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2023-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与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样本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7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干预组,前者提供常规护理,后者提供健康教育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护理总疗效为94.29%,高于参照组的71.4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指标相比差异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将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能起到良好的感染防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

【关键词】健康教育;手足口病;个性化护理;感染防控

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患儿症状主要为臀部、足底或手部出现丘疹与疱疹,病情进展后,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肺水肿[1]、心肌炎等。小儿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唾液传播,传染性强,院内治疗期间极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除了对此类患儿采取积极的治疗外,还应重视感染防控工作。本院对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后,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患儿均证实为小儿手足口病,入组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分为两组,各35例,参照组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9岁,均值(4.06±2.85)岁。干预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2-8岁,均值(4.15±2.60)岁。两组资料比较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儿穿着柔软且宽松的衣物,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做好清洁卫生;为防止患儿抓挠导致皮疹破溃使感染进一步加重,需对患儿的指甲定期修剪,必要时可包裹其双手;若患儿臀部有皮疹,一方面要做好臀部清洁工作,维持其清洁及干燥;另一方面还需及时清理其排泄物;若疱疹破溃,需给予甲紫软膏1%涂抹;减少患儿与外界的接触,适当隔离,及时消毒使用过的物品;每日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为防止口腔疱疹细菌感染导致继发性感染,在患儿每日进食后,可给予温水漱口,维持口腔清洁;若患儿口腔糜烂,可遵医给予金霉素,积极防治感染。若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可指导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需正确遵照医嘱给予退烧剂。

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①心理指导:患儿年龄小,治疗依从性低,外加自制力差,因此治疗时极易闹情绪。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情绪表现、性格特征,通过得当的方式与其沟通,减少患儿的陌生感与排斥感,使其能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遵从护理人员的指示。②发热护理:患儿体温升高的表现主要为中等发热与低热,在开展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儿适当增加饮水量,若未出現特殊情况,可不予特殊干预;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若监测结果显示体温>38.5℃,应遵医采取物理降温或给予药物降温,③饮食指导:受发热症状、口腔疱疹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常常食欲不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或柔软流质且清淡等食物为主,禁止提供刺激性食物。了解患儿的饮食喜好,尽量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满足其饮食要求。④健康教育:强化疾病宣传教育,将手足口病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注意事宜告知家属,嘱咐家属做好疾病预防措施;告知家属将家庭卫生工作落实到位,避免病菌滋生,提供营养支持,使患儿免疫力增强。

1.3效果评价(观察)

参考《小儿内科学》[2]评价护理效果,护理5d后症状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为痊愈;护理一周后症状接近消失,并且体温正常为有效;护理一周后病情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观察两组皮疹消退时间与痊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处理数据,( ±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效果分析

参照组痊愈19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疗效为71.43%;干预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8例,5例与2例,总疗效为94.29%。参照组护理总疗效低于干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指标分析

干预组皮疹消退时间为(3.12±1.42)d,痊愈时间为(7.03±1.29)d;参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8±2.73)d、(11.65±2.19)d。干预组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因病毒导致的,一旦儿童感染病毒,诱发手足口病,且治疗不及时,便有可能引起中枢系统病变,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进而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发育。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还可能损害到患儿的心脏及脑部,因此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病情进展,一旦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嗜睡[3]、剧烈头痛等症状,需及时报予医生诊治。

研究结果提示,参照组总疗效不甚理想,症状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大于干预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结合个性化护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能增强康复效果,促进恢复。个性化护理属于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在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表面到深层,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与细致化。健康教育是评估医护工作效果的关键指标,开展健康教育,能不断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逐渐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治疗配合度。

总之,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个性化护理能增强感染防控效果,加快康复速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38-140.

[2]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3]覃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118-119.

作者简介:

邓体琴,女,汉族,出生年月:1988.11.15,职称:护师,学历:本科

作者:邓体琴

第2篇:莱西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萊西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方法 汇总全市2011~2015年HFMD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选择3所托幼机构3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研究HFMD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莱西市2011~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共412例,发病率为54.2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以儿童为主,0~4岁375例,占91.02%。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各因素均可进行干预。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的态度、相关知识知晓率;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班级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消毒情况;晨检午检情况;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病例隔离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等均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莱西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基本稳定,4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季节分布存在差异。家长及托幼机构应积极践行预防行为,一旦发生手足口病应及时隔离,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儿童;托幼机构;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型

[

[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Children;Kindergarten; Enterovirus 71; Coxsackie virus type A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所致的儿童期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16)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原,HFMD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1-2],且HMFD的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而这些儿童多在托幼机构,且儿童聚集人口密度高,故托幼机构更容易成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做好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

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3]。现对莱西市2011 ~ 2015年发生的HFMD病例相关资料作一分析,并对本地区托幼机构的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疫情资料

疫情概况来自莱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MD病例诊断由莱西市各大医院及各乡镇医院医院完成。

1.2 托幼机构调查方法

根据2011 ~ 2015年我市手足口疫情的发生状况,在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水平的地区选择三个托幼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每个托幼机构随机选取选择小中大各一个班级共3个班,一共3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童189,女童111例,年龄3 ~ 6岁,平均(4.7±0.8)岁。将所有曾在托幼机构的1~3年间发生手足病患儿作为研究组(n=39),未发生手足口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组(n=261)。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筛选影响因素,本调查问卷由知悉病情经过或儿童生活习惯的调查对象的监护人填写,此次调查的因素包括: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的态度、相关知识知晓率;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班级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消毒情况;晨检午检情况;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病例隔离情况;教室等公共场所通风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的形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莱西市2011 ~ 2015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概况

莱西市共报告412例,发病率为54.21/10万,各区报告的病例数不一,无死亡病例报告。

莱西市2011 ~ 2015年每月份均有HFMD病例报告,4、5、6这三个月发病率最高,其中5月份发病75例,其次为4月58例,6月47例。

患者的职业分布:全市2011 ~ 2015年HFMD病例中,散居儿童373例,占全部病例数的90.53%,幼托儿童、学生、农民分别为30例、8例、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百分构成分别为7.28%、1.94%、0.24%。

2.2 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300例儿童中,曾在托幼機构的1 ~ 3年间患手足口病者为39例,均为轻型病例,治疗后均痊愈。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见表1。

2.3 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我传染病,主要病毒为肠道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EV71、Cox A16已成为HFMD的主要流行株,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地区相继发生大流行,已划入丙类传染疾病[4],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疱疹等,可在四季发病,主要患病人群为5岁以下患儿[5],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大部分病例可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引起脑炎、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6]。患儿感染后只获取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不会产生交叉免疫。目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HFMD大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8]。

本研究提示,莱西市2011 ~ 2015年,HFMD疫情的顶峰值在5月份,小于4岁的HFMD病例占91.02%,说明,本地低年龄组儿童人群的免疫状况相似,HFMD发病已经成为常态化。最高峰出现在4、5、6月份,尤其5月份最高,之后下降,与中国大多数省份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一致[9-13]。

由于目前尚无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疫苗,故针对HFMD发病的影响因素及时的做好防控工作对降低HFMD发生率至关重要。本资料显示,托幼机构人口密集,是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且这一群体儿童免疫力较弱,且卫生习惯及防病意识较差 [14-15]。另外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考虑可能与幼儿时期男女性格、行为方式差异有关。

本研究表明,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其影响因素都为可控可干预。控制手足口病的一个有效措施为管理好传染源,做好消毒防护,形成儿童良好卫生习惯[16-18]。手足口病预防行为的践行情况较差,部分儿童的防控措施实行较差会明显增加与手足口病相关致病菌接触的机会 [19]。教室每学生人均占有面积较小对手足口病的影响主要是班级拥挤,影响了通风,且还使与病毒接触的机会增加[20]。

综上所述,我市HFMD的流行态势为发病率相对稳定,流行病学特点无较大变化,应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关注重点人群疫情,同时也要加强健康卫生宣传,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改变广大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采用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能够将患病率进行有效降低,而对其实施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出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防控水平及健康意识,选择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能够阻断疾病的传播和病情的蔓延,针对托幼机构儿童,其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中大部分均为可干预因素,因此,社会及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积极践行预防行为,做好消毒工作,勤于通风,严格晨检午检,及时隔离并诊断治疗,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琴丽,王戬.西安市托幼机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1):99-101.

[2] 李洁,曲梅,贾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重症病例 EV71检出情况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26-929.

[3] 邱丛,张增美.宁德市手足口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66-68.

[4] 罗冀南.广东省2012-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分析及其治疗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8):2328-2330.

[5] 陈兵,马智超.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72-273.

[6] 丁娜.太原市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8):814-816.

[7] 马芳,丁晨哲,李丽,等.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24-26.

[8] 邓敏怡,梁达文.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4):552-553.

[9] 姚亮清,黄张国,罗月美,等.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7):1134-1137.

[10] 朱银田.菏泽市牡丹区手足口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O(6):696-697.

[11] 陈海龙.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48.

[12] 魏鸿,张涛,赵燕斌,等.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生率卫生管理模式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5,9(6):284-285.

[13] 姚建有,陈侨生,陈金梅.漳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2):1256-1257.

[14] 杨树海.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2.

[15] 张世勇,王洋,鄭伟,等.重庆市5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相关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9):864-866.

[16] 陈兵,陈亿雄,吴泰顺,等.某幼儿园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264-2266.

[17] 魏鸿,张涛,赵燕斌,等.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生率卫生管理模式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5,9(6):284-285.

[18] 何洁颖.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49-50.

[19] 刘艺,姚亮清,戚艮有.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59-162.

[20] 唐宏雁.菏泽市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75-77,124.

(收稿日期:2016-12-15)

作者:王淑霞

第3篇: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寻求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手足口病幼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基础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其中基础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低于综合护理组,后者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前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临床护理,对提升预后质量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痛苦等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总结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以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手足口病幼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91例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护理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隔离住院治疗的154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两组,前者分得63例患儿,后者分得91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手、足、口腔出现疱疹或斑丘疹[1],存在食欲不振、低烧、咳嗽、流涕等症状[2],且由我院两名及以上专家确诊为手足口病。其中男87例,女67例,患儿年龄均处在6个月-6岁间,平均年龄(2.4±0.9)岁;肛周疱疹53者例,存在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咳嗽、咽部红肿等症状的患儿90例,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者11例。两组幼儿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基础护理组

基础护理组中的63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辅助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1隔离护理

手足口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幼儿疾病,在患儿入院后应当及时隔离防护,避免其与其它患儿交叉传染。院方应尽量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舒适、整洁、通风条件好、温度及湿度适宜的隔离房间,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还可以为其提供消毒后的玩具、书籍等吸引其注意力,使患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限制患儿家属进出隔离区的次数,做好进出红外线消毒杀菌工作。患儿使用的玩具及产生的生活垃圾需使用含氯消毒液,与水按照1:200的比例配比稀释后消毒20分钟以上。

1.2.1.2药物护理

中药方剂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每日早晚两次口服清热泻脾散[3]的方法缩短治疗时间,清脾泻热,有效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及治愈率。

1.2.2综合护理组

综合护理组中的91例患儿在接受上述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心理护理

患手足口病的患儿年龄多不足5岁,在陌生且隔离的环境下难免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甚至部分患儿因此哭闹不止,严重阻碍了医护人员的正常办公秩序,不利于患儿获得最佳护理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先做通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在探望时间对患儿进行开导、抚慰,平复其情绪,尽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医护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也应当仔细留意患儿性格特征,摸清其脾气、喜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与患儿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升熟悉感,让患儿在舒适放松的氛围中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以缩短治疗时间,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2.2.2饮食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在住院隔离期间,应当对其饮食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其营养需求,制定出最适合其营养吸收及康复的科学饮食方案。督促患儿健康合理饮食,多吃瓜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还要均衡摄入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食物,尽量避免其食用咸鲜辛辣、干硬难嚼、冰凉生冷性食物,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4]。

1.2.2.3皮肤及口腔护理

患儿在患病期间穿的衣物最好为宽松的天然棉质材质,对皮肤刺激小,不紧绷,降低衣物与患处间的摩擦。医护人员应当对患儿出现疱疹及斑丘疹的部位进行观察与记录,确保患处维持干燥、清洁、卫生的状态[5]。洗漱时,患儿创口处应尽量避免沾染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沐浴露等对皮肤造成较大刺激,最好采用清水洗漱。除此之外,还应一日三次为其进行口腔护理,餐前餐后均要督促患儿用温开水或浓度为0.9%的盐水漱口,使患儿口腔保持舒适洁净的状态。对于口腔内创口严重部位,可以适当涂抹思密达或西瓜霜喷剂,以降低口腔炎症的感染记录,减小吸入性肺炎的患病风险[6]。

1.2.2.4发热护理

医护人员在发热护理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仅出现低烧症状的患儿,医护人员要督促其多饮水,多排尿,确保体内水分含量;对于出现高烧症状的患儿,医护人员在督促其多喝水、按时服药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手段,时刻观测患儿体温数值变化情况,直至其体温回归正常值并趋于稳定。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无疱疹、斑丘疹出现,预后质量提升显著;好转:接受治疗后,患儿不良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基本无疱疹、斑丘疹出现;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及护理后,幼儿各病症均无明显变化,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仍存在疱疹或斑丘疹,甚至出现恶化、扩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P<0.05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54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其中基础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低于综合护理组,且后者平均治疗时间为8.3天,明显短于前者的12.1天,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低领儿童的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患此病症的患儿多出现腹痛、呕吐、厌食、低烧等不良症状,其手部、足部、口腔、肛门、臀部等位置常会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大部分患儿在接受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一周内痊愈,只有少数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甚至因为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而死亡。

本次研究发现,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临床护理,对提升预后质量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痛苦等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学英,朱瑞芬,刘建华等.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0-81.

[2] 丁亚芹.21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578-579.

[3] 马益慧.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52-2153.

[4] 郝婕敏,王梅.手足口病患儿353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14,(2):253-253.

[5] 廖铭燕.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75.

[6] 高繁花,王英娟.小儿手足口病83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933-934.

作者:张丽

第4篇: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一、各环节主要防控措施

(一)行政部门

组织领导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向政府汇报疫情和工作情况,加强与综治办、教育、宣传、街道、社区等沟通,实行联防联控,打击无证幼儿园,强化露天厕所、粪便和污水等生石灰消毒措施的落实。

(二)疾控机构

1.制定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开展检查指导,业务培训和社会整体宣传,提出学校和托幼机构停班、停课建议。完成实验室月监测任务。

2.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实行疫情日报告和周分析,密切衔接防控链条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对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发现的情况,组织专家及时、准确分析疫情和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站在全局角度,全面地向行政部门提出疫情防控的意见和建议。

3.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重症、死亡病例要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臵,对所有病例全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托幼机构、学校及患者家庭开展技术指导。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增加督导频次,严防发

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卫生监督机构

1.对辖区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2.负责学校、托幼机构采取关停和解除措施,要履行工作手续。

(四)定点医院

1.首诊负责,就地治疗。基层医院发现的病例要直接转运到当地定点医院治疗,除重症病例外各地不得向市级定点医院转诊。

2.疫情报告。当天确诊的病例当天进行网络直报,晚间确诊的病例次日上午报告,为及时流调争取时间,缩短患者暴露过程。

3.病原学监测。对所有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采样送检。对托幼机构及学校符合聚集性发病的病例均应采样送检。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采集5份病例便样送检。 4.协助开展流调。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调,落实疾控中心流调过程中提出的防控措施。

5.通报出院信息。在患者出院当天及时将患者出院及相关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再分解给基层医院开展随访管理。

6.明确诊断。对所有病例全部实行院内专家会诊,每个

确诊病例要有会诊记录,确诊病例必须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有关要求,既不漏诊,也要避免“过度”诊断。

7.实验室检测。定点医院要开展EV71型和Cox A16型血清学检测,用于辅助诊断,并早期发现可能引起重症病例的病毒类型。

8.管理传染病源。确诊病例要动员住院治疗,医院按照肠道传染病治疗原则进行管理。尽量避免门诊治疗,门诊治疗要实行专室管理。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要根据不同病毒感染类型分室收治,严防交叉感染。

9.严防院内感染。门诊及病房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医院感染科人员要深入相关科室对医护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逐一查找并解决院感问题。

10.规范诊疗记录。门诊日志内容及项目填写齐全,出入院登记有详细家庭地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便于追踪患者。

11.开展健康教育。悬挂宣传板,发放宣传单。

(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负责对居家治疗患儿开展随访,掌握患儿病情进展,发现异常立即送定点医院就诊,严防出现重症病例,严防与其他儿童接触。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

后1周。

(2)负责辖区出院患儿居家隔离的管理。管理时限为出院次日起1周。

2.开展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或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单位发放宣传单,留有发放记录,在乡镇、社区、村屯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广播等开展宣传。

3.落实专车运送患儿到定点医院诊治。对运送车辆彻底消毒。

4.指导患家对厕所、粪便等进行消毒、掩埋处理。

(六)工作衔接流程

1.住院患者的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由医院负责看管,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2.出院患者的管理。定点医院在患儿出院当天尽快将患儿出院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及时将患者信息分派到患者所在基层医院。

基层医务人员当天与患儿监护人取得联系,督促监护人落实疾控中心在对患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发放给监护人“隔离告知书”中提出的要求,每天到患者家中随访,落实居家隔离措施,每次随访后填写“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随访时限为患儿出院次日起连续1周。隔离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解除后由基层医院随访医生给予开据“解除隔离证明”,学校或托幼机构凭此证明方可同意患者

复托或复学。基层医院随访结束当天要将“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报疾控中心审核、备案。

3.居家治疗患者的管理。基层医院接到信息后,管理上与出院患者的管理方法相同。随访时限为患者症状消失后1周。

4.随访效果评价。疾控中心对基层医院的随访效果实施监督检查,

5.关停学校和托幼机构。符合关停班或关停园及学校要求时,疾控、监督双方派人同步到达关停学校或托幼机构执行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所定期对关停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关停期满后,被关停单位要向市卫生监督所提交“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复课申请”,同时递交“隔离告知书送达记录表”和“随访记录表”,经审核后,卫生监督所通知疾控中心同步到达关停单位,现场检查合议合格后,卫生监督所出据相关证明后方可复课。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将关停园或关停班的指导意见和执法文书报卫生局,再通报教育局。

6.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学校或托幼机构对市疾控中心通知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遇有不适症状,立即督促和指引患者家长到定点医院就诊。随访效果由疾控中心实施监督检查。

二、共性防控措施

一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防控措施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机构要上下沟通,各地在总体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再具体安排,各个环节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措施明确后关键在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这三个疫情防控关键点,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医疗机构交叉感染风险高,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差。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强化内部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疫情处臵和卫生监督质量,疾控中心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医疗单位和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培训,医疗单位要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开展二步培训,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侧重培训内容,对托幼机构侧重培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全员培训。

所有培训都要突出抓好培训质量,被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培训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培训单位要针对性地制作培训考卷,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要让接受培训所有人员一一过关。

三要实行定点收治,严防交叉感染。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对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转送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诊断。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巡诊,用专车将发现的患者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对不典型患儿,要收入留观隔离病房,一旦病情变化较快或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转诊,没有车辆的单位转运工作由属地行政部门协调解决。除定点医院外,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不得收治。

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有关要求,重点加强急诊留观室、输液室、手足口病病区和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卫生意识,医护人员要告知陪护人员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接诊医生要规范接诊行为,要一患一洗手,工作服和口罩要认真消毒或销毁,严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四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疾控机构牵头开展社会宣传,定点医院、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本单位,基层医院家庭宣传。

五要强化督导检查,严肃追究责任。要成立联合督导组,持续、巡回开展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整改落实。要强化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属地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对发现的问题督导组要及时向督导单位领导反馈,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手足口病疫情扩散的要依据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责任。

六要及时调度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建议各地实行周调度会议制度,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定点医院、被督导单位等参加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议频次,扩大参会单位,邀请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会议通报督导检查情况,听取落实情况,制定有关对策,研究解决办法。

第5篇: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一) 各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点,要建立晨检制度,在晨检中如发现有发热或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可疑患儿,要立即向所属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通知、督促其监护人尽快将患儿送乡镇以上医院就诊。

(二)要建立消毒制度,做好教室、厕所卫生。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三)要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访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缺课原因,以做到对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

(四)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可根据疫情对托幼机构和学校采取停课措施。具体停课标准:学校和托幼机构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小学视疫情分布情况对部分班级采取停课措施。

(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家长进行防病知识的宣传,各托幼机构都要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到每1位家长手中,使儿童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和预防措施,共同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雁鸣湖镇万庄学校

第6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措施

五杨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措施

20

12、2

1、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充分了解病例知识。手足口病病例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早期表现主要为发热,部分伴有手、足、口腔部位疹、咳嗽、呕吐等。

2、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学校要加强对环境、用具等的日常消毒,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3、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就诊治疗,直至病愈后方可返校。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及时落实消毒隔离等相应措施。

4、加强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5、近期,学校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体性(聚集性)活动。教育学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诊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以减少疾病的间接接触传播;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第7篇: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东平县接山镇人民政府文件

接政发〔2012〕12号★接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应对和规范对手足口病疫情处理,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通过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手足口病疫情,确保手足口病情不蔓延,不扩散;确保手足口病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确保重症病例得到最好救治,不出现死亡病例;确保不出现负面热点和群众恐慌,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二、工作原则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

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三、组织领导

镇成立以分管教育、卫生负责人任组长的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协调指挥督促有关科室工作,并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村医、学校、幼儿园机构等沟通协调。各单位、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四、强化宣传

卫生院及卫生室要公布疫情咨询电话,各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卫生院联合村卫生室入户走访,与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工作充分结合,现场讲解发放手足口病明白纸,重点加强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宣传管理。重点是对小学和幼儿园及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要求学校按要求搞消毒工作,一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和全面消毒。结合卫院

5、6月份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卫生院举办对全镇医务人员及村医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培训学习,重点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和《肠道病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专家共识(2011年版)》,提高医务人员的的防病治病意识和能力,做好正确的宣传引导,消除群众恐慌。

五、科学监控

卫生院为手足口病防控职能单位,负责镇驻地及村卫生室医生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查工作。加强手足口病防控技术负面指导,负责防控和救治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院,成立手足口病救治应急分队,设立门诊,确保24小时值班。每日收集辖区内疫情进行流行情病学调查并及时上报,负责对当地村医、学校、幼儿园结构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督查,如发现有一例以上病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汇报,并在网上疾病控制中心上报。要求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诊疗技术,发现可疑病人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负责诊室消毒和健康宣教工作,村卫生室不得诊治手足口病。妇产科负责儿保科门诊手足口病的防控,协调防疫股、保健科做好小学幼儿园防控管理。

教育办公室负责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等重点场所的现场指导检查,督导托幼机构和小学坚持晨午检制度、学生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日常通风、消毒,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小学根据疫情研究判断,实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学校、幼儿园应告知家长,某班出现1例即以上病例时,该托幼机构关园10天,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观察10天。

六、有效预防

卫生院迅速规范启动发热门诊,患儿登记、报告、转诊即疫点处理工作流程和机制。积极配合上级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院和卫生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手足口病诊断技术水平,完善手足口病患儿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筛查、登记和转诊,增强重症患儿的早期发现能力,切实做好就诊场所通风消毒,严格落实通风、消毒、隔离措施,改善就医环境,严防医源性传播,严禁截留手足口病患者。

七、保障措施

一是物资保障: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小学、托幼机构要及时做好含氯84消毒液、生石灰、喷雾器等消毒应急物资准备,保证防控所需。

二是人员保障:卫生院有关科室要安排骨干力量应对手足口病,尤其是保证发热诊室和儿科门诊人员力量。

三是措施保障。各部门、单位相关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遇到手足口病重病病人及时转送上级医院。

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对待,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凡属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而发生重大疫情不良后果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附件:接山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8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和管理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地报告疫情,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严禁瞒报、漏报、错报。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各级疾控机构定期在疫情网络浏览手足口病疫情,加强疫情研判,密切关注手足口疫情特别是躺倒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疫情的不安华趋势。规范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及粪便标本的采集工作。建立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根据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2、规范开展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重症、死亡病例个案查率和标本采集率、标本检测率达到100%,其他采集标本的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个案调查资料要及时录入数据库,每月上报,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处置率达100%,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及市疫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爆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要求,加强聚集性疫情的调差处理工作,提高聚集疫情流行

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及防控措施落实规范调查处置率,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标准的要填写《手足口病爆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进行网络报告。每季度对辖区至少一起聚集性疫情开展全面调查及采样工作,要求所有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并采样检测,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

3、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实验室监测等防制技术水平。要强化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采样、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等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一线岗位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的能力。

4、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建立健全5岁以下儿童健康档案,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要掌握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健康情况,要针对儿童监护人重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重症病例早期识别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5.加强督导检查,做好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社区和农村、小学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

查,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制度、缺勤缺课登记制度、日常消毒制度措施的落实;督导乡镇未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各级疾控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要指导家长立即带患儿去定点医院就诊,防治延误救治时期。

第9篇: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关于转发《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接到通知后,按照通知有关要求抓好落实,并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注:各教学点由所属学校负责通知。

高里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2009年6月30日

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弓l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 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我区托幼机构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在托幼机构,患病和无症状的感染儿童是弓I起托幼机构本病传播和暴发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在托幼机构,接触患病儿童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内衣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EV7 1感染与Cox A1 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根据监测情况看,全省今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是EV7 1,在幼儿园EV7 1易引起暴发。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少。该病的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7月份。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中的地方,加上幼儿不能很好的进行个人护理,该病流行期间,很容易通过幼儿之间的密切接触而在托幼机构发生传播和暴发。

四、病原体的抵抗力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 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8 4消毒液、过氧乙酸、漂白粉、优氯净、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 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 0。C可长期保存,在合适的条件下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五、常见的临床表现

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一般经过2-7天的潜伏期,起病急,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六、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及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晨、晚检制度。每天儿童入托、入园进入班级前及离园前,由保健人员负责对托幼儿童进行询问与观察,要点为:精神状况、发热、皮肤与口腔粘膜出血或皮疹、疱疹等。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儿童,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全日健康(医学)观察制度。带教老师全天应密切观察所在班级入托、入园儿童的健康状况,保健人员应每天上、下午各不少于一次对各班级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和观察,一旦发现在幼儿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观察(隔离)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手足口病报告制度。托幼机构要落实专人每日将各班级手足IZI病发病情况收集汇总后报告给所在地镇街(社区)医院或地段医院防疫科,由防疫科汇总后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缺勤询问登记制度。儿童每天入托、入园后,带教老师当天应及时对缺勤儿童进行电话追踪,了解缺勤的原因,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如为手足口病应及时报告。

5、消毒隔离制度。内容应包括:(1)保健室、观察(隔离)室、营养室、班级(包括:活动室、卧室)、盥洗室等的消毒要求与方法。 (2)各类物品的消毒要求与具体消毒方法。 (3)日常消毒与发生手足口病后的消毒要求与具体方法。 (二)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主要经接触传播,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具体见《正确洗手要点》)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首要条件。托幼机构应在所、园内安装足够的洗手设施供儿童及老师等使用。

1、老师等工作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按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时洗手: (1)打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巾或餐巾纸掩着口及鼻,然后立即洗手; (2)上厕所后;

(3)处理、烹调或分发食物前; (4)护理儿童大小便后;

(5)为儿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

(6)处理排泄物或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后; (7)进行所有护理程序前后;

(8)照顾儿童及脱下手套后,要立即用洗手液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或污染托幼机构环境。(注意:戴手套不可以用来取代正确洗手方法,无论何时脱下手套后均须洗手)

2、带教老师在下列情况下应提醒学生洗手: (1)用餐前; (2)上厕所后;

(3)触摸公共物品后;

(4)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5)当双手沾染呼吸道分泌物时(例如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

3、不可共用毛巾、梳及餐具等用品。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应用餐巾纸包好后放入垃圾桶内。

(三)环境卫生

由于肠道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所以搞好环境卫生非常重要。

1、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可使用风扇或抽气扇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2、每周清洗空调过滤网一次。

3、定期清洁消毒室内各种物品,如桌椅、玩具、所有地面、厕所和更衣室或浴室等。

4、如有住宿,床或床之间距离应尽量保持在1米以上,以减少飞沫传播病毒的机会。 (四)饮水饮食卫生

托幼机构应按照饮水与食品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饮水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教育儿童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五)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托幼机构未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应按照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当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1、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

(1)空气。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3 0分钟以上,空气流通差的房间要加机械通风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环境、物体表面。桌、椅等物体表面每日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玩具每天一次预防性消毒。用0.1%过氧乙酸或用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揩擦或浸泡,作用时间2 O分钟后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毛巾消毒采用煮沸或蒸汽消毒10分钟。

(3)餐饮具、熟食器具、奶具、压舌板等。首选煮沸或蒸汽消毒。从沸腾开始,消毒时间1 0分钟;或用0.1%过氧乙酸或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1 0~3 o分钟后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

(4)熟食台面、幼儿餐桌。O.1%过氧乙酸或用含2 5 Omg/L有效氯消毒剂揩擦,作用时间2 O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残留消毒剂,需在桌面使用前半小时进行消毒。 (5)手。幼儿和工作人员手预防性消毒:采用皂液流动水洗手。晨检人员手预防性消毒:清洗后采用经卫生部批准的手消毒剂消毒。

(6)体温表。需清洗揩干后放入1 O 0 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 O分钟,然后用冷开水冲洗后放在7 5%酒精溶液中保存待用。肛表与口腔表应放入不同容器内消毒与保存,并需全部浸入消毒液内。

(7)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痰杯等。煮沸10分钟,或0.1-0.2%过氧乙酸或用含5 0 0-1 O 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3 0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使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2 5 0-5 O O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8)被褥等卧具可采用日光暴晒消毒。

2、发生手足口病病例后的消毒隔离要求

(1)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或病例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

(2)对患病儿童所在班儿童停课放假2一一3周,进行医学观察,严格控制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改上别的幼儿园。一周内2例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幼儿园关闭2-3周。

(3)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临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附件: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主题词:手足口病 托幼机构指南通知

寒亭区卫生局办公室 2 0 09年6月1 9日印发 (共印3 5份)

附件

寒亭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一、实行每日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将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后报告疫情报告人员。

二、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三、饭前便后、抓拿不洁物品后洗手。

四、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五、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六、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七、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要消毒或通风换气。

八、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九、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随时消毒儿童粪便及厕所、便器等。

十、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十一、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

二、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

十三、教职工入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并彻底洗净双手。

四、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采用湿法清扫,清扫消毒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五、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患儿痊愈2周后再上班。

六、晨午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离园,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痊愈2~3周后入托。

七、对缺课儿童,立即查明缺课原因。

八、托幼机构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九、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一例手足口病患儿,本班儿童停课放假2~3周。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停课放假期间,由班主任负责每日用电话巡查每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发热、出诊),告知家长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十、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幼托机构立即停课放假2—3周,并采取第十九条措施。

二十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不带儿童出入公共场所。

上一篇: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题下一篇:家校合力数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