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一新生刚入学, 好奇、兴奋, 朝气蓬勃。但时隔不久便会发现, 一些新生的情绪出现了异常。弹指一挥, 一学期、一学年过去, 他们的功课都只是将近及格, 甚至不及格要补考。这些现象是年复一年出现。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 就会出现一些不适应, 就会产生情绪问题。今天的大一新生大多是90后出生, 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 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就是遇上了困难与挫折。他们当中有些人一旦遭到挫折, 极易悲观失望, 自暴自弃, 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这点, 并及时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

新生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

(1) 学校。学生或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或因教师的言行不慎、方法失当, 或因在学习上的竞争处于劣势, 或因人际关系恶化等都可能使学生心理受挫, 出现挫折心态, 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 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 导致自卑、失望。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会变得心灰意懒。 (2) 家庭。有些新生或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或因小孩考的学校或专业不理想, 致使孩子长时间在家里得不到抚爱而产生挫折心态。新生就会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的处世心理, 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 如狭隘、抑郁、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新生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或放弃追求目标, 逃避现实, 或迁怒于他人。 (3) 社会。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新生上了大学后, 看到社会上一些的不良现象, 心理上失去了平衡, 想到自己家庭, 自己的基础, 同学之间的差距等等, 这样便产生了挫折心态。 (4) 自身。有些新生或由于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及缺陷导致挫折心态, 或由于自我设计的“理想”总不能实现而导致信念动摇, 产生了挫折感。处于这种心态的学生, 轻则对周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我行我素;重则逃避现实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凡此种种。

正由于学生的挫折心态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 因此, 高校教育者在对待大学生因挫折心态而引发的消极表现时, 就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办法, 在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基础上, 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教育, 适时干预。这对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1) 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 及时调整新生心理, 帮助新生及时实现角色转换, 及时完成认同过程, 及时扩大自己的视角。

新同学的大部分情绪问题起源于不及时转换角色, 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 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大学里强调自立, 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 有的新生不了解这点。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中生活, 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 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 这便是认同感。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 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他们不管事情也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有不顺就骂, 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份责任。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另一重要根源。

事实证明,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有共同的责任感, 才有搞好一个单位的基础。虽然最近几年各高校生活、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 一时的混乱现象难免。如果新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 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 有些可以采取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来解决。

中学时代生活视角是较窄的。跨进大学校园后, 视野变阔, 环境、压力和奋斗目标都变了。过去由父母承担的心理压力, 现在要自己承担了。但他们许多人缺乏心理准备, 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 因此也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新生及时扩大自己的视角, 对生活前景、自己的前途看得远些, 生活态度开朗了。

(2) 引导新生辩证地看待挫折。一方面挫折虽说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但如果长期经受挫折或挫折较大, 又不能正确对待和恰当解决, 则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态。另一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从理论上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 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 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难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

(3) 了解挫折中的期待。对于一个产生了挫折心态的新生, 教育者期待他什么?这是教育者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也是矫正挫折心态的前提。只有在这个问题上, 双方取得一致的见解, 矫正才能有的放矢, 因为不论是受挫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 还是教师帮助矫正, 最终都必须由受挫学生自我认同、内化, 才能完成向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模式适时、适度的转换, 才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正效应。

(4) 帮助学生释放能量。处于挫折心态中的学生, 体内潜藏着一种能量, 需借感情发泄来释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创造一种情境, 使受挫学生自由地表达他受压抑的情感, 抒发他的不满。比如让他向自己信赖的老师、朋友、亲人倾诉, 取得他们的帮助, 或开诚布公地与闹矛盾的一方交换意见。

(5) 诱导学生转移情绪。当新生因受挫折而被挫折感所困扰、或者急躁发脾气时,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吸引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 从而使其冷静, 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6) 通过疏导对学生进行补偿。即尝试用某一方面的“得到”来弥补另一方面的“失去”。如因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损伤而处于受挫心态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和途径, 引导他们设法达到自己的既定的需求目标, 从而弥补心理上的损失和创伤, 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7) 鼓励学生积极升华。升华作用, 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地应付挫折的方法。其含义乃是人的某种欲求如果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能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引起不良后果, 那就不妨改头换面, 用一种比较崇高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目标来代替, 以弥补因挫折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 从而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总之, 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中, 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尽力避免让学生受到大的挫折, 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受一定的挫折的磨炼, 逐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承受力, 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正确的态度, 选用正确的方式, 积极地战胜挫折,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心身健康、德才兼备社会栋梁。

摘要:大学新生极易产生一种心理状态—挫折心理。通过对挫折心态产生的因素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指出新生本人应正确对待挫折, 教育者要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 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教育, 适时干预。这对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挫折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张海燕.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7~8) .

[3] 陈道明.现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干预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 2006 (6) .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下一篇:基于慕课背景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