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安全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护理安全(共12篇)

ICU护理安全 篇1

关键词:机械通气,镇静

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机械通气治疗技术越来越普及, 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中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由于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气管插管等人工气道对患者的刺激而引起人机对抗, 二氧化碳储留所致肺性脑病引起患者烦躁不安, 不配合治疗护理, 甚至将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或各种引流管拔出, 造成创伤、缺氧等危急情况而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疾病及ICU陌生的环境, 纷繁复杂的仪器及发出的各种声光报警, 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场面, 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等, 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 患者常有焦虑、痛苦、绝望、躁动、不合作的情绪反应。由以上说明镇静治疗应该是ICU常规的治疗手段, 镇静患者的护理也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将我院ICU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效果及护理探讨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住院患者, 共50例,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龄25~81岁, 平均47.6岁, 包括食管癌术后18例, 肺癌术后12例, 胃癌术后10例, 直肠癌术后5例, 血液科肿瘤化疗后5例。其中气管插管36例, 气管切开14例。

1.2 镇静药物:

咪达唑仑注射液 (力月西:2 m L, 10 mg) 。

1.3 方法:

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 具体方法:先推注2~3 mg, 继之以0.05 mg/ (kg•h) 静脉滴注维持, 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

1.4 观察指标

1.4.1 镇静评分采用SAS评分, 客观评估镇静水平见表1。

1.4.2 所有患者均有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还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本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镇静治疗后30例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3~4级, 3例镇静过度水平为1~2级, 17例镇静不足水平为6~7级。最后经过合理的调整治疗剂量及安全护理均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

2.2护理措施

2.2.1镇静水平的监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应随时评估, Ramsay评分维持在3~4级, 如镇静过深应及时增加药物剂量, 镇静低于3级及时减少药物剂量。

2.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实验镇静药物是咪唑安定, 常见的副作用是导致低血压,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必不可少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参数可由呼吸机显示, 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并伴有潮气量减少、呼吸浅快时, 是镇静不足的体现;当镇静太深时, 患者会出现呼吸频率减慢, Pa CO2升高的表现, 应当根据镇静评分的分级调整药物输入速度。如果患者烦躁不安, 不能单纯考虑药物剂量不够问题, 也应相应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 呼吸机参数调整是否合适, 患者有无病情变化等, 这些因素排查完后, 才能增加药物剂量。

2.2.3呼吸道管理:患者镇静过深, 其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 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2]。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3]。但是加强镇静患者的胸部物理治疗, 雾化和翻身拍背的频次、力度加大, 也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必要措施。

2.2.4并发症的护理:镇静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 容易造成尺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4]。所以镇静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应每2h改变体位1次并给予局部按摩。每班护士对患者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以免发生静脉血栓和压疮等。

2.2.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采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安慰和鼓励患者, 特别是在唤醒期间采取交流和肢体语言的形式, 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怀;条件许可下, 让家属探视并给予安慰和疏导, 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的救治中, 机械通气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带来的非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痛苦又妨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 严重的甚至造成医疗意外危及生命。所以达到有效镇静水平安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于镇静过度的患者护士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判断为镇静过度, 立即暂停镇静药物的输入, 其中因患者代谢异常造成药物蓄积, 立即通知医师后给予有效的药物对抗。另外为气道痰液多致二氧化碳储留给予合理吸痰, 同时减少镇静药物输入后均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对于镇静不足的患者护士给予有效的交流, 评估患者目前焦虑情况, 进行有效的疏导。其中有以下几种原因所致:因镇静剂量不足导致的镇静深度不足;因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所致;因气管切开后伤口所致的疼痛所致;吸痰频繁、动作粗暴而影响镇静效果。经过调整后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

参考文献

[1]Rike RR, Picard JT, Fraser C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rr agitation scale for aduh e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 1999, 27 (7) :1325-1329.

[2]解建.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中应用[J].山东医药, 2003, 43 (31) :61.

[3]韩广彦, 贾金华.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 2 (1) :18-19.

ICU护理安全 篇2

1 护士因素

1.1 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中心静脉压 (CVP) 是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 其增高及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及血容量密切相关。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 病人变换体位测量时不校零、传感器放置不在腋中线平第4肋水平、机械通气的病人忽略PEEP对中心静脉的影响, 从而产生结果误差大, 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1.2 护士对药品管理制度意识淡薄

护士缺乏相关药品管理知识。危重病人药物监护治疗全靠护士进行, 肠溶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用药的理想剂型, 长期用药的病人, 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 剂量微增或微减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此药品麻痹大意, 不能按时执行医嘱或漏服, 从而不能维持其血药浓度, 违背了药效学及药动学要求, 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 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

护士不能严格落实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如转入ICU病房的病人, 护士在记录的过程中与转入科室的记录衔接不密切, 或文书内容差别太大, 不能做到客观、完整、真实地记录。抢救中, 部分护士随意在一些纸片上简单记录抢救用物, 待抢救结束补记时纸片丢失, 或记录模糊, 一旦病人家属在短时间内封存病历, 来不及修正或补充, 将引起纠纷。医生和护士记录不一致, 都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4 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严格

危重病人需要24 h监护, 如不能严密监测病情, 对病人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象不能及时发现。颅脑损伤的病人忽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嗜睡或意识蒙胧, 应及时观察瞳孔、血压变化, 考虑是否为再出血或脑疝的早期症状, 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经CT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治疗, 若等到出现瞳孔不等大时才发现病情变化, 则影响手术效果, 易导致护患纠纷。

1.5 病区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ICU病房是需要护士时刻集中注意力、高度警惕的科室, 一些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尊重病人, 遇抢救病人结束后临终护理时在病房内谈笑风生, 看与本科业务无关的书籍、脱岗、串岗、夜班时打瞌睡, 进行护理诊疗时不使用屏风, 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从而加剧护患矛盾。

1.6 对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时麻痹大意

约束带使用不当会对躁动伴水肿的病人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摩擦伤, 护士在值班及交接班过程中观察如不仔细, 忽视约束部位皮肤的变化, 不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加剧了病人的损伤。一些护士交班前没有完成本班工作, 呼吸机应处于备用状态, 但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呼吸机回路不能及时安装, 或安装后不调试呼吸机是否有完好的性能, 导致抢救病人时过于忙乱, 从而引起病人家属的不满, 引发护患纠纷。

1.7 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认识不足

ICU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科室, 如遇到紧急抢救, 需要同事之间密切配合。有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遇紧急抢救医生未到之前不能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机械通气, 胸外心脏按压, 护士与同事间的协作较差, 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 病人因素

2.1 坠床

危重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 进行机械通气或各种管道留置时的不舒适容易发生躁动, 很容易从床上坠下;定向能力异常的危重病人则以为睡在自己家里的床上, 起身活动按照原先的习惯, 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改变而导致坠床。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 在翻身时由于肢体运动不协调易发生坠床。

2.2 误吸、窒息

一些危重病人如颅脑损伤后伴有呕吐、意识障碍, 重度病人并发颅底骨折、应激性溃疡, 临床观察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误吸、窒息。

2.3 非计划性拔管

病房危重症病人身上管道多, 插管造成的不舒适、损伤造成的疼痛、镇静药物浓度不够、烦躁、约束带使用不当, 都可能导致病人出现意外自行拔管。气管插管、胃管、静脉留置管、导尿管等引流管中, 气管插管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 而气管导管脱落后往往情况紧急, 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 同时脱离后大部分伴有喉头水肿并有缺氧、烦躁表现, 在此情况下气管插管难度加大, 造成气道的损伤, 病人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激, 10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

2.4 压疮

危重病人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 如偏瘫或全身水肿, 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长期卧床, 机体消耗过大, 营养不良, 烦躁病人不配合变换体位, 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

2.5 病人搬运意外

危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在外出做检查治疗时常需运用辅助工具转运病人,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平车搬运, 在转运过程中可因方法不正确或安全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碰伤、拔管、坠床等危险。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严格落实值班、交接班、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病人的病情观察, 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学习药品管理法, 增强消毒隔离意识, 减少院内感染,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 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倡导在急救的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2 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使用床栏, 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向家属解释使用的目的、必要性。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 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病人搬运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 加强对护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在使用平车时使用安全带, 重危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3.3 避免误吸、窒息

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呕吐物, 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要充分湿化气道, 防止痰液结痂, 翻身时给予叩背, 使痰液松动易吸出。避免痰液稀释后病人无力咳出发生窒息。及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如无禁忌, 协助病人尽早进食。留置胃管病人进食前先抽取胃内容物, 防止胃潴留呕吐引起误吸。

3.4 避免意外拔管

对于躁动、意识不清病人妥善固定插管及各引流管, 增加保护性约束, 适当地给予镇静, 及时进行镇静评分, 严密观察病人的躁动情况,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5 防止压疮

病人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2],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建立皮肤护理记录单、翻身记录卡, 定时进行翻身, 给予卧气垫床, 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 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 病人和陪护人员修剪指甲, 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足够热量的饮食, 保证机体的需要。

3.6 强化危重病人的细节管理

教育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 组织护士回顾分析各类医疗护理事故、纠纷, 都是由“小细节”“小隐患”引起的, 要求护士重视细节,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用药、检查及病人知情同意制度、安全输液、输血制度、病人意外事故报告、院内感染制度等, 要求严格按标准实施。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专业指导[3,4,5]。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 及时改进工作, 对存在的隐患妥善处理, 保证护理安全。

4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的永恒主题。我科通过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 加大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 明确了护士对待护理安全问题的态度, 提高了护士安全意识。同时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执行院内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 注重细节, 认真、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保证每一个护理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工作做细、做准、做精, 把控好环节质量, 从根本上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了护理安全。为危重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及充满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 最终实现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简析危重病人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结果]通过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针对危重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和有效实施护理安全措施的能力, 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规范医疗护理行为。[结论]持续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查找、分析和整改, 关注护理规章制度, 消除不安全因素, 切实“以病人为中心”。

关键词:ICU病房,规章制度,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6) :74-75.

[2]黄莉.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2) :182-184.

[3]徐丽华.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36-237.

[4]张建华, 杨晓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6C) :1672-1673.

ICU护理安全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94-02

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护理操作多,工作独立性强,又无人监督,属于高风险科室,而A班中午期间护理人员少,本身中午容易使人困怠,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从而影响A班中午护理质量,为提高中午班护理安全,我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1、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 接班时应认真听取患者的病情、用药治疗和手术情况。护士对每个患者必须要做到床头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应仔细查看患者的皮肤、管道、床单位、生命体征、监护仪、呼吸机使用情况,重点查看躁动患者的肢体约束情况、皮肤血运、管道固定等,并把各监护仪的报警系统打开,设置合适的报警范围与报警音量。

2、病情观察 排班过程中常出现低年资与高年资护士搭配的现象,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能力很重要。制订和完善了专科护理体检内容及操作方法、关键环节观察操作流程及各专科交接班重点内容和流程等,这些流程直观易懂,便于理解操作,减少了护士病情观察偏差与遗。结合这些流程指南,组织护士开展自学、主治医师、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对危重及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及抢救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及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认识不足,不断提高低年资护士观察及应变能力。

3、抢救制度 [1] 急救车、抢救器材不断的进行培训,使用熟练到位。护士对抢救器材药物使用人人过关,在抢救中熟练使用。在医生未到场时,护士应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根据患者情况做适当处置。遇抢救时医生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认后方可处置执行。处置要果断,动作要熟练、快捷。抢救中记录的护士写成草稿,当抢救结束,当班补记清楚完成(6h内完成)交班报告本:本班抢救记录交班要准确、清楚、内容完整,护士长检查审核签字;病重计划单:当班完成,病情变化时及时重新修订。长、临时医嘱单补记清楚、完整、签名完整、时间准确。一旦发生纠纷,原始资料应及时封存原始病历,保存完好的。

4、有效、充足地准备各种设备、设施、物品 A班中午工作人员少,遇到紧急情况时更需要各种急救器械、药品准备充分。白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添加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使之处于有效的应急状态。针对环境安全问题,如防火、防爆等,也应具备一定的应急常识,与后勤科室保证良好的联络。

5、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ICU的护士都应熟知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及引流液的正常性質,如出现异常熟知该如何处理。在A班中午期间护理中,我们更应强调这些引流管的固定有些老年病人易出现创伤后精神障碍,术后出现意识恍惚烦躁、不配合治疗及护理,特别是有酗酒史、老年性脑萎缩日常生活中性情偏执的病人,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几率更高。这些病人很容易因烦躁不配合治疗,自行拔除引流管,工作人员稍一疏忽就会发生拔管的意外。术后应加强意识的观察。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后在床上束缚病人四肢,以防止病人拔除引流管。

6、弹性排班 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人力[2],根据工作量、抢救等适当增加1-2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必须随叫随到,既保证了对患者及时有利的护理,又防止了病人多、病情重的情况下出现医疗差错,同时避免护理人员过大的工作压力引起身心疾病,如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惫感、焦虑等,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7、加强法制教育 规范医德行为,维护护患双方权益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 ,增强责任心,规范医德行为,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白维护病人的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8、饮食调整 很多人午餐喜欢吃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馒头、米饭、猪肉,或者炸薯条、汉堡包、炸鸡等快餐食品。它们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和胆汁分泌,使人内脏不堪重负,并降低血液带氧能力,导致脑部含氧量降低,使人容易疲倦。想要不犯困,最好多吃点素的。由蛋白质和蔬菜组成的午餐,可使大脑保持敏锐的思维、回忆及清醒程度起决定重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

9、增加用药的安全性规范性 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班至少巡视3次病房,包括药物、深静脉通路等。在多重给药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特殊用药的安全及效果,做好医嘱查对制度[3]。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巡视提高护士对患者的重视程度,增加护理的安全性。

总之,ICU A 班中午期间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护理人员应具有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各种安全教育,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使得护理人员从被动的接受安全护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术,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保证中午护理的安全,使得我们安全度过了一个个安全的中午。

参考文献

[1] 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5—36.

[2] 叶文琴,王洪水,沈 豪 护理人力资源供需管理中的问题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8):49

ICU护理安全 篇4

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为了满足抢救、治疗及手术后的需求,将各种管道留置在患者全身,若不能进行有效护理,将引起感染、管道识别错误或脱管等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如何做好管道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管道护理引起医疗事故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2].本研究对我院ICU患者4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取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9.4)岁;心脏手术15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4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6.2±9.6)岁;心脏手术14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5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使用我院设计的管道评估表,将引流管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管、不影响生命安全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中危管、没有潜在危险及并发症但对预后有影响的为低危管。将高危管用红色标识,用黄色对中危管进行标识,使用绿色对低危管进行标识,并将特殊药物的静脉管道用红色进行标识。将标识材料(电工绝缘胶布)剪成2 cm×1 cm和5 cm×3 cm两种规格,并在标识上用永久性记号笔对药物名称或管道名称进行标注,于塑料板上粘贴,以备之后使用。由护士评估入院后患者的留置管道,并在评估表上进行标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于引导管明显处粘贴相应标签,于微泵延长管的留置针连通的三通管接头及起始位置对折粘贴特殊药物的双标识,并确保管道从两位置间通过。由护士对管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管道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发现有输液不通畅情况出现,应告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由护士进行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管道阻塞、连接错误及管道受压、扭曲为管道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 究 组 问 题 发 生 情 况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着(P<0.051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ICU中的患者因病情治疗、手术等情况的需要,常保留多条引流管及多通道的静脉用药管等。若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护理不当,将引发衔接、管道识别等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延误抢救时间,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3-4].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阻塞及管道受压、扭曲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管道标识,可对管道管理、并发症管理及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重点提示,进而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5];同时管道标识对管道进行识别,降低了因管道错乱而引发的医疗护理差错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安全护理对管道连接、固定及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降低因管道安全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管道标识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且不同颜色的标识为护士起到视觉上的告知与警示作用,减少护士失误操作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 I C 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 J ] .医药前沿,,5(33):377-378.

[2]黄秋景。特殊药物管道标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1(09):1189-1190.

[3]薛雅静。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03):240.

[4]余金活。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8(13):232-234.

[5]王娟,刘红霞,胡华琼,等。管道标识在临床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28.

ICU护理安全 篇5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分析对象。30例ICU收治的肿瘤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7.2±2.5)岁。其中,复合伤、脑外伤、心肌梗死、急性中毒者依次为8例、6例、9例以及7例。

(二)方法

心理护理:由专业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具体如下:1.通过对患者性格进行评估,掌握患者性格特征;2.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ICU监护室的作用及护理细节),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分析护理要点与护理影响,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稳定患者的情绪。3.注意病房环境的设置。使病房环境清洁、通风、灯光柔和,以消除患者恐惧感、紧张感及寂寞感。

(三)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系统统计处理本次研究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对比

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7、4.533,P<0.05。详见下表。

(二)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

心理护理前,不良事故发生率20.00%(6/30),心理护理后,不良事故发生率3.33%,心理护理前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心理护理后不良事故发生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5。

三、讨论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相应的护理水平也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针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是一项有效的方式。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心理护理也有利于指导患者避免消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以免影响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对比,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9.50±3.50)分、(45.50±5.50)分;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21.50±1.50)分、(40.50±2.50)分,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可改善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另外,针对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进行分析,心理护理前,患者不良事故发生6例,多于心理护理后患者不良事故发生1例,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ICU收治的30例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以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情绪状况,同时,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结果: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9.50±3.50)分、(45.50±5.50)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21.50±1.50)分、(40.50±2.50)分);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心理护理前患者不良事故发生率20.00%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不良事故发生率3.33%,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对ICU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除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外,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质量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华,单世君.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5).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防范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 男性10例, 女性8例, 年龄35~84岁, 其中脑部手术1例, 内科脑血管意外6例, 气管插管8例, 气管切开3例, 上呼吸机5例。

2 常见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

2.1 窒息

2.1.1 常见原因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 吸痰不及时, 痰痂堵塞;喉头痉挛;咳嗽无力;食道返流, 呕吐物误吸等。

2.1.2 防范对策

床边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时刻处于功能状态,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 对因处理[2]。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 在术后立即使用输液泵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道滴入, 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湿化量, 充分湿化气道, 防止痰痂形成;及时吸痰, 对于昏迷病人要常规按时吸痰, 不能等到有痰鸣音时再行吸痰, 吸痰时负压适中, 方法正确, 做到有效抽吸;正确指导胸部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便于痰液排出;插胃管时, 将胃管常规长度再往深延长7~1 0 m m, 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 可以有效地胃肠减压, 注入的食物也不易返流;鼻饲时将床头稍抬高, 呈30°角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 0~60min, 再恢复原体位以防意外。

2.2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中搬运病人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拨管。管道种类:脑室引流管、胃管、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普通引流管、尿管等。

2.2.1 常见原因

病人意识不清、躁动无约束措施或约束无效;管道固定不妥, 连接处连接不紧密;翻身移动病人时, 活动幅度过大, 管道受牵拉;固定不妥或固定太松, 如气管插管胶布被口腔分泌物润湿、胶布太细或固定太松, 病人用力呛咳时咳出、用舌尖顶出等;病人对一些管道不耐受或在穿衣、吃饭等活动时不小心拔出;护士做其他操作时, 将管道一起拉出;尿管水囊内液减少致自行脱落。

2.2.2 防范对策

向清醒患者讲明各导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取得患者的配合, 酌情使用胸带、肢体约束带;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 及时报告医生, 合理使用镇静剂;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深度、导管粗细, 固定方法是否合适, 并做好交接班记录;移动病人时, 尽量多人操作, 避免造成插管移位或脱落;脑室引流管除导管固定牢固外, 在头部加头套固定;留置胃管病人除用常规方法固定外, 另外用微量泵延长线在鼻子前打结后固定于脑后, 并将胃管末端固定于前衣领口上, 记录胃管的深度及日期;胸腔引流管置于病人上臂下, 避免被病人抓到, 协助病人翻身活动时注意管道长度, 用手适当提高胸管并安置妥当, 搬动病人时为防止导管脱出, 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胸管, 水封瓶放于双膝间;动静脉置管选择穿刺部位时, 避免关节活动处, 可将胶布在导管下作蝶形固定, 铺床翻身等操作时应小心以防将穿刺针拉出;双腔尿管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囊腔使囊液减少而致尿管脱出, 并且要定期检查及增添囊液。

2.3 院内感染

2.3.1 常见原因

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

2.3.2 防范对策

每日定时进行换气及空气消毒, 保持室内温度22~24℃, 相对湿度55%~65%;医务人员自觉遵守ICU的制度, 规范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 C U及执行家属探视制度, 规范消毒隔离制度, I C U分区明确, 设单独的物品消毒间, 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2.4 压疮及局部组织坏死

2.4.1 常见原因

医疗限制如骨折, 休克未纠正;全身营养缺乏, 高热, 重度水肿;皮肤抵抗力低下, 如大小便失禁, 糖尿病;卧床过久, 长时间不改变体位, 如深度昏迷, 瘫痪等;在浅静脉针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且观察不到位。

2.4.2 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程序, 随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颜色, 采取措施减轻压迫, 鼓励清醒病人床上活动;对昏迷等病人要加强营养, 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避免排泄物刺激, 保持会阴部及床铺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体位;翻身时尽量多人操作, 以减少拖、拉引起的皮肤擦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尽量使用深静脉置管, 使用周围静脉置管时, 在穿刺或拔针前后均先用生时盐水冲洗管道, 同时应严密观察液体输注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对局部组织进行封闭;加强床头交接班制度。

对于ICU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护理问题, 若能早期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既可发避免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工作量, 同时又提高了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30~32.

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篇7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普通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患者的各种需求, 并对护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改善护理模式, 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增进护患关系,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ICU (重症监护病房) 的患者而言, 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 心理负担往往更大, 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对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为探讨在ICU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 该院即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ICU的320例患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了满意效果, 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ICU共收治320例患者。其中, 男185例, 女135例;年龄在21~84岁之间, 平均58.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进行护理, 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ICU收治患者中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方式的200例患者, 列为对照组。其中, 男124例, 女76例;年龄在24~83岁之间, 平均59.2岁。

1.2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该院对ICU的护理人员专门进行了特别指导, 帮助ICU的所有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ICU患者的特殊性, 以及加强对他们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召开医护人员大会, 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充分进行讲解, 并将基本的护理要求详细说明, 同时对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严加强调, 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均意识到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并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内涵及要求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1]。

1.2.2 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鉴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对ICU的所有护理人员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活动, 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知识的同时, 强化了护理人员对基本医学知识的掌握, 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步进行了提升, 让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 以为ICU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1.2.3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调整排班方式

(1) 护士长严格要求学历在大专以上, 并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同时具备较高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2) 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的配置, 并合理进行排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进行严格考核, 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符合护理岗位基本要求。另外,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将护理经验比较少的新上岗护理人员, 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组合;同时, 确保24 h严格有序的轮班制, 保证任何时刻均有护理人员在岗[2]。

1.2.4 强化基础护理

(1) 保证ICU环境安静, 以及温度和湿度适宜, 利于患者休息;同时,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卫生, 空气新鲜, 注意通风, 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 对患者个人的卫生做好护理。由于患者一般不能进行自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做好服务, 保证患者口腔、头发以及皮肤等的干净卫生, 避免出现褥疮等问题。 (3) 对药物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用药前对药物配伍的正确性进行严格核查, 避免存在配置禁忌的药物出现共同使用的现象。 (4) 对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数量以及品种的检查和核对, 并确保药物良好的质量;另外, 对抢救设备和仪器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并详细做好相关登记[3]。

1.2.5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严重, 加之不能由家人陪同, 往往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 焦虑、恐惧心理比较常见,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病情知识, 尽量让患者消除心理顾虑, 积极面对病情, 并勇于战胜病情。护理人员应在护理中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真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真正帮助关心患者, 让患者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以能充分稳定患者的情绪, 对于语言沟通不便的患者, 通过手势以及写字板等方式及时进行沟通。通过不断增进护患关系, 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1.2.6 护理文件的简化

简化护理记录, 并通过表格的形式, 使护理记录更加清晰明了, 避免重复记录, 节约了护理人员进行文件记录的时间, 并同时可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护理时间, 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4]。

1.2.7 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

护士长对护理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对护理人员每日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文件严格进行审核,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 鉴于ICU患者的危重性, 同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使护理人员具有应对风险的基本能力[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指标测评情况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情况进行考评, 采用10分值, 分值越高, 表明效果越好;6分以下为差评。统计显示, 在出勤情况、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心理指导等几方面, 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后三项上得分尤为低。观察组优势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整体护理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 并结合日常护理文件等, 对护理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并对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9%, 不满意4.1%;出现5例护理投诉, 占1.6%;4例意外事件, 占1.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5%, 不满意24.5%;出现31例护理投诉, 占15.5%;18例意外事件, 占9.0%。观察组护理效果优势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 一般存在更多的负面心理, 加强对患者的科学护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对于帮助患者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正视病情并积极战胜病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对于提高护理水平, 改善护患关系, 并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在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 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简化护理文件, 以及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等措施, 可以对护理效果的综合提高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表明,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较之仅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在出勤情况、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心理指导等几项护理指标上, 测评得分均明显要高。另外, 在整体护理效果上, 患者的满意率更高, 投诉率更低, 发生意外事件的比率更小。

总之, 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东雁, 于晓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ICU的实践与探索[C]//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中华护理学会, 2011:72-74.

[2]李颖, 张晓琳.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医院管理.2011 (8) :229-231.

[3]彭雪凌.ICU室患者的管理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5) :324-326.

[4]孙晓.ICU病房的护理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9 (16) :158-160.

ICU护理安全 篇8

【关键字】 ICU;内科;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7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92-0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ICU在我国急救医学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医院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科室。ICU可以说集中了全医院最先进的抢救和监护仪器,科室的医生、护士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能够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对重病急危人的循环、呼吸等全身的各个系统全面的进行监视、护理以及治疗。对于内科ICU 病房,由于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有很多危急的病人像心脏衰竭的患者,如果稍微疏忽就很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ICU 的护理,尤其是内科的ICU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来说非常的重要。[1]

2 ICU病房护理风险分析

2.1护理操作中的风险:支持生命的大量设备、仪器;转运时的呼吸、心跳的停止;抢救、固定躁动的约束带、由于被动体位造成压疮;醫院内发生的感染;运用多种药物;内脏器官的检查、紧急的医疗措施、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而无法预料的病情、无过错的输血感染、过敏和输液反应、由于侵入导致的病毒感染以及体内脏器的误伤、由于患者诊疗的延误等原因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患者的死亡或者伤残,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将难以弥补。[2]

2.2信任危机的风险:病人由于受到社会舆论、宣传医疗机构的服务特殊性不够,还有受到有些医疗卫生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影响,在看病和治疗的过程当中怀疑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有的不法分子甚至还故意的制造纠纷来索取赔偿金。

2.3环境风险:内科ICU科室是医院的重、危病人的集中地方,极易的发生内感染,如消毒隔离的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易引起交叉感染。还有多种药物、特殊检查、紧急措施增多和患者的特异体质、输液输血、过敏反应、这些不良后果跟患者、家属对ICU 的医疗结果和高期待值的矛盾等方面,都会造成环境的风险隐患。

3 ICU病房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3.1完善各种风险管理制:我们内科ICU科室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建立了麻药管理、仪器检查登记、隔离消毒、护理人员培训、危重病人转运和护理查房制度等。各种操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比如:遇到病人抢救的时候,严格按抢救的流程,进行有条不紊地的抢救,避免杂乱无序,影响其他病人监护的质量。设置病人转入、出医院的交接班记录本,在病人转出之前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做好详细的记录,要提前通知涉及的科室和病人的家属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在转出前还要核对好病人用品,避免不出现遗漏、错拿。

3.2以人为本, 诚信服务:内科的ICU最好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因为内科ICU的患者大多属于病情危重的无家属在身边陪伴的,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本来在精神上就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会出现不配合治疗、性情急躁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服务稍不满意就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们要加强医院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工作。当患者进入内科ICU 时,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内科ICU 的规章、制度,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解释ICU无法留陪,并告知探视的时间、制度,介绍治疗的具体情况,耐心的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如果患者和家属有什么不满、问题,甚至医患之间产生分歧、矛盾,要立刻向上级医生报告,以便尽快妥善处理,把矛盾扼杀在萌芽阶段。根据患者和家属不同的病情、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选择适当的交流方法,准确的洞悉患者和家属的意图并给予及时的解答,使得他们疾病的痛苦和精神的负担得到减轻。对于有一些患者和家属提出的不满以及一些异常的投诉,注意留心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事留下依据,避免出现争议。

3.3提高护理记录水平:首先,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她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在记录护理情况的时候要牢记三重点、三随时、三不能原则,有问题的时候随时记录、病情变化的时候随时记、检查治疗用药和治疗前后随时的记录。然后,医护之前加强交流,杜绝护理记录不符,其实造成记录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医护双方理解患者资料存在分歧,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造成的。护士对于有些重要的比较关键的名词、数字要和医生进行核查以后进行记录。如果在记录中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应该找医生进行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最后,抓好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在内科ICU可是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由检查小组的成员对护理记录进行经常性的严格的检查,对急危重症的患者要更加的注重护理记录的质量,随时都要做好检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把风险降到最低。

4总结

我们要做好内科的ICU护理,要保证护理的质量,我们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管理制度,使得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其次注意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在做好培训的同时,建立完善内科ICU护理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医院的真实情况,消除以前人们的误解,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ICU的护理,建立良好的信任。给予良好的医疗环境,做好卫生和保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医院的环境,让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有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还要做好护理的记录。我们内科的ICU只要坚持改掉现在存在的问题,运用好解决对策,就会做到更加人性化,更加优秀的护理,让病人能够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 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02):53.

[2] 肖兴琼,于新玉. ICU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 西南军医,2009(09): 70-71

ICU护理危机管理 篇9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危莺患者的特殊护理单元,患者病情复杂、发 展凶险,是医疗纠纷、护理危机发生的敏感区。如何有效预防危机,如何 在危机发生后怎样有效地应对、化解和利用危机,使危机的破坏性减少 到最低限度,这是摆在ICU护理管理者面前很重要的任务。而危机管 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现 对ICU护理危机产生的表现及其管理对策进行综述。

1 ICU潜在的护理危机表现

1.1质量危机:由于ICU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而 患者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出现过失或差错在所难免。不良后 果严重的为严重缺陷,甚至引发护理危机。据调查„1,ICU发生概率较 高的严重缺陷为给药错误、意外拔管、皮肤黏膜损害,都直接影响治疗质 量,甚至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问。

1.2人文危机:ICU的强化治疗和救治模式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但同时也导致医疗过程的“人性化”淡薄,ICU由于患者的特殊性需要进 行火量技术型护理操作.但这些操作对于患者而言仅仅是一种机械性护 理,护士机械的忙碌与紧张的工作,常常忽略其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一 些常规性的操作比如裸露、约束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1.3护届危机:患者入IcU后,家属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二是无法陪伴在患者身边,时刻对患者挂念担心,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 状态,而护士忙于各种操作往往忽视或冷淡了与家属的沟通,一旦达不 到他们所预期的护理效果,就容易与护士发生纠纷,爆发危机。

2 IcU护理危机管理的策略 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在危机爆发或在其发生实质性的危害以前将 它弱化或消除,或者在危机爆发以后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最大限度 地减小其对科窀以及患者的损害。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 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 运动过程。4R管理框架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之一,在危机管理的实 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缩减(Reduction)危机 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Readiness),如何规划以及 如何培训员丁以反,缸危机局面(Response)并从中尽快恢复(Recovery),这四个方面(4R)构成』.基本的危机管理。针对于此,在ICU的护理危 机管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2.1 强化全员危机意识:科学的危机观不仅仅反映了护理人员的业 务素质,而且也是策略化处理护理危机的保障,只有重视护理危机,才能对 护理危机的征兆具有敏感性:“。目前ICU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增强护 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认识到潜在危机存在的必然性和突发性。科室安全管 理人人有责,及时发现征兆、苗头,把危机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2.2提高业务素质及沟通交流技巧的能力:人才培养是管理的核 心,有研究表明[3],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 直接的联系,是维护护理安全的根本。一名合格的ICU护士必须不断学习,适应危莺症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倡导个性化 护理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人文关怀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与 医生、患者及家属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是专科护士必不可少的能力。

2.3加强危机的预测与防范,制定危机应急方案危机的发生有些 可以预测的,有些却难以预测。对那些可以预测的,实现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例如护士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消毒 隔离制度等。都是对危机的预测后采取的预防措施。而对于难以预测的 制订危机应急方案,可以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的地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 风险问题,及时化解危机造成的损害。

2。4正确处理危机事件:阻止危机的扩散只有隔绝危机的根源,这 是危机管理的必要手段。危机发生后,管理者首先要仔细检讨自己的工 作是否有失误,是否在人员的安排上存在问题,专业人员是否需要进一步 培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加强或改善,哪些方面需要奖励和保持。对于人 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对当事人的处理应该是“重防轻治”。因为加霞惩 罚的后果可能是对今后问题更大的隐瞒。正确的做法足鼓励当事人写出 事件的客观过程,检讨每一个细节,使全科护士引以为戒,并在科室组织 讨论,结合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借机查找漏洞。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ICU患者家属焦虑的护理体会 篇10

1 原因分析

1.1 患者突发疾病, 对预后不确定

危重病的出现往往是突然的。患者因此而住院对患者和家庭来说是突发事件, 家属可能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一事件。现有的家庭生活被打乱, 为了照顾患者忽视了自己的需要。这会导致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 同时家庭无法掌握患者以后的命运, 会担心患者能否痊愈、有没有残疾, 这一痛苦的过程会让家属产生焦虑情绪。

1.2 信息支持不足

患者入住ICU的48h内病情尚未稳定。家属焦虑及压力的来源全部集中在患者的疾病发展与转归。时刻想了解患者各方面的动态变化[2]。但由于ICU病区医护人员往往把重心放在全力救治患者身上, 忽视了家属这一需要, 使家属信息获取不够而产生焦虑情绪。

1.3 对监护病房环境缺乏了解

特别是对ICU限制探视制度缺乏了解。ICU的探视制度可减少院内感染, 减少医护干扰, 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抢救, 但从社会心理学上讲, 忽视了家属及患者彼此需要的心理需求。由于不能亲自照顾患者, 家属会担心患者能否得到最好的照顾, 从而产生焦虑。

1.4 经济问题

进入监护室的危重患者生命全靠药物及仪器设备维持。这就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庞大的费用支出, 会让家庭陷入经济危机。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与家庭的沟通

2.1.1 患者入ICU时, 家属对患者病情、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ICU制度不了解, 忽视应让家属在家属等候区稍等一下, 等医生看完患者后再向其解释病情, 及将要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清点贵重物品, 请家属签字并留下电话号码, 做好ICU制度介绍。

2.1.2 探视沟通 ICU护士要充分利用家属探视时间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介绍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后患者的情况, 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 减少焦虑。同时在病情允许及做好隔离措施前提下, 让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简单护理, 如照顾患者喝水等, 满足患者及家属彼此需要的心理需求。

2.1.3 电话沟通 建立家属联系电话薄, 病情发生变化或好转时, 及时与家属联系。

2.2 鼓励家属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护士通过对患者家庭的评估, 确定家庭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家庭减少无效应对。鼓励家属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如采取乐观的态度、寻求支持的行为, 指导家属放松的技巧、转移注意力, 合理的发泄行为等。

2.3 重视健康教育

帮组家属及患者了解认识ICU及其探视的制度, 使之理解并支持探视制度。合理收费及时解答家属提问, 提供清单查询服务,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互动。

2.4 加强ICU护士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 不仅用熟练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 还需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 增加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充实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技术, 让家属相信医护人员正在全心全意的救治患者, 自觉地信任医务人员, 争取家属对救治工作的支持, 减少他们的不良情绪的发生。

2.5

加强宣传宣教工作, 在医院宣传栏及ICU病房门口设置各种宣传资料,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ICU的环境, 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使用目的、技术水平、入室流程及出室指征, 让家属以此来充分了解ICU的功能, 消除陌生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 小结

家庭是危重患者最有利的社会支持者。ICU患者的家属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以绝大多数时候被医护人员忽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对象不仅针对患者还应扩大到家庭和社区。护理职能的转变, 促进护士应针对导致家属焦虑的原因做出分析。并积极实施护理干预, 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成为患者最坚定的支持者, 最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对象已由个人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被收入ICU, 而ICU作为急、危重症加强医疗护理病房, 多采用封闭式管理, 使患者与家属隔离。所以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做好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宣讲工作。

关键词:ICU,家属,焦虑,护理

参考文献

[1]Halm M.Effect of support groups on anxiecty of family members during critical illness[J].Heart&lung, 1990, 19 (3) :307.

ICU综合征的防治和护理 篇11

1 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主要有以下症状: (1) 谵妄:最为常见, 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 言语错乱, 幻听或幻视, 感觉人在空中漂浮; (2) 思维紊乱: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联想过程障碍, 如思维破裂等;另一种形式是妄想等; (3) 情感障碍、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判断力障碍, 除少数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外, 多数表现为情感抑郁, 严重者可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罪恶感, 并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等; (4) 行为动作异常:表现多种多样, 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人骂人等; (5) 智能障碍:老年患者在ICU监护中 (或后) 发生的痴呆, 属智能障碍范畴, 也是本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6)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答非所问等; (7) 疲倦、嗜睡、意志消沉、淡漠、退缩、忧愁、害怕、被害妄想、敌意; (8) 其他症状:如失眠、头痛、腰背痛、便秘或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2 相关因素

2.1 环境因素

(1) 医疗设备。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噪声, 如呼吸机的马达声, 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等的报警声。 (2) 同室患者的影响。同室患者表现出的痛苦表情或呻吟, 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 尤其是得知病友死亡的信息, 更会使其他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3) 照明。为了监护的需要, ICU中24 h都使用人工照明, 多数患者都不习惯在明亮的环境中睡眠, 影响了睡眠质量。 (4) 环境陌生, 信息阙如。由于ICU需控制感染, 保持安静, 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 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同时患者缺少外界信息, 入室时间久的且因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无法使用言语交流的患者甚至不知道白天、黑夜, 不知道具体的日期和时间, 可因信息阙如产生孤独、恐惧、忧郁等消极情绪反应。 (5) 医务人员。ICU医患比例相对比较高, 工作节奏快, 给患者以忙乱的感觉。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讨论病情或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活动, 特别是吸痰、挤压引流管等刺激性操作, 可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另外,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技术熟练程度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

2.2 患者自身因素

(1) 年龄、性别、性格均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 尤其是性格内向敏感的老年男性容易发生。 (2) 疾病:a) 既往史:研究表明既往有精神病、脑创伤或脑血管疾病、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患者, 容易引起ICU综合征;b) 现有疾病:与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手术因素有关, 以及恶性疾病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麻醉时间长、复杂、难度大的手术患者;创伤或大手术后伴有高热的患者, 术后引流管多、刺激性大、排痰困难、刀口疼痛、便秘、尿潴留的患者较易发生。另外, 电解质平衡紊乱, 可直接或间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 引起ICU综合征;c) 疾病的预后:癌症、残疾、预后差的容易发生。

2.3 治疗因素

在ICU内, 有多种创伤性治疗与监测措施, 例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内吸痰、脑室引流、胸腔闭式引流、静脉置管等等, 这些治疗与监测直接介入生命器官, 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使患者产生精神紧张反应, 尤其是在接受床旁紧急抢救、止血等紧急救治时均会引起患者本人及其同室室友的惊骇[5], 诱发ICU综合征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能引起精神症状的药物, 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某些抗生素等, 易引起ICU综合征。

2.5 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差、自费患者, 如下岗职工, 无医保、农保的农民, 由于担心医疗费用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甚至拒绝治疗, 从而容易引起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迄今未能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且是一个程度递增和恶性循环的过程。

3 护理对策

3.1 严密观察病情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 控制感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2 改善环境

(1) 病室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 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50%~60%.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 大声喧哗, 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负压吸引装置在不用时应注意关掉。监护仪报警时, 要沉着镇定, 反应迅速, 尽快消除报警音, 避免造成紧张气氛。夜间减暗灯光, 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 不要频繁打扰患者, 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 夜间睡眠,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2) 物品摆放:各种设备摆放应整齐有序, 避免靠近患者的头部, 最好避开患者的视线, 以减轻报警音对患者的刺激, 同时又可解除患者对仪器的恐惧感。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 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 房间设有钟表, 置于患者视野范围, 使患者昼夜分明。 (3) 提供个人空间:患者之间用屏风或床帘隔开, 以避免抢救对病友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保护患者隐私, 做各种操作时, 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次数和部位,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 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

3.3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择期手术、术后入ICU的患者, 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在适当时机, 让其参观ICU, 熟悉环境和医护人员, 讲解各种监护仪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术后各种引流管的目的以及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减少对ICU的恐惧心理。患者进入ICU清醒后, 告知麻醉及手术情况, 及时把监护仪上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反馈给患者, 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 可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 改善探视条件, 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逐级汇报, 给予适当比例减免医疗费用, 使其安心养病, 解除后顾之忧。

3.4 舒适护理

(1) 及时有效地镇痛, 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 可减轻焦虑, 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2) 保持体位的舒适, 给予合适的卧位, 适当的垫衬, 必要的翻身按摩并肢体活动, 减少患者的不适、烦躁。 (3) 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 对危重患者限制活动的措施被称为“保护措施”, 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自觉的伤害, 其结果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 如激动、逆反、丧失尊严、恐惧及其他相关的复杂变化。对精神异常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 (4) 加强治疗的计划性,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或尽量集中操作, 使患者至少有70 min~90 min的持续睡眠时间, 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敏捷、轻柔, 并做好解释工作。 (5) 避免或少量使用一些可能引起精神症状的药物, 若发现有精神障碍症状, 应及时、准确、有效用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3.5 加强护患沟通

注重语言交流, 态度要和蔼, 语言宜轻柔、温和。工作积极主动, 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还要注意非语言交流, 如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关爱的动作, 如适当的触摸、握握手、掖掖被角, 都能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 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恰当的交流方式, 如对于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不能用言语交流, 护理人员应通过表情、手势、书面、口形等来判断患者所表达的意图, 及时满足患者的要求。

3.6 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

当病情允许时, 医务人员要鼓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料理个人生活, 以使其行为不断得到强化, 转化注意力, 使其身心放松, 淡化患者角色, 加快疾病的痊愈。

3.7 提高ICU护理人员的素质, 制定相应的ICU多元文化护理质量管理体制[6]

要求ICU护士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尚的医德之外, 还应具备以下能力:敏锐的感知观察力、准确快速的记忆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捷独立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语言修养、温柔的性格以及工作要有灵活性和健康的身体等,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ICU患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制定ICU护理人员的规范用语, 掌握交流的技巧。护士如果出现焦虑、急躁、疲惫不堪, 也不可能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更谈不上心理护理了。所以在配备ICU人力及工作排班时要根据工作负荷合理安排, 并重视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志红, 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66.

[2]曹广云.加强人性化护理预防ICU综合征[J].护理实践与研究2, 007, 4 (7) :82-83.

[3]汪颖, 姜亚芳.EICU病房ICU综合征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J].首都医药, 2005, 12 (23) :20-21.

[4]杨爱梅, 梁虹霞, 张秀敏.利用多元文化护理预防ICU综合征[J].吉林医药, 2005, 26 (11) :1153.

[5]欧玲.ICU患者的应激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 2004, 22 (3) :226.

ICU护理安全 篇12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6-01

ICU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原发病及多种并发症成为了易感人群,加上大量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致使菌群失调,而且治疗环境污染和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使这些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患者高5~10倍。因此加强ICU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011年我院针对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我在预防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主要因素是科内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途径。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医院感染的人为因素。此外进入ICU会诊及检查的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较多,他们是否遵守ICU相关院内感管理规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患者因素

ICU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较多患者在入院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刚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面增加了感染率。进入ICU后患者因治疗需行较多的有创操作,如人工气道的建立、吸痰、中心静脉置管、各种引流管的建立、呼吸机使用,胃肠外营养等均可使医院感染率增加。

1.3 环境及其他因素

病房室内空气的对流,物品表面的消毒处理,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一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都是ICU医院感染的危睑因素。

1.4 药物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1]。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且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致感染。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2.1 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通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使护理人员知晓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

2.2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措施的落实

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无菌技术操作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现传染、感染患者要及时登记、报告、隔离治疗。ICU患者无家属陪护,多数患者意识不清,故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有慎独精神,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规范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途径,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医院感染率,因此规范洗手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医院感染既简单又最重要的措施。督促护士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防止病原菌通过护士的手从一个患者带到另一个患者,有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2],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99%手上的暂住菌。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护理操作前后,都应认真做好七步洗手法。当护士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时,在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都应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为戴手套而忽略洗手。

2.4 严格探视制度严格参观探视制度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我科家属探视时间为每日下午4点,每床每天限制探视一人,探视时间为10 min,以减少病室空气污染或带入病原菌。

2.5 加强基础护理

2.5.1 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整齐,如有污渍及时更换。使用电动气垫床,翻身1次/2 h,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发生,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进行温水擦浴1次/d。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及会阴部的清洁干燥,生理盐水消毒尿道口2次/d。对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臀部和肛周皮肤情况,如有皮肤发红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婴儿护臀膏。

2.5.2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因患者多为昏迷,鼻饲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故需用0.9%氯化钠溶液口腔护理2-3次/d。

2.5.3 加强呼吸道护理:呼吸系统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并发症部位。1次/2 h为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并进行严格消毒;患者进行雾化吸人治疗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6 合理使用医疗用品

(l)输液管:做到每天更换,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带。(2)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湿化瓶及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周进行更换消毒。(3)吸痰管:区别使用鼻腔、口腔、气管导管部位的一次性吸痰管,防止口腔内细菌进入气道,严格掌握吸痰时间,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防止吸引中损伤气道黏膜。(4)尿管:在接触尿管前后必须洗手,操作中严格消毒,保持引流通畅,留置尿管低于耻骨联合,尿袋放置低于床面,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3],集尿袋和排尿管不能与便器接触。(5)每张床位配置昕诊器、手电筒、人工气囊,做到专人专用,做好终末消毒。

2.7 加强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定时开窗通风,30~60 min/次。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18~22℃,湿度60%-70%。三氧消毒机空气消毒3次/d,2 h/次;1:5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种仪器表面,病历车、治疗车、基础护理车、医护办公桌、门把手、病历夹、电话机表面物品等每日消毒。出院患者的床单位应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处理。

3 小结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我科ICU通過加强感染缓解控制,落实护理措施,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收到满意效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覃永会.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3,4(Z):430-431

[2]王琳.我国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41-42

上一篇:档案管理有效性下一篇:儿科门诊输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