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讲话重要内容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一讲话重要内容

以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七一”重要讲话; 国家审计; 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1]),为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类:一是党史教育研究。陈毓圭[2]认为把党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是坚持研究生教育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二是新时代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崔强等[3]认为,新时代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对策是完善国家审计体制、建立各方工作融合机制、提升审计效率与质量、健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制度。三是“七一”重要讲话与审计发展研究。李凤雏[4]提出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四是党史教育与国家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张煜晨[5]主张应该学习党史,从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和忠实履行职责三个方面推动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述文献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迪,但是第一类文献并没有专门研究“七一”讲话中体现的党史如何融入研究生课程,第二类文献没有指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影响,第三类和第四类文献没有专门阐述“七一”讲话与国家审计发展的关系。总之,现有文献没有把党史教育、“七一”讲话与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国家审计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党史与国家审计的交叉研究。

一、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自诞生之日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七一”重要讲话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国家审计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国家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只有全面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和历史智慧武装国家审计工作者的头脑,才能更好推动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前提

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前提是党的全面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七一”重要讲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党史的简明版、精华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是党的领导和支持的结果。同样,未来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审计事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国家审计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表明,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

“七一”重要讲話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的支持,是国家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没有人民的支持,审计事业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国家审计工作者必须心中有人民,把维护、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利益,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落实“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切实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三、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

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是深化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同样,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尤其是审计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自中央及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相继成立,这一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力地加强了党对审计事业的全面领导,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明显增强,大大推进了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化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一是推进审计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二是积极探索部分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条件成熟时复制推广至全国。

四、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点

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点是人、法、技,即审计人才、审计法治和审计科技。“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审计人员是审计的主体。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建立一支秉公执法、勇于担当、专业过硬、精简高效、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此,一是要加强党史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国家审计人员道德水平和忠于职守的精神;二要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改革,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三要健全国家审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广泛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审计人力资源效益。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落实到国家审计领域,就是要健全审计法律法规,推进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人民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落实到国家审计领域,就是国家审计机关要依法审计、民主审计,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国家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权力制约,要建立健全高质量的审计法治体系,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到国家审计领域,就是要推进审计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审计是一门专业技术,审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审计科技的发展,包括软科技与硬科技的发展。为此要推进国家审计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大数据审计、互联网审计和智能审计。“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落实到审计领域就是在推进审计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审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强审计科技交流和合作,推进审计科技水平的提高,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2] 陈毓圭.党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的几点认识[J].会计之友,2021(16):161.

[3] 崔强,张军,王媚莎.新时代国家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21(8):33-36.

[4] 李凤雏.以“七一”讲话精神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N].中国审计报,2021-08-04(005).

[5] 张煜晨.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进力量 奋力推动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1(7):64-65.

作者:何瑞铧 郑小荣

第2篇: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学习总书记讲话,重在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切实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立德树人,锤炼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意志,引领他们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肩负起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教育青年、培养青年的重任。

关键词: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人才培养;党的建设;育人工作;高等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更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学习总书记讲话,重在贯彻落实。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尤其要把握讲话中关于人才培养、党的建设、关爱青年等与高等教育事业紧密联结的问题,坚持育人为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一、增强责任与使命意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

第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书记讲话中,着力提到人才培养问题:“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可以看出,总书记已将人才培养置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战略高度。

在今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总书记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提出“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这“四个大力”中,总书记特别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视其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举措。

综观总书记相隔时间很近的这两次讲话,我们既深感“人才培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更深感,“人才培养”对于高等教育具有怎样的特殊地位,对于一所大学具有怎样至关重要的特殊意义。体现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感,适应世界形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通过人才培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其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努力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行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业能力。我们要大力推进工程文化教育,加强工科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既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精湛的工程技能,更有优良的品格人格。

第二,增强使命意识,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总书记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并不是“成就”、“伟大”这些赞誉词,而是一个最朴素却最温暖人心的词——“人民”。讲话中最动情之处也不是在讴歌成就、展望未来上,而是在每每提到“人民”之处:“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来说,我们交给“人民”的最好答卷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满意”,应包含广大教师及教职员工的满意,包含我们培养的广大学生的满意,更包含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满意、社会对我们的满意。要达到这些“满意”,还是离不开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些关键要素。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求我们应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势,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要求我们应牢固树立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服务经济社会的理念;要求我们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应切实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完善内部管理上下工夫。

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总书记讲话中,用较大的篇幅提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经鲜明提出这一课题。切实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的这些重嘱,情真意切,意义深远。

“打天下不易,守江山更难。”执政者如何跳出“成于忧患、毁于安逸”的历史循环怪圈,是一个需要时刻警醒的大命题。党在全国执政后,始终重视反腐倡廉建设,也切实取得相应成效。但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实社会生活中,腐败现象依然很严重。高校置身于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必须自警自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抵制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也都在大规模增长,这无疑为高校经济腐败事件的萌发滋生了土壤,学术腐败问题近年也屡见不鲜,切实加强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迫在眉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大学的事情,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8月13日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要“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实现好这种“统一领导”,提供好“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

第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理论与实践都已深刻表明,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自身的发展劲头,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过硬、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党在高校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历史变革,大学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大学的发展战略、竞争策略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使大学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何将大学办成富有鲜明特色、具有较高质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所承担的这些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大。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总书记的这些话,为我们如何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明确导向。“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总书记的这番话,也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如何成长成才、成熟进步,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倾情青年成长,大力提高育人品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讲话关于“青年”的论述,激情洋溢、激动人心。对于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们要比以往更切实、更精诚、更赤情地担负起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教育青年、培养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第一,立德树人,锤炼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意志。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培养好青年大学生,就是我们“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最直接、最具体的行动表现。青年时期,着力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这既应是青年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取向和努力方向,更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还缺少准确的判断力、明晰的辨别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所有教育工作者,担负起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塑造他们的道德品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格品位等这些使命与责任。

第二,关爱青年,引领学生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大学应该是盡显“大爱”的育人场所。我们强调“关爱”学生,绝不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更不能是无原则的宽容和溺爱。大学对它的学生的“大爱”,应该体现在为他们成长成才铺就坚实道路、奠定坚实基础上来。这才是“真爱”,才是大爱无私,大爱无疆。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在这次“七一”讲话中,总书记又强调,要“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激活创造思维,才能培养创新品格,才能提升创业能力;我们的大学,也才能因此获得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才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周来顺]

作者:申林

第3篇: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当前,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正在兵团上下热烈进行。我们约请部分团场领导、基层党员、党外人士结合实际谈学习讲话的体会,促使学习活动在兵团广泛深入开展,以期每一个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将讲话学深、学透,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为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团场领导

史海英 农一师12团政委

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结合团场实际,我总结了24字学习体会,即“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科学规划,抓好队伍,创先争优”。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要积极应对挑战,克服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危险;要切实管好队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当前,12团党委正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硬、勤政廉洁、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优化和完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三化”建设。

(张亚萍 整理)

李洋 农二师29团政委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我们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遗志,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脚踏实地地践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执政,造福于29团职工群众。29团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28.06亿元,团场职工收入和团场家庭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三个产业的增加值比重由现在的60:24:16,调整为36:34:30。

(张华敏 整理)

艾力·卡德尔 农二师223团团长

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深深感到总书记的总结精彩、深刻、亲切,特别是对“我们共产党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句话感触极深。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责任,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征程而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科技提升种植业、创优增效园林业、集约经营畜牧业、放开搞活工商业的方针,团结带领各族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继续发扬兵团精神,努力实现到2015年团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这一目标。

(顾小凡 整理)

聂福荣 农四师72团纪委书记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强调,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明确反腐倡廉科学化的理念,保证反腐倡廉的保驾护航作用得到切实体现。

在未来的纪检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建设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的意识;要不断确立反腐倡廉紧贴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通过机制推动发展;要严肃查办案件,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绝不手软;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责,与各部门一起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工作情况,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张晓林 整理)

吴建国 农五师83团政委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为基层党员干部划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讲话要求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紧握时代发展脉搏。

“十二五”期间,83团首先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着力打造团场金沙山工业园区,努力培育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化工、矿业基地;其次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行政服务环境,真正做到“重商、亲商、惠商、安商、富商。”

(廖克香 整理)

甘应枝 农六师102团政委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回顾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并为我们现在和今后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102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土地盐碱重、发展困难多,但是近几年我们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五家渠东工业园在102团建成,拉动了我团经济的发展;农业突破了前几年棉花一枝独秀的困境,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小麦、棉花、番茄、酿酒葡萄、制种西甜瓜都占有一定的份额;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等大量运用于生产,农业现代化正在有效推进。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全团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迎接挑战,继续推进团“三化”建设,以实现团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

(马立新 整理)

王东升 农八师148团团长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148团党委将认真落实兵团、师党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团场科学发展,为实现我团“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48团党委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贯彻“双稳双增”方针,充分利用团场20万亩耕地,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着力调优农业内部结构,确保棉花、饲草、酱用番茄、果蔬等产品的订单种植,实现土地产出大幅度增加、职工大幅度增收、团场大幅度增效。紧紧抓住中央扶持项目和对口支援项目建设的机遇。进行民生项目建设,利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每年投资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43.48%的目标。

(邓春林 整理)

基层党员

王莉 青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办干事

党领导我们干革命要依靠人民,搞建设要依靠人民,同样搞改革开放仍然要依靠人民。就我们建材行业的企业来说,所有的产品都是广大职工用双手干出来的,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关心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立身信条。

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办工作人员更要加强修养,锤炼思想作风,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依照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要求自己,清楚认识自己。我自认还有很多不足,具体来说,在主动承担重任方面勇气不足,对于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复杂环境和压力信心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总书记的要求作为行动的指南。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遵守青松水泥新闻宣传纪律,勇于开展工作,协助好领导干部和带领全体职工认真学好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和精神,激发出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启明 整理)

罗伟 农三师51团司法所所长

作为一个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党员干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用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指导司法行政

工作实践,增强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坚持全心全意用法律为职工群众服务,践行司法为民,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工作目标,为职工群众提供最满意的司法服务。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满足职工群众不断增加的法律需求,让身边的职工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在做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基层职工群众法律素质方面,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方面,身体力行,不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服务团场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

(刘蓉 整理)

肖福全 农十师187团4连党支部书记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要与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连要抓住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北屯建市、奎北铁路客运列车开通、187团实施“文化铸团”工程机遇,把弘扬“和”字文化,创建和谐社区作为党建带工(妇)建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开展“和美建连、和善兴连、和谐强连”活动为载体,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让连队靓起来。利用“和谐亭”、文化墙、职工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连队凝聚力。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实现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和谐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李海霆 整理)

李兰钊 农七师128团大学生志愿者

我怀揣人生的憧憬和对西部的向往,毅然踏上了兵团这块热土。如今,在兵团这个大熔炉中经过六年的锻炼,我感到了“兵团精神”的伟大,而在新疆各民族大团结、互帮互助中,我更感受到“新疆精神”的深刻内涵。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青年工作者的部分,让我很受鼓舞。作为兵团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亲身感受到了兵团的巨大变化,也为中央大力支援新疆的壮举而感动。随着第二轮援疆工作的开始,新疆各地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职工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一定会紧紧抓住大好机遇,扎根团场这片热土,用所学到的知识,服务团场、建设团场,让自己的青春在建设新疆的大潮中闪光。

(朱建华 整理)

党外人士

刘福民 石河子市发改委物价所副所长、民革石河子市委员会秘书长

我们要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以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根本,继承和发扬民革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民革老一辈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十二五”宏伟蓝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石民 整理)

高彦 石河子五中音体美教研室主任、民盟石河子市委员会秘书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一直以来,中国民主同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继承民盟前辈爱国奉献、追求真理、修身明志、自尊自强的优良传统,建诤言,立谠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民盟不懈的价值追求。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多想科学发展大事、多谋科学发展大计、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以更高昂的斗志、更坚定的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舒凡 整理)

王诗亮 石河子第三中学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石河子市委员会副主委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同心思想”为重点,沿着民主党派老一辈的足迹重温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统一战线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更亲密地合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脚踏实地地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为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马平 整理)

韩卫民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石河子市委员会副主委

90年历程中,九三学社从孕育、诞生到发展、进步,无不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亲切关怀、热情指导和鼎力相助。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为主线,传承我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凝聚智慧力量,发挥九三学社人才和智力优势,在推动“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沿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老一辈团结奋斗的足迹,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反思不足之处,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为兵团率先在西北地区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娄宇 整理)

陈云 农十二师三坪农场伊户清真寺阿訇

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在世界来说都是最好的民族宗教政策之一,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使我们宗教人士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心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宗教界人士决不能辜负党对我们的厚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新疆各族人民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与恐怖暴力分子作斗争,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为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良骏 整理)

第4篇:.如何理解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有深刻了解,全面把握讲话提出的各项要求,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2小时。

当前,全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话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入阐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对我们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理解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全面把握讲话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用以指导实践。

一、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板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非同寻常。中国,因为有了共产党,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前途命运,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给予我们许多教育和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说起,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那段历史,用“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用先进思想武装和代表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代表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讲话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称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还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从此”就是:“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从这些充满激情的深刻论述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高度概括了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集中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上: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值得自豪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铭记的伟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两个不可逆转”、一个“十分罕见”充分表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同时也表明,我们党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高度的自信心。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热爱党的人民群众都为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历史结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特别是党的90年历史的回顾中得出了“四个选择”和“两个不愧为”的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这些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实际上说明了“四个历史必然性”,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必然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这也是对那些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观点的一个正面回应。这些重要结论,是经过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读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四)90年来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就。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有三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括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党的十七大总结的“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扩展到“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认识深刻,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科学总结了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反映了我们党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视野广阔,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还进一步将时间延伸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将我们党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总结,进一步从历史发展中揭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要牢固树立“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和“一面旗帜”的观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道路来坚持和拓展,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来坚持和丰富,作为一套制度来坚持和完善,不断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面临的考验及危险(板书)

90年来,正因为我们党具有并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才能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同时面临着多重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同时深刻分析了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和警醒。

(一)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概括了我们党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之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坚持把实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本质要求,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根本力量源泉等主要方面。

我们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靠坚持不懈地开展自身建设来保持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使我们认识到,执政时间越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深入,国内外环境变化越深刻,越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推进,越要一以贯之地做到“四个坚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样,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个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同时,党还面临“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里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振聋发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鲜明指出了党面临的危险、党员面临的新考验,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现在,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强调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清醒和坚定,表明我们党更加自信、更加成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在执政考验方面,我们党要在总结运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执政业绩、取得新的执政成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党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考验方面,面对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面对我国发展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何领导好改革开放,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我们党是严峻的考验。在市场经济考验方面,如何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如何既领导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在外部环境考验方面,如何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洞悉发展先机,研判各种风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又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执政安全,既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拒绝一切腐朽的东西,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考验。

(三)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四个危险”是这次“七一”讲话首次提出来的。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板书)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我们党9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强调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讲话还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的目标要求。这“五个必须”,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积极回应,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我们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二)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的竞争。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五个重点。一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三是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四是努力做好人才工作。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在讲话的前一部分强调了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都是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的;我们党能够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在讲话的结尾部分又要求全党同志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讲党的建设部分时,更是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四)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重申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重申了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认识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其次,要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认识到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第三,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一刻都不能放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五)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一套好的制度是不行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重要论述,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搞好制度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建设才有坚实保障。二是树立改革创新的观念,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以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要通过宣传教育,把坚决执行党内制度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党员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之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之中,使党的制度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政方针(板书)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瞻望中国发展繁荣光明前景,切入点是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

(一)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提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个论断很精辟、很重要,反映了实践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战斗力。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在于它开辟了一条引领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学习讲话,要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为我们党、我们国家继续前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坚定不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我们党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决心,也从根本上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学习讲话,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扎实实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施。学习领会这“四个坚定不移”,应当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筑牢国家发展繁荣和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同时又要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二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既要把人民民主作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要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作者单位:全国党建研究会)

(《党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第5篇: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 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七一”

杜耀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依靠谁, 为了谁, 我是谁”, 这不仅是一句自我省思的哲学追问, 更是一个先进政党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 细心的人发现,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 出现多达 136 次。“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 英雄”……如此充满感情的论述,既是对辉煌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提 供着开启未来的“钥匙”。 回望中国共产党 90 年历史,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人民”, 始终坚持着一种行动——“为人民服务”。只有理解了党与人民的关 系, 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 才能破译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历经挫折还能得到人 民的信任支持,为什么能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就像一块永恒的试金石,时刻考验着每一 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关系到中 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任何政党都必须行动着,如果没有行动,政 党必然从政治中出局。90 年来,正是因为将革命、建设、改革的宏 伟蓝图转化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将为人民服务的纲领、路线和政 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的历史时期, 重申“人民”的重要性, 继续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依然呼唤这种“行动的政治”。 今天, 对肩负重要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 无论是经受长期执政、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还是抵御精神懈怠、 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仍然需要从人民中汲 取智慧和力量,“为人民服务”仍是我们一切努力的方向。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行胜于言”,人民群众不仅看你 说了什么,更要看你做了什么;如果“为人民服务”只是说起来重要、 忙起来不要,那就只能成为消解信任的“空头支票”。每一位党员干部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要仔细想一想: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 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 当亲人。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党才 . 能得到人民的支 持,把握前进的航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建党 90 周年之际, 在当年曾经见证“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的革命老区陕西, 省委书记赵 乐际谈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时,由衷地“向全省人民致以崇 高敬意”,同时向全省党员干部提出了“站在人民立场”谋划发展推动 工作的要求。“上下同欲者胜”,我们深信,一个把人民利益书写于党 章、宣示于誓词、贯穿于行动的政党,一个在各个层面都能与人民互 动、为人民掌权用权、替人民谋求福利的政党,必将获得最为深厚的

2力量,保持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有“准备困难” 就有“事业成功” 准备困难” 就有“事业成功” ——“七一”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孙东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 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 这样告诫全党,同时再次强调“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 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令人警醒,催人 自省。由此不禁想起 1945 年召开的党的“七大”。 60 多年前的这次会议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 利、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却专门讲“准备 困难”。他说,我看光明多得很,但是我们更要准备困难。困难多得 很,比如外国大骂,国内大骂,失去几大块根据地,被消灭若干万军 队,爆发内战,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经济困难,国际无产 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 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事……他竟一口气列出了 我们党可能面临的 17 条困难!

3预见到即将面临的困难,“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这正是毛泽 东那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政治智慧,也是中国共产党 90 年光辉历 程的启示。 事实上,从党成立的那天起,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有时 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1927 年大革命失败时,“被人家拦腰一枪 打在地上”,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血洒大地,革命形势几 入绝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前有环境严酷的雪山 草地,后有敌人的武装追击,内有张国焘分裂的危险,困难几乎达到 无法想象的程度。但共产党人战胜了艰难困苦,在逆境中开辟了前进 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 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 党的 90 年历史反复证明,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困难预见得充分一 些,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我们才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 越发积极地准备和应对,最终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中,同样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的经 济封锁,“大跃进”的挫折,60 年代初的严重经济困难,甚至“文化大 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等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靠自己的力量 渡过了难关,纠正了错误,从困难中奋起,进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 时期, 团结带领人民在神州大地上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创新实 践,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今天,作为已经拥有 8000 余万党员的执政党,面对更加繁重复

4杂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必然还会遇到更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遭 遇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共产党人敢于正视和面对困难,有能力战胜 风险和挑战。正如毛泽东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注:毛泽东文集中 确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一文) 中 曾告诫人们的那样:“麻烦还在后头,不要怕麻烦。要革命就会有麻 烦,而且有时非常麻烦”,“世界上不会没有风波……我们党现在经常 遇到风波,有大风波,中风波,小风波,我们不要怕风波。现在我们 的意志更加坚强了,不至于被风波淹没。要在中国这个海里淹死我们 党,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会的。” 历史可以告诉未来,前进道路上,有“准备困难”,就必定有“事 业成功”。

以信仰之旗凝聚青春力量 ——“七一”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张 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赢得青年。 走过 90 年, 中国共产党依然焕发青春的朝气。 8000 多万党员中,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 1/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

5了这样的“青年特质”:“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 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 90 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 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 靠广大青年。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 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抗日战争初期,诗人何其芳这样描 述延安对青年磁石般的引力。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奔赴延安的青年 多达 4 万余人。 “到农村放飞梦想,靠奋斗实现价值。把人民当作根本,以奉献 锤炼品格。”2008 年,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这样倡议同学们把 青春奉献给广袤田野。到目前,农村已迎来 20 多万名大学生“村官”。 到延安去、到解放区去,支援边疆、志愿服务……革命、建设和 改革年代,一代代青年聚拢在共同的旗帜下。历史背景不同,人生经 历各异,现实选择却如此一致,正因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总能感受 进步的脉动、向前的浪涌,总能向着未来的曙光、时代的潮头而去。 当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从城市化的“前 锋”到信息化的“主力”,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想、更自 信的心态。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 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选择,同样能代表我们这个时 代的选择:教育部对 140 所高校 2.5 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 成有入党意愿。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坚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每个人都会追问人生的终 极价值,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 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跳出一时一事、一人一地的局限,用更大的 尺度来考量生命的质量,用更广的视野来观照人生的价值,每个年轻 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而这,不正是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担起的使命吗? 青年的选择,是对党的信任,也是对党的鞭策。当前,我们正行 进在“历史的三峡”, 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 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 只有勇敢革除自身弊病,防止“四大危险”的侵蚀,才能吸引更多青年 投身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超越既得利益,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才能激励更多青年创造共同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向留学生发出回国的号召:“为了抉择 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 务,我们应当回去!”真理、国家、民族、人民,激励了多少年轻人 慨然前行。走过 90 年,唯有继续把这样的信仰放在肩上,我们才能 永远与青春同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 之人类。

7常思做人 为政 用权 ——“七一”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姜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 领导干部,将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何做人、如何为政、如何 用权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考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 谁”的问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 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 本、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这里面讲的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值得深长 思之。 为什么立身要不忘做人之本?在群众心目中, 领导不仅是一种管 理的权力,更是一种示范和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以高尚的品 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人。有德才有威,有威群众才信得过; 有德才有为, 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 对领导干部来说, 如何立身, 如何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导向 和引领。领导干部以德为先,其意义就在于,忘记做人之本不仅贻害 自己,更会贻害党的事业。我们要记住,领导干部来自老百姓,但不

8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为什么为政要不移公仆之心?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 道 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岗位的真谛。“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 为官是清苦之事,早起晚睡,夙夜为公,不敢有须臾懈怠。作为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应该比封建官吏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共产 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优秀 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经历不同、岗位 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公仆之心对待人民,对 待工作,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 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 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为什么用权要不谋一己之私?权力是天下公器, 不是哪个人赋予 的,也不是自己生来就有的。用权不为公众服务,这样的权力迟早会 被剥夺。 应该看到, 权力具有两重性, 为老百姓做事, 就会造福一方; 为一己之私谋利,就会为害一片。最近伏法的贪官许迈永、姜人杰, 即是明证。贪腐不是天生的,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旦不能正确看待 权力,不能正确处理私利,就会闻不到马屁的臭味,看不见诱饵的祸 心,听不进良言的规劝。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谁用权,如何 用好权,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领导 干部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应该经常想一想, 参加革命为了什么, 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

9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醒, 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 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拜人民为师(人民论坛·90 年激荡历史的篇章) 拜人民为师(人民论坛·90 年激荡历史的篇章) ——“七一”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

李朝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能否尊重人民主体地 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关系到一个政党 的根基、血脉和生命。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 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 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这些发 人深省的论述,既揭示了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的奥秘,也提供着开启 全新未来的钥匙。 拜人民为师,植根于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同志认为“群众 就是孔明”,党的干部“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

10

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 也一定做不好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号召全党向群众学习,“改革开放 中许许多多的东西, 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 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 起来,加以提倡。” 回顾 90 年历程,从抗日战争中地雷战、地道战等独特战法,到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 从创办乡镇企业到推进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我们党不断地将人民的创造连点成片、提炼升华,将一颗 颗璀璨星辰铺陈开来,缀满了历史的天空,书写了改造中国、创造历 史的辉煌篇章。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四种考验”复杂严峻,“四 种危险”更加尖锐,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 待更为强烈。在此背景下,执政者更加需要“拜人民为师”,从人民那 里获得应对风险考验、再创发展佳绩的智慧和力量。 为学莫重于尊师。拜人民为师,首先要对人民尊重和敬畏,从内 心深处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好新形

势下的群众工作,坚 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 衡量各项政策、措施的标准。“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 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 如果主仆错位而以“父母官”“官老爷”自居,为一己政绩而大搞形象工 程, 为一己私利而大肆贪污腐化, 则会伤害干群关系、 损害人民利益, 最终也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1

1善学常成于好问。 拜人民为师, 就要“放下臭架子、 甘当小学生”,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发现、善于总结人民在实践中 积累的新创造、新经验。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难以汲取人民的 智慧和力量,出主意、作决策就难免南辕北辙。只有走出机关、走出 书本,少在餐桌酒店搞觥筹交错,多到田间地头话家长里短,才能接 上地气、看透情况、摸清底子,才能找准症结、发现短板、明确对策。 事实证明,信息越是公开,决策越是开放,人民的参与越是深入,干 事创业就越是对路子、有成效、得人心。 拜人民为师,既是历史的宝贵经验,也是现实的必然抉择。对于 一个把人民利益铭刻于党旗上的执政党来说,向人民学习,就是为了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加有力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学以致用”, 也是我们党在未来发展中交出更精 彩答卷的“学习秘诀”所在。

第6篇:“七一”重要讲话启示一

“七一”重要讲话启示:以信仰之旗凝聚青春力量 一个政党要赢得未来,就一定要赢得青年。

走过90年,中国共产党依然焕发青春的朝气。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1/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了这样的“青年特质”:“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抗日战争初期,诗人何其芳这样描述延安对青年磁石般的引力。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奔赴延安的青年多达4万余人。

“到农村放飞梦想,靠奋斗实现价值。把人民当作根本,以奉献锤炼品格。”2008年,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这样倡议同学们把青春奉献给广袤田野。到目前,农村已迎来2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

到延安去、到解放区去,支援边疆、志愿服务„„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代青年聚拢在共同的旗帜下。历史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各异,现实选择却如此一致,正因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总能感受进步的脉动、向前的浪涌,总能向着未来的曙光、时代的潮头而去。

当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从城市化的“前锋”到信息化的“主力”,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立的思想、更自信的心态。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青年的选择,同样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选择:教育部对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

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有入党意愿。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坚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从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每个人都会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要“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要把自己献给“最壮丽的事业”。跳出一时一事、一人一地的局限,用更大的尺度来考量生命的质量,用更广的视野来观照人生的价值,每个年轻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而这,不正是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担起的使命吗?

青年的选择,是对党的信任,也是对党的鞭策。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历史的三峡”,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只有勇敢革除自身弊病,防止“四大危险”的侵蚀,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我们的队伍。也只有超越既得利益,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能激励更多青年创造共同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向留学生发出回国的号召:“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真理、国家、民族、人民,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慨然前行。走过90年,唯有继续把这样的信仰放在肩上,我们才能永远与青春同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第7篇:“七一”讲话内容总结

“七一”讲话

34100625 王晶

摘要: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全国的学习热潮。

关键词:“三条主干线”、“三件大事”、“三大成就”、“四个选择”、“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层次内涵和五大优越性、理论创新、“世情、国情、党情”、对青年人的要求、对党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反腐倡廉、“四个考验”、“四个危险”

一、综观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会发现有“三条主干线”: 其一,要全面把握建党90年的伟大历程。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三件大事、三大成就”、“三代核心”和“两大成果”等精辟的论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科学描述了我们党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厚而又绚丽多彩的伟大历程。其二,要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还是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三,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大事,把促进文化发展作为第一支撑,任何一条都不可偏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仅仅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仅仅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仅仅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在胡锦涛看来,这三件大事能够完成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

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就是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的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思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各有其独特内涵。四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旗帜为制度指明根本方向,制度为旗帜提供制度基础;道路为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制度是道路的集中体现和首要标志,并为道路提供重要载体;理论体系为制度提供思想指导,制度为理论体系提供基本内容,开辟广阔前景。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层次内涵和五大优越性

胡总书记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比如讲,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民族区域制度这个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社会主义建立以来就已经建立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和规范化的要求了。所以,我们对这个层次的制度要坚信,它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第二个层次的制度,总书记讲了,要建立在这些根本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这就是具体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第二个层次的制度,这个制度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有的推进比较快,有的自然推进,不但需要要坚持,而且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

第三个层次制度,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些制度实现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建立起来了。所以,这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一个亮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里面三个层次的概括也是一个亮点。三个层次概括里面,把一个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有新情况、新经验、新概括,这也是一个亮点。

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五个优越性,就是五个“有利于”:第一是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个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三个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第四个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中风险挑战。第五个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见注释)

七、注重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揭示其内在规律,并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运动过程,具有自身的逻辑特征,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思想逻辑。一是吸收与内化。这就是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学习、宣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头脑,使之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主观世界的根本改造. 二是结合与转化。这就是在吸收、内化、信仰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和理论建构。三是突破与创新。不断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在坚持基本原理和结合转化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的新变化,在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的发展,突破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提出新的概念论断、新的理论体系、新的对策思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任何教条主义的做法都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是实事求是地、一切从实际出发地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任务,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模式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形成实践和理论的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任何主观主义的空谈和盲动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主体,是独立自主地从事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政党及其理论家队伍,任何幼稚的、不成熟的、缺乏理论涵养的人占据了党的主要领导岗位,并以某种所谓的权威为支撑来强行引导理论发展的方向,都会给党的革命实践和理论事业带来重大挫折;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基本路径,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交锋中展开理论创新,任何放纵和“宽容”错误思想的作法都将给党的理论创新造成混乱。

我国的改革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新的起点,新的任务,新的问题,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上勇敢承担和应对,也需要在理论上以创新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是要善于进行理论学习,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二是需要善于进行理论提升,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三是需要善于进行理论武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四是需要善于进行理论斗争,在思想交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八、时代主题明朗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趋向全球化,经济趋向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清醒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特别强调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九、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发出绚丽光彩。

十、总书记“七一”讲话对学习型政党提出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 同时提出要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可以说,这是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明确要求。

学以立德,强调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应该突出一个“高”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学以增智,强调的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应该突出一个“博”字。博学才能多才,博学才能多思。学以创业,强调的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应该突出一个“专”字。术业有专攻。在“博”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专”。

十一、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真正1把人民当英雄来敬畏。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因素。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就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3把人民当主人来尊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这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民当主人来尊重,始终保持公仆本色,落实人民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监督。4把人民当亲人来对待。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人民当亲人来对待,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

十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整合力量利用科技防控腐败问题的发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特别是要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十三、执政党面临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考验;三是市场经济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

以及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群众生活在最基层,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1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2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要求基层干部学会换位,以情动人。与群众联系时要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官味;要甘当公仆,尊重群众,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促膝谈心,建立鱼水关系。

十四、向全县各级工会发出了通知,要求在学习中坚持“五个必须”,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必须使广大职工深入了解党90年的光辉历程;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必须着力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积极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

注释: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25上午,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李君如解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第8篇:“七一”重要讲话集中研讨稿

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市政府党组和全市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为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做出贡献。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是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市政府党组成员要督促指导分管领域单位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分管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二是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不折不扣地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切实成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三是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落实总书记对我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总书记对我市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得更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更好,把我区的事情办得更好。

四是把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坚持##质量、##标准,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全力以赴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城市管理治理年”、“东进战略”、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来检验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为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做出贡献

第9篇:七一讲话内容要点

胡锦涛“七一”讲话重点解读

“三件大事”开启民族进步新纪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的完成,证明了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探寻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证明了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三件大事的完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近代以来,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这也是民主革命的直接目的,但革命不是最终目的。建设的成功与否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上,体现在利用公共权力为人民服务上。这正是新时期以改革为主要特点的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社会进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三件大事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日趋成熟。

“三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新阐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90年来我们党所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段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以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是从道路和理论体系两个视角来界定的。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个考验”体现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这一重要论断中,重申并进一步系统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所概括的四个“考验”,确实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促人深思、使人清醒。

四个“考验”的提出与系统论述,使我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有了更为清醒、更为务实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对于执政62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执政考验确实是第一大考验。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主义中国和我们党注入巨大的活力,但同时也使我们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怎样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领导核心,确实面临着繁重的考验。当前国际环境一方面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外部考验不容回避。这“四个考验”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要顺利迎接“考验”,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德”导向广开进贤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用人导向既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导向上的新发展,又是对党的干部个人素质和个人品德的新要求。这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观党的文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之“德”,有广、狭两种含义。从广义上说,“德”既指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要求,也指个人品德要求。坚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把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意义重大。德的作用在于:德能使党的干部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干部的行为选择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保证。德关乎干部的个人形象及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关乎广大群众对干部的信任与认可。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德”用人导向,从不同视角对德之作用及德与才的关系作出了科学概括:“以德修身”从党的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角度阐述德之作用,强调德对个人品行、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强调“修己”和“行己”的重要性;“以德服众”从党的干部个人之德对群众影响的角度说明德之作用;“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和“德才兼备”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德与才之间的深层关系。德不仅可以统才领才,而且可以进一步培育、发展和提升个人才能。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人,会不断自觉地努力提升自身的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没有责任心的人,则必然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甚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才能也终将消磨殆尽,变成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害之人。由此可见,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证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根本保障。

从严治党化解“四大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摆在全党面前的有“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总结了目前我们党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当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战胜新的困难和取得新的胜利的法宝。但是,面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些人产生了差不多、过得去、享清福等懒念头;有些人理想信念动摇,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效克服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信念教育,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全党的创造活力,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

我们党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但现在部分党员干部缺乏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缺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和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要有效化解这方面的危险,需要增强党员干部向书本、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的意识,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发展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漠视群众疾苦,甚至侵犯群众的利益。要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同时把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有效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需要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同时,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断。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天,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而,我们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在继续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 走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权力结构的调整,是难啃的“硬骨头”。于是,一些人对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勇气和信心,有些人为政治体制改革制造种种障碍,不愿改、不敢改的情绪出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而且是软实力的竞争。由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四,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蛋糕”做不大,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蛋糕”分不好,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目前,因“蛋糕”分配不公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个必须坚持”的意蕴何在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集中阐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个必须坚持”的战略部署,为党的建设明确了方向。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把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聚集优秀人才:干部人才工作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做好干部人才工作的新要求。

集聚优秀人才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要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群贤。敢为事业用人才,对优秀人才不拘一格、唯贤是举、大胆使用,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

集聚优秀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所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久发展的高度把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集聚优秀人才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以干事创业的政策激励人才,以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就必然能脱颖而出。要以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要全面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项重要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冲击着原有的政治信仰、民族认同、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的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旗帜的先进性、引领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对先进文化结晶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表现。意识形态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目标。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基础上提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

上一篇:土地整理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年度工作总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