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静脉血栓栓塞指的是血液在非正常状态下在深静脉内发生凝结,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下肢回流障碍性疾病, 同时也是骨科大手患者在术后常见的一种主要并发症, 包括类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种, 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会对生命造成威胁[1]。该次研究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94例接受大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研究的94例接受大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中男31例, 女16例;年龄44~91岁, 平均63.8岁;患者体重43~89 kg, 平均61.1 kg;干预组患者中男33例, 女14例;年龄43~89岁, 平均63.3岁;患者体重42~91 kg, 平均61.4 kg。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 主要措施包括: (1) 术前: (1) 心理:将病情的基本情况、手术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将接受同一项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向患者进行介绍, 并将其修复成功的术前、术后对比照片向患者进行展示。使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显著增强, 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在积极的为其进行治疗, 保证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2]。 (2) 饮食:做好相关的饮食指导, 进食一些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保证忌烟、酒、辣椒等刺激性相对较强的食物, 每天水的摄入量应该保证充足, 使血液的粘稠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 (3) 宣教:由责任护士将术后易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症状表现、相应后果向患者进行讲解, 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工作要保证全面无误, 尤其是一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如年龄较高、有吸烟史、体质肥胖、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外伤程度严重的患者, 预防工作要有意识的加强, 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3]。 (4) 适应性训练:通过术前训练使患者充分适应床上大、小便, 防止术后由于不适应在卧床状态下大小便而导致出现尿潴留或便秘症状, 或在用力排便过程中导致腹压水平明显增高, 而对下肢静脉回流造成不利影响。 (2) 术后: (1) 常规护理:对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情况、人工假体和骨水泥使用情况进行了解, 对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据实际病情及手术具体方式帮助患者安置正确舒适的体位, 对伤口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 使引流保持通畅, 防止出现由于引流不畅而导致的伤口出血、肿胀现象, 形成血肿而对静脉回流造成影响[4]。 (2) 下肢保护:尽量避免通过下肢为患者输液, 使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充分保持, 避免患肢穿刺或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操作, 输注过程中有可能对血管产生刺激的药物在应用前应该先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5]。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深静脉血栓的人数、护理服务满意度、医疗费用、住院恢复治疗时间进行对比研究。

1.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 () 形式,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常规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有1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1.9%;干预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有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3%。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39例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护理服务满意度83.0%;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45例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护理服务满意度95.7%。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住院治疗费用和手术恢复治疗时间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分别为 (10519.47±424.51) 元和 (7169.16±395.42) 元, 两组住院治疗总费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分别为 (20.37±1.95) d和 (13.19±2.46) d, 两组术后恢复治疗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是临床骨科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接受大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是对该类患者在手术后实施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保证手术治疗能够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的必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 在临床实践活动中能够进行对不同的病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对经验教训进行及时的总结, 达到使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学术水平、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的目的, 从而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有效防止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出现[6]。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症状进行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94例接受大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后出血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住院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症状进行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骨科,下肢大手术,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9, 13 (13) :382-383.

[2] 丁兰英, 胡红英, 刘健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15 (16) :154-155.

[3] 陈廖斌, 顾洁夫, 王华, 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 2010, 13 (12) :145-146.

[4] 蒋秋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20) :121-122.

[5] 张瑜婷.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西南军医, 2010, 12 (16) :1262-1263.

[6] 邱贵兴, 杨庆铭, 余楠生, 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6 (12) :821-822.

上一篇:对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分析下一篇: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思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