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钻探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我队在属地化管理后,将原有地质、勘测、工勘岩土等单位合并组建云南玉溪方业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为法人,进入市场运作,按照地勘单位企业化进行管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矿山钻探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山钻探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篇1:

矿山突水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矿井突水灾害是指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巷道开挖、含水层、采动影响及钻探等导致地下水突然大量涌出,引起矿井全部或局部被淹没的矿井涌水事故,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易产生经济损失和安全损失。由于井下突水事故的发生,還容易对铁矿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对矿山突水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矿井突水防治措施,以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矿山水害;突水灾害;防治水措施

引言:

铁矿企业的大多数岗位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对矿山方方面面采取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对矿山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矿山防治水工作对提高矿山在同行中的竞争力甚至长远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矿山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对矿山企业在中国经济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矿山突水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矿井实际开采过程中,开采力度大、进程快,而矿山防治水技术与当前开采任务不匹配,使得矿山防治水工作进展困难,进而使得矿山开采存在水患和水害等安全问题,给矿井施工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矿井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也不能保障矿井开采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矿山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本节将对矿山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加强矿山防治水工作做出些许贡献。

1.1矿山防治水的基础设施质量不高

矿山防治水的基础设施是保证防治水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大多数矿山企业一味地追求铁矿生产量,而不能够给予矿山防治水足够的重视,并且很多矿山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投资成本不高,规模小,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防治水工作中,使得防治水的基础设施建设马马虎虎,质量差,品质低下,给矿井开采作业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矿山企业在防治水设计和设施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也不能对现有的防治水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防治水基础设施和设备老化严重,生锈等情况时常发生,不利于矿山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1.2矿山防治水工作管理体系不健全

矿山防治水工作涉及范围广,且对矿井开采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不同矿山,其井下开采环境不同,每个矿井环境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国部分企业不重视矿山防治水工作,未能从矿井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而是照搬同行企业的防治水工作措施,或者长时间不对企业防治水工作管理模式及策略做出及时调整,从而使得矿山防治水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处于落后地位,没有一个健全的矿山防治水工作管理体系,不利于矿山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1.3矿山防治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矿山防治水工作要求高,而矿山企业又没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度,矿山高层领导者和管理者对防治水工作的认知不足。此外,矿山企业不能给予丰厚的薪酬来吸引专业的矿山防治水技术人员,导致矿山防治水工作策略落后,防治水理念更是跟不上矿井开采的任务和开采力度[1]。矿山企业缺乏专业的矿山防治水技术人员,使得矿山防治水工作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较差,不能将矿山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使得矿井作业的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障,影响矿山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1.4对矿山水害的监控技术落后

在矿井实际开采过程中,各方面的风险时时刻刻都存在,不可避免,尤其是水害和水患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矿山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会给矿山工作人员的家庭带去不幸。因此,必须借助信息化先进技术,以实现对矿山水害和水患的实时监控。然而,当前中国矿山企业对防治水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少,并未引进信息化先进技术对矿山水患和水害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监控,不能够提前察觉到矿山将面临的水害和水患,导致事故发生,对整个矿山行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2矿山突水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加强矿区监测

2.1.1开采前的突水监测

在矿山开采前,首先,需打地质钻孔,借助相关的仪器设备,对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测,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地质条件,在典型部位开展放水试验等,并布置观测孔,明确不同区域富水程度分布情况,划分出矿区突水灾害事故可能发生的危险区;其次,采用放射性探测或物理探测的方法对整个矿区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的位置进行探测,并布置相关监测点,预测矿区突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2开采过程突水监测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在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的部位布置涌水量监测点,并采用放射性探测或物理探测的方法对突水易发地段进行监测,实时了解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突水事故的可能性。

2.2井下防水

由于水文条件和岩石地质条件的影响,在矿体开采过程中,岩体应力场会发生重新分布,特别是在爆破震动和地下水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岩体的裂隙会逐渐扩展,使岩体内部产生更多的裂纹,导致岩体的强度降低;其次,由于爆破震动等因素产生的岩体裂隙,为地下水的渗流提供了优势通道,使得地下水沿着薄弱地段向井下采空区渗入[2]。因此,需要在井下设置一系列涌水量观测点等,并采取系列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威胁。根据矿井突水水源的分布,可将井下防水分为地表水的防治和地下水的防治。

2.3完善救灾体系

为了提高矿山的突水灾害事故防范能力,不仅需要对矿山突水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勘探,还需要加强矿山监测,建立矿山突水信息化系统,尽可能地减少矿井突水灾害事故的发生。但一旦发生灾害突水事故,需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因此,在矿山建设过程中,需考虑发生矿井突水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配置符合要求的排水设备,预防突水事故。如何在发生矿井突水灾害事故时快速启动应急救援设备,调动矿井突水灾害事故救灾资源,尽可能减少突水灾害事故的损失,是我国矿山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3]。在这种形势下,矿井突水救灾体系可市场化,应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区域救灾中心,协调好各区域应急救灾资源,以加快救灾进度。

2.4充填开采

为了限制矿井充水的通道,可将充填采矿方法应用于矿山开采中。研究表明,充填采矿方法不仅可处置地表尾砂,还可对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显著降低采场围岩破坏程度,改善井下采场作业安全条件,因此,充填采矿方法可有效防治突水灾害事故。

2.5建立矿山突水信息化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现代化水平和电子信息技术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4]。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在现场采取监测化信息系统对矿井地下水进行监测,前期需对矿山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并掌握采矿技术、安全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专家系统理论、数据库和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矿井防治水的信息化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我国矿井突水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国家应加强对矿井突水灾害事故防治的管理力度,并将该制度落实到各矿山企业。从业人员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测,全力做好矿井突水灾害防治工作,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令鸿.某矿井矿井涌水净化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J].云南冶金,2021,50(02):11-14.

[2]武强,姚义,赵颖旺,张小燕,徐华,郝治朝,杜志立,杜沅泽.矿井突(透)水灾害过程中涉险人员危险性评价方法与应用[J].铁矿炭学报,2020,45(07):2357-2366.

[3]林培军.浅谈铁矿层底板突水灾害与防治措施[J].铁矿,2018,27(05):44-45+61.

[4]汪洋,左文喆,王斌海,程紫华.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矿业,2018,34(01):69-73.

作者:汤祥昆

矿山钻探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篇2:

基层地勘单位转企后的运作与发展浅议

【摘 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我队在属地化管理后,将原有地质、勘测、工勘岩土等单位合并组建云南玉溪方业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为法人,进入市场运作,按照地勘单位企业化进行管理。

【关键词】地勘单位;转企;发展

1 地勘单位管理现状

地勘单位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的计划管理模式,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缺乏市场竞争的观念和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有一席之地。特别是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欠缺是地勘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地勘单位的人员结构是专业技术人员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所以大多数地勘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济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意识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 骨干干部技术队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地质勘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造就一大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业务精深的地学新人。”地勘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精装备,善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总结找矿经验、扩大找矿成果的骨干干部技术队伍是地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2.1 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

大海航行靠舵手,好的企业一定有一个好的领导核心,这些道理逐渐被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证明:没有张瑞敏,海尔可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没有柳传志,就没有联想的创立和发展。地勘企业的发展同样呼唤好的领导核心,带领地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项目负责人的培养和使用,尤其要抓好既有一定政治远见和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经营管理才能的复合型干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2.2 建立一支与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岩土钻探等支柱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是适当扩大队伍规模、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加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矿权经营、对外矿权合作和社会地质勘查人才的培养;矿业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抓好采、选、冶、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岩土钻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国家注册工程师、工程预算、招投标、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各类专业人才执业资格、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取得,并注重培养和引进取得各类资质所需的各种专项人才。

2.3 建立一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的经营开拓型人才队伍

重点抓好项目开发、市场开拓、市场营销、市场预测、市场信息分析、注册会计(审计)师、MBA、经济、会计、统计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公司现有人员学历教育、执业资格、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等的提升。

2.4 建立一支作風硬、技术精、吃苦耐劳、掌握先进工艺的施工骨干队伍

培养职工勇挑重担、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践中培养职工成才,形成老职工传、帮、带帮助新职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的有利氛围。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不断夯实完善自我,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职工向一专多能、一岗多技的复合型方向发展。提高工人技术等级资格、不断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职工队伍。

3 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体系保障

地勘企业以从事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为主,地质勘查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工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加上地质构造条件、埋藏深度、品位、储量、开采强度、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商业化运作困难重重。矿业权管理体系不完善,矿业权经营只是初步阶段。矿业开发一般都是从事资源性行业,用低于国家规定的小规模、低品位矿山进行开采、加工、冶炼,企业的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矿业开发难以形成规模和支柱产业,地质资料成果的开发利用也是处于起步阶段。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地勘企业发展需要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3.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国有地勘单位转企组建的公司与一般公司而言具有明显的区别。国有地勘单位转企组建的公司类似于国有独资公司,但是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不够完善。没有股东大会,董事会不完善,一般没有监事会,即便都有,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只有地勘企业的管理者逐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并行使职权,加强经理层及领导班子的监管,才能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保障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地勘企业健康发展。

3.2 完善领导班子年薪制

对领导班子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必须完善公司领导班子的年薪制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按照董事会每年确定的任务、目标,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可获得应得的年薪收入。开展行政一把手为主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公司人、财、物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奖罚结合的年薪制、监管并重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有利于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3 推进项目负责制度

地勘企业的工作开展大多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推进项目负责制度,将职工薪酬与项目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障项目的及时、高效、按质、按量完成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既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干部职工、积累实践经验,又促使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向项目倾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

3.4 贯彻民主集中制,推行民主管理制度

在公司的管理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干部职工在公司中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保障职工享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民主权利,积极鼓励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公司事务,为公司的發展建言献策。公司领导层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充分关心他们,热情引导他们,重视他们的合理要求和劳动价值,为他们工作学习、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用自己的智慧、才能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3.5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保障人力资源在公司的合理有效配置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公司逐步建立竞争、轮岗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和人员流动。广泛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明确岗位职责,实施岗位练兵。逐步建立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重视内部人才开发培养,通过内部竞争、员工招聘、职务提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等方法盘活内部人才资源。同时通过建立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等方式,返聘退休高级工程师、工人技师等老同志参与指导工作、项目评审、项目评估等工作,使其发挥余热继续为公司创造效益。

4 新科技和高精设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武器

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公司就有了核心,有骨干干部职工队伍,公司就有了力量源泉,有体制机制保障,公司运行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没有掌握新科技、新理论、新方法,没有和不会使用高、精、尖设备,还是会导致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公司的运作和发展就缺乏有力武器。

4.1 建立学习型组织

无论是领导班子、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都要坚持学习,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学习专业、行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科技,并应于实际工作中,创新改进原有工艺和技术,学会应用高精设备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勘查等工作,提高勘查水平和勘查效果,扩大勘查成果。

4.2 加快新技术、高精设备在地勘工作中的应用

学无止境、更新亦无止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换代越来越快,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保持新技术和高精设备的适度更新,加快高新技术、高精设备在地勘工作中的应用,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武器,地勘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和壮大。

作者:陈红军

矿山钻探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四川地勘事业单位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探讨

[摘 要]虽然地质勘查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地勘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暴露了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地勘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延伸和升级,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勘事业单位的发展。针对人才引进机制的限制和管理体制的不足,本文主要对地勘事业单位的非核心业务外包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勘行业;非核心业务;外包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55

按照国家2011年3月正式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四川地勘事业单位已基本完成了分类改革,即除部分地勘事业单位外,各地勘单位主要确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但目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政策不明确,使其长期事业化管理与企业化经营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管理机制的局限性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各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笔者分别就四川地勘单位的现状、人员管理机制及非核心业务外包进行了探讨。

1 四川地勘事业单位的现状

四川省现有的地勘单位原基本上是中央各部委在川的地勘单位,逐步划归四川省属地化管理而来的,目前主要有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盐业地质钻井大队和省化工地质勘察院6个厅(处)级单位,人员总规模约4万人,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近百余家,涉足基础地质、多种资源的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土工程、矿山开发、物探、化探、钻探、测试化验、测绘、工程咨询、农业地质、生态地质、市政建设、建筑施工、水电建设、房地产开发、机械制造修理、宾馆服务、药业、印刷包装等多个领域。

2 现行的地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要管理制度

2.1 招聘制度

按照《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有编制和相应岗位空缺的前提下,对地勘专业人才及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人员进行考核招聘,对非地勘类专业人才进行公开考试招聘,并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2.2 考核制度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1996〕134号)和四川省人事厅《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川人发〔2003〕83号)等文件精神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统一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2.3 薪酬福利制度

2006年工资改革政策《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对地勘事业单位员工工资作了规定。分别为职员、专业技术及工勤岗位三个工资系列,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四部分构成。福利制度主要包括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探亲假、婚假等。

2.4 晋升制度

①职务晋升,主要是各单位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本单位的干部管理办法,按照相应的选拔程序进行;②职称晋升,主要是依据《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8]19号)对取得相应技术职称的人员,且具备相应岗位空缺的人员进行聘任;③考工晋级方式同职称晋升。工资按照相应的岗位变化进行调整。

2.5 解聘辞聘制度

主要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委组织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聘解聘程序有关事宜的通知》,对人员的辞聘解聘进行处理。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类全国性的政策法规指导性大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还有待时日。

总的来说,现行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事业单位任务的完成,职工的安定和归属感较强。但普遍存在进出渠道不畅、上下机制不全、考核流于形式、激励措施不够、平均主义抹杀先进等问题。

3 关于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探讨

现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指出:“在10年至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活动和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对当前宏观政策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通过合理调整内部的管理制度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不断延伸的产业要积极探索其他的用人机制和方法作为补充,例如非核心业务外包,用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进而提高各地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1 服务外包概述

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对地勘单位来说,也应逐步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转交由第三方专业企业运作,以实现降低成本、精益求精和灵活多变的目的。

3.2 非核心业务的边界的确定

非核心业务的边界,各地勘单位应进行重新定位,自我评估,配置资源。一方面要集中独特的地勘行业核心业务,识别具有优势的领域,如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业务中自身所需处理的程度,形成核心业务边界;另一方面明确地勘单位向外扩展的方向,由上至下垂直梳理出具有基础性、共性与可剥离的业务,确定可以外包的业务,非核心业务的范围,用成本预算决定是否外包及具体外包的形式。非核心业务边界的确定反映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划,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边界的确定应由主要负责人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确认。

3.3 外包合同的建立

3.3.1 外包商的选择

在事业单位合理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评估后,要进一步明确自身需求。其应包括外包服务的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外包服务的成本及其他详尽需求,建立外包商的选择标准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能够真正理解地勘事业单位需求并且有足够能力解决相应专业服务问题的外包商。

3.3.2 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业务外包谈判期间主要明确项目价格的调整因素,如通货膨胀、业务量、业绩等方面。要适当增强合同的灵活性,妥善应对和处理意外变化。对合同标的的描述要明确业务双方的合作内容和方式,签订后即成为双方处理事务的主要依据。

3.3.3 相关资源的转化

外包合同签订后,地勘单位即正式将部分非核心业务的控制权交给外包商,利用外部资源处理有关业务。合同双方共同承担梳理转化流程、管理和技术资源的责任,转化要逐步分段安排,先转化最基础的管理服务内容,在肯定外包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再逐步转化更多项目。

4 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要包括合同条款执行情况的监督、控制和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对合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适当关注和跟踪外包商的业务工作,要制定和利用好激励体系保持外包商合作的积极性,建立双方长期合作关系。

5 结 语

本文首先对四川地勘单位的基本现状、主要管理制度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勘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对地勘单位非核心业务的界定及具体的外包操作途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金华,吴琦,雷虹.事業单位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财会研究,2013(9).

[2]张晓彦,吴晓昱.政府事业单位引入运维外包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6(9).

[3]王丽.谈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规范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5).

作者:邱洪建

上一篇:数据通信三篇下一篇:学习部工作计划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