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降解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木质素降解(精选3篇)

木质素降解 篇1

1 木质素的结构特点

天然木质素是通过多种键合方式将其基本结构单元—苯基丙烷类化合物连接而成的一种水不溶性、无规则、高度分支的高分子聚合物(如图1所示),其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成为自然界所有天然产物中最难转化的物质之一。植物组织中的木质素通常与其它成分以嵌合体的形式存在,包围或黏合纤维素,使水分难以渗入,保护纤维素免遭微生物或其酶的攻击,成为有效利用其它资源的一大障碍[3]。

2 可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及其酶类

木质素是自然界的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于大多数再生碳要么存在于木质素中,要么存在于受木质素保护免受降解的其它化合物中,因此木质素的降解在地球碳循环中处于中心地位。

2.1 可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自然界中能够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极其有限。木质素的完全降解被认为是某些真菌和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的作用是主要的。具有降解木质素能力的微生物及其降解特性见表1。能有效地使木质素矿化的微生物主要是白腐真菌以及相关的凋落物分解真菌。微真菌主要降解土壤、森林凋落物和堆肥中的碳氢化合物,也能降解这些环境中的木质素,有些微真菌能使木质素矿化高达27%。丝状细菌可使高达15%的木质素矿化,而非丝状细菌使木质素制品的矿化一般不会超过10%,且只能降解低相对分子质量木质素,这些微生物可能在木质素的最后矿化中起作用。褐腐真菌和软腐真菌也可以分泌一些降解木质素的酶类,但它们分解木质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研究报道较少[4,5,6]。

2.2 可降解木质素的酶

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的酶属于胞外酶,主要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等。某些附属酶也间接参与其降解过程,包括纤维二糖醌氧化还原酶(CBQ)、纤维二糖脱氢酶(CDH)、乙二醛氧化酶(GLOX)和芳基醇氧化酶(AAO)等。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均为含亚铁血红素的糖蛋白,需要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它们在反应过程中从苯酚或非酚类的苯环上夺取一个电子,形成自由基,从而导致木质素分子中主要化学键的断裂。漆酶为含铜氧化酶,利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可使酚环氧化成苯氧自由基,一定条件下(反应中添加ABTS或其它介体分子等)还可氧化非酚型化合物。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及漆酶氧化木质素的简化反应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4]。

纤维二糖醌氧化还原酶含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可由纤维二糖脱氢酶发生蛋白水解产生,纤维二糖脱氢酶为含亚铁血红素的黄素血红蛋白。这两种酶将纤维二糖氧化成纤维二糖-1,5-内酯,将漆酶和过氧化物酶产生的苯醌还原成相应的酚,它们还可还原各种苯氧基和阳离子自由基。乙二醛氧化酶和芳基醇氧化酶等可氧化某些辅助因子(如乙二醛、茴香醇、黎芦醇等),为过氧化物酶提供H2O2,起到协同降解木质素的作用[4]。

3 木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

目前,尽管关于木质素生物降解或转化的研究仍处于基础水平,但已有的研究成果足以支撑其应用技术的研究。不断受到来自环境方面压力的传统造纸工业以及秸秆饲料和肥料的生产更是十分渴求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技术。

3.1 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目前的造纸工业主要采取硫酸盐或亚硫酸盐法除去原料中的木质素,使纤维素从木质素的禁锢中释放出来,但其污染大、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利用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技术可克服这些弊端。

3.1.1 生物化学制浆

生物化学制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先于化学制浆之前降解造纸原料中的木质素,从而有利于纤维素的分离。在化学试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此技术可降低纸浆的硬度;而在纸浆硬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此技术可降低化学试剂的用量和能耗,且提高纸浆白度[7]。利用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处理桉树造纸原料,其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7%,纸浆硬度显著降低[8]。同样利用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对甘蔗渣进行化学制浆的生物预处理,在相同的碱负荷下纸浆卡伯值下降了10%~15%,纸浆白度提高了10.2%~11.4%[9]。在含有没食子酸的体系中,利用源自白腐菌的漆酶处理牛皮纸浆,其纸浆耐破指数提高了34%,干裂断长和湿裂断长分别提高了20%和72%[10]。

3.1.2 纸浆生物漂白

纸浆生物漂白是利用微生物或其分泌的酶处理纸浆,实现脱除木质素、改善纸浆可漂性或提高纸浆白度的目的,目前作为第二代技术的白腐菌漆酶-介体体系(Laccase-mediator system,LMS)的应用发展迅速。研究较多的介体主要有: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ABTS)、1-羟基苯并三唑(HBT)、藜芦醇(VA)、N-羟基-乙酰苯胺(NHA)等[7]。在有氧条件下,利用白腐菌漆酶-介体体系漂白常规硫酸盐处理的竹浆和氧脱木素竹浆,其纸浆白度提高了30%,纸浆强度性能良好[11]。使用白腐菌漆酶-1-羟基苯并三唑体系漂白全无氯(totally chlorine-free)漂白段的高品质亚麻纸浆,其纸浆白度提高了40%,纸浆卡伯值下降了85%左右[12]。

3.1.3 造纸废水生物处理

造纸废水的高色度和难降解性主要源于制浆、漂白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以木质素为主的化学物质,白腐菌及其分泌的酶系可以有效降解这些物质,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3]。用产酸白腐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5 d后,其pH从8.9降至1.0,COD去除率为73%,黑液中可溶性木质素增多,说明该类微生物在碱性造纸黑液中可以发挥产酸与降解木质素的双重功能[14]。用白腐菌L 02处理烧碱法草浆蒸煮黑液和次氯酸盐漂白废液形成的混合废水8 d后,COD去除率为84%,色度降低93%,pH下降6个单位[15]。在生物转盘反应器中利用Coriolus versicolor处理全氯段漂白废水,当废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23 h时,废水脱色率达到53%~73%,于反应器中添加葡萄糖可进一步提高其脱色率[16]。在造纸废水的pH为6.0~9.0的较宽范围内,直接利用白腐菌产生的胞外酶可使其色度降低90%以上[17]。

3.2 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农作物秸秆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是生产牲畜饲料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其中木质素的存在,导致纤维素的消化受阻。目前应用较多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如氨化技术、青贮技术、压块技术等)处理秸秆原料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利用木质素降解菌或降解酶的生物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动物对秸秆的消化率,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利用4株微生物(Bacillus subtilis FS、Candida tropicalis、Geotrich candidum、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的共培养技术发酵生产秸秆饲料,其粗蛋白含量可提高29.3%,粗脂肪含量可提高0.37%[18]。将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接种于小麦秸杆中,发酵10 d后的木质素降解率由0.67%提高至12.51%,粗蛋白含量由37.39%提高到85.68%[19]。对白腐真菌降解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可明显改善香菇菌糠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瘤胃降解特性,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及酸性洗涤木质素的瘤胃动态降解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

3.3 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将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已受到普遍的关注。堆肥处理是依靠废弃物中各类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的交替出现,使堆温上升或下降,从分解水溶性有机物逐渐过渡到分解难降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结构复杂的木质素是有机物降解过程真正难降解的限速物质之一,而且相当大的数量最终成为腐殖质,因此研究木质素生物降解在生物肥料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1]。将黑麦草分别于25 ℃和50 ℃堆肥45 d后发现,硫酸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7.0%和27%,堆肥处理后只有6.0%的残余硫酸木质素未发生结构改变[22]。对橄榄厂废弃物进行堆肥生物修复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堆肥温度保持在50 ℃时,35 d的堆制可使其木质素降解70%[23]。接种Paecilomyces inflatus的堆肥物料(木屑、新闻报纸等)固态发酵体系中,14Cβ -标记的木质素约6.5%被矿化,15.5%被转化为水溶性片断[24]。

3.4 其它应用

在木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研究中发现,可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和漆酶等对许多其它化合物也有较强的降解能力。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生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可降解印染废水中的偶氮类染料[25]。利用Ganoderma sp. WR-1处理苋菜红浓度为100 mg/L的染料废液,作用8h后的脱色率高达96%[26]。粗皮侧耳漆酶能分解橄榄油生产废水中的酚类物质,降低其毒性[27]。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已被成功用于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4 展望

木质素生物降解技术在污水的有效治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木质素复杂的化学结构及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可高效特异降解木质素理想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多菌种协同效应生物降解木质素的特性、生物与物理和化学多种技术手段联合运用降解木质素的效果、木质素降解产物精细化利用的途径等。其研究成果必将为木质素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造纸、环境、饲料、肥料等领域将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综述了具有降解木质素能力的微生物和酶的种类及其降解特性,阐述了木质素生物降解在生物化学制浆、纸浆生物漂白、造纸废水生物处理、饲料工业、生物肥料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木质素生物降解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木质素降解 篇2

关键词:土壤,木质纤维素降解,土壤酶活,粗纤维含量测定

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每年生产总量多达35.11亿吨, 仅农作物秸秆就有近6亿吨[1]。近些年,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 利用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发酵生产燃料乙醇、食品及其他生物基原料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科学家竞相开展的研究课题[2]。

在自然界中, 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主要依赖于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来完成[3]。土壤是微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宝藏, 包括大量的可以分解各种木质纤维素材料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4]。这些微生物分泌一系列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 组成复杂的多种微生物酶系协同完成降解木质纤维素。大量研究表明, 各种天然木质纤维素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分解, 不仅决定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状态, 而且决定于分解时的土壤环境条件、水热状况、土壤质地和粘粒矿物组成等[5]。不同土壤随季节、地理位置、植被、土质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木质纤维素腐解能力[6]。虽然人们也已经从土壤中分离出许多参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酶, 但是纯培养的单一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类对天然木质木质纤维素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 满足不了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并且土壤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不能够在人工条件下培养。在自然环境中, 木质纤维素的分解不是只由个别微生物独立完成, 而是由多种可培养和不可培养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调查不同的原始土样的木质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和酶活性对于了解不同土壤木质纤维素分解潜力, 指导挖掘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资源和理解自然环境中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分别来自于云南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福建福州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河南鲁山 (温热带落叶阔叶林) 和云南香格里拉 (高原寒温带针叶林) 。每个地点选取5个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和位点取样。各个样品来源、植被和土壤类型见表1。土壤采集时取距地面5cm的土壤, 采集好的土样去除石头等杂物, 置于采样袋中, 带回实验室后于4℃保存。

注:森林土壤包括各种植被林地土壤和林间空地, 下同。

1.1.2 试剂

木聚糖购于Sigma 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甘蔗渣是将甘蔗榨汁后所剩的渣用水浸泡去除可溶性糖分, 烘干, 用研钵研碎, 装入密封口袋带中备用;木屑取自锯木厂, 取回后烘干, 装入密封袋中备用。

1.1.3 仪器

仪器Ultrospec 2100 pro购自Amersham Biosciences;CXC-6型粗纤维素测定仪为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土壤样品含水量用烘干至恒重的方法测定。称取约m0 (约5.0g) 样品置于玻璃平皿中, 称取平皿和样品的总重量m1, 将样品放入烘箱中110℃烘干12h, 取出样品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常温, 称平皿及样品总重m2。

样品含水量= (m1-m2) /m0 *100%。

样品pH测定方法:取土壤样品5.0g于25ml烧杯中, 加入去除CO2的去离子水25ml, 用玻棒搅拌均匀, 静置30min, 用标准液校正pH计, 用校正后的pH计测定上清的pH[7]。

1.2.2 酶液制备

根据微生物产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性质, 选择用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提酶液。称取土壤样品或富集物2g, 加入8ml pH6的磷酸盐缓冲液, 震荡5min使样品溶液充分混匀, 静置于4℃过夜, 用4层纱布过滤样品溶液, 再将滤液在4℃下8 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即为酶液。

1.2.3 土壤酶活测定

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活测定方法:用还原糖DNS测定法。用15ml体系, 取底物1ml, 50℃预热3min, 样品管加1ml的酶液, 恒温水浴50℃反应30min, 反应完成后加入3ml DNS, 再在对照管加1ml的酶液, 沸水浴煮10min, 骤冷, 加去离子水至15ml, 10 000r/min离心3min,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40nm下的光吸收值。

酶活力= (S×D×1 000) / (0.1×t) /m

式中: S—测得光吸收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木糖量, mg数;

D—酶稀释倍数;

1 000—mg和μg之间的换算系数;

0.1—测定所取酶液量, ml数;

t—反应时间, min。

木聚糖酶酶活定义:在本测定条件下, 每分钟水解木聚糖产生1μg还原糖 (以木糖计) , 所需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u) 。

纤维素酶酶活定义:在本测定条件下, 每分钟水解CMC-Na产生1μg还原糖 (以葡萄糖计) 所需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u) 。

1.2.4 土壤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基配方:56%甘蔗渣, 42%木屑, 2%硫酸铵, 加入1.5倍质量的纯水, 121℃、20min灭菌待用。按照培养基干重∶土壤=1∶3接种, 28℃静置培养50d后测定理化性质、木聚糖酶活、纤维素酶活和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另外, 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富集培养的微生物生长状况, 在富集培养物干燥的情况下加入少量的ddH2O补充水分。

1.2.5 粗纤维含量测定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计算

将测试样品装进玻璃坩埚内, 烘干12h, 把坩埚装进粗纤维测定仪中, 先对各个样品用200ml 0.128mol/L的硫酸溶液进行酸消煮, 沸腾后保持微沸30min, 抽去酸溶液, 用预热的去离子水将样品洗涤至中性, 再用200ml 0.313mol/L的NaOH溶液进行碱消煮, 同样在沸腾后保持微沸30min, 抽去碱溶液, 用预热的去离子水将样品洗涤至中性, 再加入25ml 95%乙醇浸泡样品15s, 抽去乙醇, 取下盛有样品的坩埚, 130℃烘干2h, 取出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重得m1, 将称重后的坩埚再放入马弗炉中500℃灼烧1h, 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得m2。

样品中粗纤维质量=m1-m2。

样品粗纤维的酶解效率= (富集前粗纤维质量-富集后粗纤维质量) /富集前粗纤维质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及初始酶活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后测定各个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初始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 结果如表2。土壤样品pH均是中性偏酸环境, 其中福建土样和西双版纳土壤为偏酸性的红壤, 而来自于香格里拉土样和河南鲁山的高山草甸土和褐土则较为偏中性。土壤样品中木聚糖酶活均比纤维素酶活高, 其中BN和XG木聚糖酶活性较高, 最高为BN-8酶活197.93u·g-1和XG-5的101.54u·g-1;相反许多样品的纤维素酶活未测到, 活性最高的也是BN-8样品, 为94.81u·g-1。

注:/表示没有检测到该酶活, 下同。

2.2 富集培养后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变化

富集后, 各个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除了西双版纳的样品的pH值有所升高外, 大多数样品的pH值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说明在这些样品均具有一定的系统调节能力。土壤的酸性环境更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培养1w之后可以在富集培养物上发现明显的白色菌丝。15d之后这些真菌菌落慢慢转为青色、淡黄色, 或白色和淡粉色粉状。

富集50d之后, 测定各土个壤样品的木聚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 结果见表4。通过与各个样品的初始酶活可以发现, 木聚糖酶活除BN-8和HN-2稍有下降之外其余均明显提高, 富集后西双版纳土样的木聚糖酶活增长最多, 其中云南香格里拉XG-2的木聚糖酶活性最高, 西双版纳BN-26的酶活增加最多;福建土样和西双版纳土样各样品之间差异性较大, 增长幅度处于中间;河南土样酶活增长幅度较小, 富集后酶活较低。富集后的木聚糖酶活从气候类型来说表现为:高原寒温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带季风气候。这说明来自于高寒低温地区的土壤微生物产木聚糖酶活性更具增长潜力, 而从温热带地区的样品由于气候与培养条件基本一致, 增长潜力不是很明显。从土壤类型来说表现为:高山草甸土>砖红壤>红壤>褐土壤, 基本趋势则于气候变化一致。

各个样品的初始纤维素酶活性普遍较低, 许多样品的原始纤维素酶活检测不到, 但富集后都能测出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酶活虽然没有木聚糖酶活高, 但是纤维素酶活的涨幅很大。同木聚糖酶活一样, 富集后的土样BN-8的纤维素酶活也出现负增长, 而大部分香格里拉土样和福建土样的纤维素酶活高, 西双版纳土样和河南土样酶活都较低。纤维素酶活变化与木聚糖酶基本一致。

2.3 土壤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

富集后, 各个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除了西双版纳的样品的pH值有所升高外, 大多数样品的pH值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说明在这些样品均具有一定的系统调节能力。土壤的酸性环境更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培养1w之后, 可以在富集培养物上发现明显的白色菌丝。15d之后这些真菌菌落慢慢转为青色、淡黄色, 或白色和淡粉色粉状。

富集50d之后, 测定各土个壤样品的木聚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 结果见表4。通过与各个样品的初始酶活可以发现, 木聚糖酶活除BN-8和HN-2稍有下降之外其余均明显提高, 富集后西双版纳土样的木聚糖酶活增长最多, 其中云南香格里拉XG-2的木聚糖酶活性最高, 西双版纳BN-26的酶活增加最多;福建土样和西双版纳土样各样品之间差异性较大, 增长幅度处于中间;河南土样酶活增长幅度较小, 富集后酶活较低。富集后的木聚糖酶活从气候类型来说表现为:高原寒温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带季风气候。这说明来自于高寒低温地区的土壤微生物产木聚糖酶活性更具增长潜力, 而从温热带地区的样品由于气候与培养条件基本一致, 增长潜力不是很明显。从土壤类型来说表现为:高山草甸土>砖红壤>红壤>褐土壤, 基本趋势则于气候变化一致。

各个样品的初始纤维素酶活性普遍较低, 许多样品的原始纤维素酶活检测不到, 但富集后都能测出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酶活虽然没有木聚糖酶活高, 但是纤维素酶活的涨幅很大。同木聚糖酶活一样, 富集后的土样BN-8的纤维素酶活也出现负增长, 而大部分香格里拉土样和福建土样的纤维素酶活高, 西双版纳土样和河南土样酶活都较低。纤维素酶活变化与木聚糖酶基本一致。

3 讨论

近年来, 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生产新型环保材料及生物能源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各个研究机构试图从不同途径研究突破天然木质纤维素降解这个瓶颈。生物降解是能耗最小, 安全环保, 最具潜力的方式。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降解是许多酶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在实际应用中工业化得酶制剂往往成分较简单,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 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酶解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效率低下, 使得生物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素技术很少在实际生产中被采用。目前也有很多做复合菌降解纤维素的, 并且证明了多菌复合物对天然木质纤维素具有良好的降解效率[8], 其中PGUO等[9]、Naoki Narisawa等[10]获得的多菌复合物的降解能力也很强, 但是总的来说要将多菌复合物广泛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Peng Zhang等在天然的环境下对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在310d达到45%[6], 而本研究中的各个土壤样品均能够不同程度降解木质纤维素, 并且有的土样的降解能力还非常强, 最高降解率在50d内达到了55.35%。如果将富集条件进行优化后相信酶活和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会提高更多。大部分的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 能够将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提高, 有的甚至提高数倍, 不同样品这两类酶的活性不同, 在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类也不同。如BN-26的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都不高, 说明该样品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这两种酶活。XG-5的富集后木聚糖酶活很高, 但是最后表现出来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较低, 推测主要是因为它的纤维素酶活非常低, 因此限制类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因素复杂, 木聚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要进行木质纤维素降解效率的测定。

参考文献

[1]刘刚, 沈镭.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7, 22 (1) :9-19.

[2]Mehdi Dashtban, Heidi Schraft, Wensheng Qin.Fungal Bio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Residues, Opportunities&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5 (6) :578-595.

[3]Yungchung Lo, Ganesh D.Saratale, Wenming Chen, et al.Isolation of cellulose-hydrolytic bacteria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cellulolytic enzymes for cellulosic biohydrogen production[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9, 44:417-425.

[4]M.Khalid, W.Yang, N.Kishwar, et al.Study of cellulolytic soil fungi and two nova species and newmedium[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2006, 7 (6) :459-466.

[5]M.M.Co teaux, P.Bottner, B.Berg.Litter decomposition, climate and liter quality[J].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 1995, 10 (2) :63-66.

[6]Peng Zhang, Xingjun Tian, Xingbing He, et al.Effect of litter quality on its decomposition in broadleaf and coniferous forest[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08, 44:392-399.

[7]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1978:146-149, 466-467.

[8]崔宗均, 黄志勇.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J].环境科学, 2002, 23 (003) :36-39.

[9]P.Guo, X.Wang, W.Zhu, et al.Degradation of corn stalk by the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of MC1[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 (1) :109-114.

木质素降解 篇3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Pycnoporus sanguineus for producing ligninase.[Method]A strain of lignindegrading white-rot fungus was selected from 5 strains of collected fungi and its liguinase production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ligninolytic enzyme were measured.[Result]It could produce two kinds of ligninase with good thermal stability.Different temperatures,carbon sources,nitrogen sources,acidities,as well as the additions of surfactant had distinc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gniu-degrading enzymes of the fungus.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drawn out:38 ℃,pH=4.5,10.0 g/L glucese,1.0 g/L tartaric acid ammonium.[Conclusion]The aim of research w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liguin degrad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作 者:王丹梅    任大明    李秀娜    石皎    WANG Dan-mei    REN Da-ming    LI Xiu-na    SHI Jiao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期 刊: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ISTIC  Journal: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9(1) 分类号:X7 Keywords:White-rot fungus    Lignin degradati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rthogonal test   

上一篇:人文医学临床医学下一篇:秋季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