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棉花病虫害种类众多, 以河南临颍为例, 临颍棉花病虫害种类繁多, 常年发生的病虫害就有近40种。其中发生面积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玉米螟、棉蓟马、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等10余种[1]。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对病虫害的估计不足, 没有采用正确的综合防治技术, 对棉花的产量和棉农的经济收入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由于我国棉花种类众多, 应从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情况出发, 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进行规律性总结, 教育棉农, 防止不应出现的病虫害防治误区。同时, 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建立有效的防治技术体系。

1 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

棉花病虫害易传染蔓延, 必须旱动手, 早调查, 结合“四定一查”及时作出中、短期预报, 有助于科学决策和大田防治工作, 把病虫危害程度降到最低[2]。然而, 由于棉农过度技术的发展或对棉花病虫害防治知识的理解不够, 产生了不同的病虫害防治误区。其实际种植中的防治误区, 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情况。

1.1 对防病虫害用药的错误认知

我国棉农大多不具备科学种植、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储备, 在使用喷洒农药时, 棉农认为用药越频繁越好、药量越浓越好、药类品种越新越好。部分农工5天一小防, 10天一大防, 认为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过于频繁使用农药造成了农药无差别杀死害虫与害虫的天敌, 导致无天敌的病虫害加剧;同时过于频繁使用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其次, 用药量过大过浓, 会造成农药对棉花产生药害, 反而得不偿失, 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再次, 在用药种类方面, 棉农由于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用药不甚了解, 单方面认为种类越新的药就越有效。实际上, 新的用药虽然效果好, 但却不一定适合当地的种植情况, 所以用药应因地制宜。

1.2 盲目购买抗虫棉品种

抗虫棉种子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抗虫害,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期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 而且产出棉花高产量、高质量, 虽然其价格相对较高, 但大部分棉农仍然可以接受。但在实际生产中, 棉农常常对抗虫棉的理解有误, 即认为抗虫棉可以防治所有虫害, 在抗虫棉出现虫害时, 则对抗虫棉产生严重的不认同感, 认为买了假货。事实上, 抗虫棉只是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而不是无虫棉。近几年来, 棉铃虫已因抗虫棉的普及而少发生虫害, 而盲蝽蟓、棉粉虱等不同地域害虫已成为了虫害的新灾害, 应得到各地棉花种植者的重视。

1.3 选用包衣棉种而不重视苗病防治

自从推广包衣棉种后, 不少棉农认为可以不再担心苗期病害。事实上, 种衣剂中含有杀菌剂, 可以杀死棉种上携带的病菌, 减少棉种带病的可能性, 使包衣棉种有一定免疫抗性。但棉籽种入土壤后, 土壤内的病菌仍可以侵染棉苗。所以, 在苗期种植时, 决不能掉以轻心, 要强调晒种, 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同时, 还要改善棉苗生存环境, 尤其是保证不能浸水。

2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棉花生长发育和栽培技术、害虫优势种群和发生时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 以棉花的高产、优质、低成本为目标,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充分利用害虫与棉花、灭敌与环境的关系, 以农业防治为主, 因地制宜地协调各种有效措施[3]。

2.1 越冬期防治

冬季是两季棉花之间的休耕期, 清除棉花枯枝及杂草等越冬寄主, 及时冬耕, 可以有效杀灭棉田越冬的棉叶螨、棉铃虫蛹, 减少越冬菌源和翌年病虫发生基数。同时, 根据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及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合理布局作物, 选择适当作物与棉花轮作或间作套种, 可控制多种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播种期和苗期防治

在期间, 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品种、病虫害类型和具体的防治方法进行棉花种类选择。可以选择如鲁棉研18号、鲁棉研22号、33B、晋棉38号、中棉12、陕401等抗病虫品种, 为日后棉花的高产量、高质量打下先决条件, 同时也是减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而在苗期, 硫酸脱绒和种子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硫酸脱绒一定要干净, 不留短绒, 可控制角斑病、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蔓延。种子处理针对苗期害虫时, 可选用3%呋喃丹微粒剂、70%快胜虫嗪等。

2.3 中后期防治

针对当地的种植情况,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多管齐下,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适时采用化学防治, 搞好农业防治, 适当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尽最大可能减少农药对棉花的危害。

3 结语

本文对棉花种植过程中棉花种植者易产生的防治误区和对应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 减少棉农的病虫害防治认识误区、采取适合的防治技术, 能够较好地保护棉花的产量与质量。我国幅员辽阔, 棉花种植区域广大, 所以不同区域病虫害也不尽相同。当地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总结病虫害情况, 对棉农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 消除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误区;同时, 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类型, 建立对应的防治技术体系。从实际生产出发, 才能使棉花保持高产量、高质量。

摘要:棉花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同时也是人类衣着的主要制造原料。我国宋末时期就已开始种植棉花, 但我国作为一个尚不发达的农业大国, 人们对于棉花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并没有较系统的认识, 在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误区使得我国各地棉花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同时在棉花种植过程中, 采用与病虫害相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棉花种植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方法。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防治误区,综合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曹喜正, 王要伟.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 2007 (11) :20.

[2] 邵春喜.棉花虫害防治误区、药害成因及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 2005 (s1) :81.

[3] 席敦芹.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 2010 (4) :20-21.

上一篇:对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调查研究下一篇:浅谈高中化学重点教学的把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