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共8篇)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篇1

1、列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2、列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承担单位企业

名单1、2、3、4、5、6、7、8、9、江都市曙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江苏博华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江都市显业集团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华光双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扬州银河毛制品有限公司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10、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11、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江都市精英体育用品厂

13、扬州江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14、扬州杰信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15、扬州康岭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6、扬州中惠集团公司

3、列入扬州市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进计划实施单位企业名单

1、江都市曙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2、江苏博华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3、江都市显业集团有限公司

4、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6、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7、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8、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9、扬州杰信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10、扬州中惠集团公司

4、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与特色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及近两年所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为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技术、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促使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目前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1项,13项发明专利均初审通过并提交实质审查。

知识产权工作在促进公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利工作开展也取得了一

定成绩。

一、职责明确,分级管理

我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分二级管理,其中技术中心为专利的归口管理部门,设专人管理,各研发部门(即,数控冲床技术部、数控折剪机床技术部、数控开卷线技术部)分设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所辖技术部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业务。

知识产权的对内监督、对外协调是技术中心统管负责的内容。其中监督包括期限监督、费用监督、知识产权标记使用监督。对外协调包括跨部门间、与上级行政主管单位间,以及与代理机构间的业务协调等,同时还要对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负责。各产品技术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专利的检索、申报、变更、转让等具体事宜。职责权限明确后,对专利业务拓展及工作接口衔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由扬州锦江专利事务所、北京连和连扬州分公司、泰州专利事务所三家作为我公司的专利代理人,负责办理公司专利业务的委托代理工作,这也促进了我们专利工作向正规化管理稳步迈进。

二、整章建制,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

(1)建立专利工作管理制度

公司2005年11月颁布实施了《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对专利申请内容的初审确定工作、专利资料的筹备申报工作、专利信息的检索查新工作,授权后的变更、转让、备案、放弃、缴费及专利档案保管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就以专利申请内容的初审确定为例。各技术部在申报专利申请前,细化内部资料的审查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审查是否具备专利的实质性条件;审查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审查可否运用技术诀窍进行保护;而且包括申请何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确定申请专利的时机等。经过系统审核,对专利申报前的初审环节进行了逐一细化,这样为专利的正式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进行保密教育,建立激励机制

公司对涉及技术秘密的部门及人员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并通过设立专项保密资金、制定泄密惩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强化员工的保密意识,对已被国家授

权的职务发明专利,由各技术部确定对相关设计人/发明人进行奖励的方案,用以激励一线开发人员的创新热情。

(3)强化技术保密管理意识

在申请专利前,相关人员必须对该发明创造进行保密。该项措施在专利制度中做出了明确要求。公司人事部门每年组织员工签订保密合同(协议),并根据每份员工从事的岗位不同,确定详细的保密条款。公司员工在离职、辞职,或者临时工作人员在离开公司前,应将其从事、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资料交还给公司,并承担保密义务。同时规定未经公司许可,不得擅自发表涉及保密内容的文章,不得将属于公司的发明创造申请个人专利。通过专利制度的全面建设,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知识产权加以了保护。

(4)强化维权力度

针对打假维权,我公司在职能部门设置上,采用双重保护。首先在销售公司内设置市场监察部,负责以经济、行政等手段从事打假维权,继而加强了专利产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保护力度。其次,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需要以法律诉讼方式维权时,市场监察部将案件移交给监事局进行处理。监事局的职责是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途径进行外向性维权,维护公司发展成果和合法权益,保障公司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5)权利归属更加明晰

公司对以下三种专利权利的归属及其相应保障措施,也做了明文规定。①凡以公司名义申请或已授权的专利,专利权归公司所有。

②当公司与其它单位签订有关技术开发合同,或者签订其它在将来履行中可能产生发明创造的合同时,合同中应明确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③对于跨公司合作、工作的人员及公司临时聘用人员,公司应当事先就该人员在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与其本人及接受或派出单位签订合同。

有了制度保障,业务的运行才能顺畅。整章建制后,专利业务流程理顺了,各环节的控制节点清晰了,而且项目人员知识产权意识也增强了。

三、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符合申报专利的项目,及时申请专利,为保护自有知识产权,2005专利申请量为21件,比2004增加了10件。而且2005年当年共有10项实用新型专利相继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2006年,我公司开发了无人操作数控板料折弯单元、数控高精度板料开卷分条卷取线、数控清洗堆垛线等多个新产品,申请了近20项专利。

四、大力推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是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

“精密高效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及成套系统”是板材加工设备中技术含量高的升级换代产品,该系统由开卷校平飞剪线(上料小车、开卷机、校平机、飞剪机、输送平台、堆垛装置)、冲床上下料装置、数控转塔冲床、折弯操作机器人、数控折弯机、分布式集成控制系统等组成,可将金属卷板加工成任意形状的平板和钣金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是一种具有精密、高效、节材、节能特征的柔性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成套系统。该系统先后申报了11项国家专利,共投资9000万元,推动该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市场竞争促进着企业的发展,挑战中蕴含着企业商机,我公司将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篇2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 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 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 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 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 并使之产权化, 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 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 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 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 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 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 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 取得竞争优势, 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 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 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 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 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 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 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 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 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 但宣传力度不够, 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 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 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 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 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 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 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 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 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 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 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 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 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 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 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 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 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 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 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 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 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 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 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 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 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 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同时, 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 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 此外, 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3.3 资源适度与有效投入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探究 篇3

现在,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是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仍在尝试阶段,同时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机构和机制不够完善,需要企业逐步解决。

一、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概述

知识产权指的就是智力的成果权、智慧财产权,具体指的就是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拥有的专利权,例如,发明、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又分为精神产权和物质产权,也就既确认了权利主体的所有权,又确认了行使权利后的利益。而知识产权管理指的就是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自身的知识资本,达到配置最优化,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制定战略、制度规范的设计、监控操作流程、培训人员等。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保护、应用企业的知识产权。

二、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可是我国企业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

1.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意识提高很多,可是还是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缺乏创造、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没有发挥出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本的作用和价值;不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经常无意识的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自身卷入商业诉讼之中,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2.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的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制度没有独立出来,知识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涉及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的内容和条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实施,这样一来,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就不够规范。

3.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也没有专业的认识负责这个工作,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企业在管理知识产权方面也就不会有效果。

三、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

我国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都不高,可是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

1.明确管理知识产权的战略

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体系中加入知识产权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规划,然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调整战略,使知识产权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有了制度就有了规矩。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就是制度。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目标、内容、标准、职责、执行等,使制度可以全面的指导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使知识产权管理更加的准确和有效,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

3.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对管理进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后,就会聘请专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进而有效的管理知识产权;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然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和企业的其他部门合作,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

4.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应用信息技术。现在很多企业试着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汇总、整合、分析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信息,搜集和研究市场中的知识产权资料,及时的了解市场中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也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将企业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既是一中无形的资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是因为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比较晚,无论是从意识、制度、机构、规范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所以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探索和创新。

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篇4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日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首先,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在长期技术追赶和技术学习的历史背景下,日本企业的专利文化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在美日专利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日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的发展及其内在特征。最后,本文分析了日本企业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中专利地图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专利文化 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专利地图

长期以来的技术追赶和技术学习,使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2002年获美国专利最多的10家企业中,佳能、NEC、日立、松下、索尼和三菱等6家日本企业榜上有名。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专利文化为基础,融技术发展、信息、组织管理、知识资产经营、国际化发展、诉讼和风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动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本文着重对最具日本企业特色的专利文化、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有助于我国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日本企业的专利文化

日本企业界,特别是大企业已经普遍出现了一种以专利活动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日本企业的“专利文化”。这种专利文化是日本长期进行技术追赶和技术学习的产物。二战以来日本进行了大规模技术引进和改进创新,20世纪80年代美日专利战和“专利强保护”时代的出现,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专利文化的形成。特别是2002年日本开始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将推动日本企业“专利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更具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文化”。

日本企业的专利文化可以体现在各种管理活动,比如战略计划及各种政策的制定、员工培训与晋升、不同企业部门间的合作以及企业宣传等。同时它还具有多种无形的文化创制功能,如影响语言交流方式和价值观,整合企业的社会活动和员工的业余生活,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强化企业整体思想意识以及建构激励与奖惩制度。专利文化指导了日本企业的专利发明活动,促进了企业的知识、智力创造和保护。具体而言,日本企业的专利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层管理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事务的重视

高层管理的介入是加强专利战略管理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日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工作部涉及技术和R&D活动。长期以来,许多日本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本身就是技术专家和发明家。如松下企业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一生共获得100项专利。在每个日本大企业中,都由高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专利事务,有些人还是专利管理专家,拥有丰富的专利事务管理经验。许多高层管理者喜欢经常寻问与专利情况有关的事务,也有许多人会去参观试验室或参与对专利事务的讨论。这些情况一方面体现了高层管理者对专利事务的关注,同时促进了技术知识的充分交流,有助于加强高层管理者对R&D活动的全面了解。

(二)专利和知识产权成为所有工程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尽管专利工作常常靠有关专家来完成,但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工程师都来关注专利问题。日本企业常常通过课程培训或实现在专利部门的工作轮换和定期参与都有利于加强工程师对专利具体事务的认识,使工程师们就能真正深入理解专利与技术开发间密切关系。目前,日本企业已形成了以工程师为基础和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三)商业项目计划中的专利政策和战略

如果商业项目计划中不专门规定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事项,项目管理往往会忽视知识产权问题,甚至不知不觉中会导致知识产权战略的淡化和失败。日本企业强调将商业项目和知识产权二者加以整合,不仅可以更深入全面的考虑商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而且有利于建立商贸领域和知识产权两种系统的整体和双向的交流。“在这个商业项目中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企业进行商业项目分析中常见的问题。而日本企业常常会进一步提出与此密切相关却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这个商业项目中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核心优势?” 一般情况下,当日本企业企业要开展新贸易项目或进入新的技术领域时,在项目早期阶段专利管理部门就定期对项目中的专利状况进行评估,专利评估结果对项目的进行与否其道决定性作用。

(四)明确的专利目标

日本企业都有明确的定量化的专利活动目标。例如,东芝公司就制订了每年增加100个战略专利的目标。当然,有时专利目标的定量化也会受到非议。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专利事务人员只注重专利数量而不是其质量。但另一方面,定量化可以为技术改进工作的评价和工作奖惩制度的建立提供明确清楚的标准。往往在专利文化建设的初期,关于定量化是否合适的讨论特别激烈。但随着定量化目标作为一种尺度和标志开始发挥作用,最后定量化目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或基本程序。例如,在每到财政的年终,日本企业中就会出现为完成工作目标而进行的大量专利申报行为。许多日本企业更是以专利高产而闻名于世。这些都体现了专利文化的存在。

(五)对个人和各部门进行R&D活动的获取专利的激励制度

如何对个人、团队和各部门的发明工作进行奖励是日本和西方企业中非常重要和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作出长期性制度安排的问题。日本企业常常制定一个明确而公平的“强”激励制度。而多数西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则认为在基本的工资制度中R&D工作人业已获得了其发明工作应有的报酬,而不必再设立额外的激励制度。(与此同时,西方企业会将大量丰厚的额外奖金发给销售部门的管理者)。一名日本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说:“我们努力培育这样一种价值观;企业的社会价值在于它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我们致力于提供一种鼓励新思想和奖励原创性技术发明的企业环境。”“我们会把优秀奖发给当年申请专利最多,开发了专利技术或一流软件的员工。”

日本企业一般均设有第一次申请奖,发明申请奖,申请补偿奖,特别功劳奖等奖项。各企业针对本企业情况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即重奖发明人。只要知识产权被使用,发明人就能得到奖金,即使人已故去或已离职均能得到奖励。如三菱公司、日立公司实行奖励直到权项的终止;富士通公司、东芝公司实行等级奖励制,最低奖金一件发明4000日元,最高奖金1年可达60-100万日元。富士通公司分为7个等级,东芝公司分为5个等级。

(六)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日本企业注重培养与专利有关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习惯和理念。这样可以使企业员工不断认识到并习惯了通过专利和商业秘密来保护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知识就是财富”的理论。例如,佳能公司鼓励工程师加强知识产权事务方面的阅读,并养成与知识产权实务要求相一致的书写习惯,要求他们不断积累获取专利的工作经验。多数日本企业鼓励按照专利文件中常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来书写R&D工作报告。这样,随着专利思想的形成,专利申请工作自然得以顺利实施。同时,日本企业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随着工程师、销售人员和管理者的讨论、观察思考和工作的习惯逐渐受到知识目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文化理念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型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专利文化就得以形成和进一步完善。

(七)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

日本企业专利文化的产生源于深厚的日本国家和社会文化,并从中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为企业发展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提供了优秀的行政服务。首先,不断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以适应企业对发展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需要。例如,为保障日本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和改进,日本长期实行较窄的专利保护制度和对国外申请的诸多限制。2002年以来,日本政府针对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形势,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日本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创造力开发,形成新型知识产权文化。其次,为企业发展知识产权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如,1999年日本特许厅公布《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日本知识产权协会和专利协会等组织对成功发展企业专利文化也起到重要作用。日本知识产权协会的会员都是日本各产业的重要企业,这些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日本总申请数量的95%。知识产权协会是日本特许厅和企业间的联络纽带,有效地促进了日本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对日本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样的社会环境都是长期以来日本追赶西方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技术追赶带来的大专利文化中,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者拥有一种共同的文化,能从中汲取营养并可以进行沟通和合作。

二、日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调整了它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引发了在专利领域的激烈竞争。日本作为美国新技术的重要输入和改进国受到了极大冲击。随着,美日专利战的出现,以及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日益增加,日本企业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为此在专利和知识产权领域投入大量管理资源。日本企业中已经逐渐建立起新型知识产权管理组织,负有更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具有规模较大,以工程师为主导等特征。同时,它已发展成为融合商贸、技术和高层管理等领域管理活动的企业综合性战略部门。日本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的发展和完善,深刻体现了当前企业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与合作的要求,强化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产权组织管理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为适应知识产权强保护时代的要求,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在规模水平和专利申请数量等方面部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当前,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多数西方同类企业,同时专利申请的绝对数量和单位R&D费用所产生的专利申请相对数量也是如此。如,日本企业每单位R&D费用所产生的专利申请数量大约是美国的10倍。根据Granstrana对日本大企业所作知识产权管理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在电子、机械、化工等产业中电子业的专利员工数量最多,而电子业正是美日专利战最激烈的领域。同时,按照专利员工数量与员工总数之比,在各企业中佳能公司排在第一位,三菱公司次之。

从对日本大企业的专利和R&D资源状况分析可以看出:

1、专利工作费用出现大幅度增长。除电子工业在80年代致力于知识产权资源建设外,其它产业内部专利人员数量增长不多。专利费用高增长和内部专利人员低增长的反差,反映了专利业务工作量的短期性大幅增长与知识产权资源长期性组织建构瓶颈之间的冲突,这样就会导致对外部资源利用的增加。

2、专利员工主要由工程师构成,只有少量经济师和律师。因此,日本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将大量的工程师转变为专利工程师。此外,律师比例也有一定增长以适应专利法律事务的要求。另外,各产业中专利员工的中心化程度差别很大。化工业专利管理的中心化程度最高,电子业最低。相对而言,日本企业专利管理的中心化程度高于R&D活动的情况。例如,东芝公司20%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企业总部工作,而具有大学学历的工程师中只有10%在企业的研究中心工作。

3、专利密度(专利费用与R&D费用之比)比较低,平均为2.3%左右,明显低于R&D强度(R&D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的平均值。不过,东芝公司等的专利与R&D费用比已达到10%左右。

(二)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的特点 西方企业中,专利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是服务辅助部门,其功能和组织构成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往往,专利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只占用了极少量的企业资源和人员、组织机构,专利管理和其它知识产权管理相分离,分别附属于企业的其它职能工作中。传统型的西方大企业,将专利部门隶属于研发部门或者法律事务部门,靠一些工程师保持两部门间的信息联络和工作合作。与商标有关的事务大多属于市场部门,有时还会设立单独的许可部门。90年代,日本大企业的专利部门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大企业传统专利部门的组织特征。

1、投入到知识产权管理上的人力资源非常多,而且常常达到西方企业的10倍或10倍以上。如目前松下公司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共有720人,在全球首屈一指。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可观的经费保障,一般占销售额的0.2%—0.3%。

2、专利和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职能被整合和集中于一个综合的知识产权部门,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各大企业都设有一个专利管理部,来处理全企业范围内的专利合作与协调,并由一名重要的企业专利事务经理全权负责。通常该部门还负责对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从整体上看,知识产权组织的发展趋势是专利管理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知识产权管理部,负责人从专利事务经理演变为知识产权事务经理。

3、专利和知识产权部门的地位和权力大大提升。大多数企业的董事会议定期讨论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事务的问题,知识产权经理经常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与知识产权事务有关的R&D活动常常会明显地影响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和成败得失,而许多首席执行官主要以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作为战略决策的依据。从整体上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已成为高层管理进行决策所需的战略部门,而不再仅仅是传统上的辅助服务部门。因此,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和资源的企业“内部化”就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许多原来“外部化”的专利管理资源转移到企业内部,专业水平高、规模大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普遍建立起来。

4、专利部门调动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完成技术信息的管理职责,如三菱公司的专利情报人员超过100名,日立公司为40名。专利部门进行企业内外部的技术搜索、制定“专利地图”、清除专利障碍、促进技术知识的交流和扩散等,并将有些特定技术知识介绍给某一专业下属企业。显然,这些技术信息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较而言,西方企业却很少会这样细致地进行技术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内部协调,并与决策活动直接建立联系。通常西方企业的专利部门也搜索专利信息并加以扩散,但不特别考虑使用者的需要,并缺乏后续管理工作和反馈机制。

5、专利部门和R&D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合作关系。当然,西方企业也会这样做,但日本专利部门拥有更多的职权,而不仅仅属于由R&D机构控制的辅助服务部门。专利事务人员有计划地介入R&D活动的早期阶段,而不是象西方企业的那样在R&D活动的晚期才临时性被动地参与进来。专利经理必须为保证专利工作在贸易和技术领域中发挥必要的作用,而采取积极地相应措施。当然,由于各事业部在日本企业中也越来越拥有独立权,这种积极的参与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但相比较而言,日本的专利管理管理比西方企业拥有更多的权力。例如,当企业要进入一个贸易或技术新领域时,在项目早期阶段专利管理部门就定期对项目中的专利状况进行评估。如果评估显示项目中存在着大量对企业不利的专利障碍,那么知识产权经理有权停止该项目,直至采取某些措施(如获取专利许可)将专利障碍清除。而新产品上市前必须通过知识产权部门经理的批准。除拥有否决权外,知识产权经理通常还有责任将有关情况向更高管理层汇报。

(三)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

由于日本企业长期借助技术引进和二次开发来实现技术学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日本企业极其重视对知识产权信息的综合利用,并通过完备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取得了巨大技术发展和市场成功。

1、对专利信息管理的重视 专利信息公开制度使专利申请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企业R&D活动、技术工艺及专利保护的具体内容等方面的信息。日本企业不仅通过加强专利信息的管理来避免发生侵权、重复发明,并跟踪与企业经营有关的任何技术发展,对他人技术进行学习或寻求获得许可,而且将专利信息作为中长期技术战略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近几十年以来,日本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专利技术信息,已经成功实施了技术改进和专利网战略,大大缩小与美欧国家的技术差距,获得了战略主动权和市场竞争优势。欧洲专利局的研究表明:日本和美国企业比欧洲企业更注重专利技术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日本的非专利申请人对专利作为技术信息资源的评价又高于美国或欧洲非专利申请人。对日本和英国企业的调查也显示日本企业比英国企业更强调在R&D战略和实施中专利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日本企业在专利信息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

2、专利地图的价值

日本企业专利信息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将专利信息搜索的分析结果以专利地图的方式汇总,并向最高管理层汇报,纳入企业高层战略管理的视野。

专利地图就是将专利信息地图化,即通过对专利资料中包含的大量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及利益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最后以清晰明确的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专利地图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整理、加工、综合和归纳,以数据的形式归入一张图表中,便于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专利地图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可做出市场经营和技术发展预测和判断,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专利谈判策略和知识产权诉讼风险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日本企业通过绘制专利地图,大大提高了专利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技术学习能力,促进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的制定,使日本企业获得了极高的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率。

日本企业普遍建立了专利地图绘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松下公司在其内部发行有《专利地图手册》,介绍专利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编制程序,并编辑《专利地图实例》,汇集了该企业各研究所和事业部用过各种专利地图,用于企业内部咨询和情报交流。

3、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评估指标

1999年3月,日本特许厅公布了《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际》,以建立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统一评估的标准,使各企业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状况,以提高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改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评估指标共15项,包括:

(1)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管理、处理知识产权信息、机密情报的规则?企业是否彻底贯彻这一规则?

(2)企业对于没有达到申请水平的发明是否有明确的处理规定?

(3)在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开发部门是否有网络化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体系?(4)企业是否拥有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以查询发明人向特许厅申请的状况以及其他企业的技术动向等信息?

(5)企业是否拥有有助于知识产权战略决策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6)在推荐发明时和申请前,企业是否要求相关人员检索现有技术?(7)企业是否针对其他企业的动向在有计划地构筑专利网络?(8)是否在企业外挖掘有助于将来业务开展的专利?(9)上述的挖掘活动是否制度化?

(10)是否对全企业的专利买入情况进行一元化管理?

(11)企业在着手开发新技术时,在调查其他企业权利的同时,是否在技术开发计划中写入针对其他企业权利的对策?

(12)企业在产业化和出售产品之前是否作侵权(侵害其他企业权利)调查?(13)为开展侵权(侵害其他企业权利)调查和避免侵权,企业在技术开发阶段到产业化阶段的各个阶段是否明确了责任人?

(14)对于其他企业的需要加以注意的申请,企业是否监视其审查情况,并在注册前向特许厅提供信息?

(15)对于其他企业需要加以注意的申请,企业在其被授权后是否提出异议?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知识 篇5

2、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和(远景),构成了企业目标塔的塔尖。

3、企业标高超越活动的基本思路是(企业的业绩)。

4、通过使组织成员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来引导他们以组织或领导者(激励)。

5、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

6、未来新型管理模式的方向是?(面向过程)

7、企业再造是一种企业变革的潮流,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股潮流之所以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发展背景。

8、在组织管理中,最简单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制)。

9、目标塔的最底层次目标是?(成员个人目标)

10、授权过程不包括以下哪项?(担负责任)

11、古典管理理论不包括以下哪项?(以霍桑为代表的行为管理学)

12、未来新型管理模式的方向是?(面向过程)

13、管理的首要活动是(计划)。

14、现代管理的核心是(过程)。

15、除哪项外都是沟通的特征?(只有信息系统)

16、正是由于管理宽度的存在,使得组织必须进行部门化。当管理工作量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后,管理者就不得不把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分给别人。随着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管理工作就会层层下分,这就形成了一种层次性的结构。(管理宽度)

17、通过管理的计划职能,明确了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管理的组织职能,营造起了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通过(领导)职能,就要在组织中营造起一种氛围,一种促使人们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自觉自愿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气氛。

18、“组织”这个大厦的基本建筑材料是(职位)。

19、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对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

20、(战略)是实现目标途径的一种规划,是从总体上对组织的资源(人、财、物等等),针对一定的目标进行的规划。

21、为了实现目标,对人、财、物等资源所进行的分工和协作叫做(组织)。

22、下列哪项不属于长远目标?(专业系统目标)

23、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结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矩阵式结构)

24、下列哪项措施不是针对组织在纵向上存在的问题?(成立任务小组)

25、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活动和资源的集中叫做(愿景)。

26、(使命)是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回答的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很多企业和组织的问题是由于对自己缺乏清楚的了解和定位造成的。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比较虚,但它是一个企业根本的标志。

27、(过程)是人们看待现代组织或企业的一种方式。

28、下面哪项不属于国际经营环境中的三个C(资本)。

29、管理的首要活动是(计划)。

30、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往往是(企业的使命)。

31、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和(远景),构成了企业目标塔的塔尖。

3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过程)。

33、下列哪项不属于《管理学》的三个目标?(解决一系列问题)

34、计划的过程始于?(估量自身)

35、在实现目标的这个进程中,我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会有各种各样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有各种各样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实现目标的航程偏离开预定的轨道事实上几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控制活动)。

36、企业标高超越活动的基本思路是(企业的业绩)。

37、管理的终点,也是它的出发点是?(目标)

38、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各国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在(1987年)正式推出了第一套ISO质量体系标准,这也是ISO所推出的第一套管理标准。

39、(组织)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目标,对人、财、物等资源所进行的分工和协作。

40、控制步骤的第二个步骤是?(衡量实际绩效)

41、面对“三C”和走市场经济、建设法治国家的环境,企业必须满足(快速、灵活、改进、创新)才能在以变化竞争和顾客主导为主要特征的世界中求得生存发展。

42、如果把组织比作一台大机器的话,那么组织结构就是这台机器的构造。要使机器运作起来,必须给以动力。要使组织这个机器运作起来,则是靠(权利)来推动的。

43、使事情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者说纠正偏差、纠正航向的活动,管理学中称做(控制)。

44、在沟通技巧中较有效的工具是?(反馈)

45、很难给管理理论的发展找一个起点,但是如果非要规定一个起点,很多人会选择泰罗所写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表的1911年,以此作为现代管理理论诞生的起点。

46、下列哪项不属于领导方式的研究分类?(领导职能论)

47、以下那个不是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效率,有这么几个原因(使得工作之间的协调成本下降)。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权利类型?(领导权)

18.标高超越活动是一种近年来在企业中常用的管理方法。这种活动在()起源于美国的施乐公司。

20世纪6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末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篇6

为期4天的内审员培训让我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体系由了初步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以下本次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一: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了解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同时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认识了贯标流程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贯标启动、调查诊断、体系构建、手册编写、发文宣贯、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目前我们公司正处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其次,明白了公司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作用与意义,它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竞争力的需要,指导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化、动态化、流程化和长效化,将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有机融合,对各项工作制订流程,便于全过程控制,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定期检查与改进,确保管理活动的长期有效,实现管理的长效化;它是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的需要,没有知识产权管控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非“安全”生产过程,随时都可能发生侵权损失“事故”。通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就能够对影响过程运行的活动、行为、工作实施控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考虑,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良性循环的机制; 第二:通过培训,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有了一定的认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体系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没有严格的制订程序作为保障是很难产生这样的体系的,全面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该有的程序文件都要建立,目前公司已有质量管理体系,本次学习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其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相关的程序文件会有部分重合的地方,这些程序文件可以加以合并或者分开,但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不能遗漏,必须要建立相关文件制度。其次,独立文件的内容应简洁明了,工作流程要严谨,应明确职责。整个体系文件的内容要一致。不能一件事情这个文件这么说,另一个文件说法又换了。最后,学会利用相关程序的规定要求,避免重复性工作。比如我的知识产权手册说明了人员职责,其它文件只要引用写明具体条款就可以了。

第三: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对我公司的意义。

一是指导管理。《规范》是导师,用来指导企业如何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即使未能通过相关认证,对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也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二是规范管理。《规范》是镜子,用来帮助公司发现问题,并有效改进。《规范》贯标的过程,是企业对立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经营活动进行系统梳理、整改、规范的过程,是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对公司防控经营风险,提高研发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衡量管理。《规范》是尺子,用来衡量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到底有多高,差距有多少,清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规范要求的差距,发挥从差距中找不足,从改进中求提升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篇7

一、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在加入WTO的今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的社会环境, 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日益关切和重视。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应尽快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树立知识产权兴企的战略, 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 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 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转变观念, 确立知识产权兴企战略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国外一些先进的企业无一不将知识产权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武器。如IBM公司的基本战略是确保其活动的最大自由, 即在研究开发、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等活动中没有阻力。依据这一战略思想, IBM每年花费其总收入的一成以上用于技术研发活动, 年申请专利约六七百件。自1950年至今, IBM每月自行出版技术公报, 现公开未申请的发明专利达8000件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其申请专利采取的是有选择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巧施文献公开, 达到阻止他人申请该专利的战略目的。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 (信息) 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 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的财富中心是厂房和设备;而新经济则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 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在新经济条件下, 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长远的知识产权兴企的战略。

2.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据国外企业的经验, 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属总公司的经理管辖, 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 与生产部、财务部一道组成企业最高层组织管理机构。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企业在设置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方面也是相当滞后的, 因而应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种:以IBM公司为代表的集中管理制、以东芝公司为代表的分散管理制和以佳能公司为代表的行列管理制。采用集中管理制的企业, 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 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 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 这种体制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分散管理制给予了各个研究所和委员会充分的授权, 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限制专利申请件数, 决定知识产权的预算。知识产权取得后, 对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对外谈判、提出异议等则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行列管理制则是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重复开发技术。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 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尽管企业可能设置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或组织架构, 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都应包括知识产权的情报研究工作、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等。

3. 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

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运营, 企业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技术资产, 防止或减少侵权损失, 而且可以开辟新的财源, 谋取丰厚利润, 从而促进各项资产的良性循环。基于这一策略, 近年来一些西方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有机地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申请专利不仅着眼于知识财产的保护, 而且将知识产权与其对外扩展、产品出口紧密结合起来, 使知识产权运营成为商务新策略的核心部分, 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每年公布的企业专利注册排行榜上, IBM公司已连续8年荣登榜首, 1999年仅从全球许可权输出中就获利10亿美元;在2000年公司81亿美元的总利润中, 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 占总利润的20%以上。英国电信申请的专利有13000多项, 只有四分之一应用到了自己的产品中, 而通过出售专利在6个月内就创造了1400万美元的收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在世界专利与许可证贸易收入额中, 我国所占的份额不到1%。1998年, 我国的这项收入是0.63亿美元, 而韩国是2.6亿美元, 爱尔兰是1.77亿美元, 巴西是1.42亿美元, 墨西哥是1.39亿美元。德国中小企业近3年向海外输出知识产权的收入增长28%, 其中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增长45%;美国在2000年的知识产权出口额更高达370亿美元。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不足。因此,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企业商务战略中赋予知识产权以应有的地位, 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4. 积极参与制定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

竞争的最高形式是制定竞争的游戏规则。最有价值的企业设计类型, 就是那些在事实上成为某种行业标准的企业设计。微软创建了行业标准, 将其采用的基础产业模型过渡到行业标准模型, 这是微软成功的一大秘诀。Oracle公司通过建立关系数据库领域的行业标准, 也产生了类似的良好效果。美国航空公司的SARRE系统是航班订票的行业标准。同样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回报。但现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我国企业要想通过知识产权获得高收益就必须在积极参与和深入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

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简称WIPO) 总干事阿帕德·鲍格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总部大楼大厅的题词中说:“人类的聪明才智是一切艺术成果和发明成果的源泉。这些成果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保证。国家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坚持不懈地保护艺术和发明。”由此可见, 在我们拟构建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 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主要是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政府的这一作用主要体现为制定以及推动相应法律制度的完善, 加强执法监督。

现阶段,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及执法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是符合TRIPS协议的规定要求的。但也存在着某些知识产权实权及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善, 涉及世贸组织条约规定的法律适用原则不清, 执法标准和强度以及对程序公正的保障都不够到位的问题。如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还存在一些与TRIPS协议不相协调的问题, 对知识产权权利的限制过多过宽, 不合理地损害了权利人的正当权益;对知识产权执法的措施, 当事人的请求权、证据运用、民事责任形式及适用, 对诉权滥用控制等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执法中的一些难题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鉴于以上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以解决与TRIPS协议规定不相协调的突出问题, 从而使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对交流与合作中能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 2001年4月我国已发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强调对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商标权的撤销以及专利权和商标权无效的行政决定均已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 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知识产权的限制相对宽松, 更合理地保护权利人的正当权益, 同时, 人民法院应通过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等手段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继续保证行政执法的威力和民事的救济功能等。

在以竟争性和法制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创新的法律环境对知识与科技的创新成效影响极大。科技创新呼唤相应的法制建设予以保障。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高国际竟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世贸组织的创立到世贸组织规则的重新设定, 知识产权已成为WTO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因此, 面以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扩张战略, 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和国际竟争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研究、轻保护”、“重投入、轻产出”的思维模式, 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

三、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

现阶段虽然许多企业有一些甚至是比较多的技术创新, 但由于缺乏一种知识产权的意识, 并没有申请专利的需求;有一些企业意识到采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发明创造, 但却因为不了解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程序、必要条件或者因为缺乏申请专利的资金而延迟了知识产权的申请, 致使已存在的技术创新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要做好这些工作,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 还要取得全社会的支持。社会对知识产权支持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气, 并建立各种高效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平台。

1. 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应集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于一体, 其建立的目标应包括: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缜密组织、有序推进的原则, 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搭建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使企业和社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运用、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便捷、准确、规范、优质的服务, 使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人才流动更便捷、更高效, 加快知识产权产出、转化、应用和扩散,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 突出产学研联合, 塑造创新主体

政府各部门应把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放在主要位置, 着力于解决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特别关注技术的集成, 并以此带动重要产品的开发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 增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和都市产业的竞争力。为此,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和探索, 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产学研联盟模式的研究, 组建一批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技术推广机构, 把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系统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科研攻关项目向企业的倾斜, 加快新的技术标准 (特别是对重要高技术产业、重要进出口产品) 的研究, 占领标准高地。在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征集中, 更多地要以企业牵头或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共同参与, 集中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关键共性工艺技术的改进进行择优扶持。政府要继续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设立创新资金予以扶持;三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要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 整合资源推进产学研联合,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因此要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有机结合。在企业自身的管理中, 要把知识产权的管理同企业其他流程管理协调起来。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认识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不仅要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活动流程, 而且还要重点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与其他流程管理的协调机制。此外, 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社会支持部门的联系, 以详细地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以及有效地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 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摘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 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挖掘企业知识产权中蕴含巨大商业价值成为企业竞争中的法宝, 本文从企业内部、外部着手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来构成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唐善新:知识产权经济新引擎正在轰鸣[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薄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J].科学与管理, 200 (36) .

[3]汪克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略[J].中外管理导报, 2002 (2)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篇8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产权不但要保护,更要管理

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被单单认为是一个法律问题,专利、商标申请获准之后就高枕无忧了,发生相关的侵权诉讼之后,再由企业的法律顾问出面处理。但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区别于传统的有形资产,有形资产被侵害可以主张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而无形资产一旦丧失,技术进入公有领域,往往就难以回复,或者说回复代价极为巨大。因此,知识产权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事后补救机制,更需要日常的管理。同时,获取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和收益,如何通过使用增加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要解决的问题。以IBM为例,1999年其拥有的专利数(2756)超过了134个落后国家的总和(2643),该企业通过专利许可,收取的专利费用由1990年的0.3亿美元上升至2000年的10亿美元,这相当于其税前净利润的1/9。单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但会使企业陷入事后补救的被动境地,还会造成知识产权的闲置和浪费。而知识产权管理不仅有效的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还可以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知识产权要保护,更要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议

对于不同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应当依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管 理制度,如有的侧重于专利管理,有的侧重于商标管理, 而有的则以商业秘密管理为主。下 面就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情况,提出具体建议。

1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专门部门,进行分层交叉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应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部门,或者是在法务部中设定专门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因为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一些跨国公司如日立、索尼等都在公司内部配置了几百人的知识产权机构。知识产权部门的主要事务包括申请、登记、缴费、续展、专利检索、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谈判、处理纠纷、进行教育培训、制定规章制度,等等。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不能大一统,而应当在了解各种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上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方式,形成多角度的管理机制。比如专利的保护力度较强,但是保护期限有限,而商业秘密在期限上没有限制,但是保护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将部分技术作为商业秘密管理,同时配合公开的专利管理,以实现技术的垄断和市场的独占。再比如对于一些代表企业形象的设计,既可以注册商标,也可以进行著作权登记,还可以申请外观设计的专利,如果是知名商品还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知名商品包装、装璜权进行保护。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凡是技术类的就申请专利,凡是标识类的就申请商标,而是分层交叉管理,利用不同知识产权的优势,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对于已经失去技术优势的专利,或者是显著性已经淡化的商标,应当及时摒弃,停止缴纳年费,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2知识产权检索、检验制度。知识产权的检索和检验是贯穿企业整个知识 产权管理过程的制度,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索和检验,以防止盲目开发,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之前,应由知识产权部门利用专利公告、商标公告等途径,对相关专利、近似商标进行全面检索,将详细报告提供给研发部门,避免重复研发造成研发经费的浪费。知识产权的检验制度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是生产之后上市之前,由知识产权部门对其中的知识产权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检验,防止在产品中隐含侵权瑕疵。知识产权检验一般包括技术检验、零部件检验、广告宣传书、产品包装装璜检验、合同检验等等。其中企业一般重视的是技术检验,往往忽视对产品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检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一件产品往往是多家生产企业共同完成,如果其中的零部件发生侵权,产品的生产商将与零部件的生产商承担连带责任,除非能够证明本身无过错,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而这在举证上是很困难的。对产品进行知识产权检验不但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更是出于保护本企业利益的需要。

3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员工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提高 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激励通常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前者包括授予荣誉称号、职位提升等等;后者往往表现为一次性给予奖金或者是从获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人力资源管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要建立激励机制,就要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人力资源进行资本化管理。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将企业人才作为资本进行管理,加大在人才上的投入,使人才的自身增值,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二是要对产生的成果进行资本化管理,允许员工以技术成果参股,将现实收益转化成更大的预期收益,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实现激励制度的效能最大化。

4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一旦丧失就很难回复 。对于以知 识产权为生命线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加强知识产权的保密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保密制度的 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与员工签定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前者要求员工保守接触到的企业的商业秘密,后者禁止员工在职期间或是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从事同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对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是比较严格的,因为不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将损害员工的自由择业权。一般来讲,竞业禁止协议只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营销人员、财会人员、秘书人员等特定员工,期限不能超过3年,同时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补偿。

5知识产权评估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应当定期进行评 估,因为 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掌握企业资产 的变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依照我国《担保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专 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可以进行权利质押的,在其之上设定权利质权,对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便利于企业设质,从而进行融资。另外,正确及时的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对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使用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产权评估一般是由专门机构进 行的。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估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专利评估就应当考虑到该专利属于发 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的哪一种;该专利距离保护期满还有多久;市场上是否出现了更 先进的替代产品或技术等等;在对商标进行评估时就要注意该商标是否已注册、是否临近续 展日期、是否是驰名商标等因素。

6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制度。高新技术企业所面对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包括两类,一 类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另一类是企业被控侵权。特别是在加入WTO、Trips协议 对我国生效之后,此类纠纷不但会在国内发生,而且会越来越多的发生在国际环境下。如2002年初,日立、松下等"6C联盟"向我国DVD生产企业发出收取"专利联合许可"权利金的最后通牒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例。在这种情况下,高科技企业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机制,一方面在日常生产销售中设立预防机制,尽量避免侵权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侵权纠纷发生,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减少损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获奖领导致辞下一篇:初级会计职称考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