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1》,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1.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如行政区域界线),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特征,边界是模糊的。

(4)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5)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

含义

举例

整体性

区域各组成部分间有内在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受此条件影响,植被发育为荒漠植被,土壤发育程度低。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具有荒漠景观的整体

差异性

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候、植被、农业生产、建筑、饮食习惯等方面差异明显

(续表)

区域特征

含义

举例

可变性

区域边界模糊,内部是不断变化的

自然带、干湿地区等,大多数区域的边界都具有过渡性质

层次性

区域的等级

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区域划分的指标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采用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4.区域划分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对比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纬度位置

30°N附近

大致位于43°N~48°N

海陆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生长期长,水热条件组合好

雨热同期,降水较少,生长期短,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土壤类型

以水稻土为主

黑土分布广泛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多为旱地

耕地分布

较为分散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广人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石油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相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都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类

生产

活动

差异

农业

其他

生产

活动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农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

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商业贸易欠发达

3.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北方

光照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房屋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

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

降水

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

南方

光照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进深和

房屋高度大且楼间距小

降水

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房檐宽

气温

气温高,季节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时期

社会、经济、科技水平

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业发展特点

开发早期

落后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续表)

发展时期

社会、经济、科技水平

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业发展特点

农业社会

使用船只,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劳动力丰富

稠密的水系成为天然航道,土壤适宜耕种,优越的气候条件

成为我国粮食、蚕桑、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

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粮食商品率也较低

全国粮仓地位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日益下降

2.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1)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耕地被用作花卉和乳牛等经济作物生产,耕地面积减少。

(3)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4)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使粮食生产成本上升。

(5)耕地破碎、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

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大体以3 000m等高线为界。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海拔最高,主要为山地、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大陆性气候特征突出,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量较少,多集中在夏季,光照充足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

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续表)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土壤

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多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盐分高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多冻土

生物

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水文

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农业

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

以牧业、绿洲农业或灌溉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源问题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但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

众多,城市沿着重要交通线、河流、海岸分布

较少,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上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

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

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主要环节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分类

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4.应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5.特点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作用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速度和时间。

4.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地图的延伸)。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2.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并表达结果。

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片等,因此遥感实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GPS应用途径相对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主要表现

(1)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

(3)石质荒漠化的形成。

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

3.能够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如下页表所示。

迹象类型

主要表现

生物迹象

①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②生物生产能力下降;③主要植物物种丧失;④植被覆盖率下降;⑤主要动物物种丧失;⑥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

土壤迹象

①土壤紧实度增加;②土壤盐碱度升高;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其他迹象

①沙丘活化;②地表反射率增加;③沙尘暴频率增加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界线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区

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

气候

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地形区

包括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2.地形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

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逐渐变少,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如下表。

东部

西部

气候

以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主

自然景观

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

4.自然特征——干旱

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

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下页图所示。

5.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多年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为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决定作用)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等。如下页表所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伦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与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1)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2)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在干旱的绿洲地区。

a.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b.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c.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森林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和化工原料。林区有大量的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

(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主要作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世界森林现状

(1)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3)森林现状及急剧减少的危害。

①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遭到了破坏。

②森林减少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1)纬度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被称为地球的“绿色腰带”。

(2)地区分布——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从而使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的养分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在地表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2)开发的背景(根本原因)。

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

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3)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抵偿债务。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2.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因为贫民集中,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①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资金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②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开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一度盛行。所产的牛肉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牧场的规模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降而被废弃。这些大块土地被废弃,便很难再恢复森林植被,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开发与保护

(1)三种方案。

①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②开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开发雨林又是他们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③协调: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亚马孙雨林。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

具体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位置适中: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交通比较便利: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

人均资源量少;人均能源消耗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的措施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

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

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为此,要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

废渣:回收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废水:沉淀净化。

六、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

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河流概况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俄亥俄河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3.开发注意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矿产方面,煤、铁、铜等资源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开发项目

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3.成效

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流域的开发包括流域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和河流的开发,河流开发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筑坝建站,开发水能。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山区河段,这里地形坡度较大,河流有较大落差且水流急,当有一定流量时就拥有相当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开发可采取一级开发或梯级开发方式,要因地制宜。二是利用水资源,发展航运、灌溉等。发展航运要求河道平缓,流量较大且较稳定、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区域有运输需求、河流方向与经济走廊方向基本一致等,多在河流中下游河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地理条件雨热同期,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多样,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

食需求(平原地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政策、劳动力等因素。

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评价:夏热,雨热同期,为有利条件。冬冷,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多旱涝、低温冷害、风沙、盐碱等灾害,为不利条件。

(2)地形。

地形多样,中部、东北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山地环绕。评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牧业;西部高原——畜牧业)。

(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肥沃。

(4)水源。

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好。

为农业提供机械、农药、化肥生产资料。

(2)交通发达。

(3)开发较晚。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有利于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种植。

二、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三角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三角洲平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毗邻港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技术水平较高、有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

2.南疆发展棉花生产

(1)自然条件。

夏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大、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3.海南岛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1)自然条件。

地处热带,热量丰富,降水丰富。

(2)社会经济条件。

(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便利、劳动力丰富。

4.云南昆明附近发展花卉种植业

(1)自然条件。

四季如春的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气候垂直差异大,花卉品种多;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对花卉的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地价低、种植历史悠久。

5.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1)自然条件。

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主要分布在谷地。

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发展。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原因:山地地形,森林广布,低温,病虫害少,适宜发展林业。特产有: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苹果。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及部分林区草地。原因: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畜产:三河牛、三河马、红牛。

四、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原因:区域内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水稻主要分布在南部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或河间盆地。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

五、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推行机械化。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低。

六、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为:湿地消失,旱涝灾害加剧;植被破坏,林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流水侵蚀导致沟谷纵横。

思路: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具体措施见下表。

发展方向

治理、保护

平原区

强化商品粮、大豆生产

促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退耕、退牧、围栏限牧

山区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季长。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2.地形

河口三角洲平原。成因:河流堆积而成。

3.水文

水系特征——河网密布,河道分叉多。水文特征——水量丰富,(与北方河流相比)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速缓慢。

4.植被与土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及冲积土。

二、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水源、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有交通、劳动力、政策、市场、科技、经济基础、个人情感等。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原因

1.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2.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3.本地条件

(1)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2)毗邻港澳,有利于接受技术扩散。

(3)靠近东南亚,市场广阔。

(4)劳动力丰富。

(5)地价低廉。

(5)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悠久的开放历史,如“下南洋”。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缺乏;劳动力丰富,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投资规模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电子装配)附加值低,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较慢。

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上珠三角政策优势丧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该区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较快。

五、温州模式的形成条件

人均耕地少(丘陵、山地多);交通闭塞;矿产资源匮乏;有经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的传统;独特的开拓精神;政府的鼓励。

六、苏南模式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人多地少;有经营家庭手工业的传统;工商业发展历史悠久;毗邻大城市,有利于接受城市经济辐射;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文化发达)。

七、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大背景: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的崛起。本地问题:(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方面处于劣势,国内市场腹地较小,外资北迁。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原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滞后。表现: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产业结构趋同);“城中村”(外来人口居住地)现象比较普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原因:过度排放“三废” 。表现: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加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八、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

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

3.加强规划和管理

4.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国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煤炭燃烧排入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西气东输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2)西气东输可以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是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四、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对本国的影响

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

五、发展中国家吸收产业转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不利影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作者:王素慧

第2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

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

猎人口数量较少,增长速度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的能力低,死亡率高农业革

命至工

业革命

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

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死亡率降低2.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概念指某地在一个时期(通常一年)内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之比指某地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之比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等自然灾害、环境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等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70年代以前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快趋于缓慢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政治上的独立,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很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2.人口负担系数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数)\]×100%。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3.生育率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的长期性(一年以上)、空间位置是否跨越行政边界。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它促使有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2.不同时期、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

大洲人口迁移流向变化二战前二战后欧洲净迁出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净迁入区净迁出区亚洲、非洲净迁出区净迁出区北美洲、大洋洲净迁入区净迁入区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

以前以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

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

世界大

戰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

等西欧、北美

等迁入地区

经济发展

水平高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大批迁入一般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

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迁入西北和东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

中期以

来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迁移流量大,流向改

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4.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不安定因素增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其他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主要因素举例生态环

境因素自然条件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环境恶化生态移民政治

因素政治乌干达亚裔居民迁往英国政策历史上的移民戍边社会文

化因素宗教印巴分治,穆斯林前往巴基斯坦家庭、婚姻八千湘女进新疆2.以美国为例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流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政治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

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由乡村流入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

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20世纪60年代末

到7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

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个人动机需求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量

1.环境承载量

环境承载量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

二、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

1.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因素体现意义生存发展人口多寡多少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地形(平原地区)城市用地受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點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个方向,且运距长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续表)

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

工业化后出现分化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有的城市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级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低级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特点成因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为主要原因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由于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堵塞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2.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和地租水平是主要因素;社会因素:种族、宗教、知名度、政治因素。

3.功能区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各功能区时应注意:要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主要影响影响结果举例地

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城市群高原热带地区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山区地表崎岖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汾河、渭河谷地气

候气候适宜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农业发达,人口集

中,城市多,规模大上海气候恶劣干旱、寒冷、过于湿热,不利于居住,经济落后城市少,规模小乌鲁木齐河

流河运起止点河流交汇处河口运河两端人流、物流量大易形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规模较大赣州宜宾、重庆、涪陵、武汉广州、上海苏伊士、巴拿马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沿海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区位

社会经济因素举例交

通驿道邯郸公路、铁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水运扬州(续表)

社会经济因素举例宗教拉萨、麦加、耶路撒冷旅游张家界、黄山市矿

源煤矿大同、鹤岗、抚顺、开滦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油田大庆、玉门、东营其他金属白云鄂博(稀土)政

治政治中心北京、华盛顿等政策特区城市军事锦州科技班加罗尔【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超大城市:1 0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00万~1 000万人口;大城市:100万~500万人口;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口;小城市:50万人口以下。(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劳动力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物质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人口规模大的城市,等级高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之间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之间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

推力:吸引人群离开农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农民收入低,农村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

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发展、科技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

国家早趋缓

(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

熟阶段资本主义发

展较早,农业

现代化的发展,

使大批农业劳动

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

国家晚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

中期加

速阶段民族独立运

动胜利,经

济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出现两类城市化特征: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远超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又称“虚假城市化”,多出现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滞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出现于亚洲一些国家:印度、印尼。

3.我国城市化的四个阶段

①1949—1957年,上升阶段;②1958—1965年下降阶段——“上山下乡”带来的“逆城市化”;③1966—1976年,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④1977年后,回升发展阶段。

4.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它出现在城市化中期的加速阶段。逆城市化是由于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城市居民向周边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小城镇迁移,造成中心区衰落。它是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

现象出现阶段人口流向结果郊区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向郊区城市规模大、城市化水平提高逆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向乡镇中心区衰落,城市化水平不变再城市化后期复兴阶段郊区向城市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②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③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④推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⑤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有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①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产业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四、城市群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外延伸,几个位置接近的城市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城市群。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五、城市环境污染

污染类型污染源危害整治措施大气污染工业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土壤、破坏水质和生物,腐蚀建筑物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绿化隔离带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破坏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将噪声大的工厂搬离城区,建绿化隔离带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和居民生活垃圾影响人体健康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

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联系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生产方式等区位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续表)

区位因素

变化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区分几个因素

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的所有因素(条件)。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就没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地形因素。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要许多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均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该条件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农业地域分类

由于动植物地域分布不同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物种资源丰富。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发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

因素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區,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

经济

因素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劳动力需求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生产习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

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

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

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

械化水平用水量大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

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和我国东北地区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主要影响自然

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社会

经济

条件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促进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人口稀少土地多,人口少,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先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发展

历史19世纪横贯东西的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生产

特点专业化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发展

措施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和研究系统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4.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

因素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5.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分布亚洲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区位条件水热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劳动力廉价且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技术先进主要特征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三、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我国农耕区的家禽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而基塘农业则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国家美国、阿根廷等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自然条件气候干旱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合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特点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1.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气候气候温和物种牛种优良,产肉量大草原草类茂盛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消费量少交通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措施作用修建铁路便于牛肉外运,扩大销售市场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种植牧草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打井取水在草原上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研究保证牛肉质量、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二、乳畜业

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特大城市周边区位要求由于牛奶及其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分布地区紧邻消费市场区位特点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1.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区位优势饲料因素西欧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市场因素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2.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气候草场分布对象产品机械化程度市场乳畜业温和

湿润以人工

草场为主人口密

集地区奶牛牛奶及

奶制品高以本地

为主大牧场

放牧业干旱、

半干旱以天然

草场为主地广人

稀地区牛、羊肉、皮、

毛较高以外地

为主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的投入要素:场地、水源、劳动力、能源、资金、原料、零部件、科技。

一、工业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含义举例生产对象采掘工业从事自然资源开采的物质生产部门采煤工业加工工业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

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钢铁工业产品性质重工业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生产各种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食品工业、服装工业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类: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动力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指向类型是根据影响工业部门的主要因素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五类: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如制糖工业属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

指向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運输原料成本较高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

接近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冶金(电解铝)工业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服装、电子装配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对技术要求高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社会生产力发展

科技水平提高

市场需求变化

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市场、劳动力素质、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

信息的通达度、环境标准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2.科技进步的影响

科学技术进步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度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

3.以钢铁工业为例,说明不同时期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时间早期(19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导区位因素煤炭资源铁矿资源沿海港口(市场)区位选择原则靠近燃料地(大煤田)靠近原料地(铁矿)靠近市场(沿海钢铁消费区)工业类型动力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4.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境要求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严重污染的企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污染类型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应考虑风向: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如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处水泥厂、酿造厂对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钢铁厂、发电厂5.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政策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决策者行为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等,也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成为主要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工业联系有以下几种: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

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可将工业地域的规模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上海金山)、工业枢纽(上海)、工业地区(沪宁杭工业区)。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形成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自发地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在规划工业用地上,先建设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发展潜力多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经济、环境效益较高经济、环境效益较高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形成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并不要求集聚,有些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表现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复杂的企业,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结果引发了工业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动力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通信技术和手段的发展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概念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典例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地位在各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问题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1.传统工业区特点

时间早、结构重、区位优、规模大、经历久。

2.德国鲁尔工业区

(1)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离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2)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

(3)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两种典型形式

(1)新发展起来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2)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

2.新工業区的特点

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部门新。

3.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内容作用区位优势大批廉价劳动力保障新工业区兴起的劳动力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节省生产建设投资交通运输方便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降低运输成本国际经济环境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促使厂家生产消耗能源、原材料少的产品国内经济环境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内经济高度开放,政府大力支持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新兴工业区兴厂和发展有政策保障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数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温州乡镇企业

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相同之处:以中小企业和轻工业为主、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不同之处:没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企业间良好的协作关系。建议: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引进新设备、新的管理方法。

6.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快)。③研究开发费用所占比例提高。④产品面向世界。

7.促使“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附近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等、军事订货、有创新环境和文化。

8.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对比

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生产结构高技术产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生产特点增速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研发费用高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

集中度低分布特点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好的地区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劳动力技术条件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技能高廉价劳动力政府因素军事订货政府的大力支持

9.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域

国家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工业区工业中心工业区工业中心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芝加哥等西部和西南部旧金山、休斯敦等德国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等南部慕尼黑等英国英格兰中部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苏格兰地区格拉斯哥日本太平洋沿岸京滨、阪神等南部和北部“硅岛”意大利西北部米兰、热那亚等东北部和中部普拉托、萨索洛等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缺点铁路

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

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水路

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

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管道

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安全性能高、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很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二、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三、交通線、点的区位选择

1.公路选线一般方法

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2.港口的区位要求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港口腹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3.汽车站的区位要求

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既要保证城市的交通需求,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方式有方便、直接的联系,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4.航空港的区位要求

地面要开阔,利于跑道建设;要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跑道应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

5.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属于典型的混合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交通线路拥堵、环境污染。

解决措施: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错开上下班时间,避开交通高峰。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沿交通干线扩展或萎缩。株洲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浙江嘉兴市沿运河和铁路扩展的特点,说明嘉兴市的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势起伏大,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明显小于平原。

【主要铁路干线】

“三横五纵”主要铁路干线,承担着我国交通运输的重担。东北铁路网稠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在不断的发展中。

干线跨越省区重要意义五

纵京沪线京、津、冀、鲁、苏、皖、沪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京九线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港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京广线京、冀、豫、鄂、湘、粤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是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焦柳线豫、鄂、湘、桂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的运量宝成—

成昆线陕、甘、川、滇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三

横京包—

包兰线京、冀、晋、蒙、宁、甘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巩固边防(续表)

干线跨越省区重要意义三

横陇海—

兰新线苏、皖、豫、陕、甘、新沟通东部和西北部,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是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沪杭—

浙赣—

湘黔—

贵昆线沪、浙、赣、湘、黔、滇是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方面,环境问题不都是人类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发达国家多见)。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5.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

6.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潔生产、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的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带来的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经济效益:使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7.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思考方式污染物清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控制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控制效果比较稳定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产污量明显减少间接可推动减少排污量减少减少资源利用率增加无显著变化资源消耗减少增加治理污染费用减少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产品产量增加无显著变化产品成本降低增加(治理污染费用)经济效益增加减少(用于治理污染)污染转移无有可能8.我国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模式分布地区与原因农业利用特点基塘农业珠三角地势低洼易积水,水热充足低洼易涝区挖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蔗、果、花等,形成塘基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鱼塘—台

田农业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挖鱼塘,塘中养鱼、鸭,栽种水中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中种植粮、果、棉或饲料作物。塘田相互促进,可被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山区立体

农业南方山区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河谷、水库中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山麓到山顶分别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发展生产,保持水土,良性循环北京留民

营模式北京大兴区人多地少,城市近郊以作物秸秆等为饲料,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产沼气,池渣入鱼塘或返田,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可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

作者:王素慧

第3篇:知识管理:从1到N到N平方

摘要:[目的/意义]以理论与实践融合为导向,为企业知识管理实现场景革命、知识赋能和实践路径提供指导,助力企业知识管理实现从1到N到N平方纵深方向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业务场、知识场、人际场和技术场4个维度进行场景革命,并应用“1+4”模型使得知識从“管”到“用”,最后分阶段解读知识管理的实践路径。[结果/结论]明确场景革命4个维度操作,配套落实各类场景;根据“1+4”模型为知识资产、个人、团队、组织和业务进行知识赋能;对照实践路径,企业寻找自身发展痛点,量身定制知识管理方案,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更好地赋能。

关键词:场景革命 知识赋能 实践路径

分类号:F273.1;F49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0.022

引用格式:夏敬华, 祝璐颖. 知识管理:从1到N到N平方[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0, 5(4): 234-245[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20/.

1 引言

当前新技术环境下,知识成为企业间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也正迈向纵深发展新阶段,要促进知识按需聚合、多维挖掘和知识发现,并推动新时代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贯彻和实现[1],如何将知识管理融于企业战略之中,并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是重中之重。不同企业在推动知识管理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阶段,一部分企业只做基本的知识资产实践,另一部分企业可能尚未接触知识管理。但大部分企业仍希望知识管理能够与其业务、研发、营销、人力资源等场景部门更好地融合,实现从1到N;再通过大量知识积累与新的数字化技术使得知识得到更大的价值激发,从而实现N平方,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纵深发展。

根据上述问题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从宏观愿景、战略能力、蓝图规划、具体运作、员工行为5个层面引入知识管理的思考,回答如何从组织、流程、技术、内容等维度具体落实知识管理,如何推动各个层面员工参与其中等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场景革命、知识赋能、实践路径3大要点来阐述知识管理实践发展的具体做法。

笔者从当前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现状出发,首先根据实现场景划分为业务场、知识场、人际场和技术场,深度分析各类场景中知识的应用和具体操作;其次在企业知识资产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学习、知识社区、知识应用、知识图谱等方法从个人、团队、管理和业务4个维度进行赋能,扩大知识赋能范围,提高知识利用率;再次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分析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所处阶段,通过规划工作坊、知识资产建设模式、场景赋能等手段解读知识管理的实践路径;最后使得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内容、知识活动以及知识价值的总体平衡[2]。

2 场景革命:业务场+知识场+人际场+技术场

2.1 知识管理指导思想

当前企业做知识管理,普遍存在两种指导思想:①以功能导向为主。很多企业做知识管理,首先想到要上线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知识仓库、知识社区、知识地图等功能模块,但系统上线后,与实效之间会存在距离,系统管理什么样的知识、知识有没有被员工学与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号。②以知识螺旋为理论指导。野中郁次郎[3]描述的知识转化过程SECI模型,对于知识管理具体应用具有理论层面的指导意义。但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包括什么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其不同业务中分别有什么体现、不同业务领域是强调外在化还是强调组合化等问题回答得不够清晰。

2.2 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方式

总结国内外众多企业的知识管理具体实践,发现当前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有4种方式,可以称为“馊主意”“下猛药”“出点子”和“给妙方”(见图1),具体内容如下:

2.2.1 “馊主意”

企业若将知识管理仅作为一个技术导向的工程,纯技术导向地考虑知识管理,比如建个文档库或知识仓库,而不关注知识管理的业务需求和管理目标,这种做法往往属于“馊主意”。很多企业确实这么做,往往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有系统无知识,二是有系统有知识却很少有人用,导致其投入、产出、成效、可持续推进性都不是特别好,很难保有持久生命力[4]。

2.2.2 “下猛药”

“下猛药”是指企业领导自上而下地在公司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知识管理,统一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全面推开实施。但这种方式往往涉及面广,需要投入资源大,见效周期长。没有领导层的高瞻远瞩和坚定意志,没有得力组织的统筹推进,“猛药”往往会在企业里水土不服,难以见效[4],理想与现实会出现差距,尤其当公司规模很大的时候,“下猛药”可能很难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2.2.3 “出点子”

“点子”是显而易见的、短平快见效的知识管理项目。“出点子”是指企业针对特定人群和岗位赋能,比如面向新人如何做标准的入模、面向营销人员如何传承专家的智慧、如何挖掘营销专家的经验等。这种面向特定人群和岗位做知识梳理、萃取和赋能,通常会采用知识资产与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绝味鸭脖的新人快速入模赋能、老百姓大药房的店长知识门户、同策地产的一线精英案例收割行动等,此类做法服务人群明确、目标明确、价值点明确,往往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4]。再如企业进行群体式创新时,美国IBM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都涵盖点子生成阶段,作用是为后续创新程序提供支撑[5],这属于知识管理和创新场景紧密融合的典型做法。

2.2.4 “给妙方”

“妙方”则比“点子”更复杂一点,不仅聚焦一类人、一类岗位,更是聚焦特定业务场景或试点部门。“给妙方”是指将知识管理融入到研发、项目、营销、客服、维修等不同业务场景中,在职能部门基础上围绕流程更好地做知识管理,不仅关注知识积累,更关注知识场景化,实现知识管理赋能业务的目标。例如,华为面向项目的做前学、做中学和做后学,将知识管理和研发项目流程紧密融合;华夏基金的客服智能知识库,强调知识的脚本化描述、原子化拆解和智能化应用[4]。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弃传统的“馊主意”,也不太愿意“下猛药”,更多的是想出一些点子、给一些妙方。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场景,以问题为导向找到知识管理切入的一个个点子或妙方,将使得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更好地落地,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的场景革命。

2.3 知识管理场景革命

场景革命是指知识管理越来越强调融入场景,赋能业务。知识管理的场景革命主要聚焦于业务场、知识场、人际场和技术场4类场景的融会贯通。总的来说,业务场景强调以业务为对象,分析不同业务的知识型工作特征;知识场则基于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构建4类知识场模式;人际场则从知识需求、供给、运营、治理维度提供管理资源配套;技术场则从文档化、主题化、精细化、智能化维度构建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场域。通过业务对象、模式匹配、管理配套、技术支撑等场景融合动作,将使得知识管理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图2所示:

2.3.1 业务场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是要明确知识服务的对象,要有效地沉淀、分享和应用知识,必然要以业务为依托。业务是知识的用武之地,而知识也在这些业务中产生[6]。所以企业要了解业务工作的特点、业务场域的情况、不同业务其特征不同的情况下是獨立开展还是多部门多人协作、工作常规还是复杂、按制度流程可操作还是需要大量隐性经验等问题。笔者根据上述不同特征总结出4种业务模式:①事务模式。遵循事务性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操作程序)操作指引、个人即可完成的业务,相对容易标准化。②专家模式。比较复杂但个人可以完成的业务,比如老中医就是专家模式。③流程模式。通常有规范化的制度、流程、标准,但要多部门多人协作的业务,“流程管道、知识活水”最适合此类工作场景。④项目模式。通常属于创新型、复杂度较高的工作,既要多部门多人协作,又没有成熟的流程规范。

2.3.2 知识场

上述业务场的4种模式,对知识的要求不一样,所以要有配套的知识场来协作。基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过程SECI模型,有4类知识场:①经验型知识场。这是组织记忆的难点,因为这些知识大多隐藏在专家和员工的个人头脑中,是个性化的知识,比如工作经验、突发情况的处理、客户喜好等。一般可以通过建立专家目录的方式,并借助专家定位的手段使这种个人化的经验性知识能为更多的人分享[7]。比如专家模式中老中医的知识传承,是经验导向、隐性到隐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②执行型知识场。特别强调学习已有的显性的标准化知识,将之内化为每个员工的个体能力。事务模式特别强调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类公司。③分析型知识场。从显性到更高层次显性知识的整理、分析和提炼,通常体现为业务流程手册、业务流程知识地图等,强调跨部门的流程、制度和标准等规范化执行和持续改进。④对话型知识场。强调通过建立对话空间实现隐性到显性知识的外在化,如产品创新中的起始点往往是高层次的概念创新,它往往在跨专业、跨部门人员的对话互动中被激发、酝酿和产生。不同的业务领域,其匹配的知识场也不一样,如事务模式更强调执行型,专家模式更强调经验型,流程模式更强调分析型,项目模式更强调对话型。

2.3.3 人际场

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越来越强调“知行合一”,决策权下放,企业全员均为“知识工作者”,企业的运作过程可视为各个层次的个人决策与组织决策互动作用的过程[8]。知识转化模型与业务特征紧密融合后,在知识管理推进过程中知识和人员缺一不可。既有知识的供给者和知识的需求者,还有知识的运营者。在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HR的BP(Business Partner,业务合作伙伴),现在知识管理领域也出现知识管理的BP——知识管理的业务伙伴,其工作是负责运营、建平台、建连接,使得供给与需求能够匹配。除运营者外还有知识治理者,更多的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知识管理相关的制度、考核、激励等配套机制。

2.3.4 技术场

除人际场外,还有相应的技术场,使得技术能够更好地支撑知识管理行为落地,可以将其总结为知识管理的“四化”技术:①文档化。这是最基础最传统的,将已有的零散知识有序化、显性化,变成文档,对其做更好的分类、搜索和标签,可能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这些应用。②主题化。通过地图、专题和聚类等知识萃取手段形成很多知识主题,面向特定主题做精准服务。③精细化。若文档颗粒度太大,要将它打碎、打散,变成维基、原子、问答、试题等,将其精细化从而提供更多形式的场景知识应用。④智能化。要将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NLP)、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引入知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更高层面的知识工作自动化。

3 知识赋能:1+4模型让知识从“管”到“用”

3.1 知识赋能维度

知识管理的场景革命,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助力组织赋能。赋能应是有目标的,应确定赋能给谁,给什么样的场景赋能,而企业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思考清楚。关于赋能,有个非常经典的模型——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9],吉尔伯特发现影响公司或组织团队的工作绩效有6个因素,有些跟组织环境因素相关,有些跟员工个体因素相关。环境因素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能否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有没有匹配的资源,有没有奖励和后续结果;个体因素是指员工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隐性经验能力和工作动机,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个体因素中“知识/技能”仅占11%,所以赋能不能仅仅聚焦于员工的培训学习,这是远远不够的。

从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角度来说,赋能应该有更宽广的概念。如何通过赋能提升业务绩效,需要从4个维度去理解知识赋能:①个人赋能(个人提效);②团队赋能(团队协同);③管理赋能(管理支撑);④业务赋能(场景融合)。通过在这4个维度提供优质的知识产品和服务,并配套组织的文化机制、授权模式和支撑平台,将可以为用户提供真实价值创造,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赋能水平。

3.2 “1+4”知识赋能模型

基于赋能的4个维度,笔者提出知识赋能的“1+4”模型,即1个知识资产基础,4个维度赋能,见图3。往往很多企业做知识管理,只做中间维度,构建企业知识库、萃取知识资产,但这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4个维度赋能。

3.2.1 企业知识资产

我们认为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应该遵循“631”模型,即:①6分事做对,包括流程制度类、指引规范类、表单模板类的管理;②3分事做好,指关键成果、案例总结、对标分析、培训课件、常见问题解答等知识的管理;③1分事做精,指政策法规、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知识的管理[10]。

3.2.2 个人提效赋能精准化

我们提出岗位知识路径化——岗位学习多样化——学习互动在线化——岗位测训闭环化的个人赋能模型,以新人、一线员工、关键岗位等为对象,以岗位知识路径图为基础,配套新人指引、培训学习、岗位助手、智能门户等学习手段,侧重培训学习和关键岗位的赋能,为个人输送岗位配套的精准知识,帮助新人快速入模子、一线员工提升能力以及实现关键岗位知识有效传承[10]。利用各种途径,包括研讨会、学习会、企业培训、讨论组、聊天室、电子会议、电子邮件、E-learning等机会对企业各个层面的相关人员进行理念、方法、技能的宣导与培训[11]。例如,美的的“工程师助手”,为企业员工赋能,做好知识的有效推送,在应用中将知识价值得以体现[7]。

3.2.3 团队协同赋能开放化

从知识管理先行者的经验来看,他们都采取一种共同的方法——知识社区,这是最直接的能通过知识的分享而达到价值倍增效应的方法[11]。例如,华为特别关注面向项目、面向专业形成许多社区,在不同社区中进行隐性知识的互动交流,使得团队整体作战能力更强;三星在1996年建立实践社区,其主要目标是借助实践社区推行知识共享的文化;宝洁等企业应用和建立跨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社区平台,进行有效的外部知识引入;2008年广东移动建成由多个Web2.0技术平台组成的综合性班组博客平台,推动公司信息互联和情感互联等,无一不是团队协同赋能的实践历程[12]。蓝凌在知识管理实践过程中,构建了一个面向项目、面向团队的知识管理模型,以项目流程为主线,融合项目知识管理活动,通过项目社区、专业社区、学习社区和开发社区等方法,侧重自运营知识社区,以专业化社区为支撑,用知识资产固化精华,促进岗位知识赋能提升,提高团队协同赋能的作用。该模型着重强调项目的做前学、做中学、做后学,做前、做中、做后如何融入到项目工作场景中去[10]。

3.2.4 管理支撑赋能服务化

管理支撑赋能更多侧重于对共性知识资产的支撑、约束和指导,比如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企业制度、流程、标准、后台的规范制定部门;同时注重知识应用,做嵌入审批流程、智能问答等,而不仅是发布一些文件制度标准。蓝凌认为可以从制度流程体系化、知识解读原子化、知识要点嵌入化、知识服务智能化4个方面,来推进规范化企业流程制度管理,强化员工对于流程制度的掌握和加强企业流程制度执行力。例如,阿里巴巴在企业内部引入“游戏化管理”思想,将游戏的乐趣、成就和奖励等要素与商业流程、体系或系统相结合,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10]。

3.2.5 业务场景赋能智能化

企业可视为诸多业务过程的集合,是贯穿输入、输出和相应受众对象的链条,本质上是“由知识内容,通过知识活动,创造知识价值”的过程[1]。而业务场景赋能侧重业务场景化的专项知识模板(如设计、研发、客服等场景),侧重主题知识库建设以及融入工作场景的智能化知识应用助手。例如,通过整合内部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和外部数据,建立不同主题的知识图谱[10],形成不同场景的主题知识库和主题知识服务。

对于“1+4”知识赋能模型,企业如何围绕4个维度赋能展开相关的知识管理工作,有哪些实践路径,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分阶段进行解读。

4 实践路径:知识管理如何从0-1-N-N2

知识管理从0-1-N-N2的实践路径主要有4个阶段:①0松土阶段。目前很多企业属于0松土阶段,不知道知识管理从何着手、体系如何构建。在这个阶段进行知识管理导入培训、顶层规划咨询和工作坊服务很重要。②0-1知识资产阶段。有些企业不贪大求全,只做0-1阶段,知识管理基础薄弱,需要加强知识资产积累与共享。这个阶段要引入知识库基础应用系统,配套做知识体系的梳理咨询服务,并结合知识萃取。③1-N场景赋能。企业特定业务和管理场景中有迫切需求,需要知识管理赋能和持续运营。这个阶段要面向岗位、项目、业务、职能做专项的场景化知识管理方案。④N2知识智能阶段。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较好,需要强化知识智能化处理与应用。这个阶段要做好知识图谱平台工具引入和知识智能化场景应用,体现知识智能。

4.1 “0松土”阶段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推动知识管理,但仍处于松土阶段。疫情期间,蓝凌与TCL下属单位——TCL金融,做线上知识管理规划工作坊。TCL金融之前已经购买知识管理的系统平台,具有很多功能,但不知道功能为谁所用,可以管理什么样的知识。经过分析,蓝凌认为TCL金融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知识管理目标”,当目标不明确时,知识的识别、获取、重组、分享和应用各个环节都无法有明确的目标和解决方案;不知道如何结合企业的战略、業务需求来满足核心员工的诉求。所以蓝凌组织线上规划工作坊,通过这种形式从管理、员工等不同层面汇总TCL金融的需求和痛点,最终形成行动计划,为其知识管理指明方向。

在这个阶段,战略和业务目标导向的知识管理策略规划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只有同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可以说策略就是要制定知识管理“从业务中来,并到业务中去”的总体规划和蓝图[11]。以往有很多知识管理举措,比如建立知识库、做知识萃取、做知识社区等,那所有举措的业务目标是什么,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带来何种业务变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要让业务目标与业务变化、知识管理举措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如图4所示。只有每个动作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业务改变,知识管理才更容易得到推动。以往企业缺少这样的连接,做业务的只想业务,做知识管理的只想知识管理,关联度不够。所以TCL线上工作坊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松土、如何找到方向、如何做切入点,这才是前提。

4.2 “0-1知识资产”阶段

知识资产导向的知识管理不同于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其关注点不在于直接支撑日常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而是要识别组织的核心知识信息以及最佳实践[12]。目前有很多企业处在“0-1知识资产”阶段,此阶段更侧重组织战略视角去考虑问题[12],蓝凌在这一阶段提出知识资产建设“1+1+1”模式,使得知识资产能够快速落地,其核心是帮助企业回答3个问题:知识体系框架如何构建;如何从组织、流程、考核、激励和安全配套构建管理体系;有什么样的知识管理平台支撑,最终做到“知识体系+管理配套+知识平台”模式建设。

以某地产公司知识资产管理落地为例,他们的核心问题是不清楚项目、管理、产品等标准化知识的沉淀和传递,有许多工程项目、楼盘等重复问题反复发生。在知识协同问题上,首先是内部的知识共享,比如营销部门提出宣传资料的共享口径不统一,导致宣传资料有误;其次是指引的传递,比如工程、设计、营销等部门提出条线内部的标准指引传递手段单一;再次是问题答疑,比如财务认为城市公司重复提出同样的财务问题,疲于应对;再者是外部知识的引入,比如工程部门提出查看外部标准规范时比较麻烦,需要付费等;最后是业务系统融合的要求,比如人力、设计、工程、景装等部门提出如何与设计系统、计划系统、学习平台实现系统融合,方方面面都是挑战。

基于以上挑战,蓝凌为地产公司做“1+1+1”的体系建设,也称“七库全书”,包括制度标准库、品牌资源库、产品标准库、属地政策库、项目成果库、负面产品库、经验案例库。“七库全书”能够回答如何规划落地,如何立标准、聚成果、建例库,如何从知识收集、审核、分类存储、分享应用维度启用流程,如何用更好的系统支撑落地等问题。这是蓝凌提供的知识资产落地服务,但仍处于基础阶段,后续在此基础之上如何持续推动需要进一步思考。

以李宁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拥有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零售能力。项目是李宁有限公司业务运作中的常见形式之一,每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知识,如解决方案、培训课件、案例经验等。2008年公司专门启动“奥运营销知识梳理项目”,在其KCC(Knowledge Collaboration Center,知识协同中心)的推动下,充分总结奥运营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基于此搭建 “奥运项目知识资产库”,形成复杂项目管理的框架,清晰类似项目的操作规范,加深对于奥运营销的认识,同时形成一套有利于新员工成长、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论,并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关的奥运营销筹备工作做好积累和准备[12]。

4.3 “1-N场景赋能”阶段

如何围绕不同业务场景做应用,如何面向场景纵深推进知识管理,这是“1-N场景赋能”阶段的主要工作。蓝凌在与许多企业探讨时,发现一些比较共性的场景。比如在面向HR和学院时,如何做知识与学习的一体化,助力个人提效;面向财务、HR、法务等制度、流程、标准的场景时,如何做知识的结构化原子化,助力职能服务;面向市场营销场景时,如何打造移动的智能公文包,做营销的知识助手,做在线的知识内容营销;面向研发和科研场景时,如何从制造到创造,打造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最佳知识搭档,如何做好PDM工作平台与知识管理支撑平台的互联互通;面向客服和运维场景时,如何把知识原子化,喂料给智能机器人使其做智能回答,成为智能客服的最佳助手。以上是蓝凌从合作中总结出来的比较常见的场景,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案例做简单介绍。

4.3.1 面向HR&学院场景

该场景特别强调面向特定岗位和人员做精准知识赋能。以往许多企业使用E-learning平台,管理培训课件、课程,但都没有以人为导向,不够精准。如许多企业新人培训处于“631”状态,即60%自由放养,没标准,没路径,靠新员工自己左冲右突野蛮成长;30%师傅带徒弟,但往往无机制,无动力,效率低且效果差强人意;10%集中培训,只有简单或零散式知识培训,没有体系设计新员工入模路径,不系统也不落地[13]。基于此,蓝凌提出岗位知识路径化——岗位学习多样化——学习互动在线化——岗位测训闭环化的个人赋能模型,以新人、一线员工、关键岗位等为对象,以岗位知识路径图为基础,配套相关学习手段,帮助新人快速入模子,帮助一线员工提升能力以及实现关键岗位知识的有效传承[10]。

以绝味鸭脖为例,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新人快速入模。而以往新人入模的知识资料未成体系,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撑,培训结果难以考核。基于此做新人入模的标准化,以周为单位设置各阶段学习任务,在PC端/移动端进行学习,通过考核后公司层面授予员工上岗证书。实现新员工覆盖100%、知识仓库沉淀100%、共性知识覆盖100%和管理闭环100%的新人赋能目标。

4.3.2 面向制度&流程&标准场景

对于很多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企业,制度、流程和标准越来越多,但很多企业对于此类知识大都采用文件发布式管理方式,场景化知识服务做得还不够。企业是否可以在新建、更新、审阅和发布流程制度文件后,通过知识化处理形成主题知識库和主动的知识服务,这样将使得制度流程的执行落地更好,比如某些企业采用以下知识化处理手段:①Wiki。将文档转化为结构化的Wiki,使得制度流程能够结构化呈现和查询。②原子知识。将文件拆解为原子知识,嵌入流程节点或智能机器人。③试题。解析文件形成对应试题库,用于制度流程知识的考试和答题应用。④关联。形成相关岗位、制度、流程的搜索和关联呈现。

以腾讯HR体系为例,以往在传递HR的政策、指引、模板和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时,知识来源多样、传递途径很广,不能高效实现知识服务。所以企业希望能够实现HR知识分类、知识发布流程、知识权限和版本、知识获取和查询4个统一。基于此构建HR知识服务平台,以达到为全体员工共享整个HR领域知识,为不同事业部、不同产品线的HR专业部门传递总部HR政策、导向和指引的作用。

以阿里巴巴为例,法务部门专门建立知识管理门户。将立法反馈、監管合规等外部咨询资料形成在线管理平台,围绕制度、流程、规范标准化做业务赋能。比如常见的法务问题,使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回答即可,做自助的知识服务。

4.3.3 面向营销场景

很多营销导向的组织,一线营销人员的战斗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向一线营销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知识赋能就很重要,具体有3个维度:①岗位赋能。要做好产品知识、解决方案、客户案例等营销准备。②业务赋能。了解全营销流程SOP场景支撑,比如从商机拓展、立项跟进、招投标、谈判等环节分享经验,厘清营销套路。③获客赋能。与客户连接时了解客户基本信息、购买动机等客户知识,从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整合相关内容主动做知识内容营销,还可以打造移动在线的智能公文包,将传统线下传播的案例、手册、白皮书等线上化传播并做在线的浏览阅读数据跟踪和洞察。

以蓝凌为例,公司专门设有面向营销场景的知识管理应用。对内,各环节按标准化支撑及要求做营销标准化,做投标方案、讲标PPT等知识沉淀,设计专业课程闯关路径助力新人闯关学习,并推进人员技能认证挂钩的考试认证;对外,打造移动的营销“智能公文包”,为用户提供在线智能名片、宣传册、案例库、海报、视频等,挖掘潜在客户,做好知识营销与获客的结合。

4.3.4 面向研发&科研场景

对于研发与科研场景,很多企业希望通过构建知识管理平台,打造PDM系统的最佳知识搭档,将知识管理与PDM系统做更好的融合。研发知识管理系统需要通过系统集成化、工具协同化、知识精细化等IT工具做好“全、便、精”,比如打通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标准规范等业务系统,做好Office协同编写、设计插件等,将知识颗粒度精细化并提供场景主动知识服务。

以中国一汽为例,打造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特别关注如何与研发领域系统、专利系统、档案系统、标准系统以及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系统能够互联互通,如何集聚研发的集体智慧,支撑研发工作更好地开展。

以三一重工为例,研发知识管理平台设有知识仓库、知识地图、原子知识、知识专家、知识社区、知识问答、知识积分、网络爬虫8个单元,梳理、集成和上传研发成果、工作指引、经验教训、科技信息、工作日记、部门共享文件等研发项目知识,在手机移动端和电脑端进行共享和应用。知识应用采取主动应用和被动应用两种方式,既可满足研发人员主动查询知识的需求,又可以通过页面嵌入的方式将研发知识推送给研发人员做工作参考。主动应用是指通过目录搜索、关键字搜索、智能问答等方式进行应用;被动应用是指强势推送知识至PLM,即可处理每个任务节点,做更深度地融合与集成。

4.3.5 面向客服&运维场景

客服与运维场景往往是知识管理中的刚需场景。服务人员在回答客户问题、提供运维诊断时,其核心就在于知识,比如有哪些标准话术、有哪些以往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复用,而且越标准化的问题越不需要人工回答,可以用机器代替,从而可以降低犯错概率、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因此对于客服与运维场景,不仅是文档性的知识发布,还要做维基化、原子性的知识管理,比如快速解析Word文档内容将之转换为维基知识,并可以生成原子知识,这样就可以应用到智能问答、流程审批、客户自助等多场景知识服务中。

以福建农信社为例,公司的知识管理平台中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原子知识库,管的不是传统的文档知识,而是从制度手册、话术脚本、常见问题等来源渠道重新梳理、构建了统一的原子知识库,比如如何申请及时还款、金融卡如何还款等,而且可以将原子知识点直接喂料给智能问答机器人,实现智能客服的功能。这样通过以上统一的知识维护能力,使得客服知识库成为打造智能客服的最佳知识帮手。

4.4 “N2知识智能化”阶段

AI驱动的知识管理,表现形式是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在每个场景中都有智能助手引擎。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已有结构化、非结构化知识内容等石墨数据通过主题知识建模引擎提供给主题知识图谱,经过数据处理、图谱构建、图谱应用、语义化结构重组等手段,转换为更具有价值的钻石数据,最终通过智能场景助手引擎面向业务场景提供智能知识服务。

知识图谱是实现认知智能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实现知识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大数据(Big Data)加上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等于大知识(Big knowledge)。大知识比大数据更重要,当大数据没有融合行业或业务领域的专家知识时,其数据发挥的效应不高,而且其智能能力往往是难以解释的,从而造成应用中的采信度不够。

知识图谱的应用涉及到众多行业,基于信息、知识和智能形成的闭环,从信息中获取知识,基于知识开发智能应用,智能应用产生新的信息,从新的信息中再获取新的知识,不断迭代,就可以不断产生更加丰富的知识图谱,更加智能的应用。在企业中,知识图谱正越来越多用于各类场景中,比如说营销决策过程中,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潜在客户特征,与成交客户特征做匹配,推荐最有价值潜客,做对比竞品数据、分析消费者数据等细粒度分析;供应链优化过程中,如何寻找供应商,及时了解供应商信息等情况都依赖于知识图谱;产品研发过程中,针对海量专利文献、用户档案等文档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找、分析和统计,离不开知识图谱;财务法务场景中,知识图谱和认知计算在大量专业文档处理和处理精度上作用很大。

目前很多企业架构中台,不仅仅是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还要建知识中台,而且是知识智能化的中台。引入知识图谱将已有的零散的、非结构化、结构化但没有很好关联关系的数据做图谱建模,做知识多源获取、知识统一管理、知识关联治理、知识生产协同和智能知识应用,见图5。比如企业做标准类、研发类、生产类的知识图谱,要思考图谱如何构建,如何为前端提供智能知识应用、智能推荐、知识挖掘等能力,知识图谱的场景规划、知识建模能力将越来越重要。

知识管理0-1-N-N2实践路徑(见图6)是蓝凌对多年实践过程所做的提炼。对照路径图,企业可以清楚自身处于哪个阶段,存在哪些发展痛点,量身定制所需要的知识管理,为业务、员工提供更好地赋能,这才是知识管理真正价值所在。

5 总结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并结合大量实践案例,笔者罗列当前企业各种知识管理方式下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场景特点出发明确场景革命内涵及落地操作,应用“1+4”模型为知识资产、个人、团队、组织和业务提供知识赋能,分阶段解读知识管理实践路径,助力企业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管理从1到N到N平方。知识管理的进程不会停下,未来我们将在知识管理的战略连接、运营方法、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推动知识管理从赋能到智能,促使知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14]。

参考文献:

[1] 夏敬华.由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J].软件世界, 2003(3):32-33.

[2] 夏敬华, 孟凡强.知识管理引发管理革命[J].发现, 2003(3): 17-19.

[3] 野中郁次郎, 胜见明.创新的本质[M].林忠鹏, 谢群, 译.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4] 夏敬华.馊主意、猛药、点子和妙方, 您的知识管理做法属于哪一种?[EB/OL].[2020-08-12]. https://www.sohu.com/a/327979924_100284070.

[5] 金昕, 陈松, 夏敬华.基于企业2.0的群体式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24):5-8.

[6] 夏敬华.浅议流程为纲 知识为体[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 2005(3):30-32.

[7] 夏敬华.如何保持组织记忆[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2006(5):82-85.

[8] 夏敬华.知识管理完全攻略[J].企业研究, 2002(10):64-65.

[9] THOMAS F G. Human Competence: Engineering Worthy Performance[M]. America: John Wiley & Sons, 2013.

[10] 蓝凌OA办公系统.如何打造智慧组织?全新管理中台了解一下![EB/OL].[2020-08-12]. https://www.landray.com.cn/activity/89010.

[11] 夏敬华, 徐家俊.企业实施KM如何做好从知到行[J].软件工程师, 2003(4):58.

[12] 夏敬华.对标MAKE——解析中国知识管理模式[J].化工管理, 2010(12):50-53.

[13] 蓝凌OA办公系统.每个企业都需要一个小而美的知识管理场景[EB/OL]. [2020-08-12]. https://www.landray.com.cn/activity/90058.

[14] 王铮.从赋能到智能:提升知识管理的智慧水平——《知识管理论坛》专访蓝凌副总裁夏敬华博士[J].知识管理论坛, 2019, 4(3):190-196.

作者贡献说明:

夏敬华:负责论文设计与具体内容,修改论文;

祝璐颖:负责论文成文与修改。

作者:夏敬华 祝璐颖

第4篇: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1.

知识产权知识点总结 课本重点: 1.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

性质: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特征: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他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

1不发生有型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只是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知识产权的独占性

1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只是产品

2对于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领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4.知识产权的实践性

知识产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权利,其时间性表明: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

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 著作权

5.著作权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 6.某些作品著作权主体的确定 1演绎作品著作权主体

演绎作品是对现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整理而产生的作品。演绎作品的著

作权归演绎作者享有。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只能对其演绎作品享有著作权,对被演绎

作品不享有任何和权利。 2合作作品著作权主体

合作作品是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判断要素

i.合作作品的创作者须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一个认单独创作的作品不是合 作作品

ii.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相互须有共创作品的合意

iii.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须有共创作品的行为 iv.各创作者的贡献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合作作品的创作者可能享有两个方面的著作权,一个是整体作品的著作权,二是自

创部分的著作权。合作作品著作权人不仅共享作品完整的著作权,对自己单独创作

的部分也享有著作权,但各创作者对自创部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

体的著作权

3汇编作品著作权主体

汇编作品,是对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她材料类的选择

或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汇编作品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 4职务作品著作权主体 职务作品

是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她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普通职务作品,是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她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完成的作品,但是,公民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技术条件,或

者不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普通职务作品的创作者是职务作品的完整著

作权主体,其所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特殊职务作品

是指工人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著作权的主

体有两个,一个是作品的创作者,领一个是创作者的所属单位。作品创作者仅享有

署名权,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7.作品的概念

作品,是文学、艺术或者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是一个作品的实质要件 8.著作权客体的种类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曲、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9.著作权人身权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为表明作者身份而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10.著作财产权

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

或多份的权利

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印件的权利。 3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和

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权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出租权的适用对象:1.电影作品;2.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主要是电 视、录像、多媒体等作品;3.计算机软件

4展览权,即以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印件的权利 5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机械表演权:即借助录音机、录像机等技术设备,以物质载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 被记录下来的表演的方式

机械表演权是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表演者录音、录像者的机械

表演权

不仅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得擅自公开以声音、表情、动作等方式再现版权作

品,而且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者借助某种技术设

备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

6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

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7广播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

的时间和地点或者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人有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就能有效地组织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将其作品上载

到网络上,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 9摄制权

10改编权,改编者都不能对原作所表达的中和理念过大的理念,否则坑你破坏作品

的完整性,构成对做做劝人之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犯 11翻译权 12汇编权

13应该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1.著作权保护期

1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

2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时间限制,即此三项权利为作业终

生享有。

3著作权财产权保护期的一般原则是: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50年

4特殊规定的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享受著作权法保护 5计算以50年的12月31日为限 12.相关权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自己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之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特点

1相关权主体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主,以自然人为辅

2相关权主体通过传播现有作品获得权利,而著作权主体则是通过创作作品获得权利

3相关权的客体是传播行为所产生的智力创造性成果,而著作权的客体是创作行为所

产生的独创性智力成果 4相关权的内容很有限

5相关权的保护期是自传播成果公开之日起得若干年,因为其主体主要是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故不宜采主体有生之年加上死亡后若干年办法 13.出版者权

图书出版者:图书的专有出版权(著作权,报刊出版者内容享有汇编作品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

图书出版者板式设计权(含邻接权,对出版板式设计专有权(邻接权保护期为10年14.表演者权(邻接权

表演者权,表演者对其表演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5.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条件

1使用的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2版权作品的性质,是指版权作品是否已经发表以及该作品所属之种类 3使用者所使用的部分占版权作品的数量和实质性

4使用的效果不得英雄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和价值 种类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

引用已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

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共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发表作品,供教学或者科学研

究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发表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成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

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发表的作品,该表演组织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以发表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16.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的区别

1使用者不同,合理使用者是不特定的任何人,但法定许可使用者只能是特定的人

2被使用对象不同

3目的不同,合理使用以非盈利为目的,而法定许可使用则以营利为目的为主 4付费与否不同,合理使用者不必支付报酬,而法定许可使用者应当支付报酬 17.著作权侵权的行为

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1侵犯发表权的行为,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发表其作品的行为

2侵占合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即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做自

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行为

3非法署名行为,即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 4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即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5剽窃行为,即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

6侵犯某些财产权的行为,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

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 7侵犯获得报酬权的行为,即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报酬的行为 8侵犯出租权的行为,即为经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

机软件、录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擅自出租其作

品、计算机软件或者录音像制品的行为

18.受诉法院: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第一审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 19.著作权的救济措施 1停止侵害 2消除影响 3赔礼道歉 4赔偿损失 专利权

20.实用新型专利应具备两个特征

1它必须是一种产品,该产品应当是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2它必须是具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产品

21.下列情况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1各种方法、产品的用途

2无确定形状的产品,如气态、液态

3单纯材料奇幻的产品以及不同工艺生产的同样形状、构造的产品 4不可移动的建筑物

5仅以平面图案设计为特征的产品,如棋、牌

6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一起或设备组成的系统,如电话网络系统、上下水系统 7单纯的线路,如纯电图、电路方框图

8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电、磁、光、声、放射或者其结合的医疗器具 22.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

公开,技术方案是否脱离了秘密状态,公众有无获知的可能 1新颖性,绝对新颖性标准:使用公开

2创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使用新

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一

般具备下列条件即被认为具有实用性 23.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

1与现有的外观设计不相同 2与现有的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3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4不得是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做出的主要起表示作用的设计24.发明人与设计人权利归属

1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其他单位 2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署名权、获得奖励权和获得报酬权

3如果发明创造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那么这些人就互为共同发明人或设

计人,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一方不同意申请,其他都 同意也不得申请 25.非职务发明创造

是指本职工作或者单位交付的工作之外,完全依靠自己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单个人自然人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的申请权由发明人或设计人自由行行使;共同发明或共同设计的,则必须由全体发明人或设计人共同行使

26.职务发明创造

也称为“雇员发明”,对这类发明创造来说,申请专利的权利不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而属于其所在单位,但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地位不会改变

1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3退休秀、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惹事关系中止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

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本单位”也包括临时受雇单位 27.合作与委托发明

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合作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委托发明创造。

权利归属,有约从约,没有约定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即属于对发明创造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一方

28.专利申请优先权原则

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权利提出申请,可以享受优先权。

申请方式 1申请日的确定

2以邮寄方式申请的以基础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3两个人同时申请的,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均被驳回 29.专利申请的复审

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

如果请求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0.无效宣告请求的程序

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无效

31.无效宣告的理由

1不符合专利条件的“三性”标准 2说明书公开不充分

3权利要求书没有说明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

4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或原图片、照片表示的范围

5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 6不符合在先申请原则 7不符合单一性原则

32.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审理决定的效力

对宣告无效或者维持发明专利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告是专利复审委员会

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调解书,已经履行或者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维护司法的权威性

因专利权人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与补偿,在不返还专利侵权赔偿金、专利使用费、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情况下,应当全部或者部分返还,这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33.专利权的内容 1制造权

2使用权,不知情的购买者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使用未经许可制造的专利产品,构成

侵犯使用权

3许诺销售权,没有实际销售,只为了销售专利产品而进行广告宣传,构成侵权(仅 实施了许诺销售行为,不承担赔偿责任

4销售权,如专利产品是未经许可制造的,不仅首次销售者是侵权者,购买者是否知

晓产品是侵权的再次转售行为构成侵权

5进口权,他人未经许可将专利产品输入国内的行为构成直接侵权,无论其进口之后

有无销售 平行进口, 6许可实施权, i.独占许可,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被许可方在合同有效期间对被许可使用的专利 技术拥有独占的权利,许可方自己不能再该地域内使用其专利技术,也不得把

该技术再许可第三方使用,但专利的所有权仍属于许可方

ii.排他许可,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许可方在合同有效期间对被许可方使用的专利技术享有排他的使用权,许可方不得把该专利技术再许可第三方使用,但许可

方自己有权在该地域内使用该项技术

iii.普通许可,是指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在指定的地域内使用其专利技术,同时,许可方自己有权在该地域内使用该技术,也可以许可第三方使用

7转让权 8标记权

34.专利权的合理使用,指不用经过专利权人许可,也不用向其支付费用即许可使用其专利

技术

1专利权用尽后的使用或者销售 2先用权人的利用

3临时过境的外国运输工具,在临时国境运输工具上载有仿制专利的产品,视为侵权

4非生产经营目的利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为教育、个人及其他非为生产经营

为目的而使用专利技术的,可以不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不视为侵权行为 5医药审批,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

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不属于专利侵

35.善意侵权,为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

造并出售的专利侵权产品,如果可以证明产品的合法来源,则不承担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

36.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 10年,申请之日起算 商标法

37.商标注册申请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符合法定的构成要素 2具有显著性

3不得和他人的在先权利相冲突 4不得使用法律禁止使用的标志

38.国家商标局申请通过初审公告异议再次审查 (三个月 审核无异议 未通过驳回

驳回取得商标注册 维 持

向法院起诉驳回商评委再复议 商评委商评委 申请复审

39.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的法律后果

1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

2特殊情况下被宣告无效的注册商标的决定或裁定不具有追溯力 3因商标注册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40.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12个月内按照规定办

理续展手续,再次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

41.商标权利的终止 1商标的注销

i.注册商标所有人自愿放弃其商标权

ii.商标注册人消亡,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无人要求继续注册商标的,商标局注销其注册商标

iii.申请注册有效期届满

2 商标的撤销 i. ii. iii. iv.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 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的 没有正当理的连续 3 年不得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可以提出) 42. 商标权的许可种类 1 2 3 独占使用许可,他 排他使用许可,我和他 普通使用许可,他和我同意的 43. 商标权转让的限制 1 2 3 4 5 在同一种类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不得分开转让 已经许可他人使用的注册商标不得随意转让 集体商标不得转让 受让人必须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商标权转让前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问题 44. 商标侵权的种类 1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 似的商标 2 3 4 5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的商品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注册人统一,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故意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6 给他人注册商标权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45. 驰名商标 定义: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未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特征 i. ii. iii. iv. v. 驰名商标使用的时间比较长 驰名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 驰名商标为公众所熟知 驰名商标的构成要素更具有显著性 驰名商标的保护有其特殊性 46.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 商标局,商评委,人民法院 采取“被动认定、个案认定、事实认定” 47.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1 2 3 4 5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该上班使用的持续时间 该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知晓程度和地理范围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记录 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包括产品质量、销售量和区域等 48. 商标权限制 是指因商标权和他人的权利及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 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 在某些情 形下,法律对商标权人权利的行为和保护作出限制规定

商标的合理;商标连带使用;商标先用权;商标权的用尽 49. 商标的合理使用 下列行为不属于商标侵权 1 2 善意地使用自己的名称或地址 善意地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征或者属性尤其是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途、 地理来源、种类、价值及提供日期 合理使用的条件 1 2 3 4 使用者主观上出于善意 使用者未将其作为商

标使用 使用者有自己的商标 使用行为不会造成混淆 50. 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注册

第5篇:物流知识点总结(1)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物流:物流是指从商品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通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时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通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管理组织:在企业或者整个社会中,为了进行物流管理,把责任和权限体系化了的组织。物流管理组织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物流管理机构,确定与其相应的职位、职责和权利,合理传递信息等一系列活动,将去留的各个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实现物流管理。 配送: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广义的定义为,提供部分或者全部物流功能服务的外部公司。这一广义的定义是为了把运输、仓储、销售物流等服务的提供者都包括在内

效益背反:“效益背反”又称交替损益,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规律是指在物流的各要素间,物流成本此消彼长。

装卸搬运活性:是指把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成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是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均有效率的操作,以合理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及时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绿色包装: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

客户满意度:也叫客户满意指数。是对服务性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系统的简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材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成本:产品空间移位(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

货物养护:商品在存储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广义上,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而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这段时间的保养和维护,都称为货物养护。

集装单元化:是以集装单元为基础组织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的方式。

第二部分简答

1、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流通加工时在流通领域从事的简单生产活动,具有生产制造活动的性质。具有生产制造活动的性质。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性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是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很大,其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以此来区别多环节生产加工中的一环。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② 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一般来讲,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商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工应专设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过程理应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动,流通加工对生产加工则是一种辅助及补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绝不是对生产加工的取消或代替。③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④流通加工的组织考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结合流迈的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⑤商品生产是为交换和消费而生产的,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也有时候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所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相区别的,这又是流通加工不同于生产加工的特殊之处。 2如何实现运输合理化?

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②合理选择运输工具;③正确的选择运输线路,尽量发展直达运输;④提高货物包装质量,改进配送中的包装方法;⑤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⑥减少劳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⑦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⑧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⑨合理配载运输、提高技术装载量;⑩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3、怎样提高客户满意度?

①完善物流服务设计,设计符合客户需要的服务,是物流企业令客户满意的首要工作,②建立信息沟通系统,这里说的信息沟通是从设计人员和客户那里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分为显露的信息和隐藏的信息,显露的信息有广告、推广活动、具体的报价和邮件等,隐藏的信息包括服务地点选址,服务人员的衣着、设施布局等这些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③加强对物流服务过程控制,服务过程对于客户的满意度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物流服务安排的非常出色,也会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可通过对服务人员的规范培训和奖励来实现提高顾客服务过程的满意度;④服务承诺,服务承诺是指通过广告、推销等手段向客户预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并对服务质量和效果予以保证的行为,实质上是对服务质量的承诺;⑤服务补救,是在服务出现失误时,所作出的及时性和主动性的反应,通过这种反应,将服务失误给客户带来的服务不满感知降到最低。

4、配送路径规划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①方案评价法首先拟定配送方案,再对配送方案进行试算,确定评价项目,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简便易算,方法原理较简单,过程清晰,结果易懂,缺点,最初的配送方案拟定是根据个人判断,没有理论依据,若是判断错误,后边的运算就没有意义了数学计算法:②利用经济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优点,运用模型可使复杂的配送问题具体化、模型化;准确性高;能够客观反映数据模型的结果,避免主管偏差;缺点:模型较难建立,有时候不能建立较合理的模型;计算较复杂,容易出错;不能将所有因素变量考虑在内,仍存在统计误差;运用函数拟合是大体估计,仍有偏差③扫描法:自仓库始沿任一方向向外划一条直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直线直到与某站点相交,排定各路线上每个站点的顺序使行车距离最短。排序时可以使用“水滴”法或求解“流动推销员”问题的任何算法。优点:通过逆时针或是顺时针扫描,可以将各个配送点考虑在内 缺点④节约里程法:即用几何原理,一边之长小于另两边之和,其目标是使所有车辆的行驶总里程最短,并且为所有站点提供服务的卡车数量最少。优缺点

1、物流的作用有哪些?

①保值,任何产品从生产到最终的消费,都要经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物流的使命就是在该过程中,防止产品可能遭到雨淋、遭受水浸、生锈、丢失等现象,保证产品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起到产品保值的作用,②节约,搞好物流可以节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能源,为企业节约生产费用,比如集装箱化运输,可以简化包装,节省大量包装纸和木材,实现机械化装卸作业,可以节约人力资源;③缩短距离,物流可以克服时间间隔、距离间隔和人的间隔,例如现在全国的快递两天就可以到达,美国联邦能做到隔天送达亚洲15个城市,日本的配送中心,上午十点前订货,当天就可以收到货物;④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物流是企业竞争力的法宝,搞好物流可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流动资金占用,是提高为用户服务,构筑企业供应链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⑤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将超市、配送中心和供货商,生产商连接,建立一个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商业、物流业和生产业的有效组合,加快商品流通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⑥保护环境,比如我们在城市外围多设几个物流中心、流通中心,大型货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不用进城,只用小吨位货车配送,夜晚噪声污染就会减轻,城市交通阻塞也会减缓,空气质量也会得到改善;⑦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随着物流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而物流的附加价值,主要表现在流通加工方面,比如,把原木加工成板材,把名烟名酒名著等通过流通加工,使装帧更加精美,提高商品的欣赏性和附件价值

2、叙述物流成本控制策略及适用情况。

①混合策略。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配送,能使物流成本最低

②差异化策略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的存储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长不必要的配送成本;③合并策略,一个层次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层次是共同配送④延迟策略,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生产、组装、配送尽可能的推迟到接到客户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反映迅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⑤标准化策略: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的附加物流成本,尽可能的采用便准的零部件、模块化产品,如服装生产

3、简述GPS在物流中的应用。

GPS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汽车自动定位上、跟踪电镀以及铁路运输等方面,在汽车自动定位和跟踪调度方面,物流管理部门可以利用GPS和计算机网络实时、全程的手机汽车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货物汽车货物跟踪管理,并及时的进行汽车的调度管理。

4、运输有哪些方式?

运输是在物流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对于物流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的,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公路运输,这是主要用汽车,或者其他车辆在公路上进行货、客运输的一种方式。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和小批量的货运和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的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及铁路、水运优势难以发挥的短途运输。②铁路运输,这是用铁路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作用的运输形式。③水路运输,这是使用船舶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主要承担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要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也常有小型水运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任务。④航空运输,这是使用飞机或者其航空器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主要适合运载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很强的货物;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例如就在抢险物资等⑤管道运输,这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形式,其运输形式是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 循序移动实现的,和其他运输形式的区别是,管道设备是静止不动的。

1、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的选址方法有哪些?及各自适用的情况?

①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和选址原则,依靠专家或管理员经验、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确定配送中心的具体选址,主要有专家评分法、德尔菲法,定性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其缺点是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②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鲍莫尔-沃尔夫法、运输规划法、混合0-1整数规划法、双层规划法、遗传算法等,其优点就是可以求出比较准确可信的解,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单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常用方法。物流中心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考虑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选出若干可选的地址,再进一步借助比较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等进行量化比较

2、物流的价值有哪些?

①时间价值,物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创造价值;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例如大米的种植,有季节性,对于消费者天天都要消耗,必须进行保管,以保证供人们食用,保管克服了季节性产出和经常性消耗的时间距离,这就是物流的时间价值;②空间价值,物流创造的空间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只见到额空间差,商品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把商品从低价值去转向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这就是物流的空间价值;③加工附加价值,有时,物流可以创造加工的附加价值,现代物流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例如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些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

3、电子商务下,物流的模式有哪些?企业在实践中如何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电子上午系统的基本模式:①物流信息门户网站,从功能上看,物流信息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查询、发布、竞标,附属功能有行业信息、货物保险物流跟踪、路况信息、GPS等;②物流企业门户网站,他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之间的无缝链接,这种链接具备预见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控制和管理库存

4、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销售自动化,包括现场销售,电话与网络销售、客户管理、佣金管理、日历日程表等②客户服务与支持,主要包括产品的安装于支持服务合同管理,求助电话管理、投诉管理和知识库、日历日程表③营销自动化,营销活动管理、销售百科全书、网络营销、日历日程表等④呼叫中心等

第三部分论述

1、结合不同的企业,如何设计物流管理组织结构?

物流企业根据其规模和特点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型的组织结构类型:①直线制形式,特点是按照直线从上到下进行垂直领导,不另设专职职能机构,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经营规模小,经营对象简单的小型物流企业;②职能制形式,特点是最高层的管理者把专业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移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由他们在专业管理活动上,直接经营业务指挥机构的活动,由于各职能机构都有指挥权,形成多头领导,相互协调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没能被多数企业采用;③直线职能制形式,特点是管理层自上而下领导,并设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协助负责人工作,我国的大中型物流企业都是采用的这种形式;④事业部式组织机构形式,企业按产品类别,经营业务或地区设置若干个事业部,施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具体管理经营活动,国外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这种组织机构模式;⑤矩阵式组织结构,企业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者目标,从直线职能制的纵向系统中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临时或者较长期的专门小组,由小组进行横向系统联系,协同有关部门工作,任务完成后便各自回原部门;⑥物流项目组织机构,以项目为核心,辅之以职能部门的组织形式。⑦物流子公司,这是物流管理组织的新形势,这种组织形式把公司或物流管理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出来,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企业,施行社会化、专业化经营,以上介绍的物流管理组织形式,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物流组织管理形式,实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是物流机构的理想目标,发展物流子公司是物流管理组织方向。

2、结合我过包装工业现状,说明我国要实施绿色包装要做哪些工作?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上海,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我国的而绿色包装意识不强,随着包装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大量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也随之加大,包装产品的回收率还打不到包装产品总产量的20%,包装废弃物处理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广泛使用的一次性轻型难以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很难,因此,在我国必须进行一次绿色包装革命,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①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材料主要分为有以下几种,再生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可降解材料、以农业原料或者副产品为包装材料;②可重复包装材料,即包装物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时可以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梯级利用等;③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包装,为了保护本国环境,要加强包装方面的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来约束和打击不合法包装。

3、论述ABC分类法的思想,及如何对库存进行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ABC分类法,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活动的追踪分析,可以为企业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连和价值链,以及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利用ABC分类法,首先对仓库中的物料按照库存价值由高到底进行排序,设定二个标准,将物料分为ABC三类。其次,根据原材料消耗量设定二个标准进行ABC分类。然后根据原材料使用频度设定二个标准进行ABC分类。最后,综合三个因素分别列出A类、B类和C类物料。在管理上重点放在A类物料上,B类次之,对C类物料则只需关注即可。

第6篇:(1-4)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 、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送来清新的空气、绿化祖国、能叫风沙低头,让百鸟起舞。

4.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 “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 “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15.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16.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段话描绘了生机勃勃、明媚动人的美好春景 。

第一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 蜻蜓点水 鹦鹉学舌 鸡犬不宁 狗急跳墙 闻鸡起舞 2.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 花前月下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天酒地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花团锦簇 4.含有“春”字的成语: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风得意 大地回春 妙手回春 5.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 亭亭玉立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啧啧称赞 6.ABB式词语:兴冲冲 红彤彤绿油油 金灿灿 白茫茫 红通通 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贺知章《咏柳》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小池》 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B.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A.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B.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有关植树的谚语: 9.植树造林的公益用语:

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 A.春到人间,绿化争先。 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B.植树造林,造福后人。 第二单元 1.《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文中提到切苹果的方法有:①从顶部切到底部②拦腰切下去。小男孩采用的方法是拦腰切下去。 3.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5.《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6.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本文列举了以下六个例子。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人们模仿某些贝类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我还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科学家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高效的冷光源。人类根据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根据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

7、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八、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 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按要求写词语。

1、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 华而不实 铤而走险

2、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人尽皆知 驰名中外 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第三单元

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从文中对刘备语言、行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诸葛亮是个 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 三分天下 、 最后取胜 的策略。刘备听了 茅塞顿开 ,像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难怪他把自己比作 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水 ,可以用成语“ 如鱼得水 ”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三顾茅庐》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 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听了分析群雄纷争形势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后,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求贤若渴,当他求得了贤才,并听了贤才的一番话语之后,心里顿时变得疏朗、明澈多了,这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这种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赖。

5.“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7.《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8.春秋时代,晋国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因为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 郑重 ”“ 慎重 ”等词可以看出。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两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亲”指 亲生儿子祁午。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9.《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10.人物特点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11.“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会违犯国家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从而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12.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我和妈妈来到池塘边,只见成行的白杨和垂柳沿着岸边向池塘里伸展,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绸带。一阵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片片树叶随风飞舞,有的落在树下,有的饿落在池塘里。深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绿油油的浮莲叶片。浮莲花开满池塘,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直入心脾。啊!这里的景色真让人心旷神怡!

13.小惠考试没考好,难过得哭了。我会对她说:“小惠,别难过了。考试过程中谁都会紧张,难免会失误。这次,只是一时疏忽造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14.小敏家里发生了不幸,在伤心流泪。我会对她说:“小敏,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因为一个人不能被不幸击倒,相反,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来吧,抬起头来,做生活的强者,让我们一起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吧!”

第三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按要求写词语。

1.举荐—荐举(意思相同):代替—替代 合适—适合 喜欢—欢喜后退—退后 2.鸡蛋—蛋鸡(意思不同):回来—来回 科学—学科 过去 去过愿意—意愿 3.兴亡(两个字来往 往来意思相反):来回 来去 高低 高矮 上下 前后左右 4.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6.含有数字的成语:学富五车 千姿百态 九牛一毛 百尺竿头 万紫千红 六六大顺一泻千里 7.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两袖清风 大公无私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8.描述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9.与“三国”有关的词语(有关历史故事的):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按要求写句子。

1.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关于渴求人才的古诗: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第四单元

1.《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2.《“蕃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3.“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这句话把 笑声 比作 银铃 。文中的盲姑娘明明是个乐观开朗、感恩、善良,富有爱心的女孩。从 她爱笑 看出她乐观、开朗,从 她说长大了把腿给“我” 看出她感恩、善良,富有爱心。

4.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第一处:明明听了爸爸的话,用手摸了番茄后,感到天上的太阳就像番茄,这是指太阳。第二处:“我”看到明明的笑脸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这是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处:“我”听了明明的话,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觉得明明童真和爱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温暖而美好,这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5.《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6.《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情操。“最弱小的”就是年龄最小的,力气最小的,身体最弱的……

7.“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这句话的含义是:妈妈告诉萨沙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或者比自己身体弱的。“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含义:这是萨沙在反问妈妈: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不是最弱小的了——你们保护我,我也能保护别人了。

8.“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 叶欣 。2003年抢救 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工作被作者称作一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 !叶欣护士长冒着“ 高风险 ”,进行着“ 高强度 ”“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她像一台 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从“ 斩钉截铁”、“ 声色俱厉 ”两个词语看出,她决不让同事受感染。3月29日下午,在她的追悼会上,花圈 如海 ,泪水 如雨 。遗像中,她留给人们的是 永恒的微笑 。叶欣 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 的高贵品质让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9.《第一次抱母亲》作者以为母亲有 100多 斤,没想到母亲最重的时候才 89 斤。作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因为“小时候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 年复一年 ,直到 我们长大 。”就算作者长大后,逢有重担,母亲也总是 抢着挑 。想到母亲用那么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作者心情十分愧疚,于是产生了 抱母亲入睡 的想法。后来,好像睡着了的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 幸福 的泪水、 欣慰 的泪水……赞美母亲的成语有: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无怨无悔,赞美母爱的古诗或诗句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0.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萨沙朝着蔷薇丛 走去 。他 掀起 雨衣, 盖在 粉红的蔷薇花上。因为他保护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 ,所以他问妈妈:“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雨前的蔷薇花 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雨中的蔷薇花 被冲掉了几片花瓣,低垂着头 。形容雨大的成语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你是最弱小的人吗?举例:我也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曾经帮助同学打扫过卫生,给摔倒的同学抹药等等。

1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玉洁冰清)的叶欣、(心灵美好)的盲童明明、(保护弱者)的萨沙。 12.我们背诵《三字经》(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段《〈三字经〉》告诉我们从小要(学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等等。

13.本单元要掌握的多音字: 纤xian纤弱 难nan困难 差chai出差 背bei背包 发fa发现 qian纤夫 nan灾难 cha差别 bei背面 fa头发 ci参差

重chong重复 给ji给予 假jia假日 闷men闷热 zhong重量 gei送给 jia真假 men烦闷 第四单元知识考点练习: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瓢泼大雨

2.描写花儿的词语:娇嫩纤弱 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心无二用 倾耳注目

4.赞美叶欣的成语: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救死扶伤 玉洁冰清 舍死忘生 5.赞美母亲的成语: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6.第三字是“如”的成语: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贫如洗 挥汗如雨 表里如一 7.ABBC式成语: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上衣衣国

8.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风月无边 绿草如茵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9.形容读书马虎的成语:丢三落四 忘东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囵吞枣 心不在焉 10.形容时间短而快的:顷刻间 日复一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昙花一现 刹那间 转眼间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巧用成语。

1.医生(寻根问底 ),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2.夏天,下过了一场雷雨,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那情景真是( 蔚为壮观 )。 3.这次比赛,我输得心服口服,让我知道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4.清明节,想到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舍生忘死)的先烈,我不由顿生崇敬之情。 5.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所以能(料事如神),因此在每次的战争中总是能打败对手。他为了国家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我们班的王明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是(寻根问底 ),而不是(浮光掠影 ),所以,他对课内外的知识是(无所不晓)。

7.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常用(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来赞颂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然而,自张飞、关羽、刘备、赵云相继死后,诸葛亮独自一人支撑蜀国,为实现刘备的遗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势单力薄,最终(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8.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与来势汹汹的“非典”展开了搏斗,这使我想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成语来形容这场景。另外,我还收集了歌颂白衣天使品质的成语:(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

第7篇: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填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010年简答题)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桑代克 1903年 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填空选择)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填空选择)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

1.心理发展的含义(填空)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简答Important)

答: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①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重要因素

②关键期:在某一关键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关键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劳伦兹)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Important)皮亚杰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间平缓的发展。

① 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简答,答4个阶段)注意每个阶段的特点会出小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论述)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难度适当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宜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三、最近发展区(※简答)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填空)(青春期)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青春期)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一生)

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学前期(自主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8.自我意识的发展(含义、内容、阶段)

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内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阶段:生理自我(1-3岁);社会自我(3-青春期);心理自我(青春期之后)

9.学生的认知差异(简答)

(一)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

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

1瑞德的学习风格分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

2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2011简答)掌握型学习者,人际型学习者,理解型学习者,自我表达型

(三)智力差异

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

(四)多元智能理论(简答)

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

(1) 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着智能

10.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不重要)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教育者要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

(2)要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3)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

(4)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11.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外倾型,内倾型)

第三章

一.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联系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

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三.学习理论

1.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简答)

刺激和反应不断的联结, 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性反应会出现自动化。

2.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反对联结学习论)

四.联结学习理论的应用

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基本规律(填空选择)(狗)

1)获得与消退

2) 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猫)

(1)效果律(2)练习律(使用律和失用律)(3)准备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小白鼠)

(1)基本观点: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成为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

加;

负强化:是指个体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同类行为

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3) 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的应用,惩罚的应用

五.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4个)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知论)

(1)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派

(2)关于学习问题的基本观点(填空)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地图)(填空)

(1)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

(2)潜伏学习的结果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

(3)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小知识点)(最适合儿童)

1.学习观(填空)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布鲁纳的教学原则)(简答)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011年考题)

(1)学习的分类: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A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B意义学习的条件:(如何实现意义学习,简答)

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附近分化原则(自上而下)

综合贯通原则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简答)p57-58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种类: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2)基本观点(简答,2009年考题)

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3) 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简答)情境教学(简答)

① 建立概念框架①创设情境

② 进入情境②确定问题(抛锚)

③ 独立探索③自主学习

④ 合作学习④合作学习

⑤ 效果评价⑤效果评价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主观意向

5.学习动机的种类

(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简单&填空)奥苏伯尔

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简答)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使二者保持一致。

7.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1)从强化物的性质上,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

(2)斯金纳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3)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填空)

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简单&填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提出者: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

10.成败归因理论,韦纳(简答)

三个维度: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四个因素: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运气

11.自我效能理论(论述&简答)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1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简答)(7条内外部)

(1)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 成熟与年龄特点

(3)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 学生的抱负水准

(5) 学生的焦虑程度

(6)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7) 教师的榜样作用

13.学习动机的培养(简答)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现实情况有不一致的情况,要掌握评分艺术

①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②课题难度要适当

③课题应由易到难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参加课外小组)

14.学习动机的激发(简答,2010考题)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简答&论述)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创设问题情境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此题最少2年出一次※定律简答)

①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

②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较强;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学习任务中等时,学习效率最高,动机适中。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惩罚(行为主义)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很重要)

1.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

(1)根据性质:正迁移负迁移

(2)根据方向: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3)根据内容: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4)根据发生的学习情境:远迁移近迁移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的。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3)概括说※(贾德)

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

认为学习的主体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得越清楚,并能加以概括化,则越容易产生迁移。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学习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

(一)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二) 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第8篇: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

山西历史

一、山西古代史

(一)山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最早在180万年以前在今天的芮县西侯渡村已有人类生息。

2、山西襄汾县丁村人是山西境内的远古人类,距今约14万年。

3、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西阴人(今山西夏县)早在6000年前已经养蚕取丝了。

4、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山西夏县人)发明缫丝技术和织布方法,后世称其为“先蚕神”

5、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山西屯留县三嵕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都发生在山西。

6、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即: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城西北)。

(二)夏商周时期

1、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就在晋南、豫西一带兴起。

2、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是陶寺城墙。陶寺文明也是夏代存在的证明之一。

3、“晋”的由来: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桐叶封地”),后人为纪念叔虞在晋水之源,建唐叔虞祠(今晋祠),叔虞死后,其子即位,改国号为晋 。

(三)春秋战国时期,国君晋文公为五霸之一。

1、春秋时期,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寒食节”: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改称“介山”。清明前一两天吃冷食以寄哀思。

3、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①晋阳城最早由他主持建造②先祖是晋国大史董狐因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被孔子誉为“古之良史”。

4、春秋晚期,晋国赵卿(赵简子)墓位于太原市金胜村西北,是迄今为止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墓葬。

5、春秋时期晋国音乐大师师旷有“乐圣”之称。

5、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

6、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使北方出现影响深远的民族融合。

7、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争是---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白起坑赵”“纸上谈兵”

8、战国时期起于三晋的法家是:李悝《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吴起、商鞅、申不害、荀子、韩非子。

纵横家是:张仪、公孙衍

(四)秦汉时期

1、秦始皇于山西设太原、上党、河东、雁北及代郡五郡。

2、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位于今山西大同。

3、 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4、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五)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1、少数民族在山西建立的政权分别是:①公元304年,刘渊(匈奴)建汉,拉开五胡十六国割据局面;②公元439年孝文帝建北魏(鲜卑族)统一中原地区,著名的改革是平城(今山西大同)改革。

2、北魏时期修建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

3、山西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

4、我国第一个留学天竺的僧人是法显。著有《法显传》,是东晋时期山西平阳人。

(六)隋唐时期

1、隋代初年创建的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庙。

1、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3、唐朝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座城市是晋阳(今太原)。

4、唐代山西籍诗人82人:王绩、王勃、王之涣、王维、白居易等。

5、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尉迟敬德、薛仁贵、狄仁杰、郭子仪、裴度等。

6、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是谁的手迹——太原晋祠的贞观碑,是唐太宗的手迹(仅次于《兰亭序》)

7、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木构遗物——山西五台山的南婵寺大店和拂光寺大殿。

(七)五代十国时期

1、五代十国山西崛起的帝王有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刘崇(北汉)

(八)宋、辽、金、元时期

1、 北汉何时灭亡——宋太祖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晋阳古城毁于赵光义之手。982年,赵光义派潘美在唐明镇基础上修筑新城,新建太原城又称“唐明”

2、北宋(杨业)军队与辽军的陈家谷战役交战所在地——今山西朔州南

3、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宫女彩塑,被赞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4、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晋祠“镇水金人”

5、山西平水是辽、金、元时期我国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朝设了全国最大的雕版印刷书籍机构叫“书籍所”;《金藏》现称《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 。

6、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

7、宋代的晋祠的“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

8、元代,山西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省道,山西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是从元朝开始的。

9、“元曲四大家”中三人为山西籍:解州(今属运城)关汉卿、河曲人白朴、襄汾人郑光祖。

10、元代四大爱情戏两部出自山西籍作家之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11、太原人乔吉既是元代著名散曲、杂剧大家,又是戏曲理论家。

12、临汾魏村牛王庙元代戏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之一。

(八)明清时期

1、明代,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设山西省。

2、太原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3、“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与明朝移民有关。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50年间从山西移民有18次,人数达100万以上,分布在18个省市。

4、明朝丝织业,南方以苏杭为中心,北方以潞安府(长治)为中心。产品称为“潞绸”。

5、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师—罗贯中(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

6、走西口,泛指山西边界出长城各隘口。出现在明末清初。

7、明末清初,山西跻身于中国33大工商城市的有太原、平阳、蒲州。

8、明末清初---傅山---在文学、哲学、书画、医学方面成就非凡-------后人常以“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

9、明清时期形成的山西四大梆子戏——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郭沫若曾用“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概括山西梆子戏特点。

10、平遥古城——被誉为“明清建筑的百科全书”,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0、晋商从发展到鼎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平遥、祁县、太谷,考察景点有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晋商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经营价值观、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11、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第一家是日升昌号。1823年诞生在山西平遥,创办人是雷履泰。

二、山西近代史

1、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山西五台人):①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有中文刻的碑文是他对华盛顿的评价;②1848年,出版了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

2、洋务运动时期:

①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的是张之洞----太原新药局(制造洋枪所需弹药),是山西第一家近代企业,标志山西近代工业诞生。

② 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的是山西巡抚胡聘之——太原火柴局,是太原最早的民用工业。

3、“戊戌六君子”中的杨深秀是山西闻喜人。

4、“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渠本翘创办山西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双福火柴公司

5、山西省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石太铁路),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清政府修建,1907年正式修成通车。

6、山西近代教育发展:①19世纪80年代,山西近代教育开始;

②1884年,晚清山西书院中体制最完备、教学质量最高的令德书院在太原桥头街创立;

③1902年5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将山西著名的晋阳书院和令德书院合并为山西大学堂; ④同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山西大学堂成为一所中西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共同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7、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1911年11月29日,阎锡山成立山西军政府,清朝在山西统治结束。

8、山西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高君宇。山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是在高君宇帮助下在太原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小组,第一份刊物是《山西平民周刊》。

9、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抗日的中心、北方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支点。

①1936年9月,山西牺盟会(阎锡山、薄一波)在太原成立-------全国最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②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③1937年10月,忻口战役-----华北战场上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④1940年8月,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规模的战役。

⑤抗日红色旅游地有: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抗日指挥部;左权麻田;平型关大捷旧址

10、解放战争时期:

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之战发生在山西的是上党战役。

②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大反攻是三打运城。 ③解放战争中,刘胡兰用生命树起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丰碑。

④华北最后一战是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山西和华北全境解放。

三、山西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在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西沟(李顺达)和大寨(陈永贵)

2、一五计划时期:

①太原第一热电厂——前苏联帮助中国建设最大的火力发电厂②二十里铺水库——山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库③两座中型水库——运城苦池水库、曲沃浍河水库④1960年竣工的汾河水库——全省最大、当时石阶上采用水中倒土坝建成的最高的土坝工程。

3、改革开放后:

①山西最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武乡县

②著名乡镇企业:山西省清徐县第二醋厂、山阴县的古城奶业、清徐县赵家堡暖气片厂 “中国暖气片大王”③四大矿区:大同矿务局(动力煤)、西山矿务局(焦煤)、阳泉矿务局(无烟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④阳城电厂——我国目前最大的坑口电站,世界最大的无烟煤活力发电站

⑤山西化肥厂——目前亚洲最大的高效氮磷复合肥生产基地。

⑥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重)

⑦基础设施: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山西省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万家寨引黄工程

⑧2006年山西启动环境保护的“蓝山碧水”工程

⑨大同被誉为“煤都”,国内最大的机械化采煤企业——大同煤业。2007年9月在太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荣获“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

4、山西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或成就有:

①文学大师――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山药蛋派”,《三里湾》《锻炼锻炼》《灵泉洞》;“山药蛋派”其他代表: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孙谦《伤疤的故事》胡正《汾水长流》等②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周恩来接见);③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④治渣能手――李双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获“全球500佳”金质奖。⑤戏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阎逢春、王秀兰、郭凤英、程玉英、贾桂林、董福、郭金顺等。

⑥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获“文化奖”)双双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山西中考古代历史本土知识点 古代山西(政治部分)

1、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在芮城的西侯度人

2、 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能舍弃前嫌、团结人、实行变革

3、 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三家瓜分——韩、赵、魏

4、 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李悝的《法经》

5、 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及结果——赵国与秦国、结果:赵军主力丧失殆尽、国力衰败、无力抗秦

6、 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原河东平阳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7、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8、 鲜畀族对开发雁北的贡献——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大同)、结束了北方混战局面

9、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10、 五代十国中在山西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11、 陈家谷战役交战的双方及今天所在地——北宋与辽、今朔州南

12、 列举山西人民抗金的重要事例——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梁兴领导的“忠义社”、洪济领导的僧兵、王忠植领导的吕梁山义军等

13、 山西移民主要迁往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出发集散地是洪洞

14、 大顺军两次入山西的原因是——恢复经济、巩固新政权

15、 北汉何时灭亡——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16、 晋阳保卫战的领导者——刘琨(刘琨舞剑、刘琨听鸡成语的来源)

二、 古代山西(经济部分)

1、 山西有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有丰厚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煤铁之乡”之称。

2、 山西自古有经商和贸易传统,从先秦起,山西商人足迹遍天下,明代晋商与徽商相匹敌,成为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帮。

3、 反映汉代山西农业生产技术发达的臂画在——平陆县枣园村、是西汉末年的墓壁画

4、 山西人民认识煤炭的文字记载时间是——6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5、 山西何时开始采铜矿石——黄帝时代、晋南地区

6、 山西铸造业的发达的事例——闻喜县出土的“刖人守囿”青铜挽车、 晋国用铁铸的“刑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生铁铸造器物的记载)、 唐代在蒲州架设蒲津桥的桥墩用铁铸造,同时有“黄河铁牛”、 北宋用分节叠铸法铸成的晋祠“镇水金人”、 北宋的太原铜镜、 明代的五台山铜殿(是我国现存四大铜殿中最大的一座)、明代的阳城是铸铁中心之一。

7、 我国古代唯一由木工自己写的著作是——金末元初,万泉人(今万荣南)薛景石据历代制造织机法式写成的《梓人遗制》。(明代的丝织业北方以潞州为中心,潞安府的长治、高平、潞州卫是潞绸的主要出产地)

8、 解州盐池的开发历史有——4000多年的

9、 山西酿造醋和酒开始的时间——商周时期(清朝顺治年间,介休人王来福创造出了山西老陈醋,三大优点是酸醇、味烈、味长。特点是香、绵、不沉淀、时间越长越香越酸)

(汾酒的特色是——色、香、味“三绝”)

10、 五世纪时,山西何地产的纸有名——蒲州产的蒲纸(山西平水是辽、金、元时期我国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金朝设了全国最大的雕版印刷书籍机构叫“书籍所”)(《金藏》现称《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部)

11、 清朝时期,商业发达的地区有-——太原、临汾、太谷、祁县、平遥

12、 何时起山西的丝绸、纸张、铜器运往国外——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远及罗马帝国(清代时,山西的对外贸易达到鼎盛,形成了著名的两大商帮——船帮和驼帮)

13、 山西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明朝末年,冶铁业中出现的

三、古代山西(文化、教育、民俗部分)

1、元代唯一的一所突出行业特点的学校是——河东运学 地点——河东(今永济西)

2、最早论述 “天元术”内容(即建立数学高次方程的方法如:用a、b、c表示已

知数,用x、y、z表示未知数的记法)的是——刘汝锴(平水人今临汾) 代表作是——《如积释锁》

3、傅山的医学成就——长于妇科、内科、杂病,重视民间单方、验方,治病不拘学派,用药不拘于方书。

4、山西古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显、王方庆、许国祯、杜恩敏、傅山

药店有——太原的三和堂、大宁堂、太谷的广盛号(今山西中药厂)

有补王之称的是——太谷产的龟龄集(龟龄集酒1991年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1992年美国国际博览会金鹰奖)

5、山西古代的建筑遗址——五台山南婵寺大店和拂光寺大殿(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木构遗物)

平遥镇国寺万拂殿、太原晋祠圣母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浑源悬空寺(北魏时建,有奇、巧、险三大特色,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塔(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应县木塔(世界现存最高最古的木结构拂建筑)、太原双塔寺双塔(太原的标志)

6、我国古代县城的实物标本——平遥古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7、出现的文化名人——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王维、班捷抒、薛道衡、元好问、王勃、罗贯中、荀况、柳宗元

8、山西出现过的-著名史学家——官董狐(被称为“良史”)、裴松之(增补了三国志)、裴咽为《史记》作注、温大雅、司马光

9、山西四大梆子戏的名称——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

有“中国戏曲摇篮”美称的是——平阳地区

10、师旷是何时何国的音乐大师——春秋时期,晋国人,有“乐圣”之称

1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是谁的手迹——太原晋祠的贞观碑,是唐太宗的手迹(仅次于《兰亭序》)

古代书画家——东晋的卫铄即卫夫人、唐代人薛稷、张彦远、五代荆浩、宋代王冼、米芾、明末傅山

11、山西雕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石雕、砖雕、泥塑

石雕中著名的是——大同云冈石窟被称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大同九龙壁——是三大九龙壁中最古老、最有艺术魅力的一座

泥塑——著称的是彩色泥塑。晋祠圣母殿的宋代宫女彩塑,被赞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 平遥双林寺中的彩塑,反映了宋元明清历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12、山西第一个到海外取法求经的大师是——法显。是平阳武阳人(今临汾,)写成《佛国记》

14、 山西人民有哪些传统美德——勤劳简朴、诚实互助、尊师重教、爱国守法、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

15、 家乡衣、食、住、行的特色:

衣——以麻、毛、绸、棉为主。

食——面食。分蒸、煮、煎、烤、炸等食品

住——晋西北住冬暖夏凉的窑洞,晋中、晋南住四合院或三合院,晋东南住楼房,运城有农家小院。

现在代表性的民居有——祁县的乔家大院(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襄汾的丁村民居

行——以步行为主

16、 民间艺术——剪纸、墙围画、面塑、泥人、木碗等

17、 有“摔交之乡”美称的是—— 忻州、定襄、原平

形意拳的发源地——山西,创始人——山西蒲州人姬隆丰

第9篇:三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1

英语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Module1- Module2

一、重点单词

1. 动物:monkey 猴子tiger 老虎 lion 狮子 an elephant 大象

panda 熊猫 bear 熊 (植物:tree 树)

2. 形容词:big 大的 small 小的 fat 胖的 thin 瘦的 tall 高的 short 矮的 favourite 特别喜爱的 3物品:toy玩具 car 小汽车 ship 轮船 doll洋娃娃 computer game电脑游戏 love喜欢 every每个 letter字母 eraser橡皮擦

二、重点句子

1. What’s your favourite……?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My favourite ……is…… 我最喜欢的……是…… It’s the …… 它是……

I love every…… 我每个……都喜欢。

2.colour, colour问颜色; letter, letter问字母; toy ,toy问玩具; song, song问歌曲。 3. What’s your/ his/ her favourite……? 你/他/她最喜欢的……是什么? My/ His/ Her favourite ……is…… 你/他/她最喜欢的……是……

4. 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你最喜欢什么歌? It’s the ABC song. 是字母歌。 5.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6. What’s your favourite letter? 你最喜欢什么字母? 7. Here you are? 给你。 Thank you. 谢谢。

8. (问单数) What’s this/that? 这/那是什么? It’s…… 它是…… 9.(问复数)What are they? 它们是什么? They’re……. 它们是……。

10. This monkey is small and thin. 这是一只又小又瘦的猴子。 11. That monkey is big and fat. 那是一只又大又胖的猴子。 12. That man is tall and thin. 那是一个又高又瘦的人。 13. What colour? 什么颜色?

Module3-Module4

一、重点单词

1. 运动:football 足球 basketball 篮球 table tennis 乒乓球 riding my bike 骑自

行车 morning exercises 做早操 swimming skipping游泳. 2. 食物: meat 肉 rice 米饭 fish 鱼 milk 牛奶(画横线为不可数名词,单复 数相同) noodles 面条(画横波浪线为可数名词,复数要加s/es) 3. 水果: pear 梨 banana 香蕉 an apple 苹果an orange 橘子

4. 家庭:grandpa 祖父grandma祖母 dad 爸爸= father 父亲 mum 妈妈=mother 母亲 brother兄弟 sister 姐妹

二、重点句子 1. 可数名词复数 l like + 不可数名词

动词ing(skip-skipping、swim-swimming、ride-riding)

2. What do you like? 你喜欢什么?

I like…... 我喜欢……。 3. I don’t like……. 我不喜欢……。

4. Do you like ……? 你喜欢……吗? 肯定回答:Yes, I do. 是的,我喜欢。 否定回答:No, I don’t. 不,我不喜欢。

5. Does Lingling/she like ……? 玲玲/她喜欢吃……吗? 肯定回答:Yes, she does. 是的,她喜欢。 否定回答:No, she doesn’t. 不,她不喜欢。

6. Does Dming/he like ……? 大明/他喜欢吃……吗? 肯定回答:Yes, he does.是的,他喜欢。 否定回答:No, he doesn’t. 不,她他不喜欢。 7.Please pass me the …… 请把……递给我。

8. Here you are. 给你。

Thank you.(=Thanks.) 谢谢。

9.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动词的变化: 加es: do-does;go-goes ;watch-watches; 加s: like-likes; play-plays ; 特殊单词:have 10.人称代词

单数第三人称:she 她,he 他,it 它 以及单独一人名字,如Ms Smart/ My brother/ My father /the cat/ the dog等,后面 动词 要加s/es 例句:I go to school on Mondays.

She goes to school on Mondays. 11.be动词用法

我用am,你用are, is连着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

Module5-Module6

一、重点单词 (表示星期和科目的单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 1. 星期:Monday 星期一 Tuesday星期二 Saturday 星期六 Sunday星期天

2.科目:Chinese 语文 Maths 数学 English 英语 Art 美术 Science 科学

PE 体育

Music 音乐 Class meeting 班会 Safety 安全

3.做事:go 去

play 打(球)

do 做

sleep 睡觉

have(has)上(…..课)

二、重点短语

go to school 上学 go to work 上班 at home 在家 go home 回家

go shopping 去购物 go swimming 去游泳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skipping 去跳绳 watch TV 看电视 play football 踢足球 play basketball打篮球

have classes 上课 play table tennis 打乒乓球 in the morning在早上 in the afternoon 在下午 with friends 和朋友一起

a.m 上午 p.m下午 at school 在学校 on the phone 通电话

三、重点句子

1.Are you……? 你是……吗?

Yes, I am.是的,我是。 / No, I’m not. 不,我不是。 2.Is he/Tom ……? 他/汤姆是……?

Yes, he is.是的,他是。 / No, he isn’t. 不,他不是。 3. Is she /Amy at home? 她/艾米在家吗? Yes,she is.是的,她在家。 / No,she isn’t. 不,她不在家。 4.He is only two years old.他只有两岁大(one year old 1岁大) 5. She goes to school on Mondays. 她星期一去学校。

6. He doesn’t play football on Sundays. 他星期日不去踢足球。 7. Does Amy /she ……?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8. Does your mum go to work on Saturdays? 你妈妈星期六去上班吗? Yes, she does.是的,她去。/ No, she doesn’t.不,她没去。 9. Does Tom/he ……?

Yes, he does. / No, he doesn’t. 10.What do you do+时间?

你……做什么? I +活动+时间。

11. A: What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 你早上做什么? B: I have classes. 我上课。 12. What do you have+时间?

你……有什么课? I have +科目。 13A: What does Lingling have at school? 玲玲在学校上什么课? B1: In the morning, she has Chinese, Maths and English. 上午她有语文、数学和英语 B2: In the afternoon, she has Art, PE and Music. 下午她有美术、体育和音乐。

Module7-Module8

一、重点单词

1. 季节:spring 春天 summer 夏天 autumn 秋天 winter 冬天 2. 天气:warm 温暖的 hot 炎热的 cool 凉爽的 cold 寒冷的

sunny 晴朗的 windy 有风的 snow 下雪 rain 下雨

3. 方位词:in 在……里面 on 在…...under 在…下面 behind 在…后面 4. 地点名词:bedroom 卧室 park 公园 lake 湖

二、重点句子

1. We fly kites in spring. 春天,我们放风筝。

2.It’s warm in spring . 春天是暖

It’s hot in sunmmer . 夏天是热的。 It’s cool in autumn . 秋天是凉爽的。 It’s cold in winter . 冬天是寒冷。

2. A: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 winter? 你在春天/夏天/ 秋天/ 冬天做什么?

B1: I fly a kite in spring.春天,我放风筝. B2: I go swimming in summer. 夏天,我去游泳。 B3: I play football in autumn. 秋天,我去踢足球。 B4: I go skating in winter. 冬天,我去滑雪。

3. It’s warm today, but it’s raining. 今天暖和但下雨。 4. It’s snowing today. It’s very cold. 今天下雪,很冷。 5. A: Where’s ……? ……在哪?

B1: It’s in the ….... 在…里面。 B2: It’s on the . 在……上面。 B3: It’s under the …... 在……下面。 B4: It’s behind the……. 在……后面。 6. We play in the snow in winter.我们冬天在雪地里玩。

7.In winter, he go skating in the snow. 冬天,他在雪地里滑冰。 8.He swims in the lake. 他在湖里游泳。

Module9-Module10

一、重点单词 1. 衣物类:sweater 毛线衫 dress 连衣裙 coat 外套 T-shirt T恤衫trousers 裤子shirt 衬衫 skirt 裙子 clothes 衣服

2.鞋帽类:shoes 鞋子 hat帽子 cap 帽子

3.交通工具:bus 公共汽车 car 小车 text 租出车 bike 自行车 4.颜色类:red 红色的yellow 黄色的blue 蓝色的black 黑色的 green 绿色的White 白色的 brown 褐色的 orange 橘色的 4.动作类: come 来 back 回到 open 打开

二、重点句子

1. I’ve got……. 我有……

2. A: Have you got ……? 你有……吗? B: 肯定回答:Yes, I have. 是的,我有。 否定回答:No, I haven’t. 不,我没有。

3.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by bus/ by car/ by text. 她骑自行车/ 乘公交车/ 乘小车/ 乘租出车上学。

4. He walks to school. 他走路上学。

5. Here’s a red hat. 这里有一顶红色的帽子。

6. She’s got an orange sweater. 她有一件橘色的毛衣。

7. Has he/Sam got ……? 他/Sam有……吗? 肯定回答:Yes, he has. 是的,他有。 否定回答:No, he hasn’t. 不,他没有。

7. Has she/Amy got ……? 她/ Amy有……吗? 肯定回答:Yes,s he has. 是的,她有。 否定回答:No, she hasn’t. 不,她没有。

8.He’s got……与She’s got……,此处’s都是has 的缩写

上一篇:企业改制尽调报告下一篇:icu护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