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共7篇)

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 篇1

目录

一.光谷步行街简介-------------------------2 二.光谷步行街的区位-----------------------2 三.光谷步行街的周边建筑风格分析

-----------------------------------------------

四.光谷步行街的景观环境营造----------------5 五.我自己对光谷的看法和见解--------------------6

一.光谷步行街的简介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由开发商利嘉置业(武汉)有限公司费时两年,聘请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外多家全球著名步行街规划设计团队设计而成。该项目总占地约41.79万平方米,全长1350米,总建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项目是复合了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步行街以及高档住宅“四位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心建筑群,集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商务办公、酒店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区。其中城市中心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近40万平米、住宅近80万平米,内有10000多个沿街当铺,可同时容纳300万人在这里逛街,是武汉当前最大的商业地产项。

世界城的商业景观设计,由香港迪斯尼商业景观设计原班人马打造,与一般城市景观不同,它强调的是互动和趣味。EDAW公司放言,不仅要将步行街打造成一个商业中心,更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可以吸引全国消费者的旅游胜地,在光谷步行街再现迪斯尼商业奇迹

二.光谷步行街的区位分析

光谷步行街俯视图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鲁巷广场,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是北纬30.505965°,东经114.399819°。于武汉东湖开发区中兴地段,由珞瑜路、鲁磨路、关山路、虎泉街、民族大道交汇于此。

广场整体为原型平面式广场,四周由建筑围合,通过六条交通线与外界连接,由此光谷步行街不但顺应了武昌核心商圈东扩之势,更坐拥光谷高科技产业区与武昌传统商业区交汇处的核心地利,有望形成周围30公里范围内武昌经常性逛街商业圈(核心商圈)、60公里范围内整个武汉基本性商圈(次级商圈)、300公里范围内辐射整个中部的旅游性商圈(边缘商圈)。

作为核心商业圈、高科技产业区的光谷步行街成为了中部经济崛起和带动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全球最长步行街”的荣誉更是使其成为中部经济房展的“标杆”。由此光谷步行街不仅可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更可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与外对接的“旗帜”

三.光谷步行街的周边建筑群分析

光谷步行街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因此以光谷转盘为中心,六个路口旁边,其商业建筑分别矗立着鲁广购物中心、华美达酒店、光谷国际中心百货、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光谷商业中心和步行街、家乐福大洋百货以及58层武昌最高酒店。不仅如此,光谷步行街周围辐射范围内覆盖了大部分的高校学生群体。武汉知名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都在辐射范围内。再者偌大的光谷广场也是一个很好地休闲区域。

光谷国际广场原名光谷中心花园,是光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筑采取对称式设计,两座主楼如一本翻开的书,正对着光谷广场的中心,整栋楼外面全部采用玻璃结构,在日光下相互形成投影,很好体现了“光”的特点。在这光辉下,鲁广购物中心、大洋百货、写字楼。。。对应着不同消费区域,这不仅分开了消费人群,同时在某些方面上减小了商业竞争,实现共同发展、飞跃。

关谷国际广场 光谷广场

休闲区光谷广场位于中心广场的南部偏东处,建筑极富流动感,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该建筑采用弧形的先进时尚建筑理念。远远望去,广场的圆柱支撑柱稳如泰山,在他的两侧及那组磨枪逐渐伸展,似一只振臂双翼,展翅欲翔的大鸟!为突出重点,大厅引进先进的“激光表演系统”,整个大厅的中空部分及屋顶由激光空中成像,构建出奇特的光电世界。而且通过电脑控制,使整个广场如处在海市蜃楼般的迷幻效果。

著名的华科大学闻名中国,而且学校里面的光谷体育馆更是武汉内最大的体育馆,许多重要的晚会、比赛项目都在这里进行;学校里面优美的环境、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是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

建筑群大体分布 华科体育馆

有休闲娱乐区的停顿,有商业经济区的吸引,有学生群流以及周围居民的人流量!注定光谷广场及其周围建筑群“火“的不得了!

四.光谷步行街的景观环境营造

世界城将街区分为主街、次街和内街三个级别,达到曲折有致,移步易景的效果。主街是步行街的主干道,设置在16—18米之间;次街设置在6—8米之间,主要功能是购物;内街则强调纯粹的购物行为,设置在3—4米之间。

进入光谷步行街之前你可以看到高大的喷泉屹立于广场中央,旁边的巨大的球型建筑更是吸引眼球。还有软雕塑的“飞”和李四光等17名湖北籍和在湖北工作的科学家雕像更是为广场增色不少。

主街道是世界城景观的主要展示区,中间将刻意设置一些“障碍”,汇集文化、休憩、展示、饮食等多种功能。有报亭等服务设施、椅和凳等休息设施、哈根达斯小木屋、慕尼黑的啤酒桶等售卖设施,还有游览的电动火车等娱乐设施。给客户文化、休憩、展示、饮食等多种功能

更有趣的是行走在小小的一条步行街上,却让你有如同徜徉在欧洲建筑的历史长河般的感觉。从凯旋门开始,参观欧洲文化的标志;行走奥斯曼大街,欣赏法式繁华;徜徉莱茵广场,品位欧洲河流文化;走进杜塞尔多夫酒吧街区,一品欧式美酒;至罗马凯撒广场,回忆悠久欧洲文明;进多莫大教堂、米兰春天广场,想象浪漫婚典;漫步毕加索广场,共享西班牙的奔放;穿过加州海岸的半地下式购物广场,在棕榈泉广场的喷泉边追逐、嬉戏。整条步行街上,座椅、雕塑、街头小品,每一小细节,都将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吻合,展现不同的异域风情。

晚上的光谷步行街更是优美。由法国灯光公司、美国EDAW灯光团队(打造香港迪斯尼公园的原班人马)合作,在入口广场将制作一个大型彩色激光发射群。这些七彩的发光柱与入口广场设置的各类景点、以及建筑相呼应,在光谷的夜空幻化出美妙的奇观。整条步行街的地板上,安装上不规则彩色发光灯管。从空中或者高处俯瞰,就像一条发光的银河,从此大武汉也有了自己的“星光大道”。

光谷夜景

光谷的绿化面积也达到了60%,广场绿化主要以草坪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此大的绿化面积也是少见。

五.光谷步行街存在的问题

1.虽然光谷步行街有六个转盘,但是光谷交通拥堵也一直是个大问题,由于光谷的吸引力超大,导致在光谷公交、私家车都比较多。

2.光谷步行街的店铺比较密集,人流量多,导致其火灾预防问题也是个问题。

3.光谷步行街的绿化面积较多,但是维护工作缺甚小。

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 篇2

随着光谷高新技术区的迅猛发展,光谷的经济、人口、消费能力也随之飚升,于2007年新建的光谷核心的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作为新区面向外界的窗口,将成为城区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焦点。

1 建设背景——快速发展的新城区

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加入“WTO”后,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吸引大量外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的加速了新区建设。

光谷作为武汉市科技新城。在未来5年~10年内,武汉将筹资600亿元,以光谷为基础,沿新武黄公路向东拓展80 km2,建一座面积128 km2、居住人口达100万的新城,这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小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实力需要新的城区中心与多功能商业游憩项目相配套。光谷步行街的建设,填补了光谷商圈的空白,更有助于新的商务中心的形成。

2 光谷世界城商业街现状——新一代商业综合体

自2007年年底至今,光谷世界城商业街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招标并已全面投入使用。

光谷世界城商业街一期项目拥有近25万m2建筑面积,包括了上千家店面,大洋百货、家乐福、环艺电影城、工贸家电、流行旋风等大型连锁品牌店更是成为了大量吸引人流的核心主力。

2.1 规划及选址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总占地约41.79万m2,总建筑面积约150万m2,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集合了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步行街以及高档住宅“四位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心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120万m2,其中商业近40万m2、住宅近80万m2,内有10 000多个沿街当铺,可同时容纳300万人在这里逛街。

商业街西北紧邻鲁巷广场,位于珞瑜路、民院路、关山路和卓刀泉路等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且是地铁二号线(一期)江南起始站,周边路网连接两条国道(107国道、318国道),三条高速(武黄、京珠、沪蓉),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2.2 复合的空间结构

2.2.1 多种空间并存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里提出商业建筑的规划设计应“针对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利用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延长滞留时间,使他们有计划的消费时间和金钱”。步行街应融购物、娱乐、休闲、餐饮、办公、旅游等于一身,是复合结构的多功能综合空间。

1)多种功能结合。

光谷步行街一期包含一座58层的五星级酒店、一个顶级百货、一个全球一线品牌超市、一个五星级的电影院,以及武汉首条学生街、风情酒吧街、美食街、家居家饰街等数条功能不一的附属街道。不同功能的空间通过中庭广场联系起来。利用大洋百货、家乐福、天河环艺影城、城市之星电玩城和威利复合式主题餐厅这些核心主力店为磁极收聚人流,再辐射出去,形成主力店和一般承租户间的双向人流,达到最大消费效果。

2)不同特色并存。

光谷步行街按城市交通规划分为4段,适于分期开发,并由此形成4种不同的建筑群落组成,由西到东是美式的现代、西班牙的热烈、北欧的天真和英伦的古典构成。

光谷步行街一期中,把小商户组合起来形成不同的主题区域,如美美时尚广场,流行炫风购物城等。层次分明,便于消费人流组织、商业管理、节约成本,同时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人看人”“从众”“货比三家”的购物心理需求。

2.2.2 上下空间联系

世界城一期建筑主体5层,除去百货、超市中和安全楼梯外,一共有8处设有自动扶梯,2处观光电梯,12处多跑楼梯,2部扶梯之间不超过70 m,全部布置在天井和中庭处,居路中设置,结合休息设施、观赏小品,既丰富了空间,又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2.3 商业氛围营造

2.3.1 界面

界面包括建筑表层(入口、建筑立面、灰空间等的综合)、地面铺装、天花,其对商业氛围营造,场所标志,人流引导有着重要作用。

光谷步行街一期建筑主体采用现代风格,以现代、金属、梦幻的主题营造年轻、时尚、潮流的商业氛围。建筑表皮不再依附体量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而用金属、玻璃、百叶反映新一代购物中心的信息时代特征(见图1,图2)。

建筑内部虽然按不同分区设计了不同的铺地和天花,但是区别都不甚明显,无法与区域商业主题相联系,没有起到其区分场所和引导人流作用。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店面广告,导购标识不够直观,导致顾客在某些位置容易失去方向感。

2.3.2 广场与小品

世界城一期有入口和中庭两个广场,在入口广场制作有一个大型彩色激光发射群,与入口广场设置的各类景点、建筑相呼应,在光谷的夜空幻化出美妙的奇观。

中庭广场是营造商业氛围的重要节点,也是各个主题区域联系的核心。中庭呈半圆,有楼梯4处,自动扶梯2处,观景电梯2部,楼层有退台设计,有7 m~18 m的宽阔走廊。内设舞台,音乐喷泉,彩色灯柱,景观数目等,提供视、听乐趣(见图3,图4)。

3 结论和提案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融合了先进的设计理念,融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交通、服务等各项功能于一体。各种的购物广场、商业中厅、购物街等按比例有机融合、环境舒适、流线清晰,商业空间通过标志、材料、色彩、灯光等烘托氛围,成功地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促成消费行为,对新一代的商业建筑设计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文化积累不足造成的先天不足如何解决,某些部位可达性不强,容易迷失方向如何弥补等等,还有待日后完善和系统研究。

摘要:针对商业步行街开发的重要性,介绍了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背景,通过对武汉光谷世界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和一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营造既具有活力又具有城市精神的商业环境的方法,从而完善商业步行街的设计。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复合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龚静,文益明.武汉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J].山西建筑,2006,32(21):42-43.

[2]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后军,黄晶.城市经营角度的步行街规划设计探析[J].2003年学术年会,2003(6):25-27.

[4]凡夫.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变迁[J].世界建筑,1998(6):21-22.

昆明车主换车调查研究报告 篇3

27.78%的车主通过4S店了解换车信息

有80%以上的车主愿意一次性付款

58.89%的车主表示,换车的目的是让生活更方便

安全系数是影响车主换车的首要因素

此次调查范围包括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和官渡区。调查对象为私家车主,包括拒访和不符合甄别条件的被访者在内,访问员接触样本量约为332,成功访问的样本量为102,有效问卷100份。

样本特征——车主是一群怎样的人?

拥有私家车,并能够二次购车的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日进斗金?是年富力强?是深居简出?是高级官员、高等学历、高等收入……

男性居多

昆明咨创本次调查以流动街访的形式,对所遇到的私家车主做随机拦截访问。对最终成功访问的100名被访者作统计数据后,发现男性车主居多,约为女性车主的4倍。单纯从数据来看,男性显然是私家车队伍的主力军。

年轻化

车主的年龄从25岁到55岁不等,但是从下面的年龄分布表中可以看出,私家车主的年龄集中在20—35之间,较为年轻。

在昆明咨创公司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私家车主学历为大专或大学,其次是初高中。整体学历不低。硕士学历的私家车主并不多,昆明咨创认为:部分车主出生70年代,在70年代,研究生数量较少,而80年代出生的,多是在读研究生或毕业时间不长,还不具备购车能力。

中高收入

下表为被访者家庭月收入情况。从本次调查的收入来看,目前昆明市私家车家庭月平均总收入为11176元,因此可以看出:拥有私家车,并且能够二次购车的,多为中高等收入人群。

购车多为代步

当初购买车辆,大多数的人是为了以车代步,方便出行,出入更自由。其次是工作上的需要,职务升迁等。但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工作需要,一部私家车总脱离不了代步的功用。绝大多数车主还是偏向于实用型。

调查中,81%的被访者表明自己是购车的主要决策者,由父母决定的占12%,夫妻协商购买的比例为5%。大多数人对购车比较有主见,这与车主80%为男性不无联系。而在现实的汽车市场和汽车设计理念中,大部分也是在为男性量身定做。

就车子行驶路况而言,在市内公路行驶的车辆占总数的89.5%,走山路、郊县公路的车子不多。但预计购买适合在山路行驶的越野车的车主,在昆明咨创调查公司的本次调查访问中,却并不是少数。

21%车主认为最佳换车周期为5年

目前车子的排量,因受价格的限制和影响,小排量的车子比例较大。这也是车主换车的一个促成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车子排量较大的車主表示,要换相同排量或更高排量的车。

而多数车主购车时间不过1到3年,车龄并不算大。5到10年的车子只是少数。在昆明咨创调查的被访者中,有21%的车主认为一部车子最佳的换车周期为5年,认为最佳换车周期为3年的被访者占16%。

实际调查的情况是:曾经换过车,并且换过2次车的比例接近39%,换过1次约为31%,3次换车比例约为21%。可以说,用“三番两次”来形容大多数有车一族的换车频率也并不为过。

换车预想——车主钟情于什么样的车?

二次购车呈现升级型

目前,现车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车主占41%,但是只有1%的车主愿意再次购买5万元以下的车子。而5万元以上的车子,在各个价格段,预计购买比例都有所增长。

100万元以上的车子,在我们的访问对象中是没有的,而预计购买百万元以上高级轿车的车主比例为4%,30—50万元、50—100万元在访问对象中各占2%和1%,而预计购买的比例分别增长8%和6%,即预计购买高端车子的车主在每一个价格段都是增加了的。

目前车子的排量,因受价格的限制和影响,对于排量的选择,众多车主趋向于更大的排量。1.0以下的小排量,现车比例达到约30%,比例较大。而预计购买同样排量的车主,比例缩减到约7%。总体来说,预计购车排量在1.0到1.6的车主比例明显减少,即打算购买普通级别轿车的人数减少。

预计购车排量在1.6到2.4之间的比例,是现车同等排量比例的2倍多,预计购买中高级别轿车的车主成倍增加。

从车主预期价格和排量来看,有车一族大多期望购买价位、档次更高,排量更大的车子,再次购车预期呈现升级的趋势。

变速箱类型选择是一种个人爱好。在昆明咨创调查的被访者中因80%都是男性车主,选择手动挡似乎更考验驾驶技术,女性车主多选择自动挡或手自一体。

三五年后4成车主再购车

从现在开始,几年后车主会再购车?选择3-5年的车主达到44.19%。

关注安全性重视车身颜色

车子是大件,选车自然不是小事。而在购车时,车主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表格中所列的选项。

在我们所举的这些因素中,安全性被放在了第一位。这样的数据也在提醒着汽车生产制造商们,应在汽车安全性上努力。

品牌和价位是车主换车时其次要考虑的,选择这两项的比例相差无几。

就个人而言,最优先考虑的三个因素,同样是价格、品牌和安全系数。

对车子具体的外观和内饰要求中,以百分制计算,车主对颜色和轮圈的重视程度是78分,内饰触感质感的重视程度打了77分,其次是底盘高度灯组设计,均为76分,而车身长度高度、车身线条、车内设施布置等因素却是车主不太重视,打分较低。

换车诱因——除了车,还有什么左右车主的心弦?

根据昆明咨创调查显示:更多的车主是到车市、4S店里直接询问经销商,了解车辆信息(27.78%)。网站也是有车族们获取信息的又一渠道,朋友圈中对车辆的评价和谈论也同样是车主的信息来源。再者,从媒体获得信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在购车时的付款方式方面,有80%以上的车主愿意一次性付清,选择贷款的比例不到2成。就算是免息车贷,选择这种付款方式的也很少。绝大多数人依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次付清,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国人对车子的消费还不习惯像房子一样分期付款。

不论是首次购车还是多次购车,不论购买什么样的车,有车的人对自己的车子总是会有一种特定的认知和看法。

“一部车子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首选的答案是“让我生活更方便”,“只是一种代步工具”。再者,“朝夕相处”的,车子已悄然成为车主不离不弃的忠实伙伴,染上了情感的色彩。车子作为陪衬或炫耀的说法被众多车主避而不谈,在更多有车一族的心目中,一部车子最主要功用还是方便了自己和家人。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按照邵局长对云南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指示精神,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戴斌院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集团、石林5A级旅游区以及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和企业,并召开3次座谈会广泛征询和听取了昆明市各级领导、主要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了2次内部研讨会,最终形成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一)主要成就

1、旅游业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达4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旅游总收入达到36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5%,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作用稳步加强

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导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阳宗海为代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以世博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投融资能力的产业主体,洲际、豪庭、豪生、希尔顿、索菲特、温德姆华美达等国际酒店品牌也相继落户昆明,昆明市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开工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23个,计划投资额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46.37亿元。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就业,旅游业在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3、旅游业对“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昆明市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就在国内外游客认知体系中形成了“春城”的城市品牌。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昆明市不断通过举办世博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方式,强化游客对这一品牌的认知。春城”、“好客春城”、“浪漫春城”等口号和四季如春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断在游客群中得到传播和强化。昆明市先后被评为“欧洲人最欢迎的中国旅游城市”、“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知名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不断的得到提升。

4、旅游业成为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支撑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昆明新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南亚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一方面,昆明对省内西双版纳、丽江、腾冲等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客源组织与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昆明作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的作用日益强化。另一方面,昆明市作为中国连接东亚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以及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门户,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昆明与东盟国家的联系,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旅游业在“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作用持续加强

(二)主要经验

1、发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昆明市历届市委及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重的原则将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在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持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方式,发挥该机构的牵头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利用昆明作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旅游业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权。这些措施为昆明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重视规划编制对旅游科学发展的指导功能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编制完成了《昆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一方面统一了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地位的认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昆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发挥规划在整合资源,实现省会城市区域集散中心和“龙头”作用的同时,促进了昆明市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为云南在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旅游圈发挥主导作者用创造了条件,为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3、持续通过重大事件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昆明积累了通过重大事件、节庆活动持续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除了两年一届的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之外,近年来,昆明市还通过承办2008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亚太旅游协会2008旅游战略论坛等大型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昆明市一方面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4、不断寻求旅游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衔接

按照昆明市加快构建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辅”为骨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新格局的空间布局,昆明市不断寻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功能完善与提升的衔接,城市旅游景观的打造与城市化过程的结合。先后打造城市南部湖滨旅游景观带和海埂、大渔两大旅游休闲度假片区以及城市北部的世博新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随着大量城市旅游新景观和新地标的出现,已经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独特城市景观,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的同时,为昆明市民创造了游憩空间,创造了城景交融的和谐发展模式,并形成高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典范。

二、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面临的新形势

1、国家战略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定位提出新要求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正式确立。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将由我国国土的西南边缘变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印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昆明不仅要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更要在国家战略体系中承担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功能,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国民休闲福祉提升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提出新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更关注健康,更追求有益于身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在成为新趋势的同时,也成为国民福祉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形

式,《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即将出台也将为这种福祉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昆明市在云南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长期承担着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枢纽的功能,在国民休闲逐渐成为生活福祉的背景下,以往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吸引物服务的旅游发展目标,将向着同时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共同提升的方向转变,昆明市旅游也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的任务。

3、市场需求多元化对昆明的城市旅游产品更新提出新要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的旅游消费者正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兴起,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大大增强,游客的出游方式逐渐形成了随团旅游、自驾车、自助游等多元化格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昆明以“春城”的城市品牌著称,石林、世博园等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知名度较高,但随着休闲度假成为国民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现形式,由观光旅游独大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存,由主要服务于外地游客向与市民共享将是未来昆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城市的休闲服务功能,昆明市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

4、区域旅游竞争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市场拓展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周边省份对旅游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昆明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来自于省内外各种类型旅游目的地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四川省、广西省均将旅游业纳入到全省重要的产业形态中,不断开发出九寨沟、阳朔等新兴旅游产品,冲击着云南省既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丽江、腾冲等一大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昆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强化,进一步弱化了昆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昆明欲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中占一席之地,面临强大的国内和省内竞争压力,需要适时调整旅游市场营销的方向和战略。

5、旅游投资不断加大改变昆明的城市旅游项目支撑体系

“十二五”时期,昆明市计划投资近千亿元,将一批经过长期建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品牌,整合提升或新兴开发为国际旅游精品,包括石林-九乡旅游区、昆明世博园及新区、环滇池旅游圈、昆明轿子雪山旅游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将一批经过一定建设或已具备较好开发条件、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培育提升或新建开发为全国旅游精品,包括五华环翠湖文化休闲旅游区、盘龙城市商务聚集区、官渡生态湿地公园旅游区、西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等。通过开展精品旅游吸引物建设工程,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昆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体系格局将面临重组,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支撑将发生重大变化。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昆明市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前沿,是联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各国家和地区的枢纽,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的区域旅游中心。但一方面,受到出入境签证政策的限制,没有能够较好地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融入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东南亚旅游的格局中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没有理顺昆明旅游与各地州的旅游竞合关系,主要承担了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建设和吸引力打造明显不足,甚至落后于一些地市州的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中心潜力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龙头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差

以石林、世博园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成为赴昆游客的首要旅游吸引物,并占据昆明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对观光旅游产品的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城市旅游旅游综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游产品和项目结构单一,对“春城”的城市旅游品牌支撑不够等问题。随着市场资本的不断注入,尽管先后有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度假区等新兴旅游度假项目的不断出现,但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在昆明属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认知情况下,仍与石林、世博园等传统品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最终表现为留不住客人,单位游客的旅游花费较低,经济效益差。

3、产业要素发育不均衡,游客满意度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市旅游业的各产业要素发育程度不一,呈现结构性失衡的状态。从调查结果来看,游客对昆明旅游的“吃、住、娱”认可度较高,但对“行、购、游”的认可度则较低,特别是对散客服务的满意度较差,对旅游性价比、旅行社、交通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景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能力不强、购物环境差。315热线、人民网旅游投诉平台、各类微博等非官方渠道针对昆明市的投诉数量较多,投诉比率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样本城市中相对较高。尽管2010年以来,昆明市游客满意度呈现提升的趋势,但总体排名仍然不高,在样本城市仅处在中游位置,与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4、缺少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配套与创新体系

缺少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配套与创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昆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旅游行政管理分属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企业负责,各地区和部门之间

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统筹发展机制和发展利益共享体制,全市旅游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开放型旅游业的需要;二是旅游投融资体制僵化,缺乏全国一流的大型旅游集团公司和市场主体营造大型旅游发展平台,旅游业的综合投资能力较弱,产业整体素质较差,抵御各种类型似乎长风险的能力较差。

总体来看,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但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桥头堡的战略体系下,昆明市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应新形势对昆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能否对发展中的问题适时解决,不但关乎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关乎到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到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省会城市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省会城市旅游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对全国类似区域的发展均具有显著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战略与核心工程

(一)发展目标

依托气候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构建以城市休闲、温泉度假、湖滨康疗、高原养生等为代表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打造国际化的高原湖泊型休闲旅游度假地和面向东南亚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战略:统筹好四个关系

1、统筹好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以旅游业发展为纽带,带动和推进中国东盟旅游联盟的实施,切实发挥旅游业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的功能,将昆明市建设成为连接东盟旅游区和中国旅游圈的枢纽,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将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国家战略转化为昆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区域发展优势。

2、统筹好资源、产品、市场、品牌的关系

充分利用气候和资源优势,面向昆明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双重需求,做好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滨湖度假旅游产品、康体养生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以这些产品的开发为契机,一方面积极打造

“春城”的城市品牌和形象,一方面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实现资源、产品、市场和品牌的衔接,构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释放。

3、统筹好产业集聚与项目雷同的关系

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项目落地要与市场需求规模相结合。一方面,把握好旅游集聚过程中的项目差异化发展,加强独特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拉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使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布局由平铺向纵深转变。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重视单体项目的细分市场开发和竞争力塑造,避免同质化发展。

4、统筹好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政策制定、土地供给、空间配置上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相结合,针对轿子山景区、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世博新区旅游改革试验区、凤龙湾等景区旅游开发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与资金扶持,在完善旅游区服务功能的同时,从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对滇池度假区、世博新区等进行开发规划,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核心工程

1、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工程

理性引导大项目与大投资的差异化布局,通过大项目、龙头项目的带动,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在发挥集散中心功能的同时,强化昆明市作为目的地的功能。

一是从昆明旅游战略支撑板块的角度做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和专项规划。将滇池度假区内现有度假酒店、高尔夫和天堂岛会展旅游综合体等项目与西山文脉连接起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聚集人气,培育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旅游空间。

二是做好阳宗海区块生活氛围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并完善与设计容量相符的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以昆明本地消费为基础做大市场,打造游客度假、市民共享的高原湖泊旅游度假地。三是调整经营思路,重估世博园的土地价值,培育有特色的市民休闲载体,将该区域打造为昆明的城市会客厅,以满足中产阶层的休闲和商务需求,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2、品质提升工程

围绕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挖掘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似性,提升与游客寻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品质。建立市委市政府统筹、部门和区、县联动的旅游市场规范和品质提升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转变工作方式,重点建设和完善面向散客市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等,提高游客满意度,把昆明打造成品质旅游的样本城市。

3、“主体”培育工程

培育本地旅游市场,以当地居民自助旅游方式为依据,面向当地居民家庭,开发家庭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整城市商业体系、餐饮体系、景区和公园体系,以适应游客及本地市场对观光需求的满足;依托都市休闲生活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培育大众旅游市场,以大众的、日常的、持续的消费支撑起战略性支柱产业。

4.国际化工程

发挥地缘优势,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政策机遇,以世界性的眼光运作昆明城市旅游,以文化的软实力培育和资源的硬基础建设为抓手,把昆明市打造成依托国内市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实现昆明旅游的全面国际化发展。

四、支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在昆明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过程中旅游业作用的发挥给予宏观指导。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在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功能、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等给予昆明市更多的研究和指导,协助昆明市的旅游业积极融入东盟贸易区建设,特别是在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

2、在昆明建设国际化高原湖泊型休闲旅游度假地过程中给予智力支持。帮助昆明市以及市内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编制一套全面、系统的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在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昆明市支持和帮助。在合理引导旅游投资和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为昆明提供技术和智力上的支持。

3、在昆明旅游市场规范和游客满意度提升过程中给与技术上的帮助。在国家旅游局进行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推广,以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中为昆明提供便利。重点关注昆明市的旅游市场发展状况与旅游满意度监测,在技术上为昆明市游客满意度的提升提供指导。

昆明市大走访开门评警调研 篇5

今年以来,为开创“十二五”期间全市公安工作新局面,全力打造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盛的公安工作,昆明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全面加强全市公安机关思想、组织、作风、业务、保障和文化“六项建设”,增强做好各项公安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按照“六项建设”的要求,昆明市在“大走访”和开门评警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用“六项建设”引领全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确保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重点更突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六项建设”的决定》等相关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要求。为把全体民警的思想凝聚到全面加强“六项建设”上来,市局专门集中时间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六项建设’做什么、怎么做”大讨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分警种讨论、多角度分析、多方位调研、比较系统地查摆了昆明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了制约昆明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短板”和症结,找到问题的成因,找准“六项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加强“六项建设”的工作方案,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为“十二五”期间昆明公安工作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努力探索建立具有昆明公安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当前,公安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找准“到位式管理”的重点,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治安管理新机制。一是通过“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

证管人”,建立“一般人口常规管、重点人员重点管、高危人群跟踪管”的分层次实有人口管理机制,破解实有人口动态管理难题。二是做强社区警务,积极推行社区警务与社区、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合署办公、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重点人群管控机制。三是建立健全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体制,破解虚拟社会管理难题。四是把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机关、登记管理机关、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开展业务工作。五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行“视频监控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模式,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带动全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推出的交通违章网上查询、网上缴纳罚款和违章停车短信语音提示等便民利民措施,均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和肯定。

三、进一步加大破案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水平和群众安全感

一是加强涉黑涉恶犯罪线索的收集研判,强化对娱乐场所、房地产业等易滋生黑恶势力行业的管控工作力度,对涉黑涉恶犯罪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保护伞”。二是组织开展“春季攻势”,严厉打击公交重点线路和人员密集区域的扒窃犯罪,遏制扒窃案件高发态势,实现了扒窃案件破案数上升、打处数上升,警情数下降、立案数下降的“两升两降”的工作目标。三是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打击整治盗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再次集中警力和精力,重点打击整治盗窃电动自行车、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扒窃4类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打团伙、打系列、打现行、打收销赃4个重点,力争实现全市盗窃案件破案绝对数、打击处理数逐月递增等目标。同时,会同工商、税务、质监、城管等多个部门,制定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面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入市、登记、保管、二手车交易等环节,通过打和管两手并举,努力减少电动自行车被盗。四是将警用直升机正式加入昆

明警用装备行列,使昆明治安防控体系由单一的陆地防控转变为陆空结合的立体防控格局,全方位的提高昆明公安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立体防控水平。这对有效震慑犯罪、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塑造昆明警队良好形象、提升昆明公安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五是继续加大对假牌、假证、假印章、假发票、虚假手机短信、非法枪支刀具、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力度。六是大力整治销赃市场,对违规违法经营,尤其是对靠收赃销赃来牟取暴利的经营者,坚决实行“一次性死亡法”,依法顶格惩处。七是继续清理登记实有人口,把全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全部搞清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查无证住宿和一证多人住宿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挤压违法犯罪的空间,体现省会城市的管理水平,更好的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群众。

四、进一步加强形象建设,用过硬的“作风建设”树立昆明公安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加强队伍的管理,强力推进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昆明公安形象,市局从民警的习惯养成抓起、从内务管理做起,在出台实施《昆明公安一日行为规范》和《昆明市公安机关内务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对办公区域内务环境规范管理等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近期,由纪委和督察支队牵头,专门集中时间和警力组成多个督察组,对全市公安民警文明执法执勤以及遵守内务条令、警容风纪、警车管理规定、礼节举止、办公环境卫生、内务秩序、接待服务、“窗口”服务等情况开展了集中督察,对发现的问题专门下发整改意见书限时整改,全力加强民警的习惯养成教育,真正让昆明的市民看到昆明公安的明显变化。

五、进一步深化开门评警,使“执法为民”的承诺转化为全体民警的实际行动

为加强警民关系建设,以和谐的警民关系助力昆明公安工作发展,市局从今年1月份开始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把其作为加强

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 篇6

题目:关于昆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08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昆明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吴家营敬老院

调查对象:老年人及活动中心工作人员

调查人员:水电083班 徐光灼 200810504305 水电083班 王正涛 200810504349 水电083班 刘凯夫 200810504314

1.对本次调查问题的初步分析和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2.外出对本次研究问题的实地调查 3.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结果的分析 4.本次问卷调查最终达到的目的 5.我们的认识与感想

一. 问卷调查表版式

昆明市老年人整体日常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1.日常生活锻炼身体频率?

A. 每天锻炼

B.周末锻炼

C.偶尔锻炼

D.从不锻炼 2.每次锻炼持续大约多长时间?

A.两个小时

B.个半小时

C.一小时

D.半小时 3.一般喜欢到什么地方锻炼身体?

A. 在家附近

B.老年活动中心

C.附近公园

D.西山附近4.平日喜欢的锻炼方式?(多选)

A.打打太极

B.扭秧歌

C.爬西山

D玩健身球

E饭后散步

F-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年人对自己衰老的看法,态度?

A.子女照顾感到幸福

B.脱离负担日子轻松 C.每天外出游乐生活充实

D.子女很少关怀觉得孤单 6.平日里多有些什么人来看望自己?

A.子女常来

B.亲戚老友们

C.学生社团

D.感觉敬老院看护对自己最亲

7.有没有觉得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

A.子女赡养自己理所应该

B.觉得子女不易给子女带来负担 C.认为应减轻子女负担

D.依然在生活上给子女帮助 8.自己在家里有没有做点什么事情?

A.不管家里的事

B.想做子女不同意

C.帮子女带孩子

D.帮家里看家

9.两代人之间主要存在的代沟或者矛盾?

A.与子女相处很好很照顾自己 B.子女鼓励自己外出游玩

C做了对家里有用的事得不到子女支持 D.媳妇对自己态度很不好

10.自己对敬老院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有没有什么希望院方加以改进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年人认为自己比较适宜的居住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退休后有没有社会保障,每月社保和工资能拿到多少?

二. 对本次问卷调查研究的初步分析

(1)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老年人对自己衰老的态度?

(2)老年人的文化活动?(3)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三. 问卷数据统计

Question1.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的频率?60%50%40%30%20%10%0%每天锻炼从不锻炼70%60%50%40%30%20%10%0%每天锻炼偶尔锻炼城市农村这样的对比结合我们当时对被调查人员年龄的打听,我们得出老年人的两种主要生活方式:一种,城市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体验一个多彩的人生;另一种,农村老年人主要由于当地条件的阻碍,过着的是一种龟式的生活,不常动,但感觉活的更长久!

由于调查对象条件限制(识字人数不多),很难得出较科学的统计数据,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答记录的方式,对反应较多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记录,从敬老院较多老年人口中反应情况基本如下:

1在这家敬老院住的大多是当地的民政户口,来这里二十年了,政府没给收一分钱,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每个月几块的补助现在也涨到每月五十的零花钱了。以前的那个村长人好,每年都要来看望好几次,每次来给我们发点钱,带些好吃的,后来调走了,来了个年轻书记来过一次,院长说跑一次多麻烦,以后不要麻烦了,后面四年都某见过了。3家里人差不多个多月要来看自己一回,每次来都还带点吃的,有好多年没回家过过年了。

4周围村子头这些很少来,这两年你们大学生来,这里比以前好多了,你们经常来照顾我们,带吃的,帮我们洗衣服,我们真的很感谢,一坐下来就想起你们今天给有时间来陪我们吹吹牛。这里的狗村子里面的人来了多远都追着叫,你们来了从来就没有咬过,连他们都知道你们的好啊!

从实地调查敬老院老人口中的话语,我们不难得出敬老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过为乏味:

1.缺少最基本的娱乐设施(比如:电视,录音机)2.缺少可供自己锻炼的运动器材和场馆(比如:羽毛球,老年人喜欢的门球,学习太极拳)

3.缺少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一些家庭对老年人比较漠视,(比如:政府家庭很少积极主动前来敬老院慰问,领不到老年人基本的社会保障基金)。

四.结果分析

(一)昆明市老年人总体现状:(1)整体现状:截至2005年底,昆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68万,占总人口数的13.5%,且每年以3.5%左右的速度增长[。1]随着部分职工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人数的扩大,昆明市将面对近100万的老年人。从全国来看,昆明提前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成为超常的老龄化城市,“未富先老”问题比较突出。

(以上资料来自)

昆明市是未富先老的城市,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一个挑战,对于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对于加强老龄工作组织机构,管理,服务等建设也势在必行。

(2)昆明敬老院老年人生活现状及原因总结: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古训。当“防老”与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时,更多的都市老人更愿送儿女

去更适合发展的地方。然而,他们自己却常常孤身一人呆在敬老院。于是,每逢合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为与儿女不能团圆而黯然神伤。敬老院老人很少能与外界联系,他们之所以住进了敬老院,存在几方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己行动不太方便,甚至存在轻微的智障,家里条件并不宽裕,为了不给家中带来多余的负担,也引起家中人不必要的争执,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开,自己一个人找寻余生的幸福;2.一些老人希望子女外出奋斗没有太多的牵挂,所以他们选择了敬老院3.一些敬老院常常由国家开办,一些入住的老人不但不用交付国家任何费用且 在敬老院还有人专门照料,敬老院还有许多和自己同一时代的老人陪自己聊聊天渡过自己的余生,最终,他们也选择了敬老院。

(3)昆明市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现状:

进入昆明老年大学就感到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这种氛围严肃而不失活泼,轻松而不散漫。你能看到,这边几个老人在满嘴含笑的跳着华尔兹;那边几个老人在满目严肃的讨论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楼道上几个老人相约周日去看日出;下课的教室里几个老人在拉着家常。同样,在昆明老年活动中心我们则看到老人们的活力与激情,年少未完成的运动梦想在这里延续。老人们游泳,打门球,羽毛球等等一系列活动,真是一帮老小孩啊。

二.对昆明市老龄人口生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敬老院老年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

(1)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的养老服务除了少数不健全的健老院,未能建立完善的养老机构。

(2)贫困老人缺乏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虽然敬老院里不用交付太多费用,但生活上水果,药物,零食等物质任然需要自理,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

(3)我国老年人社区照顾发展缓慢,社区照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缺少大量能够公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必要设备。

(二)老年大学,活动中心老年人生活现状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调查中经了解许多来学习文化生活的老人都早已脱离子女负担,来回都有车接送,他们中一些不少都还是退休职工,退休老干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四. 对昆明市老年人生活现状最终得出的对策建议:

1.希望国家能够建立更加完善老年人生活保障政策(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老年人社保活动,让所有老年人都能领到一张社保卡,同时国家拿出出足够的资金,每个老人每月可以直接通过社保局去领取一定数目的养老保障金)。2.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弘扬“人人献上一份爱”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参与慈善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比如:政府应该通过一些手段让昆明一些大的企业加入到慈善活动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建老年活动场所,比如建设县级敬老院,新增一些养老床等等),只有真正调动起社会对老年人生活关注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根除老年人养老的弊病。3.在以建立的老年活动机构中应求精益求精,以一种“人性管理,特色服务”的姿态对待老年人,增设更多养老设施,(比如:锻炼器材,场所,发挥老年人的兴趣专长,建立老年人专门医疗机构,老年人才艺展示中心)让养老服务更为规范化,多样化才能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进而让社会化养老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4.对农村老年人没有完善的生活体系,我们应尽全力鼓动社会的力量(比如:在学校,社会进行大量的宣传,让身边的人们加入到敬老活动,节省出自己的一点零花钱为他们的生活增加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以此还能让这个社会更好的见证80,90甚至100后给社会带来的除了种种的个性冲突,还有一颗颗爱心种子的传播)。

五. 对于这次社会调查我们的感想:

王正涛: 毋庸讳言,老年,是人生最后的一个台阶,然而这也是人生最高的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上,宛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尽情无忌的回望,眺远。

一粒沙粒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次社会调查问卷,一次深入老年人生活的体验,年轻的我们和慈祥可亲的老年人穿越时光的隧道,一同回望老人传奇性的一生。坎坎坷坷的经历,酸甜苦辣的饱尝,在此刻都化成了温馨的记忆,留待慢慢咀嚼。再回望中,也颇有看电影电视剧那样的乐趣与感喟。自身的经历何尝不是一出精彩的戏文。它已不仅仅是旁观,而是本人全身心的投入,个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老年人了与回忆,其原因再次,其意义也在此。

俗话说,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快乐,老人们喜欢回忆,但是又有谁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共同快乐呢?生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常常忘了学会分享,忘了学会倾听,忘了学会感激。作为儿女,孙女的我们曾几何时静静的陪在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身边和他们共享一生的传奇,一生的沧桑。社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性的升华,追寻个人利益,追寻香槟,宝马,洋房的个人价值观成了我们这代人生存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亲情,友情逐渐的逝去。他们或以为,老年人青春的年华已经逝去,他们对人生已无所求,除了让他们吃饱穿暖,从来不会主动顾及老年人内心的感受。还有更甚者,他们或以为,老年人已是社会的累赘,甚至他们的继续贡献也只是发挥“余热”而已?这是极其荒谬的论调!恰恰相反,老年人是民族极具潜力、极其宝贵的财富。老年意味着成熟、圆满、丰赡、睿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具备了一种青年人无法具备的穿透力。所谓“穿透力”,就是不仅看现象,还能看到现象的背后;不仅看眼前,还能想到未来;不仅看到“此”,还能看到与“此”有关的“彼”。此时,任何蛊惑与谎言,都再已不能蒙蔽视线。问卷调查是一个繁复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样一次人生体验的经历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我们也十分看中这样一次机会,虽然由于所在校区条件的限制,外出调查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但我们克服一切难题,常常顶着烈日经过几个小时的调查,找到原定的调查地点。接下来我们将会把这次调查中所见所闻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这样的一次调查能够唤醒所有忽视或者不重视老年人的人们一颗诚挚的心灵,一同为我们的老年人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吧!不关注并不等于不存在,生活在这样一个小环境中的我们,整日与日隔绝,有时真恨这个世界对我们真不公,相信如此多的大学生“读”在呈贡这样一个地方一个不留神必将毁掉这样的一代。看不到社会的我们原以为调查老年人只能局限在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等地方。但当我们走出校门,坐上公交,我们发现生活中无不充斥着老年人的身影,有背着背篓的大娘,有看着此时的我们真正开始对所谓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问题产生深深的理解,如此多的老年人到底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看着许多老年人在街上都是一个人,我猜想社会是不是已经抛弃了他们?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还得费工夫。对这个城市的陌生一度让我们对我们找寻的目的地感到茫然,几次查询114,然而还几次坐错车,在公交上就将近停留了好几个小时的我们累得灰头灰脸,但最终我们还是到了。

戏剧性的一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明明公交站牌上报的是老年活动中心,但我们下车后显示的确是青少年活动中心。也许真是命运的安排吧,几次徘徊在青少年活动中心附近的我们,终于在穿过条长长的人行道发现了老年活动中心。这条长长的人行道此时在我们心中似乎就是人生的一段长廊,从青少年到老年这其中经历的种种是我们这些刚踏上人生的小辈几乎难以想象,难以琢磨的。这不得不让那些曾经有过轻生,从未体味过真正人生,不珍惜生命的小辈此时静静坐下来细细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

苦尽甘自来,站在目的地的门口,此时的我们完全忘却了之前的疲倦与不快,进入目的地,一幅焕然一新的感觉在我们眼前呈现,老年人丰富的生活形态深深吸引了我们,好似一个人间天堂,正如PPT展示的活动中心所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这样的人生没有人不愿意追寻吗?但是这是城市的生活,做了几分调查我们感觉成果累累,心里十分欣慰。接着我们去了老年大学,老干部培训基地等地,城市的具体情况大体一样,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快乐,他们也是我们感到快乐。这样的一天结束了,拿着那叠还未完成的调查表我们回到了学校。回到学校,我开始思索,老年人的社会真的就这样美好吗? 又是一个烈日天,我们再次搭乘170出发了,这次去的是敬老院。找寻这家敬老院花了不少时间,之所以花费不少精力,是因为这家敬老院坐落地一开始我根本不敢相信,它是如此的偏僻,如此的落魄不堪。我们才进门的一瞬间,看到的是和昨天完全不同的另一幅画面,一个个面孔饱经风霜的大爷,老奶奶充满期待的目光,面带微笑的欢迎我们,一进门就主动给我们让座,似乎个我们很熟似的。从这样热情的场景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将迎来收益不少的一天。沟通开始了,那可谓是一幕幕经典的电影在你眼前放映,老人给我们讲了不少人生往事和近几年的生活状态,对我们的问题他常常能引申出一串串的话题,从谈话中我们听出了他们的心声,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真的很难一言而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让老人们生活形态如此之不同,不得不让我们深深反思。

之所以这次的社会调查报告选定这样的一个题目,是因为我们坚定的相信一个健康的社会理应敬重老年人,而这种敬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这种敬重是一种自然的社会风习,而不是由什么机构或舆论来频频倡导。至于老年朋友自身,则更应珍惜生命的价值。在安享晚年的同时,宜将以整个生命换取来的,比黄金钻石还要贵重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哪怕只是一点点,留给这个世界。

徐光灼: 古语有云: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以前不很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通过这次我们在昆明老年大学,云南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的一系列观察和了解,我们充分了解这句诗的深刻含义:不要说休日西沉,天近黄昏,寂寞冷冽的黑暗就要将你裹挟。你看,天边那绚丽美丽,妖娆多姿的晚云不是和朝霞一样将大地的每一次山川河流都映的灿烂嘛?

我们已进入昆明老年大学就感到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这种氛围严肃而不失活泼,轻松而不散漫。你看,这边几个老人在满嘴含笑的跳着华尔兹;那边几个老人在满目严肃的讨论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楼道上几个老人相约周日去看日出;下课的教室里几个老人在拉着家常。呵呵,说实在话,看到这些越发觉得自己不能浪费青春年少,黑发应知勤学早啊。

同样,在昆明老年活动中心我们则看到老人们的活力与激情,年少未完成的运动梦想在这里延续。老人们游泳,打门球,羽毛球等等一系列活动,真是一帮老小孩啊。

而在敬老院中这些孤寡老人也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种愁眉苦脸,哀叹命运不济,年华以老。通过交谈,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们每天都会散散步,听听收音机有时还会时不时的拉点小曲子自娱自乐一把。老人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不管是昆明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还是敬老院中的这些老人们,他们的身体的确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羸弱,但他们在心态上并不比我们逊色,甚至比当下的那种颓废青年好多了。

在此,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多陪陪家中乃至身边的老人们,老人们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补品,也不是过年时送盒脑白金,是子孙们对自己的体谅与理解。好好珍惜这些老人吧,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儿追悔莫及。

昆明市步行街调研报告 篇7

1.1 慢行系统发展概况

随着机动交通系统的发展,慢行交通方式从原本的主导地位日渐被忽视,排挤于街道空间之外。机动交通系统日益完善,城市的慢行系统却日益破碎,随之消退的是“步行化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多样性。并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亚健康、环境恶化等问题需强化城市慢行系统来改善和避免。对于国内外慢行系统、步行环境的研究日益发展深入,2001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最早提出“慢行交通”概念,将慢行交通的发展策略分为“保障步行交通”“引导自行车合理运行”“促使助动车向公交转移”3个主要部分。

广泛认同的慢行交通定义是速度≤15km/h的交通方式,一般包括步行和自行车。现阶段关于城市慢行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边缘低密度区绿道建设以及滨水河道等自然环境要素集中的地区,对于人群活动密集、可达性以及使用性相对更高的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缺少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1.2 以慢行休闲为导向的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

大城市中心区是指综合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和交通枢纽。同时具有交通发达、可达性高和市民活动集中、拥挤性高的特点。在公共交通枢纽通往目的场地或建筑的过程中,途经的线性交通道路以及途经的广场等点状开放空间共同构成步行环境。步行环境的通畅度和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步行体验以及城市的宜居程度。机动交通和慢行交通的矛盾在大城市中心区最突出,人群的步行需求的重要性最为突出。

慢行休闲主要考虑步行者非工作时间的慢行需求,通过各类游憩行为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以慢行休闲为导向希望步行环境不仅仅服从于机动车交通,更是从步行本身出发向宜人、舒适的方向发展,为紧张的城市生活带来轻松愉悦的氛围。

2 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现状

选取北京市中关村、五道口、西单及国贸四地,在以相应地铁为中心、涵盖周边地标性建筑的方圆约2hm2的范围内,采取包括测绘、访谈、观察以及图解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

2.1 人行道被不合理挤占

步行道被停车挤占、被市政设施打断或是让位于车行道而修建得不符合规范,使得步行道不连续、宽度过窄,未能为市民提供服务。行人被迫行走在机动行道上,安全性和舒适度都很难满足。此外,电线杆、电箱、井盖等各种市政设施,以及废弃不用的公共电话亭等在人行道上屡见不鲜,占据了行人的通行面积,干扰了行人的路权。

2.2 导向标识系统连续性差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高、流动量大,信息的泛滥与混乱问题明显。调研发现,在公共交通与慢性交通的对接过程中,导向标识系统并未合理衔接,行人在查找信息、走错后折返中耽误时间,同时加剧交通的拥堵。

中关村附近多个名称相似的公交、地铁站点。地铁站内部对出口周边概况做了详细的说明,但与地上标识、公交站点标识不能合理对接和统一,换乘时很容易引起混乱。(如图1)国贸地铁出站口众多,而周边建筑、公交换乘点、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无障碍电梯没有明显标识或标识不连续、识别困难,造成许多行人迷失方向或因找不到过马路的方法而横穿机动车道或跨越护栏。同一时段对建国路东侧天桥和国贸桥下禁止行人横穿的桥洞进行瞬时人流量统计,得出数据分别为10.6人次/min和5.2人次/min,潜在安全隐患巨大。

2.3 服务设施难以满足需求

现状调研显示,城市街道上的座椅、信息亭等服务设施,造型单一陈旧,千篇一律,不仅不能提升地区的文化品位,反而对城市形象造成破坏。单体数量和布局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许多商业街区甚至找不到一个休息座椅,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障碍。而许多设置在路边的座椅由于尺度不合适、空间缺少隔离和围合、维护管理失当等,使用率低,体验差。以西单为例,东北角广场虽有高低不同的座椅,但石材较为寒冷,座椅周边无乔木遮荫;而高峰期四处天桥连接的大型商业建筑群以及桥下通达的人行道等线性空间周边均无座椅,坐在道牙、靠在护栏上的人随处可见。

2.4 缺乏必要的集散和游憩空间

在公共交通到慢行这一转换过程中,由于公交线路的站点一般集中布置,有些站点甚至需要容纳十几条线路的公交车停靠,使人们集中在站点周边。有些道路两侧的步行道宽度不足、通道不连续,或被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设施挤占,都造成了从地铁站、公交站涌出的人流无规律地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现状。另外,大型建筑的前广场等空间之间缺乏连续性,各自为政,综合利用率较低,也是原因之一。

2.5 慢行空间两侧环境不宜人

大城市中心区经济的发展较快,车流量大,其污染、噪声以及机动车拥堵现象也相对较为严重。同时,道路两旁景观或单调,或缺乏连续性,或较为混乱。在这种条件下,缺乏适当的阻隔和疏导,外部的负影响就会让步行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影响行人的休闲体验。以五道口为例,根据各类建筑前广场与人行道关系的一系列剖面,可知建筑广场空间大多不开放或被混乱停车占据,同时点状空间之间的连续性不够,场地的潜能未被合理发挥。(如图2)

3 问卷调查与分析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进一步研究行人的体验及原因。问卷设计包括描述性统计信息以及影响舒适度、可达性的评价量表。

在中关村、五道口、国贸以及西单4地,发放问卷共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8份。对34个变量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值为0.761,信度良好,数据内部存在一定的结构,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3.1 步行时长、频率与目的

根据统计结果,绝大多数行人从地铁、公交站到目的地需要步行5~15分钟。而来往中心区的频率方面,每日1次、每周1次、每月1次及更少的占比基本相当。目的组成中,属于休闲的娱乐、餐饮、购物占比超过一半。即使是为了工作、学习等原因,随机访谈也显示步行过程中除了快速通过以外,近六成的行人希望借助植物和设施等获得一定程度的放松和调节。

3.2 通畅度与舒适度指标评价

问卷设置了李克特量表,从通畅度和舒适度2个方面、15个指标(指标根据预调查和访谈确定)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通畅度方面,过马路和走天桥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拥挤和障碍物次之;舒适度方面,汽车尾气影响最严重,道旁无休憩设施次之。(见表1)

交差分析各项指标,以皮尔森相关系数为准,发现频率、用时、目的、可支配月收入等对指标评价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相关性在0.01层上显著的有:

(1)频率/通畅度评价:往来频率较高的行人更注重自行车挤占、道路中的市政设施等障碍物这些反复出现的元素;而频率较低的人则更关注缺少集散广场、等待火车通过等这些瞬时或单一地点的元素。

(2)动机/舒适度评价:以购物、娱乐、餐饮为目的的人对景观品质及游憩设施较为看重,同时可以忍受一些时间上的延迟(比如等待火车、绕远路等);而以学习、工作为目的的人则对时间及通畅度要求更高。

(3)收入/舒适度指标:高收入、高学历群体对各项指标都更加敏感,而大城市中心区这类人更多,对于步行环境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项指标的影响,减少变量数目,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用最小平方法对1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中,KMO值为0.77,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因子进行旋转,指定系统默认的最大25次迭代后趋于收敛,提取5个因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其他资料,可将全部元素可初步归纳为外部环境(噪声、尾气)、休憩设施(遮荫、座椅)、瞬时指标(集散、等待、绕远)、卫生指标(清洁程度、小商贩)以及各类均布的障碍物(狭窄、电线杆、电话亭、高差、导向标识系统缺失等)。(见表3)

控制变量“出行目的”后,对这5个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发现障碍物、外部环境和瞬时指标这3个因子的影响程度较大,即慢性休闲导向下对于步行环境的需求中,行人最关心的问题排序是:(1)有一定宽度、不被自行车、机动车挤占。(2)与机动车道有一定隔离,免受尾气和噪声的影响。(3)步行线路设置合理,充分利用周边建筑广场等集散空间,避免过分绕远和拥堵。

4 以慢性休闲为导向的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改造建议

根据数据和图解的分析结果,结合文献与案例研究,以慢行休闲为导向,从步行本身出发,对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改造提出以下建议:

4.1 充分考虑步行路线,疏通拥堵和障碍

为了保证步行系统的纯净性和步行系统中穿过式车辆交通的连续性,从交通分流的意义上实现完全的人行化空间,应当在规划初期就综合考虑人与车的协调,倡导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在建成程度较高的大城市中心区可以建立立体化的人行交通体系,以克服或缓解行人环境需求与机动车辆、极端气候之间时有发生的尖锐矛盾。为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可以运用立体交通体系,建立绿色廊道使步行空间远离机动车车流,形成了连贯优质的步行系统。

针对停车问题,应合理规划机动车及自行车的停车区域,设置有效率的设施,利用灰空间或地下空间等,来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同时不影响步行者相对独立的小空间。提供合理的停放点不仅可以为车行者提供方便,也可以减少因随意停车造成的混乱。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及儿童的关怀,也应落实在步行环境的营建中。安全设施与无障碍设施应保持独立和连续。

4.2 合理规划种植和小品,完善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步行环境

在构架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城市的气候特点,为步行者提供必要的遮挡设施,如设置自然遮荫,用绿篱隔声降噪,多种植一些可以吸收空气污染物的植物、布置花丛花境景观、对天桥进行垂直绿化等。合理的种植设计不仅能改善步行环境的小气候,降噪遮荫,吸尘增湿,还能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还可以设置统一的雨水收集系统,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见图3)遮挡与植物的设置必须满足人行道设计指引规定的步行净空限制要求。人工遮挡设施要符合基本的审美要求,体量与慢行空间和邻近构筑物协调统一。

4.3 设置科学合理的设施,满足停留和游憩需求

以慢行休闲为导向,使用者在大城市中心区进行购物、娱乐、休闲时,穿梭于不同目的地之间,需要良好的步行环境,具有舒适行走和短暂游憩的需求。步行环境作为连接点状公共空间的线性空间,也需要一定的服务设施供人休息。休憩设施的数量、位置应符合实际需求,也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要求。

在开放式绿地、天桥等地,不同的设施可带来更多的活动类型。例如公共艺术展示装置、结合天桥高差的街景观景台等。

4.4 建立综合、美观的导向标识系统,对接公共交通与步行环境

导向标识系统首先需要满足最基础的功能,通过调查行人的行为特征和寻址需求,传达环境信息,提示导向。由于行人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方向性,信息应合理分类、全面表达,在整个中心区域应形成体系,为慢行者提供指引与信息的标识要醒目、分类,引导不同需求的行人到达目的地。

以慢性休闲为导向,关注行人的步行体验的导向性标志系统的设计,还应具有宜人的尺度、色彩及亲和力,方能有助于营造步行环境的空间氛围。具体设计时,要考虑人的视觉高度、视觉范围等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因素。此外,导向标志系统作为步行环境中的部分,应当符合城市环境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并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相协调。结合如今的二维码扫描技术、GPS定位技术、APP应用技术等,可以将实体导向标识系统与信息更加全面的互联网虚拟导向系统相结合。

4.5 综合规划步行环境,激发场地活力

步行环境是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作为场所,应当让人们体验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与人们日常的娱乐、社会交往、商业、文化活动等息息相关。

新奥尔良的拉菲特绿廊在振兴规划时设计为一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多模式交通要道,体现了融设计、功能、情境与环境责任于一体的独特品质。设计团队研究出一套系统来实现其历史、水文和生态方面的振兴。线性雨水公园和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行使用,让运河和铁道再一次有了用武之地。绿廊不再是各街区的阻隔,而试图将居民凝聚在一起,并营造出社区互动的氛围。(见图4)

合理的步行环境可以强化临街建筑、空间与街道关联,有效解决机动交通与人的步行活动之间的冲突,促进临街建筑与街道的联系,诱发城市街道日常公共生活的新的可能性,使城市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王军锋.道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

[2] 孙帅,陈如一.城市道路多层复合式绿色廊道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3(2)

[3] 曾佳.城市慢行交通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2013

上一篇:青岛西海岸总体规划下一篇:2024年个人工作总结开头结尾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