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岗位职责(通用8篇)
一、法定的内审工作职责
通常情况下, 工作职责常常被理解为所担责任的工作。严格来讲, 职责就是职务和责任。工作职责就是指围绕工作目标来确定的工作范围及承担的相应责任。高校内审工作职责就是高校围绕本单位内审工作目标而确定的内审工作范围及内审部门所承担的相应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该规定第九条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 履行下列职责:
(1)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 (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 下同) 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 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4)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 (5)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6)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 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有相同且更具教育系统针对性的规定。而这些规定都是围绕该令第二条所规定的内审工作目标作出的。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目标是, 按照依法治教、从严管理的原则, 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廉政建设,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防范风险, 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勿庸置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7号令, 是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所定职责是任何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遵照履行的。
二、理解的偏差及其影响
(一) 对高校内审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早已于1995年7月14日发布 (2003年5月1日起修订版施行) , 但由于高校的领导者对其中的内审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高校或者内审机构设置不全, 或者有内审机构但形同虚设。至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颁行, 这种状况仍未有大的改观。这种状况持续的结果就是高校腐败案的爆发。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 一半高校曾染上过腐败病毒, 24起案件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 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 其中处级干部22人。此外, 曾曝出腐败案的高校多不胜举, 既有地方高校, 更有部属的著名高校。2009年曝出的湖北省百年名校腐败案尤其震惊。
(二) 对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理解混乱
近几年, 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腐败案频频曝光, 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 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要性骤然凸现, 有关高校内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蔚然兴起。品读细思, 人们对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混乱现象。
1. 传统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 与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部门 (单位) 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 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 由表及里, 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现在有一种提法是“实现由传统监督型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现代管理型的管理审计的转型。”其实, 二者是并列关系, 只是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差别。从管理学角度讲, 审计属于单位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 管理审计就蕴含在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审计活动之中。因此, 如果高校的内审工作转型至管理审计, 必然存在着履行内审工作职责的“空白”。
2. 审计风险与风险审计。
应当说, 二者所指风险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其风险主体是审计行为的实施者。《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风险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 是对学校风险管理活动的再监督。其主体主要指被审计者。当然风险审计也同样存在审计风险。如若不辨二者内涵, 很容易混淆。
3. 关于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学界对此定义不一, 一般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 (非审计风险) , 依据风险选择项目, 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 并以本单位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本单位管理风险。这是以对整个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不同于风险审计。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 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法。可以说,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内部审计、是对传统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缘于此,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不可能替代其他形式的内部审计。提倡由“查错纠弊型”的传统内部审计转型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这实质上是一种误解。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也是刚刚被提上日程, 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 将高校内审工作转型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是不切合实际的。
4. 关于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有一种解释是, 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是指审计工作立足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 为本单位管理和效益服务, 并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有人主张高校内部审计应“及时转型”至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其实, 这种理解是十分模糊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 定义,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 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 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 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这一定义中隐涵着内部审计的服务性质。应当说, 内部审计的任何审计活动都是为本学校服务的。只是, 内审机构专业工作的出发点和内审人员的工作态度, 更需要突出服务特性, 这属职业道德建设的范畴。不应归结为审计模式或类型。
凡此种种, 看似理论方面的概念不明, 实则对高校内审职责理解的混乱。如果限于理论层面上的研讨, 使理愈辩愈明, 亦无可厚非, 而且某种角度讲也是有益的。倘若付诸实践, 则必然引起人们对相关内审工作认识的不统一, 以致于莫衷一是, 贻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 定位不准, 把内审部门当作“廉政公署”
高校的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内设的专业监督与评价机构, 从上述4号令和17号令的规定来看, 其工作职责是十分明确的。近几年来, 高校内审工作逐渐得到重视, 内审机构广泛地参与学校的经济事务及活动, 这是可喜的变化。然而, 经济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内审部门不可能事事亲躬, 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落实才是关键。目前, 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大力提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前审计, 扩大全程跟踪审计范围。实事上, 适用事中、事前审计的事项, 尤其是全程跟踪审计的事项并不多, 尤其是在高校, 不可用营利组织的效益观来审查和评价高校的支出或投入效益, 因为高校的许多教学科研事务并不是支出得越少越好。况且审计的对象往往是本学校的专业部门, 形影相随的内部审计, 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而且有碍于专业部门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另一种是凡是涉及有廉政要求的事务, “请审计部门参与并把关”的领导指示特别多。内审部门成了香港廉政公署式的机构。现在, 高校配备的内审人员普遍偏少, 内审人员过分地分散“注意力”, 势必造成“该做的没做好, 不该做的到处伸手”的尴尬局面。
三、正确认识打好基础
如上所述, 上述4号令和17号令已经标立了高校内审工作的目标和工作的职责, 高校内审部门只有踏实实践, 艰苦地履行既定职责, 才能达到内审工作目标。当前, 在高校内审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 一所高校的领导者和内审人员, 如果能正确认识并理解高校内审工作职责,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
根据内审工作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特性, 以及审计署第4号令和高校的实际情况, 高校的内审机构应该独立设置, 即便是级别低一级也应独立设置, 并直属学校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目前, 高校内审机构, 或与纪检监察合署, 或挂靠某一部门, 均与内审工作的特征要求不相符合, 同时, 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
(二) 建立健全内审制度
内审工作本身就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要使内审工作上台阶、出成效, 就必须建立健全内审工作制度, 使之形成体系, 并不断予以完善。内审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的建设、宣传与执行过程也是展示内审机构形象的过程。内审制度的建立健全更是内审工作制度化的前提与体现。
(三) 重视内审队伍建设
内审工作职责的履行离不开内审人员, 搞好内审队伍建设, 是实现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组织保障。在队伍建设过程中, 人员的配备必须根据本学校内审工作的实际或发展需要科学而合理地规划。具体有三方面:第一, 不同专业的内审人员, 其组成结构要适应工作需要。一般应有三类专业人员, 即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第二, 内审人员年龄结构要合理。一般要求“梯次”结构 (老中青三结合) 。第三, 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使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 不断优化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是学校决策者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
(四) 创造优良环境, 和谐内审秩序
首先, 高校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学校内审工作, 注重树立内审机构的专业权威, 使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内审工作的结果就是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能否落实, 关系着内审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目前, 审计报告不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 致使内审功用的发挥“半途而废”。譬如, 一高校内审部门辛辛苦苦地做完了经济责任审计, 但在新一轮的干部聘用过程中, 组织部门根本不予参考, 内审报告显示有经济问题的干部照用不误, 如此这般, 经济责任审计又有何意义?此外, 众多高校的财务收支审计, 仅审二级机构“小财务”, 审学校“大财务”者少, 这种现象很能说明多数高校内审机构地位不佳的状况。其次, 高校的内审人员, 要有“依法审计, 突出重点,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职业意识, 不断增强自身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责任感、使命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任何高校的内审人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为方有威”。事实上, 建立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内审队伍, 才是履行高校内审工作职责的关键。
摘要:尽管审计署已明文规定了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责, 但仍存在着认识不统一、定位不准等现象。严重地妨碍着内审机构“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重视和做好内审工作, 从理解内审工作职责开始。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 (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1) .
由于企业内审员的前景无限广阔,对于内审员的培训也方兴未艾。目前,由专业第三方对企业内审员进行培训的热潮正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培训及咨询服务总经理陈巧儿。
内审员队伍亟待建设
:企业内审员对于该企业有何意义,能弥补企业内部的哪些不足?
陈巧儿:企业内审员对于企业的管理体系,角色既是带头人、教练员,又是裁判员。他既可以在各自的企业职能领域或部门起推动、带头和协调的作用,为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持贡献力量,又能通过执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管理体系的不足和错漏,提出改善措施和方法,推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而第三方外部的审核只能指出问题所在。
内部审核是企业管理体系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保持有效的重要保证,而专业、敬业的内审员队伍,则是内部审核能否有效实施的决定因素。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体系有效性差,其根本原因都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内部审核员队伍,缺乏一个激励内部审核员成长的培训培养和能力评价机制。
:目前,企业内审员主要分为哪几类,各自从哪些方面对企业自身进行提升?
陈巧儿:企业内审员最早由第一个国际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所提出的,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0的组织每年都要进行一定频次的内部质量审核,内部质量审核由经过培训的有资格的内审员来执行审核任务。通常由既精通ISO9000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经过技术、标准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专业培训之后兼职担任。其他管理标准同样提出内审的要求。
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体,我们常说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都是组织中的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则上说,有管理体系运行,就有内部审核的需求,有内部审核,就要有内审员。
如今,企业使用国际或国家标准来指导建立、改造完善和实施管理体系,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1987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了其第一个管理类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推动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运动。
目前比较常见的管理体系标准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ISO13485(医疗器械行业)、ISO/TS16949(汽车供应链行业)、AS9100系列(航空供应链行业)、TL9000(通信产品行业)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IECQ QC080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4)、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ISO22716)、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 ISO26000)、实验室管理体系(ISO17025)等。
除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系列标准之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行业性适用于不同范围的体系标准如英国零售商协会(BRC)、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美国海关贸易界联合反恐计划(CTPAT)。
第三方内审员培训资源丰富
: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员工培训,企业选择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内审员有何优势?
陈巧儿:第三方认证机构,特别国际性的第三方机构,审核活动就是其主营业务,其自身的技术积累、人才储备非常丰厚,资讯更新很快,商业信誉良好,所提供的内审员培训,在课程设计上往往更为系统、更专业。
第三方机构的讲师通常由资深的审核员担作任,审核过众多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能力往往更为全面,对标准的理解深刻,审核经验更丰富,了解企业存在问题,在培训中与学员分享这些实践经验和实际例子。从内审员培训证书上,第三方机构的培训往往更为被广泛接受。
:作为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Intertek能为企业提供的第三方内审员培训包括哪些?
陈巧儿:Intertek为企业提供的企业内审员培训既有国际组织管理体系、行业性和地区性的管理体系,也有Intertek开发的体系标准。以下是Intertek可以提供的内审员培训服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3485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TS16949汽车供应链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AS9100航空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TL9000通信产品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ECQ 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审员;
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内部盘查员;
ISO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ISO22716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的内审员;
CSR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员;
GSV全球供应链安全验证审员。
这些内审员培训既有通用性也有针对性,通用内容如审核流程和审核技巧培训,针对不同体系的具体要求,侧重点就相应而异。
:Intertek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第三方内审员培训?
陈巧儿:Intertek是国际领先的质量和安全机构,提供基本所有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体系认证项目服务,也为众多国际品牌客户和零售商提供审核服务,认证审核的行业包括消费品和零售业、航空汽车、建筑产品、化工、电子电气、能源、食品和农业、政府和机构、医疗器械和药品和矿产等。全球有超过2000名专业的外部审核员队伍。
Intertek的内审员培训课程,基本上都以相应项目的国际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为基础转化而来,代表了更高的专业高度。Intertek内部有系统的培训讲师培训、考核、认可机制。所有内审员培训项目讲师都是相应认证项目的资深审核员,不但拥有对相应管理体系标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企业具体工作经验(Intertek的审核员都要求具有相应领域10年以上执行层管理岗位工作经历),以及丰富的企业审核经验(Intertek审核员普遍每年审核工作日在190~210天,大约超过100个企业)。因此,Intertek的内审员讲师非常清楚企业管理体系典型的问题和对内审员的具体能力需求,这使得Intertek的内审员授课针对性更强。
1、年度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
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
3、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
4、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
5、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
6、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
7、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8、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范文
(一)、部门描述
财务审计部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任务 是制定、执行公司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财 产管理制度,对公司各部门涉及财务方面的一切工作实行统 一管理,定期对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为公司的 经营决策、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建议。
(二)、具体职责
一、负责组织贯彻执行《会计法》、《公司法》 、 企业会计 准则等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 度。
二、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公司财务管理规 章制度。
三、负责搞好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负责按时做账、报 表,做到手续齐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整洁,按时 做财务分析,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齐全、完整的会计 信息。
四、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结算,正确合理调度使用 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司发展积累资金。
五、负责与财政、税务、国资委、审计局、金融部门的 联系, 协助总经理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及时掌握财政、 税务及融资动向。
六、遵守、维护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严格费用开支,认真执行成本费用开支的审批权限、费用报销制度。
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围绕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 经济效益,当好公司的理财、经营参谋。
八、督促、检查公司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物料用品 等财产、物资的保管、使用情况,注意发现和提出财产、物 资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确保公司财产、 物资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九、督促有关人员作好工程欠款的清理工作,为公司提 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十、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规定 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核算,做到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账目 真实准确,每月按时填报基建报表,随时接受各级检查。保 证专项资金的“专户储存、专账核算” ,坚持建设项目的五 制要求,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资金划拨、效益分析管理。
十一、负责定期组织召开财务分析会,考核经营成果, 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促进公 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严格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保管公司 财务工作方面的文件、资料、合同和协议,督促本部门完整 地保管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告、其它会计核 算资料。
十三、负责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财务审计工作职责
1. 负责制定集团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 并组织实施; 并贯彻、 执行《会计法》等国家财经法规。
2. 负责组织做好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并监督、检查和评价 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
3. 负责组织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真实、完整反映集团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4. 负责制定并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合理调配使用资金,监控 资金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负责对拟投资项目进行资金筹措、 经济效益预测等财务方面的 可行性分析,作为集团决策参考。
6. 负责编制、审核集团月财务报表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7. 负责建立健全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与完 整。
8. 负责收集整理统计资料,制定和提供统计分析报告。
9. 负责做好审计工作,检查、指导各子公司的财务工作,监督其 财务运行并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10. 负责搞好部门建设,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等管理工作。
11. 负责对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做好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专 业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部门工作绩效。
12. 协助和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保持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
笔者结合多年的内审工作实际, 就如何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谈谈看法:
一、提升内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内审工作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企业“免疫医生”, 担负着发现问题, 提示潜在的风险的责任, 而内审人员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 从数据中发现舞弊、挽回损失。“审计队伍面临最大的为危机就是能力不足”, 内审人员能力匮乏将会制约和阻碍审计事业发展。
二、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和特殊工作素质两类, 前者包括个人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后者则包括团队意识、协调沟通及服务意识等能力。个人工作素质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 特殊能力是提升内审工作质量的催化剂。
( 一) 职业道德、专业知识-- 基础
根据内审职业道德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保持内审工作独立性, 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内审实务中, 内审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确保职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 才能发挥其综合功能。
( 二) 个人工作能力-- 保障
内审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内审人员需要不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适应各种突发状况, 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内审人员的工作实效, 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宣传能力等。
( 三) 特殊工作能力-- 扩展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转变, 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增效审计的拓展, 需要逐步具备敏感的职业洞察力、权衡利弊的判断能力、驾驭全局的统筹能力、平等处事的沟通交流能力、审时度势的判断能力及准确流畅的总结报告能力等。
( 四) 团队意识-- 升华
内部审计工作讲究方式方法, 注重谋略与计策, 需要不同类型、有不同专长的人员形成合力, 集思广益, 才能节约审计时间, 提高审计效率。
除此之外, 面对不同的审计业务审计环境还要求内审人员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还要有豁达的胸怀, 有稳重、冷静, 踏实、细心的心理素质。
三、内审人员素质的现状
( 一) 重视程度不够
现实中有些单位的领导更偏重直接接触利益的业务科室, 不重视内审管理, 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观念, 欠缺对内审工作人力物力的支持, 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 二) 用人手段欠灵活
部分单位用人手段过于保守, 审计人员老龄化现象普遍, 把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压在少数审计人员身上, 鞭打快牛, 满负荷工作, 难有时间总结提高, 新进人员又难以压任务, 得不到足力的成长, 人员接续有间断。
( 三) 专业知识薄弱
部分单位的内审人员偏重财务, 知识结构单一, 部分人员缺乏基建、法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视野狭窄, 局限于从凭证和账面查找问题的“守业型”审计, 难以开展从深层次发现问题的“开拓型”审计。
( 四) 心理压力大
在长期涉密的博弈工作状态中, 考察的是内审人员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很多情绪无从倾诉只能自己内部消化, 心理压力从此而来并逐渐累计放大化。
( 五) 上升空间不足
领导层不重视, 业务部门不配合, 长时间的管理、监督、纠错状态使得内审人员的提拔使用在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中不占优势, 甚至受人排挤, 内审人员职业上升空间不足, 工作被动, 进取精神不强, 难以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提升内审人员素质的措施
( 一)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内审地位
改善现有的年龄结构和人员配置, 既满足新型审计的知识多样性需求, 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重视发现与培养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逐步配备法律、企业管理、基建工程及信息技术等方面兼备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
( 二) 探索创新, 充分利用数据的力量
内审人员需要应时而变使用思维、数据处理模式等的变化, 要求内审人员要充分的把握数据的特点, 利用更先进的分析工具与可视化工具, 更好的应对风险、提高效率及加强监督。
( 三) 积极参加培训, 找准优势, 巩固提高
找准优势, 巩固提高, 积极参加社会及单位内部的各种业务培训, 正视缺点, 承认差距, 勇于纠正, 努力弥补, 注重学习借鉴, 正确估量自己, 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成果, “必能迎刃而解, 苟欲精通。” (2)
( 四) 注意工作方法, 实施参与式审计
内审人员需要主动、及时、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否通, 取得理解, 发展良好的、融洽的协作关系, 减少抵触情绪, 消除沟通障碍, 共同分析和探讨改进措施。
( 五) 增强团队意识, 增加凝聚力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鼓励, 将团结作为自身的本领、修养和境界, 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气氛, 提高凝聚力, 激发战斗力, 真正的实现文明审计、阳光审计。
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避免内审人员素质障碍成为掣肘问题,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势在必行, 需要审计人员转变思维观念,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掌握过硬的本领, 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增加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润华.浅谈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08) :78-79.
[2]种岩岩.浅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0x) :288-288.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措施;重要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机构;收支行为
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单位财务、经济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可靠保障。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单位内部独立成立的审计机构进行日常工作的开展,其能够对单位管理中存有的问题及时找出,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以此确保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监督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弥补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系需求,在管理人员领导下单位财务活动可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为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加以贯彻执行,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强化,推动单位快速发展。
一、财务内审的重要性
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单位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业务。随着单位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发展为专业化、规范化、复杂化,并逐渐形成专业管理机构。该机构具备独立规章制度、合理财务编制计划等。此财务管理作用下,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构建就愈加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以此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加以完善与评价,为单位整合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并对各财务因素加以协调,增加财务管理力度,实现单位资源、资金节约目的,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1.财务内部审计可降低单位各项经济损失。内审是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性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开展中极为重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内审需结合国家财会法律法规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事前决策审计,对单位资金投入、投资效益与利用率等进行审计,以此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财务内审实施可维护单位利益。实施单位财务内审工作,可有效维护单位利益。通过检查单位财会资料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及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可确保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相符。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及时发现、掌握单位内部贪污贿赂、公费挪用等问题,以此为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3.财务内审工作可完善单位管理体系。实施财务内部审计,可促进单位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如产生问题可向单位管理层及时反映。利用分析管理体系,可发现单位管理体系的不足。同时,审计工作也可和单位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被审计部门需对其部门工作时刻检查,并对部门工作流程加以完善,为单位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将推动部门、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财务内审工作管理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财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财务内审作为单位财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必须充分了解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中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财务费用的充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单位内部管理主要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途径。内部审计是独立评价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是相关部门与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健全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单位必须对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加以重视,实现全面认识,自主学习、充分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虚心听取及合理采用。以此规范单位经济活动,促进单位快速发展。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
首先,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按照业务工作量,单位需对其财务管理机构加以完善,合理配置财务会计人员。并根据管理权限,做到合理设置岗位,职能分离,如会计与出纳分离。
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单位财务活动应在管理者领导下,由财务部门实施管理,要求其具有统一性。单位负责人需负责会计工作与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与有效实行中,各个部门、员工需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与财务制度对单位生存、发展极为重要。在与单位经营状况充分结合的前提下,必须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做好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结合单位发展计划与发展战略目标。在单位高层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充分参与,进行年度预算的合理制定。各项开支,尤其是大数额需严格遵循预算执行,避免超支现象的大量出现。
4.强化收入管理
严格按照单位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各项收入统一核算与管理,并及时复核收入情况。其他部门与个人则无权进行任何款项的处理,避免证证、账账不符。同时财务部门还需对各类票据进行统一管理,明确专人或兼职登记与管理票据的购买、印制、保管、领用等。通过票据登记薄的设立,可进行详细登记,避免空白票据遗失与窃取。除此之外,需对原始凭证与原始记录进行准确核对,通过专人审批,做好有关凭证工作的保管与归档,为后期查询提供便利。
5.健全组织,强化内部审计
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单位应健全组织,进行财务内审人员的合理配置。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财务内审工作。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每年制定中,需对审计重点内容、时间范围加以明确,有机结合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并将内部审计与各个部门间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对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加以规范。同时,利用审计与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选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以财务收支行为规范为起点,全面审计单位经费收支情况、会计资料等相关内容,通过财务收支管控能力提升,达到提高财务核算准确性与自觉守法的目的。同时,针对目前单位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审计大额资金等,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全方位覆盖财务管理的目的,更能将审计工作的重点凸显出来,是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的保障,是合理利用资金的前提。
6.规范程序,提升内审效果
作为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其操作程序具体如下:按照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项目计划的合理制定。在实施审计项目前期,可通知被审计部门,如找出问题可及时向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提出合理建议。审计终结则需进行审计报告的书写,并听取被审计部门的建议,随后送达审计意见书。
7.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并帮助财务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理论、会计方式,以此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通过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积极开发,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及时提供给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并对会计信息准确记录。同时,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了解与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以此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单位发展提供高级财会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单位管理、运行、发展等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据,财务内审工作管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活动的安全运行。为此,需对财务内部审计相关信息进行认真收集、有效利用及科学管理,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单位,这也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主要责任。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必须实现财务内部审计管理规范化、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并完善财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份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实现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春梅,董来公.论内审质量控制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5(07).
[2]申富平,王砚书,董丽英,郭颖.国家审计推动国家良治之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6).
[3]魏丽.明确目标大胆创新——通过“走、转、改”来提升内审工作质量[J].时代金融.2013(12).
[4]王世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计作业标准化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内审质量[J].科技视界.2012(32).
按计划十一月份我们对我站的工作举行内审,首先我们成立了内审小组,编写了检查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十一月六日进行了首次会议,内审小组按照《2011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和《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的规定对我站所有的设施和环境以及各部门、要素所涉及的所有范围进行了现场审核。本次内审贯穿了评审准则的十九个要素在实验室内部的实施情况,涉及到实验室领导层、检测一室、检测二室、业务室、档案室、样品室、现场检测室、防水材料室、涂料室。在两天的时间内,审核组在各部门配合下,按审核计划安排,分别到部门、现场,听取介绍、采用面谈、现场观察、抽查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体系运行产生的记录 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认真细致的检查。
从审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领导层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意识较强,能够从质量体系策划、组织机构设立、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判断。各个检测室能够围绕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转正常。
审核组发现的不合格项已向受审部门负责人指明,并由他们确认,审核员还就不合格项与受审部门商讨了纠正措施和方法。本次审核共查出不符合项15项。其中:涉及部门管理层0项,业务室3项,检测室10项,档案室2项;
不符合项的性质分类:体系性不符合0项,实施性不符合12项,效果性不符合3项。
在实施性不符合和效果性不符合两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在执行程序上不够严格,实施时记录保存不完整,实施不彻底;二是在质量活动中缺少记录,得不到很好的证明程序执行的运行质量。
出现如此多的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是试验员养成了试验做完就完事的习惯,对认证及质量体系运行的认识不够,思想没有转变,再就是人员还是比较紧张,平时监督力度不够,有好多问题是试验员本身能解决的,但试验员本身放不开手脚。
序号:
姓名:
单位名称:
记分:
一、判断题(共20分,每题1分)
请将你的判断符号填在()内,对的为“√”;错的为“×”。
1.经实验室指派,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均可担任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
(×)2.实验室管理体系要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只要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有的可以不形成文件。
(×)3.文件控制主要是指实验室编制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其他标准、规范、规程等不属于文件控制的范围。
(×)4.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选定有能力,符合准则要求的分包方,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即可实施检测工作分包,分包比例不必进行控制。
(×)5.评审准则规定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所有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6.合同评审是客户的责任,实验室可以与顾客联合进行。
(×)
7.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结论提出的异议,保存主要申诉处理的记录。
(√)8.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中,不符合工作的出现是难免的,出现不符合后及时纠正就可以了。
(×)9.为保证记录的整洁、完整、现场检测记录可在检测结束时统一整理后再填写
(×)10.实验室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
(√)11.某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因出差,授权技术负责人主持管理评审(并留有授权书)。(√)12.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培训需求,并根据程序建立人员培训计划。
(√)13.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14.租用的设备应由被评审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
(√)15.实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与规定的偏离。
(√)16.强调对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但受控不等于没有变异,即使在相同条件下的每次测量也有差异。
(√)17.检验报告的惟一性标识,就是计量认证标志或审认可符号。
(×)18.样品的标识系统就是针对样品的惟一性不被混淆。
(×)19.检测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进行了检定或校准,就可以始终保证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20.对常规性的简单操作(如使用直尺,卷尺)也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
(×)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内。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的(D)
A.专业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
B.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 C.检测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和辅助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实验室监督应由(ABCD)的人员对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 A.熟悉各项检测方法
B 程序
C 目的 D 结果评价 E.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
3.作业指导书是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一类,它包括(AD)
A.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B 管理评审报告
C 期间核查记录
D 方法的实施细则
4.文件控制的范围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实验室(AC)中与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运作有关的所有文件。
A.内部文件
B 程序文件
C 外部文件
D 管理体系文件
5.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应独立完成合同中要求的全部检测或校准工作,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不能检测的部分参数分包给符合要求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分包的比例(A)A.必须予以控制
B 应当根据客户需要
C 由实验室自主决定 6.实验室合同评审的结果之一可能包括(A)
A.检测委托书
B 检测报告
C 检定证书
D 程序文件 7.每次检测的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C)A.满足要求
B 充分有效
C 再现
D 真实可靠 8.定期内部审核一般是审核(C)
A.出现问题的部门
B 客户抱怨的部门
C 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
9.下列活动中的哪一项必须由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进行(A)A.管理评审
B 合同评审
C 监督检验
D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0.管理评审的步骤一般分为(ABCD)
A.策划与准备
B 评审的实施
C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B 监督与确认 11.因人员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的是(ABD)A.最高管理者
B 技术主管
C 质量主管
C 授权签字人 12.实验室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包括(ABD)
A.检测的人员
B 签发检测报告的人员
C 设备和样品管理人员
D 操作设备的人员 13.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ABC)A.监测
B 控制
C 记录
D 保持 14.使用有偏离的检测方法应(ABCD)A.由相关技术单位验证或有关主管部门核准 B.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 C.形成有效文件 D.征得客户同意
15.用于“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要求(ABC)A.计量参考标准
B 量值稳定
C 高一级标准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哪些内容?
该档案至少应包括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b)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e)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2.实验室如何建立被检样品的标识系统? 样品的识别
1、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检测状态的识别。
2、样品区分识别号可贴在样品上或贴(写)在样品包装物上。识别号由收样部门统一编排。
3、样品所处的检测状态,用“待检”、“在检” “检毕” 和“留样”标签加以识别。
4、样品在不同的检测状态,或样品的接收、制备、流转、贮存和处置等阶段,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如样品的物理状态、样品的备样要求(如分样或混样)、复检样要求、样品形状的大小、样品制备、加工及分解要求、样品的包装状态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样品,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样品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样品识别号,保证各检测室内样品编号方式的唯一性和必要时的可追溯性。
3.检验报告和检测报告的区别是什么?
(1)检验是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包括计数),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合格的活动。因此,检验报告一般应当做出符合性评价。
(2)而检测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给定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这种技术操作的结果主要以数据形式体现。因此,检测报告一般可以不给出结论或评价意见。
4.采购服务和采购供应品涉及哪些内容?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其涉及的内容包括:a.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b.服务和供应品的提供单位的名单和选择;c.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控制;d.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的验收。
5.什么叫量值溯源?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是测量结果通过具有适当准确度的中间比较环节逐级往上追溯至国家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标准的过程。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它使被测对象的量值能与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香联系,从而确保量值的准确一致。
四、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请说明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依据《评审准则》的哪一条款,并说明理由
1.检测中心因工作需要,从所管辖的临时检测站调入万能材料试验机一台。评审时发现该设备重新安装后,未进行检定即投入使用,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解释,该设备在调入前已进行了检定,目前,仍在有有效期内。因此,不需要重新检定。(6分)
答:(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5.3条的要求。
(2)设备经过搬运、重新安装其溯源的可信度已不复存在,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评审员发现某试验室的一个在用仪器设备没有贴三色标识,该机构的管理人员解释说:“这台仪器设备不需要检定或校准,所以不需要贴三色标识”。答:(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5.4.6条的要求。
(2)《评审准则》规定:“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 状态。”不需要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证,合格的也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示其状态。
3.评审组在评审时发现,某实验室的管理评审档案中只有管理评审报告,而且管理评审报告与内部审核报告内容基本一致。质量负责人解释说:“管理评审是依据内部审核的结果进行的,所以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内容基本一致”。答:(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4.11条管理评审的要求。
(2)管理评审的输入考虑到十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内审结果只是输入结果之一,管理评审不应局限于内审的结果。
4.实验室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样品的测试,在审核中发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实施这些测试的技术人员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在程序、方式和习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这些操作技术人员都是经过操作培训合格的,但是他们的检测工作质量却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内审转型;配套环境;建设
一、央行内部审计转型变化与特征
1.审计对象和范围。内审转型后,内审服务的对象和审计的范围有了较大突破,由单纯的向行长负责转向为组织增值服务,帮助管理层、部门和员工发现和解决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审计范围拓展到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涉及与业务开展相关的记录、人员和信息资料更加广泛,并藉此提供风险管理、绩效审计、咨询等转型服务。
2.审计职能和性质。转型后内审肩负着增值和改善的重任,审计活动以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估并协助改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功能向确认和咨询拓展。审计由仅仅关注财务收支合规性,逐步转向更多地关注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由外生介入型的查错纠弊功能,逐步向内生融入型的更多发挥顾问和咨询作用的“增值价值”功能转变。
3.审计手段和方法。转型后内审逐步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由现场审计向非现场审计拓展,重视审计效率的提高、审计范围的拓展和审计证据的挖掘;由单纯的查账方法,向运用调查、测试、研究等分析性审计和动态评估式审计转变,重视分析性复核法的运用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开展,确保审计证据的完整、准确与真实,提高内部审计确认和评价分析的能力。
4.审计方向和目标。随着人民银行在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管理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管理层更加关注风险与绩效的均衡,追求组织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朝着“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转变,关注流程运转的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以及关注资源配置和目标实现的绩效审计。
二、当前基层央行内审工作的主要难点。
1.审计质量问题。内部审计质量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工作的成效。但是从转型工作实践来看,受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理念、内部审计标准的适用性、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审计手段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和内审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因素制约,审计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
2.审计风险问题。一是部分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看不到风险转嫁的危险性,不能敏锐地发现审计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苗头,导致问题反映片面,原因分析仅限表层现象。二是审计手段、方法等落后造成重大问题未被发现的风险。目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尚不能适应各类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审计风险也相对提高。三是工作疏忽,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造成审计取证不充分、证明力不够的风险。
3.队伍建设问题。一是受基层内审人员自身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影响,基层内审人员问题发掘能力、绩效评价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审计建议能力都难以适应全面转型要求,因而内审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有待加速。二是缺乏人才管理长效机制,部分基层央行内审人员配备不足,内审人员安排随意性较大,且人员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知识背景过于单一,内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央行审计业务发展和内审转型的工作需要,影响了审计监督质量。
4.审计手段问题。一是基层行现场审计仍依赖随机抽样、账项核对等传统方法,分析性复核法和符合性、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法的应用处于初级水平,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去进行数据筛选、信息比较、追踪和分析处理的能力还很低,审计手段的滞后制约了转型进程。二是现阶段央行计算机审计系统未能与各类业务系统实时联网,系统数据获取依赖人工采集,实行阶段性导入,业务数据种类较少,数据更新速度缓慢,对业务的监督只能局限于事后,无法实现业务的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及满足基层行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影响了业务监督的时效性。
三、基层央行内审工作转型改进建议
1.深化审计质量管理。一是完善内审质量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质量考评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审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二是实行审计项目全程质量控制,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通过严把审计项目控制环节,将潜在质量问题消失在审计初期阶段。三是加强先进内审技术方法的应用,各级内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对国内外先进内审理论、实务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与运用,进而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突出审计重点、改进方式方法,促进内审工作提质升效。
2.强化审计风险防范。一是要强化内审人员风险意识,培养缜密的风险识别能力,保持职业审慎,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审前调查,所有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组都要认真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三是要把好审计证据质量关,确保证据充分有效。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进行跟踪检查。四是坚持恪守审计程序和职业道德,确保具有胜任审计任务的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规避审计风险。
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多层次地搞好教育培训工作。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考试,通过职业资质考试,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队伍,提升内审人员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秉公执法,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三是构建内审人才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内审人员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整合内审人力资源,实现职业、岗位、技能相统一,确保内审队伍专业性、稳定性。
4.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改变目前这一现状,总行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辅助审计系统的功能,尽快实现辅助审计系统的推广,以更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二是加快业务系统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解决当前系统推广面临的业务系统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不能实时采集等问题,促进央行业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全面覆盖,实现对重点业务和新型业务领域的持续和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基层行也应对内审人员做必要的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内审员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财务部内审岗位职责11-28
内审计划及内审检查表10-02
9001内审员培训总结09-11
内审员培训汇报材料10-14
安全内审员培训总结10-25
9001内审员案例分析09-19
iso9001内审员试题11-06
内审员培训试题及答案01-02
检测实验室内审员培训10-02
三体系内审员培训课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