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研究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其影响之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咨询一线专家教师,并结合自身观察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德育现象和成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研究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亦学校文化,是校园中学生、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1]
二、中小学德育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校德育,具体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和小学学校德育。
小学生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由于认知等方面的局限,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还不是很强,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与道德判断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德育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亲身示范,以在小学校园中点燃正能量。
初中生则具有矛盾性,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想要独立,又具有依赖性,他们已有了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以成人是非为是非,并且能够身体力行。所以,中学阶段的德育,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帮助中学生把握大方向,而不是为其制定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当务之急,是一个千古难解之题,也是一个需要智慧与艺术的教育之域。同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一样,德育也离不开学校德育。但如果说学校德育在整个德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绝不是配角。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德育是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则可成为各个学校德育的突出特色。两者有一致的目的,那就是都为了育人,为了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拥有健康、幸福和完满的在校生活。学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整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可以说德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而言,既是土壤,又是果实,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在快乐、和谐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够真正接受和实施德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及成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分数、轻修养,重学生、轻教师,重显性、轻隐性。
(一)重分数轻修养
重分数是中小学一种普遍的倾向:“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打打打老妈的绝招”。学生比分数,老师凭分数,家长要分数。特别是重分数、轻修养,没有把道德修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更谈不上以修养为先。形成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历史方面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
1. 重分数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虽然小学升入初中考试取消,但家长重分数的思想丝毫没有减弱,老师也要所谓的看得见的成绩,校领导更是急功近利,认为唯有分数才能说明问题。在这种重分数的文化背景下,道德修养受到了“排挤”。
2. 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可中考还在,考得好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考上名牌大学,有一个美好未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心态,才会压缩德育课程,偏重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德育课程本来就少,还经常被这些所谓的主科占用。
(二)重学生轻教师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个好现象,但似乎又将学生的地位置于过高,以致过分重视学生,轻视教师。更有甚者,老师被学生打的住院不再是个别例子,不是学生敬老师,而是老师“让”学生。导致这种现象或趋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来自家长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但凡孩子在学校遇到点事,受到点“委屈”,家长就会找学校、找老师“兴师问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从自身分析原因,就怪老师教得不好,都是老师的问题。孩子跟别的同学打架了,就怨老师没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没管好别人的孩子。总之,出了事就是学校的责任,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给学校施压,学校就会给老师加压,所以最终承担压力的主要还是教师。
2. 教师地位相对不高。教师地位相对不高,主要是指与其自身劳动付出所得和其他职业人员相比较而言的。这在经济上体现的很明显,虽然一再强调提高教师待遇,但中小学教师工资不高的事实,一时是很难改观的。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开放与多元,所以现在教师的职业权威也面临着挑战,不再是只有老师的问题难倒全班,而是“博学”的孩子们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使老师措手不及。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垄断地位正逐渐受到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人和德行养成的传统威信正在弱化,处于退隐状态。[2]
(三)重显性轻隐性
在受功力主义文化影响的今天,不少学校德育也走上了功力的道路。越来越追求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德育途径,而将那些看不见的、不能立竿见影的,却有积极影响的德育方式置之不理。重视显性德育,忽视隐性德育似乎在中小学校成为“时尚”,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在德育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比较重視课程教学,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类“看得见”的道德教育才是德育的首选和主要途径。他们往往忽视学校中潜在的、具有巨大渗透性的校园文化对德育的积极影响,即使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初衷也不是为了德育,而是为了学校的形象。
2. 照规章制度宣科。学生违纪,按班规校规处罚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老师动不动就拿规章制度压学生,甚至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年龄特征和事情的背后原因,缺乏人性化。这样的德育效果甚微,并且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
五、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
从前文分析中不难看出,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如何发挥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的德育现象,现提出四种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
观念决定行动,既然发现校园文化中存在不良德育影响,那么,要想克服这些负面影响,首先就要更新观念。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更新观念。[3]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便要求更新德育观念,不仅要重视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置于其应有的重要位置,而且要更新德育评价观念。德育评价标准就像是指挥棒、风向标,指引着德育实施的方向。就评选“三好学生”来说,“三好”:德、智、体,不能以一好代替三好。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而非决定性标准,如果仅以智育来衡量,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为分数是高的局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人才,如高分低能、高智商罪犯等。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而言,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重视对教师的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对象之一。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取得对中小学生德育的成功,就必须首先重视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即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德育者,先受德育。若只将学生视为学校德育对象,将教师视为德育实施者,那么,这种德育是畸形的德育,是无法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的,其结果只会使德育偏离主线越来越远。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师是教育中教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然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德育实施的主体,也是德育评价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够影响到学生,他们可将学生引向德育的正轨,也能将学生带入德育的误区,所以要克服不良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
最高形态的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教之教”。[4]直接的、教条式的德育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隐性的德育却常常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隐性德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校园文化中不是缺少德育,而是缺少发现德育的眼睛。所以,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隐性的德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德育功能。
(四)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正确运用它,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5]一部有意义的、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影片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无疑要大于老师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做到模拟现场,再现画面,图文声像,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易于接受,德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當然,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和中小学德育就像一颗合欢树的两枝,一枝不完整,独枝难参天。它们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更幸福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人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也是如此,不良或消极的德育影响既然无法避免,就只有使其最小化。所以,在中小学德育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应该是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影响,使其消极或不良影响最小化。当然这需要在校的所有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唯有如此,才能共建美好校园文化,共享优良德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李孝川.学校生活中教师权威的隐退及其重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5).
[3]张国民.抓好德育工作,深化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3(1).
[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雪莲(1987-),女,安徽蚌埠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倪小敏(1966-),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
作者:刘雪莲 倪小敏
摘 要:校园是“语码转换”的自然场所。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有四种,即“语码转换”所具备的言语交际特殊功能、环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同时,这些原因也揭示了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语码;语体;话语分析;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日益受到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试图揭示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社会动机。但以往的研究多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面对的是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阶层的人。而对于大学校园内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大学校园这一“言语社团”入手,通过分析校园语码转换的具体实例,来解析校园内语码转换现象的原因、社会意义。
二、语码转换和话语分析的定义
语码指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广义上讲,语码转换是“指两种或者多种方言或方言的成分并置”Gumperz将其定义为“同一个会话语篇中交替实用的两种语言或者语言变体”,Valdes Fallis认为简单说来语码转换就是“两种语言的交替”。
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
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
三、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分类
校园交际群体有别于整个社会群体。这一群体,从构成元素上来说,学生和老师是它的代表;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轻”是它的标签。所有这些自然属性决定了校园语码转换有其自身的类别和特点。
(一)普通话与方言间的语码转换
普通话是校园交际的第一“通行证”,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包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会讲普通话。而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又都有自己的方言。因此,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必然会出现普通话与方言间的语码转换。实际上,这也是在校园这一言语社团中最广泛存在的一种语码转换,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之间。
小张:你认为我们老师的课啷个样? (重庆话)
小雪:不啷个。(重庆话)。
小李:你呢?你觉得怎么样? (普通话)
小明:还可以吧。(普通话)
(二)汉语和英语间的语码转换
首先,英语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也加速了英语的传播,而这种传播也深深撞击着校园文化。因此,校园内的汉语和英语间的语码转换也比较常见。这种语码转换既包括普通话同英语间的转换,也包括方言与英语间的转换。它多发生在师生间和同学间。
S1:Hello
S2:What’s the matter?
S1:今天周末,去happy一下吧!
S2:不去了,没有money啊,怎么happy啊…
(三)日常话语与校园流行语间的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变异时,总会提到年龄因素,可见年龄是语言变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新派方言(即年轻一辈的方言)的特点是有较多的方言成分,特别是新的词汇。而高校学生大多在20-30岁之间,他们年轻,具有创造力和模仿力。他们在自己共有的言语社团中,形成了自己某种独特的语言并广泛流传,这便是校园流行语。它的应用范围一般比较小,多局限在校园内或同学之间。
四、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原因
(一)“语码转换”自身所具备的特殊言语交际功能
校园言语交际的许多现象表明,人们之所以“语码转换”,一个基本的原因便是由于“语码转换”可以实现一些特殊的言语交际功能,或者说,是“语码转换”自身的特殊言语交际功能所决定的。
首先,“语码转换”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通过它,可以方便言语的表达。例如,老师之间评论一位同学如何聪明时,都喜欢说“他很cute”;当同学们互相评论对方的言行举止时,也喜欢说“噢,这真cool!”当篮球场上运动员连投不中或裁判误判时,观众不时地冒出“Shit”这个词,以发泄不满的心情。这里的原因大概是,“cute”、“cool”和“shit”都是英语人士常挂嘴边的词,由于经常接触(课堂上老师说,电视、电影里的人物对白中也大量使用),而且最能直接表达大家的心理感受,因而就自然而然地被从英语里借过来表达汉语语言环境里的同样意思。这样做,不仅方便了意思的表达,而且体现了年轻人崇尚新生事物的心理。
其次,使用“语码转换”还有助于强调或解释说话人的意思。我们通常碰到,课堂内外师生交谈时大量使用这种策略来帮助达到交际的预期效果。例如:甲同学从教学楼打电话回宿舍让他的同桌乙帮带本字典到教室,可是乙同学把答应过的事给忘了,惹得甲非常不高兴。他夹带着埋怨的语气提醒乙说:“You often forget something(你的忘性太大了)!”先用英语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而后又用汉语重述一遍,同时用两种语言先后表达同一种信息,这样做不仅起到“提醒”听话人的作用,还可以加强语气,强化交际的效果。
有时候,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陈述,还可以起到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因为,词汇的表面意思是死的,是没有多少人用的,只有结合上下文学习词汇,才会学到真正的意思,交际里使用的意思。”由于语言思维习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类似概念的词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情况下,“语码转换”确实能够起到帮助说话人准确解释和说明话语意思,也有助于听话人准确理解和把握话语的意义。
此外,使用“语码转换”还可以帮助交际双方精确、形象、准确、逼真地传递信息。
最后,使用“语码转换”还具有弥补某种语言空缺的功能。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而不存在于另一种语言当中,那么当两种语言互相接触,就会出现“语码转换”现象。因为其中一种语言弥补了另一种语言在这方面的空缺,这种现象是“语码转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例如“hippy”这个英语单词,指的是美国国内对社会现实抱有某中不满情绪的消极颓废派一员,其特点为蓄长发、穿奇装异服、吸毒、主张非暴力。在汉语里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它的意思,所以交际中不如通过“语码转换”直接说“hippy”,以弥补汉语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二)言语交际环境的需要
Wardhaugh分析“语码转换”时指出,制约“语码转换”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但是其中有三大基本的因素,它们是:交际的参与者(person)、交际场合(place)和交际的话题(topic)。在交际的参与者身上,体现着他的种族信仰和精神、性别特征、社会地位、角色心理、年龄心态、生活经历、同别的参与者的关系、语言态度和语言观等方方面面的特征。交际场合具体包括交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正式,非正式)。交际话题则指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题目和内容。必须指出的是,Wardhaugh这里所说的三大因素都是构成言语交际的环境因素,而且这三大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语码转换”的发生。
(三)社交的需要
每个语言使用者都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群体中,都是活生生的社会人(social man),他们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时刻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包括Grice所说的“合作原则”和Leech(1983)所说的“礼貌原则”等。为了顺应社会规约,交际者往往通过“语码转换”避免社交场合的尴尬。
“语码转换”还可以表明交际者的社会地位,这是社交中人们“转换”“语码”的另一个原因。例如,有些交际场合,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喜欢说上几句生硬的广东话或上海话,以表明自己有钱(会广东话和上海话,在一些人看来就是“阔老”的象征)或见识广(广东和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一阵时间,在内地许多人眼力,能到广东和上海,简直就像出了国一样)。当然,说普通话时夹带几句生硬的广东话和上海话,也可能是讽刺广东人和上海人普通话不标准。
此外,我们发现,在考察“语码转换”的原因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双语者或多语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语言是一种能动的产物,不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是人们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由于交际双方所处环境(语言的、社会的、文化的、地理的,等等)、职业、年龄、知识结构等不同,他们相互之间自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可借助“语码转换”或扩大或缩小。Giles&Smith曾经用“言语顺应理论”(accommodation theory)来解释这种心理现象,并指出了这种鉴于心理需要而实施的“语码转换”实际上有两种表现:语言靠拢(conver-gence)和语言偏离(divergence)。所谓靠拢,是指说话人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语体,以便更接近谈话对象的语言或语体。所谓偏离,是指使自己的语言和语体变得与谈话对象的语言和语体不同。因为两个人交谈时,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语言与对方相似,这样能增强双方之间的吸引力和理解程度,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例如,四川的一位学生高考分数刚过国家规定的本科线。为了确保自己被录取,她去找一位老师帮忙。起初她用普通话与老师交谈。但是,当她在谈话过程中发现老师说话带有四川口音时,立即改用四川话与之交谈,结果谈话不仅更自然,老师也很爽快地答应帮助她这个老乡的忙。这个例子表明,通过调整自己的“语码”,与交谈对象在“语码”上保持一致,可以缩短相互之间的社会距离,也说明语言靠拢技巧的运用的确能够对言语交际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社会意义和结论:
(一)反映社交情景
语域是指一系列共同的行为规则(包括语言规则)制约的一组组典型的社会情景。在某种社会情景下,人们必定选择某一种语言、方言或语体。Fishman认为语域包括身份关系、地点和话题三个部分。Wardhaugh也指出制约语码转换的三大基本因素:交际参与者、交际场合和交际话题。
(二)折射社交心理
贾尔斯(H·Giles)和史密斯(Smith)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The Accommodation Theory:语言趋同(convergence)和语言趋异(divergence)。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中语码转换的出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说话者面对语码转换的时候需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身份,并做出合理的应答。不论是课堂上的还是校园交际汇总的语码转换都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对语码转换的合理使用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愿,增加交际生活的乐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Bhatt,R.M Code-switching:Structural models 2001.
〔2〕 Chomsky,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1993.
〔3〕语言课堂语码转换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1).
〔4〕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外语教学,2007,28(1).
〔5〕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4).
〔6〕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杨永忠.论性别话语模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56—65.
〔8〕张朝宣.论话语模式及策略上的差异[J].解放军外语学报,1996(4):21-24.
作者:张可
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在学校文化现象中,时常出现一些与教育文化不相一致的成分,而且也是以实物载体、言行载体、文字载体和文艺载体的形式呈现,这类现象可以被界定为学校的非主流文化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现象背后的行为动机、形式意义、文化意义和对学校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这样既丰富了学校教育内容和主流文化,又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特征的健康发展。
中学校园内出现的涂鸦行为就可看作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细心观察的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从初一到高三,不论男生或女生,在他们的活动空间里和物品上都能找到一些涂鸦行为的痕迹。一般较为常见的涂鸦痕迹出现在书本上、书包上、课桌椅上、学校制服上、教室或会议室的墙面上、校园外的墙面上等等。现代社会文化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张扬个性的文化导向宣传,成年人文化和青少年文化的界定越来越模糊,中学学生普遍存在对成年人的文化模仿和文化拷贝现象,加之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方法上缺乏执行力,校园内的涂鸦现象一旦出现,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有可能快速扩散开来,即使在一定时期受到某种遏制,但很容易改变表现方式或重新出现。从中学学生的涂鸦现象中研究其形式和文化意义、行为动机以及对学校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就能够将相应的教育措施确立在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层面上。
校园涂鸦内容和形式分析
1.涂鸦内容实例调查
在某中学一个公用多媒体教室一侧墙面(大约高1米,长6米)和附近的固定桌椅上采集到的部分涂鸦内容,根据其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
2.涂鸦形式
根据一定时期的观察,涂鸦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1)涂鸦对象:书本、书包、课桌椅、学校制服、教室的墙面。(2)涂鸦制作:书写、喷涂、雕刻。(3)涂鸦表现:文字、图形、符号。(4)涂鸦内容:其中文字类中主要有名字类型(崇拜的偶像、个人的绰号)、名言警句类型、节日贺辞类型、课文摘抄类型、网文短信摘抄类型、自创打油诗类型、小广告类型、污言秽语类型;其中图画类中主要有人物漫画和意象符号;雕刻类以刻字为主。
3.校园墙面和桌面涂鸦的内容分析
(1)涂鸦位置多位于学习场所,书写工具多为水性笔和铅笔,属于课堂学习文具,说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字迹大部分清晰,还有对话方式和旁注方式,说明书写从容不迫,完成涂鸦的时间充裕。
(3)部分敢于留下姓名和班级名,说明对其涂鸦的后果无畏惧心理。
(4)大量涉及性问题并以此取乐,涉及异性间情感问题直白表达,说明对性知识有间接经验和意识趣向。
(5)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妄自尊大,说明其与人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
(6)受网络和短信的影响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抄袭行为,说明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经历丰富、信息交换量较大。
(7)所使用的语言表现出对师生、长幼、同学间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不健全及对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的尊重程度不够。
涂鸦现象的行为动机分析
1.词义背景
中文“涂鸦”一词,源自唐朝卢仝的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英语中的“graffiti”意为我们俗称的涂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的graffiti制作者将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涂绘于墙面等介质上,后来扩大到汽车、火车和车站站台等不同表面上做graffiti,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
2.原始涂鸦与现代涂鸦的联系
国外有学者对距今10000~50000年旧石器时期洞穴遗迹中的岩画可以被看作是原始的涂鸦作品,经考证大量岩画的制作者留下来的手印与现代人10~16岁年龄人口具有可比性,手印的主人大多是男性,性别比例约为3:1到4:1。许多旧石器壁画的主题与现代青春期男孩的作品如出一辙,原始人类的注意力已经被狩猎的动物及其交配活动所吸引,并经由他们的创造表现能力展现出来。现代中学校园的涂鸦行为的发生人群和涂鸦中表现内容实质与上述学者研究的结果有很大的关联性和继承性。由此不难得出一些初步结论就是虽然现代的社会文化环境、涂鸦使用的器材和表现内容的形式有很大的变化,但在其根源和实质上却是某种人类共有的、最基本的文化和动机。由此也不难理解这种原始的文化内涵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不是简单的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可以根治和消弭的。
3.涂鸦行为的心理动机分析
基于满足艺术表现的涂鸦动机。涂涂抹抹是孩子的天性,涂鸦行为体现了孩子对环境的观察、想象、表达和创造,是美术体验的一种形式,即在人的本性之中,又符合美术起源的动机。
基于低约束力教育环境下尝试、模仿的涂鸦动机。当学生来到特殊的公众场合(如多媒体教室),座位及周边的环境很难与固定的学生对应和负责,上完课就走人,加之光线昏暗,老师操作电脑和投影,对学生的管理程度较低,形成低约束力环境。当某学生脱离教学过程的吸引而转向在周边环境里开始涂鸦行为而无人制止时,旁观者就有可能实施模仿行为。
基于青春期性意识下情感交流的涂鸦动机。初中到高中属于人的青春期发育阶段,人的成长带来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必然使经历者产生自主探究的行为。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组成的综合教育环境如果没有对每一位学生在此方面作出足够的引导教育,经历者就会自主寻找对朦胧的性意识的理性认识和对异性产生好感、好奇的心理和生理体验,各种信息来源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通道。涂鸦的内容中表现出来的大量与性和异性有关内容说明这一点的存在和影响。
基于传媒咨询发达条件下社会文化模仿的涂鸦动机。现代传媒咨询对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由于媒体本身无法确定受众群的范围,所以当某些历史上的涂鸦行为、现代商业性的涂鸦行为和带有艺术创造色彩的涂鸦行为一起呈现在还没有鉴别能力和选择接受能力的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引发不加甄别的模仿,即精华和糟粕同时被吸收和再现,而由于普通学生受到的美术训练有限,大部分涂鸦表现效果很不理想。
基于借助视觉媒介传播个人信息的涂鸦动机。利用涂鸦发布个人信息,利用固定或可移动的视觉媒体,如墙面、学生制服、书包等涂鸦发布信息,以达到建立期望中的个人影响力。
校园涂鸦折射学校教育中的
问题和引发的反思
1.折射出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1)教学中的问题。涂鸦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对学习行为的异化和偏向,说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被这部分学生接受,个人学科知识和素养的意义建构没有发生。学生学业和伦理道德水平的发展存在滞后于生理发展的现象。
(2)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中存在盲点,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行为没有充分地关注和有效地管理;另一方面说明学校教育整体管理存在盲区,没有适当的教育管理措施对这种行为实施引导,形成其自由发展的现状,导致涂鸦的无序蔓延和对学校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的侵蚀。
(3)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生在生理发育的同时,还要有更多层面上的发展需要和相关知识,如果不能够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教育中有效获得,就可能自发从其它途径获得。如可被学生认同的、有效的生理知识,人际交往知识,文学和艺术的表达知识,流行文化的鉴赏知识等。
(4)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校园文化的营造不是简单的物质的塑造,更多的是学生作为参与者的真实的创造,如果没有一定的丰富程度和可选择余地,学生的兴趣就没有正式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就会以非正式的方式表达出来。
2.教育反思
涂鸦行为动机研究表明,基本没有必然导致错误的心理动机,但是在中学校园里产生的实际影响却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如果把责任完全归结为学生的无知与顽劣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效果,采取强制性办法,其教育成效往往只是表面性和短效性的。
校园涂鸦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引导涂鸦的美术趣向,开展管理有序、健康的社团活动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可以将有美术涂鸦趣向的学生组织起来,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在固定的、开放的场所开展涂鸦活动。例如德国的政府部门与涂鸦组织合作,开辟场地、发放执照给爱好者,同时每年举行涂鸦比赛,提高涂鸦的艺术性。
2.提供恰当的创作和发布空间
涂鸦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方式,网络成为了新一代涂鸦者的新画布,图片博客与电子邮件使得他们在互联网上就可以轻松而快乐地一展身手。学校现代教育设施已经能够满足这种涂鸦空间的变化,当数字化空间成为涂鸦爱好者的创作和发布空间时,校园空间就能够减轻涂鸦覆盖率。
3.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涂鸦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涂鸦包含了更多时尚、娱乐和游戏的精神。许多青年涂鸦者中的才艺出众者登堂入室,成为新时代设计师中的幸运儿。学校要对涂鸦行为进行引导,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学习兴趣和职业趣向的差异,对于有职业趣向的学生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建议,学生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来提高创作技术水平。
4.学校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展开调查研究
一方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商作细致的调查,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针对性的依据,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涂鸦来消磨学习时间的消极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培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例如教师的传统黑板板书、板画、板图水平较高,学生既喜爱也会模仿,有益于教学活动;如果使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在投影平台上做相应教学板书、板图、板画水平较高,也会有同样的教学效果。当然首先是教师业务训练,其次是教学设计要具有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目标,不追求单纯的表演和取悦于人。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作者:吴 扬
《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总结
睢阳区实验学校
许淑芳
《校园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响应习总书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低碳生活的好习惯。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我校师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在我校已蔚然成风,“节约型”校园模式已初步形成。在此项活动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到位是关键
为了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深入人心,确保每位师生对活动的知晓率达到100%,在宣传方面做足了功夫:一是利用标语、展板、校园广播、国旗下的演讲、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二是做到了三讲:校领导例会上讲,少队委队会上讲,班主任班会上讲。三是通过知识问卷的方式对师生进行摸底。四是各班均成立了“小小宣传员”。在学生中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引导和监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把厉行节约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题,采用“召开一次班会、出刊一期橱窗、作一次国旗下讲话、办一期手抄报”等“四个一”形式,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树立文明节约的消费观念,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热情极高,教育效果良好。每周一升国旗时,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
生宣传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并对每周各班的浪费与节约方面的典型予以通报,达到警示与激励的目的。同时,还开展了“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手抄报比赛,同学们踊跃投稿,积极参与,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节约理念,也真正让这一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间。
二、活动内容是根本
(一)本次活动深入开展校内调查。为了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广泛发动师生对校园内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浪费现象,对中学部的学生宿舍、餐厅的浪费情况做一归纳总结,对师生的各种浪费的不良行为进行归纳总结,辅导老师在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梳理,做到了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浪费的可怕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得到感悟。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的的确确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发挥了创新精神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每人对学校浪费现象进行了大搜查,从亲身体验中感到浪费现象是触目惊心,从而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制止浪费,让学生懂得了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节约是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尊重,学生调查统计计算,我们学校的三个教学部共有水龙头33个。其中频繁使用的是23个,因水龙头故障(关不紧)和人为原因使滴漏水每天平均1-2个,每天至少1个会滴漏过夜。1个水龙
头每天漏水量是0.2197立方米,每月漏水6.6立方米,我们的食品浪费调查小组对浪费现象的调查显示,在我们的中学部餐厅,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剩饭菜的记录,5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倒剩饭菜,60%的学生只要一吃饭就有剩饭菜要倒弃。
在我们同学中买了食品由于口味不对或其他原因,就随意丢弃这种现很普遍。
调查统计,如果让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竟能节约26吨大米。假设平均每人每天吃500克,这些米竟然够一个三口之家吃47年或可供5万人吃一天。
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而处于饥饿状态的却有8亿人,平均每天有2万4千人死于饥饿。这个数字多么惊人啊!而在我们的校园里对食物的浪费却十分严重。
(三)、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积极合作,制订措施
兴趣是调动学生一切积极性的起源。孩子们通过观察,采访调查同学、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等途径,感受到了校园中浪费现象的严重性,实现了认知目标;自己动手制作节约小书签,自编自演小品等,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具体的分工又配合默契、互相合作,不同研究小组间的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等方面,都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所经历,有所“成就”,探究活动成了他们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可以得出自己的
结论——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拒绝浪费。这一结论并不要求完全科学化,只要学生能有逻辑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就予以肯定,满足了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也为他们志趣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内在基础。他们在调查中,找出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寻找控制浪费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合理分工,制订措施: 1.制作节约小书签
2.有关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的漫画 3.办节约手抄报,在校橱窗加以展示 4.制作节约告示牌 5.勤俭节约拍手歌 6.征集节约金点子
7.发倡议书(倡议每组派几个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字)
(四)集思广益支妙招
节水妙招:
1.写完毛笔字或画完水粉画后,不要把毛笔放在水龙头下长时间冲洗。
2.洗手或洗东西时尽量把水龙头开得小一点。 3.食堂里有些水可以重复利用。
4.有水龙头滴水的情况可告诉相关老师及时修理。 节约粮食妙招:
1.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2.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3.食堂工作人员在配发菜时量不要太多,以免吃不完浪费。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勤俭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在我们十八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行动中来,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十八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但也发现学生的依赖性很强,依旧遵循“拔一拔,动一动”的惯性,习惯于“奉命行事”。我想这就是我们长期封闭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应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同时活动中还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在一次春游踏青活动中,发现学生浪费现象很严重,我们把学生在春游活动中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包的火腿肠……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决定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6 年级),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活动方案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学生活动方案情况,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五年级每个班推选 8-10 名学生代表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5、成立教师指导小队,由郭宁和李体锋老师总体负责和协调,并积极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中,做到与学生一起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并做好指导工作。
6、建立“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总结收集。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研究主题的活动。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确定研究主题,班级根据本班情况确定班级研究性的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5、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宣传小队,把有关“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在调查表上展示,并办成手抄报加大宣传。
四、研究活动建议: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4、上网调查收集、整理各种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了解浪费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7、学生把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出可以解决的方案,这样设计的方案用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8、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9、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五、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与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举办“节约小秘方”评比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 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对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活动后的认识与反思进行综合评价。
(3)由学生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七、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
八、活动主题的参考: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 ②买各种零食吃;③常常跟随电视广告,向父母提出购买的要求。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过分的攀比、打扮、追求时髦,是穿的浪费。
3、用的方面。
①这随意丢弃物品、破坏物品,买不适合小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也是一种浪费。②将
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③坐不端正,乱摇桌椅,用小刀刻桌椅,乱撕作业本。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随意丢失物品、破坏物品、买高档文具和不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也是一种浪费。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不加以选择的贪玩,不爱惜物品等也是一种浪费。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②时间的浪费,做事是磨磨蹭蹭,一边学习一边玩,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资源是有限,对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浪费
《生活脱险我能行》结题论文
XX实验学校 生活脱险我能行调查组
生活脱险我能行结题论文
一、课题题目:
生活脱险我能行
二、研究小组组长、组员:
共分5个小组,分组原则是尽量让学生自由组合,发挥出每个孩子的长处,教师可对学生的分组情况适当进行干预和活动分工进行指导,如:记录、采访、摄像、资料收集、汇总等。 第一组:校园活动安全隐患调查组
组长:王蕊
组员:解曼、单肖、刘娜、余坤、李楠、刁景等 第二组:生活饮食安全隐患调查组
组长: 石硕
组员:李蕊、熊溪、陈玉、刘萌、张浩等 第三组:日常用电安全隐患调查组
组长:王倩
组员:国威、余柯、王静、郑俊、杜宗等 第四组:外出活动安全隐患调查组
组长: 李悦
组员:周浩、范兴、张世、沈谋、温珂等 第五组:马路交通安全隐患调查组
组长:巩浩
组员:吴昕、叶玲玲、乔晓晓、赵炳、张白等
三、指导老师:
XX老师
四、主导学科:数学
五、课题产生的背景:
进入21世纪,恐怖活动危机着人们的生活,手段多样,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灾难,另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也有着首要的现实意义。“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向着通往人生的道路前进。因此,们时刻要“安全防范,自我保护,防患于未然”。 拥
有对周围环境的基本的警觉和避险的意识,养成避险的习惯,学习避险的技巧,对中学生进行生活避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往大里说就是普及生存教育。 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生活避险的重要性,耳濡目染生活避险的内容并意识到关注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及必须性,从而自发自主的去学习并运用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行为习惯,会使用并传播正能量,为和谐社会助力。
2、培养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对事物具有基本的辨识能力;不断让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家长、亲友以及社会的不断接触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收集、整理和初步运用多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初步的认知,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日常生活中发生事故(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灾害的原因,使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性以及遇到各种问题如何保护自己。
5、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安全交通常识,加强道路安全意识。
6、让学生学习火灾及地震避灾常识并进行情景创设,提高防范意识。
7、通过本次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所使用标示避险,运用信息传递如“人体麦克”等进行避险的紧急处理方法。
六、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查阅资料法、实验研究法 研究分工:
第一组:校园活动安全隐患调查组,负责对校园中安全隐患现象调查。
组长:王静蕊,负责分工、召开会议、与老师和其他组沟通交流、展示汇报等工作;
组员:解晓曼等负责拍摄工作:单肖肖等负责上网查资料;刘娜等负责实验、写实验报告;余坤坤等负责手抄报工作;李胜楠等负责制作PPT工作。
第二组:生活饮食安全隐患调查组,负责对饮食安全调查。
组长:石书硕,负责分工、召开会议、与老师和其他组沟通交流、展示汇报等工作;
组员:李蕊等负责拍摄工作:熊若溪等负责上网查资料;陈玉洁等负责实验、写实验报告;刘萌在等负责手抄报工作;张浩然等负责制作PPT工作。
第三组:日常用电安全隐患调查组,负责对用电安全现象调查。
组长:王文倩 ,负责分工、召开会议、与老师和其他组沟通交流、展示汇报等工作;
组员:澹国威等负责家庭用电安全现象调查;余孟轲等负责教室用电安全现象调查;郑俊宇在等负责宣传工作;杜宗林等负责制作PPT工作。
第四组:外出活动安全隐患调查组,负责对各项外出活动安全调查。 组长:李悦,负责分工、召开会议、与老师和其他组沟通交流、展示汇报等工作;
组员:周仁浩等负责采访工作;范兴予等负责拍摄;张世纪等负责调查计算;沈政谋等负责宣传工作;温珂珂等负责制作PPT工作。 第五组:马路交通安全隐患调查组,主要任务是对交通安全现象作综合的问卷调查、分析、采访、倡议、宣传发动等。
组长:巩浩,负责分工、召开会议、与老师和其他组沟通交流、展示汇报等工作;
组员:吴昕等负责制作、发放调查问卷,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工作;叶玲玲等负责征集金点子活动;乔晓晓等搜集交通安全标志,制作出有创意的书签;赵炳赞等负责办好宣传栏,普及安全知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张百钦等负责制作PPT工作。
七、信息材料的分析、综合和结论:
我们八三班的同学进行了以“生活脱险我能行”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全班近50名同学通过实地全面的调查,五个小组分别从校园活动安全隐患,生活饮食安全隐患,日常用电安全隐患,外出活动安全隐患、马路交通安全隐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走访,他们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安全问题深有感触,并对此现象写出了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安全从自身做起,创
建文明社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提高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学会感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文档图片:反映校园活动安全的图片、反映饮食安全的图片、反映用电安全的图片、反映交通安全的图片、手抄报图片、创意书签、宣传栏、采访交通指挥人员、教师指导学生教师等图片。
2、视频20几分钟,其中包括开题指导课,主题生成课,学生活动画面及成果展示课等。
3、多媒体课件: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制成PPT。
4、学生获奖证书:3张
5、综合应用:活动之初发放调查问卷,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调查的情况做成手抄报和小论文,又提出倡议书等等,取得大量的活动成果,办了学校的宣传栏,并号召全校师生安全从自身做起,创建文明社会。
八、参考文献:
[1] 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刘振华 -
《法制与经济月刊》《教学与管理》 - 201
1九、教师评语: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活动内容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的情绪高涨,表现出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我觉得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收获:
1、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总结交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由于我们的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看着他们认真地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热烈地讨论,
严谨地总结,我真实地感觉到了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
本次活动中,兴趣是调动学生一切积极性的起源。孩子们通过观察,采访调查同学、老师、交通工作人员等途径感受到了安全现象的严重性,实现了认知目标;自己动手制作有关调查到的安全现象的幻灯片、制作节约手抄报、节约创意小书签等,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具体的分工又配合默契、互相合作,不同研究小组间的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等方面,都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所经历,有所“成就”,探究活动成了他们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安全是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安全。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悟
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安全已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问题。再加上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需要建设安全型社会。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安全”意识非常淡薄。所以,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对自我保护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是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调查,去研究,去体验,去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欣喜,或沮丧的亲身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一笔不可小看的财富,这种酸甜苦辣的经历也会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4、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
我们把全班分成了五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安全防范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合理分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中,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回答、每一个精美的小制作,学生们无不为多日来奔波、观察、学习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而骄傲。当他们“沾沾自喜”的同时,正是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每个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是个比较成功的活动案例。
十、学生心得体会:
这次活动中,我们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了“生活脱险我能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人人表现出浓厚兴趣。我觉得我们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1、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我们的能力
由于我们的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从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总结交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通过观察,采访调查同学、老师、交通工作人员等途径感受到了生活中安全意识薄弱现象的严重性,自己动手制作有关调查到的安全现象的幻灯片,制作安全警告告示牌、有关安全小书签,自己做手抄报,拟定并发放倡议书等,培养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是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调查,去研究,去体验,去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欣喜,或沮丧的亲身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一笔不可小看的财富,这种酸甜苦辣的经历也会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
我们把全班分成了五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安全防范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合理分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中,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回答、每一个精美的小制作,学生们无不为多日来奔波、观察、学习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而骄傲。当他们“沾沾自喜”的同时,正是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就把这种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随手扔掉的蛋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认识很肤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的非常少,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具体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浪费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倡导节约的作风。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认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学生活动方案。
2、各小组推荐几名代表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并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及时反馈活动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跨班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5、各小组由一名学生具体负责指导,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中,做到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应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境
1、指导老师与学生积极探索,搜寻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根据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位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方法?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发现,新感想?
(4)在活动中有哪些体验,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事。它对你今后学习收获有何影响?
(5)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5、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和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李新兰 刘运红
一、教学内容: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认识到电、文化用品、粮食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敲响校园浪费现象的警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认识到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四、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激发学生珍惜国家资源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小组活动成果汇报,活动体会交流,自我评价等。 教学准备
六、教学准备:图片、各种有关资料、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看(播放课件),这就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它是多么的美丽。可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就是校园浪费现象。通过前面的实践活动,大家有了很多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来为大家汇报吧!
2.汇报交流
(1)小组一:文化用品的浪费
①学生汇报
学生一:诗朗诵<<铅笔的自诉>>
我生在森林野山,长在工厂车间,为小学生服务,咱们心甘情愿。谁知主人无聊,把削笔当游戏,一角钱一根铅笔,几分钟只剩半段,随手扔进垃圾里。哎……像这样的浪费现象,在我们文化用品家族中到处可见。不信请看吧!
学生二: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浪费纸张、没有充分利用每一张纸的现象。有的同学为了本子的美观,虽然只写错了一个字,却把整页纸撕下来扔掉,这是极大的浪费。据我对本校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出示调查统计表),一般是20页的本子,可用到最后,每个本子顶多剩下16页左右,顺手撕本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草稿本浪费得就更严重,有时一张纸上写一个算式、画一个图形便不用了。很多本子只用了一半,到新学期便被丢弃(出示图片)。
学生三:以浪费纸张为例,我算过一笔帐,以我校1600名学生计算,以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校就要浪费1600多张纸,而1600多张纸可以做成20页一本的作业本80本,假如每个作业本需要4角钱,80本就需要32元,一个月下来(以20天计算),就是640元,一学期下来就是2500多元,这仅仅是一个1600名学生规模的学校,全国有很多个这么大的学校吧,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此外这只是经济帐,更重要的是需要砍伐多少棵成人树,需要多少造纸厂消耗多少水电能源,淌出多少顿污水,而污水处理的背后呢,令人心痛!
学生四:有的同学他的书包、笔袋、书皮等明明是完好无缺的,可他在开学前还要换一套,这也是一种喜新厌旧的浪费。
学生五:校园里笔的浪费也很严重。铅笔用了一半就扔了,水彩笔部分没水也扔了,其实买彩笔水要比买彩笔省很多钱。
学生六:有的同学看到橡皮的外观非常漂亮就买了,可当用过几次橡皮的面目全非了就把它扔掉了,这是一种喜新厌旧的浪费。请看这是我们在校园里收集到的被遗弃的橡皮(出示实物);还有的同学把橡皮削着玩。
学生七:我在网上了解到,每扔掉5000张纸,就相当于毁掉了1棵3米的大树。 如果全国1.3亿个小学生每
人浪费l张16开的纸,就要消耗280多吨木材、160多吨煤和12万多吨水。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同学们,让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用品吧!我们小组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②教师评价
我们文化用品组的同学汇报的非常棒,他们用一组组数据向我们说明了节约的重要性,调查的内容也非常全面。让我们对他们的汇报表示谢意(鼓掌)。下面哪一组来汇报呢?
(2)小组二:水的浪费
①学生汇报
学生一: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校园中水的浪费现象。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但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现有四百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可在我们的校园中水的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
学生二:有时停水时未关的水龙头在来水后哗哗流水、拧不紧的水龙头嘀嘀嗒嗒滴水,却无人理睬。请看这是我拍的照片和根据这种现象画的漫画(出示图片)。
学生三:有的同有学买了纯净水只喝了几口就扔掉了;还有的同学在瓶盖上扎了眼儿当水枪玩。
学生四:校园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用完水之后,转身甩手,扭头就走,造成大量的自来水白白流掉。下面请看我组同学表演的小品《燥热的课间》
同学们,为了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吧!我们小组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②教师提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一个滴流的水龙头一个小时能集到多少水吗?老师做了一个实验,结果集到这样的4瓶水,也就是2千克水。在这里请同学们算一笔账,请看屏幕算一算(出示课件)。谁来告诉大家答案?
学生:一天就能集到48千克水;一个星期能集到336千克水;一个月能集到1440千克水;一年能集到17520千克水。
③教师评价
水资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水的浪费现象和现状,小品很现实也很精彩。下面让我们请上跃跃欲试的第三组。
(3)小组三:电的浪费
①学生汇报
学生一: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的是校园中电的浪费现象。我国电力资源的现状是:我国电力资源家族虽然庞大,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但我国
的电力仍供不应求,许多地方因电力不足而拉闸限电。而我们校园里却存在着浪费现象。
学生二:我曾看到有的教室里的灯,因阴天光线不足而打开可是晴天了却无人关灯。这种现象在冬季的晚学后也常发生。有人记得锁门,却无人记得关灯。据测定一盏40瓦的白炽灯14小时用电0.56度,那么,一个教室(4盏灯)一晚就要费两度电左右。请看这是我在校园中拍到的照片(出示照片)。
学生三:我还发现人离开了而电脑没有及时关闭的现象,这也是浪费。请看这是我在校园中拍到的照片(出示照片)。
学生四:我发现有些饮水机是昼夜工作的。据资料显示待机状态的饮水机一般每20分钟自动加热一次,每次加热2分钟,那么一夜一共是启动36次,一共加热72分钟,那么应该用电1度左右,这样,9个月就会白白浪费260度电左右,这不仅浪费了电,还极不安全,容易发生危险。
学生五:我通过书籍知道我国的电力现在主要是来自火力发电。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靠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在锅炉中燃烧,把水加热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这里的变化过程我不懂,但我知道了火力发电要
用到煤、石油、天然气、水,所以浪费电就是浪费资源。
同学们、老师们,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小组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②教师评价
校园中消耗电最多的是电脑、饮水机、电灯,而浪费最多的也是它们。这组的同学非常的细心,而且安全意识和资源意识都很强。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下面请第四小组向大家汇报。
(4)小组四:食品的浪费
①学生汇报
学生一:我们是食品浪费调查小组。据统计,如果让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一天竟能节约26吨大米。假设平均每人每天吃500克,这些米竟然够一个三口之家吃47年或可供5万人吃一天。
学生二:我曾看过一篇报道:据《中国教育报》先前刊登过的一篇关于高校浪费现象的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剩饭菜的记录,5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倒剩饭菜,60%的学生只要一吃饭就有剩饭菜要倒弃,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请看这是我在我市某学校拍的图片(出示课件)。
学生三:在我们同学中买了食品由于口味不对或其他原因,就随意丢弃这种现象很普遍。请看我组同学表演的
小品。
学生四: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而处于饥饿状态的却有8亿人,平均每天有2万4千人死于饥饿。这个数字多么惊人啊!而在我们的校园里对食物的浪费却十分严重。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以一首《悯农》结束我们小组的汇报。
②教师评价
食物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四小组同学通过数据、图片、小品向我们展现了校园中随意丢弃食品、饭菜的现象,也说明了它的普遍性。
老师在这里要祝贺大家,因为大家的汇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非常精彩。让我们相互鼓励一下吧!(同桌击掌三次)
3.节约行动
身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能坐视不理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节约的小公民。
生:我会提醒有浪费行为的同学,让他也养成节约的习惯。
生:我会向同学们宣传节约的好处。
生:我写了《节约倡议书》,准备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在这里我先向全班同学提出倡议(宣读《节
约倡议书》)。
生:为了宣传节约我还提议大家自制写有节约名言警句的书签,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吧!(一边利用投影仪展示一边解说)
4.活动评价
这次实践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在活动中表现的怎么样呢?来评价一下吧!
1、学生在评价表上进行自评。
2、学生组内互评(交换评价表)。
5.活动总结
同学们,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资源的珍惜,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节约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让我们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尽一份力。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文化用品
水
电
食 品
《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设计
五(2)班
胡桂珍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就把这种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随手扔掉的蛋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认识很肤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的非常少,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具体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浪费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倡导节约的作风。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认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学生活动方案。
2、各小组推荐几名代表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并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及时反馈活动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跨班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5、各小组由一名学生具体负责指导,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中,做到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应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境
1、指导老师与学生积极探索,搜寻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根据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位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方法?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发现,新感想?
(4)在活动中有哪些体验,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事。它对你今后学习收获有何影响?
(5)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5、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和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
五、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2)注重过程性评价
2、对老师的评价
六、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进行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
3 动,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周围的人。
七、活动主题参考
1、吃的方面
2、玩的方面
3、用的方面
4、穿的方面
5、资源方面
推荐阅读:
浪费资源的现象07-06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讲话稿 Word 文档10-25
浪费的检查范文09-16
杜绝浪费提倡节约文章06-18
浪费的近义词07-26
《学会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07-03
不浪费时间的励志名言10-04
等待就是浪费青春作文700字06-03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习心得06-07
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