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力负荷管理的含义及一般控制方法,论述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拓展功能在现代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结合电力营销管理实际阐述了负荷管理拓展功能的应用方法及步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篇1:

中国电价与电力发展报告

执笔: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王国华

2003年全国大面积缺电,既有电源建设方面的原因,也与电网建设的现状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对两方面都有所加强。但是,电网建设不足已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沉疴”,要改善这一境况,任务相当艰巨。

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适当的终端销售电价水平,及合理的电价结构。但是目前,我国的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都不够合理,这影响了电网系统的盈利水平和投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电网运行新体制的基础上,理顺输配电价,加强电网建设。

一、电网建设急需加强投资

1.必须维持电源和电网之间适当的资产比例关系

电网与电源建设是电力系统建设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必须维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方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两相比较,可以说,电源对经济的影响是“点”的,而电网的影响则是“面”的。一个发电机组或者电厂出现问题,还可以通过电网进行调剂,但是,一旦电网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停电,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远比少建几个电厂严重。去年美国、加拿大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便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前车之鉴。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输配电资产通常大于发电资产,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比例一般为60∶40,如法国EDF公司2002年输电、配电和发电资产的比例为18∶42∶40。到2002年底,中国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的比例约为35∶65。这样看来,现有电网输配电资产远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2.电网建设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电力短缺一直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问题。因此,历史上,电源建设地位突出,电网建设则从属于电源的建设,电力建设中严重地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

从“一五”到“八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远低于电源建设的投资,电网投资仅为电源投资的1/8到1/4。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输变电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991年16.8%、1992年17.3%、1993年16.5%、1994年13.3%、1995年19.9%。“九五”期间,尤其是1998年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之后,国家提高了电网的投资比例,但输变电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仍只有24.2%。投资比例严重偏低,使得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

电网建设的滞后,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当前用电需求大幅度增长,但一些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卡脖子”的现象,限制了电网对供电资源的调配能力。

第一,电厂的输电系统建设不足,使得电厂的送出能力小于其装机容量。例如,山西阳城电厂装机210万千瓦,但由于输电线路限制,只能发电170万千瓦,发电出力受限40万千瓦。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现有的发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装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第二,电网线路的限制使一些省内、省间或者区域的联络电网相对薄弱,影响了电力电量在区域电网内部,或者区域电网之间的交换。例如,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的调剂就受到了区域电网连接能力的限制,因为华北东北目前只有一条联络线,联系比较薄弱,东北送华北最大只有80万千瓦,要缓解华北供电形势,可谓杯水车薪。

第三,变电容量不足导致受电受阻。例如,浙江电网的电力需求发展很快,需要输入大量电力。要平衡用电形势,最大需要受入470万至550万千瓦。目前主网架上输电能力已基本不受限制,但是,主要由于变电容量不足,浙江电网最多只能从华东主网受电400万千瓦。

第四,地区电网原因造成用电负荷高的地区无法受入足够的电力电量。体现在当负荷中心附近发电机组或者线路跳闸,造成输电线路上的输电潮流大量转移时,超过一些地区电网线路的输电能力,从而导致限电。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华东,例如浙江的温州、台州、丽水等地区,这些地区变电站能力有限,使得高峰时变电能力不足而限电。

3.电网稳定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历史上,中国虽然出现了不少电网事故,但尚未出现电网大面积瘫痪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按统一规划来建设电网,主干电网结构还比较合理;我国电网还只处于全国联网的初期,电网的连接和互动较差,局部电网出现问题,影响到的范围比较小;电力系统出现局部故障时,可以采取行政手段,通过频繁的人为拉闸限电,来避免电网事故波及其他地区。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网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电网的稳定安全将受到更大挑战。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为拉闸限电的手段将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限制。还比如,随着电网之间联系愈益密切,其互动性持续增强,电网故障将更加容易在瞬间扩大。

目前,中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导致电力需求的上扬。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电源建设的投资。2003年和2004年,中国新开工装机容量分别为3000万千瓦和4000万千瓦左右。据估计,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望从2006年起得到缓解。但是,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仅有发电能力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以输配电能力的相应增长。否则,电网就有可能成为电源和最终用户间的“瓶颈”,形成更大程度上的“卡脖子”和窝电现象,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工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资源,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中国国电网与电源的投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根据国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电源建设投资规划,在这两个时期,电网配套投资将分别高达5800亿元和9000亿元左右,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的投资则分别为4700亿元和7200亿元,相应的资本金需要940亿元和1440亿元。

二、电网投资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在目前的电价水平和结构下,国家电网公司为独立发电公司提供的输配电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国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处购电后,再输配给终端用户,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价格差价(平均终端用户电价-国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处购电的成本)不足以补偿国网公司的输配电营运成本(不含财务成本)。以2002年为例,国家电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购电所产生的亏损为每千瓦时0.17分(不计财务成本),而计入财务成本之后,该亏损值则为每千瓦时1.29分。

由此,电网公司的内部积累难以完成电网投资,电网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缺口。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和供电贴费后,用于发展的资本性资金来源锐减,“十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预计在550亿至600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则在800亿至900亿元之间。

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的销售总收入为3800亿元。在不发生人工、维修和管理费用情况下的刚性支出高达收入的86%,其中应付给独立发电厂的购电费用为2653亿元,支付电网所属内部发电厂的发电费用149亿元,电网折旧312亿元、电网本身的水、材料费用201亿元、财务费用122亿元,所得税15亿元。扣除这些刚性支出,国网公司的实际净收入只有519亿元。如果再考虑到人工、维修和管理费用,则国网公司的刚性支出更高达收入的98%,实际净收入只有64亿元左右。

即便将电网公司的微薄利润全部留作补充资本金,每年的资本金补充额约为30亿元,仅占2004年~2010年平均计划年投资额874亿元的3.4%。按照国网公司约30亿元的年净利润和300亿元的折旧,每年现金流约为330亿元~350亿元,仅能满足2004年~2010年平均计划年投资额的38%,缺口高达62%。我们估计,若维持当前的电价结构和水平,国网公司的财务状况将不断恶化,资产回报率将由2002年的0.4%下降到2010年的-1.7%,同期的负债/股本比率则由56%上升到192%,并将在2005年出现全面亏损。

三、关键在于电网投资回报率过低

1.输配电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过低

目前,在我国的电价制度中,只明确终端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而无单独的输配电价。下文所指的输配电价是根据销售电价和发电电价推算的(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平均上网电价-网损)。

要判断我国输配电电价水平的高低,必须确定合适的比较原则。我国的输配电业务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地域分布广;负荷中心与能源中心分割较远;工业用电占据全社会的绝对比重。

从地域分布上,中国的输配电价的水平和结构应与巴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从负荷中心与能源中心相分割以及用电消费结构方面来看,则巴西和我国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在输配电价水平和结构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2提供了相关国家输配电电价水平等方面的数据。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其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我国输配电价在所比较的国家和地区中均是最低的。

综合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我们认为,中国的输配电价占终端销售电价的合理比例应为40%左右,而目前这一比例为24.6%。

2.电网投资回报率低于工业各行业平均水平

从资产回报率来看,我国的电网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国内工业投资和独立发电公司回报率,也远低于电网投资回报率的国际水平,根本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其资产回报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4%和0.6%,远远低于独立发电公司的7.1%和18.9%,也低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2001年分别为3.5%和5.1%)。

根据JP Morgan公司提供的资料,我国独立发电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在国际上已属合理水平。但是,我国输配电网的回报率却是最低的,显著低于应有的合理水平。JP Morgan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输配电资产回报率在4%~7%之间。比照这一水平,我国输配电资产的合理回报率应该在5%~6%之间。

3.目前输配电价缺口约为每度电4分钱

电价是引导电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价格信号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发电方的上网电价的核定原则是,保障发电投资在经营期内得到一个回报率,而将来则会通过竞价上网,能够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电源建设所需的资金。然而,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其经营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制,并非完全依照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因此,无论是输配电建设资金的筹措,还是输配电价格的制定,都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

按目前的终端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进行推算,我国目前的输配电价为0.086元/千瓦时(不含税)。如果以6%作为电网资产的目标合理回报率,则合理的输配电价应该在0.125元/千瓦时左右,输配电价的缺口约为0.04元/千瓦时。如果按照前面提到的我国输配电价应占终端销售电价的40%测算,输配电价缺口也与之基本一致。

四、社会可以承受电价水平及其结构的合理调整

鉴于目前电力供应日趋紧张,而煤炭价格又不断上升,国家决定在2004年将终端销售价格提高2分/千瓦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宏观经济运行,还是从行业发展来看,电价水平还有一定的调升空间。适当调整电价水平及其结构,不仅不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显著上涨,而且还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目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能够承受电价水平的合理上涨

第一,电价的合理上升不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大幅上涨。

按照2000年投入产出表,模拟计算了电价分别上涨3%、5%、6%、10%和15%时(大致相当于终端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分别上涨0.012元、0.02元、0.024元、0.04元和0.06元),对居民消费价格和最终产品使用价格的影响。

模拟计算表明,当电价上涨3%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0%,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25%;当电价上涨5%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3%,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41%;当电价上涨6%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0%,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49%;当电价上涨10%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6%,最终产品价格上涨0.82%:当电价上涨15%时,居民消费价格大约上涨1%,最终产品价格大约上涨1.2%。也就是说,电价的合理上升不会导致物价水平大幅上涨。

第二,大多数产业部门可以承受电价水平上涨0.04元/千瓦时。

模拟计算表明,煤炭采选业等7个对电价敏感性较高的行业,对电价提高的承受力较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9个对电价敏感性中等的行业,对电价提高有一定程度的承受力。其它23个行业对电价不敏感,对电价提高的承受力也较强。

当电价上涨5%时,非金属矿采选业等13个部门成本受到的影响低于0.5%;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3个部门成本受到的影响超过0.5%,其中影响超过1%的部门有两个,分别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但是,当电价上涨10%时,对绝大多数部门成本的影响都高于0.5%,影响幅度超过1%的部门达到半数。因此,电力价格调整的幅度控制在10%以内比较合适,多数行业可以承受。

第三,居民对于电价上涨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对水、电、气等居住价格上涨已经有了相当的承受能力。目前居民生活用水和液化石油气价格涨幅都不大,居民对电价上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根据测算结果,总体上看,城市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增长幅度控制在0.04元~0.05元之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增长幅度控制在0.02元~0.04元之间是可以承受的。

2.调升电价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高能耗工业规模急速扩大,不仅加剧了电力供求形势的紧张局面,而且造成了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适当调高电价水平,有利于抑制高耗能产业的不合理扩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适当、有选择地提升某些类别用户的销售电价,尤其是高能耗用户如氧化铝、铁合金和电石行业,可以减少这些依赖低电价而生存的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而这些出口实质上是间接出口我国本已稀缺的能源。一定程度上,这还有助于减少企业因低价出口而引发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此外,对于市场化的其他能源价格和严格管制的电价所形成并不断扩大的能源价差,电价总体水平的提升还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给电力供给带来的压力。

五、理顺输配电价的政策建议

1.适当调高输配电价水平和输配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例

建议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提高输配电电价,使输配电电价水平及其占终端销售电价的比例逐步接近合理水平。根据上文的论述,近期可以将输配电价在现有输配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再提高2分钱,然后再选择适当时机,进一步调升输配电价,使输配电投资回报率逐步达到6%左右。

根据测算,输配电价提高2分钱后,2004年国网公司将可新增销售收入268亿元,新增利润为180亿元,资产回报率将提升为3.1%。这将改善国网公司的回报和负债状况,其内部现金流对应未来电网投资的资金缺口也可由62%降低到41%。

此外,由于农村居民对电价调整的综合承受能力弱于城市居民,在调整电价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对电价承受能力较弱的地区和农村)采取不同幅度、不同侧重点的调整,可以对某些弱势群体提供专项补贴以弥补其额外的电费支出。对于居民生活用电,可以采用累进电价或者是采用生命线电价的方式。对于一些已经有过热苗头、高耗能的行业,不仅要取消电价优惠,而且要提高电价。

2.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

目前极低的输配电资产回报率不能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电网。即便是电网公司的电网投资,严格意义上也不符合商业原则的“自主性”投资。电网公司已公司化,但仍然扮演着一个政策性投资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在现有电价体制下,电网投资越多,电网公司还本付息的负担越大,盈利压力也越大,越缺乏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电网公司这种政策性角色既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也无法藉此长期维系电网投资。

因此,长期而言,建立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使输配电价真正能够反映输配电真实成本,并予以合理回报,是理顺电价、改善电价结构的核心和根本。

3.建立电网建设基金

过去,国家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电,曾实行了每千瓦时征收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的制度,征收电力建设基金的制度大大促进了当时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后来,随着电力供给状况的改善,以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这一基金被取消。当前,电力供应再一次出现紧缺,而电网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吸引大量社会和海外投资,作为应急措施,可以考虑参考“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设立相应工程建设基金的作法,设立电网建设基金,专用于电网建设,待将来输配电价到位后,再取消。

4.促进社会资金有序进入电网建设

在坚持对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原则的同时,容许社会各类资金参股电网公司,在电网公司的统一管理下,有序进入电网投资建设。当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电网投资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机制。

5.创造条件重组电网公司资产,整体上市筹资

在逐步提升输配电价的同时,配合若干国家政策,以及采用某些金融手段,进一步重组电网公司的资产,将其回报逐步提升,直到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以达到将电网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电网公司的重组上市不仅可以为其提供新的、可持续的市场融资渠道,而且将大大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公司在治理结构和日常运作方面更加规范,并符合市场要求。■

李剑阁、王慧炯、李善同、 侯永志、刘云中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国华供职于摩根大通银行,本刊发表时对报告作了编辑处理

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篇2:

电力负荷管理扩展功能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电力负荷管理的含义及一般控制方法,论述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拓展功能在现代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结合电力营销管理实际阐述了负荷管理拓展功能的应用方法及步骤。

【关键词】 负荷管理 营销 应用

0 引言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力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电力营业稽查制度不够规范。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固有模式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当电力供求关系转变,电力系统内部采取了相应的市场运行机制,供电部门需要准确掌握需求侧的信息数据,分析需求信息,因此作好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对供电部门意义重大。

但是需求侧的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好用户、开放负荷、杜绝用户偷漏电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掌握用户用电信息,了解用户负荷变化情况,分析用户用电情况,这就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必要的技术人员。因此如何准确而全面的掌握用户用电情况显得极为重要。而负控系统恰恰是完成这一使命最直接、最合适的部门,因此负控系统的技术功能必须与用户侧相关需求的数据采集密不可分,同时负控系统的后台分析功能也要紧跟用电营业需求来转变。

1 充分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拓展功能,强化与其他专业的结合

(1) 采用功能支持较强的新型终端,逐步使远程抄表变为现实。

(2) 利用负荷管理装置,强化计量装置的工况监视,防止窃电和因装置故障漏抄电量。电表设置如图1所示。

负荷管理装置所具有地实时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可定时将用户计量电能表中储存的各时段用电量、最大需量、电能表缺相时间、过载时间等数据抄录下来,并随时采集。用电检查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逐一巡查,可有效杜绝窃电和因计量装置故障造成的漏计电量,并可在与客户交涉中出具计算机原始数据,增加了裁决的依据。

(3) 提供真实线损情况,为电力企业商业化运营服务。

长期以来,线损分析数据源于变电站关口表及其它相关表计的人工抄读数据,同样存在诸如气候、道路及交通工具等外界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这种统计线损的方法过去曾为各电网经营企业的电价测算、经营效益分析等起到积极作用,但可靠性和可信度不太高,经常出现波动较大的异常现象。在电力体制深入改革的今天,随着内部模拟市场建立和公司化经营,这一传统的线损统计分析方法已不能适应要求。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的远程抄表功能,并辅以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是实现线损实时分析功能并节约转项投资的有效途径。

2 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

2.1 电力市场预测

负荷预测是根据供电区内各用户用电特点、负荷增长情况、自然气候及社会等因素来推算供电区未来用电负荷,实际是对电力销售市场的预测。负荷管理系统监控的地区负荷曲线如图2所示。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力需求与电力供给的平衡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电力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电力负荷预测作为对电力商品市场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电力商品化运营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的电力规划中,计划部门常用的一些基本预测方法中包括有大用户调查法,这种方法所需的大量信息数据可以由负控系统来采集和分析。

已达到实用化标准的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可监测到本地区总售电量的70%以上,对装有负控终端的用户,通过负控系统可对其用电实时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按行业、按线路、按负荷性质、按季节性用电等),作出各种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负荷曲线,计算出在不同时段各类负荷所占比例,同时,分析季节变化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运用上述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各行业、各主要用户的用电特点和用电趋势,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市场的结构、现状和未来走向,通过分析可为负荷预测提供大量、可信、实时的计算依据。

目前各供电局负控系统监控负荷基本都超过70%,这意味着掌握了全局的负荷变化情况,供电局负荷预测完全可以利用负控系统的负荷变化,来确定全局负荷曲线的走势,然而从各种负荷所占比例情况和变化情况来看,负控系统所监控的负荷变化最大,也最不规范,因此负控的负荷曲线实际就是系统负荷曲线的晴雨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电力商品的商业化经营和法制化管理,建立新的电力营销机制,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电力企业能敏感地反映电力市场的信息,用自动化手段实现电力商品营销的决策、推销、督察,才能解决用电营业面临的种种困难,而电力负荷监控系统在电力营销自动化管理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

2.2 实现电力商品购买制

由于几十年一贯制的先用电、后付钱,用、抄、核、收这种非商业化运营的管理流程,不但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造成了电费回收难的局面。为了让电力商品真正进入商业化经营,就应当实行购电制。现在利用负控系统中装在用户端的负控终端所具有的电量控制功能,即可实现“购电制”,某单位购电情况见图3。

用户应根据自己的用电计划,提前到电业部门购买所需电量,负控中心将用户购电值下达到用户终端。当用户所购电量剩余不足10%时,终端将向用户发出声、光告警信号,如用户不及时购买后续电量,当用户用到所购电量的100%~105%时,终端自动执行跳闸功能,跳掉用户主进开关,停止用户用电,以科学公正的技术手段实现“购电制”的自动化管理。

我市几年前已利用负控系统实现了对工业用户的“购电制”,我市的经验证明了“购电制”是可行的,操作运行是成功的,运行效果表明对电费及时回收十分有效,被控用户均能按时、提前购买电量,经济困难的用户一、二天买一次电量,不但电费不再积压,同时,还可以按比例扣还陈欠电费,电费平均提前半月进帐,加快了资金的运转速度,提高了资金的时间效益。

2.3 催收欠交电费

近几年来全国欠收电费大幅度上升,造成欠费剧增的主要原因有“三角债”困扰和企业困难等因素,也有少数用户认为“拖欠有理,欠费有利”,用电后不履约付款,致使电费拖欠情况日趋严重,危及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尽管上级各部门三令五申“电力是商品,必须坚持商品交换原则,用电要及时交费,所有各类用户都不得拖欠电费”,但在实际执行中难度很大。于是许多电力企业都已利用负控这一先进技术,采取给用户减用电指标、发布催交电费信息、限定交费时间的措施;又或者采取终端的声、光告警提醒、督促用户交纳拖欠电费的措施;在用户不配合的情况下,再对用户实施遥控停电操作。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电费回收率。使电费月月结零落到了实处。

2.4 协助进行用电检察,及时查处窃电,降低线损率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类用户窃电的手段和范围明显扩大,仅仅依靠人工现场巡视和经验查堵,已不能适应要求。对于在装计量表计的实时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历来是一项空白,而在这方面引起的隐性经济损失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的在线监视功能进行表计故障监视和防窃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设计原理及数据传输与处理方式

用户窃电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是其目的是要减少计量电量,针对这一特点,在用户计量回路外另安装一套电量采样装置(监视窃电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便能够通过装置与计量电能表之间数据差距的变化来判断用户用电是否正常。

根据用户用电系统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除计量二次回路具有互感器外,在保护回路中还有互感器装置,由于保护回路的特殊作用,使窃电用户不能轻易在其上做手脚,因此将装置安装在保护二次回路的互感器上可以达到监视计量回路的目的。

装置可以计算出用户的用电量,数据与计量电能表共用485口进行传输,通讯规约与终端要求相同。在终端对装置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离出表读数后计算小时监视电量,在整点采集时与终端数据一同召回,由主站系统对装置及电能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电量曲线图。

(2) 判断依据

对用户是否窃电的判断取决于从装置及计量电能表上采集的电量数据的比较结果,为了减少误差,采取差值比较:

ΔD1=计量电能表上取得的小时计量电量;

ΔD2=监视装置上取得的小时用电量;

ΔD=ΔD2-ΔD1

T=ΔD/ΔD2

TP=窃电判断门限(一般为10%~20%)

T≤TP:正常用电

T>TP:用电情况异常

图4中可以直观的看出用户的窃电情况,并且可以定量的分析。

系统自动采集装置、终端的整点数据,根据电量值分别绘制计量整点电量及装置整点电量的曲线图,当两条曲线走势一致,并且电量差距小于窃电判断门限时无窃电报警,当两条曲线走势相互背离,并且电量差距大于窃电监视门限时系统发出异常告警。

(3) 装置的实用性

由于采用电量差值比较方法,直接监视用户用电数据,因此防范绝大多数在计量二次回路上的窃电行为,使用范围较广;

装置数据能在监控终端上存储,整点采集时与终端数据一同召回,还可以同日数据一样补测;

系统根据用户整点数据绘制曲线图,使分析工作简单、直观,减少对窃电嫌疑确认工作的时间,通过曲线转折点可以确定窃电的大约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增加了判断的可靠性;

由于数据采用485端口传输并且使用电子计量装置,使比较电量的误差极小,数据可靠性增强,为处理窃电用户和追补电量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4) 实际应用情况

我供电公司已在3户电熔镁企业、1户酒类生产企业安装了装置,通过一段时间观察,4户企业用电正常。1999年1月份主站发出窃电异常告警,通过查询发现其中1户电熔镁企业电量数值、曲线出现了较大差异。经过几天跟踪查询,掌握了用户窃电时间规律,现场将其查获,为我供电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

可以说,负荷管理系统强大的监视窃电功能对打击窃电、同不良风气做斗争,是最好的科学手段,是保护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有力武器,对窃电分子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这也是徐州供电公司与上海华冠电子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研制监视窃电装置的初衷。

2.5 监控地方小火电、小水电

在地方上网电厂安装双向RTU,对地方上网电厂的发电量进行监控,使之按电网系统的要求进行发电,使电网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2.6 对大中用户远程抄表

为适应电力商品现代化营运管理的需要,现在各供电企业已基本上建立健全了营业电费结算系统,有的还与有关银行进行了联网,进行自动结算资金划拨。但是电能表读数的抄录还是依靠人工进行,这样就会产生抄表时间不一致、漏抄、错抄、估抄等现象。特别是对上网小电厂及铜山县关口表的抄收不准确、不及时均会影响电网统计的精确性。因此实施大中用户的远方自动抄表是营业自动化的迫切需要。同时按部颁规定,供电企业要创一流企业,月末及月末零点抄表的抄见电量应占电网总电量的75%以上,这项指标严格来讲只有实现远方自动抄表才能准确达标。

2.7 实现供电质量监测及线损分析

监视用户电压不仅可以为监测电网电压质量提供依据,而且可以即使发现因PT保险丝熔断、PT断线等情况造成的电能表缺相运行,使计费不准。具体方案为,在负荷管理终端加装电压变送器或电压检测仪,在主站监控程序中启动电压监视模块,自动从实时库中取电压模拟量,当电压值超过或低于额定值的10%时,自动做记录,累计下来,即可检查供电质量。如果三相或单相电压值变为零时,则发出告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检查、处理。

2008年进行了用电压检测仪加入负荷管理在线系统的试点,运行情况表明,采用这一技术不仅能监测实时电压,还能记录PT断相,辨别CT短接和无负荷造成的负荷为0,判断PT缺相和电能表错接等多项功能。

通过对用户电压的监测,发现地税局等数户PT断线,及时对其追补电量,为我局挽回大量的经济损失。

3 经验与总结

利用负荷管理系统、远方抄表系统的用户用电信息、调度自动化关口信息和配电网络信息,可以满足计算供电线路损耗的数据要求。调度自动化关口信息和配电网络信息可以通过与公司MIS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在统计分析上,可以通过将每日线路损耗与理论线损对比,进而分析供电的各个薄弱环节,并间接分析出窃电嫌疑户。此外,依据线路负荷率可以更好地进行负荷分析和负荷预测,为规范用电市场和城网低压改造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从而提高供电质量,改善对用电用户的服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实施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技术手段,也是配网自动化、用电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均衡负荷,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起到很大作用。为计量监测、营业抄收、线损管理等工作提供丰富的电网和用电参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它将在用电管理现代化实现的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制造方、承建单位和电力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通力合作。同时需要不断地跟随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围绕用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提高系统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用电管理现代化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

作者:张 博 孟祥荣 朱明明

电商经济运行的电力市场论文 篇3:

电力交易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从国外电力交易改革的经验来看,电力市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我国电力行业长期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电力市场化必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再加上我国电力市场经验的缺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关键词:电力交易;问题;对策

一、电力交易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

1.交易合同不规范

事实上,虽然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改革仍不全面,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近年来才刚刚起步推进,其交易合同的非规范情况日益突出。之前并没有对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交易和合同不做具体要求,因此今天的电力贸易合同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绝大多数的两党掌权合同没有签署遵循一定的原则,有很大的随意性,从长远来看,它甚至会严重扰乱电子交易市场的秩序。

2.市场发展不均衡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一直处于极端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在经济体制改革后仍然存在,而电力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反而使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目前,异常的发展我国电力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农村电力市场发展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西北地区,一个小城市的电力市场发展水平不如一个乡镇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其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适用于我国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抑制了我国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

3.交易秩序较混乱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力交易不仅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和销售,还包括电力生产者和用户对电力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行为。由此可见,电力贸易的主体和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交易类型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交易实践中包含许多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电力市场交易秩序越来越混乱,而部分电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为,这些措施又加剧了电力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

三、电力交易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规范电力交易市场

规范电力交易市场的首要任务是规范电力交易的确切进行,对电力交易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设立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加大对电力交易的管制,从安全上保证电力交易的可靠,确保电力市场经济化的确切进行,深化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明确电力交易市场的主体,通过对电力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整改,减少电力交易市场在跨省中遇到的阻碍,电力直接交易对与市场的准入相比于其他市场交易准入更为准确,在市场的竞争力和购买力上有了确切的比较,在实施过程中可在跨省电力交易中减少合同转让的环节或转变交易的方式,让交易双方都能更好地了解到所在区域的状况。

2.电力交易市场全面发展

对于电力交易市场的不平衡发展,相关部门应分析当地的情况做出与之相关的决策。电力交易市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把电力交易市场深入到各个方面,注重宣传。以城市带动农村,让电力交易逐渐健康全面的发展,并根据电力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的原因找到小型城市和农村的相同点,根据相同点切入能够很好发挥电力交易市场的全面性。在小型城市和农村里找到电力交易市场不发展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改变自身的条件,迎合电力交易市场。发掘地方有利于发展电力交易市场化的因素,改善地方的发展条件,扬长避短,实行先引进、再改进的策略,优化电力资源的分配。

3.加强电力商品特征

使电力交易市场化最关键的因素是让电力资源转换成商品,作为商品则必须有其价值和意义。加强电力商品的特征首先要明确电力商品的价格问题,需制定一个衡量电力商品的标尺,让市场根据这把标尺来衡量电力商品的价值。只有赋予了商品具体的价值,这个商品才具有流通市场的基本功能,像一些无价之宝并不能算是商品,有价值但缺少具体价值,无法在市场上流通,也就不能算是商品。作为电力商品如果要流通于市场,就要根据商品的特征、价值来定义,可以根据时间、功率或功能等来定义具体的价格。根据电力商品的每项特征都应制定具体的定价规则,不仅可稳定电力交易市场的经济,还可加强电力商品的流通性,使其更加具有电力商品的特征。

4.完善电力交易制度

我国现阶段缺乏电力交易的可行性方案,由于我国人口文化地域差异性很大,所以在实施电力市场化中会感到有些首尾难顾。目前所拥有的交易机构的工作制度并不适应电子交易自身的要求,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力交易制度对于深化电力改革、加快电力交易市场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电力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双边交易能使市场自身及时快速地响应供需的形势变化,如过分干预会导致电力交易市场的功能无法发挥。

我国对于经济发展一向是采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针,对于电力交易系统的市场调节不用过多干涉,这是市场规则的基本使然,如果出现了供需影响生产反而是电力交易市场化的进步。但电力不同于其他商品,必须要在不违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制定一系列严格地规定,针对电力市场上电力商品的定价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约定,以及违反约定后的惩罚措施。只有制定严格的制度才能保证电力交易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完成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

四、如何将电力交易中区块链技术科学的应用并面对挑战

1.针对于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完善化的安排

首先要想将区块链技术系统科学的应用就必须根据实际实际电力交易情况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最主要的就是其系统化的交易算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算法以确保电力交易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对整个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管理一定要有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区块链应用模式和计算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证整个电力交易的公开透明。在整个电力交易中应明确合理的管理虚拟交易的流程,其中还应合理的选用虚拟的交易的交易媒介,电力交易管理部门应明确电力币的实际虚拟面值并合理的进行分配和收入。在虚拟电力交易中应系统的将交易信息进行规划和整理,同时还应将交易信息进行及时的备份以确保后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查验。

2.针对于技术实施进行更加合理化的制度规划

其次电力交易中科学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就必须将其交易流程进行科学的制定和完善,电力交易部门可以借助某一交易平臺或某一交易APP进行系统的资金交易。在整个电力交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交易的安全和稳定,其中安全问题应得到特别的重视,不仅要进行全面的监控而且还应将区块链与所选择的软件或平台进行科学的融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必须有现代化的技术的理念,整个电力交易中将购电、输电进行整体规划,用电方在购电后其购电记录会在区块链后方及时的收录然后供电公司根据区块链所给出的具体数据及时的进行供电。同时在运算技术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多层分区共识技术,到这种算法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电力交易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完善和提高。

结束语:

分析电力交易行为的问题,本文的权力交易内容、标准合同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当地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的具体策略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电子交易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交易合同不规范、市场发展不平衡、交易秩序混乱等。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在加强实践管理的基础上保证电力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波.电力市场交易购售电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陕西电力,2010,38(12):103-105.

[2]刘迪.电力市场交易购售电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5(10):119.

[3]张占锋.当前电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38):374.

作者:韩丹丹 阿吉尔古丽?伊斯代尔

上一篇:红十字会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幼师教育创新思维开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