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整治讲话

2022-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轮车整治讲话

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在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视频培训班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安排部署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4年3月26日,省政府召开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视频会议,隋忠诚副省长就清理农村垃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1号),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实施6大工程30项重点任务。今年中央和省委又明确提出了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新农村要全面发展、各美其美,要求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按照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责任分工,省农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一、客观认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形势

201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住建、环保、卫生、交通、林业、畜牧等部门协同工作,以清理垃圾为重点,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呈现出垃圾清理集中攻坚的大好局面。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了春季集中清理冬春垃圾攻坚战役,重点清理了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环城镇郊区“三线一环”地带,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周边,以及集市、公共服务场点、河流塘坝、水源地等积存的垃圾污物。据统计,2014年全省清理垃圾1671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196万个,清理粪堆481个,清路障342万个,拆除废弃圈舍和仓房16916间,拆除废弃的棚架11853个,清理各类沟渠和排水沟42512条,清理水源地3725个点。

二是呈现出农村保洁队伍、保洁设施、保洁装备和保洁经费同步加强和增长的大好局面。2014年各地都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新农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达到3.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保洁的经费2.1亿元,包括县级财政投入5788万元,乡镇财政投入5650万元,村集体投入7369万元,农民出资2232万元,初步建立起以村集体为主、各级财政补贴、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清理经费保障制度。全省乡镇配备保洁人员5360名,村屯配备保洁人员24267名,平均每个乡镇有保洁人员8名,每个行政村配备保洁人员2.6名。全省配备垃圾转运车辆11520台,人力垃圾转运车19953台。已建立起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临时堆放场9096个,村屯设立垃圾临时收集池28010个,建立垃圾转运站1715个,设立垃圾箱88946个。

三是呈现出整屯、整村、整乡、整县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大好局面。东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垃圾清理整治活动,做到了全县发动、全民动手、全力攻坚、全面整治。公主岭市投入1000万元,集中整治了辖区内国道102线农村环境,清除了残存的垃圾,建立起了美观整齐的围墙栅栏。伊通县营城镇全镇1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全面达标。磐石市1000多个自然屯、700多公里农村道路,通过美化绿化工程,实现了垃圾全面清理、整市美化的目标,建立起了生态文明长廊。通化市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全覆盖、全达标。长春、四平、延边、吉林、白山、白城、松原、辽源、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等地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明显加大,收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到2014年底,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的村达到540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8.1%;整治的自然屯23176个,占61%,受益的农户176.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左右。

四是呈现出路水电气房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的大好局面。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全省新建农村公路3696公里,农村公路总硬化程度达到67398公里,农村出行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到2014年底,全省农村累计新建和改造的村部达到8407个,建设休闲文化广场4212个,修建路边排水沟58999公里,治理农村沟渠小流域3956公里,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行政村6383个,自然屯23187个,受益农户231万户。农村居民改造砖瓦房自然屯423个,居民住进楼房的行政村达到415个。全省新建和改造农村围墙、围栏和栽种绿篱10431公里,已建公共厕所1146座,室内卫生厕所13.2万个,户外卫生厕所73.1万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6570个,其中达到粪尿综合利用的有3519个,病死畜禽尸体实行焚烧的达到2067个。建设科学储粮仓51.8万个,保护农村水源地3725处。全省绿化美化行政村6023个,自然屯18995个,栽树1758万株,栽花10496万株,种草坪5101万平方米。实行亮化的行政村1309个,自然屯2456个,安装电能源路灯19316盏,太阳能路灯25722盏。同时,农村还有562个行政村办起了养老场所,1304个行政村办起了托幼场所,建设农村集贸市场1465个,乡村旅游景点585个。

五是呈现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村规民约不断强化的大好局面。去年6月10日,副省长隋忠诚带领有关部门开展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专题调研,在调研中,隋省长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容易,后续管护起来难;垃圾突击清理容易,实现长期保洁难;领导一时重视容易,做到常抓不懈难。要求有关部门加强调研,认真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和建设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贯彻隋省长的重要指示,去年全省各地总结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8大机制、20种模式,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有的地方采取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操作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层层传递压力,对卫生不达标的挂黑牌、媒体曝光,触动力较大;有的地方加大领导督查力度,县级4大班子领导下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取得了实效;有的地方采取建立村规民约的办法,约束农民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收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有的地方通过大面积搞绿化美化、建设生态走廊,提升了农民美化意识和责任担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有的地方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社区建设、旧村改造、打造旅游景点等措施,净化了环境,农民形成了自觉清理垃圾、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等等。这些机制模式,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作用,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82个行政村、3.8万个自然屯都可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机制和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动作、全省各地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多年来我省新农村持续建设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部署不得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督查督导不到位;有的地方秸秆多、畜禽粪便多,农民还有随意焚烧秸秆、随意堆放柴草、随意堆放粪堆、随意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地方,到目前还没有实现路面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垃圾清理、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整治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吉林,必须从整治农村环境这个基础性工作抓起。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勇于承担,敢于作为,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开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2015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部署,开展好春秋两季以清理垃圾为重点的攻坚战役,积极推动农村建立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常年保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道路、安全饮水、住房保障、庭院改造、排水排污、垃圾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保洁经费,健全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施,强化工作保障,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大动力,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有以下六项:

一是启动农村垃圾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11月19日,住建部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行动,从2015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按照这一要求,今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力争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使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今年全省春季农村环境整治要继续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地带,小城镇和农贸集市,村部、学校、广场、企业等公共场所,沟渠河道、路边排水沟、水库塘坝、水源地,村屯周边、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工业集中区和乡村旅游观赏区,城郊、镇郊、村屯相邻地带、公铁路区间相邻地段、高速公路出入口卫生管理死角区域等8个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整治的内容是“八清一禁止”,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清乱建的建筑物、清残垣断壁、清野广告、清病死畜禽,禁止随意焚烧秸秆。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抓好农村生活垃圾规划、设施建设和分类处理工作。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对于现有的5类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即:畜禽粪便、废弃的菜帮菜叶等易腐类垃圾进入沤肥池或沼气池,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金属、塑料、橡胶、废纸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搞好回收再利用;废弃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子、化纤衣物、病死畜禽等有毒有害垃圾,运送指定地点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进行填坑铺路处理;秸秆等植物类垃圾要综合利用处理。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村环境建设。重点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今年省里将继续支持重点村项目建设,努力提高重点村环境整治水平。重点村重点配套建设项目要达到“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标准要求,即:实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开展改住房、改围墙大门、改排水、改厕所、改圈舍、改储粮仓,建校舍、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全面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及时启动新一轮4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在原有58个样板村群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布点连线成片,使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群达到80个左右,每个样板村群布点行政村5~8个。到2015年底,集中打造一批城镇周边城镇化型、中西部地区社区化型、东部山区特色化型、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型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

三是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和示范。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三个步骤进行推进,抓美丽乡村建设应从根本上整治和改善农村环境。今年,全省要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的创建和示范。一是开展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突出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农村生态和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推进12个县整县美化工程。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选择磐石市、通化县、集安市、梅河口市、敦化市、公主岭市、辉南县、伊通县、长春市绿园区、通化市东昌区、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作为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县,在村屯周围、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观,整体打造美丽乡村靓丽风景线,全面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进而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农民管理农村环境的自觉性;三是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以“共建美丽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在全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和一些重点村屯,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家庭经营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到位、环境卫生治理达标的农户,作为美丽乡村创建对象,全省创建美丽庭院10万个。要实现清洁卫生庭院美、窗明几净室内美、植树栽花景色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和谐村庄美等“五美”的目标,带动美丽村屯、美丽乡村建设;四是打造30万户干净人家。在全省农村广泛倡导和积极推广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按照不求房屋漂亮但求室内干净、不求设施齐全但求物品摆放整齐、不求高标准绿化美化但求农户精致雅观,达到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全省创建干净人家30万户。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是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道路硬化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路面硬化了,排水沟、院墙大门、绿化美化才能及时跟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才能有效展开。今年,全省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交通、新农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移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兴边富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整合市县两级专项投入,以及各类帮扶和乡村自有资金等,加大农村公路尤其是屯内道路建设力度,在实现100%“村村通”、40%“屯屯通”的基础上,2015年“屯屯通”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实现“屯屯通”的行政村达到5000个左右。以后,每年“屯屯通”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屯屯通”,“户户通”的比例相应提高到60%以上。

五是打造100个具有北方特色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园区)。休闲旅游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连,可以带动和促进农村整体环境改善和提升。今年,全省要以大中城市与名胜景区周边、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示范区)5个,打造5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建设100个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园区),其中20%进入国家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行列。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最美休闲乡村50个。

六是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关键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建立村规民约,建立农村设施维护运行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五包”、“八不准”环境整治和保洁的长效机制,即:农户包新建院墙大门维护,包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清除积雪,包花草树木成活和路灯管护,包路边沟清理;不准乱垛柴草垛,不准乱堆放粪堆,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在墙体乱写和张贴广告,不准畜禽散养乱跑,不准随意焚烧秸秆,不准在庭院内外随意摆放物品,不准在街路随意停放车辆。我省涌现了一大批像公主岭市青林村、磐石市永红村、榆树市红庙村、伊通县营城子镇等一大批典型,这些典型都可比、可看、可学。目前,全省已经征集了一大批各地的村规民约,经过精选和完善之后,再发给各地,供各村参考利用。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纳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验收,加大组织工作推动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会同住建、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当好参谋,积极有效地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做好规划是开展环境整治的前提条件。要结合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分批次、有步骤地推动行政村做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以治大、治散、治乱为重点,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配套和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布局农村产业和农村居住点,达到科学有序规范。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原则,规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规划要注重一村一韵、一屯一特,不搞千篇一律,不大拆大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护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

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今年敦化市在落实1000万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00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00万整县美化资金,长春市绿园区等全省一些县市区也都积极落实了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其它县(市、区)也要积极安排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鼓励在县一级把资金集中起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序、扎实。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效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助力农村环境改善。

三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哪里的乡村两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哪里的新农村建设就快,农村环境建设就好。基层组织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依靠乡村两级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作用,带领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引导他们多谋划、多做事。只有做到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整体运作,农村环境整治的就快,农村面貌变化的就快。通化县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开展垃圾清理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四是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督查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农业部门以及乡镇的领导同志,必须要有克服千难万险、想出千方百计、付出千辛万苦、走遍千屯万户的精神和毅力,多做工作,勤奋敬业,经常下乡指导,加强实地检查,搞好督促验收,从点点滴滴抓起,积小胜为大胜,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来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里将在6月份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安排部署、专项资金落实、环卫队伍建设、垃圾清理情况、环境整治效果等。督查结果将以通报的形式予以公布。

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战略部署,精心组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打好春季秋季两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切实落实好常年清理垃圾、日常卫生保洁的各项措施,下决心治理农村脏乱差,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创建农村美好生活环境、让广大农民生活的更加幸福,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省新农村办供稿)

第2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突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领导,全面提升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化市一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地区,多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认识高、思路新、措施实、成效大,尤其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办求真务实、主动工作、努力作为,使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昨天,我们集中参观了辉南县、梅河口市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村,刚才又听取了通化市、梅河口市、德惠市、敦化市和四平市铁东区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介绍,总的感觉这些典型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希望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进一步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公室精心谋划、全力组织、科学实施,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展示新的成效。全省先后对“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进行了村屯改造和环境整治,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六年全省累计新修农村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新建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和村屯小流域治理2939万延长米;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危房82.7万户;修建村部4283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建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修建卫生厕所44万户;修建垃圾站点3.6万个;新建休闲健身文化广场2012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805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户用沼气池8.36万个;安装路灯5.19万盏;植树1.6亿株,完成村屯绿化美化23.4万公里;建设乡村旅游景点495个;改扩建农村商贸市场1799处;等等。同时,还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因此,全力开展好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一)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重要体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孙政才书记明确指出:吉林正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推进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目标要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繁重艰巨的任务。这样的省情就决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民生这把金钥匙,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状况,创建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问题,也是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抓手。因此,当前我们只有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个着力点,才能更好的谋篇布局,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也表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尽管如此,但在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能起到攻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作用。比如说:农村道路修好了,就有了“路路通、百业兴”,生产就能发展,农民生活就能宽裕;再比如:我省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好,那里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就搞得丰富多彩,出现了农民走出厨房进课堂、离开牌场上广场的可喜现象,这些都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还比如: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热情高涨,新农村怎么建、建什么、建后怎么管,都由农民群众自主决策、民主管理。可以说,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就是农村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

(三)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统领,也是新时期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总抓手,其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热点,工作合力不断增强。而村容整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新时期从各个渠道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比如:环保部门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任务,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同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农村安居工程、水库移民、兴边富民以及扶贫脱困等专项资金都对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有实际的项目支持。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都是帮助村里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汇集各方面资源,合力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农村面临的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由于我省农副产物多,加之冬季漫长而又寒冷,给农村环境综合工作带来了难度。另外,我省中部和西部的一些村屯交通条件还远没有改善,据2007年普查结果表明,全省尚有砂石路35481.35公里,土路96070.84公里,虽然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不少的村屯存在着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全省尚有20户以下零星自然屯765个,这些自然屯成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老大难;我省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建起来的,到现在已使用20—30年,既不保暖美观,又到了需要修缮和改造的时候;同台湾、韩国比较,我省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几乎没有,清洁能源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和传统的生活习惯也亟待改变和加强等。总之,目前农村需要改造和建设的点很多,面很大,任务很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定决心,下大力量,努力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伴随着我省“三化”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和突出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任务,以“三线一环”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进“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加强道路桥涵、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条原则: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标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行合力建设多元投入;坚持规划指导、科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建章建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奋斗目标是: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后三年重点抓好“3个1000”,即:抓好现有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提高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抓好明年启动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突破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在提升村中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抓好1000个跟进村的推进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加强10个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全省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分别达到100%和94%,初步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成绩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各地要将道路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和省里项目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确保质量”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再巷道,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同时要抓好农村桥涵建设。

(二)完善村屯排水设施。实践表明,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生活以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掉,往往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污染地下水;道路排水沟不完善,在季节变化的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极易损毁,降低使用寿命;未经疏浚整治的河流,排水不畅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把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要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确保排水通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规划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和处理设施;要利用原有水坑、泡塘等,兴建村屯污水氧化塘,推广户用污水氧化池,或接入城镇排污管线,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结合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把安全饮水列为全省重大民生实事之一,累计投资26.6亿元,优先解决了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使428.74万农村群众及12万学校师生用上了安全水。“十二五”期间,省里计划再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解决好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等问题。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四)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2006年以来,在国家农村沼气项目、“以电代材”项目等支持下,特别是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各地对清洁能源建设认识普遍提高,建设热情高涨,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在全省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使之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取得实效。

(五)开展街路庭院综合整治。这次现场会议,大家看到辉南县、梅河口市农村环境建设突出的亮点是街路庭院综合整治,他们在清理柴草垛、清理粪堆垃圾的基础上,对村屯街道和庭院进行了统一规划,集中修建了街路、院墙、大门、排水沟,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达到了整齐划一,美观靓丽。各地要积极学习通化市街路庭院综合整治的做法,加快村屯改造步伐,建设魅力村庄。

(六)加快卫生厕所建设。长期以来,我省农村厕所多以旱厕为主,非常简陋,粪便很难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水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4年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改厕高潮,目前最适合于我省推广应用的就是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一般情况下,砖瓦结构的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投资在1000元左右,国家补助500元,省补助200元,农民自筹200元,村里筹集100元,就可以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建起来。同时这种厕所还具有无臭味、蚊蝇无法滋生、切断寄生虫、病毒和细菌传染源的优点,一举多得,特别适用。各地应积极争取卫生和爱卫会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实施整村整屯改造和建设。

(七)加强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主要原因是: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省首先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垃圾综合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计划到2013年投入1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地域空间上相对集聚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治理,标志着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系统管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为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可试行推广 “3+5”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代表3个责任主体,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对垃圾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八)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尽快实现人畜分离,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九)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要跟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年全省启动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到去年底,全省绿化美化村屯4189个。各地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要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增绿添绿活动。加强村屯周边、道路两侧、塘坝水库、沟渠、荒滩荒山以及文化场所的绿化美化,实现“公路绿化、村庄美化”,让我省农村掩映在绿树鲜花美景之中。

(十)积极推进路灯建设。路灯建设是一些村屯在其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备后,对街路、广场进行亮化的新要求。今年省里将太阳能路灯和电能源路灯项目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目录,从操作看,各地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帮助基层选择好质量合格、适合寒冷地区需要的太阳能路灯进行安装,确保这个项目平稳健康向前推进。

三、进一步搞好探索创新,科学选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途径和模式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工作内容繁杂系统工程,由于地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民俗文化不同,因而建设的标准、要求和途径也有所区别,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设模式,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找准切入点,在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从我省实践看,具体有以下8种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

(一)“三线一环”整治推进模式。加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近年来各地普遍采取的主要模式。重点任务是抓好“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当前,“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主要是领导推动不够、投入不足、发动不到位,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抓好“三线一环”环境整治,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起码要求,这项工作没有到位的,要抓紧启动、集中攻坚、迅速突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二)整体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指整乡、整村、整屯进行推进。各地要依据投入能力,确定建设规模,能整乡推进的就连片开花,能整村推进的就全面打造,能整屯推进的就实行重点建设。整体推进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以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路、水、电、气、房、排水、垃圾处理等各项建设,整体改造,全面达标。

(三)功能分区推进模式。主要是按照功能分区的思路,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从现有的地域特点、产业基础、民俗文化、人口布局、发展潜力出发,统筹布局各项建设。就一个行政村来说,具体要建设好工业集中区、农业高效示范区、棚膜特产园区、畜禽养殖区、农民居住区、休闲健身区、村务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要开发好乡村旅游区等。按照功能分区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四)旧村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村屯进行改造的模式。按照一般规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先修道路,再修排水沟、围墙大门和绿化美化亮化。旧村改造推进模式,就是在上述改造建设的基础上,由街路向庭院和房舍推进,庭院全部实行硬化,房屋进行房瓦、墙壁、塑钢窗、保温层、吊棚、地面等全面改造,这方面敦化市官地镇、雁鸣湖镇闯出了新路,各地要积极借鉴、进行推广。

(五)农村社区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城镇郊区村屯的改造建设,核心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吉林市九座村、大荒地村、梨树县霍家店村、农安县陈家店村和梅河口市福利村等都采取了统一建设农民住宅楼、农民享受社区和物业等各项公共服务,目前这种建设模式在南方发达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我省在城市、县城、中心集镇的郊区可进行推广。采取这种模式,既可整理出大量的宅基地,用于发展工业、商贸和现代农业,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专业化、合作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

(六)生态村推进模式。为了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生态村,对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核心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各地要把生态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七)旅游村推进模式。旅游兴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模式之一。各地要积极开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历史遗迹景观区、独特自然风景区、民俗风情展示区等,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不断发展旅游村的运输、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打造环境,完善服务,提升品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八)移民村推进模式。结合开展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工程,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位置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以整组、整屯、整村的形式移民搬迁,建设农民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要统筹推进住房、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安置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增强移民村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村农民的收入。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帮扶,建立长效机制,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成一件大事和中心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加强研究,强化部署,科学组织,深入动员。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积极当好参谋、主动站位,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规划指导、政策研究、督导检查的职能作用,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要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要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要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解决好等靠要思想,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合力共建,强化帮扶。实践证明,通过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建立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帮扶部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地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已有的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帮扶责任和目标,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帮扶工作深入持久地展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物资、捐建、捐款、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将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积聚到农村,形成多元投资、多元建设格局,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各地要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要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探索建立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

(五)协同推进,强化配合。近几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和以前比有了明显增多,多个部门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都有资金和项目支持。各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对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改造步伐。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各地要与项目实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和配合,总揽全局,摆布项目,集中投放,打造亮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六)统筹兼顾,强化落实。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要统筹把新农村各项工作落在实处。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的项目建设要确保双达标,即项目建设100%竣工要达标,项目建设100%质量合格要达标;要全面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任务;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健康向前推进;要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做到周密部署、认真安排、规范操作;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做好9个方面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要抓好第一批示范村验收和第二批选点布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和调研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政策措施。(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3篇: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在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这次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推进全省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治理农村“脏、乱、差”,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奠定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同时,对抓好今年项目建设、做好整县美化、创建美丽乡村等工作做出安排。

一、全力以赴做好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今年全省要整村推进20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艰巨的任务。2014年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隋忠诚副省长亲自部署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省农委召开视频会议,原副主任于强对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今年,我们在通化市通化县采取以训代会的方式,举办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培训班,主要是总结推广通化市尤其是通化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大家一起考察参观了通化县大连川村、爱国村、繁荣村、赤柏村、大都岭镇中心校等典型,深受教育启发。他们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投入比较大。每年环境整治投入都在400万以上,形成了长效的投入机制。二是持之以恒,年年抓,年年在提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几乎每隔2~3年,就实施一个大的工程,环境整治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注重结合,实现新农村、美丽乡村和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一并建设。这次大家看到的高志航将军纪念地、支援抗美援朝模范村、满族文化展示村、花海旅游基地、民族器展馆等,都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挖掘和打造,对于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整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抓好全省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4月份开始,到6月份结束,全省要掀起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高潮,主要是抓好公路、铁路和旅游线路两侧的垃圾清理,做到整洁干净;抓好农村房前屋后、村屯公路两侧排水沟清理,把垃圾清运到屯外;抓好树上浮挂物、各种线杆和线路上的浮挂物,清除白色污染;抓好村部、学校、广场、农贸市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整洁清洁;抓好柴草垛堆放、清理农村粪堆、清除各种墙壁“疥癣”,禁止焚烧秸秆。坚持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推行户分类、屯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防治和消除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次要重点推进200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做到“六有”:有计划,确定整村推进对象,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好调度和汇总;有设施,有清理和转运车辆,有垃圾临时收集场点和垃圾箱;有保洁人员,建立专门工作队伍,实行定岗定责;有经费保障,实行财政补助、村集体出资、农户适量付费筹集机制;有村规民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有验收标准,经常督促检查,拾遗补缺,缺啥补啥,整村环境整治有质量有效果。第三要注重整市、整县、整乡镇、整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应该说,通化市达到了整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吉林市加大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秋季环境综合整治,还有些地方也进行了大片区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都十分明显。今后各地要积极推广这一做法,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朝着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空间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以取得大的突破。第四要注重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省农委从新农村建设角度,整体推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认真抓在手上,持之以恒强力推进。住建部门从改善人居环境角度出发,着力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改房改厕等,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改善;环保部门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出发,统一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大的城乡发展生态屏障;爱卫会部门从统筹城乡环境卫生角度,抓好农村卫生建设和环境建设。总之,4个部门工作内容相互包容、互促共进,在农村环境建设上,共下一盘棋,同唱一台戏,在工作上要相互支持,相互当好主角和配角,共同努力,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来。

二、扎扎实实做好整县美化推进工作

整县美化是从去年提出来的,就是要在农村公路两侧、村屯房前屋后集中栽花。去年推进12个县(市、区),共美化农村公路4682公里,美化自然屯6933个,打造花海旅游基地5个。从美化农村公路的里程来看,通化县达到1070公里,磐石市750公里,梅河口市670公里,集安市953公里,敦化市296公里,公主岭市170公里,辉南县240公里,伊通县180公里,四平市铁东区200公里,铁西区70公里,通化市东昌区49公里。东丰县虽然年初没有进入全省美化计划,但是他们自行组织美化900多公里,今年村级以下公路美化要全覆盖。年初以来,又有长春地区德惠市、九台区,吉林地区永吉县、丰满区,辽源地区东丰县,通化地区柳河县,白山地区临江市,松原地区扶余市和宁江区,白城地区镇赉县,延边地区珲春市和安图县等12个县(市、区)提出整县美化计划。3月24日,在蛟河市调研时了解到,今年蛟河市政府高度重视整县美化工作,设立专项资金300万元,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和村屯公路美化400公里以上,整个农村美化要达到全覆盖。全省推进整县美化的势头很好。那么,整县美化工作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哪些变化:一是凡是没有美化的新农村,即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再多,过几年之后,新农村也变得不仅不美,甚至破旧不堪,垃圾遍地,新农村变成了旧农村。二是凡是创建美丽乡村的,整村美化全部到位,花红满地,生态干净,美不胜收,犹如进入小康社会一般。三是凡是整村推进美化的,整村农村环境整治也就到位了,农民整天忙于伺候花草,乱泼乱倒现象得到了杜绝。特别一些地方,建设花海,打造旅游景点,收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创业增收同步推进。

当前,正是购进花种和花卉育苗关键时节,各地要积极行动,能整县推进的就整县推进,不能整县推进的也可以整片、整乡镇、整村推进。这项工作,省里不要求强行推进,各地要加强引导,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扩大规模。一是在美化范围上,镇区美化要以镇街驻地、休闲绿地、主要街道、河渠两侧绿化、围镇林建设为重点;村屯美化要以入村道路、村内主次街道、村部、休闲文化广场、农户庭院、沟渠绿化和围村林建设为重点,突出路边、沟旁、村屯、庭院等重点地段。二是在种植品种上,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村庄绿化的树种及花卉。以选用培育的乡土树种为主,科学搭配落叶树种和彩色树种,丰富树种配置,达到增加林木色彩和景观层次的效果,种植的花卉,重点是推广步登高、串红等一二代花种和多年生木本科八宝锦添、黑心菊、波斯菊、红宝石、蓝宝石、蜀葵等品种。三是在种植技术上,不撒盐的公路两侧尽量选宿根花卉,便于繁殖、管理简便,节约投资成本,推广除草剂封地、大棚育苗、施用底肥和追肥等多项新技术,提高花的成活率,促进花蕊绽放。四是在管护制度上,要推行绿化美化管养责任制,明确“谁来种、谁来管、谁来护”,落实专门养护管理队伍,落实管养经费,明确养护人员工作责任,尽心尽力做好村屯公路两侧及村庄周围公共用地绿化美化管养工作,做到绿化建成一片、管理一片、养护一片,实现绿化美化养护管理全覆盖、上水平。

同时,全省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量力打造本地绿化美化模式。一是森林生态模式。以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绿化面积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为主,通过栽植大乔木、形成复层林,增加建成区森林覆盖率。保护好村庄现有风水林和片林、松林,对村中山、村周山的稀疏林地套种珍贵乡土树种和彩化、花化景观树种,通过设置简易游憩道路、布置凳椅、亭台、木屋等,改造为郊野型森林公园。二是绿色经济模式。以传统栽植花卉苗木、果木等名特优经济林,具有管理和经营经验的村庄为主,通过发展经济果木、花卉苗木和珍贵乡土树种等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既可绿化美化村庄,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乡村旅游模式。以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名人古迹、古民居建筑等人文自然景观为主,把村庄绿化与乡村旅游观光有机结合,以绿化促保护、以开发促发展,通过建设古树公园、开展森林人家、农家乐和生态休闲游,弘扬生态文化,实现森林保护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四是新村小区模式。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重点村为主,村庄绿化与新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做到新村规划起点高、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五是完善提升模式。村庄绿化在原有现状的基础上见缝插绿,充分挖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潜力,结合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打造活动,全面拆除、清理村内废弃建筑物,清除道路沿线、河道两侧的陈年垃圾,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抛荒地、硬化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小绿地、小果园、小花圃。

三、精心做好新农村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近年来,国家和省对专项资金管理越来越严格,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公平招标,严密评审,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同时各地也面临着对新的业务要求比较陌生,一时无从下手,影响了工作效率,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程序手续复杂,环节增多,上下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组织调度难度加大,工作及时性受到了影响。所以,2015年尽管全省5月末就完成了项目审批工作,比历年提前2~3个月,但工作量和工作节奏并没有轻松,尤其在项目审定、招投标、工程实施、验收评审、资金兑付等重要环节方面,耗时费力,前所未有,特别面对一些县(市、区)财政趋紧的新形势下,看住和管住专项资金,及时组织专项资金兑付,任务很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016年,省新农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总的要求是做到3个百分之百:一是项目及时招投标达到百分之百;二是及时开工、及时完工、及时验收评审达到百分之百;三是及时专项资金兑付达到百分之百。这些工作都要在年内完成。总的时间安排是:3月底之前完成项目审批,个别没有履行完审批备案程序的,必须在4月10日之前完成;5月底之前要完成招投标任务,要从现在开始各级新农村办就要组织乡镇、重点村履行招投标手续,不准出现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也不允许大包大揽、取而代之,切实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作用;6月初项目建设就要全面开工,充分利用建设的黄金时期,抓紧开工,加快施工,保证质量,保证进度,确保在10月底之前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对于完工的项目,要抓紧组织验收和评审,及时搞好专项资金兑现,一切工作都要提前和超前,12月末之前必须完成资金兑付工作。对于2015年个别没有开工和完工的项目,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结束,不准留尾巴。整个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公开公示制度、项目审核审批备案制度、预算决算制度、招投标制度、验收评审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资金兑付报账制度、跟踪督查检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目标绩效管理制度,这10项制度是硬约束。项目招标的额度由地方财政确定,省不做统一要求。

这里还要强调严明工作纪律和有关规定。在专项资金使用上,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准截留、挪用和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更不准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工作经费、职工福利等;在项目建设上,既要及时开工,又要严格履行程序,既要注重工程进度,更要注重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因工程质量不达标而承担责任问题;在建设主体上,要坚持以农民和村“两委”为主,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和帮扶,但不准插手干预工程和项目建设。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介绍、插手、干预或统一组织工程项目建设;不准索要或收取重点村、工程承包方、材料供应商等各种钱物;不准出现不履行工作职责、程序和对上虚报、瞒报等问题,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里报告。

四、认真做好其他工作

一是抓好美丽乡村创建,今年全省要完成150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二是创建美丽庭院6.3万个,打造干净人家19.25万个;三是打造文化品牌村300个;四是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5~8个,打造精品新农村建设大的片区20个;五是完善提升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500个;六是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任务,其中培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000名,大学生村官300名,职业农民700名,同时搞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七是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任务,抓好新农村建设绩效管理;八是开展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村项目建设普查登记;九是组织筹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十是开展省外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十一是组织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有新突破,新农村建设要开创新局面。让我们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4篇:三轮车”整治工作

自怀镇 “三轮车”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自怀镇吸取 “10.7”事故惨痛教训,痛定思痛。采取 “三管齐下”扎实推进“三轮车”

一、管制度建设

一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机制。对全镇69辆三轮车摸底分村逐车“建档立卡”并核发登记卡和计分卡,统一喷涂醒目的编号和标识。每月对新增和报废三轮车进行登记和销号,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对新增三轮车车主进行人车档案登记、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每季度组织三轮车车主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教育,统一管理。现已开展安全培训2期,累计培训124人次。三是制定辖区内管理办法。对三轮车使用范围、通行、停放、载物、载人等作出规定。四是强化考核机制。将三轮车整治工作纳入村级年终目标考核。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五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超员超速、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鼓励广大群众通过电子设备拍照取证,进行举报,一经查实给予举报者每次100元的奖励。

二、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轮车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实行双组长制,分管领导具体落实;二是整合执法力量。镇安办、安监站、交管办、船管站,社区警辅合署办公,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7人,分工不分家,形成常态化联合执法。重点路口配置不少于1名的交通安全劝导员。三是创新执法方式。由镇分管领导牵头抓落实,派出所带队开展,不定时、整治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不定路段的流动式执法检查。2018年以来,处理和纠正1068人次,对违法违章人员实行再教育、再学习并签订承诺书,对受到“处罚”的违法违章人员,除在全镇的安委扩大会议上和场镇LED上进行曝光外,必须在辖区内义务充当不少于一周的交通劝导员。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村(社区)交通安全劝导员轮流在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劝导,利用村村响、云平台、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宣传。

三、管经费保障

一是在执法经费保障方面。按时足额发放劝导员工资,为每一位劝导员配齐喇叭、反光背心、帽子等劝导设备;全力保障执法人员有关费用。二是在设备实施方面。将在全镇重要路段安装监控设备5套,全力完成“雪亮工程”。将持续对三轮车治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已达10万元。三是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持续加大对道路安全隐患的大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安排资金,落实专人,进行治理,形成闭环管理。

下一步,我镇将以此为契机,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把三轮车专项整治工作扛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是配合主管部门继续加强三轮车执法整治,建立完善台账登记制度。二是加强对三轮车源头整治,对非法经营、非法改装等行为按职能职责查处。三是创新三轮车管理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将在辖区内重要路段安装监控设备,全天候不间断监控,第一时间掌控辖区内三轮车运行情况。四是加强驾驶员管理,增强驾驶人员责任感,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平安交通作出贡献。

第5篇:三轮车整治宣传方案

关于整治非法营运三轮车宣传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机动三轮车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区客运市场秩序,维护乘客合法权益,顺应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对非法客运者的管理和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相关政策法规为主要依据,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浓厚舆论氛围为总的目标,坚持全方位、立体化、灵活性、长期性原则,努力营造有利于整治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引导,力争使整治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正确理解和全面支持;力争使非法营运的势头得到遏制。

二、宣传内容和方式

(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镇(街道)、园区管委会、区级各部门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宣传栏、LED电子广告等宣传平台进行相关公益广告刊载,各行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本行业内的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支持整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组织媒体集中报道

在****电视台、《******》推出系列综述报道、系列评论、系列访谈、加强典型报道,开展舆论监督,对集中整治工作前期宣传动员和整治期间宣传报道工作,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在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微***、官方微信****公众微信号、**APP,策划推出网络互动宣传和系列原创报道。联动全区官微,整合区内宣传资源,并对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地跟进和展示,不断提升整治工作正面舆论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三)面向基层开展宣传

结合“三下乡”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规劝驾驶员自觉不参与非法运营活动,规劝居民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规范交通行为。并利用利用“三馆一站一影院”阵地、“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基层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等,深入到机关、学校、厂矿、企业,镇(街道)、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整治宣传群文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合力推进

宣传报道组下设对上衔接组、报纸组、广播电视组、新媒体和舆情组,统筹协调整治工作系列新闻报道、网络舆情监控引导、社会宣传等工作。各新闻单位要精心制定详细报道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宣传纪律

建立与区级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机制,定期分析情况、通报信息。定期、不定期召开通气会,加强统筹,统一调度整治工作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加强舆论收集研判和舆论监督。

(三)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报道实效

改进创新宣传报道方式方法,加强报纸、电视台、网站及微博、微信、微视、新闻客户端互动,实现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切实加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宣传部 2018年1月15日

第6篇:三轮车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道路交通管理,改善城乡交通环境,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城乡交通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营运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 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全县客运秩序为目标,依法行政、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标本兼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整治对象

(一)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和非法营运的电瓶三轮车、无牌无证的燃油三轮车(以下简称机动三轮车);

(二) 非法安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三轮车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三轮车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成立全县三轮车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全

县三轮车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员:

县政府副县长(常务)

县委办公室主任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县信访和群众工作局局长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县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副主任 县公安局政委 县财政局局长 县教育文体局局长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县司法局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城管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

县广播电视局局长

县残联理事长

县公安局纪委书记、副政委

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

县社保局局长

县就业局局长

县城管局副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各乡(镇)乡(镇)长 各片区派出所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统筹协调和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

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

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 1.摸底调查组 摸底调查组 组长:

主要职责:对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和非法载客营运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非法安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数量和从业人员构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2.后勤保障和报废奖励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整治三轮车的经费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对主动按期报废机动三轮车的按2000元/辆标准、对主动拆毁客运人力三轮车安装动力装置的按800元/辆标准,制定奖励方案并组织实施。

3.宣传教育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三轮车整治宣传教育方案并组织实施。 4.帮扶救助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三轮车整治帮扶救助方案并组织实施。 5.联合执法组和维稳保卫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整治三轮车联合执法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强制拆毁电瓶三轮车和客运人力三轮车非法安装的动力装置。制定整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6.信访接待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三轮车整治信访调处预案并组织实施。 7.医疗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三轮车整治医疗救治预案并组织实施。

四、整治工作步骤及主要措施

按照“先县城区、后乡镇”的思路,分摸底调查、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巩固提高四个阶段实施。

1.摸底调查阶段(1月20日至3月10日) 由民建镇牵头,公安局、工商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民政局、社保局及有关乡镇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一是由民建镇对辖区内的居民、村民和暂住人口拥有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数量、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二是由交通运输局对非法安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数量、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三是由公安局对残疾人专用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数量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四是由工商局对销售电瓶三轮车(含销售三轮车电瓶)、改装三轮车的业主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以上单位和部门于3月10日前,将摸底调查情况登记造册,由经办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报民建镇政府,民建镇汇总造册后,由民建镇党政主要领导签字后报县三轮车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宣传发动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 (l)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全县三轮车整治工作。

(2)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县政府发布三轮车整治通告,

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对全县三轮车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

(3)开展宣传教育。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政府法制办、公安局、司法局、广电局、教育文体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向县城区三轮车主、市民散发各类宣传资料,展开法制告诫教育,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由司法局、公安交警大队负责,每天出动宣传车在县城区内进行巡回宣传。电视台要开设专栏,播出相关宣传资料,通过对一些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机动三轮车自身难以克服的安全隐患而造成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案讲法,广泛宣传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机动三轮车(含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非法安装的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等,曝光违法行为,宣传守法典型,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宣传报道;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要利用短信向市民发布相关信息。

(4)由县财政局牵头,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民建镇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对10月31日前主动报废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的按1000元/辆予以奖励、对主动拆毁客运人力三轮车上安装动力装置的按800元/辆予以奖励,引导电瓶三轮车从业人员主动报废电瓶三轮车和客运人力三轮车从业人员主动拆毁安装的动力装置。

(5)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民政局、残联、交通运输局、城管局、工商局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对三轮车从业人员中符合帮扶救助条件且在整治工作中能积极配合的,及时进行帮扶救助。对主动报废机动三轮车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渠道,使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3.集中整治阶段(5月1日至5月31日)

从11月1日开始,对县城区内的三轮车进行集中整治。 (1)由公安局牵头,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局、城管局、工商局和各有关乡镇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组成联合执法组,对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和非法载客营运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予以没收并强制拆毁,对客运人力三轮车上非法安装的动力装置进行强制拆除并予以没收销毁。

(2)由工商局负责,对销售电瓶三轮车(含三轮车电瓶)、改装三轮车的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

(3)由信访和群众工作局牵头,法制办、司法局、民政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残联和有关乡镇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认真处理三轮车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来信来访,切实做好劝解、处置和信息上报工作。

(4)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局、法制办、信访和群众工作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民政局、残联和各有关乡镇配合(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采取超常规措施,对城区

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进行昼夜管控,及时发现和掌握情报信息,针对可能引发的三轮车业主和从业人员暴力抗法、非法集体上访事件等,制定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置在三轮车整治过程中发生的非法聚众滋事、堵塞交通等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解释劝导的基础上,对少数别有用心带头煽动闹事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坚决依法予以打击,绝不能姑息迁就,全力维护党政机关、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为取缔工作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5)由卫生局牵头(抽调人员由牵头单位确定),快速、妥善救治三轮车整治过程中的受伤人员。

4.巩固提高阶段(6月1日以后) 从6月1日起,对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各类机动三轮车(含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由公安交警大队负责予以没收并强制拆毁。

对涉嫌营运载客的机动三轮车(含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由交通运输局负责予以没收并移交县公安交警大队强制拆毁;同时,依据《

县城镇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县的客运人力三轮车管理工作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县城区内非法加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由交通运输局负责对非法安装的电机、电瓶等设施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取消客运人力三轮车运营资格。

五、工作要求

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三轮车整治工作作为当前打黑除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规范城乡交通秩序、提升城乡形象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动员,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确保达到预期的整治目标。

2. 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在整治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公安局:负责三轮车整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牵头组织联合执法,搞好整治的政策宣传,对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和非法载客营运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予以没收并现场拆毁,对客运人力三轮车上非法安装的动力装置,一律予以没收并销毁。负责三轮车整治中的处突工作,要提前制订处突预案。对阻碍执行公务、阻碍执法、非法聚集,煽动、教唆、串联、胁迫、幕后操纵他人信访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果断地予以打击。

公安交警大队:对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一律予以没收并销毁。

城管局:协助三轮车集中整治和后期长效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局:对涉嫌非法运营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一律予以没收并移交公安交警大队销毁。同时,依据《

县城镇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012年3月20日前会同城管局办理好县城区客运人力三轮车管理工作的交接手

续,从2012年3月21日起,全县的客运人力三轮车管理工作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由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客运人力三轮车上非法安装的动力装置予以没收并销毁。

工商局:对销售电瓶三轮车和非法改装三轮车的经营业主进行查处和依法取缔,从源头上进行打击。

宣传部、广电局:积极开展三轮车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新闻报道,为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氪围。

民政局、残联:对老、弱、病、残三轮车从业人员进行帮扶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办理低保手续。

信访和群众工作局、司法局: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来访的三轮车从业人员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

教育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不乘坐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和安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符合帮扶救助条件且在整治工作中能积极配合的三轮车从业人员,尽量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渠道,使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组织部、纪委监察:对三轮车整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切实提高参加整治单位、部门和人员的行政执行力;制定纪律规定,要求机关干部和单位职工自觉抵制乘坐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和非法安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加强对三轮车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措施到位、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措施不力、效果不佳

的,责令有关单位写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并对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问责处理,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

民建镇:深入社区、村组,对居(暂)住在辖区内的三轮车从业人员进行告诫教育,负责做好居住在本辖区内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和客运人力三轮车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维稳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同步推进,依法取缔。

六、长效管理,巩固成果。

1、组建机构。成立三轮车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运管所,经组织从县交通运输局、公安交警大队、城管局抽调10名人员组成专职执法队伍,从事三轮车长效整治工作。由运管所长任办公室主任。

2、管理职责。三轮车整治办公室将三轮车整治工作列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巡查,坚持常抓不懈。一是要继续加强打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发现一辆拆毁一辆。二是继续打击非法营运的电瓶三轮车、燃油三轮车,发现一辆拆毁一辆;三是要继续打击客运人力三轮车非法安装动力装置,一旦发现立即拆除并销毁。四是要继续加强对销售电瓶三轮车、拼(改)装三轮车行为的打击,一经发现立即取缔。

3、工作经费和装备。购置专门公务执法车辆1台,摄像机、照相机各1部。每年核定工作经费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直至整治成功为止。

第7篇:镇三轮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镇三轮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加强四屏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防止因三轮车非法营运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有效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自2021年1月19起在全镇域范围内开展机动三轮车(含属于机动车管理范围内的电动三轮车、残疾人机动三轮车)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现结合四屏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依法行政,严厉打击。

严厉打击无驾驶证、无号牌、无行驶证、未参加交强险上道路行驶及从事违法载人营运的三轮车辆;

对四屏镇域三轮车进行逐台清理,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不准上道路行驶;

依法强制报废非法拼装、改装的三轮车辆;

符合条件可以上道路行驶的三轮车,必须遵守限行、禁行路段、时段的相关规定。

(二)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建立健全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三轮车扰乱道路交通秩序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广大群众知法守法和安全防护意识,有效遏制各类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发生,实现全镇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组 长:简 军   四屏镇党委书记

刘先全   四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文 平   四屏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彭 波   四屏镇党委副书记

刘 瑜   四屏镇纪委书记

陈芳义   四屏镇政法书记、副镇长

周 游   四屏镇副镇长

李玉维   四屏镇副镇长

胡代兰   四屏镇组织委员

陈显跃   四屏镇宣传统战委员

成员:四屏镇应急管理办、区城管支队四屏大队、区公安局四屏派出所、江津区四屏镇市场监管所、四屏镇文化服务中心、四屏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四屏镇平安建设办、四屏镇司法所、四屏镇旅游服务中心、四屏镇党群办、四屏镇财政办、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四屏镇应急管理办,由副镇长李玉维兼任办公室主任,镇应急管理办张虎、陈科宏、喻明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四屏镇应急管理办: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制订整治方案,具体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专项整治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排查摸底,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联合整治。

区城管支队四屏大队:加强专项整治期间的城市管理工作,强化人行道上的停车秩序管理和市容市貌整治,完善相应禁行标志标识。

区公安局四屏派出所:严厉打击超速超载、私自改装等行为,从严查处无牌无证三轮车上道路行驶。对于暴力抗法、阻扰公务、损伤劝导员等行为,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打击惩处。制定因专项整治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的处置预案。

江津区四屏镇市场监管所:负责清理全镇三轮车经销商及销售网点;

从严查处无照经营和销售未经国家生产许可生产的电动车、助力车和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摩托车产品的行为。

四屏镇文化服务中心:协调指导辖区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引导,认识乘坐三轮车的风险,自觉不违规乘坐三轮车;

引导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不乘坐非法运营三轮车安全承诺书。

四屏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负责对生活确有困难的三轮车车主按政策落实帮扶救助。

四屏镇平安建设办:参与维稳事件的处理,做好专项整治风险评估工作;

负责协调处理打击非法营运的有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四屏镇司法所:负责专项整治的法律保障;

加强对全镇的执法监督,确保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四屏镇旅游服务中心: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方案,营造整治氛围,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和事故教训案例报道,强化宣传教育。分阶段做好相应的舆论宣传发动工作,跟踪报道“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加强舆情收集处置工作。

四屏镇党群办: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安全责任,负责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行政效能监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四屏镇财政办:负责落实专项整治各项经费的保障。

各村(居):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宣传引导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

排查各自辖区内三轮车数量及相关人员情况,充分发挥劝导站作用,劝导违法违规行为。召开院坝会对辖区所有三轮车主和其他群众开展宣传教育。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引导阶段(2021年1月19日至整治活动结束)

1.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广泛宣传报道专项整治工作及三轮车违法载人营运的严重危害后果、事故案例,引导人民群众理解支持整治行动,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举报非法营运车辆,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2.疏堵结合,引导转岗就业。积极引导车主转岗,对符合低保、社保和社会救助条件的三轮车驾驶人,按政策协调落实相应帮扶救助。对外来驾驶三轮车人员,加强教育引导,协调户籍所在地镇街政府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

3.摸清辖区三轮车的数量,对驾驶三轮车人员及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4.摸清对“专项整治”工作有抵触情绪、有上访、串联闹事苗头人员,建立排查台账,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5.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镇形成专项整治的浓厚氛围,彰显整治决心。

6.保持高压态势。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四屏镇应急管理办、区公安局四屏派出所划片开展工作,全员上岗,设立多个卡点,全时段开展无牌无证、擅自改变车辆技术参数、乱停乱放、超载、非法载人等行为的整治和教育,营造整治高压态势,使三轮车数量和载人现象大幅度减少。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2月5日至整治结束)

1.严查违规销售。江津区四屏镇市场监管所牵头,对全镇范围内的三轮车销售网点进行清理整顿,严格审查其经营资格和经营项目,严禁经销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机动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

2.开展联合执法。集中力量,对仍坚持或心存侥幸心理上路非法运营的三轮车开展集中攻坚,通过打击处理起到有效震慑和巩固效果。

联合执法组依法加大三轮车从事非法载人营运的查处打击力度,对违法上道路行驶的机动和电动三轮车、改建三轮以及不符合条件未取得操作证及编号的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进行查处,打击利用机动、电动及残疾人三轮车违法载人营运。

(三)长效巩固阶段(长期)

江津区四屏镇市场监管所、区公安局四屏派出所、四屏镇应急管理办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日常巡查,四屏镇应急管理办要建立能及时查处打击三轮车各类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防止反弹。

四、工作保障

(一)经费保障。整治期间加班伙食费、拖车费等处置费用由四屏镇财政按照相关规定据实报销。

(二)车辆保障。区公安局四屏派出所提供一辆执法车。

(三)场地保障。三轮车整治存放地点由四屏镇政府统一指定,集中处置。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职能部门和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专项整治行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建立紧密的联系协作机制,多部门联动,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讲究方法策略,防止出现因工作不细致、解释不到位、执法不规范引发重大不稳定因素。

(三)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各职能部门和村(社区)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把各项任务和目标分解细化到具体责任人。整治办将定期通报整治情况及上岗履职情况,对上岗和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将按规定严肃处理或报请区

(四)长效管理,巩固成果。

各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整合力量、加强巡查,做到常抓不懈,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和道路运输秩序。

第8篇: 关于集中整治市区载客三轮车的调研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速,我市载客三轮车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载客三轮车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增加了困难群体的就业和收入,但也引发了较大的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城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带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进行集中整治迫在眉睫。开展市区载客三轮车集中整治,对改善日益拥挤的城区交通状况,规范交通秩序,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区载客三轮车的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载客三轮车有XX辆,从业人员XX人。市区约有XX辆,从业人员XX人。主要分布在长途汽车站、百货大楼、市中医院、利群购物广场周边。

二、载客三轮车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一是抹黑城市形象。随着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丰富和立体化交通网络的渐具规模,游客数量连年增长,XX年游客数量达XX人,比去年增长XX%,尤其是机场的建成通航,必将吸引更多高层次、高质量、高消费能力的中高端游客来我市,进一步扩大我市影响、提高旅游收入。载客三轮车的大量存在,不仅不符合旅游城市的定位,拉低了城市档次,而且影 响了城市品牌形象和发展层次,给靓丽色彩遮上一层“灰色”。

二是存在安全隐患。载客三轮车的驾驶员大部分为无业、农民等低收入人群,受文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大多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且绝大部分不具备机动车驾驶资格。载客三轮车大都经过加装电瓶、搭建遮阴棚、安装座椅等非法改装,多数车辆缺乏定期检查维护,甚至早已达到报废年限,基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安全隐患很大。加之载客三轮车动力有限、制动不足,特殊天气和特殊路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载客三轮车因不能办理注册登记和上牌,不能办理相关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巨额的民事赔偿金只能由驾驶人支付,受害人得不到相应保障。

三是扰乱交通秩序。三轮车一般停靠在人员密集、交通压力较大的商场、批发市场、医院、学校、车站等周边,旅游旺季期间又集中于沿海景区和民俗旅游村,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驾驶人三五成群闲谈等客,道路交通资源被随意占用。行驶中,三轮车“蛇行鼠窜”、争道抢行、随意掉头、逆向行驶、违反交通信号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人为制造交通堵塞,影响城区道路交通秩序。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商场、医院、车站等周边盲道上非法停车聚集的三轮车依法驱离XX余台次,处理闯禁区的三轮车XX余人次,但收效甚微。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非法营运车主素质良莠不齐,其中 不乏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外地游客的人员,有的甚至成为“两抢一盗”案件运输环节的从犯,前期,济南、苏州、XX等地出现多起黑车驾驶员非法囚禁、伤害他人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侧面反映了黑三轮的脱管问题。同时,三轮车没有营运资质,非法营运载客干扰了正常客运秩序,使公交车、出租车等具有合法营运资质主体,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因客源减少造成收益减少,易诱发冲突。

三、载客三轮车治理难的成因

近年来,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尤其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下大力气加强城市治理。但受多因素困扰,市区载客三轮车没有得到根治。陷入“一乱就治、一治就访、一访便停、一停再乱”的恶性循环。载客三轮车治理难,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法律法规存在“盲区”。在生产端,摩托车产品虽然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授权省级质监部门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以下市县质监部门不具备认证执法主体资格。在销售端,工商部门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后,载客三轮车经营者不存在无证经营问题;市场上销售的载客三轮车,在出厂时就具有合格证明,都能合法销售。在营运端,三轮车不属于现行有关交通运输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调 整范围之内的运输工具,对电动三轮车既没有规范管理规定,也没有明文禁止规定。根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交通运输部门无权认定三轮车“非法营运”并对其实施处罚。在驾驶端,存在国家法律与省级办法的冲突,交警部门在对电动三轮车牌证管理及从业人员驾驶资质审查等方面缺乏法规依据,管理职能、权限受制约。因此,涉及到三轮车的管理单位均有部分查处责任和权力,但又受到很大制约,看似“九龙治水”,实际缺乏具体有效、牵头抓总的部门。

二是治理手段简单乏力。对载客三轮车,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不多,基本只有暂扣、罚款等。但新《物权法》实施后,扣车、收电瓶、拆篷子均属违法行为,不能继续采用。交警虽可以因违规驾驶进行罚款,但罚款数额较低,形不成震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对在人行道违规停放车辆进行行政处罚,但因为载客三轮车绝大部分不登记、无牌照、不年审、当事人不配合,无法确定当事人的准确信息,难以下达有关法律文书、履行相关法律程序,罚款难以收缴;违章现场证据难以采集导致无法移交警处理,导致只能予以劝阻,管理效果差。由于缺少具体的运营组织,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从业人员,客观上增加了管理难度。在具体管理中,有的三轮车驾驶人在遇拦截检查即疯狂驾车逃避检查,危及其本人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驾驶人在车辆被查扣后当场以耍泼、自残等方式对抗阻挠执法,有的以家庭困难等 种种理由到交警部门无理纠缠,严重影响正常执法。目前,该部分从业人员已形成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甚至以“存在即合理”的心态、以“弱势群体”的名义与政府有关部门强势对抗,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

三是群众需求促其壮大。一方面,广大市民巨大的出行需求和当前我市公交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三轮车路线随意灵活,能穿街走巷,可以议价,而且大多数时候处于“车等人”的状态,具备一定的便利度、舒适度、快捷度,自然成了部分群众的良好选择。另一方面我市公共交通服务相对滞后。公交线路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部分地区线路偏少或还存在空白;公交车频次低、数量少,造成部分线路尤其在高峰时期车上非常拥挤;出租车数量不足,且在下午下班、特殊地段、雨雪天气无车可用,等等。这就给了载客三轮车足够的生存空间并发展壮大。

四是利益驱动刺激疯长。载客三轮车门槛低,一辆车仅需3000—8000元左右,司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技能;成本低,充一晚上电大约需要7—12元左右,即可满足次日的需要,比汽油、燃气成本低很多;收入高,载客三轮车没有明码标价和规定的物价标准,全靠司机和乘客商议,其实收费并不比出租车低多少,但是不用上交燃油费、份子钱等,不受油价波动影响,纯收入很高;自由度高,三轮车占地少,可以走辅道,在车流较多的地方反而比出租车、公交车速度 更快,而且从业人员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实际情况支配工作时间。因此,即使有别的收入更高的工作,载客三轮车驾驶员们也宁愿选择从事这项工作。

四、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的建议

载客三轮车整治量大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影响信访稳定,实施中,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合力。载客三轮车整治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整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建议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宣传、法制、交通、公安、行政执法、工商、质监、信访、财政、人社、民政等多部门单位和相关区县政府、管委参加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办事机构,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依法治理”的原则,开展清查梳理、源头监管、运营整治,着力构建一张“联管、联控、联治”的高效综治网络,有效消除重大交通安全隐患,净化城市交通环境。要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管委会深入辖区社区、村居,摸清辖区三轮车总量及城区失地居民、下岗职工等从业人员数量,登记备案。交通运输、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对整治区域进行详细划片分工,实行逐级承包,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执法人员,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要积极靠上做好维稳工作,属地政府要做好辖区三轮车主思想工作,及时掌握车主动态,信访部门要搞好上访接待,各执法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 妥善处置到市集访闹访等群体事件。

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要加强政策犯规、治理非法营运三轮车的意义等宣传力度,防止发生新闻媒体及网络炒作问题,使政府决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类媒体开展集中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对三轮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开办专题讨论、电视节目、报纸专栏、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讨论,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让群众普遍了解其危害性和严重性,营造人人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为做好治理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行政执法、公安部门在重要节点和道路悬挂标语条幅,为治理工作造足声势。同时,积极做好三轮车从业者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其了解非法营运的危害,提高守法出行和文明出行意识。

三是逐步扩大禁行区域,稳扎稳打推进治理。要坚持“先市区再郊区、先限后治、先压后疏、疏堵结合、稳步推进、最终取缔”的方针。要进一步明确市区三轮车禁行区域、禁行时间,对一些重点路段、重点区域也要划为禁行区域。要提前发布公告,设置禁行标识,对继续在禁行区域运营的,坚持严处与纠违并用,处罚与教育并用,形成逢车必查、严管重罚的高压管控态势。取得成效后,再继续逐步扩大禁行区域至市郊、城郊,细功慢火,温水煮青蛙,防止激化矛盾, 直至最终取缔。

四是坚持市场、法治、行政手段并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外省市近年来的治理情况看,类似治理活动一抓就见效、一松就回潮,抓抓就好好、松松就反弹。要着眼长远、着眼民生,综合多种手段,确保载客三轮车问题得到有效“根治”。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扩展、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覆盖面,加大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的宣传力度,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要着力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做到“蹄疾而步稳”。要充分利用好设区的市拥有立法权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中央和省做好衔接,出台长效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交通运输、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相应的管理责任,规范物流运输企业配送车辆,持之以恒地加强行业归口管理、重要节点管理和路面管理,提高日常管理成效。要落实好帮扶救助措施,事先制定出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安置岗位的具体方案,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就业,对转岗的三轮车主,要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或免息小额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通过举办三轮车主转岗培训班、转岗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车主扩大就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对无其他经济来源的从业者,符合低保条件的要优先纳入低保,确因停运导致生活困难的,及时进行救助,以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问 题的根本解决。

第9篇:关于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整治工作的汇报

关于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整治工作的汇报禅城中心城区两轮摩托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下面简称“三车”)非法营运历来比较猖獗,近年来虽经多次整治但均未能根治。根据市领导指示,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联合交通局、市巡警支队,开展以打击人力三轮车为重点的“三车”整治,至今已告一段落。现将整治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5月份以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多次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打击“三车”非法搭客营运行动。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和市领导指示,于8月11日成立了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小组。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执法人员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奋力拼搏、灵活变通,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9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没收非法搭客三轮车近500辆,使中心城区的人力三轮车已基本绝迹,维护了中心城区的市容和交通的正常秩序,社会反响极好。

二、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城管办和执法局领导深刻认识到整治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问题,是市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市民的热切期盼,是推动“创卫”、“创模”等工作,维护、提升我市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更是执法机关整治城市“脏、乱、差”工作目标之一,而且情势十分紧迫,务必要以“攻克碉堡”的决心,花大力气,整治出成效。因此,这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均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行动前,办、局领导专门组织召开动员会,阐明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明确表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彻底地肃清每个角落的非法营运人力三轮车,确保整治无死角、无盲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进而使全体人员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决心。整治过程中,主要领导多次过问行动进展情况,并及时作出指示,指导整治工作的开展,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为整治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二)灵活机动,依法整治。深入调查,掌握规律。为达到更好的整治效果,在整治行动前,小组成员预先上路摸底调查,通过现场查看有关路段,深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调查了解,多次走访交警、群众,基本掌握了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的主要时间和路段:中午12:00到下午2:30,下午5:30到7:30,晚上22:00至凌晨5:00,他们较为集中地出现在流行前线、音乐喷泉、新一佳超市、华远村、简村等繁华路段或商场闹市。通过充分掌握人力三轮车的出没规律,为领导作出决策和制订行动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灵活变通,方法多样。根据已掌握的人力三轮车非法营运的规律和特点,执法人员为适应整治行动需要,首先调整正常的上下班时间,采取“三集中”行动,即集中兵力,在其营运时段内对人力三轮车出没较为集中的路段进行突然出击,对其作大规模、全方位搜索、围堵、暂扣或罚款。这一突然袭击,使三轮车非法营运者东逃被拦阻,西窜被截获,无处藏身,束手被罚;其次,严格进行路面监控,对在路面零散揽客的人力三轮车,采取成组分片,逐路、逐段巡查,布下天罗地网,一旦发现漏网者,立即进行查扣,不留盲点;再次,深挖细锄,把整治行动引伸到隐蔽的出租屋窝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非法营运者与执法人员打起游击战,改变了非法营运的时间和地点(在深夜时段出没于出租屋较多的区域)。执法人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马上调整方案。在摸清非法营运者多在华远村、简村、教子村等地的出没情况后,邀请相关村委会、治安员共商良策、联合行动;同时组织一大货车跟随小组一起行动,务求做到查扣果断,撤离迅速。事实证明,此举有效避免了查扣时混乱局面的出现以及执法人员与非法营运者争吵等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人性执法,树立形象。坚持宣传教育与依法查扣相结合,是贯彻于本次行动始终的原则,而在整治工作中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由于违法者的“利益受损”,无法避免谩骂、刁难甚至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整治小组将此类可能出现的情况纳入应急方案,邀请治安员、治安警等全程参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无理取闹行为保持容忍态度,并对闹事者进行有理有节、有依有据的说服教育和依法处罚。在执行处罚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分地点、对象,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保持统一的处罚尺度。鉴于从事搭客人员中有一部分是老年人、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生活确实有困难,在坚持严格执法、坚决暂扣三轮车,同时对其进行耐心规劝教育的前提下,执法人员对此类弱势群体一般都进行特殊处理。如9月21日晚在惠景城查扣一河南籍残疾人的三轮车,考虑到当事人身有残疾,初到佛山对我市禁止人力三轮车搭客规定全不知情,经教育其认识态度好,并积极配合整治工作,举报人力搭客三轮车窝点有功,整治小组奖励其150元。上述做法体现了执法人员坚持原则,以人为本的高尚风范,实现了执法效果、执法形象、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

(四)治理源头,防止反弹。从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被暂扣的大部分三轮车,多是车主从回收站低价购回。如一河南籍魏姓老伯先后六次被扣车,每次被扣后随即到城南一大型回收站再以约180元购回一辆三轮车。得知此情况,整治小组决定将收缴的三轮车统一集中停放进行销毁,通过拆除车厢木板、帐篷,切割车辆主架,锻压车轮等,使之成为废品,无法再度流入社会循环使用,此乃固本清源之一举。

三、持之以恒,巩固成果。市容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三车”整治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在巩固人力三轮车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必须把整治重点转向整治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和残疾人机动车的非法营运。第一,要更广泛地开展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宣传

“三车”非法营运是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影响城市形象和诱发某些交通、治安问题的因素之一,让广大民众更加支持我们的整治行动。第二,实行举报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重点整治相结合。设立举报电话及举报信箱,对举报情况紧急的尽快处理,情况复杂的调查后再作处理,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某一时期新出现的严重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第三,坚持不懈地与多个部门联动,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第四,把“治乱”引入社区,不断完善执法进社区的管理模式。组织发动各单位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三车”治理工作,实行自扫门前雪、各家孩子各家抱,使社区成为执法工作的阵地和服务平台,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整治成效。为更好地依法办事,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进而更有效地治理二轮、三轮摩托车和残疾人机动车非法营运,市城管办已向市政法委提出申请,由综治办牵头组织公安交警、巡警、交通、工商、技监、执法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并以交通、交警为执法主体,其他部门予以配合。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筹划中。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上一篇:我的家乡河北下一篇:学生安全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