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4节气的诗词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24节气的诗词

关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思考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诗词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社会向我们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诗词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一般意义上的掌握,还应该充分利用诗歌这一形式,不失一切时机,努力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未来需要的优秀人才;才能提高全民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学素养。

一、高中语文诗词教学透视

新浪网上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名记者在江苏一所中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诗歌,就随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喜欢诗词的只有两个同学;喜欢散文的有十几个同学;当问到喜欢小说的同学时,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据学生反映,一般一个班50多人,特别喜欢诗词的不过四五个,喜欢小说的几乎是全部。可见,当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也不读诗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诗词的国度里长大的孩子这样不喜欢诗词呢?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迎合小市民心理的通俗文学作品越来越走红,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诗词渐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词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还可以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后一年当中可以再版三版。一部好诗集尽管很好,但诗人必须自己掏印刷费,多少年以后还可以很容易地买到第一版。这样一来,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诗词也就越来越少了。

2、诗词教学模式陈旧。

学生对诗词的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教材在诗词的编选上重古典诗词而轻新诗,重思想教育而轻审美教育。这些不仅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的偏狭,也会使不少学生对诗词产生厌恶情绪。在诗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释题——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陈旧模式,讲诗总是从字、词、句到主题思想的概括,注重应试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完整和谐的诗词被生吞活剥,逐刀肢解,诗意荡然无存。诗人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说,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诗人写诗往往一气呵成,老师一点点解剖,说成有这样的讲究、那样的雕琢,难怪诗人会这样来嘲讽讲课的老师。

3、高考作文拒绝诗词。

也许是由于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所以“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这样的字眼多次出现在高考作文的要求里。即使作文命题中要求“体裁不限”,在实际评分过程中,一些优秀诗词作文也会因“不得少于800字”或者“诗歌不得少于四十行”这样的硬性规定而被“打入冷宫”。还有一些阅卷教师怕承担责任,打保险分,写诗词的考生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许多教师在辅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不提倡学生写诗词,甚至规定学生高考作文不准写诗词。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作为我国第一考的高考,拒绝诗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不利于诗词艺术的繁荣发展;由此还扼杀了部分考生的特长,对选拔人才极不公平。

二、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当前的诗词课堂教学,一部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诗词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让学生会背会写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如何品味、如何鉴赏,则是一带而过;或者到了高三复习时让学生机械地记一些鉴赏专业术语和鉴赏一般程式。诗词鉴赏是一项高雅的活动,应该是感受理解与理性评判相结合。在诗词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诗词的美妙天地。理性评判应该建立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之上。学生真切体会了诗词意境后,教师可适当地点拨,然后尽可能由学生自己作出理性评判。

1、从分析诗词意象入手,明确课堂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诗词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有跳跃性,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词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词要从分析意象入手。教师可根据诗词结构脉络或者感情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意境。

在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诗歌的第二、三、四、五节重点写了哪些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些意象所在小节描写的画面。”学生稍微思考就可以回答。这四节写得很美,分别主要写了金柳、水草、清潭、星辉四种意象。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大家讨论后觉得,这四种意象代表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我紧接着让学生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六、七节,重点思考:“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不能放歌’”?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诗人离别康桥时的苍凉和无奈。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诗歌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认识徐志摩。

2、课外诵读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学习诗词非常重要。除了教材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教师可利用早读的时间,适当增加一些篇目。在上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我增加了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卜算子·咏梅》《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让学生通过毛泽东不同阶段的诗词,感受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一个阶段背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诗词的感受,在班上交流。从高一到高三,我让学生补充诵读了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的主要诗词,做到“诵读一家,了解一家”。不仅仅限于诵读诗词,还要通过一个作者的几首诗词的诵读,了解这个作者的诗词风格。

背诵是很辛苦的事情,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但是很快就忘记了。所以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巩固背诵成果。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科学地记忆。这些对提高学生诗词的诵读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3、组织活动,让学生真心爱诗词。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可以主办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诵读之后相互评点。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着写诗词。

高一新生的语文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道题:

仿照下面的《泥土》,创作一首诗。

不要老把自己看成是金子/那样时刻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我让学生尝试着写,学生多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子、蜡烛、小草等来写。我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给学生分析了其中的一部分优秀小诗,指出它们的共性: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表达了甘愿平凡、低调做人的思想。我进一步告诉学生,只要做有心人,可以把诗歌写得更好。

这次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诗词的领域不再神秘,诗词的颠峰是可以攀登的。

4、加强对诗词基础知识和发展脉络等内容的教学。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有这样一道题: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显然,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诗歌和对联的对仗能力。虽然不乏优秀的答案,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见,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押韵、对仗等基本知识的传授。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我们要结合具体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词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词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整体的认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在对诗歌源流的认识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样,有助于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原则鉴赏诗歌。

5、高考作文接纳诗词是诗词教学的指挥棒。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高考作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编选了那么多范文,如果高考作文诗词不受欢迎,教师教授诗词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学生会觉得会写诗词也无用武之地。

诗词写作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舒展才华的平台,作诗词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词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高考作文何不接纳诗词呢?近年来,部分省市对高考诗词作文极为重视,对优秀的诗词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陕西一名考生在作文中另辟蹊径,写出一首仅有209个字的题为《无题》的现代诗歌,被判为满分。2004年福建省的一篇题为《上帝是公平的》的高考诗歌作文也被判为满分。这些都可以看出高考对诗词作文的重视,这对教师的诗词教学和学生的诗词学习无疑是个不小的促进。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当成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真心喜欢诗词,实在享受到学习诗词的乐趣,那就是成功的诗词教学。

方胜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罗田。

作者:方胜芳

第2篇:24节气诗词

时间:2018年1月5日 节气简介:

小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7日之间。中国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气温最低的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寒冷鸿飞疾,坚毅的鸿雁已先开始启程北飞了。 古籍记载: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节气三候:

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花信风: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小寒(左河水)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小寒(吴藕汀)

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 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寒夜(宋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选背诗词: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小寒(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时间:2018年1月20日 节气简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19日-21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

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 典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节气三候: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花信风: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大寒(左河水)

2、选背诗词: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大寒吟(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岁寒知松柏(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村居苦寒(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时间:2018年2月4日 节气简介: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立于“冰雪莺难至”时,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培育。不待冰消雪释,便“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了。 古籍记载:

《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节气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二候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立春花信风: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立春(左河水)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2、选背诗词:

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汉宫春·立春日(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间:2018年2月19日 节气简介: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节气三候:

一候獭祭鱼 | 雨水时节,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鸿雁来 | 此时南方天气暖,大雁自南向北飞。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 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花信风:

一候菜花 此"菜花"为油菜花,在我国自南向北可从1月开至8月. 二候杏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传统文化里,杏花正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其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如胭脂万点,随着绽放色彩渐转淡,到凋谢时已是雪白一片。 三候李花 李花素雅清新,虽小却十分繁茂。相传李白七岁时还未取名,因做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忽然心想这句诗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白字用得极好,于是就给儿子起了李白的名字。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雨水(左河水)

2、选背诗词: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时间:2018年3月5日 节气简介: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也将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节气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

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花信风: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惊蛰(长卿)

2、选背诗词: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闻蛙(宋

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秦楼月•浮云集(宋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春晴泛舟(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时间:2018年3月21日 节气简介: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公历日期约略落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 董仲舒 《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 苏轼 《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 王鏊 《 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 河北 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节气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一候玄鸟至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

二候雷乃发生 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三候始电

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花信风: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七绝· 春分 ( 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春分(长卿)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唐·元稹)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佚名)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2、选背诗词:

春分日(五代·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代·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少年游·小楼归燕又黄昏(宋·杜安世)

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 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 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

时间:2018年4月5日 04:12 清明 节气简介: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正值三月天,一番好风好雨过后,万物生长,一派"天清地明"之象。

提起清明,人们都停留在杜牧的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中。但清明其实是一年中最天朗气清的时节,春色美丽,最宜人们笑语盈盈地出门踏青去。有诗人为清明这日作诗,“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杨柳依依的柔软,人在秋千上的笑意,还有沉醉春风里的花,都是清明春意盎然的证据。 古籍记载: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1)犹治平。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

(2)指神志思虑清洁明朗。《荀子·解蔽》:“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淉之也。”

(3)指清澈明朗。如:天气清明。

(4)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 节气三候:

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始绽放花蕾;

二候田鼠化为鹌: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 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选背诗词: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 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 因风时复到床前。 蝶恋花(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时间:2018年4月20日 节气简介: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2018年04月20日,谷雨节气到来。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是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埯瓜点豆、播种移苗的最佳时节。谷雨时气温偏高,阴雨频繁。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

谷雨前,春雨还如云雾般细腻柔和。谷雨一到,雨不再迷离,一颗颗清澈而干净利落的雨滴从天空中降落。雨结结实实地落在叶子上,便是一声清脆的相遇。落在湖中,便是一朵朵水波的花。落在谷物上,便是秋天让人喜悦的大丰收。

此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得以灌溉滋润,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发,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谷雨之美,恰如春天留给我们最后的惊鸿一瞥。 古籍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节气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雨量增多,河湖的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接着布谷鸟的鸣叫似是提醒农家该播种了。 三候戴胜降于桑:降落在桑树上觅食的戴胜鸟频频出现。 谷雨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2、选背诗词:谷雨(左河水)

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

谷雨(吴藕汀)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 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牡丹图(明·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谷雨(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蝶恋花(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谷雨时节,暮春将至。夏日即将来临。如梦似幻般的春天即将结束。但,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去经年,前脚攀春、后脚登夏,谷雨之后,虽要暂别这场淅淅沥沥的和风春雨,但即将迎来的那个熙熙攘攘的蝉鸣仲夏,又未尝不是一种宁静。

时间:2018年5月5日 节气简介:

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

每年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夏季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节气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一候蝼蝈鸣 :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 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生 :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

三候王瓜生 :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立夏 (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色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宋】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2、选背诗词: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时间:2018年5月21日 节气简介: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这时中国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节气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tínglì)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小满(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宴过款丝商。

小满(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小满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2、选背诗词:

五绝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晨征(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时间:2018年6月6日 01:29:04 节气简介: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节气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芒种之日“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像。螳螂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 :后五日“鵙(jú)始鸣”,“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诗经》“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

三候反舌无声 :再五日“反舌无声”,“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芒种(左河水)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梅雨五绝(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4]

2、选背诗词:

伊犁记事诗(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时雨(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时间:2018年6月21日18时07分12秒 节气简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 古籍记载:

《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节气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它一叫,秋色厉,万物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意味着夏天已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疗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 (吴藕汀)

2、选背诗词:老馗不画过端阳,果物陈前念故乡。 夏至树无知了叫,庭开独立一枝枪。

夏至(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作(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3、夏“九九歌”

夏至九九歌(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九九歌(北方农村)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时间:2018年7月7日11:41分 节气简介: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时节,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是大自然的寒流与热流相乘、相侮的表现。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尔雅翼》“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 《燕京岁时记》“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 节气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 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

二候蟋蟀居宇 :后五日,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

三候鹰始挚 :再五日,鹰已经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盼雨风,几番雷暴呈一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

小暑六月节 【唐代】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消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2、选背诗词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苦热 【宋代】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馀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纳 凉【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夏日无雨【宋代】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时间:2018年07月23日 节气简介: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120°。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古籍记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节气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 :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 :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节气诗词:

1、必背诗词:

大暑(左河水)

2、选背诗词: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

消暑(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晚夏(南朝 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彦冲画柳燕(清•江堤) 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难上纸,巧借柳枝相形容。 暮热游荷花池上(南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第3篇:24节气含义诗词和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含义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2月3日至5日入节。“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诗词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农事歌

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

含义

雨水为春季第二个节气,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入节。此时万物始苏,随着天气的渐渐回暖,冰雪融化,降雨量逐渐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1 / 14

诗词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农事歌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

含义

惊蛰一般在公历的3月4日至7日入节。蛰是藏的意思,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诗词

《拟古九首.其三》 【晋】 陶渊明

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2 / 14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农事歌

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

含义

春分在公历每年的3月19日至22日入节。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另外,春分正值春季三个月中间,平分了春季。

诗词

《春日田家》 【清】 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wěi)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农事歌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3 / 14

清明

含义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入节。这时寒冬已经远离,大自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天清气朗,万物初长,一切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事歌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

含义

谷雨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入节,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才得以生长。

诗词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宋】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灩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农事歌

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4 / 14

立夏

含义

立夏在公历5月5日至7日入节。立夏意味着告别春天,气温明显回升,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的旺季,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茁壮成长,故谓之“立夏”。

诗词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农事歌

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

含义

小满在公历5月20日至22日入节。所谓“满”,是指夏熟作物籽粒的饱满。此季,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已经结果、颗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诗词

《乡村田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 / 14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农事歌

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

含义

芒种在公历6月4日至7日入节。这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要抓紧时间抢收。稻谷、黎、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诗词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南宋】 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农事歌

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

含义

夏至在公历6月20日至22日入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诗词

6 / 14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越女词五首.其三》

【唐】 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农事歌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

含义

小暑在公历7月6日至8日入节。“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天气已经炎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小暑。

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农事歌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

含义

大暑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入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我国广大地区一

7 / 14

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诗词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农事歌

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

含义

立秋在公历8月6日至9日入节。立秋的到来意味着暑去凉来,大自然开始迈入秋天,秋高气爽,月明风清。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诗词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农事歌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

含义

处暑在公历8月22日至24日入节。“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此暑气即将结

8 / 14

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诗词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农事歌

处暑伏尽秋色美,玉米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

含义

白露在公历9月6日至9日入节。这个时节,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诗词

《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农事歌

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9 / 14

秋分

含义

秋分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入节。此日同春分一样,昼夜等长。此后,气温降低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在秋雨之后降温更加明显。

诗词

《章台夜思》 【唐】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农事歌

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

含义

寒露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入节。寒露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渐有寒意,地面的露水即将要凝结成霜。

诗词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农事歌

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杆还田秋施肥。

10 / 14

霜降

含义

霜降在公历10月22日至24日入节。霜降也就意味着出现初霜,草木开始枯黄,大地开始呈现一片深秋景象。

诗词

《燕歌行》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农事歌

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

含义

立冬在公历11月6日至8日入节。立冬既是冬季的开始,也是万物生机归终、封闭收藏之时。

诗词

《立冬》 【明】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农事歌

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11 / 14

小雪

含义

小雪在公历11月21日至23日入节。此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气温迅速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世界,所以叫小雪。

诗词

《小雪》 【唐】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农事歌

小雪地封初雪飘,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

含义

大雪在公历12月6日至8日入节。此节气,天气更加寒冷,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诗词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农事歌

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

含义

冬至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入节。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开始

12 / 14

“数九”。

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农事歌

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

含义

小寒在公历1月4日至7日入节。进入小寒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

诗词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zhù)献捷。

13 / 14

农事歌

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

含义

大寒在公历1月19日至21日入节,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季节。

诗词

《梅花·当年腊月半》 【南北朝】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农事歌

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14 / 14

第4篇:24节气原创养生保健诗词】

【余一·原创】 德泰堂最新原创24节气中华养生诗精华

1)立春· 24节气原创养生诗

当春阳升踏青忙, 保体春捂好养肝; 晨早晚睡多泡脚, 起居有律疫害防; 乍暖乍寒自将息, 养阳制怒避春寒; 怡情自在放纸鸢, 避风寡欲各舒张。

2)雨水·24节气原创养生诗

春风骀荡暖南天, 乍寒多捂导引健。 粥疗食甘少酸辣, 调摄心脾胃养兼。 燕自回时墒湿沛, 植树远足润心田。 精气平和摄正道, 杏春蔚然勤宜先。

3)惊蛰·养生原创诗词

夜雨闻雷虫豸惊, 防疫重在养肝经。 阴阳和护静功练, 温补多甘少辣辛。 荠菜野菜食防毒, 香梨养脾利肺清。 晴日何妨郊外去, 跳跃多动结石净。

4)春分·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日夜平分阴阳调, 晚睡早起头梳要。 和胃保肝疫多防, 房事在节情志调。 春游芳草身心健, 防痛深扰起居操。 干姜炖汤温补上, 乐观葱郁度逍遥。

5)清明·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气清景明农事紧, 祭祖扫墓孝道行。 春捂护背疫瘟避, 散步踏青八段锦。 发物慎食以养肝, 哮喘花粉防过敏。 养心怡性节房事, 食荠药补健可欣。

6)谷雨·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谷雨时节栽种忙, 养生旧病须先防。 花粉过敏通窗气, 抑郁心情户外扬。 少酸宜甜忌冷腻, 肝脾调达湿祛攘。 薏豆食甚滋养目, 太极门球抒心慞。

7)立夏·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夏来燥热思凉风, 养阳护心调息中。 凝神守静子午觉, 清热祛湿有氧动。 粥食豆蔬气血畅, 纤维通便赖粗粮。 增酸减苦补肝肾, 利欲看淡心田漾。

8)小满·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入夏渐热雨水丰, 湿邪自避防且冲。 邪盛须清热解毒, 和胃兼利尿消肿。 补阳强体绪消畅, 避风食疗清淡宠。 汗淋伤阴宜缓动, 未病先防在暑中。

9)芒种·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溽暑雨沛温又高, 减酸增苦脾胃调。 天热午觉好休憩, 汗出补上水盐料。 果蔬吃鲜坚果忌, 夏衣勤换多洗澡。 清淡益气津止渴, 艾灸理疗健身操。

10)夏至·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夏至昼长宜调息, 午眠养长正时一。 心静防暑勿懈怠, 饮食过寒苦切忌。 神清气和避痹证, 解渴消暑少肥腻。 空调露宿克邪入, 防晒凉装身可颐。

11)小暑·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湿热因循小暑来, 静和稍动心平开。 防暑自在防晒起, 果蔬苦瓜粥食材。 祛湿清热消暑去, 游泳瑜珈太极摆。 午休眠睡情绪律, 笑看阶庭绿满苔。

12)、大暑·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酷热当头难熬天, 乘凉避暑静当先。 阵雨雷暴痢毒泛, 冬病夏治滋补全。 苦夏健体慢运动, 风湿痹证健脾前。 熏艾防蚊避夏疫, 粥疗食补瓜果鲜。

13)立 秋·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气爽天高桂飘香, 虎秋烈烈暑热防。 护肝润肺好食梨, 阳消阴长情志伤。 菠乳酸果护胃肾, 葱姜辛辣少少尝。 散步太极除秋乏, 强身自护逸相彰。

14)处暑·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秋冻增衣适收秋, 早起早睡阴阳调。 生津食梨可润燥, 消热通便作息巧。 安神温补食美膳, 滋阴百合健身操。 养阴护阳脾肾补, 生物钟眠衡为要。

15)白露·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身露冻凉自神伤, 滋阴益气防燥狂。 菊藕秋果桂花香, 精气神敛宁亦爽。 六欲适度慎房事, 宣肺化痰防流感。 独卧守真身自健, 益气宽中心肺畅。

16)秋 分·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秋气萧瑟愁郁多, 登高廓胸健自作。 心肺常护食梨藕, 益津润燥志安果。 增酸果蔬甘收敛, 补髓益阴吐纳歌。 山药百合胃养阴, 起居合律颐寿说。

17)寒露`·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天凉露重寒劲来, 肃杀惆怅倍伤怀。 足底多泡腿健动, 防燥润肠养肺再。 蜂蜜乳品温补上, 少食辛辣健脾脍。 阳敛阴藏秋收则, 登高怡神养阳裁。

18)霜 降·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露凝霜降百草枯, 腰护强腿壮筋骨。 阴晴寒暖须衣添, 果柿润肺赖平补。 秋燥病端必防疫, 时鲜霜打味美蔬。 固表培元应腑脏, 冬近秋肃等闲度。

19)立 冬·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阳极阴聚立冬来, 温伸寒曲阳藏在。 摄寐动服起居律, 天人相应肾慎裁。 沐浴阳光太极健, 清补温甘暖心怀。 揉耳增肾阴邪避, 寒日灸助活络陔。

20)小 雪·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循冬养阴晒太阳, 情绪温和肾气养。 七情六欲莫过激, 御寒保暖疾病防。 六淫侵袭忧郁致, 爽志悦神安腑脏。 温补益肾栗腰果, 丹参山楂心脑强。

21)大 雪·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冰封千里雪飞舞, 凋零景象情志枯。 避寒保暖宜情畅, 精护养阴调摄固。 食忌生冷腻粘硬, 调膳易动犹适补。 阳养健身勿过偏, 恰到好处自适度。

22)冬 至·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阴极阳升冬至节, 昼短夜长起居协。 少虑神定欲不纵, 休眠藏精讲科学。 食宜多样温补上, 戒燥戒寒肾胃谐。 提水固虚龟息炼, 欣然如沐春风阙。

23)、小寒·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寒凝大地冷至深, 雁迁阳升养心方。 此时慢跑踢羽毽, 乐观畅达防肾寒。 温补食补在三九, 首乌阿胶归芪参。 滋阴潜阳养肝血, 养心固精羊肉尝。

24、大寒·24节气原创养生诗词:

阴尽寒至阳萌发, 腰脚颈鼻肺防寒; 腑脏关节暖自葆, 保阴潜阳精力藏; 沐阳多睡寡欲欢, 切忌生冷黏腻肠; 户外锻炼心胸廓, 竹节松柏知岁寒。

第5篇:24节气立冬节气的习俗介绍

对于立冬节气来说,立冬是每一个冬季开始的标志,也是堆雪人开始的标志,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立冬节气的习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立冬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立冬是哪天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今年的立冬就是11月8号。我国民间一直以来都把这一天当做是一年冬天的开始。中医学里面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阳气慢慢潜藏,阴气开始盛极,草木都凋零,万物的活动都开始慢慢休止,进入了冬眠的状态,以养精蓄锐,为第二年的春天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

立冬的习俗

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一般在立冬之时会全家团聚吃饺子。因为饺子来自“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成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节气的习俗介绍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

据传说,饺子这一事物,有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就会卖得很火。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北方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谚语。立冬节气,人体需要“进补”,而饺子在制作种类、营养、味道等方面可以胜任此要求。在北方地区,人们喜欢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这些包饺子的讲究你知道么

关于怎么样包饺子,也是很讲究的,你知道为什么老人总是说“和饺子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吗?

搅拌时始终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有利于葱姜水浸入馅料,使馅料松软。肉馅调好后有些松软,可放入冰箱稍冻一下,包饺子时会较为容易。

据说,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的寓意哦!白菜馅:百财之意;香菇馅:鼓财之意;芹菜馅:勤财之意;韭菜馅:久财之意;猪肉馅:住财之意;鱼肉馅:余财之意;羊肉馅:洋财之意;牛肉馅:牛财之意……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传统文化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来了,也许你在的城市,这几天已经有飞雪轻敲你窗啦~快跟最美“三秋”告个别,迎接今年最后一个季节。

立冬三候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一候丨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丨地始冻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丨雉入大水为蜃

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习俗

丨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丨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丨入补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

丨羊肉炉

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丨饺子

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第6篇:24节气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

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那么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介绍,欢迎阅读!

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

1、西南等地:开始进入少雨期

从11月开始,华西秋雨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了一年当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区有的地处高原,有的地处盆地、丘陵,天气自然会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此时的平均气温还没有达到冬季的标准,即不如夏季潮湿,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温差也不像春天那样明显,应该说是一年当中天气较为舒服的时段。四川盆地地区,在此期间,气候温和,田畴青葱,橙黄桔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2、西北、东北等地:初冬的天气特点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地区,都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冷空气在这些地区不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一般的冷空气给途经之地带去的不是干风就是雨雪,而降温则是每批冷空气都要送上的特产。由于我国自80年代中期进入了偏暖的周期,特强冷空气少见。但遇到强冷空气,最低气温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风与雪花共舞,也让人冷得可以。少数情况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灾,北部海区的偏北大风也值得注意。

冷空气也并非一无是处,每当冷空气过后,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有人把冷空气称作城市大气污染的清洁工,这个美称可真是名副其实。在某些湖边、林区、谷地等湿度大的地方,人们有时可以亲眼目睹到玲珑剔透、洁白高雅的雾凇身影。

霜降节气的风俗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2、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3、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4、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5、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6、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霜降吃什么水果好

1、橙子

橙子是秋天上市的水果,橙子种类多,有甜橙、冰糖橙、脐橙等。

橙子中富含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还含有柠檬酸、氨基酸、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脂肪、微量元素等成分,食用后有抗氧化、补充能量等养生作用。

2、橄榄果

霜降节气时还是橄榄果的丰收季。

橄榄果味甘涩酸,性平,入肺、胃经。果肉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清肺利咽、生津解毒,对于秋天空气干燥引起的咳嗽痰多、嗓子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板栗

霜降节气时,正是板栗上市的季节。

中医认为,板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三经,食用后可以养胃健脾、活血止血。《本草纲目》称其有“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板栗的食用方法较多,可以生吃、熟食,也能加工成各类食物。

南方

南方常常将板栗做成菜,烹饪后端上餐桌。

北方

北方喜欢用糖炒,做成香甜的糖炒板栗。

4、石榴

霜降节气时是全年最适合吃石榴的季节,此时的石榴味道甜蜜、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石榴中含有糖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柠檬酸、鞣质、维生素、硫胺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健胃提神、解酒醒酒。

5、蛇果

蛇果中含有脂肪、蔗糖、膳食纤维、果胶、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可以美容养颜、减肥瘦身。

霜降空气干燥,秋燥较为严重,此时可以适当的吃些蛇果,帮助缓解干燥。而且秋天是腹泻的高发季节,适量吃些蛇果可以预防腹泻。

注意事项

蛇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钾盐,过量食用不利于心脏以及肾脏的保健。

6、鲜枣

霜降节气前后正是鲜枣上市时候。

鲜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物质,食用后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补血补气。

24节气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

第7篇:24节气立冬的含义介绍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信大家都对立冬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立冬的含义介绍最新,欢迎阅读!

立冬是什么意思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当天吃什么

立冬当天可以吃饺子、咸肉菜饭、膏滋、甘蔗、糍粑等食物。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吃什么水果

1、苹果

苹果熟吃可止泻,生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研究人员还发现,—天吃一个苹果,对肺大有好处,可以减轻污染物引起的肺功能恶化。

2、柿子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质1.36%,脂肪0.57%,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

3、菱角

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每百克鲜菱肉含蛋白质3.6克,脂肪0.5克,糖类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冬进补的药膳佳品。

4、冬枣

冬枣是VC含量非常惊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当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连同样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风。

5、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体、美肤养容,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

6、吃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冻

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24节气立冬的含义介绍

上一篇:狂犬病门诊工作制度下一篇:小学课程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