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教案(精选8篇)
2.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3.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4.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5.普及糖尿病知识,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6.糖尿病和保护我们的未来
7.保持健康的生化方式,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8.对糖尿病做出反应并立即采取行动
9.控制糖尿病势在必行
10.了解糖尿病,我们正在行动
11.全家人将一起行动来预防糖尿病
12.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健康血糖
13.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生活
14.治疗糖尿病,让生命像花朵一样绽放
15.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享受和普通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16.关爱糖尿病儿童和成长,我们在行动
17.携手并进,心连心,共同预防糖尿病
18.拯救糖尿病患者,我们在行动
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不但必须要防, 而且完全可以预防, 我们通过必要的手段, 使人晚得糖尿病, 不得糖尿病, 或得了糖尿病也比较轻微, 不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造成残废或早亡。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 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作为糖尿病病人, 渴望自己的病情能有办法根治,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不得不遗憾地说, 根治糖尿病不是现在的事, 到目前为止, 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 暂时就没有可能治愈了。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 一切中西药物、保健品、保健食品和其他糖尿病治疗, 仅是控制好糖尿病的手段, 如果有人说能根治糖尿病, 那至少是夸大其词, 还可能是巫医假药, 糖尿病病人千万不要轻信谣传, 随意终止正规治疗, 以至贻误病情, 甚至酿成大祸。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 经过一段正规治疗, 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 血糖可以降至正常, 甚至不用药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 如果放松治疗, 糖尿病的表现就会重新出现。所以, 糖尿病病人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 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使血糖、血压、血脂始终控制在满意水平, 这样就可以使病人享有与非糖尿病者一样的高质量生活和基本等同的寿命。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中国有句古话, 叫做防患于未然, 这句话在防治糖尿病中极为重要。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必须了解糖尿病的发生过程。糖尿病不是一步到位就患病的, 总有个发展过程。2型糖尿病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那就是高危人群阶段、糖调节受损阶段和最后的糖尿病阶段。
糖尿病发展的最早阶段可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这段时间的人的血糖应该是完全正常的, 不管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还是做糖耐量试验都应该得到正常的结果。血糖正常的人为什么不叫正常人呢, 那是因为他们得糖尿病的机会比较多。也就是说所谓“高危人群”, 就是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 但得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的人群。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家族史阳性、具有某种遗传标志和免疫学标志的人群。如家里有人是1型或2型糖尿病, 具有某些种HLA类型或者胰岛细胞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者, 肥胖者, 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 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胎儿者。另外, 吸烟者也被列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范围。高危人群是糖尿病病人的后备军, 如不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 得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即使血糖还没有不正常, 高危人群中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机也大大增加。所以说, 高危人群是我们防止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重点对象。
处于高危人群阶段的人如果不注意, 血糖就会一定程度地升高, 走进第二阶段, 也就是糖调节受损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血糖已经高于正常上限, 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现在有人建议把糖调节受损改称为糖尿病前期, 因为这个阶段还不是糖尿病, 但离糖尿病又不远。糖调节受损者已不再是正常人, 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上, 随时可掉下来, 使他们变成糖尿病病人。但此时如加以注意, 大多数人可以不发展为糖尿病, 所以说这是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有人发现, 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高危人群更大。如果说高危人群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点的话, 糖调节受损者就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重中之重。
糖调节受损者要是还不提防, 在不久的将来, 就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阶段, 变成糖尿病病人了。到了这个阶段, 就不是预防糖尿病的问题, 而是治疗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问题了。
预防糖尿病的5个要点
一般人群, 特别是高危人群或糖调节受损阶段者要是想不得糖尿病, 至少要遵循“五个要点”, 那就是“多懂一点儿, 少吃一点儿, 勤动一点儿, 放松一点儿, 药服一点儿”5件事。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5个要点”, 糖尿病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也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1.“多懂一点儿”
多懂就要多学, 就是要多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 多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 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这是预防糖尿病取得成功的前提, 您想, 如果一个人对糖尿病一无所知, 根本就不知道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的危害, 也根本不知道糖尿病预防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手段, 那还谈什么糖尿病的预防?所以第一是多懂一点, 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 对其危害多懂一点, 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2.“少吃一点儿”
少吃就是“管住嘴”, 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 不只主食要少吃, 而且副食, 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 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 要适当地吃, 科学地吃, 有道理地吃, 不能胡吃乱吃。少吃一点儿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这是针对中国人“食不厌精”的特点而言的。现在喜欢大吃大喝者大有人在, 认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是幸福, 缺什么不能缺了嘴。还有些人为应酬而吃, 即使勉为其难, 为了工作或者为了生意也要大吃大喝。可以说对很多人而言,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少吃一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 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 少吃肥甘厚味, 同时要不喝烈性酒, 吸烟者一定得戒掉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 以下各种食品占总热量的比例如下:粮食、薯类及豆类应占35%~40%, 蔬菜、水果及坚果应占35%~40%, 鱼、肉、奶、蛋类应占18%~20%, 糖和油类应占2%~3%, 调味品应占2%左右。这些比例较为适宜。
近年来, “有色食品”的保健作用得到肯定, 包括绿色、红色和黑色食品。绿色食品大家都很熟悉, 狭义的绿色食品包括各种绿色蔬菜、果实和豆类, 如青菜、青豆、青水果等, 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易于消化吸收。广义的绿色食品则是指国际和国内环保机构认可及批准的既不污染环境, 又不受环境污染的食品。黑色食品则是指含有黑色素或者带有黑色字样的粮食、油类、水果、蔬菜及菌类等食品, 如黑糯米、黑荞麦、黑豆、黑枣、黑芝麻、黑木耳、黑香菇、黑葡萄以及虽不带黑字但色泽发黑的食品, 如乌骨鸡、墨鱼、海带、紫菜、海苔等。现代医学认为, 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全面, 而且具有保健、养颜、防衰老的作用。红色食品是指色泽发红的食品, 如红米、红豆、红薯、红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红枣和红苹果等, 这些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红色素能增强体质和人体免疫功能。另外紫色食品如紫茄子能防治微血管破裂出血, 黄色蔬菜则有明目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您不妨一试。
3.“勤动一点儿”
勤动一点儿就是“迈开腿”, 就是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 再加上增强了锻炼, 身体就不至于过胖, 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不肥胖, 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多余的脂肪, 防止肥胖发生;可以增强肺脏功能, 提高吸氧总量;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可以增加血液流动, 增强输氧能力;可以增加骨骼密度, 防治骨质疏松;可以改善心理状态, 保持心情舒畅。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极为重要。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来说, 活动减少的问题常比吃的太多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求人们要勤动一点儿, 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保持体形的健美, 避免肥胖的发生。
勤动的方式很多, 但并非任何运动都有益于健康, 最佳的锻炼方式应该是有氧运动。所谓有氧运动是能指增强人体吸入、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耐久性的运动, 这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时间长而不中断的运动, 能使人花点儿力气又不至于过分劳累, 出点儿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 喘点儿气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这种运动对人体最有益。至于运动的方式, 则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自由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和跳舞都是很好的运动。现在盛行的扭秧歌、打太极拳和跳老年迪斯科也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4.“放松一点儿”
放松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人是有思想、有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 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情变化, 不止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理状态, 影响他们的健康。要想不得糖尿病, 保持一种平常之心来对待一切十分重要。
5.“药服一点儿”
那么,这种终生疾病可以预防吗?可以避免患病吗?
笔者就此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志民教授。
《百科知识》:刘教授请你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情况。
刘:糖尿病是一种顽固性的终生疾病。在20世纪之前,糖尿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古罗马医生阿莱泰斯这样恐怖地描写:“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患者溶化的肌肉和肢体流入尿中,患者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的生命是短暂而痛苦的……”
那时,糖尿病就等于死亡,患者发病的生存年限仅4.9年!1922年,加拿大医生班廷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命运。用胰岛素等药物,可以维持患者几年至几十年的生命。
《百科知识》: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刘:可以、可以预防!原来还没人敢这么说,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地谈了。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类,1型一般是指先天遗传糖尿病,一般生下来就有,约占患病者的10%左右。大量存在的是后天患上的2型糖尿病。我国在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研究领域不仅起步早,而且成果卓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4年2月10日,我参加了在印度召开的世界糖尿病预防大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上千名专家与会。大会首先宣读传阅的文件,就是已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潘孝仁教授牵头研究完成的《大庆糖尿病预防6年前瞻性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又被简称为“大庆研究”。大庆地区是我国糖尿病高发区,20岁以上的成人中有将近20%糖尿病患者。这项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对糖耐量异常者——就是血糖稍高、但还未达到正式患糖尿病者进行的研究,这些人被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3左右会转化为糖尿病患者。潘孝仁教授等把这些人进行随机分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历时6年。结果首次证明,简单的以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在高危人群中降低30%—50%患糖尿病的危险。
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外学者获悉,几年以后,芬兰、美国分别组织了大型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这两项大型研究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大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大庆研究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远见卓识与成功。
《百科知识》:那么,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呢?
刘: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国际糖尿病联盟认为,现实状况是:任何人、任何年龄、任何地方都有发生糖尿病的可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糖尿病了解不多,大约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还不太明白。因此,希望全球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政府官员、健康人群等等,都对糖尿病充分警觉。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为了提醒人们关注不断增加的糖尿病,也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班廷,把班廷的生日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2006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预防人人有责”。
要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引起这种“富贵病”,大致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不科学的饮食、运动太少导致体内出现氧化过激反应,产生大量的、有害的自由基,通过人体的内循环,自由基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脏器,当然是相对薄弱的脏器,如发生在胰岛细胞上,就导致糖尿病;如发生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就可能导致高血压。而在发病前,人体会先出现代谢异常,一般经过10年左右的缓慢发展期,最后导致病症的明显出现。
由于发病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因此,代谢异常其实从30多岁就开始了。但是,对30多岁年龄段的人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们往往注意不到自身的危险,甚至拒绝采取什么措施。30多岁的人,要提高警惕啊!
《百科知识》: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刘:脂肪是导致糖尿病的第一大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喜欢大吃大喝的大有人在。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必然导致脂肪的摄入量过多,出现肥胖,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
此外,每餐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10克,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尤其是尽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免得脂肪堆积。为什么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一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较少呢?过去粮油限量供应,一个月每人就半斤肉、半斤油,吃得不好、油水少,脂肪的摄入量很难超标。所以,现在需要控制的是油的摄入。即使父辈没有糖尿病,也不等于没有这方面的基因,因为,那很有可能是没有机会表现,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机会来了……
控制油的摄入是一方面,然后还要控制糖分的摄入,这主要是指主食。每天所吃主食的量最好不要超过半斤。另外,进食时最好慢慢吃,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像非洲难民似的一顿饕餮大餐。国外作过试验,一碗饭10分钟吃进去,血糖马上就升的很快、很高,要是半小时吃下去,血糖升的就比较慢。上海的泡饭、北方的面条,都让人吃得很快,不利于血糖控制。
《百科知识》:食品的种类是不是有选择和控制?
刘:是的。很多食品需要我们有节制地控制,高热能零食也需要适当控制。比如,10粒花生米等于半两米饭、一把香瓜籽等于半两米饭。人们几乎都知道,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超量饮酒对人体有害。在酒类中,100毫升葡萄酒等于半两米饭、250毫升啤酒也等于半两米饭。很多北方人为了显示豪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是最不健康、最不科学的饮食方式。北方人喜欢吃地瓜、土豆,这两样都是高淀粉即高糖食物,喜欢吃也应该适当控制。2两地瓜或者土豆的热量,相当于半两米饭。粉条基本上是一两等于一两主食。还有山药、百合,差不多都可以算作主食。南瓜倒可以适当多吃,因为南瓜属于高纤维食品,可以减慢胃肠道的吸收。
实践证明,控制饮食,少吃也是长寿之道,每餐吃八九分饱就可以。古人说,“要想长生,腹中常空。”一项调查发现,咖啡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天饮4~7杯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系数最小。
《百科知识》:光吃不动会怎样?
刘: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每天应该有40分钟~1小时的户外运动。人是高级动物,动物就得动,否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现在很多人生活比较安逸,“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整天看电视,不动好休息。”活动太少,也是使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也是患上各种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生活和工作节奏不要太快、太紧张,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也能促使糖尿病的发生。要学会自己解放自己,学会寻找适当时机放松的本领,看戏、访友、郊游、远足、唱歌等等,调整一下绷得太紧的那根弦。
《百科知识》: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刘:经过几年临床医疗实践,科学家发现许多治疗糖尿病药物也有预防作用,比如二甲双胍、拜糖苹等等。拜糖苹是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美国权威机构批准的葡萄糖酣酶抑制剂。食物中的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蔗糖等等,复合糖经唾液及胰液中的酶的作用分解为寡糖,寡糖分解为葡萄糖才能够被吸收。拜糖苹可以使寡糖的消化吸收受到阻碍,肠道内物质消化吸收到可以吸收的葡萄糖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一倍,机体就有足够的时间来产生胰岛素,逐渐利用肠道吸收葡萄糖,从而避免了餐后血糖高峰。
糖尿病预防研究资料证实,服用拜糖苹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可以阻止糖耐量减低,就是可以阻止葡萄糖耐量的减退,避免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拜糖苹也是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预防性用药。
拜糖苹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对其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青少年、肠炎症、溃疡病患者、肝酶升高者不能使用,或日禁止使用。单纯使用拜糖苹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如果和磺脲类药物或者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能引起低血糖,这时候就应该静脉注射葡萄糖来补充了。
总之,把预防糖尿病这根弦绷紧,时时注意、处处预防,预防患糖尿病完全是可能的。
教案一
抵制毒品 健康成长(适合主题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2、让学生学会如何抵制毒品,用健康正确的观念引导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如何抵制毒品,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案例一:2005年末,我国有超过100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加上隐性吸毒者,估计中国实际存在的吸毒者有远超出这个数字。在册吸毒人员中,以青年人为主,近69.3%是青少年,其中16岁以下的就有1万多人,最小的不到10岁。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略)师:我国目前吸毒人员数量较多,而且呈低龄化的趋势。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毒品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毒品的危害,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抵制毒品的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新课:青少年处于人生的转折期,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青少年吸毒呢?
一、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漫画赏析:朋友之间的诱惑(课件展示)(请同学从中归纳原因)生:(略)师:交友不慎。如果在较密切的朋友中有吸毒的人,则青少年吸毒的可能性就比其他青少年要大。案例二:据江苏某戒毒所统计,在不法分子的引诱下,因好奇而吸毒的青少年占收治戒毒人员的45%。昆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曾调查过205名25岁以下的戒毒学员的吸毒原因,结果因“好奇”吸毒的约占70%。
案例三:罗琦9岁时,父母离婚,她与外婆一起生活,连妈妈都很少见到。13岁喜欢上霹雳舞,辍学进了一个私人组织的歌舞团。1992年,17岁的罗琦独自到北京闯天下,很快成为一个乐队的主力歌手。第二年,因与人争执,左眼被打瞎,仅仅两个月后,她就以一首《选择坚强》,重新回到歌坛。正当她红遍全国时,在圈内朋友的影响下,她开始吸毒了。
根据这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归纳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生:(略)师:这两个案例体现了:盲目好奇;解除烦闷,摆脱困境这两个原因。除此以外,还有不良家庭及环境的影响、摆阔气,赶时髦、追求享乐,寻求刺激等等。青少年社会经验少,自控力差,容易轻信他人,特殊时期的叛逆心理等这些因素会使得青少年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因此,青少年要学会一些方法自觉抵制毒品,健康成长。
请同学们以小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有哪些抵制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二、青少年抵制毒品的方法
生:(小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做适当记录)
师:
1、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⑴、青少年要正确把握好奇心。青少年应该积极地学习和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和危害,对待毒品要有鲜明而又正确的态度,不能心存侥幸,克服自己的好奇心。⑵、青少年要有坚强的意志。面对身边不良分子的诱惑能坚决说不,就算有叛逆心理作祟,也要分清是非,摆明立场,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⑶、青少年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听取父母老师合理的建议,不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难免的,青少年可以通过与同伴沟通,向父母老师求助等办法来正确面对,而不能自暴自弃,受毒品的侵害。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⑴、青少年要树立防微杜渐的观念。有许多习惯都是从不经意间开始,不能因为“有意思”,“吸一口没事”等想法的引诱而与毒品发生“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因此,青少年要培养不吸烟、不喝酒、不乱交不良的朋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⑵、青少年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青少年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要一味地与他人攀比吃穿,贪图吃穿,追赶时髦。当青少年过分追求物质时,容易被坏人所利用,逐步走向吸毒的深渊。⑶、青少年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青少年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应该保持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精神状态,远离歌厅、舞厅、迪厅、酒吧、游艺厅等娱乐场所,远离吸毒者,防止被引诱、欺骗而沾染毒品。
3、防范毒品小绝招。⑴、直截了当法⑵、金蝉脱壳法⑶、及时报告法⑷、主动出击法⑸、秘密报案法——让学生表演这些小绝招;总结:毒品严重扰乱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和谐,还会侵害个人健康的身体,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青少年更应该远离毒品,建好坚固的心理防线,掌握一些技巧坚决抵制毒品,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案二
明辨是非 做禁毒小卫士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一些明星身上的阴暗面,不断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不能盲从,能辨证地看待世界,学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事物,坚决抵制不利于自我成长的诱惑。懂得如何分辨不良的诱惑,真正的远离毒品,做禁毒小卫士。
活动准备:
1、相应资料的搜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确定主持人;
4、组织部分学生表演小品。
活动过程:主持人:开场白后,宣布活动开始。先请大家来欣赏小品《如此作曲》。(剧情简介:歌星QQ出道以来走的是实力派路线,自己能作词作曲,并拥有美妙的嗓音,深受歌迷的喜爱。小玲是某报社记者,同时也是QQ的超级粉丝,特别喜欢QQ的歌。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玲接到报社的任务,要对QQ进行一个多月的跟踪采访。于是,小玲便兴高采烈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QQ。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有一天,小玲离开以后忽然想起采访笔记落在QQ的工作室了,就折回去取。门虚掩着,她推门而入,发现QQ在往自己的手臂上打针。两人同时看到了对方,都惊呆了!QQ缓过神以后就轻描淡写地说:“不用点这玩意儿怎么写得出你们喜欢的曲子呢?”小玲感到非常痛心,拿起笔记飞快地跑了出去……)
小品表演到这儿,大家一定会猜测结果会是如何,下面就请同学为这个小品续写结局。同学:(发言略)主持人:适当点评同学的发言。其实,类似于小品中这种现象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让我们来看投影。
(以下内容可以制作成课件,并配以有关图片)“常常地想,现在的你,就在我身边露出笑脸……”曾以这首《笑脸》成名的歌手谢东和他的女友,在深夜被警方带进了北京石景山区鲁谷派出所。原因是警方在谢东家中发现了冰毒、摇头丸等可疑物,在其尿样检测中,冰毒、摇头丸、氯胺酮(K粉)均呈阳性。谢东随后坦承,他吸毒已达两年之久。警方对谢东及其女友作出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决定。明星吸毒,这在国内外的演艺圈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国外艺人,如JimiHendrix、JimMorrison,这样优秀的摇滚歌手就是因为吸毒而魂归天国。
2006年12月中旬,台湾警方查获了一起重大贩卖大麻案件,包括萧淑慎、庹宗康、屈中恒等多名艺人都涉嫌吸毒。此外,苏永康、杜德伟等港台明星曾因涉毒让他们的“粉丝们”伤痛不已。在大陆,1997年,有“中国摇滚第一女声”之称的罗琦在南京演出时毒瘾发作,被出租车司机直接拉到了派出所。罗琦吸毒的丑闻一时在国内传得沸沸扬扬。随后,景岗山、零点乐队的一些成员也曾因毒品在警方留下过不良记录。
那么,明星为什么要吸毒?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明星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压力。他们的借口也是:这对身体无害,可以帮助演员在拍戏过程中解除劳累云云。另一个原因是追求刺激,寻找灵感。著名演员尤勇就认为,吸毒本身暴露了一些演员和歌手的空虚心态,他们在众多的社交场合和娱乐场所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很难把持自己。第三,毒贩子热衷和明星圈的人打交道,毕竟许多明星有的是钱,不需要为了吸毒到大街上抢劫。2006年,刘欢在任禁毒大使时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坦言:“圈内确实存在想借助吸毒来寻找灵感的人,比如一些年轻人,他们以为沾上这个东西才显得另类、才能展示自己的前卫,才能找到艺术灵感。”事实上,艺术灵感是靠平时的积淀的,靠吸毒来激发灵感显然是荒唐的。吸毒带来的所谓灵感,是虚幻的、病态的。明星不能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来换取所谓的“灵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音乐家是靠毒品出名的。
刘欢告诫年轻人:“毒品的味道一定不要去尝,吸毒不是时髦,不是流行。搞艺术绝对不能沾毒品,不管你是多么了不起的大师级人物,只要沾上那东西,肯定玩儿完。”近年来,国家禁毒委员办公室已聘请了一些演艺界的明星作为禁毒宣传员和形象大使,比如濮存昕、阎维文等。中国女足的前任队长刘爱玲、著名歌手邰正宵、演员陈好(blog)、陶虹等人,也将陆续加入到禁毒宣传员的行列中。一些地方也聘请了形象良好的演艺界人士作为禁毒宣传员,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分别播发这些艺人的图片资料。主持人:问:
1、你如何看待明星吸毒的问题?
2、你认为明星吸毒会有哪些影响?
3、谈谈你以后会怎样“追星”?(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派代表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主持人:明星吸食毒品,一直存在,谢东被抓,表明了政府对禁毒的决心:无论是谁,只要吸毒,都属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件事对演艺界这个涉毒高危人群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作为公众人物,影视明星的行为容易让青少年群起效仿,所以更应该自律,起到表率作用。明星吸毒不仅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家人的幸福生活,断送美好的前途,更多的是会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首先受到侵害的就是青少年。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差,还不能坚强地抵御外来的诱惑,何况是一些自己喜爱的明星。对于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来说,应该学会如何“追星”,如何对待流行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目地模仿,需要用清醒的头脑辨别清楚是与非。我们应该多学习的是他们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困苦,为实现理想和目标执着奋进的信念。毒品是罪恶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这罪恶断送国家的明天。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争当禁毒小卫士,学会分辨,远离毒品,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案三
抵制诱惑 拒绝毒品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型毒品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新闻素材、案例,使学生透过新型毒品骗人的表象,认清毒品的危害,抵制不良的诱惑,不断加强对毒品的抵御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人们在迪厅里服用摇头丸后,疯狂摇头的视频。
2、有关新型毒品的基本知识。
3、反映毒品危害的案例。
4、写着“抵制诱惑,拒绝毒品”的大横幅。
活动过程:主持人:开场白后,宣布活动开始。请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人们在迪厅里服用摇头丸后,疯狂摇头的视频)课件展示——凌晨2:00左右,成都的一间酒吧内,一个男DJ不时声嘶力竭地喊着:“摇啊摇!摇啊摇!”“HIGH起来!HIGH起来!”并且鼓动大家同他一起喊。整个大厅像烧沸的开水,十余名光着上身的男青年聚在一起,站在吧桌上狂喊、狂舞、狂摇,虽然已是初冬,但他们依然大汗淋漓。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女站在吧桌上猛烈地摇着头,她先是脱掉了外套,然后脱掉了毛衣,最后脱得只剩下一件内衣。酒吧内看起来有二三十人食过摇头丸,男男女女个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还有的已经口吐白沫,呕吐不巳。不时有浑身无力的“摇头一族”被扶着走出大厅,一直在吧台前疯狂摇头的女孩也在别人搀扶下走出了大门,嘴里还傻呼呼地说着“我是一片云……”
请问大家看了以上内容后,有什么感想?同学们:(回答,略)主持人:这两个材料中的人们服用了摇头丸以后,都表现出超出正常的身体反应。可见,摇头丸会使人变得异常兴奋。有人认为,摇头丸是兴奋剂,在迪厅这种场所就应该是这样的,否则就是“土老冒”。摇头丸会让人有美妙的感觉,摇头、蹦迪的时候不用花力气,对人体毫无害处。其实,摇头丸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害处,它是新型毒品的一种。除此以外,新型毒品还包括冰毒、K粉等。它们大多打着兴奋剂、镇定剂的旗号,蒙骗人们,误认为对人体毫无害处,其实不然。
课件展示——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骨外科大夫说:“我们收治了一例这类的病人,由于在迪厅里狂舞,头部大幅运动之后,出现颈背部的疼痛,双上肢无力和麻木。课件展示——深圳市某公安分局一位法医说,在他们辖区因服用摇头丸而死亡的第一例发生在1997年7月9日,死者是四川女孩,21岁。她头天晚上在一家夜总会跳迪士高,服食了摇头丸,回到家药性没有消失,继续跳,并且又服了一粒摇头丸,跳疯了。三四个人想让她停下来都控制不住,一直跳到全身衰竭倒了下去。法医尸检结果发现血液、尿液里有大量的甲基苯丙胺成分。
主持人:下面进入“触目惊心”环节,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则的案例。(课件展示)案例一:一个女孩的自白(长沙市强制戒毒所)由于我偏离人生的航线,使自己一度失去自我,成为了一名吸毒者。今天我站在这里,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诫大家。我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从小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我的童年十分幸福,入学以后,我一直都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也特别爱好音乐。高中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业余歌手,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我骄傲而满足。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以后的命运。记得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受邀来到刚从广州回来的朋友家,一进家门,只见她坐在床边,在锡皮纸上烧一种白色粉末,嘴里含一根管子吸烧出来的烟雾,从来没有接触过毒品的我问她在干什么?她告诉我,因工作关系她有头疼的毛病,她吸的是一种特效止疼药。不管什么地方疼,只要吸上几口,马上止疼。我一听,马上想到自己也有胃疼的老毛病,既然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何不试一下。于是我学她的样子吸了一口,没什么反应,我又连吸了好几口。果然我的胃不疼了,身子轻飘飘地、头也发昏,脑袋一片空白,只想找个地方躺着不动,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轻松感。有了第一次这种奇妙的感觉后,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以后每当我胃疼,我就找她。就这样,最后我把自己送到了这里。
案例二:2005年7月4日晚7时许,小文受小洋邀请去A8慢摇酒巴玩,小洋出钱从绰号大曾的人手中购买到6粒摇头丸。小洋问大曾如何吃毒品,大曾就将摇头丸一粒给小洋,一粒给小文,他们将摇头丸放在酒杯中倒入啤酒冲服后开始跳“蹦迪”。狂摇了一会儿后,大曾又拿出兰色粉末状物,问大家要不要,小文就用酒杯装了一些用酒冲服。摇了不久,小文就出现了抽搐,并躺在地上打滚,A8慢摇酒巴老板发现小文抽搐,叫保安将小文抬到大厅沙发上。后来酒巴老板与众人一起把小文送医院抢救,小文救治无效,于凌晨4点20分死亡。经鉴定,小文死于K粉重度中毒。案例三:小敏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15岁的她便来汕头打工,并认识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后,小敏发现小李是名“瘾君子”,每次赚的钱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劝小李“改邪归正”,但不管怎么劝说,小李却始终无法戒除毒瘾。为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劝说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后戒”的办法来证明毒瘾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说服男友彻底戒毒……然而,小敏失败了,她非但没有帮着男友戒去毒瘾,自己也陷了进去。此时,她方悔不该当初,但“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了她。2008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后进了戒毒所……
问:
1、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你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会怎样处理?
同学:(讨论后回答)主持人:吸毒极易成瘾,一旦成瘾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依赖性。会导致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低下,抵抗力极度下降,易发生各种病症。毒友之间乱用工具也会加剧艾滋病的传播,吸毒女性除了本人身心会受到毒品的侵害外还会祸及下一代的健康。青少年会受到来自毒品的多种形式的诱惑:毒品能减轻身体的不适,能治病;同伴的劝说和引诱;对毒品的无知,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够以身试毒,并成功戒毒;吸一口、吃一粒没事等等。然而,青少年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不能正确地做出是非判断。那么,我们遇到这些诱惑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课件展示——不以毒解愁;不放任好奇;不侥幸尝试;不乱交朋友;不盲目仿效;不听信谎言;不无知虚荣;不吸烟喝酒……希望大家能掌握抵制诱惑的方法,拒绝毒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我庄严的承诺:拒绝毒品,从我做起!(拉开横幅,全班同学轮流签名)
教案四
远离毒品 成长不烦恼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并找到应对的方法,真正地远离毒品,抵制毒品的诱惑。
活动准备:
1、准备《成长的烦恼》中迈克和同伴参加聚会,受到毒品诱惑的那一段视频。
2、找一些能反映青少年吸毒原因的案例。
3、准备一块展板,每人一张漂亮的小纸条。
4、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便于课堂讨论。
活动过程:主持人:《成长的烦恼》这部美国连续剧相信大家都看过,那幽默搞笑的场面让我们至今不忘。特别是其中的迈克,调皮捣蛋,但又不乏正直。今天,就让我们重温其中的一段内容吧。视频播放:迈克和两个朋友在闲逛,遇到了同校的一位同学,在他的邀请下参加了他们在一个同学家的聚会。在聚会中,迈克看到有人在吸食可卡因,并且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也邀请迈克一起尝试。迈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两个好朋友,并且表示了要走的想法。可是,两位好友禁不住诱惑要去尝试一下,另外的其他聚会参与者也在看着迈克可笑的举动。这时的迈克在犹豫着,是留下来尝试还是离开?最后,迈克不顾姑娘的引诱、好友的劝告以及在场其他人的嘲笑,毅然回了家。并且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非常高兴迈克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毒品的诱惑,表扬了他。迈克也通过这件事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的结局:爸爸告诉迈克,他的朋友打过电话来,说没有碰那玩意儿,并且说迈克是对的。(若没有视频,可以找相应的同学进行小品排练)
主持人:这个短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的现实,毒品泛滥。这些孩子手中的可卡因也是毒品的一种,对人体也有着很大的害处,吸食后也容易上瘾,无法摆脱药物的控制。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远离毒品 成长不烦恼》!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诱惑,如果意志不坚定就可能会误入歧途迈克在毒品的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是值得我们每个青少年学习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青少年没能抵御诱惑,被毒品所俘虏了呢?让我们来看以下的几则案例。
课件展示:案例一:案例:刘某13岁时,父亲因吸毒成瘾吸光了所有的家产,母亲因此出走。此后,刘某常看见父亲与毒友在家里吸毒,等父亲和毒友们走了之后,刘某便捡起被扔在地上的锡箔纸和吸管,模仿大人们的样子寻找“感觉”,有时他还偷了父亲的毒品来尝。一年后,刘某的父亲被公安机关抓获,刘某因此没了依靠,开始通过盗窃来筹措毒资。多媒体——受家庭不良影响而吸毒案例二:16岁的杨某某原先是班上的文体委员,校足球队队员。在与同学代某某的交往中,经常看到代和其兄弟吸毒。杨某某知道吸毒是有害的,是学校和家长所不允许的,但他并不知道危害在哪里,危害有多深。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再加上自己实在好奇,杨某某吸了第一口毒品,从此无心学习,常和毒友纠合在一起吸毒。多媒体——出于好奇心和无知而吸毒案例三:杨某是个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和几个同学去看录像。录像厅里乌烟瘴气,许多青年不断发出怪叫,杨某意识到他们在吸毒,就在杨某打算离开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流里流气地问:“土老冒,见过吗?”杨某回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支有毒品的破烟吗?”小伙子继续挑衅道:“不敢抽吧?”一向争强好胜的杨某经他一激,一把夺过烟抽了起来。从那一刻起,毒品便悄悄在他身上生了根,杨某因一时的好胜,不仅输掉了自己的身体,还输掉了自己的前途。
多媒体——争强好胜而吸毒课堂大讨论:根据案例以及你所了解到的其他知识,归纳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用小品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同学:(按小组进行讨论,并用小品的形式展示给全班)
主持人:同学们风趣幽默的表演给我们带来了欢笑,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课件展示:
1、交友不慎;
2、盲目好奇;
3、解除烦闷,摆脱困境;
4、不良家庭及环境的影响;
5、摆阔气,赶时髦;
6、追求享乐,寻求刺激等等。
主持人:面对毒品的诱惑,我们需要用坚定的意志去抵御。同时,也要找到一些技巧对付引诱你吸毒的人,能成功地摆脱他们。请你想一想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同学:(按小组讨论、记录,并全班交流,对于奖得又多又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课件展示:抵制毒品小技巧——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诱惑:“吸毒会上瘾,害人害己别给我。”
2、勤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拒:“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一起游泳、看电影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
4、及时告知法:当有人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或直接报警。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们了解如何预防感冒,健康度过冬季。
二、教学过程
1、前言:
每到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时,许多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感冒。特别是婴幼儿体弱,一旦发生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微咳、咽部不适、发热等,孩子家长就高度紧张,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往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那么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呢?
2、谈谈对感冒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感冒的经验,至于感冒的症状,只要一提到“咳嗽、流鼻水┄┄”,大家便能马上知道,但“咳嗽、流鼻水的“感冒”却少有咳嗽和流鼻水,倒是有发烧或单纯地只是口中或手脚的发疹。
若说“感冒”是一种正式的医学名词,倒不如说是各种呼吸器官感染症的总称或许更适当吧。
3、应对感冒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感冒一般 3~4 日可自愈。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用治疗,感冒严重时,可以引起眼结膜炎、中耳炎、灯,也可以形成败血症。此外还可以是风湿病、肾炎、心肌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诱发起因。因此有人说,感冒是百病之源,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医治。
a、让孩子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如粥、面片、等,少吃大鱼大肉。
b、室温和湿度要适宜。屋内空气要流通。
c、发烧的孩子,如果提温低于 38.5 ℃,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檫欲,如果发热超过 38.5 ℃,同时要给予药物退烧。
4、如何预防感冒?
a、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治病毒侵入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平时应多注意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提高耐寒力,接受阳光照射。
b、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预防治疗营养不良及佝偻病。c、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
班级:
时间:2018年
月
日
地点:教室
一、教学主题:雷电灾害与防范
二、教学过程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
(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受雷击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抢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可半途而废。
(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13)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4)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15)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妙者, 女少也。活泼好动, 无忧无虑。然而在理论上, 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 比男性高5倍。这种风险可能在青春期就“埋下伏笔”。
首先, 女性的饮食习惯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学业的压力使很多女孩会借助甜食减压。其次, 相比于男性, 女孩子“天生”对运动没兴趣。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肥胖。
有报道称, 女性10岁以前患糖尿病, 初潮可能延迟。而严重的糖代谢紊乱易造成停经, 降低日后的受孕率。需要提示的是, 女性糖友在月经期, 血糖会明显波动。一般在月经前和月经期, 血糖升高3~5天。因此在行经前几天应少吃多餐, 但不要擅自改变药量。
怀孕时少食多餐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把妊娠糖尿病单列出来, 足见其特殊性。
有些女性会在怀孕期间, 尤其是24~28周出现妊娠糖尿病。产后有3种不同的发展轨迹:自愈;转变为糖尿病前期;变成2型糖尿病。多数女性会自然好转, 但有3%~8%的女性会继续患病。并且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 在未来5~10年内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30%。
若孕前就是糖友, 那妊娠会加速胰岛功能衰退, 加深糖代谢紊乱程度;还会加速慢性并发症进展。女性糖友怀孕前, 我们都要对其血管并发症进行评估, 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血糖过高, 会增加妊娠风险, 可导致自然流产、先天畸形、巨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各类新生儿疾病也会高发, 如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对于糖妈妈, 需要内分泌科和产科共同监测, 确保母婴健康。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和超重者、有心血管病者、吸烟者、分娩过巨大儿的妇女等;此外, 妊娠年龄大于30岁, 反复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皮肤感染经历者, 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危险较高, 要引起重视。
预防妊娠糖尿病, 首先要控制体重, 孕期总体重增加不宜超过10公斤, 以每月不超过2公斤为宜。为避免餐后血糖过高, 可少量多餐, 每天吃四五顿, 每餐七分饱。此外, 建议所有妊娠女性在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 筛查糖尿病。假如确诊为妊娠糖尿病, 产后6~8周再做糖耐量试验。之后每年要按期查血糖。
中年时最怕发福
中年、肥胖、女性——三个因素加在一起, 似乎成了疾病入侵的最好理由。
女性步入中年后, 大都安居乐业, 吃得好、烦恼少, “多进少出”容易囤积脂肪。一旦发福常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甚至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肥胖分为两种, 一是全身均匀的胖, 另一种是中心性肥胖, 即腹部脂肪增多。腰围反应了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堆积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最典型特征。
要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腰围。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 就可以视为中心性肥胖了。而预防肥胖的关键就在于“少吃多动”。中年女性最好坚持每天半小时的出汗运动, 一周5次。
更年期别乱补雌激素
女性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明显波动, 这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糖尿病这个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然而, 据报道, 密歇根大学内科和妇产科博士凯瑟琳·金研究发现, 只要坚持每周150分钟的有氧锻炼, 更年期就不会成为女性得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血糖波动导致的症状和绝经表现很相似, 如情绪变化、潮红、乏力。加之上了年纪活动量少, 多种因素一综合, 更年期女性并不能放松对糖尿病的警惕。若是原先就有糖尿病, 可能使更年期提前, 且病情也会加深。
有些患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 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后, 也会出现血糖增高。而对于处在更年期的女性糖友来说, 骨质疏松不可忽视。近一半糖友伴有骨密度降低。
老年后护好心脏
冠心病与糖尿病在病因上有着密切的关联, 就比如一枝蔓上长出的两个瓜, 无论患上其中任何一个, 再患另一个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女性糖友进入老年后, 这个风险更大。
“2型糖尿病导致的心脏问题, 正在成为美国老年女性的首要死因。”美国纽约蒙特费欧医学中心糖尿病教员卡桑德拉·汉德森说。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绝经后, 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大幅增加。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者, 发生心梗、中风、放支架后再狭窄、猝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严重威胁生命。因此, 所有冠心病患者, 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得过妊娠糖尿病或生出巨大儿的患者, 每年都要化验血糖, 必要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一辈子预防感染
相比于男性, 女性尿路、生殖道感染风险本身就高出数倍。假如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它对外阴皮肤的刺激, 使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 预防感染是女性糖友一辈子都要警惕的事。
首先从生活细节做起。保持外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内裤要宽松透气, 禁用肥皂水或刺激性洗涤剂擦洗外阴, 尽量控制抓挠,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假如霉菌感染反复发作, 或难以治疗, 可能意味着血糖失去控制, 必然要尽早就医。
此外还应关注性健康。性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病程有密切关系, 女性糖友心理因素异常, 会出现性欲减退、性交疼痛和性唤醒力下降, 同时伴有阴道液分泌速度缓慢或不足等问题。而性不和谐会影响夫妻关系。
首先是“少食法”。预防糖尿病,控制饮食总量最为重要。每人的食量根据体重和能量的消耗不同,要注意“量出为入”。如果每餐都吃得很饱,显然会使多余能量积蓄导致肥胖。饱食感和饥饿感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醒人们调节摄入的食物数量。但是超重或肥胖的人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会出现饱食感和饥饿感的失调,这就是为什么肥胖的人经常会有饥饿感,有多吃、吃零食和睡前进食的习惯。但是往往会越饿越吃,越吃越胖,越胖越饿,形成恶性循环。只有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节食才可能纠正。要根据体重的不同来决定减少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肥胖者每餐可控制在六七成饱,超重者则可控制每餐八九成饱。特别要注意有规律地进食,持之以恒,逐渐将体重减下来,医生不建议采取短时间过度禁食的方法将体重快速降低。
选择进食的品种,用粗食替代一些精制食品。要注意的是,粗粮也是提供能量的食物,只是比精制食品的比例低一些,故粗食亦不可食之过量,否则事与愿违。医生不主张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这是因为一则肥胖者多食欲好,少食多餐常常会变成多食多餐;二则,打破一日三餐的生理规律,不利于胰岛功能的保护。少食多餐只适用于少数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病人。对于早餐正常的人来说,午餐少吃是较为可行的办法,目前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
其次是“多动法”。正常体重者要保持能量“出入平衡”,超重或肥胖者要让能量“多出少入”才可减轻体重,因此除了减少食物的摄取量,还要配合适当的运动才更加有效。每个人的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年轻且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尽可能做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如年长或有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可采取步行的方式运动。运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运动量要足够,且要持之以恒。如不能每天运动,可每周安排2~3次时间做较大量的运动。很多人因为工作忙而忽视运动,其实可在生活的每一个点滴时间增加运动量,如上下班步行或在乘车时提早两站下车步行,上下楼时爬楼梯或爬三五层楼高,饭后散步半小时,久坐后起身活动或步行十分钟等,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一天的生活中找到增加运动量的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还有“监测法”。有些人总说自己很注意少食多动了,怎么还是没有效果。分析其原因,不仅在于食得不够少、动得不够多,还在于没有通过量化指标不断了解自己的调整幅度。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一个称、一个尺,经常量一量自己的体重和腰围,记录下来,进行检查和对比。根据记录来判断控制体重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从而调整饮食和运动,促使体重向正常数值回归。常用的监测数值包括体重指数(BMI),数值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的正常值应小于25。男性腰围应该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应该小于80厘米。另外,可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尽可能保持在正常范围。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