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长会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足口病家长会(精选12篇)

手足口病家长会 篇1

我园于4月16日召开了《手足口病专题办法专题》家长会,传达了有关文件的精神,为了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求家长在预防方面严格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求家长配合好预防工作,对手足口病又进一步的了解。

“三要”

1,家长幼儿回家后要先彻底洗手;2,幼儿要多喝开水,勤晒衣被;3,密切接触人群的家长(农贸市场,信息城工作的家长)要提高防控意识,勤洗手。

“三不要”

1,不要带幼儿到人员密集场地玩;

2,不要参与社会上举办的消毒不规范的兴趣班;

3,“手足口”病患儿2~~3周不要入园,病愈后,须持正规察,在不发烧的情况下建议居

家护理观察,护理方法如下:

1,多饮白开水,服用一些清热去火的预防药物: 如板蓝根,金银医院医生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入园。并告诉家长如幼儿一旦出现疑似症状,需要做到:

当孩子出现感冒,口腔内出现溃疡或者疱疹等症状时密切观察,及时就医等。

2,每日早中晚为患儿用淡盐漱口,在口腔的疱疹处可喷些消炎药。

4,饮食清淡,控制食量,多吃蔬菜和水果。

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1,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

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在感染其他疾病。

2,看病时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如:戴口罩,回家后立即更衣,和患病的其它儿童保持距离等。

幼儿一旦被医疗机构确诊为手足口病,请做到以下几点: 由于此病非终身免疫类传染病,为避免再次复发的可能,要做好消毒工作

1,及时通知班主任,以便我们做好消毒预防工作。

2,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不外出。家里不接待外人,患儿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

叉感染。

3,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书籍与餐具与成人分开,并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便盆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家长会 篇2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89人, 家长为患儿最主要的照顾者。其中男性55名 (62%) , 女性34名 (38%) ;年龄23~ 46岁 (34.42±7.12)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5名 (51%) , 初中33名 (37%) , 小学11名 (12%) ;职业:干部 15名 (17%) , 工人 19名 (21%) , 职员 8名 (9%) , 农民 32名 (36%) , 自由职业者 15名 (17%) 。

2 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

2.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及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由于家庭贫困, 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表现为焦虑。

2.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主要为重病患儿的家长, 因无法预知病情的转归而产生恐惧感;因各种注射及侵袭性的检查而引起孩子的哭闹, 家长因心疼孩子, 进而不理智地拒绝一些必要的治疗及检查。

2.3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

2.4 无所谓

主要为轻症患儿的家长, 因患儿现有疾病较轻, 家长对疾病并发症进展快、后果严重的特点不了解, 认为治疗与不治疗都可, 因而对各种治疗方案不积极配合。

2.5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 对孩子有歉疚感, 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6 期望值过高

在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 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 一旦生病, 家长十分紧张, 过分照顾, 夸大病情, 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1]。

2.7 依赖感

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 而对自己的表现缺乏信心, 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8 同病相怜感

由于儿童年幼表达不清自己的感情与心理反应, 因此家长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1]。对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的言行信任度大大超过医生, 往往使其做出错误的决定。

3 护理措施

3.1 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护理

3.1.1 保持环境卫生、安静, 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护士在患儿入院时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 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 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尽量满足家长不同的心理需求, 争取其支持配合护理工作,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 对疾病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 可以通过健康宣教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 (病情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 。加强对饮食困难患儿的饮食护理, 如对口腔疱疹患儿的饮食护理等。

3.1.3 对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 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 , 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 , 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病情观察, 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 对于家庭贫困、经济负担较重的家长, 应主动关心其可能面临的困境, 给予适当的帮助, 如减免医疗费用等。

3.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护理

3.2.1 对病情发展较快的危重患儿家长, 说明疾病情况时, 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多用鼓励的语言, 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 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 给予心理支持, 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不放弃希望。

3.2.2 对于因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而引起的恐惧, 应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1次成功, 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 怀疑和不信任的心理护理

对同病房同病种患儿的不同用药、剂量不同而引起的怀疑, 可以向患儿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 治疗要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 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 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注意有技巧的交流 , 通过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4 容忍的心理护理

要向家长指出对患儿溺爱的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 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希望家长能配合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

3.5 依赖感的心理护理

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如何正确喂养患儿, 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地进行日常护理, 这样患儿既得到了正确的护理, 同时增加了护患感情,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6 期望值过高的心理护理

激惹的家长易挑剔, 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 干涉正常的治疗、护理工作, 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2,3]。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 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心态和行为去影响家长的感受和认识 , 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 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特别是小儿穿刺技术。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 护士将会最大程度地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 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1次成功;对由于疾病造成血管穿刺困难的患儿, 应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7 同病相怜感的心理护理

倾听家长的陈述, 鼓励家长提出疑问, 对患儿家长的疑问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 避免“偏方”说法, 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 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通过对89例住院手足口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解除他们的紧张、焦虑、恐惧, 使其积极配合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 , 使患儿易于接受疾病的治疗, 对患儿的治疗、护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 也改善了护患关系 , 减少护患纠纷 , 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 (M) .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182-183.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1.

手足口病家长会 篇3

我院在2010~2011年度的手足口患者病房,对家长实施疾病知识宣教、心理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流程:①对陪房的家长,有专职护士进行手足口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疾病发展转轨,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于比较焦虑的家长,会给予单独心理疏导,使其有足够的耐心和平静养护孩子。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0分钟的患儿家长防病、治病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治网络视频、七步洗手法视频、手足口病现场专家讲、心理治疗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游戏设计等不同内容滚动进行。③出院随访:对于出院的患儿、定期随访,出院的第1周保证每个患儿随访1~2次,了解患儿健康状况,给予院外预防重复感染指导。

讨 论

本组患儿中,年龄2个月~8岁,平均2.8岁;平均住院天数6天,治愈率为99.99%,复发率为0.003%。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治疗和相应的扩大范围的心理疏导,家长消除了对手足口病的恐惧心理,让家长能安心科学的护理孩子,使孩子在家长稳定祥和的情绪中获得安全与愉悦。对疾病的康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负性的情绪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正性的积极的情绪也会感染人,让人愉悦积极。特别是孩子,自我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够,但是他会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来确定某个事情是否安全,如果看到父母表情凝重,情绪低落,动辄发脾气,孩子会恐惧不安,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孩子会哭闹,不安,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如果孩子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能更大程度的减轻对疾病痛苦本身的关注,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玩乐等事情上,不知不觉中疾病在愈合。

目前,在临床上会对成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愉悦、减少恐惧,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在儿科的护士也在不断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患儿有良好的沟通。然而,目前现实的条件是90%以上的儿童病区都要留陪护,护士在孩子面前的时间必定有限,患儿与护理人员的熟悉也需要过程。在第一时间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与家长建立信任与合作,是促进儿童康复的关键。本研究中运用的心理辅导模式在普通儿科病房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前就能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及功能锻炼方法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配合功能锻炼,更好地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对早期下床活动做好准备,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THR手术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病变后所采取的一种最有效的常用手术方式,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对康复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并在治疗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尽可能各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实施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能减缓因手术不正确的活动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使患者能早期迅速的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对康复计划有效地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骨科疾病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髋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术前健康教育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提高疾病相关认识、形成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建立积极自信的正性心理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裴福兴,邱贵兴,戴尅戒.关节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2 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門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0(2A):31.

预防手足口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4

各位家长: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通常不严重,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症状,皮疹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通常在7-10 天内痊愈。少数患者如延误治疗,病情进展快,可出现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游乐设施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因此,做好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疾控专家建议家长们要积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学生)儿童洗手,不要让他们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二、注意教室、家庭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教室、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通风换气,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三、学生(儿童)使用的.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和床上用品、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游乐设施可用84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按要求进行消毒。

四、不宜带学生(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玩耍,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诊性的学生(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五、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诊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学生(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学生(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六、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七、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八、加强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九、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防控手足口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5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在7~ 8月份是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感染手足口病后,临床表现为:多以发热起病,在患儿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斑丘疹、疱疹,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大小不等,周围皮肤发红,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皮疹不一定全部出现,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经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的传染性最强。患病宝宝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以及他接触过的各种玩具和用具等也是病菌传播的途径。通常 5 岁以下的宝宝容易患手足口病。

为了防止该疾病的传播,我园已采取相应措施:

1、每日进行三检工作,认真把好幼儿园晨检关(园门口老师﹑厅门口保健老师﹑活动室门口老师)﹑观测幼儿身体状况﹑宝宝入园后2个小时集中查手、口一次﹑宝宝如厕时查臀部﹑午睡时查脚心﹑离园前集中查手口及整理宝宝随身携带物品,发现疑似患儿立即通知家长送诊、居家观测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物品立即进行处理。

2、教育、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以及其他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教职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3、幼儿活动室、寝室、厕所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每天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4、每天对室内门把手、楼梯扶手、椅子、桌面、玩具柜等物体表面进行拭擦消毒。

5、积极配合卫生、教育部门采取其他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为避免您的孩子感染上手足口病或将手足口病传染给他人,请家长配合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勤晒衣被,特别是饭前便后、外出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均要更换衣服﹑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宝宝使用的物品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条件具备时可煮沸30分钟。

4、六步洗手法:掌心与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摩擦。每步20秒钟。

5、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6、如怀疑孩子患有手足口病,请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出现并发症。

7、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为防止传染他人,患病的幼儿轻症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如患儿出现烦躁、呕吐、嗜睡、肢体抽动等任何症状之一,要立即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当前正值盛夏,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所以,我们老师、家长们共同务必做好预防工作。如发现疑似患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老师,并请家长及时带孩子回家中隔离治疗(并将幼儿的被铺带回家中进行消毒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自行隔离7天,并取得区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明才能回园。

8、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9、积极配合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形成从园领导、班长、教师、幼儿、家长的联合防空链。尤其送宝宝出门前查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无异常方可送园。

2014手足口病总结 篇6

根据上街区卫生局【2014】18号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我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我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2014年手足口病的专项业务培训。

本次培训,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手足口病的特点、我院组织领导、防控职责、疫情监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有效落实措施、严防疫情蔓延、加强健康宣教、做好风险沟通工作、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区手足口病病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病例多,范围广,超过历史同时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并达到最高峰,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我院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院要进一步规范医疗秩序,加强手足口病预检分诊、隔离治疗、强化病人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要加强手足口病例的调查和个案属地化管理。若出现异地转诊,则由接诊地疾控机构完成流调。普通病例可抽样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填写聚集性病例情况统计表。调查要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

加强健康宣教,做好风险沟通工作。我院要加强健康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教育农村群众树立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倡导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物、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会后,我院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综合考核,所有参加人员均考核合格。通过这次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到手足口病的严峻形势,大家能够掌握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为防治手足口病打下坚实基础。

手足口病家长会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调查将江苏省滨海县作为调查现场。根据滨海县教育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滨海县现有托幼机构108家,其中公立幼儿园48 家、私立幼儿园60 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108 家托幼机构中单纯随机选取34家幼儿园,其中公立14 家、私立20 家,将34 家幼儿园的全体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3 240 人,其中合格问卷3 115 份,问卷有效率为96. 14% 。

1. 2 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正式调查前开展预调查,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 cronbachα) 为0. 84,效度系数为0. 88。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 幼儿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信息,HFMD患病史、手足口病防治知识、HFMD疫苗的接种意愿、不愿意接种HFMD疫苗的原因等。

1.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调查资料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审核、编码。应用Epidata 3. 1 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问卷由双人双遍录入,并对数据库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审核管理。利用SAS 9. 1. 3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方法包括儿童及家长的一般人口学信息描述、HFMD患病史、HFMD疫苗意愿接种率,意愿接种率的潜在影响因素采用 χ2检验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家长及幼儿基本特征

3 115 名幼儿家长中,男性1 152 人( 36. 98% ) ,女性1 963 人( 63. 02% ) ; 年龄25 ~ 45 岁,平均( 34. 46 ±5. 15) 岁; 家长文化程度以大学为最多,占45. 65% ,其次是高中、中专,占32. 50% ,初中文化程度488 人( 15. 66% ) ,小学及以下和研究生及以上分别有53 人和140 人; 1 725 名幼儿家长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2 001 ~ 5 000 元,占55. 38% ,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 001 ~2 000 元、5 001 ~ 10 000 元的家长分别有526 人( 16. 88% ) 和685 人( 21. 99% ) ,仅有5. 75% 幼儿家长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超过10 000 元; 67. 35% 的家长为城镇户口,32. 65% 为农村户口; 3 115 名幼儿家长中,本地居民2 249 人( 72. 20% ) ,流动人口866 人( 27. 80% ) 。

2. 2 幼儿HFMD患病史

3 115 名幼儿中,286 名家长报告在过去1 年孩子罹患过HFMD,报告患病率为9. 18% ,其中报告男孩患病率为8. 99% ( 155 /1 724) ,报告女孩患病率为9. 24% ( 131 /1 391 ) ,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17,P > 0. 05 ) 。286 名曾患过HFMD的儿童中,23 名有过重复感染,发生率为8. 04% 。

2. 3 幼儿家长HFMD知识

本调查共设计了6 个HFMD防治相关知识问题,95. 37% 的幼儿家长听说过HFMD,89. 22% 的家长知晓HFMD的病原体,82. 65% 的家长知道HFMD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75. 68% 的家长知晓孩子感染HFMD的症状表现,但仅分别有52. 79% 和48. 35% 的家长知晓勤洗手和培养儿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预防HFMD。进一步将家长对6 个HFMD防治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赋分,每题答对赋“1”分,答错赋“0”分,最后相加得总分。3 115 名幼儿家长中,最低得分为3 分,最高得分为6 分,得分平均值为( 4. 85 ± 0. 55)分,其中幼儿家长HFMD知识得分≥5 分的比例为31. 24% ( 973 /3 115) 。

2. 4 HFMD疫苗接种意愿

调查显示,仅18. 07% ( 563 /3 115) 的幼儿家长听说过HFMD疫苗,但82. 12% ( 2 558 /3 115) 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HFMD疫苗。而家长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包括担心疫苗安全性和副作用( 38. 24% ,213 /557) 、不了解疫苗的保护效果( 31. 96% ,178 /557 ) 、认为HFMD不严重没有必要接种( 16. 88% ,94 /557) 、不愿意承担疫苗费用( 9. 52% ,53 /557) 及其它( 19 人) 。

2. 5 HFMD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 表1) 显示,25 ~ 35 岁的幼儿家长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比例为82. 21% ,36 ~ 45 岁者该比例为82. 02% ,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比例男性幼儿家长( 86. 63% ) 高于女性幼儿家长( 79. 46% ) ,城镇户口的幼儿家长( 85. 18% ) 高于农村户口的家长( 75. 81% ) ,本市居民( 89. 77% ) 高于流动人口( 62. 24%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进一步分析显示,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其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比例也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调查结果还显示,孩子HFMD患病史、家长HFMD知识掌握情况好均可促进疫苗接种。

以幼儿家长是否愿意为孩子接种HFMD疫苗为因变量,以幼儿家长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户口、户籍、HFMD知识得分等因素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如表2 所示。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意愿比例越高; 家长的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其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意愿比例亦越高; 同时儿童家长的户籍、户口情况、性别、孩子是否患过HFMD以及家长对HFMD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是影响其是否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因素。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HFMD疫情一直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2010 年至2013 年,全国每年报告HFMD病例162 万~ 217 万例,发病数居我国39 种法定传染病的首位,死亡数居第5 位[4]。本次调查的3 115 名儿童中,HFMD报告患病率为9. 18% ,其中男孩的报告患病率为8. 99% ,女孩的报告患病率为9. 24% ,说明滨海县HFMD仍有较高的发病水平,这与全国的疫情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儿童HFMD的重复感染率为8. 04% ,明显高于潘静静等[8,9]在河南和福建等地的调查结果,提示滨海县HFMD防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应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寻找相关危险因素,进而开展干预工作。

注: 括号中为构成百分比

通过广泛、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HFMD的认识,是一项有效的HFMD防控措施[10]。本调查中,幼儿家长对HFMD防治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良好,HFMD知识得分的平均值为( 4. 85 ± 0. 55) 分( 满分为6 分) ,但部分家长不知晓勤洗手和培养儿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预防HFMD,这与赵艳婷等[11]的调查结果类似,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做好HFMD防治宣教工作,同时将预防措施作为宣传的重点。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性疾病的一把利刃,天花的消灭以及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的有效控制都是免疫接种的显著成果[12]。目前,HFMD疫苗研发已取得巨大进展,即将上市销售,但本次调查中,仅18. 07%的幼儿家长听说过HFMD疫苗。不过80% 以上的家长表示愿意为孩子接种HFMD疫苗。进一步分析结果还表明,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其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意愿比例亦越高; 同时儿童家长的户籍户口情况、家长性别、HFMD患病史、HFMD知识掌握情况均可能会影响家长是否愿意给孩子接种HFMD疫苗。同时家长不愿意为孩子接种HFMD疫苗的原因包括担心疫苗安全性和副作用、不了解疫苗的保护效果、认为没有必要接种、不愿承担疫苗费用等。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HFMD疫苗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关注低收入家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提高广大市民对疫苗的认识度和接受度,同时在制定HFMD疫苗接种政策时,应考虑费用、接种安全性宣传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居民对HFMD疫苗的认识,进而保护儿童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杨芳,于石成,张菊英,等.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1):888-892.

[2]张进,石永林,吴家兵,等.安徽省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6):497-500.

[3]GOMES-MDE L,de CASTRO C M,OLIVERIRA M J,et al.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enterovirus 71 in Belem,Brazil[J].Mem Inst Oswaldo Cruz,2012,97(1):47-49.

[4]罗莉,邢薇佳,廖巧红,等.儿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2):184-187.

[5]ZHANG Y,TAN X J,WANG H Y,et al.An 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ub-genotype C4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in Shandong,China[J].J Clin Virol,2009,44(4):262-267.

[6]刘红莲,郑惠能,颜玉炳.厦门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72-73.

[7]赵淼.手足口病预防性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8]潘静静,王彦霞,茹维萍,等.河南省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091-1093.

[9]谢忠杭,王灵岚,严延生,等.福建省4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再次罹患特征的队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0):1109-1114.

[10]祝太平,汪萍,王卫强,等.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11]赵艳婷,刘熹,田红梅,等.成都市幼儿家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9):801-803.

阻击手足口病 篇8

什么时手足口病?

谈起手足口病,不得不说说肠病毒。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其中以EV 71和Cox A16型最为常见,也可由其它十几种肠病毒引起。

肠道病毒属RNA病毒类,对抵抗力强,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耐低温、耐酸;而对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热、紫外线和干燥都较敏感。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EV 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手足口病毒的传播路径

肠道病毒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传播方式主要有: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一级防御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等。

5.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要给宝宝勤晒衣被。

6.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或消毒,避免宝宝接触病毒。

7.在本病流行期司,妈妈应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钥匙、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用稀释的84消毒液即可。

8.假如宝宝的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就不要送宝宝到幼儿园了。

9.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由疫毒狎湿引起,妈妈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宝宝服用预防感染。

手足口病信号

发烧: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有发热,多在38℃左右。

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臂四个部位(四部曲);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嘴疼: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

类似感冒症状:部分宝宝可伴有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并发症:有些重症病例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当宝宝出现发烧、起皮疹症状时就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检查,以免出现并发症。

宝宝居家护理

如有低热,可多饮白开水,一般体温不超过38℃时,不必用退热药。如已超过38℃时,应服用退热剂,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发现异常应急去医院诊治。

宝宝因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妈妈要给宝宝做些粥或面条汤类的易消化,流质食物。同时禁止宝宝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口腔内的溃疡面有刺激作用。

宝宝的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宝宝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患病宝宝周内应卧床休息,不要外出游玩及做大运动量的活动。

宝宝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可口服板蓝根、利巴韦林等,口腔可用冰硼散喷涂,手足疱疹可用维生素B6软膏外涂。

妈咪经验

果儿妈妈:去年3岁多的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带她去儿研所,医生开了些药就回家了。孩子舌头溃疡很厉害,那几天坚持吃了稀粥,蛋羹,服用维生素B溶液,还用盐水漱口。吃药她一直都很自觉。过了4天她吃包子,竟然要求沾醋,我知道她的病肯定好了。我觉得得这个病不可怕,吃点药,一星期内就能好。

小宇妈妈:去年8月小宇他们班就有十多个孩子被传上手足口病,小宇也没逃过去。刚开始孩子说嘴疼,周上学的时候,正好在校门口碰上校医,就问孩子嘴疼吃点什么药!校医却看了看孩子的手,说你们去医院吧!当时我们直接去了医院,开了点口含片。因为嘴疼宝宝不肯吃东西,我就换样儿给他做稀粥,也就三天左右就好啦!但医院有规定,必须到一周后才能开入学证明,所以我们整整在家休息了一周。

佑佑妈妈:去年我家女儿的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而且是和女儿关系非常好的小朋友。当时我们就想:完了,自己女儿跑不了了。保健医建议我们先不要上幼儿园,在家休息,每天喝一包板蓝根。这样过了一星期,女儿啥事也没有,但也听说有几个被传染上了。我觉得让宝宝吃好、睡好、心情好,病毒就不容易攻击宝宝。

专家答疑

手足口病只在中国流行吗?

A:不是。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 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家宝宝上幼儿园,她会被传染上吗?

A:这种病很容易造成托幼机构的大范围流行,一个宝宝患病,往往造成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幼儿园的宝宝感染。一般幼儿园的保健医会进行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或出皮疹的宝宝,会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如果发现幼儿园里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去幼儿园。

这种病有疫苗吗?

A:由于手口足病系病毒,还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预防,因此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通过15字防控口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可能,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我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我在看护他,会传染上吗?

A: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一共有10种之多,而成年人一般均在其婴幼儿阶段悉数感染过全部病毒并自发产生抗体,所以该疾病一般不会导致成年人患病。

我家宝宝得了手足口病,现在已经好了,何时能上幼儿园呢?

手足口病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病症特点,知道相关的预防知识。2.能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向同伴介绍。

二、教学准备:幼儿已从报纸,广播,电脑等媒体收集相关“手足口病”的资料;自编儿歌《手足口病可预防》。

三、教学重难点: 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朋友,最近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一种很危险的传染病,你知道是什么病吗?”

(二)交流讨论,了解“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得了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2、“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讲述收集的信息,交流并讨论。)

3、教师边出示宣传画边讲解小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疼痛难忍,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尿黄,严重时会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脑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三)学习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1、“我们怎么来保护自己?要采取一些什么预防措施呢?我们平时有那些不良习惯需要改正呢?”

2、教师将幼儿的交流情况以儿歌形式总结。

3、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附:儿歌

《手足口病可预防》

不要怕,不要慌,手足口病可预防。

勤洗手,勤换衣,勤刷牙,勤漱口。

生水生食不能吃,手足指甲不能长。

手足口病简报 篇10

我院举办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麻疹防治知识培训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落实防控措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我院预保科定于2014年4月21日和4月23日下午2点30分举办以上三种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此次培训由内科廖君主任为大家进行讲解,培训会上廖老师首先向参加培训的同志讲解了腮腺炎的病理、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以及常见并发症等相关知识,重点讲述了腮腺炎的预防,及正确进行主动免疫。然后就麻疹的诊断治疗、流行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并重点阐述了麻疹的防控措施。最后仔细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防控措施等知识,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培训我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预保科通过发放资料、会后现场考试等多种渠道,增强了全院医务人员防控传染病的意识,提高了对上述三种疾病的认识,为我院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条最前沿的防御战线。

手足口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

1 临床表现

1.1 普通病例表现 潜伏期为2~7天。患儿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常有烦躁、哭闹、咳嗽、流涕、流涎、拒食、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口腔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紅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受累时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抽搐,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迟缓性瘫痪;惊厥;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 护理

2.1 发热护理 患儿体温在37.5℃~38.5℃之间时,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给口服布洛芬或肛塞退热栓进行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给予高营养流质饮食,口腔疼痛不肯进食的患儿,及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所需的能量和热量。

2.2 皮肤护理 家长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时,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患儿的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足部的皮肤及被服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皮疹,勤给患儿洗手、剪指甲,以防抓破皮疹造成皮肤感染。

2.3 口腔护理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对于口腔溃疡症状相对严重者,应根据医嘱适度采取药物治疗,例如用鱼肝油,金霉素擦涂患处。饮食忌冰冷、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

2.4 心理护理 患儿因被隔离在生疏的环境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哭闹不安等,我们医护人员应用同情、体贴、和蔼的态度,以鼓励、表扬以及轻轻呼唤患儿乳名的方法得到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护理措施、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患儿病情的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放心。对于家长的怀疑与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医学杂志上治疗措施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2.5 重症患儿护理 重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成立专人护理小组,严格执行医嘱,合并脑膜炎者使用脱水剂;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的变化。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差,高血压或低血压,血象明显增高,血糖偏高,应急转ICU救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CVP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1~2L/min。对不能纠正的严重缺氧,有呼吸衰竭特别是肺水肿者尽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参数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肺出血主要依靠呼吸机正压止血,特别是PEEP,尽量减少吸痰,频繁吸痰不利于止血;头肩抬高15°~30°,防止误吸。

参考文献

[1]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华路雅.小儿手足口病47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2):234.

[3]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重症手足口病护理探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手足口病患儿50例,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8个月~4岁, 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重症诊断标准[3]。

2 病例特点

50例患儿咽拭子外送检测均确诊EV71感染, 均有发热, 在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持续高热不退>3 d, 有精神萎靡、呕吐、疲乏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抽搐、烦躁、躁狂、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例患儿出现呼吸急促, 两肺广泛湿罗音、口鼻粉红色泡沫样痰;25例呼吸、心率明显增快;15例血压异常。

3 治疗措施

50例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 甲泼尼龙、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压。1例应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内环境稳定, 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予以降低体温、预防感染、镇静解惊、监控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手段。

4 护理措施

4.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常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有效阻断本病的传播, 指引患儿经隔离通道直接进入隔离诊室诊治;并进行相关的消毒处理, 终无交叉感染的发生。

4.2 病情观察

4.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予持续心电监测, 血压上升为病情变化的早期征兆, 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心率明显增快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4]。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向医生汇报, 同时积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对患儿采取必要抢救措施。

4.2.2 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和精神神经状态变化

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抽搐、烦躁、谵妄、易惊、睡眠时肢体抖动、精神萎靡、疲乏、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观察患儿上述临床症状的演变情况, 及时测量血压、瞳孔等, 通过疼痛刺激来判断其精神意识状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并及时准确完善护理记录, 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参考。

4.2.3 观察患儿末梢血液循环

肢端湿冷、苍白、青紫, 说明患儿末梢循环不良, 预示患儿病情危重, 提示患儿随时有病情恶化的危险。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观察其肢端颜色, 触摸患儿手脚, 感受其温度的变化, 能够及时发现其循环不良。该组有4例患儿出现肢端发凉、汗液湿冷、心率达150~200次/min, 这些症状是患儿出现循环衰竭的前期临床表现, 护士需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为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备好抢救的器材, 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药, 观察患儿用药后病情变化。

4.2.4 观察血糖、血象变化

血糖、血象的变化, 是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因该病为病毒感染, 大部分病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异常, 部分重症患者, 肌体处于应激状态, 可导致血常规异常, 白细胞、血糖的明显升高, 临床观察发现, 病情发生变化, 多伴有血糖的升高, 其窗口期约2~4 h, 患儿血糖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血糖升高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如血糖正常的患儿[5]。因此对于血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 需要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早进行有效干预, 可阻止部分患儿病情进行性恶化, 但对于高血糖的诊疗标准, 暂无统一标准, 针对血糖升高达8.3 mmol/L以上者, 特别是伴有急性驰缓性瘫痪的患儿要高度警惕出现急性肺水肿可能。手足口病合并血糖增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文献报道多与脑干损害和患者危重情况下应激增强有关[6], 还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后肾上腺素升高导致血糖升高有关。

4.3 并发症护理

4.3.1 肺水肿肺出血观察与护理

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 提示患儿病情危重, 出现此类最重并发症, 需及时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有效呼吸在抢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观察组中有1例患儿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时, 立即报告医生, 予正压通气, 初调参数:吸气峰压 (PIP) :20~30 cm H2O, PEEP:5~10 cm H2O, 呼吸频率20~40次/min, 吸呼比为1: (1.5~1.8) , 吸氧浓度上机初80%~100%, 潮气量6~8 L/kg, 根据血气分析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 若肺出血未控制或血氧未改善, 可每次增加PEEP 2 cm H2O, 一般不超过16 cm H2O[7]。避免因吸痰引起的肺部塌陷, 随时肺部听诊并密切观察痰液颜色。

4.3.2 心功能不全的护理

所筛选的病例中, 有6例患儿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动过速, 3例T波和 (或) ST段改变, 2例心脏彩超显示三尖瓣轻度反流或伴二尖瓣轻度反流, 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 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低于正常。遵医嘱予以米力农持续泵入, 用药期间持续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依据患儿病情随时调整泵入药物剂量。

4.3.3 脑炎、脑干脑炎的护理

护理该类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时, 为促进颅内血液回流, 应保持患儿头部抬高15~30°卧位;呕吐时, 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及量, 及时清理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警惕窒息的发生;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 禁止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易惊患儿遵医嘱予解惊镇静处理, 予20%甘露醇静脉输入,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保持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因甘露醇等脱水剂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 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 发生并发症风险相对较大, 所以要求甘露醇的使用剂量需严格控制,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尿性状的变化, 发现肉眼血尿及尿量的大幅度改变时, 报告医生, 及时对所用药物进行动态调整。

4.4 高热护理

高热时脑组织代谢加快, 脑缺氧的风险增加, 所筛选的患儿发热症状明显, 热型不规则, 护理过程中以物理降温为主, 配合安乃近注射液滴鼻, 消炎痛栓塞肛, 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 给予冰袋降温, 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被服, 床单元保持整洁, 病室开窗通风2次/d。

4.5 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 疼痛, 疱疹, 流涎等症状, 每次进食前后, 嘱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 否则加重创面使患儿发生疼痛[8]。

4.6 皮肤护理

保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 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内衣。指甲修剪磨平, 防止搔抓皮疹处皮肤引起破溃而导致的感染。

4.7 心理护理

陌生的医院环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及行为的退化, 在护理的过程中, 需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在患儿不知不觉中, 进行病情的观察。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 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采用患儿及家长易于交流的方式, 随时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 安抚家属, 达到医患共同参与,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目的。

4.8 健康教育

患儿年龄小, 父母为其生活的主要照护者, 对于患儿疾病的观察, 更为准确和及时, 所以住院期间, 与其父母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需要加强对其主要照护者的健康教育, 使其能够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既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 又可让家长对患儿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 结果

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甄别危重病人,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加强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 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避免了低氧血症、肺不张的发生。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 该组患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痊愈出院49例, 死亡1例。

6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 越早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能够显著地提高患儿的治疗的成功率, 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9]。所选病例中有1例患儿入院时即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 肺出血, 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抢救无效死亡。说明尽早进行机械通气重要性, 对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双水平正压通气尤为重要, 可减少肺部渗出, 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的发展, 对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重要[10]。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当出现以下指标时, 提示可能由普通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①高热持续不退, 体温>39℃, 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②神经精神表现:精神萎靡, 易惊, 睡眠时肢体抖动, 乏力, 站立不稳;③呼吸异常:呼吸频率增快、减慢或节律不齐;④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肢端湿冷、皮肤花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⑤血糖>8.3 mmol/L, 当患儿病情进展致第3期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时, 其治疗关键是立即予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识别、早期发现危重症手足口前期症状, 积极处理并发症, 是手足口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孙秋格[11]关于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显示:42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6~14 d, 平均10 d, 4例经过治疗后出院, 8例病情好转后出院, 该次护理探讨结果与其一致。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都是急性发病, 潜伏期3~5 d, 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 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 初起为斑丘疹, 后转变为疱疹, 圆形或椭圆形, 约3~7 mm如米粒大小, 较水痘皮疹为小, 质地较硬, 周围有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病情发展快, 死亡率较高, 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 口唇紫绀, 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 , 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或缓慢, 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 四肢发凉, 指 (趾) 发绀, 血压升高或下降。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同时注意皮肤、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 该研究中大部分的患儿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对患儿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面色改变和肢端血运情况;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监测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密切观察及严密监测, 及早的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的整体预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手足口病疫情再次发生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减少了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率, 对于病情继续进展出现心肺衰竭, 发生严重肺出血的患儿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廖红.346例小儿手足口病门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6, 6 (2) :242-243.

[2]沈云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30) :2817-28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M].2010:4.

[4]何时军, 陈栋, 郑晓群, 等.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首发肺水肿肺出血3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7) :513-516.

[5]林友青.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监测的意义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2) :1622-1623.

[6]冉旭, 杨静, 吴玮.手足口病病例早期血糖监测及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12) :39-40.

[7]朱明.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4) :83-84.

[8]李海燕.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A3) :236-241.

[9]黄舒华, 谢忠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 9 (4) :528-530.

[10]黄妍妍, 徐南平, 朱庆雄, 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 10 (9) :808-811.

上一篇: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下一篇:王老吉广告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