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优化探讨

2022-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现状结构特点

在农村欠发达地区, 那里的电网结构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第一, 很大一部分的用户用电设备自然因数低下, 一些用户根本没有补偿装置, 而那些有补偿装置的也因低压路线太长导致补偿率低下,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供电质量, 同时对线路也会有损伤;第二, 在农村欠发达地区人口较少, 而且居住不集中比较分散, 这就大大降低了负荷点的用电量, 对变电设备和输配电线路长度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对电网投资也大大增加了, 甚至在增加了电网投资后, 不但不会提高供电效益, 反而增大了线路的损耗率;第三, 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季节性农业生产和间隙性的农业生产过程, 造成那里的输电线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同时, 也给那里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建设应科学地预测负荷

电力企业关于农村电网的发展规划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方针、政策, 必须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 在电力适当先行的前提下进行。调查收集当地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业、渔业、工副业、农机、县办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规模、布点、建设进度、用电负荷等有关建设改造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的规划资料, 才能全面、准确、科学的预测负荷, 避免负荷预测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负荷预测的计算要将所掌握的负荷资料进行排列归类, 既要考虑到设备容量配套情况, 又要考虑到设备负载状态, 负荷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的最大负荷出现时间。要求我们对一组用电设备、一个村、一个乡、一条配电线路, 一个供电区域的负荷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寻找变化的规律, 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来取得。负荷的计算方法较多, 要根据负荷特点, 按时规划负荷区和负荷类别, 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计算, 并用其它方法相校验, 得出较准确的负荷计算结果。

3 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建设应合理规划和设计

针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电网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 为了使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得更加部局合理, 消除高损线路, 优化农村电网网架结构, 解决农村配电网薄弱问题, 增加电网的供电能力, 保证农村欠发达地区负荷迅猛发展的需要, 需要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 对农村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是变电站布点的选择, 因为农村幅员辽阔, 要减少电能损耗, 就要多建变电站, 而且要从发展的眼光选择主变容量, 要力争达到每乡 (镇) 一个变电站;第二要尽量缩短10k V和0.4k V配电线路, 线路路径应以最短为宜, 减少迂回线路, 要增大导线截面, 以减少电能损耗;第三要更换现在村屯普遍存在的小容量变压器, 应采用今后10年的发展空间来考虑去配备容量。在新一轮的改造呈, 要力争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台区和用户智能化电表, 这样才能减少电能损耗和降低抄表费用支出。

4 农村欠发达地区电网建设与改造设计技术措施

电源的布点力求合理必须以“网架结构合理、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灵活、电能质量合格”为准则, 依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 确定好各级电压等级电源的合理布点。统一做好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规划建设和增容改造工作。从而确保各级电压等级的供电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

导线的选择应严格。在66k V送电线路的设计中导线选择较严格, 10k V及以下电力线路的设计中人们常常凭经验, 忽略了严格的计算,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因此应加强导线选择的严格性。66k V送电线路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 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用允许电压损耗, 发热条件, 电晕和机械强度进行校验。10k V及以下架空线路一般按允许电压损耗选择导线截面, 用机械强度和导线发热条件来校验, 并应考虑一定的发展余地。在我地区雾松较为严重, 风力大, 必须考虑选用带有钢芯的导线。

无功电源不容忽视。10k V农村电网自然功率因数一般在0.5~0.7, 农村电网的无功规划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无功电源与无功占用不平衡, 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的电压质量。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增加, 供电设备利用率下降, 造成农村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不高, 做好农村无功电力平衡和无功电源的建设规划非常迫切。无功电力的补偿应当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 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线路分散补偿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变电站集中补偿比较完善, 10k V电力线路的补偿较为薄弱, 有的地方甚至是空白, 农村配电变压器和电动机没有进行无功补偿。在改造规划设计中,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 推动农村电网的无功补偿。

在农户线路施工中采用科学技术, 最大限度地实施技术降损。在全面调查了低压负荷, 并且掌握了它的详细资料之后, 再敷设低压地埋线路, 布设屋内线路和架设低压架空线路。之后还要全面考虑能耗, 投资和效益, 并根据低压负荷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选择导线的截面。此外, 在架线安装的过程中, 还应该尽量减少和避免导线接头。防止因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 而增加运行时的电能损失, 另外, 为了减少漏电损失并且提高线路的绝缘能力, 还应该在保证线路干净的前提下, 强化地埋线, 屋内布线和架空线的绝缘性能。

配网装备更新改造升级, 提高设备科技含量。要注重科技含量的投入, 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66k V农用变电站应当向“户外式、小型化、低造价、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方向发展, 实现“四遥”及微机监控, 提高综合自动化水平, 达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10k V配电部分主要以提高配电网络的综合自动化程度为目标。66k V农网目前需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提高网络的电能输送能力、降低电网的电能损失、提高功率因数、确保用户电压质量、降低接地电阻值。在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消除, 各级保护的配合, 用户用电的监测、控制、管理, 负荷的分配、调度、测试、计量以及优良可靠的通讯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在规划改造中逐步实施, 逐渐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

5 结语

农村的电网关系到农民的农业生产, 农村的生活和农村的发展, 它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 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在电网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而想要合理的优化电网也并非易事, 这就要求实施农网改造工程, 实现一体化管理, 取消省农电有限公司, 省、市供电公司把农电纳入和县供电公司一起管理, 实现农电和供电结合在一起, 真正取代农电公司, 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 运用当代的高科学技术, 强化电网的管理体系, 以降低线路损耗, 最大程度的降低电能损失, 对线路合理的设计施工, 以降低线路损耗, 合理的选择配电线路, 严格控制配电台的供电半径, 配网装备更新, 改造升级,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造中, 结合现在发展的需要, 设备的现状, 和投资及效益, 进行高能耗设备的升级或更新, 从而提高配网运行水平。

摘要:农村电网也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电网结构负荷的密度小, 用户比较分散, 供电效益较低, 农村负荷间隙性和季节性强, 设备利用率低下, 因此, 必须从农村电网结构的特点出发, 结合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配电线路和合理设计施工, 降低线路损耗, 配网装备更新, 改造升级等方式对那里的电网进行优化。

关键词:农村欠发达地区,负荷预测,规划设计,技术降损

上一篇:上市公司预算与实际偏差原因和建议下一篇:电子图像处理中智能化识别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