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教师网络培训心德体会

【摘 要】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传输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的教育阶段。目前,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一名高职教师?就是摆在每一个高职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如何;做好;高职数学教师

导言

2017年7月-10月我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高校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线培训课程学习。通过认真倾听首都师范大学的石鸥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邹逢兴教授、清华大学的张学政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永红教授对本门课程的讲授,使我认识了新世纪新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认识了如何当好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并反思改进,通过以来几个方面努力做好一名高职数学教师。

一、审视自我,及时转变、更新教育观念

首都师范大学的石鸥教授提出了中国的知识重点落在“know-what”这个层面,课堂求同求标准答案成为主体,缺乏更深层次的发展;各类考试都是封闭性试题,缺乏开放性试题,教育缺乏反思、置疑、批判知识的精神。这种知识在前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比较难的社会很重要。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这种知识越来越不重要,“know-how”更为重要,这种知识是检验教师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应从高职角度来审视自己,正视差距,及时转变、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接受新挑战,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角色的内涵。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而且还要采取制度约束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使教师的思想观念迅速得到更新,树立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增强竞争意识、研究意识,朝专业化、服务型方面发展,不断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使教师能按高职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检查审视自身,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角色要求。

二、做创新型教师

国防科技大学的邹逢兴教授在培训中指出一个教师如果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照着已有的计划、大纲、教材讲好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独特见解和创造性工作,恐怕至多是个好的“教书匠”,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好教师。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殿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加上教学对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起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革也在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服务社会等活动,并及时将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同时还要有教学调控能力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具有民主的教学作风和激发学生活力的本领,课堂上善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选择性学习的空间,重视在课内外教学中发掘学生的潜力,体现生命的价值。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而不是“灌”,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研究、探索、拓展,使教师和学生都陶醉在对所讲知识的认知、探究的过程中,从而体验着探索和创造的欢乐,使自己的创造性成为一块把全体学生吸引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的磁体,使教学过程成为生机勃勃、洋溢着创造气息的过程,使教学过程在根本上成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具有深刻的魅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數据显示中国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留学生退学率为25%,他们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石鸥教授分析,这些学生都是在,能将历年考试都总结得十分精辟的教师的点拨下,能较好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分数的学生。中国留学生的应试能力全球闻名,但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学生对专业的不适应,对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不适应、对方法的不适应,导致了一切后续学习的恶果。反思高职教育,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令人担忧,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动力不够充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主体意识大大缺失等。课堂中教师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主动设立平等民主的交流式的自主学习气氛,从以前课堂的“独裁者”转变成课堂的“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逐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定学习的步调,遇到问题时可以自由交流、讨论,让课堂真正变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的场所。高职学生一般有较多的课余空闲时间,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应该为学生开放,以方便学生查阅资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教会学生掌握有关的一些自主学习方法,使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更使他们终生受益.对于理论课程,教师可以试着改变教学模式,如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资料了解知识的背景,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通过分组来讨论课前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对一些典型的问题或讨论较多的问题进行点拨,以加深记忆;课后鼓励学生及时整理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方便以后查找。另外,在班内还可以组织学习心得交流班会,邀请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讲述各自的学习方法,现身说法,贴近生活,共享学习经验与体会。

四、积极投身科研,做课题的研究者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一般说来,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容易更深刻、更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准确,教学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只在于教学内容,学者型教师对于学生影响更多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执着的求是精神。因此,作为高职教师,不能沉于科研而放弃教学,甚至用科研冲击教学,也不能完全忽略科研,搞教学单打一。要在坚持教学第一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努力做好科研与教学二者的统一,使科研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成为科研的“隐形动力”。高职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创造者,必须教学与科研并重。高职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大胆地探索,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并且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成果,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日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这意味着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有比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并能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把握教材内容,才能把自己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我校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较少。升级为高等院校后,招生对象大多是高中起点的大学生,教师队伍学历偏低的问题凸显,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師要积极参加在职学习,边工作边提高,通过脱产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到重点高等学校进修深造,攻读各学科硕士学位,努力使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任课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邹逢兴教授在培训中提出了多媒体使用要得力,应以知识与信息最有效的表达为目的。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有弊并非所有课程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与不用,用到什么程度,全因课程而异,有的课程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有的课程则少数确有必要用多媒体课件的知识外,还是通过板书边讲、边写边推导更有利,课件、板书合理的功能定位很重要。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决不能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尤其要防止“照屏宣科”,把PPT变成“骗骗他”。要上好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在内容的准确把握、科学组织,语言的正确运用、艺术表达,板书的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综合应用和个人教学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清华大学的张学政教授在培训中也提出了常规教法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课件的制做忌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最好图文画像并茂,详略疏密有度,专业学术品位要符合学生口味,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同时开设计算机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原则,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用计算机演示。全新的教学设计并不是和传统的教学对立起来,而是把几方面的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

七、结论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要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要踊跃投身教学创新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作者:岳建萍

第2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指对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它是每个教师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2006年以来,我参加了两轮继续教育培训,现简要地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多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农村中小学,我见到不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报了名就完事。每次上课,想来就来,起走就走。有的说:“这么搞,有什么用?都是形式主义。”有的则说:“我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参加什么培训?”更有甚者认为:“教个小学,还要培什么训,我眯着眼睛都能上课!”凡此种种,都是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殊不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渐壮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要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发展教育。“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继续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力量十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者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大多数培训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不高,更新知识的速度慢,尤其是大多数培训者已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多年,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感觉不够敏锐,把握不够及时,在指导培训时,就缺乏了可行性、创新性。此外,由于近几年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教育方面投入不大,培训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流于表面,注重形式,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等不良后果。

三、骨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

继续教育培训重点是培养一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教学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但从目前来看,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骨干教师培训面太广,成效甚微

自2006年以来,湖南省宁远县骨干教师培训每个学期都要举办1~2次,全县几乎所有中青年教师都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各乡镇中小学每年为此支出培训费万余元,但收效不大。其原因就是参加培训的教师多,许多事情都是走马观花,摆场面,失去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正如一句顺口溜说的:“没去的你莫闹,去了的你莫笑,反正个个都培到。”古语云:“宁缺毋滥。”我们应该把好钢用到刀刃上,用有限的经费培养一批真正能够站到教育教学前沿,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年青教师。

2.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

作为一所学校,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重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必须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只有让个别骨干教师“火”起来,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才能带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可叹的是有的学校宁愿把钱吃掉、喝掉,也舍不得花一分在骨干教师身上。试问,天下间有“既要马儿跑,又想不喂草”的好事?!

四、广大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难度很大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检验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而今,农村教师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难度很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或掌握的程度低,有的甚至还不会操作计算机。这种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利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观念的更新,阻碍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创新的步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用计算机进行教改教研以及上网查询信息等内容,使教师们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而言之,继续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强化继续教育意识,牢固树立继续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出建设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科学、更文明、更先进的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远县实验小学)

作者:邓晓春

第3篇: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摘 要]文章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从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任务驱动、课堂实践及课题研究等方面阐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

2019年10月,汕尾市教育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汕尾市教育系统首届“京汕杯”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随后,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启动初中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笔者作为初中化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了相关培训。经过一年半的项目培训,笔者对项目培训有以下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以推动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北师大助力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初中化学)是基于北师大王磊教授领衔的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团队有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在汕尾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和推广的,旨在培养汕尾地区初中一线化学教师、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专项培养项目。培训活动中,北师大指导专家团队展示了化学学科能力构成模型(如图1),引导学科教师围绕“核心知识及活动经验—学科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表现”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并依托“智慧学伴”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进行监测,做到精准判断、精准分析、精准辅导和精准设计,从而为授课班级中不同学科能力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活动任务等,落实学生学科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任务。

项目培训的开展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培训活动流程如下:常态化化学学科核心概念主题说课—现场教学展示—专家团队点评指导—参训教师根据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改进,再进行改进后的展示交流与研讨。根据项目培训安排,每位参训教师依照化学学科21个核心概念主题分成若干主题小组,每位教师在培训中均需完成一个核心概念主题的教学实践尝试。如笔者基于自身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梳理出“物质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核心概念复习课的说课内容(如图2)。

说课设计分析了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物质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核心概念,本主题教学以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为基点,以物质性质及转化为脉络进行知识梳理与建构,致力于通过研究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等为生产和生活应用提供依据。“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与课标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物质性质与变化、性质与转化等息息相关,涉及的知识点多且零散。本主题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促使学生把分散于各章节的相关内容依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并构建知识链,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笔者借助“智慧学伴”精准判断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从知识经验、整体表现、具体测试题答题情况等维度分析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点和发展点。说课设计基于“智慧学伴”对笔者授课班级——陆丰市金厢中学九(4)班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笔者分析总结了2020年第一学期期末总测所反映出的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表现及核心素养表现(见表1)。经过一个学期的化学知识学习,在学科能力方面,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发展速度较快,应用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在核心素养方面,学生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的表现较差。

從期末的化学成绩来看,九(4)班的及格人数为11人,不及格人数为29人,其中最高分为78分。若将能力水平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卓越”等等级,则九(4)班有9人为“不合格”,7人为“合格”,18人为“良好”,5人为“优秀”,1人为“卓越”。这表明学生基础不扎实,整体知识水平不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部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辨识记忆等低阶层次,概括关联与说明论证的能力明显不足,分析解释、推论预测、简单设计等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笔者基于化学学科能力构成模型(如图1)和学情分析,明确与“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相关的能力要素与学习指标(见表2),以及这一主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以初中常见物质为例,说明论证物质的存在、保存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基于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的性质,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存在、保存、制备、检验和分离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物质的能力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基于精准分析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如图3)。

在专家的指导下,参训教师转变了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传授化学知识而忽略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做法,致力于提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以任务驱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项目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参训教师均接收到项目组安排的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任务。在培训中,专家指出:“任务驱动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笔者回想自己的教学实践后发现的确如此。笔者还发现在教学中,若能有效利用任务驱动,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

项目培训通过备课、磨课等形式,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教师提高认识水平,明确认识角度并丰富认识方式。

三、以课堂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项目培训活动中,笔者结合北师大王磊教授领衔的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团队得出的有关研究成果及相关学情分析进行精准教学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以下是笔者所作的“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主题核心概念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以自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式构建情境,引出物质性质与物质存在之间的关系,以习题来分析物质性质与物质保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物质的存在、保存与转化都基于物质的性质。

【环节二】以初中常见物质“两酸”“两碱”“五单质”“四氧化物”为主线,让学生自行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并绘制这几类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初中常见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环节三】以课堂练习来检验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

【环节四】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经过实践教学,笔者对学情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長

笔者进行了基于“智慧学伴”分析跟踪学生化学学习表现的实践研究,以使团队成员能更好地掌握“智慧学伴”平台的应用方式,能运用“智慧学伴”精准分析学情,并充分运用其中的资源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参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检验参加培训以来的教学改进成效及习得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参训教师要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践行指导专家的意见;要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指标,预测课堂教学效果,并结合学科项目培训目标及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以实现精准备课、精准辅导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参训教师要基于课堂反馈情况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再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探究课堂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培训,在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笔者通过积极参与备课、磨课、说课展示、教学改进研讨及现场教学等,提高了各项专业素养及学科教学能力。同时,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没有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归纳、反思、总结时,难以做到有效地提炼教育教学经验等。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王磊,周冬冬,支瑶,等.学科能力发展评学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8-34.

[3] 胡久华,王磊.初中化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4):46-56.

[5] 李晓庆,余胜泉,杨现民,等. 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4):20-26.

[6] 王磊,魏艳玲,胡久华,等. 教师教学能力系统构成及水平层级模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8(6):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作者:陈烈光

第4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会

通过这次xx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感觉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5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七中闫雪龙

8月7日我们在本校参加了由教育局主办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这些年学校一直不间断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一天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这次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

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二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

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2011

年8月9日

第6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曾贤鹏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篇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赫章县结构中学 金星

我有幸参加了毕节市第二期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十天,真的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大家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以这次培训为平台,以培训内容为中介,在培训老师的组织下,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遇到的问题。我很是喜欢各位培训老师精心准备的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素材,让自己在培训中有过挑战,有过欣喜,使培训简单而充实。在此次培训中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word,excel,ppt,flash等软件,还更新了自己的思想。

首先,从教学内容而言,使自己有了个‘专门’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相关软件,并且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时间让大家来分享自己对同一结果下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 1.在教育资源接收、整理与应用一科中,肖老师以多媒体的方式,从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角度简单像我们讲诉了,农远工程(即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我们了解了农远项目学校各模式中的硬、软件及工作原理,回到学校我也将能顺利获得,共享,发布,利用相应的远程教育资源,当然方式不止一种。。。 。。。 2.在word、excel应用及实训两科中,胡老师在对自身对素材的处理下讲解如word的页面设置,文档结构视图,邮件合并,excel的防重复输入,动态名次,数据的引用等实用性例子的同时,还解决我们平时接触的问题。各位老师对邮件合并问题还讨论分享了,在同页上打印两页邮件合并的结果:有在合并模板上应用标签的,有合并前在处理数据源表的,也有合并之后再进行处理的。。。 。。。 3.在photoshop,flash及课件制作三个科目中,李老师和胡老师像我们展示了他们自己对素材的处理方法,像修复图片、给图片换背景,应用引导层、遮罩层等来制作动画,及在ppt中插入swf文件及对插入ppt的文本进行合适的处理。。。 。。。

然后,在此次培训中还使自己对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在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还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

最后,要感谢此次培训中的各位老师,是他们的付出使我们学有所获,是他们的服务使我们学习愉快;感谢这种培训,是这种培训创建一个学习的机会,是这种培训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作为一个教师,我所看、所学、所经历的都将合适的、无私的给予学生,给予社会。。。 。。。 2012-9-20篇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能力提升 应用为本

――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邓荣 2014年10月25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重庆市教科院班”的学习,通过两阶段共15天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在为期15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市教科院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田伟副教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区域规划与实施》和但松健副教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技术》,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和瞿堃副教授的《教在当下――信息化与教学模式创新》,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时代变化与课堂教学变革》??,还有来自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案例报告,更难得的是安排了到江津聚奎中学的实地考察。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

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聆听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音的使用及市提升工程项目办崔卫国老师介绍的培训老师要能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5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

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

五、坚持不懈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继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培训应该牢固树立应用为本的观念,培训老师不应该追求大而全,而应该尽量追求实用,根据老师的年龄结构、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每一次的学习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这样培训就真正起到实效了。篇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七中 闫雪龙 8月7日我们在本校参加了由教育局主办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这些年学校一直不间断的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一天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这次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

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二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

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2011 年8月9日篇五: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第三期2班:唐晓红

任教数年,在学校的众多领导关怀下,有幸经历了很多次培训,可惟独这次毕节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下来,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毕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老师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本次培训,在这10天里,我重温了《word的高级运用》《phtoshopcs3》、《flash动画》等课程,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育技术的认识与运用有所提高

本次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很有关系,所以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更有实用性。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认识到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处理、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等等。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也促使我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特别是在

学习内容方面,我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获取方法、处理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在教学方面的热情。这次培训充分体现了引领、点拨的作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陈旧教育观念更新和全新教育理念确立的过程。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怎样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地把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真正将教育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会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的培训,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教师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

第7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我们大悟一行17人于7月10日参加了为期8天的培训。

培训中,大悟的学员们认真听取专家和来自一线教师的讲座,积极与讲课教师互动,并能认真做好笔记,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作为大悟的领队,学员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学习结束时,我和来自河口的易锡诚老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员。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唯恐哪天忘记,于是通过本文加以整理,拣主要的说一说。

1、教育到了最高境界是相通的。

不管任教哪门学科,教师的爱心总是少不了的,与学生的沟通是少不了的。有些教法也是相通的,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先学后教法等。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发现有更多的地方是相通的。不同学科都需要教师恰当引导,只不过知识的载体不一样。这样想来教育到了最高境界的确是相通的。

2、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是否“绽放”?

课上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应该是交响乐团式的,即围绕一个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指出别人思考的不足不处,或能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理解,或有着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是和谐的(和而不同),他们不管怎样回答不必担心老师会听得厌烦,甚至要批评他们一通,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能得到老师的倾听与尊重。我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绽放”。

3、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读所有的教材。

去年,我通过网络知道,一个数学特级教师在成为特级教师前的青年时代,也就是她刚上班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她把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找来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全部通读了一遍,而且把里面的所谓的难题都做了一遍。她的这种做法能让她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这对她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作为哪个学科的教师通读整个学段的教材,它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4、以评价促管理

现在不管在什么级别学科培训上,都或多或少地提到对学生的评价。可想而知,评价的重要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以评价促管理。现在的学校最不近人情的是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教师为什么要去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那是因为觉得学生不听话,不好管,逼于无奈而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朱永新在某本书上写到:体罚学生是教师最无能的表现。我不想让别人说我无能,所以我不去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教育者根本不能通过体罚强行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图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多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个评价也可以来自其他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制作的评价量表。我想以评价促管理至少比体罚学生要高明得多,人性化得多。

5、“一定要让自己有为、有地位,一定让自己在学校里有一席之地。”

这是仙桃市教科院肖新国在讲座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整个工作经历的写照,同时也是他骨子里面一粒走向卓越的种子,这粒种子经过时间的孕育,生了根,发了芽,越长越大,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诱人的果实。他在自己收获成功果实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学员播撒种子。而现在我要把这粒种子种在自己的骨子里。

在这里我有必要对肖新国作一下介绍。他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教学经历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由高中教学到后来成为教研员,他信息技术非常过硬,他不管在哪个学校都能独挡一面,都能非常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他做到了用卓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6、对教材的重组和二次开发

现在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这样的教学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教材它仅仅只是一种课程资源,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因此我们人活用教材,而不能死教教材,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时,要遵循一些原则,如要适用,要因地制宜,要与时俱进,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总之要活用教材,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的把教材作为教学唯一资源。以前我在进行信息技术说课时,介绍了这一思想,可是之后没有更好地去实践,现在通过讲师的讲解加强了我这样去做的决心。

7、“赢”字的解读

“赢”字中的“口”表示交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是走不远的,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赢”字中的“月”表示日积月累,想一蹴而就的取得成功,希望不大,需要日积月累,想精深某门学科更需要日积月累,想精通某门技术更是如此。日积月累贵在坚持。“赢”字中的“贝”表示要想成功需要金钱的支撑。就拿我的学习而言,那是需要金钱投入的,最明显的资金投入就是购买书籍。“赢”字中的“凡”表示要想成功需要有一颗平凡的心,爱打麻将的人谈得最多的是怎样能赢钱,其中谈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麻将时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也许这就是“赢”字中的“凡”的最好解读。只要我们做到以上说的这些就能“赢”,否则,就会“亡”。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几点收获,但并非所有。如自信的重要性,一节优质课对教师的锻炼作用等等。也许别人觉得这次培训,这么热的天,讲师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自己算是白来了,但我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还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继续汲取精神的养料。

第8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张文娟

这次我有幸作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了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4、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9篇: 信息技术教师90学时培训心得体会

浣纱初中---王杨君

2012年11月11日,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管理实施培训的“诸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九十学时培训”学习。。温州市教研员蒋莘老师作了《案例撰写与课例的研究》、特级教师许憬作了《信息技术情景化问题设计》的专题讲座,让我们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分为:以语言活动为主、以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欣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法。进一步掌握了案例的撰写及课例教学设计。为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这些理论学习,为我们投入新课程改革及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专家引领,了解了最前沿课改信息,让我们学习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驾驭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信等等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志愿,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在各专家的精心组织下,针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省内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相关专家对课堂教学的点评,我们小组学员们还讨论了教师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研究?如何从事教育研究?教师应从事何种类型的研究等话题,学员们分组讨论,针对教学实际及教学经验进行交流,最终将结果与各组交流。

上一篇: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关于创业的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