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分类、学科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关系、学科性质、基本框架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1: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统一战线学科发展和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问题,是今后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关键词: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统一战线学是社会主义学院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是统一战线学科发展和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问题,是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合理的学科设置和布局,没有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教研队伍,就难以推动社院事业的大发展。但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统一战线学科是社会主义学院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也是社会主义学院的重点学科之一。

一、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什么是“学科”?一般认为,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教学的科目或者学界、学术的组织。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学科这一概念所表达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通常情况下,学科涵盖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学科设置,是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2008年又作了部分更新与调整),共设置12个大的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394个二级学科(专业),每个二级学科下又可分为若干更细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统一战线学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政治联盟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社会各阶层分化严重的现实中,统一战线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

(一)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也是贯彻中央精神,提升社会主义学院“三个基地”作用的需要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第二条。)

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统战理论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程;要把多党合作、人民政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统一战线知识列入国民教育内容;要把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意见》不仅再次肯定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也把统一战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问题、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提出。同时,提出把统战理论作为党政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统一战线学中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列入国民教育的内容,这不仅肯定了统一战线的作用极其重要,也凸显了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作用,更把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学的迫切性摆在了统一战线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统一战线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课程。学科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的基础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学科布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就难以推动社院教育培训事业的大发展,更谈不上统一战线工作的大发展。因此,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社院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是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社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也是社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社会主义学院的学科定位,是由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定位、职能、任务、作用决定的。从性质看,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定位看,社会主义学院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从社会主义学院基本任务看,社院担负着教育培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以及统战工作干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历史使命。因此,无论从社会主义学院的性质、定位,还是其职能、任务作用来看,统一战线学都是社会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

《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学院要“推动学科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也多次指出:“社院要立足、要发展,就要有自己的金字招牌、特色。统一战线就是社院开院办学、教书育人的金字招牌。”统战理论,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更是社会主义学院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的作用,逐步形成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是今后社会主义学院的一个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

(三)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今后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立统一战线学,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学研究,对于社会主义学院培育优势学科,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培养统战人才、吸引各方面人才致力于统一战线事业,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的发展是靠人才来完成的。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6年10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8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作为政治责任,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抓好落实。

据测算,目前全国统战部门每年需要新进2000人。社会主义学院通过培育具有统战特色的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体系建设,可以实现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切实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作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学院乃至统一战线事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经中央批准,在北京建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分别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工作任务较重,而且地方财力又具备条件的市(地、州、盟、区),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可建立社会主义学院。”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复办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关怀和重视下,在各级统战部的有力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全国社会主义系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办学形式上,有独立办院的社会主义学院,有与党校、行政学院三校合一办学的社会主义学院。据统计,全国共计400多所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其中,副省级城市以上的社会主义学院47所。

由于东中西部社会主义学院、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发展各有特点,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21所副省级城市以上的社会主义学院进行调研,分东北(黑龙江、辽宁)、西北(宁夏、新疆、青海)、华北(北京、天津、河北)、中部(河南、湖南、湖北)、西南(广西、云南、四川)、华东(江苏、浙江),少数民族地区(宁夏、新疆、广西)、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学院(长春、深圳、武汉、广州、西安)进行统计对比,目前,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大致如下。

(一)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统战理论研究人才,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已成为全国统战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除了与党校、行政学院三校合一办学的社会主义学院外,规模都还有限,目前的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大多在五十人左右,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多在三十人左右。在本课题所调研的21所副省级城市以上的社会主义学院中,规模最大的是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由于其是党校、行政学院三校合一办学,仅教学科研人员就有117人,规模最小的是长春市社会主义学院,总人数1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人。

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的另一特色是各级社会主义学院都有一定规模的兼职教师,他们大多是省内知名学者、具有一定学术素养和一定职务的政府官员,有的社会主义学院由于教师队伍规模较小,兼职教师队伍甚至多于专职教师队伍。以课题组所在的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为例,专职教师6名,聘请的兼职教师是10名。

社院的这支专、兼职教师队伍,是统一战线学科建设的有生力量,他们参与系统内外的学术交流,每年都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且相当数量发表在核心级刊物上,极大地推动了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如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0人,每年发表文章20-30篇,其中核心级刊物3-5篇,每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3项;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有专职教师8名,每年发表文章40篇左右,其中核心级刊物达10篇左右,每年承担各级课题3-6项。而在兼职教师中,由于他们多是知名学者,影响力更是不能小觑。

(二)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社院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学科结构虽不够合理,但学科研究方向基本明确,学科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规模都很有限,从整体看,学科结构还不够合理。但大多数社院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攻坚,基本上都明确了各自学科研究方向,优势学科也逐步形成。以宁夏社院为例,有专职教师11人,共设两个教研部,民族宗教理论已成为其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虽然只有专职教师4人,但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设有一个教研室(宗教与社会)、一个研究中心(参政党研究)。目前,无论是参政党研究,还是宗教与社会研究,都已有一定影响力,成为其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如,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的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燕赵文化研究,也已成为其特色学科。

(三)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教研手段现代化取得可喜的进步,教师队伍走向梯队化建设

为推动社院正规化建设,各级社院不断加大办公设备等软硬件的投入力度,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不断改进讲授式教学,开展互动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鼓励教师进一步培训深造。以新疆社会主义学院为例,不仅加大办公设备的投入,每年教师参加学术活动5-6次;不仅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培训,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2人,而且每年引进毕业生2-3人,从社会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保证科研人员的梯队建设,从而在人才上保障了社会主义学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又如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积极推动统战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又以精品课程引导科研研究方向和重点,从而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四)全国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改革创新,在落实中央《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制度建设逐步加强,学科建设规划、保障措施、竞争机制正在形成,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在正规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本课题组调研的21所社院中,既建立了学科建设规划,又制定了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的,占11所,其中青海社院既有5年学科建设规划,又有10年学科建设规划,科研奖励的力度也相当大;没建立学科建设规划,但已经制定科研奖励办法的有8所社院;只有2所社院,既没建立学科建设规划,也没制定教学科研奖励办法,但已把科研奖励办法的制定作为2013年的重点推动的工作。从调研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学院通过建立学科建设规划,制定科研奖励办法等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社院学科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总之,社会主义学院学科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适应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的需要,完成社会主义学院的五个基本任务和培训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比如,各级社院的学科结构都不够合理,学术研究氛围不够浓厚,学科研究线条粗,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学科研究缺乏规划和协调,存在较严重的低水平重复问题,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高质量成果较少;学科队伍建设滞后,多数社院未形成高质量的人才群体和科学的学术梯队;学科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等等。

三、如何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主要包含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创建学科基地、营造学术氛围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凝练学科方向。对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把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史和工作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结构,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哲学、法律等领域,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交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构建统一战线学理论体系的问题,是1994年第3次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会议指出,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自己的概念、范畴、原理及其相互联系构筑起来的理论体系,这是统战理论研究的基础建设。没有这个基础建设,统一战线科学的大厦就很难建立起来,或者即使建立起来了也不稳固。要加强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努力构建统一战线学的理论体系。之后,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党校、高等院校和一些社会科学研究部门把统一战线理论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各种专著随之纷纷问世。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

另外,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直接目标是争取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把统一战线学列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设立学位点,在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单列一项,从而扩大统一战线理论在全社会的影响。此项工作是中央社院近几年学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是汇聚学科队伍。就是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聚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人才,以此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使本社院的学术水平处于本学科的前沿。

具体地说,通过科学规划,初步构成统战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在一定的研究领域生成专门的知识范畴,具有从事统战科学研究工作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形成独立的学科结构和布局,建设学术梯队。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形成一批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统战理论学术梯队,使其在统战学科研究中发挥突出作用。

三是创建学科基地。就是建立相应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或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加强统战研究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以社院为主体、以研究课题为纽带、以组织推动为手段、以各方力量为依托的开放式、多层次的研究工作机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研究平台,不断拓展统战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科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工作实践的创新,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一直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为主导,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已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政党理论方面,成立了“政党制度研究中心”,设立了“政党制度论坛”和年会,编写了《中国政党制度年鉴》,参与起草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在宗教理论方面,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宗教学》教材的编写任务。在阶级阶层理论方面,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转型期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问题研究》。

四是营造学术氛围。就是要使社院学术研究的传统代代相传,使学术研究的风气得到张扬,整个社院形成鼓励创造、激励创新的浓厚学术氛围,使统一战线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编辑:壬古

作者:潘越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2:

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对于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分类、学科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关系、学科性质、基本框架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

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是统一战线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是事关统一战线学科发展和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标志着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基本建立。但是,许多人对于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分类、学科建设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例如,“对于什么是统一战线学,目前在统战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认识”[1]41,对于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包括哪些分支学科,各分支学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完全清楚,以使“统一战线科学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间的逻辑性体现得尚不十分明显”[2]18。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我国政治学学科分类体系,培养统一战线学专门人才,加强党的統一战线理论建设,推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创新,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关系、学科性质、基本框架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含义

根据中国知网的搜索,中国统一战线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例如,李景源和赵广在1999年先后就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3],[4]的概念。但是,什么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有的专家学者作过探讨,例如,吴胜家认为,“在统一战线学科领域,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学科构成统一战线学科体系”[5]28;牛旭光认为,“统一战线科学的体系,包括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其一是该科学的各分支学科组成的系统;其二是该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形成的体系(有人称之为‘统战学’或‘统战原理’或‘统战学原理’)”[2]18。尽管这些探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线索,但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

众所周知,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例如,统一战线学原理就是关于统一战线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由反映统一战线普遍规律的若干概念、判断和原理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逻辑体系。笔者在这个意义上曾经使用过“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6]4的概念。

笔者认为,所谓学科体系,是由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若干分支学科而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整体。例如,“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7],就是由政治学原理、政治制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等若干分支学科而构成的学科整体。所谓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即统一战线科学,亦即统一战线学,简称统战学,就是关于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由统一战线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整体。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学科构成性。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由统一战线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它不同于统一战线某一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是由反映某一领域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若干概念、判断和原理构成的。

(二)构成原则性。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由统一战线若干分支学科构成,但这种构成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原则构成的。

(三)学科整体性。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不是统一战线某一分支学科或者某几个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而是由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所有统一战线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构成的学科整体。

(四)相对独立性。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由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历史、统一战线工作等若干分支学科按照一定原则而构成一个学科整体,但对于政治学而言,它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这种学科整体性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8]那么,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体系都以自己某一领域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例如,政治学以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以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范围反映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以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由此决定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以整个人类统一战线即广义统一战线为研究范围,它不仅要研究作为统一战线学原理研究的统一战线的普遍规律,而且要研究作为统一战线思想史研究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规律;不仅要研究作为统一战线发展史研究的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且要研究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研究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规律;不仅要研究狭义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即作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包括要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中国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而且要研究作为统一战线学原理其他学科研究的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

(三)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有自己特定的根本问题。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根本问题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的集中反映。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根本问题是围绕共同利益实行团结合作,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为了无产阶级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问题,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前者包括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四)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有自己特定的学科构成。学科构成是一门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根本问题的集中体现。任何一门学科体系都有自己的学科构成。例如,哲学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分支学科构成,历史学是由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世界通史、亚洲史、非洲史、美洲史、欧洲史、澳洲史、大洋洲史、专门史等分支学科构成,法学是由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等分支学科构成,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由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等分支学科构成。

三、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的关系

正确认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总体来说,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统一战线各门学科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统一战线学原理的关系。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关于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由包括统一战线学原理在内的各门分支学科构成的;而统一战线学原理即统一战线学概论,则是关于统一战线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原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行动指南,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三)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四)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与统一战线其他各门学科的关系。统一战线其他各门学科是统一战线其他各自领域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统一战线思想史研究的是统一战线思想演进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9],“统一战线思想史是统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9]8;统一战线史是研究统一战线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统一战线工作是研究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统战经济学,是研究统一战线科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实践和运用的学科”[10];“统一战线利益学是关于统一战线利益发展规律的系统的知识”[5]29。

四、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学科性质

任何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都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自己的学科地位,具有自己的学科性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学科性质是指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占有的学科地位。那么,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笔者认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包括了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是社会成员在一定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社会关系。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是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是一些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政党、民族和国家等社会政治力量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联盟,简而言之,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盟。由此可见,统一战线是一种政治关系,其本质是围绕共同利益实行团结合作,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包括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是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

(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不能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不仅研究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而且研究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不能代替和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

(三)政治学以外的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也不能直接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它不能代替和直接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对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统一战线思想史和统一战线史是历史学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交叉内容,它同样不能代替和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领域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是社会学和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交叉内容,它同样不能代替和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

总而言之,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直接涵盖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研究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结盟的政治关系,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不能代替和直接涵盖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只能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

五、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按照一定原则对统一战线各门学科进行分类与排列所组成学科整体呈现出来的主要轮廓。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扩延性原则、唯一性原则等学科分类原则和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等学科排列原则,依据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中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本质属性或特征、研究方法、派生来源、研究目的与目标等五方面以及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专家学者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可以构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笔者认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即统一战线学,是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它有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历史、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这五个三级学科。

在统一战线学原理中,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包括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其他学科)、统一战线辩证法、统一战线方法论、统一战线心理学、经济统一战线学、统一战线领导学、统一战线管理学、比较统一战线学和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

在统一战线思想史中,有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统一战线思想史、世界统一战线思想史和统一战线思想史其他学科。

在统一战线史中,有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史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其他学科)、中国统一战线史、世界统一战线史和统一战线史其他学科。

在統一战线工作中,有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包括民主党派工作、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台港澳海外工作、人民政协工作、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其他学科)和统一战线工作其他学科(见第13页的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示意图)。

从图可见,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等学科研究比较多,而对统一战线学的其他学科研究比较少,这种学科分类层次和数量分布不均衡现象是由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该图较好地反映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发展的客观实际,较好地体现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纳入了成长中的统一战线新兴学科(例如,比较统一战线学、中国统一战线思想史、世界统一战线思想史、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史、中国统一战线史、世界统一战线史、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战线工作以及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等学科),充分反映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开放性。

六、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

(一)加強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理论建设。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理论建设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的根本。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理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目标,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学科建设为重点,拓宽视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总结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重视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建设,鼓励建立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加强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学科建设同加强其他统一战线学原理的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的学科建设同加强中国统一战线思想史、世界统一战线思想史的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把加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的学科建设同加强中国统一战线史、世界统一战线史的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把加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学科建设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其他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中国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世界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建议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的教学内容,把统一战线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社会科学普及、新闻宣传计划的重要内容,把统一战线学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内容,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

(二)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组织建设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组织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战线学的研究机构、教学单位、学术团体、理论报刊、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建议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各自实际、特点和优势,成立统一战线学的研究机构和教学部门,开展统一战线学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培训;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开设统一战线学栏目,登载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成果;积极鼓励和支持统一战线学的学术著作出版发行;培养和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风端正的统一战线学理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等院校在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和地方可以根据社团管理有关规定成立统一战线学研究会,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学的学术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三)加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制度建设。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制度建设是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的保证。

1.必须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内容。建议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重奖对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建议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目前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还没有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其中,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5月6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关于政治学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就没有把统一战线学纳入其中。因此,笔者建议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管会在适当时候把包括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学其他学科这五个三级学科的统一战线学作为政治学的二级学科纳入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置于行政学之后和国际政治学之前,其学科代码为81040,国际政治学的学科代码相应地变更为81050。

3.建议把统一战线学纳入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目前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关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只包括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这七个二级学科,而没有统一战线学。因此,笔者建议教育部在适当时候在统一战线学纳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置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包括的第八个二级学科,其学科代码为030209。

4.建议把统一战线学纳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关于法学学科、政治学门类的专业只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七个专业,而没有统一战线学专业。因此,笔者建议在适当时候把统一战线学纳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专业代码为030408。

参考文献:

[1] 李小宁.统一战线学论纲[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1):41.

[2] 牛旭光.把统一战线科学的研究推向前进——构建统一战线科学的几个问题[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3):16.

[3] 李景源.关于搞好邓小平统战理论教学的两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4):43.

[4] 赵广.邓小平统战理论:社会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的核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5):38.

[5] 吴胜家.对构建统一战线利益学的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28.

[6] 罗振建,吴文华.统一战线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1-2.

[7]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9] 姜汝真.加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史的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6):8.

[10] 李传科.一项有益的探索——《经济统战学》评价[J].四川统一战线,1994,(7):19.

作者:罗振建

统一战线学科建设论文 篇3:

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辨析

摘 要:统一战线无疑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至今存有异议,这影响了统一战线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的开展。经深入分析可知,统一战线不仅存在于政治力量之间,也存在于政治力量内部。

关键词:广义统一战线;狭义统一战线;政治力量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1.008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统一战线是人类懂得相当早、运用相当多的一种联合战略和策略。有关研究表明,统一战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有其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和研究。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1]。1979年,李维汉同志也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统一战线学的任务。要研究这门科学,就需要回顾和总结前人在统一战线方面已有的成就和经验,以便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但研究广义统一战线这门科学,包括研究我国古代的统一战线谋略,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何谓广义的统一战线。一般而言,学术界基本上都主张统一战线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以,要搞清楚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就必须先搞清楚狭义统一战线含义。因为狭义和广义二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那么,什么是狭义统一战线呢?学术界普遍认为,狭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统一战线,也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民主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种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在努力实现本阶级自身团结统一的同时,与其他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社会力量结成联盟。这种狭义的统一战线,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巩固自身团结统一和组织同盟军的问题。

但是,对于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和范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官员乃至统一战线实践领域和理论界的看法也是出奇地一致。如有人认为,广义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党派直至民族、国家等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进行的联合行动。有的人认为,广义的统一战线是指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采取的联合行动或结成的政治联盟。还有的人认为,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这些看法大同小异,无一例外地认为,广义的统一战线只存在于不同政治力量(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而对于同一政治力量内部有无统一战线问题则无一人提及,显然是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统一战线问题。笔者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一是社会分为不同的阶级、阶层和不同的政治集团是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在政治斗争中,存在分清敌、我、友的问题,需要解决反对谁、依靠谁、争取谁、联合谁的问题。一个阶级、一个集团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需要有更多的支持者,既需要本阶级、本集团的支持和拥护,也需要借助别的阶级、别的集团的力量,并使反对势力最大限度地被孤立起来。这一点,对无产阶级是如此,对历史上的其他阶级和社会政治力量也是如此,不应该存在什么例外。因此,广义统一战线除了存在于一种政治力量之间,也应该存在于一种政治力量内部。

二是无产阶级需要加强内部团结统一,其他阶级内部同样需要加强团结统一。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首先要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统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但工人阶级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有很多的区别,有政治派别的区别、地域的区别、职业的区别、宗教信仰的区别等。所以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就需要把许多不同的派别、集团联合起来。因此,这里就有一个统一战线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就以深邃的眼光看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突出地强调了无产阶级只有以“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组织成为政党,才能使无产阶级“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2]281,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强调“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2]307,要同“其他工人政党”联合。因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285。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307只有实现了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才能为组织同盟军奠定坚实的基础。无产阶级这种政治力量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首先需要搞好自身的团结。同样的道理,历史上其他的政治力量同样需要搞好自身的团结。因为其内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政治派别和不同的地域、职业、宗教信仰、思想群体,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利益和诉求,自然也就存在统一战线问题。

三是历史事实表明,同一政治力量内部也有统一战线问题。如《史记·殷本纪》载,殷人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商王武丁祭祀祖先时根据血缘远近施以厚此薄彼的祭品,这一做法激怒了王族其他派系的人,酿成了“肜日(祭祀的第二天)”事件。武丁采纳大臣祖己的建议,对此事作了妥善处理,弥缝了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了“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据《东周列国志》所载,晋献公去世前,遗命大夫荀息拥立幼子奚齐继位为君,荀息应允。但群臣中里克、丕郑父等人不愿立庶孽为君,希望迎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回国继位。由于作为上卿的荀息不愿背弃自己对晋献公许下的诺言,没有处理好与里克等人的关系,不仅导致奚齐及其弟卓子先后被杀,而且使晋国陷入政局动荡。逃亡梁国的公子夷吾为了回国为君,不仅卑辞纳赂于秦,许割河外五城为谢;而且还许赏里克、丕郑父以大片土田。然而,他回国为君后,却拒割五城于秦,拒赏里克、丕郑父。还重用亲信虢射、吕饴甥、郤芮等人,将先朝旧臣一概疏远,甚至恩将仇报,将里克以及八位大夫诛杀,导致“群臣多有不服者”。由于国内人心不一,离心离德,晋惠公在晋与秦的龙门山之战中战败被俘。这是晋惠公没有正确处理大臣内部不同派系利益关系所造成的结果。晋文公重耳回国继位后,汲取了惠公的经验教训,妥善地处理了大臣中的派系矛盾,稳定了国内政局;普遍封赏从亡功臣,使之“无不感悦”,还赦免、任用了连续两次追杀自己的仇人和逃亡过程中偷盗自己财物逃跑的车夫,安抚吕、郤之党等。这些举措不仅保证了晋文公成功地平定了吕、郤之乱,稳定了国内政局,也为他争霸中原奠定了国内的人心基础。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很多,可说是不胜枚举。这说明,一国之内,甚至一国之内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能妥善地处理这些群体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统一战线。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是从理论上看,一种政治力量的内部也是存在不同派别和利益群体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即兄弟在屋里打架,但要共同对付外来侵侮。这里虽有比喻之意,但也表明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统一战线的问题。这句古训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常被有爱国心、主张共同抗日的人所引用,这说明它已经不仅仅指狭义的兄弟了,而是广义的兄弟党、兄弟集团之意了。也就是说,个人层次的统一战线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线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外无派,千奇百怪。虽然毛泽东同志说这话,意在先肯定山头,再削平山头,但却指明了政党、国家、民族等内部不同派别和各种各样利益群体的客观存在。既然一种政治力量内部存在不同派别和利益群体,自然就存在统一战线问题。另外,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所谓政治,说到底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这里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统一战线,因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权的核心问题是人心向背问题。可以说,这简短的两句话鲜明地揭示了广义统一战线的实质和精髓。这里“多多的人”,理所当然地不仅包括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人,也包括每种政治势力内部的人。一言以蔽之,每种政治力量内部也需要解决反对谁、依靠谁、争取谁、联合谁的问题,即解决统一战线问题。

在《读〈史记〉 学统战》一书“前面的话”中,笔者已提出了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即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及其内部,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采取的联合行动或结成的政治联盟。拙著出版后,笔者已经感觉到这一含义表述上不完整,也有可能引起歧义。现在,综合前面的论述,可作如下修正: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政治力量(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之间,以及这些政治力量各自内部不同派系、利益群体之间,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采取的联合行动或结成的政治联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人们一致认为广义统一战线的范围不包括政治力量内部这种情况呢?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广义统一战线尤其是政治力量内部的统一战线大多存在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的古代和近代中国,人们大多对此知之不多,理解不深,又疏于探讨;存在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力量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如工农联盟等,人们又认为范围太广,工作量太大,难于把握,又不属于统一战线系统的工作范围,不愿意对此认真思考和探讨,因而就将广义统一战线与狭义统一战线拿来类比,自然就认为广义统一战线不应该包括一种政治力量内部。

二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发展缓慢。虽然毛泽东同志、李维汉同志早就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但统一战线理论界仅仅认为统一战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才有了统一战线。这种统一战线只是狭义的统一战线。换言之,只有狭义的统一战线才是统战学研究的对象,而广义统一战线则不属于统战学研究的范畴。有的人甚至认为,我国古代根本没有统一战线。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只将眼光放在这种狭义统一战线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理睬广义统一战线。即便是这种狭义的统一战线,学科发展也十分缓慢,虽经长期呼吁,统战学至今都没能确立下来,遑论更多地关注广义的统一战线,其中最基本的含义问题搞不清楚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是一些人厚今薄古,认为广义统一战线离我们的工作距离较远,研究它对今天的统一战线既无学术价值,又无实际意义。基于这一认识,人们就人云亦云,将别人已有的现成结论拿来为己所用。就这样转来转去,或稍作文字变动,甚至互相抄袭,自然其学术观点就出奇而又高度地一致了。

实际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广义统一战线,特别是将一种政治力量内部的重要关系纳入统一战线的范围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一是从学科建设来说。既然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那就应该将它作为科学来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含义、范围、原理、范畴、规律等。可以说,其基本含义是学科建立的第一要素,是整个学科这个大厦的基石。基本含义搞不清楚或确定不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就难以开展下去,即使能够开展下去,也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因此,厘清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特别是将一种政治力量内部重要关系纳入统一战线范围,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奠基意义,其学术、理论意义不容忽视。二是从全党的工作来说。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学习、汲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深入研究广义统一战线,特别是将政治力量内部的重要关系纳入统一战线范围,有利于党更好地树立统一战线是全党的工作的理念,胸怀更加宽广地容纳、协调各方,进一步增加包容性,更加重视统战工作的社会性,使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做好我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统战工作,处理好他们的利益关系,照顾其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并将其意见表达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从统一战线部门的工作来说。党的统战工作主要对象是党外人士,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从统一战线的含义来看,这些工作只是狭义统一战线中的狭义,范围很窄。深入研究广义统一战线的含义,将政治力量内部重要关系纳入统一战线范围,有利于统战部门汲取经验,增长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好狭义之狭义的统战工作;有利于统战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对象和范围的研究,更加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作出适当调整,深入把握统战对象的诉求、意见和建议,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有利于统战部门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搞好协调和沟通,在做好党外中上层人士工作的同时,也做好下层人士的工作,做好各民族、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工作,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宽广、更加坚实、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在七大上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陈振波

作者:艾新强

上一篇:银行柜员总结下一篇:报送村情通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