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简析

摘 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历届领导人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发展,指导党和国家的发展。而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在现实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顺利,做到实事求是解决现实问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冲破束缚,做到理论结合现实,不唯上,不唯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事求是;实际调查;解放思想;主要矛盾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历程及思想内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实事求是一词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由我党的第一代領导人毛泽东提出来的,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确切的论述,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文革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概括了其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为“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在新世纪的中国提出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十八大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古典故事,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和意义。他强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非以个人的主观想象或从抽象的定义出发,做出判断。“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既要重视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实际对理论的基础作用,离开了实际现实的理论只能是“本本主义”。“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并抓住其本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就是说一切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也要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看其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

二、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一)先调查,后发言

1930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把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这同时也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和实事求是是相对立的。事实存在于现实中,要了解事实究竟如何,不能靠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道听途说或随意想象,不仅会扭曲现实,也会影响正确的判断和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二)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时邓小平提出的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补充,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当时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这一论断,是对“两个凡是”做出的回应,“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出“两个凡是”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也就是说,当时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是要从左倾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当下,解放思想仍是做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因为当下仍存在“唯上”“唯书”的现象。必须明确任何论断,任何人的论断都不是永久有效的,即使是真理也有其相对性,必须站在昨天、今天、明天的角度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事求是,在任何发展阶段,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

(三)抓住问题主要矛盾

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前提,深入调查时手段,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关键。进行实际调查得到的是原材料,还需要对这些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最终是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而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并且不避讳,不畏缩,正视事实,分析矛盾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解决现实问题。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时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从根本上说是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方针、路线、政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国领导人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坚持实事求是是长期的,尽管在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但那都是前进中的障碍,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前进的大方向没错。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钱淦荣,罗正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何银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存在论基础[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78-79.

[5]侯惠勤.实事求是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思想保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26-30.

[6]王龙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J].求知,2020(01):48-50.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801.

[8]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18.

[9]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作者简介

李金芳(1994—),女,山东菏泽,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作者:李金芳

第2篇:岳麓书院 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余年来,岳麓书院始终秉承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坚持经世致用,推行知行合一,熏陶和培育一代代经邦济世的优秀人才,成为无数贤才俊彦心中圣殿。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毛泽东一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很重要的渊源和影响,便是他在青年时期深受倡导经世致用学风的湖湘文化影响,深受岳麓书院牌匾上‘实事求是’风气的影响。”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的重要論述,深刻阐明了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关系,将岳麓书院的历史文脉推进到了新时代。

湖湘文化涵育“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源于岳麓书院,是历史的必然。它与岳麓书院倡导的学以致用理念一脉相承,与湖湘学派的千年坚守息息相关。

岳麓书院始创于公元976年,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延续千年办学的古老学府之一,世称“千年学府”。

1166年,34岁的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奔走于湘江两岸讲学授徒、传道授业,宣扬理学,提倡实用,反对功名利禄,确立了道治“体用一源”学术宗旨和崇尚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湖湘学派,使书院成为湖湘学派大本营和湘学输出地。黄宗羲评价说:“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明清之际,岳麓书院成为湖湘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学子王夫之脱颖而出,提倡要注重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认识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培育了近代湖湘学风。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岳麓书院蕴藏“烈风雷雨弗迷”的壮志豪情和救世济民的博大胸怀,培养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一大批经国济世的学生,他们直面问题勇担责任,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立志建设强盛之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以实事程实功”,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左宗棠明确提出“求诸事物之理”,筹办福州船政局,收复新疆。维新变法期间,谭嗣同推崇实学思想,与梁启超等人办起了“时务学堂”,推行改革志在振兴中国。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经过湖湘文脉在实践中对经世致用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实事求是逐渐成为岳麓书院的学风。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牌匾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教育学生发扬“学以致用、注重践履”的学风,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赞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但“有见于实、无见于行”,本质上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截然不同。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1955年,毛泽东重游岳麓书院,写下诗句,回忆当年青春韶华追求真理的过往。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深受湖湘文化和岳麓书院的启迪和影响,他的老师杨昌济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他,“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青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受到“实事求是”学风熏陶,提倡“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1917年和1918年夏,毛泽东和同学相继在长沙、安化、平江、浏阳等县游读“无字之书”,接触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加深了对当时国情的理解。

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张志初说:“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友了,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了,这些都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自此开始萌芽了。”

在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的情况下,果断决定转兵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抵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号召“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积极探索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不断提升改造。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这是“实事求是”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马列经典文献里。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校训。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和重大贡献者,实事求是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与洗礼。

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瞎指挥下,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清党”放弃抵抗,盲目鼓吹“如兄弟般团结”。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的大屠杀中,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万多名共产党员被杀害。大革命的失败,促使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1929年初,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领导人之间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导致红四军进攻东江失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深入工人、农民、士兵中调查研究,找到了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统一了思想,纠正了错误。古田会议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奠定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石。

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使革命队伍迅速壮大。然而,正当革命继续发展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全盘否定毛泽东制定的正确路线和军事策略,推行教条主义、冒险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到惨重损失,致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了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旗帜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力地指导了抗战。然而,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到达延安后,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反对放手发动群众,推行右倾投降主义,引发新的思想路线之争。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右倾错误。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更加深入人心。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明确地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焕发出旺盛生机活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是我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雄辩地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就兴旺发展,否则,就要遭到挫折失败,付出惨重代价。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党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发动了“大跃进”,引起了严重的浮夸风,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上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会后,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了当时农业、工业建设中存在的急躁冒进等重大问题,工、农业调整成效明显。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实事求是地认识“大跃进”以来实际工作和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和政治关系等方面的调整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根据中国客观实际,发表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5天后,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實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向人民交出圆满的“赶考”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新冠肺炎疫情“迷雾”,快速恢复经济并向世界各国提供支援……中国正意气风发走在新时代,迈向世界舞台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这是湖南的骄傲,是新时代赋予湖南的新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的新观点新论述,传承、宣传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湖南智慧、湖南力量,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作者:吴义国

第3篇: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领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胜利推进,靠的就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领。

“实事求是”,语出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句。此处“实事求是”的意思是考证古代经典文本的真正含义。1917年,岳麓书院改建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上任之初便为岳麓书院题写了“實事求是”匾额,并配以“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对联,勉励学生勤奋钻研,追求真理。从此,“实事求是”越来越引人注目。毫无疑问,当年毛泽东寄宿岳麓书院看见“实事求是”匾额时,必然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实事求是”的深入思考。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实学”的影响也密切相关。在杨昌济先生引导下,毛泽东对三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很感兴趣。一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他反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而强调“行先知后”;二是实学思想家颜元,他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三是顾炎武,毛泽东很推崇顾炎武“足迹半天下”“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的学风。这三位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都给青年毛泽东以深刻影响,毛泽东把他们的观点都抄录在自己的《讲堂录》中。他的《讲堂录》中还有关于曾国藩“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等言论的记载,并分析评论说,“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所以,毛泽东很早就主张“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即要向实践学习。1917年暑期和1918年春,他同萧子昇等先后到湖南一些县乡游学,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这种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习惯,成为他日后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都得益于他重视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

1941年,毛泽东以《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光辉文献拉开了延安整风的序幕。在这篇文献中,他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实事”不再是指古代文本,而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不再指“是非”意义下的“是”,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也不简单是指考证,而是指深入“研究”。这里,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的内涵,从考证文本的本意,转化为党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脱离实际、违背实事求是精神的教条主义流毒,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认识统一和组织团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胜利推进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南。

毛泽东之所以无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不仅因为他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早的倡导者,而且因为他是“实事求是”的伟大践行者。离开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就不能深刻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就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之所以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理论飞跃,就在于他坚定不移地恢复和弘扬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曾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实事求是上升到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高度,就是因为这一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是基于这些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历史方位作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另一种事实,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正是基于上述必须正视的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这两个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完整地构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

(作者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张国祚

第4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绪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支配自己心得的认识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证券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之处,“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实验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绪,“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阵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越,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救助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时间的依赖关心,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借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注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但在1957年下半年抑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虽然毛泽东曾在方向“大跃进”的错误并 加以纠正,但党在时间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认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大学是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心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举行。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了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比昂、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看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证券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正式经过了这个时期不断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权威才重新确立起来,改革开放才取得了重大胜利,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

进入21世纪,我们又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江泽民继续强调解放思想。正式经过了这个时期的解放思想,我们应对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胜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依赖,胡锦涛在多种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对于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正是在新的思想解放的条件下,我们又取得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成就,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社会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制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阐述。

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不会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边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2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意义。再次,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最后,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因此,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这一纲领发挥了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内,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根据地自身的建设,有利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经济困难和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支援长期的独立自主的革命战争。在人民革命力量逐渐进入城市和管理城市的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安置因战争而造成的失业人员和稳定民心、稳定社会。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其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作用。因此,保护民族工商业,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正确思想,为经济落后国家在革命时期以及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建设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正确的实际选择和理论依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5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院系:政史系

班级:101班

学号: 24

姓名: 陆琳琳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对于党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字,就特别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下述基本观点:

首先,“实事求是”根源于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指出,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时,就必须如实地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客观规律,绝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只凭一时的热情,只凭死的书本,去臆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根源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就必须注意认识事物的内部、外部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状况,把握其固有的规律性,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动态地如实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趋势、过程。

再次,“实事求是”根源于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反映过程,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

2

而发展,越来越丰富和深化。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统一,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做到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一定要防止犯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的有机统一。它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为方法论,并加以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2】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具体事物,就必须从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出发,要对具体事物做具体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实的,全面的了解事物的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者什么本本、原则出发,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形成不符合实际的思想理论,由此就会导致方针政策的失败。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既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又强调要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我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既应从具体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应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为此,就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指导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和研究。

第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把认识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的惟一途径。所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自觉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具体事物,去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注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抛弃过时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并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使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总是保持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先进性,指导实际工作顺利进行,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的意义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全部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应当肯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乃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能够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理论上说,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正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乎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发挥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个党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始终符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从而显露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实事求是确实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党在建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今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3

序号 文献标题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谈对改革问题中几个关节点的讲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方法的改革

张信先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2期

4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考

蒋盛云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7年5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需把握的问题思考 年

第04期

第03期

萨茹拉

内蒙古财经学院报 200054

第6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第7篇: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魅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一代一代先人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许多优秀的、正确的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路线。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从而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方针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西方有着天壤之别如何用它来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次会议指明了革命的新出路但是却滋长了左倾情绪。20世纪30年代初期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在开始的时候屡屡受挫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来引领全党以至于犯了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从而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斗争道路。在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基于当时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随后在1929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解决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问题。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坦诚便是企业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任何企业都应秉持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营,一旦违背这个原则,最终受损的往往是违反的那一方。

以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为例,事后证明该危机是相关不负责的供应商所造成的,当然这也暴露出了肯德基自身的管理问题,但当时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采取的措施是自揭其丑,没有托辞,勇于承担责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的立场,首先使各主流媒体对它所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肯德基自查出„苏丹红1号‟”、“愿承担法律责任”、“肯德基将赔偿”等几百条标题醒目的报道,使社会公众感到了肯德基纠错的诚意,仅距声明发表5天后,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协同各联合执法部门,向北京肯德基发出了恢复销售通知书,肯德基很快重新赢得市场。

而三鹿奶粉事件无疑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奶粉中被指含有三聚氰胺、三鹿集团成为众矢之的时,三鹿集团向外界发布的信息是矢口否认,但在9月15日下午,在河北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石家庄三鹿集团副总裁张振岭宣读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就„问题奶粉‟事故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消费者表示最诚挚的道歉,短短三天内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暴露出三鹿集团先前披露的信息是谎言。在披露真实信息方面,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在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事实真相。事实上,即使某些信息的传播会对企业不利,也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传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在公众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化不利为有利。

信息的传播讲求真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的经营亦是如此,但不单单是企业经营方面,无论什么方面,我们都应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来对待。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呢?我们看似对它很熟悉,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也就更说不上做到了。比如说有些人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像唯物主义,辩证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随便什么都能长篇大论讲一大堆,但是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了,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工作自然也无法得心应手了,这就像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却无法审时度势,随机应战,结果导致失败。学校里亦然如此,有时候同学们的政治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同学提问题提得极好,也能作出很精辟的结论,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没有将他们得到的结论或道理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作风中去。当我们到社会上去工作的时候,只会理论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联系实际,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关注社会发展和进步,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意。”唐代颜师古对其中的“实事求是”所作注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本义是指真诚地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任务。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矢前进的方向。"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如实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符合主观,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来取舍或剪裁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非静止不变的实际,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发展中国所需要的不可欠缺的科学精神,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从被迫战略转移走向主动战略进攻,由遭受严重挫折走向发展壮大,这一伟大转变是我们党领导红军用理想信念铸就的辉煌,更是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结果. 历史昭示我们,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它蕴含着党和红军乃至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得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人民军队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党和军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胜利,那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每个人都应当以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现今我们的社会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昨天还是物价平稳,今天我的早饭价格就涨了一倍;上周股市还“牛”劲十足,这周就大幅跌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一个社会发展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每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一般都不会是一朝

一夕的,不能说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的,也不会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比如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国家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当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也就是说,有30%的应届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413万,其中30%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是说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了82万,所以2007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因此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大学生就业理念就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另外大学生对月薪期望值过高,一开始进社会工作就希望工作既轻松,薪酬也高,这样自然很难找到工作了。所以当我看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想了很多。

“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在我看来和“北大学生卖猪肉”、“×华学生卖糖葫芦”之类新闻大同小异,只不过这次涉及的人数较多,不能再把它当作个例来看了,所以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就会更多一些。其实这些新闻或者现象都是一面社会的子,反射出的都是一些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对这一事件,有些人表示可以理解,“无可厚非”,“大学生可以放下架子了”,甚至有人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相当一部分则持反对意见,说这是“人才浪费”,是“大学生精神衰落的写照”。我觉得不论哪方的观点都是有其道理的,但我不能加入任何一方的阵营,我觉得考虑一件事情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站在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所以,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

设想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又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让我衣食无忧,如果刚好我所学的专业的岗位这几年社会需求饱和,我该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份薪酬诱人,技术门槛不高的工作摆在面前,我想聪明人都会动心的,何不试试,走一步看一步。我想,这也许也是大多数应聘大学生的心理吧。大学生这种放下架子,竞聘低阶层工作的行为应该算是某种概念上的解放思想。在课堂上我们所理解的解放思想,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新问题,我们应该“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作传统习惯的奴隶”,小平同志还说过,“在求实的基础上,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地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正像课上一位同学说的,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思路就会和没上过大学的不一样,大学生更可能对这一行业进行创新,没准若干年后就成了什么“搓澡大王”之类的百万富翁了。作为一名就业大军中的千万分之一,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灯塔。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加去努力研究学习实事求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重要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然而,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

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第8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929年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

1930年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 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 毛泽东 《实践论》、《矛盾论》 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 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

1941年 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毛泽东 实事求是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初步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

20C50S后半期 毛泽东 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起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80年 邓小平 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了概括;

2000年 十三届四中全会 江泽民 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002年 十六大 胡锦涛 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12年 十八大 习近平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形成时期:1921-1935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形成标志: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

成熟时期: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继续发展时期: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922年 二大 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1923年 三大 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1925年 四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 八七会议 毛泽东 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

1927年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 系统论述例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的道路的探索:

1928年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政权的思想;

1938年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的问题》 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阶段:

1949-1953年 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1954-1955下半年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1955-1956年底 发展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 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的概念; 1987年 十三大

首次论述;

1997年 十五大

丰富了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 邓小平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1986年 邓小平 再次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0年 邓小平 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 邓小平 南方谈话 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和概括性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9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作者: 来源: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也被称为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创新性的主要贡献有: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全面改革进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学总结,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提示可能考点: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邓小平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活的灵魂,是其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之所在。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方面。

第四,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途径,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把这三者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对实事求是命题的整体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都是党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的根本条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内涵,也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

上一篇:生物医学工程期末考试下一篇: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