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重症监护室发生与对策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儿在接受了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部实质性感染, 为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临床报道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9%~70%之间不等[1,2]。患儿一旦发生此疾病, 会出现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等情况, 甚至会威胁患儿的生命。为探讨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该文研究分析了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危险因素, 总结预防性对象, 以2009年3月—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进行48 h以上机械通气的患儿7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医院获得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 标准进行诊断。70例患儿中,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2例, 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其中, 男性37例, 女性33例, 年龄最大为7岁、最小为0.5岁, 平均为 (4.24±0.45) 岁。70例患儿机械通气方式包括:经口气管插管51例,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19例。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患儿在机械通气48 h后、撤去气管导管48 h内出现以下情况:体温上升、壁细胞升高、浓痰、革兰氏染色阳性菌、X线显示胸片有肺部浸润阴影、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为阳性。

1.3 方法

总结患儿的性别、年龄、ICU内住院天数, 统计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 是否有昏迷等情况。ICU内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激素、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等。参照我国0~18岁男童体重参考值、女童体重参考值评价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包括下等、中下等、中等、中上等和上等。其中以下等、中下等为生长发育差, 中等、中上等和上等为生长发育良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 以0.05为检验水准, 可信区间范围为95%。

2 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昏迷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生长发育差, 激素使用率高、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 与未发生组患儿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 其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是引起重症监护室内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机械通气能挽救患儿的生命, 但是机械通气患儿由于呼吸道的防御屏障消失, 患儿的侵入性导管湿化功能降低[3], 肺部膨胀不全, 加之病菌入侵和消化道分泌物反流等, 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昏迷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生长发育差, 激素使用率高、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 与未发生组患儿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昏迷、机械通气时间、激素使用、抗生素使用及生长发育存在相关性。

生长发育较差的患儿纤毛运动等功能差, 机体抵抗力较低, 细菌入侵后容易被细菌入侵, 引起炎症反应。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患儿,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 会破坏患儿的口腔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加之患儿气管导管分泌物的下漏和淤积[3], 会导致细菌容易入侵到支气管肺部组织, 引起感染。此外, 如果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机管路消毒不严格, 会定植到呼吸机回路的管道内, 导致细菌进入到呼吸道内, 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 患儿气道开放的时间也越长, 导致病原菌容易入侵,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例就越高[4]。

联合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降低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反而会导致此疾病的发生。其会引起菌群失调, 改变正常微生物的寄生环境, 出现耐药菌的发生, 并会导致多种抗生素耐药等[5], 引起治疗困难, 患儿死亡率升高。而激素的使用也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力, 导致感染高发。

医生为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尽快消除患儿的易感因素, 积极地治疗各种原发疾病, 创造各种条件, 尽早地拔管和撤机, 以减少患儿在ICU内的住院时间。同时要加强气道的管理, 及时有效地吸痰、合理进行气道湿化, 保证气道温度, 充分进行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6], 尽量清除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 经常变动患儿的体位, 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对生长发育差的患儿要加强营养供给, 使用白蛋白等升白细胞药物, 提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 与多种因素有关, 需要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给予注意, 采用多种方法预防。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预防性对策。方法 对该院2009年3月—2012年7月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进行48h以上机械通气的患儿7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对发生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机械通气天数、昏迷、抗生素使用、激素使用、生长发育等。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昏迷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生长发育差, 激素使用率高、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 与未发生组患儿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 与多种因素有关, 需要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给予注意, 采用多种方法预防。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室,危险因素,预防

参考文献

[1] 鲍滨.老年早发性与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病原菌特征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5) :393-395.

[2] 赵丽艳, 王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4) :27-29.

[3] 傅铁军, 何子纯, 张佳怡, 等.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2, 41 (21) :2153-2154.

[4] 杜育刚, 曾杏梅, 黎敏, 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1) :2394-2396.

[5] 杨志刚, 巩勇, 周满红, 等.“集束化处理”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2, 41 (9) :856-858.

[6] 曾慧, 陈淼, 权明桃, 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 (12) :1475-1478.

上一篇:抵押权的实现途径问题研究下一篇:推进新农合,造福新农村——关于衡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