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为载体道德教育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主题班会”定义的研究张亚男在《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主题班会”是相对于“班会”而言,它对定义的界定是离不开“班会”的定义。《简明教育大辞典》上,对于主题班会的定义非常简洁明了,即“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的“班会”就是“主题班会”。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主题班会为载体道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题班会为载体道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主题班会对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摘要:开展主题班会要注重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做到以班会为载体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质上有很多的相似点,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将这两方面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题班会;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 前言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题班会也有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主题班会以集体教育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主题班会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等特点。教师在进行主题班会时须有明确的目标,针对高中生自身的特点,精心策划主题班会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合理地开展主题班会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主题班会对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有较强的归属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成就感到自豪,通过主题班会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另外在班会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以国家主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上的各类事件,在学习中要关注国家大事,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感。例如,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在这天教师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借助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学生只有拥有了社会责任感才会坚持道义与真理,在生活和学习中愿意为他人奉献,社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学生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自私心理。

(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文明礼仪是学生维系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文明礼仪是在学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文明礼貌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教养上,还体现在学生的个人道德上。学生只有讲文明懂礼貌才能传承我国“礼仪之邦”的民族文化。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可以在班会上以“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内容上要教会学生交往礼仪,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开,进而教会学生在与他人交谈时不能恶语伤人,给他人起难听的外号等,另外在班会中也要教育学生注意周围环境,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三、 主题班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学习压力大、焦虑、自暴自弃、遇到学习困难不敢向老师求助等。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多讲一些故事,强调自信心对自身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进而改正学生学习懒散的毛病,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途充满自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

(二)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对一些社会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在主题班会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并且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进而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评价。另外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展开设想,寻找合适的方法融入社会生活当中,从而按照社会的要求,有意义地度过自己一生。在主题班会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主题班会中发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问题,在主题班会过后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在主题班会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使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学习中加以吸收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教育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其中就包括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学生具有正直、谦逊、诚实等素质,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这些品质,就不会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心理品质,也不会具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观念,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关心集体,帮助他人,所以学校要借助主题班会这个载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品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信念。

四、 总结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文明礼仪等,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自信心、创造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兆凤.从学生生活的小事出发——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案例[J].新课程·中学,2016(10):233.

[2]帕提古丽·阿尤甫.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魅力中國,2016(43):160.

[3]朱彩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对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玉玺,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

作者:王玉玺

主题班会为载体道德教育论文 篇2:

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

一、“主题班会”定义的研究

张亚男在《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主题班会”是相对于“班会”而言,它对定义的界定是离不开“班会”的定义。《简明教育大辞典》上,对于主题班会的定义非常简洁明了,即“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的“班会”就是“主题班会”。

李银德在《小学主题班会理论与实践》中从实用主义出发,强调班主任工作与主题班会的重要关系,他认为“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任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专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班主任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互动性的体现,因此,2000年沈景娟在《主题班会与素质教育》中强调了主题班会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她认为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围绕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进行设计并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参与的一种活动。

郑航、王蕙、曾君在《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一书中提出主题班会的含义:“班主任根据教育要求和班级实际,围绕一定主题而开展的班会活动。”。2014年,杨燕在《小学主题班会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一文中细化了主题班会的定义,她将主题班会中的主题解释为“围绕一件事,突出一个中心,宣传一个思想观点,培养一种道德品质”,更为详细地说明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意义。

上述对主题班会的定义,研究者对主题班会的理解,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得出的结论即使不尽相同,但这些定义之间都包括一些共同的因素:第一,“主题班会”的实施主体包括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第二,所谓“主题班会”就是要有明确的主题,以主题为主线;第三,“主题班会”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根据现阶段的德育目标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的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围绕一定的主题,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策划,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班级德育活动。

二“主题班会”的特点研究

“主题班会”顾名思义就要有一定的主题,不同于普通班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主题班会主题鲜明的特点。张怀聪在《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发展与创新》一文中提出“主题班会必须有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只有紧密围绕这个教育主题进行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增强对教育主题的理解。

主题选定了,就需要主题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张勤在《如何开好主题班会》一文中提到“主题班会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如果没有针对性,就会流于形式”。可见内容的针对性是主题班会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张勤认为班主任要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弄清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思想问题的意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

主题班会不同于普通班会的特点之二就是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王素珍在《新课标下对主题班会的思考》一文中,将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总结为五种形式包括表演讨论式、辩论式、交流式、文艺式、案例式。

主题班会的开展就要师生共同参与。王菲在《浅议班主任如何开好主题班会》中提出主题班会中教师是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者,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实施,再到总结,不能出现旁观者或无所事事者。

小学的主题班会也具有它独特的特点,邓红艳在《试论小学主题班会中的“小、新、实”》中提出了小学主题班会具有“小、新、实”的三个特点:“小”是指主题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主题,更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新”是指形式和内容新,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是指主题班会要真实,重点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真实情感的体现。

在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其开展应该具有主题鲜明、内容针对、形式多样、共同参与的特点。班主任如何开展好主题班会的活动,就需要根据其学生自身实际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才能有效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作用。

三、“主题班会”的作用研究

2005年,嚴卫林在《主题班会中的三个误区》中从学生发展的层面认为主题班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有利于统一学生思想,澄清学生认识;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第三,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杨燕认为,在小学开展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长期成功的主题班会,有助于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李洪灿在《班级管理中主题班会的运用》中从班级管理建设的层面认为主题班会能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上进的班风、学风。

2009年,丁晓玲在《让主题班会更具实效性》一文中认为“主题班会是构建良好班级文化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她认为成功的主题班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孟祥伟、孟祥芳在《浅谈如何利用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中认为有效利用主题班会有以下两点作用: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二是拉近教师与学生感情距离,促进班级管理向高层次迈进。

白喜彦、华颜玲、彭立勃在新的《浅析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一文中从五点浅析了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包括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澄清学生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苏伟群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主题班会的作用,在《主题班会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一文中认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主题班会的德育实效”,因此主题班会对班主任专业发展有了深层次的促进作用。

以上研究者的研究肯定了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也肯定了主题班会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四、小学主题班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主题班会的开展在小学中存在着众多问题,对于这些实施问题的研究者都是在一线教学的老师们,他们对主题班会的问题理解都比较形象。1997年,李怀志在《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一文中提到“主题班会由于诸多原因,尚有不尽如人意处”,他总结了出现的问题包括:无计划、无主题、包办到底、满堂灌、放任自由、片面取乐、应付搪塞了事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07年,刘煜民在《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当前主题班会的误区主要有:选定主题时没有把握住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融合的着眼点;教育目的脱离了小学生的可接受范围;班会形式上追求花样翻新,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近几年,在设计,组织与实施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走进了主题班会的误区。江宏、王显锋在《主题班会课的误区及对策》一文中将主题班会的常见误区总结为四种:“包办代替式”主题班会课;“大杂烩式”主题班会课;“精英式”主题班会课;“预设式”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出现了偏差,那么主题班会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和教育功能。当前,杨燕在《小学主题班会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中从组织形式和内容方面指出,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包括:随意性的班会模式;节日化的班会模式。

2007年,张克龙《主题班会课的生成策略》从班主任这个角度提出了主题班会实施中教师的认知问题,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班主任的认知对于开展主题班会所存在的弊端:一是从德育观分析,许多教师仍把德育看成是约束学生、规范学生;二是从学生观分析,教师把学生看成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成人、教师去涂画,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主体性的自我道德建构者;三是从德育目标分析,班主任将完成认知性目标视为主题班会活动的中心;四是从德育内容分析,有些内容离现实太远、空泛、抽象甚至是教条的,活动内容的呈现大多是预设性的、反复演练过的表演方式;五是从教育活动操作方法分析,主题班会的形式单一,大多体现为灌输式的道德教育。

五、提高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发现问题就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不少学者也对如何开展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杨连山在《班主任工作行为八项修炼》一书中明确提出班主任要组织主题班会活动,就要做到“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层次分明,系统性强;主导主体,相得益彰”。徐子林在《新课程改革与班主任工作》中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主题班会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他提倡学生要标新立异,大胆猜想,他认为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这是保证学生张扬个性的前提。

赵彬杉在《小学主题班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中从主题班会的设计方面提出了针对主题班会有效性改善策略,他认为主题班会的设计师开展好主题班会的前提,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主题班会的设计的任务要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符合;第三,班会的设计要有活泼性和适当的弹性空间,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林陈芬、林孝开在《主题班会课的实践探索》中认为主题班会课要对“症”下“藥”,就是要求主题班会课紧贴时代脉搏,拓宽学生视野,渗透德育。

杨燕在《小学主题班会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中根据自己发现的小学主题班会中的问题,从教师、主题、形式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策略:一是转变教师的价值观及角色定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注重班会主题要“微小、有新意、真实”;三是小学主题班会形式的创新,她提出了生活设置法、表演体会法、多媒体再现法三种方法。

从上述研究来看,已经有学者对主题班会的有效性实施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大都希望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目的性明确、教育内容丰富的小学主题班会,来提高主题班会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小学主题班会的现状以及实施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各个方面启迪了我。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均以理论研究为主,但缺乏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停留在小学主题班会设计的表层和局部,对实践的指导的意义不明显;实践行动研究较少,有些理论性的研究,有些实证性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本身认识的不足,对实践指导多是泛泛而谈;此外,针对主题班会现状与实施的策略和措施这一层面的关注也比较少,已有研究只是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只认识到小学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而对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德育途径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有关主题班会现状与实施措施的研究论著和论文有限,可见加强对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作者:曲丽婷

主题班会为载体道德教育论文 篇3:

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探析

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既是国际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也是为我国培养“四有五好”人才的重要方式。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但不具新系统性,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正好可以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发挥较好的德育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小学主题班会的开展现状,探讨提高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施策略。论文从主题班会的特点及德育价值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探讨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施现状,从而对如何提高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成效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题班会;小学德育;德育价值

一、小学生主题班会的特点及德育价值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年幼的他们对这个世界还不甚了解,往往不能良好的辨别善恶良莠,而主题班会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当前所遇问题为他们设计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班会来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善恶,更好的面对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小学生主题班会的特点

主题班会可根据当下发生的事情及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班级整体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主题德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良好发展。可见,小学主题班会的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及时性、灵活性和系统性。

(二)小学生主题班会的德育价值

主题班会与固定班会和临时班会有所不同,更多的是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和需求设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交流、讨论并反思、总结,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管理和建设班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二、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德育主题决定主题班会德育内容,而空泛的的主题班会主题以致德育内容不具体;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的中探索出符合别具一格的班级主题班会德育特色,单一的主题班会形式以致德育特色不鲜明;德育评价是对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实效性的后续完善,匮乏的主题班会后续评价以致德育评价不完善。

(一)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实施存在的问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主题班会是围绕“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展的。然而,主题班会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就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的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主题班会德育内容不具体

主题班会的主题是主题班会的核心,主题班会的内容决定主题班会的主题班会的德育效果,要围绕主题班会的主题制定和设计富有系统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内容。班主任无充分时间准备主题班会,班主任工作繁忙,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有班级大小事务要处理,对主题班会的准备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的小学主题班会中存在着德育内容不具体的问题[4]。

2.主题班会德育特色不鲜明

当前有部分主题班会的设计存在着对德育特色认识不清的问题,以及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形成有特色的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二)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的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题班会主题空泛

主题班会的主题包含和体现着主题班会的活动内容的教育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主题班会的核心与灵魂,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德育活动的方向。德育主题是对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概括,是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方案中用于参照的德育要点,因此确定主题班会的德育主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主题班会形式单一

主题班会内容决定主题班会形式。主题班会是否能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否能充分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否能提高德育实效性,除了主题班会的主题与内容外,主题班会的形式也不容小觑。但当前大部分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主题班会形式单一的情况。

三、提升主题班会在小學德育中的实施成效的对策

(一)系统规划主题班会,制定有针对性的班会主题

在问题与分析中,我们了解到了学校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而主题班会是整个小学阶段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可见其在小学生的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应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性的情况。系统性是指主题班会纵向的衔接性和横向的连贯性,需要班主任在不同的年级阶段、不同的德育主题的类型加以划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主题班会在开展之前做好详细的规划,能提高主题班会的作用以及减少失误[5]。

(二)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趣的主题班会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和增强主题班会的德育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结合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班级特点综合分析和设计的主题班会形式才能为内容增彩。恰当的主题班会的形式选择不是表演大杂烩,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亦或是单一固定的形式贯穿到底,应选择与主题班会内容相适应的主题班会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论

小学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班级管理、完成学校德育目标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小学主题班会能否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关系着学校德育目标能否完成。本文对于主题班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探讨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提升主题班会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成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霞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构建分析[J].新课程,2021(13):13.

[2]陈惠华.孝德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13):224.

[3]冯雪飞.浅谈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求知导刊,2021(11):77-78.

[4]唐惠琴.利用主题班队活动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J].教师,2021(07):9-10.

[5]侯存莲.基于主题班会的小学中高年级德育生活化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08):15.

作者:张亦研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管理论文下一篇:医生演讲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