原理及在企业内审中的应用要求

摘 要:抽样审计是国内企业审计当中十分具有可行性,应当被积极推广和使用的审计方式,但是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却并不广泛,为了确保抽样审计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财务审计作用,我们需要对抽样审计法的概况及其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升抽样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当中的地位,加强企业对抽样审计法的应用。

关键词:统计抽样;审计原理;企业内审

我国审计工作相关规章当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审计程序时,需要从审计的总体对象当中抽取出固定数量的项目进行成本核查,并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推断。目前,我国的抽样审计工作,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与完善,但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在企业内部审核工作中的应用,统计抽样审计法在企业当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也改善了审计工作的方式,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抽样审计法的概念与优势

所谓的统计抽样审计法,主要是指以数理统计与概率理论为前提,将所有需要核查的资料看作是一个概率总体,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出固定数量的样本,并对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资料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准确、合理进行判断,这便是统计抽样审计法的主要作用。

统计抽样审计法在企业审计工作当中,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是要依照固定公式来计算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可以免除抽查数量不足或者过多的问题。其二是可以实现对结论的可靠性与抽样产生的误差进行控制,进而确保审计目标的达成,使审计工作更具稳定性。其三是在随机的抽样当中,对于样品的具体选定是在任意随机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决定的,所以能够避免主观判断上的偏见问题。让审计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其四是抽取的样本具备代表性,既能够代表已经经过核查的项目,也能够代表尚未核查的项目。所以用统计抽样审计法得出的审计结果,不仅是样本自身的结论,也代表着对所有项目的结论。其五是标准更加精确也更加完善,在技术的应用方面排除了过多的人为因素,充分的数据支持也使得审计过程有据可依,对于审计相关人员来说,无论其是否具备审计相关经验,利用统计抽样审计法所得出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不会因审计人员的不同而使结果产生差异。并与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成为审计方式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

二、统计抽样审计法的原理

1.统计抽样审计的分类

统计抽样审计依照随机抽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简易随机抽样。就是依照预设的比率或者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来对各个项目进行标号抽查。第二种是机械随机抽样。主要是指单个项目依照顺序并维持固定的间隔距离进行样本抽取,间隔距离主要是用项目的总数除以所需样本数量所得。第三种是分级式随机抽取。就是将项目整体划分成若干组别,每个组是一个级别,并依据简单的随机抽样及机械抽样进行分级的抽取,最后对所得到的样本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得出总体的审计趋势。第四种是整群的随机抽取。就是将项目整体划分成几个群,并进行随机的群抽样,在抽样之后再对抽出的单个群进行详细审计。使用这种审计方法得到的样本更加集中,审计程序也更加便捷,但其实用性及合理性相对较差。

2.各类统计抽样审计法的共同点

以上所说的四类审计方式都有四点共性:第一,所有的统计抽样审计法都具有随机抽取、主观性强,且样本的几率几乎相同等特点;第二,所有抽样统计法都是应用概率原理进行合理化抽样的,免除了样本不足所导致的审计失准问题,也避免了审计过程中的浪费;第三,所有抽样统计法,根据其最终所得出的结果,都能对设计结论的误差性与可靠性进行预见,并对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与控制;第四,统计抽样审计法对于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覆盖范围都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对于审计工作的正规化、合理化与制度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三、统计抽样审计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1.抽样审计的适用范围

审计的对象与目标广泛定位,使得统计抽样审计能够适用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大部分项目,比如固定资产、原材料、流动资金、精确合理的费用及内控制度等等。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也决定了统计抽样审计同样适用于企业结构与制度相对完善、且财务相关工作基础扎实的单位。另外,抽样审计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素养与技术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与充足的审计知识,才能确保将审计的各项结果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审计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

2.抽样审计的局限

抽样审计是需要利用既定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其运用的过程相对复杂,而且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准。统计抽样审计需要在相关制度与审计内容较为完善的企业中应用,才能够使审计的结果更加完整,更加具有准确性。而小型的或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在内控不健全、财务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盲目使用抽样审计法进行审计工作的话,则无法反映出被审单位的真实财政情况,甚至会产生较比传统审计方式更严重的误差。

四、统计抽样审计的应用要求

对于统计抽样审计的具体应用有最大影响的因素是审计的内容,因为审计对象与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审计技术与应用方法的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使用不同的审计技术与方式,才能得到更加精确合理的审计结果。

1.抽样审计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技术进行严格要求

企业的审计人员是关乎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与培养,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知识与扎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够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当中,进一步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

2.抽样审计应注重抽样的前提条件

企业的抽样审计,其抽查的项目必须要是特定的同质项目。比如在应收账款的审计过程当中,不应包含账户为负的应收款项,账户为负的应收款项只能够在预收账款当中有所反应。

3.抽样审计应当注重审计影响要素的多方关联

一般来说,在资金项目的抽样审计过程中,对项目样本进行抽取时,应当在对抽取项目样本的数额及审计重要程度进行确认的前提下,结合审计工作所需的各方面要素,以审计相关人员的经验与素质为契合点,进行审计项目的多方融合,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获得更好的审计成果。

4.在审计时还要注重审计风险的预判

与抽取样本与审计结果相关的不确定性要素,普遍都被称作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时,还要注重对于审计风险的预判。而且还要融合审计过程中的其他审计证据,削减计结果的风险性,使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所提升。

五、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核心,只有确保财务工作的稳定性,与各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才能够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让企业在行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统计抽样审计法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当中的应用,目前还并不广泛,但通过上述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统计抽样审计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客观,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适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对这种审计方式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统计抽样审计方式进行利用,让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见,让企业能够及时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才能够真正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春.统计抽样审计原理分析及在企业内审中的应用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2]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05:162-164.

[3]周立云.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抽样方法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3(04).

[4]朱剑飞,侯春梅.统计抽样在基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11).

[5]李春静,孙萍,李亚峰.选择科学的审计统计方法 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有效[J].统计与管理,2011(05).

作者:刘辉东

第3篇:法院陪审员任职报告

任职报告

职务:人民陪审员姓名:***

尊敬的市人大常委会:

我叫***,男,**周岁,大学本科学历,***专业。通过严格的考试及审核,我很荣幸的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感谢市最高权力机关***届人大常委会第***会议上对我的任命,我也深感人民陪审员责任的重大,但我坚信我能够并出色地完成我的工作。 本人善于学习,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件,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服从市人民法院的工作安排,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努力发挥一名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正确行使一名人民陪审员的权力,秉公执法,不负人民期望,不辱使命。我将严格遵守陪审员行为规范:坚定政治信念,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依法独立审判,约束业外活动,保持司法廉洁,加强自身修养,遵守司法礼仪。并将认真履行陪审员的义务: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事实和法律,秉公办案;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

首先,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制观念,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运用,并将学习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的履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履行的职责

(一)、查阅案卷权。人民陪审员对自己参与审理的案件,可以审查、核实和查阅全部案卷材料,没有明确的范围限制。

(二)、参与庭审权。一是刑事诉讼中的讯问权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询问权。二是调查核实权。人民陪审员有权在法庭上调查核实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出示的证据,有权对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出示证据予以调查核实。

(三)、表决权。一是事实认定权。二是证据认定权。三是法律适用权。四是同等投票权。

(四)、参与调解权。应遵循:一是自愿原则。如果当事人一方坚持不愿调解的,人民陪审员不能强迫或变相强迫其进行调解,而应当会同合议庭其他成员及时作出判决。二是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只有基本事实查清、是非分明后,双方达成的协议才能被当事人自觉履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当事人反悔或不自觉履行调解协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调解过程中没有做到查明争议事实和分清是非责任。三是、合法原则。当事人处分不得违背法律、政策的规定,或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

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解。

(五)、将不同意见写进笔录权和签字权。将不同意见写进笔录是对法官进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司法解释规定,“发现评议笔录与评议内容不一致的,应当要求更正后签名”。

最后再次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对我的的任命,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的完成人民陪审员的各项工作,为推进我市司法民主、公正尽一份力,做一名令人满意的合格的人民陪审员!

谢谢!

**年**月**日

第4篇:内审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根据ISO10011—2《质量体系审核员的评定准则》标准要求,审核员需要具备下述能力要求,这也是内审员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合格审核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审核工作能力和基本能力。

1. 审核工作能力

指审核员为了胜任所承担的审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中包括: 1) 从事审核准备工作的能力; 2) 进行现场审核的能力; 3) 编写审核文件和报告的能力; 4) 跟踪验证与监督审核的能力。

2. 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要求审核员应具备基本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就可能被认为具有某种生理或习惯方面的缺陷而不适合从事这一职业。这些基本能力包括: 1) 交流的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合作的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3) 分析判断能力。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4) 独立工作能力。具有独当一面,控制局面,独立工作的能力。 5) 应变能力;具有既忠于审核职责与目标,又灵活应变的能力。 6) 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7) 审核组长,除具备上述能力以外,还应具有领导和行政能力;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的能力;以及对体系整体有效性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审核员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基本素质,包括: 1) 积极的工作状态。 2) 良好的外表和举止。 3) 成熟、稳健、明智、警觉。

4) 良好性格:诚实、可靠、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5) 感情稳定:冷静、自信、坚韧、顽强、工作为重,心胸开阔。 6) 良好素养:主动、细心、礼貌、乐于助人。 7) 良好的价值观等。

第5篇:《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题答题要求》:

一,单选题:(只能选择1个答案)

1. 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B)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

A.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 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 C.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D.所有在组织内工作; 2.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应(A)

A.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

B.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层面建立相同的目标指标; C.在评审时尽可能使用最高标准;

D.尽可能留出一定富余量以避免出现不符合。 3. 组织应建立一个(D)的内部沟通机制。

A.关于能源检查、能源考核; B.与国际著名企业相同;

C.与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 D.任何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4. 标准提出在适当时(A)应纳入新、改、扩建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A.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 B.能源因素辨识结果; C.能源管理方案; D.运行控制要求。 二,判断题:(只需判断正确与否,作出明确答案)

1. 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应与企业的质量、成本、安全、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相容、协调一致,而不应走向一味追求节能的误区。(T)

2. 具有不同的能源绩效水平的组织,只要满足GB/T23331标准及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可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T)

3. 组织确定的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应确保在规定条件下运行(T)

4.标准要求组织必须制定与外部相关方就能源方针和绩效进行交流的文件。(F)

三,多选题:(从若干答案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几个答几个) 1.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A C D)

A. 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 B. 耗能设备的检修规程;

C. 目标和指标以及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 D. 验证结果的方法。 2. 组织应采取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A B C D)

A.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偏离规定程序的显在后果; C.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D.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3. 组织应采取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A B C D)

A.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偏离规定程序的显在后果; C.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D.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4. 组织应采取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A B C D)

A.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偏离规定程序的显在后果; C.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D.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5.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A B C D)

A. 能源规划及设计 B. 能源输入、分配和传输 C. 能源使用和转换 D. 能耗分析评价及节能技术进步

四,案例分析题(应首先明确事实的正确与否?再指出不符合的实施)

1. 审核员在主管节能的部门审核能源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该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一年我们的节能目标完成很好,为此,公司还给予我们部门节能奖励”。审核员检查了去年每月的能源目标指标统计分析报表,确实都完成了计划目标。审核员进一步对照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发现某个主要工序能耗的计划目标和实际结果均超出该工序相应的能耗限额值。审核员问负责人是否知道能耗限额要求,负责人回答说:“真还没注意这事”。

答:不符合标准4.4.2条款“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

不符合事实:一个主要工序的能耗指标超出了该工序能耗限额标准要求,且在制定主要工序的能耗目标指标时,没有考虑国家相关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要求。

2. 在某公司审核时,发现该公司正在新建一个技术改造项目,产能将扩大28%。当审核员了解是否对该项目的能源使用及消耗情况进行了评审时,公司副总经理告诉审核员:该项目是省里要求上的重点项目,省里面保证能源供应,就没有必要进行能源评审了。

答:不符合GB/T 23331-2012标准4.4.3“?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针对新建的产能扩大28%的技改项目,没有对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进行评估。

第6篇:会计任职要求

1、30岁以上,财会、金融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会计证,;

2、具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5)年以上大型房地产企业同等职务工作经验;

3、熟悉房地产财务管理、财务核算、房地产成本控制相关专业知识。懂会计法和税法知识。精通财务核算。

4、、较强的解决核算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思路清晰,考虑问题细致;据有较强的组织、控制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人际关系良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很好的创新能力;

6、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7、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

8、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办公应用软件

第7篇:会计任职要求

1、男女不限,财务管理、会计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中级以上),三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者优先,熟悉企业财务操作流程,能独立处理企业全盘账务工作;

3、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流程,熟悉税务办理、账目计算等基本会计知识;

4、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

5、工作认真、细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能够廉洁自律、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6、认同企业文化,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正直、诚信、公正;

7、有房地产、建筑、生产经营建筑材料的财务工作经验者优先。

第8篇:出纳任职要求

1、30岁以;财会、金融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3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 5 )年以上财务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专业财务软件,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工作严谨务实﹑认真细致,对企业绝对忠诚。

3、熟悉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

4、严格遵守会计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责任心。

5、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相关办公应用软件

上一篇:收费站班组年终总结下一篇:横店影视城导游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