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评论范文(共5篇)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10月31日晚在上海举行。随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上海世博会闭幕,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委员王岐山在闭幕式致辞。他表示,上海世博会汇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走过了一段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之旅。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闭幕式上评价本届世博会时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是世博会事业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在世博会闭幕后流传下去。
上海世博会组织方代表向2015年下一届世博会组织方意大利米兰的代表移交了国际展览局的旗帜。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博会。自从5月1日开幕以来,世博会吸引了7308.44万中外游客入园参观,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汇聚其中,展示了创意绝伦的展馆、先进科技发展成果、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并着重展示了各国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在闭幕式上,中国众多知名艺术家和演出团体与各国参展方代表们为人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上海宣言》倡设世界城市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昨日下午闭幕,闭幕大会上宣读了《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提出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据介绍,《上海宣言》是一份意愿性宣言,它是对世博会展览展示、文化活动和系列论坛思想成果的总结。在宣言初稿形成后,主办方充分听取和吸收了各参展方的建议,并对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温家宝: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的主旨演讲。温家宝在演讲中说道,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走进世博的场馆,不仅饱览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和奇珍异宝,也领略了各国的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这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和震撼是电视和书本都无法比拟的。
闭园日30万游客入园
上海世博会的最后一天,各个入口处依然滚动着“欢迎您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红字符,留给世界一个“曲终人难散”的美妙意境。数十万名游客仍久久地沉浸在世博园的欢乐海洋里,各场馆歌舞升平,众游客意犹未尽。
截至10月31日12点,石油馆排队12小时;截至15点,通用汽车馆排队7小时;截至17点,当日入园游客29.36万人,入园游客总数7307.38万人。在世博大道上,昨天照常巡游,所不同的是,在巡游车的车尾,贴着醒目标语:“记住世博,留恋上海,感谢世界,难说再见”。
上海世博破多项纪录
“参加规模之最”——中国的盛情诚邀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最终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轻而易举打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改写了历届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的历史。
“参观游客之最”——184天的展期吸引海内外超7000万人次参观,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累计入园6421.8770万人次的世界纪录,上海世博会成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将以最广泛的国际参与度载入世博会史册。
“举办活动之最”——上海世博会排定的国家馆馆日和国际组织荣誉日的规模均创世博历史新高。此外,本届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突破2万场次,平均每天演出100场,创下历史之最。
此外,上海世博会首度将“城市”作为展品,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堪称世博会历史上两大创举。所以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我们中国人在世博中宣扬出了创新互动呈现出宏伟。
2010年世博会是将21世纪的城市生活的潜力完全开发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预计在2010年将有5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与世界各国,开发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城市在作为第一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在2010博览会将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关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生态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宏伟的国际集会。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使2010世博会成为全球各地人民的欢乐地大聚会。
教学实践证明, 为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评论之门,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 采用范文示导、树立目标、多角度设计定题进行评论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是从以下两个步骤着手进行的:
一、多角度定题立意
首先让学生阅读范文、提出问题。如作品选择了什么材料、塑造了什么形象、故事情节, 与环境描写对塑造形象起什么作用, 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对他们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什么主旨, 炼意有何匠心, 艺术构思有何独到之处, 表现方法有何特色,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作品的出现有何意义, 社会效果如何, 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定向重点思考, 带着问题剖析作品, 以达到对作品有一定认识的目的, 再引导学生多角度定题立意。如《百合花》可以从以下角度定题立意:
1. 一曲纯洁的感情颂歌
———评《百合花》取材和提炼的匠心
2. 反复渲染, 突出形象
———谈《百合花》特写镜头的艺术魅力
3. 细腻的描写, 巧妙的叙述
———浅议《百合花》表达方式与人物塑造之关系
4. 生动的细节, 传神的笔调
———试评《百合花》的细节描写
5. 相形互见, 相得益彰
———试谈《百合花》的对比衬托手法
6. 战地黄花分外香
———略议《百合花》的环境描写
7. 真善美的颂歌
———简析《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8. 百花园中的奇葩, 艺术海洋的珍珠
———漫谈《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9. 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琐议《百合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1 0.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丰富的精神世界
———评析《百合花》中的通讯员形象
1 1. 温柔的笑容, 纯朴的感情
———简议《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
1 2. 清新俊逸, 百谈不厌
———充分体现茹志娟艺术风格的《百合花》
1 3.《百合花》语言艺术之我见
1 4. 探究《百合花》的现实意义
这样多角度定题立意、剖析引导, 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一是把他们望而生畏的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消除他们对文学评论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二是使他们初步学会阅读和剖析作品的方法, 明白该抓哪些要素, 为什么抓这些要素, 如何抓。三是使他们懂得如何定题, 从哪些方面考虑定题。只要这样结合两三篇范文进行多角度定题立意, 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具体方法, 领悟其中奥秘。
二、多角度剖析示范
仅仅完成了第一步骤还不够, 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学评论, 教师还需要对每个角度的论题加以适当解释, 通过示范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做到心中有谱、思路清晰、笔下井然。笔者以对《孔乙己》的评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论题之一:
封建社会的缩影, 世态炎凉的折光
———浅议《孔乙己》的环境描写
剖析示范:恩格斯在评论《城市姑娘》时强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先生为塑造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典型环境———咸亨酒店。它实际上是当时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冷酷的人际关系、尖锐的阶级对立、尔虞我诈的虚伪作风、畏强凌弱的势利观念等, 无一不在这小小的酒店得到充分的反映。作者把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放到这个典型环境中, 使人物的典型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突出的表现。这个环境之所以典型, 一是便于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 虽然穷困潦倒到濒于乞讨的地步, 但一旦有了几个可怜的钱, 就要到酒店来喝酒, 甚至有时身无分文赊帐也要喝。可以说, 只有酒店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不良习惯。二是酒店作为各阶层人士的云集地, 可以充分展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 反映当时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三是由于酒店乃四海聚会之处, 信息量大, 信息传播迅速, 孔乙己一生的情况, 只有通过酒客的谈论才能表现出来, 这就是便于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四是通过酒店表现人物悲剧结局, 既省去了许多更换场面的笔墨, 使作品紧紧凝炼, 又使人物性格得到集中表现。
论题之二:
生动的细节, 传神的语言
———评孔乙己个性化的言行
剖析示范: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主旨的。分析人物形象时, 要特别注意通过人物言行的剖析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作品中人物的言行, 无一不是他整个性格的具体表现。孔乙己的一言一行, 都是“孔乙己”式的, 都涂着浓厚的孔乙己个性色彩。如到酒店买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的那种装摸作样的炫耀行为;山穷水尽时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动作;给赶热闹的孩子茴香豆吃, 又着慌地伸开五指罩住碟子的动作, 以及“多乎哉?不多也”的语言等, 真是活灵活现。还有争辩“窃书不算偷”、“君子固穷”等也都是个性化的, 只有孔乙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做出这样的事。像小孩子吃茴香豆的细节, 既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 又表现了他的善良、热情和天真可笑, 从而丰富了人物的个性内涵, 增加了人物形象的色彩层次。孔乙己之所以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正是得力于这些生动传神的语言和细节。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还应兼顾其他几个方面: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条件, 不能仅仅就事论事, 失之片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整体艺术构思;要抓住形象特点, 哪方面突出就分析哪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分析其思想内涵及其审美价值, 等等。
教师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或写成示范文章, 让学生有所依傍, 有所仿效, 不至于歧路彷徨, 无所适从。
教师在解释示范时,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要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 以马列文论等经典为指导, 正确引用各流派、各名家的观点,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第二, 要解释清楚基本概念, 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如对《独具匠心的高超艺术———试论〈孔乙己〉的艺术构思》这个题中的“构思”这一概念, 学生就不一定完全理解, 教师就要加以解释, 使学生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分析评论作品的艺术构思, 是指分析评论作者如何从题材中提炼主旨, 怎样寻求完美地表现主旨的最恰当的形式、艺术构思涉及各个方面, 不但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及结构的安排, 而且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以及运用联想、象征、衬托、夸张、比喻、讽刺等塑造形象的手法等。这样的解释, 才能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
第三, 解释时要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既要紧扣作品, 用叙述来介绍作品的有关内容, 又要通过议论就论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叙述是议论的基础, 离开叙述的议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水;议论是叙述的开掘, 缺少议论的叙述, 必然流于平庸肤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解释才能有内容、有深度, 从而真正对学生写作有启发示范作用。
教师在解释中还要讲清楚内容与形式、人物与主旨、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定题立意、选取那些论据、怎样去论证自己的见解等。
总之, 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训练, 要在讲清讲深写作理论基础上, 与实践密切结合, 抓住两大步骤中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 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 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强调反复阅读和研究范文, 这是评论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正因为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曾先后读了至少四遍, 作了深入研究, 所以才能够“提出详细的评价, 明确的意见”;[1]列宁在谈他评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时说:“我在一个夏天把《怎么办》读了五遍, 每次都在作品里发现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2]由此可见阅读作品的重要作用。
阅读作品要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到整体。重点部分要细读、精读、反复读, 潜心领会, 从中发现问题, 把握特点, 用心体验。
第二, 要强调把自己的感情推上去, 用心灵去感应。文章不是无情物, 不仅写文章需要激情, 写山“情满于山”、绘海“意溢于海”, 读文学作品也需要激情, 需要心灵的参与, 才能进入角色, 进入意境, 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发现。因此要写好文学评论, 必须有激情, 让激情贯穿于阅读、研究、构思、行文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三, 要强调找准立论的角度。一篇作品可以从十几个角度乃至几十个角度立论。但是对每一个文学评论写作者来说, 最佳角度只有一两个, 因为这是由评论者的知识储备、资料积累、个人情趣、独特的感受等方面所决定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自己最拿手、最能展开的角度去立论。
列宁在谈到文学事业的特点时曾说:“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 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 在这个事业中, 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3]文学评论的写作, 同样不能人云亦云, 而需要有个人的爱好与创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就要求每个文学评论者都要善于写出自己眼中的“这一个”, 善于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 找出属于自己的立论角度。
第四, 要强调文学评论结构的安排。结构不仅是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安排问题, 而且是主观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问题。因此文学评论要注意结构的安排, 要服从主旨需求, 做到写作者主观认识过程与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统一。安排结构还要注意基本观点与从属观点之间的联系、各从属观点之间的联系、材料与现点及各材料之间的联系等。只有综合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统筹安排, 才能加强文学评论文章的逻辑性。
第五, 要强调文学评论文章中有必要的理论升华。文学评论不是对作品进行的简单肢解、注释或零散材料、肤浅认识的堆积, 而应以马列文论为指导,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提炼, 从而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文学评论中理论的升华并非像有些学生所认识的那样, 只是引用一些名家名言, 而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对具体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提炼, 使之既有效地证实自己的观点, 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揭示事物的内外联系;其次要恰当引用马列文论中有关理论为依据来深化论题, 增强力度;最后是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事实材料为基础, 以理论材料为指导,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和严密的论证, 揭示出“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4]。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就一定能写出既不流于平庸肤浅, 又具有一定理论性和美学价值的评论文章。
摘要:文学评论是高校文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文体之一, 也是写作教学的难点。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定题立意、多角度示范剖析两个步骤进行, 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评论之门,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学评论,定题立意,剖析示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下) .人民出版社, 1972.
[2]回忆列宁.人民出版社, 1982.
[3]列宁全集 (第10卷) .
解放思想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蛮干而是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作为执政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前提下解放思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
解放思想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解放思想决不是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解放思想的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准确地而不是模糊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学懂弄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解放思想不是流行语,更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今存在的问题。诸如特权和腐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假冒伪劣、安全事故频发、以及被群众称之为的“新三座大山”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从根本上、源头上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堵漏洞式的、隔靴瘙痒式的治标不治本在实践中证明不奏效的办法,更不允许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大行复辟倒退之实。
解放思想是我党历史上一贯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贯反对因循守旧,强调创新,开拓前进的。他曾经郑重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存的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其、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查找我们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解决问题这个核心,锲而不舍,务实创新,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共2篇)]篇一: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解放思想呢?所以,解放思想首要的是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问题。
解放思想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蛮干而是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作为执政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前提下解放思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
解放思想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
制”。解放思想决不是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解放思想的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共2篇)] 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
解放思想不是流行语,更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今存在的问题。诸如特权和腐败、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假冒伪劣、安全事故频发、以及被群众称之为的“新三座大山”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从根本上、源头上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堵漏洞式的、隔靴瘙痒式的治标不治本在实践中证明不奏效的办法,更不允许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大行复辟倒退之实。
解放思想是我党历史上一贯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贯反对因循守旧,强调创新,开拓前进的。他曾经郑重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解决中国现存的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其、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查找我们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解决问题这个核心,锲而不舍,务实创新,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心得——庞广珍
解决问题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解放思想呢?所以,解放思想首要的是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问题。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共2篇)] 解放思想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蛮干而是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作为执政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个前提下解放思想。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
解放思想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布:“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解放思想决不是无限地“限制公权力、扩大私权利”,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解放思想的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 1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
瘙痒式的治标不治本在实践中证明不奏效的办法,更不允许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大行复辟倒退之实。
解放思想是我党历史上一贯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贯反对因循守旧,强调创新,开拓前进的。他曾经郑重指出:“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本报评论员
2014年01月26日02:10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已经公开发布,这是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之后,指导下一阶段扶贫开发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意见》突出强调改革创新,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对于落实中央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加快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各项扶贫工作全面发力。但我们还有近1亿扶贫对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仍然严重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随着四化同步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转型加快,我国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形势,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现行的贫困地区考核机制对减贫的正向激励不足,一些地方对扶贫开发重视不够,工作不扎实,“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资源精确瞄准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扶贫开发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人民群众诟病较多,亟待改进完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打“攻坚战”,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围绕贫困县考核机制、精准扶贫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是要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用新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用新机制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形成强大合力,提高扶贫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现在离2020年只剩下6年时间,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组织、更坚韧的毅力,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意见》提出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迎接全面小康!
【实事评论范文】推荐阅读:
新闻评论范文80006-22
艺术评论范文是什么意思06-21
毛概,实事求是06-06
党员民生实事承诺10-19
坚持实事求是党课12-18
为何要坚持实事求是07-10
社区为民办实事简报11-08
党员干部实事承诺书12-21
如何在工作中实事求是07-26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