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精选8篇)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1

制度改革工作“回头看”自检自查报告

市政府法制办: 根据•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效能昆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和市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回头看”的通知‣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对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认真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公示工作

根据•昆明市200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昆政办[2007]30号)文件和昆明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有关通知和要求,2007年10月我局完成了涉及企业登记、广告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细化规范工作,形成了•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布行政审批项目细化内容的通知‣(昆工商[2007]222号),报经市审改办审核通过,经市政府第1号公告确认,并对外公布。

2008年2月,我局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厅关于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和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的通知‣(昆政办„2008‟3号)的要求,经清理将原有的审批项目压缩为5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4项,分别是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开业)、变更、1 注销、备案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分支(办事)机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登记;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户外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登记。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项,是企业集团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章程备案。并于2008年3月10日,制定下发•昆明市工商局关于公布调整后的行政审批事项细化内容的通知‣(昆工商[2008]54号),将压缩后的5项审批项目规范细化内容通过窗口登记指南(告知单)、大厅触摸屏和昆明红盾信息网(http://)进行公开。

同时,我局将行政审批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并将其作为我局向全市作出的社会承诺于2008年2月14日在全市优化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对外公布。

2009年1月,按照•昆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放部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和印发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及市管理服务、内部审批项目的通知‣(昆审改办[2009]1号)文件要求,我局对原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合并内资登记事项,保留1项行政许可事项,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以•昆明市工商局关于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昆工商[2009]5号)对外公布。

2009年6月,按照昆审改办•关于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的通知‣要求,我局向市审改办报送•关于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的 报告‣,对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办结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该改为告知承诺。

根据昆市审改办•关于调整部分市级管理服务项目和印发中央、省垂直管理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及市级管理服务、内部审批项目的通知‣(昆审改办发„2009‟16号),目前我局共保留行政许可审批项目4项,即: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公司、分支机构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开业)、变更、注销、备案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办事)机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登记;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户外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登记。1项非许可审批项目,即:企业集团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章程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事项1项,即企业集团登记;保留管理服务项目一项,即:拍卖企业竞拍活动备案。

对清理调整保留的项目,我局办理的地址为市便民服务中心和市工商局机关登记服务窗口,且相关项目名称和规范细化内容的公开方式均在市便民服务中心网站及昆明市红盾信息网进行了公布。

(二)认真做好省市级项目承接下放和对接工作

1、圆满完成省级下放项目承接工作

根据省政府关于第四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省政府第150号令}和昆政发[2009]11号文件精神,•昆明市市级承接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表‣中涉及企业登记方面的行政审 批权限有1项,下放第52项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下放的该审批事项已包含在我局第一次清理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第52项个人独资企业登记已下放县区登记。按照•昆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省级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昆审改办发„2009‟2号)要求,我局积极向云南省工商局就做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的有关问题进行请示对接,相关情况已于今年2月份分别向市审改办、便民服务中心、市纪委办公厅等部门递交材料和报告。

2、积极抓好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对接工作。

一是确定下放项目。2008年2月,经过市政府昆政发[2008]9号文件•关于下放部份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确认,市工商局向县(市)区局下放12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包括“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歇业登记”等8项行政许可项目和“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二是明确三个开发(度假)区的审批权限。为解决三个开发(度假)区登记权限模糊等问题,专门到三个开发区开展调研工作。2008年12月10日,市工商局向市审改办报送了•云南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问题的报告‣(昆工商[2008]315号),明确了三个开发(度假)区以市工商局名义对辖区内的经营者进行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享有市本级的行政审批权限。三是完成下放项目的对接工作。我局完成与县(市)区局的对接工作,相关材料、表格及要求已及时下发县区,并组织了专门培训。各县(市)区局分别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完成了其行政审批事项的细化工作。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工作,按照市政府做好市级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对接工作的要求,下发了•云南省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下放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昆工商[2009]208号),再一次明确下放事项及要求。

3、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两集中、两到位”工作部署和要求,2008年2月27日上报了•关于将我局登记注册大厅设为市便民服务中心工商分中心的报告‣(昆工商[2008]40号文),并经批准,我局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变更、注销、年检、备案业务不进入中心办理。

根据市便民服务领导小组办•关于再次明确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昆便办„2008‟17号)的要求和昆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昆审改办发„2008‟18号)的要求,2008年3月7日向市便民办报送了市工商局关于“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我局将所有审批服务职 能集中到市便民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和登记注册大厅窗口办理,集中履行职能,严格规范管理,严守承诺时限,所有设立登记项目一律到中心窗口集中办理。根据“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的要求,明确了首席代表、AB角制度和值班领导,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全权负责我局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保证了企业的设立登记申请能够在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结。

(三)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注册登记制度创新。

1、自2006年开始在全系统推行“企业登记授权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对从事企业注册登记工作的人员分别授予四个级别的事权,即:企业登记管理部门负责人事权、一级、二级和三级受理员事权。每个级别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权限,而级别较高的登记受理员的事权均包含级别较低的受理员的事权,各级别登记受理员按被授予的事权开展企业登记工作,在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前提下,对简易登记事项实行“直接审查通过制”登记,在窗口一次办结,当场许可;对涉及前置审批的登记事项实行“审查—核准”的一审一核制登记;对复杂登记事项实行“集体合议制”登记。

"企业登记授权制度”是为充分发挥企业注册登记工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民的服务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将有 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人民群众,有助于增强了企业登记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有助于工商廉政文化的建设。

2008年3月我局对2006年7月开始执行的†昆明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管理工作职责规范‡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授权登记制度,以昆工商[2008]53号文件下发执行。

2、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联合审批工作。根据•市审改办、市便民办关于确认联合审批牵头部门及上报联合审批制度的通知‣(昆审改办发„2008‟7号)精神,我局作为市场主体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联合审批的牵头单位,在市审改办的指导下,经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协商,形成并向市审改办上报了•昆明市市场主体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联合审批办法‣(昆工商[2008]100号)。2008年市审改办市便民办以昆审改办发{2008}17号文件,2008年5月31日省工商局以云工商办字[2008]45号文件印发了该办法。

二、行政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局严格按照对外公布的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服务项目和内部审批项目目录开展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没有进行变相审批或超范围审批,也无超时审批、不作为等违法审批现象,但自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以来,由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理解执行不一,给企业(个体)注册登 记和监督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惑,也给广大市民申请注册登记造成极大不便。

例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县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审核相关资料、核查生产场所、检验相关产品;对相关资料、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以及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应当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未执行法律法规对食品生许可的规定,要求企业(个体)工商户先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然后再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给广大人民群众申请注册造成极大的不便。为此市民多次向市政府12345反映,我局也就此问题向市政府12345做了情况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妥善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对于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依法行政,推动行政审批工作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正透明转变,全力 打造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云南省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2

为全面贯彻执行《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 推动全市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 日前, 福建省三明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活动。检查活动从3月中旬开始, 到3月底结束。行政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省人大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二是“禁现”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情况;四是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和使用情况, 重点抽查2009年至2010年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情况;五是机构工作人员配备及运行情况。检查采取的方式:一是召开座谈会, 听取有关汇报;二是实地抽查。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3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工商系统全面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意见》、《关于切实做好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暂行办法》等规定,对推行行政指导的宗旨、原则、适用范围与内部的组织管理、实施程序、监督、法律责任、救济等事项做了统一明确的规范。并建立了重大指导项目的审议、项目效果评估和监督三项制度,使行政指导工作在实体与程序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有章可循。全省各地工商局也分别制定了行政指导的程序、项目审议、评估及监督等配套规定及落实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行政指导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之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为推行行政指导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地局长挂帅成立了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法制处(科、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与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抓,各业务处(科、股)室配合抓,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机制,落实项目。在工商业务的四个重点领域建立相应的行政指导工作机制。一是推行登记事务助导制。结合办理注册登记事务,向企业提供工商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注册登记等信息,引导其正确的投资选择,提醒、辅导、引导企业及时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年检等事项,使之依法进入市场:指导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依法组织清算,指导清算责任人开展清算,办理注销登记,使之依法退出市场。二是推行查处违法疏导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行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教育规范。采取说服、劝阻、告诫等方式,对不知法而违法的企业,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对消费者投诉增多的企业、对有违法苗头的企业,给予预警提示,督促整改,避免违法;对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企业,予以告诫,停止违法行为。三是推行规范经营劝导制。在实施日常监管过程中,采取沟通、建议、提示等方式,规劝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引导他们走出经营过程中的盲区、误区,做到依法经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公平、诚信地参与市场竞争,做到规范经营。四是推行维权兴企引导制。在实施日常巡查过程中,通过辅导、提示、激励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发展意识:指导企业设立维权机构和消费者投诉受理机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善售后服务;指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指导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各地围绕服务海西建设主题,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市场主体所普遍关注的事务及工商监管执法与服务的有关热点、难点中选定指导项目346项,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南和配套措施74项,对开展各项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基本要求、基本步骤、主要方式、文书及案例等事项作详细规定,以项目为载体,落实配套措施,实施项目带动,抓好样品工程,把重大行政指导项目的培育作为行政指导工作的重点。积极落实“一局一项目”和“一所一品”制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有机结合,务求实效。较好地把握行政指导行为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灵活多样性、选择接受性等特征,遵循行政指导规律,履行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市场秩序的法定职责,围绕服务改革、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工商行政管理的总目标,实施行政指导。在实施程序上,对一般行政指导项目通常经过说服、合作、辅导、采纳四个步骤后即可开展;但对涉及相对人较大权益的重大行政指导项目,须经项目立项、审议论证后方可实施,并在工作开展一阶段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在实施的方式、手段上,要求做到六个结合,即:规制性指导、助成性指导与调停性指导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综合指导与单项指导结合;书面指导与口头指导结合:行为指导与能力指导结合及内部指导与外部辅助结合。在实施的途径上,把推行行政指导作为一项业务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把它和工商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及其它工作相统一、相联系:与工商的日常业务、辖区监管、信用分类监管、专项整治、绩效考评、创建企业之家等基础工作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业务工作与行政指导“两张皮”问题,有效保证行政指导的落实到位。

四、研究探索,推动实践。为保证行政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注重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与专家智囊的力量,寻求智力支持,营造研究氛围,提高队伍素质。我局与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了《工商机关行政指导》一书、作为工商系统干部培训教材,指导实践。为强化信息交流与宣传,省局法制处在省局OA网推出“福建工商行政指导之窗”,建立行政指导工作信息化平台。各地也通过开发行政指导软件,开设行政指导网页或工作模块等手段,加强信息整合,增强上下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7月,我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推行行政指导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高峰论坛”。应松年、莫于川、薛刚凌、湛中乐、余凌云、李岳德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法制办及北京、浙江、重庆、沈阳等兄弟省市工商部门均派员出席论坛,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推行行政指导,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我省工商行政指导实践的意义及成效,也对更好地将行政指导理论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行政指导工作朝着日常化、业务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方向发展,行政指导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创新了监管执法理念与监管方式,促进了工商职能到位。行政指导以柔性手段弥补了传统单纯依靠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刚性手段的不足,体现了执法的以人为本与监管的人文化,改善执法关系,优化了执法环

境,破解了困扰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有职能无职权、有责任无手段”等执法难题,提高了执法效能,促进了工商监管执法的工作方式方法从刚性监管为主向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转变,它不但没有弱化行政执法,而是促进和加强了行政执法工作。

二是增强了工商部门的大局意识与服务意识。有效地整合了工商部门的监管资源。优化了公共服务的手段与水平。特别是助成性行政指导的充分运用,提高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维权兴企能力,开辟工商部门探索服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为规范与拓展为民便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行政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工商工作职能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工作特征从管理型工商向公共服务型工商转变,树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执法为民的新形象。

三是有效地增强广大市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其自身守法、规范经营的自觉性与能力,有效地预防、减少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工商部门与经营者和公众共同互动参与市场的监管与维权,减少和化解了监管的阻力与矛盾,促进行政公开,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对市场秩序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工商部门倚重单一的行政处罚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而难以有效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的现象,促进工商监管方式从以事后处罚为主向以事前预防为主转变,工作重心从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指导、从静态管理向动态服务的转变,促进工商部门与包括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内的行政相对人的和谐与共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当前的工商行政指导实践只是初见成效,行政指导的机制制度与方式方法只是初步形成;以点带面、普及提高的工作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工作方式手段等也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与发展不平衡”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尚需深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一,当前一些工商部门因受权力本位、单向性管理思维等传统观念的制约,对行政指导体现主动服务、积极行政、民主行政和人性化的新型监管理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片面理解行政指导内涵,把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相互取代;有的一提到行政指导想到的就是助成式行政指导,就是帮企业创著名、驰名商标,帮助企业做强、做大,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有的把工商部门的相关业务与行为规范如降低登记门槛、便民措施等都等同于行政指导;有的习惯于用老办法开展工作,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变相强制手段推行行政指导:有的不适当地扩大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甚至越俎代庖,逾越工商职能,超出法律赋予的职责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过于具体地涉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产生行政越位、错位的现象。其二,从行政相对人方面看。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也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要存在两种认识的误区,一种是不愿接受指导,认为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无法解决企业经营上的难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增加企业负担;另一种是夸大工商行政指导的作用。将非工商部门职能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如经营中遇到的融资、用工等困难也申请工商部门进行行政指导等。二是发展尚不平衡,层次有待提升。目前除泉州逐步实现行政指导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外。工作步伐较快的仍然相对集中于原先工作起步早与基础较好的地区,叫得响、拿得出的行政指导项目与成熟的案例还为数不多:少数单位与部门的工作机制不健全,项目与配套措施不到位,组织领导与工作方法尚需改进;同时现有的相关制度规范也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4

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

窗口审批服务工作,始终是审批办主要工作之一。去年6月初,东昌登记窗口并入审批办同属办公以来,登记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今年初,由于外单位对派驻窗口人员进行了更换,由原来1人换作3人轮流工作,业务不熟、环境生疏,咨询办理过程中语气较为生硬,个体户很难理解和接受,一度造成对立情绪,出现几次投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深入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非当事人主观故意造成,而是以前的习惯性所致。所以,除了说服教育外,更重要的必须用制度加以规范。因此,我们重新完善了“窗口审批服务工作规范”等共19项工作制度。同时调整了班子成员分工,指派较年轻的班子成员分管原东昌登记窗口,重点负责窗口作风建设及各项制度的落实、考核工作。通过一年的运行,窗口服务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得到政务大厅和软环境办的认可,也得到个体户和有关部门的表扬。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登记水平

为落实好省政府办(2012)49号文件和省局(2012)134号文件等各项优惠政策,结合登记工作人员业务状况,我们提出全年的法律法规和登记业务培训计划。除了需要请示市局帮助解决的培训难题外,我们主要依靠自学,工作之余学习方式进行。主要针对企业登记和个体户登记,所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共9部。结合实际反复操作,认真专研,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我们于6月中旬进行了闭卷考试,平均成绩达80分以上;全体干部在10月份参加全国企业登记业务考试中获得平均96分的优异成绩,登记工作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登记窗口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都能独立咨询、指导到位。

三、实施直通车服务,助推经济发展

对我市重点招商、国企改革和重点建设项目,从咨询到受理,再到登记发照全过程纳入“直通车快速通道”,指定专人优先受理登记,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由承诺的5个工作日完成降为当日或立即发照。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增强服务针对性和高效性,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强化“一帮助、二简化、三放宽、四优惠”四项措施。全面实施“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联络员服务、提前介入服务”六项措施,为企业解决难题。如:主流粮食、玉金药业等,共为118户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了直通车服务,为企业节省了累计563个工作日。

四、运用登记职能,助企排忧解难

一是全面落实“49号文件和134号文件”等各项优惠政策,引用E线通免验资平台,取消验资报告,免去企业验资环节,优化了企业登记工作流程,今年为企业减免验资费约330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落实国家有关减免收费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免除企业登记各种费用,发放营业执照不收取任何费用,今年约免收240余万元注册登记费;三是主动为融资困难企业咨询指导,帮助企业利用股权出质登记解决融资难问题。今年共出资登记5.3亿多元,被担保债权12亿多元,较往年同期提高5倍多;四是走出去,助企解困,服务企业壮大发展。吉林大峻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引进海外集团1亿多资金壮大发展,但由于股东之间矛盾与投资方未达成一致,企业多方联系协调,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未能解决,无计可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市局领导得知了此事,高度重视,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情况后,制定解决方案,立即指派审批办2名业务骨干,配合大峻药业再度去往北京,帮助协调、连续磋商,矛盾股东被我们的诚意所打动,仅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化解了股东矛盾,促成协议。目前,海外集团一亿多资金已全部到位,为壮大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五、很抓干部思想建设,确保队伍廉洁从政

审批窗口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人员不仅代表了自己,代表了单位,更代表了工商形象和政府形象。因此我们以正确的思想建设为先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提高全体干部的政治觉悟。今年,审批办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狠抓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不放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反对“四风一顽症”;积极组织开展“工商干部四不准、工商执法五严禁”活动,认真解决在组织纪律、思想作风上存在的思想认识偏差及工作中出现的“冷、硬、推”现象。有效的促进了有关政策和工作制度的落实,同时,我们把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制成桌牌,置于工作岗位醒目处,供申请人、群众及社会各界随时了解我们的工作权限及工作流程,接受监督。树立窗口服务无小事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廉洁自律,勤奋工作,较好的树立服务性工商的良好形象。

工商局行政执法工作汇报 篇5

年初以来,xx工商分局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执法环境,拓宽行政执法领域,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分局共立案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xx件,结案xx件,罚没金额为xx万元,案件调查中xx件,拟罚没金额为xx万元。案件类型涉及无照经营、销售假劣农资及不合格食品、违法广告、虚假注册等多个领域。

(一)坚持创新机制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班子负责的行政执法工作领导机制。分局班子成员和审理官共同组成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案件的集体研究处理,切实提高了分局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有效贯彻落实。

二是将行政执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机制。分局将整体的行政执法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到各巡查组。并和各巡查组长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将行政执法任 1

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将其作为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对行政执法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此举有效地带动了各巡查组的行政执法积极性,增强了分局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三是建立“谁发现、谁查办”的案件来源查办分配机制。按照“细化职能、精确监管、准确处置”的要求,加大各巡查组市场巡查频次,并拓宽群众申诉举报渠道,努力扩大案件来源。在此基础上,打破按职能查办违法行为的界限,除分局交办、12315热线分配和涉及证照许可违法案件外,各巡查组实行行政执法“谁发现、谁查办”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各巡查组查办案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整治相结合,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

一是春季以整治农资市场为重点,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辖区经营化肥、农药、种子等经营户为检查重点,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农资违法经营案件xx件,罚没金额达xx万元。

二是以开展网络食品销前备案为契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主要以农

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火车站、汽车站、中小学校园及周边、超市等为重点场所,重点检查乳制品、食用油、肉类、水产品、酒类、食醋、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突出整治重点,依法彻底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共查办食品案件xx件,罚没金额xx万元。有效地净化了食品市场,维护了食品消费安全。三是抓住年检验照契机,深入开展“三虚一逃”和无照经营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了一批无照经营行为,尤其是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行业当中的无照经营活动,树立了执法权威,逐步形成了依法办照、合法经营的市场氛围。查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登记案件1件,罚款金额0.4万元;查处无照经营案件xx件,罚没金额xx万元。

四是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为重点,深入开展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年初以来,为规范户外广告经营,维护城市的美好形象,分局重点加强了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全方位监管。以加强户外广告监管为切入点,对辖区流动汽车的车体广告、户外广告牌等户外广告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治。对于未进行登记、擅自发布的户外广告,重拳整治,立案查处。截至目前,共查办擅自发布户外广告案件xx件,罚没金额xx万元。

(三)、坚持行政指导与案件移送相结合,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和谐性

在强化监管执法工作中,分局积极适应监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力推行行政指导和案件移送制。年初以来,分别召开了农资、食品、网吧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经营人员参加的行政指导座谈会,在指导重要商品索票索证的同时,列举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予以警示告诫,为行政执法进行柔性铺垫。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轻微违法、未造成不良影响的业户积极给予行政指导,让其停止违法行为。对于需要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业户,分局也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相关部门进行了移送,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柔性的人性化监管执法,也大大提高了行政处罚的执行力。截至目前,共下达行政指导xx份,向相关部门移送案件xx件。

下半年,分局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加强重点领域案件的查办,着重在整治扰乱市场秩序的重点问题、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案件等方面形成突破,实现执法办案新的跨越。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或“傍名牌”行为;二是开展行业类专项整治,重点对通信设备零售、建材零售等行业进行整治,严查产品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加大无照经营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整体效能,使无证

无照经营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着力解决食品市场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商局行政调解工作总结 篇6

一、探索调解手段,创新行政争议解决办法。

多年12315投诉举报平台的运用,使得该局在消费争议调解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而相对于消费争议的调解,该局在行政争议、合同争议、商标侵权争议的调解工作中则进展较为缓慢。近年市工商局着力探索运用调解手段解决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调解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局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瑕疵的情况下,行政复议机构认真向被申请人解释法律法规、阐明后果,动员被申请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通过被申请人的主动纠错,取得申请人的谅解,使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化解该起行政争议。如杭州拓成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对临安分局於潜工商所对其举报临安鹏达五金工具有限公司侵犯其“建新”注册商标专用权所作出的《举报情况反馈函》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在审理过程中,市局、临安分局多次向被申请人解释法律法规、阐明后果,动员被申请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最后,被申请人主动撤销了原作出的《举报情况反馈函》。

二是在行政复议中引入听证机制。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就事实认定和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时,为详细了解双方争议焦点,通过举行听证,为行政复议当事人提供一个质证、辩论的平台,促使双方消除隔阂,达成谅解。如在办理汤万凤不服拱墅分局封存财物的强制措施案过程中,市工商局决定举行了听证,通过听证使双方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借助于听证程序向申请人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使申请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主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三是对于可以调解的其他案件,行政复议机构都秉承化解争议、消除矛盾的办案理念,积极居中协调,努力促成双方争议的圆满解决。如申请人李名均对江干分局对其侵犯商标注册权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案,申请人对案件的定性没有异议,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非法经营额的认定以及所处罚款的额度。对于非法经营额,被申请人认为申请人提供的票据存在矛盾,按经营额无法计算进行处罚,有事实根据,作出罚款5万元的处罚并无不当,而申请人认为经营额是可以计算的,只有9885元,处罚明显偏重。鉴于本案实际以及双方的意愿,该局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了调解,最后被申请人考虑申请人重病在身、经济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件事实,同意将原罚没款5万元减为2万元,双方达成了了协议,市工商局制作了行政复议调解书。

二、搭建多元衔接机制,努力构建消费争议“大调解”格局。

一是与消费争议先行和解机制衔接。通过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将一部分消费申诉转交企业先行协商处理。目前我市已有180家自行处理消费争议的企业。市工商局加强对自行处理消费争议企业的指导,今年共组织开展了两次企业调解(处理)纠纷工作人员培训,共有120余人参加培训。同时,加强对企业消费维权自律工作的走访和检查力度。截至10月底,全市180家自行处理消费争议企业共受理申诉3426件,占工商12315总申诉量的10.17%,回复及时率达到97.8%,满意率达90%。

二是与仲裁调解机制衔接。在日常监管中,引导经营者和消费者签订消费合同时订立仲裁条款,或在发生消费争议后达成仲裁协议。在杭州市仲裁委员会支持下,在下城分局设立了消费仲裁庭,并在工商调解人员中发展兼职仲裁员,实现裁调有效对接,成立至今,下城消费仲裁庭运作良好。

三是在大型商场超市、景区(点)商店等大力推行“无理由退货制度”。目前,全市已有近400家经营单位实行无理由退货服务事项,已为消费者办理无障碍退货2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

三、行政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商机关行政调解制度不完善。虽然法律法规规定工商机关可以调解处理商标侵权、广告、合同、消费等民事纠纷,但有关行政调解的机构、管辖、程序、时限、效力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二是行政调解组织机构和行政调解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该局的行政调解主要是消费争议调解,多年12315投诉举报平台的运用,使得该局在消费争议调解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而行政争议、合同争议、商标侵权争议的调解工作则始终未能有很大的突破,究其原因,行政调解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规则、行政调解人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是不容回避的主因。

三是行政调解出现错误的救济途径和赔偿等后续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在强调对行政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岗位责任,防止因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而造成职能缺位、错位现象。

二是夯实工作基础。降低受理门槛,简化工作程序,营造工商部门善于调解、人民群众愿意调解的工作氛围。切实加强基层工商部门行政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定渠道反映诉求。

三是加强行政调解人员队伍建设。充实基层调解人员队伍,加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培训民法、消法、商标法、合同法、人民调解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调解员调解技能。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7

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经费保障管理工作调研结果表明,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经费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 项目经费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形势及全面履职尽责的需求不相适应;其二, 干部的教育培训经费与“两费”停征后干部技能转型的需求不相适应;其三, 考核奖惩机制与“阳光工资”实行后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其四, 重点经费的投入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求等方面。目前全市系统经费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工商经费尚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工商部门经费保障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采取各项举措, 建立健全“经费筹措、经费使用、财务监督”等三项机制 (见表1) , 努力开拓与现代工商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一、多策集财, 建立高效的经费筹措机制

当前, 工商系统经费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 要切实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保障标准, 并坚持多方筹资、开源节流、向内挖潜。

(一) 科学编制经费预算, 落实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科学地编制预算是完善工商经费保障的前提。系统预算编制必须坚持“突出保障重点、不断优化结构、统筹收支安排”的原则。预算编制过程中, 人员资产基础信息由人教部门和办公室提供资料, 专项支出预算严格执行重点项目由集体统一商定科学安排制定, 非资本性项目由业务部门根据职能和负担的工作任务提出草案, 财务部门审核编制, 严格执行预算单位编制的专项支出按照项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原则。促进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优化工商经费保障机制。

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根据江苏省财政对工商系统的预算管理办法, 建立公用经费的保障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规范对工商经费的投入, 健全工商经费保障机制, 制定相关工商部门基本支出各项经费开支标准。这一做法, 为解决制约工商工作长远发展“瓶颈”的经费保障提供了政策支撑, 使经费保障制度化、规范化迈出了新步伐。各单位要制定相关制度, 使经费保障真正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二)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近年来, 扬州市工商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好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作用, 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两费”停征后,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财政拨款。因此, 要积极向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反映汇报, 争取它们的理解和支持, 充分了解我们在执法中遇到的经费保障困难, 能在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区别于一般的行政机关, 予以政策倾斜。特别是一些与工商部门职能结合密切, 能够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优势的工作上, 比如“12315”申诉举报系统、信用平台建设、食品抽检等积极运作, 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在安排专项经费时, 由地方财政提供足额保障, 并根据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逐年调增, 争取对相关专项经费支出实行专款、专报。此外, 对地方党委、政府解决不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走“条块结合”的路子, 及时向上级工商部门报告, 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申请补助专款和配套资金。争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工商牵头”的工作机制。这样, 既有利于树立工商权威和形象, 又便于争取经费支持。

(三) 开源节流, 切实抓好内部挖潜

要真正筹足经费, 必须向内挖潜, 开源节流。首先要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 抓好依法处罚, 规范执法行为, 杜绝应收不收、应缴不缴或坐收坐支、乱收乱罚现象, 确保依法增收。同时, 转变工作思路, 积极组织规范各类收入。通过强化规费管理, 调整监管重点, 拓宽登记费征收渠道和罚没收入来源。二是通过盘活资产,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增加其他收入来源。三是通过延伸服务职能, 实现协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拓宽会费收入来源。另外, 坚持开源节流, 严格机关管理、接待管理、车辆管理、通信工具管理、办公经费管理等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努力通过这些节俭措施的推行, 营造良好氛围, 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

二、合理用财, 建立高效的经费使用机制

如何管理使用资金, 发挥最大效能, 是建立全市工商系统经费保障机制的关键。各单位应深入调研辖内经费保障情况, 摸清基层实际需求, 坚持“全局统筹, 优先基层, 提高标准, 办好实事”的经费管理使用原则,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归口管理, 统筹实施

实践证明, 只有归口管理所有经费,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部门调控能力, 才能确保整个财务开支统一、有序。要求推行“五制”经费管理法。一是基层分局经费包干制。核定临时人员、日常公用和专项支出实行经费包干制;二是机关科室公用经费实行归口负责制。办公用品、会议费、招待费等统一由办公室管理, 招待费等部分费用实行科室包干, 电话费实行网上公示;三是项目经费责任制。非资本性专项支出经费分解到责任科室、分局 (所) , 严禁超项目经费的发生;四是重大经费报告制。凡是非常规性支出和一次性支出超过1000元的日常支出实行先申请, 经批准后方可支出;五是民主理财制。根据工作热点、难点, 突出重点, 加强财务公开的针对性, 积极推行制度公开、预算公开、执行公开、结算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公开, 切实用好经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 精打细算, 量入为出

工商部门各级要以经费预算为切入点, 强化计划管理, 增强经费使用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按照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精神, 精打细算, 尽力控制过高的不切合财力的需求, 尽力压缩会议、通讯、接待等日常经费开支, 充分保障基本建设、装备建设等工作开支。同时,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 激活工商经费“余缺互补”机制, 实现平衡发展。同时强化预算的执行管理。一是要以工商中心工作为主,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真正体现出工商经费使用效益的科学性;二是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 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坚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的原则, 提高预算执行的权威性,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 对一些偏离预算、离开追求工商经费使用效益总体目标的现象要及时纠正;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执行管理流程, 充分运用该机制为预算执行的管理和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保障提供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 加大力度, 倾斜基层

基层工商分局 (所) 处于行政执法和监管工作的前沿, 是全市工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具体承担者, 全市系统要求所属局坚决贯彻省市局提出的“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的要求, 优先保障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需求。扬州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保障制度的制定, 依据优先保障日常公用经费需求、基本支出需求、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为主、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的四原则, 明确基层工商分局 (所) 经费管理体制、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大修及专项支出、定员、公用支出定额、定额标准的调整及监督。确保基层工商分局 (所) 能够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 依法行政, 完成新形势下基层监管工作任务, 满足基层工商分局 (所) 正常办公经费需求, 提高全系统资金使用效益。

三、认真管财, 建立高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是提高工商经费使用效益和建立落实工商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力保证。监督是否有力, 主要取决于各项监督制度是否制订并落实到位。

(一) 建立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 不再隶属于地方政府。为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施行了《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办法》,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行省工商局统一管理、各级工商局分级负责的财务管理体制。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严格执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办法》, 具体做法有三:其一, 各级工商局的财务活动, 在局长的领导下, 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局长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其二, 各级工商局要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手续, 重大支出项目应集体讨论决定。违反财务规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要逐级审核各项开支, 认真执行有关规定, 保证各项开支合理。其三, 加强所属事业单位和挂靠社团的财务管理, 执行《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 主管局财务部门负责对其进行财务指导、监督和审计。严格票据管理、账户管理、收费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审计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

财务、办公室、督察等部门要对经费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一是成立考评小组, 以加强支出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为目标, 对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支出的合理性、使用的规范性进行考评。确保经费保障考核评估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跟踪资金流向, 定期发布绩效考评的相关信息, 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对经费使用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并将结果列为对相关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个人政绩评价和单位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三是执行扬州工商系统经济责任评价制度, 将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资产管理与购建的规范管理的执行情况作为评价内容。探索重点、提高考核评估能力,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 要建立全面的审计督查制度

昆明市工商局行政审批 篇8

【关键词】特征及价值  作用  影响

一、引言

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而言,若仅从技术层面出发将大数据视为工具,那就低估了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工商领域的大数据能够提供全面的市场主体类型和结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出各市场主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工商领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地掌握市场动向,归纳市场主体的市场发展路线及发展规律,有助于根据市场规律培育良性主体。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市场消费信息和企业违规行为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市场状况的全面监管,有利于工商管理部门针对出现频率高的违规商品或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整治。

二、工商管理领域的大数据的特征及价值

大数据,即“Big data”,其包含的数据信息资源庞杂,难以用常规计算方式去完成计算,存储和应用也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工商管理领域的大数据,里边包含了多种类型多种结构的数据。总体来说,工商管理部门要处理两类数据。第一种数据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各种结构标准化的数据。第二类是市场环境中产生的大数据。例如各市场主体的网站数据、物联网信息、社交媒体及社交平台数据、电商网络数据以及各类网络设备自动产生的数据等,这类数据类型多且结构各异,数据来源较广较为全面,对其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真实度高的立体结果[1]。

在对工商大数据的分析过程中,规范化的数据的分析尚可遵循一定的规律,对各种异型数据,则需要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过滤,并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进行评估其数据可信度和潜在价值,从而综合得出较可信的结果,结果内容可以作为进行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在工商管理领域中大数据的作用

(一)辅助行政管理者做正确决策

通过对庞杂多元的工商相关数据的过滤和分析,挖掘出数据潜藏的规律,分析市场主体之间的关联和市场发展态势,有助于行政管理者有针对性强地科学决策。工商管理部门应及时全面地采集数据信息,通过系统分析后,全面地了解市场主体和市场动向信息,发掘良性主体,揪出不良商业现象及其背后操作者,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周全地制定监管措施和执法手段,强化执法社会效益,保护并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辅助工商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监管各种市场行为和市场动向,依法维护市场的运作秩序并规范市场主体的商业行为,是工商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工商部门应在部门内的市场数据记录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工商领域的大数据,例如监测电商平台交易信息和物流信息、企业网站的各类信息以及媒体广告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和其他科技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出违规行为及其行为规律,依法查处违规企业,精准大力度地打击网络传销和虚假广告等市场毒瘤,维持市场环境的健康[2]。

(三)帮助工商部门预测市场危机

工商部门内部的信息是有限且不完整的,通过全面收集工商大数据,进行科学地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所得出的规律预测潜在的市场风险并加以预防。对工商大数据进行过滤分析,构建市场主体发展的工商指数,依据工商指数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走势,可以提升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工商大数据有助于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以便更科学地引导市场经济走向,避免盲目经营的风险,优化市场机构,引导市场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培植优秀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可以给工商部门预测经济风险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市场风险评估的准确度[3]。

四、大数据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工商管理造成的影响

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给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带了很大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对市场主体界定、属地登记制度、经营范围管理的冲击。电子商务是将传统的商务工具电子化,已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和仅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活动的主体都可以进入电商领域,这就给工商管理出了难题—如何完善管理经济户口。电子商务的全球化网络模式,也给传统的属地登记和管辖制度带来了挑战,很难确认电商主体的属地归属。由于电商模式中市场边界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工商部门也很难界定有哪些属于超范围经营。

2.电子合同的鉴定证明及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主要使用数字化的电子合同完成商业交易,电子合同的鉴定证明非常困难。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律无法解决电子合同相关的所有法律问题,迫切需要工商部门加强对电子合同的签证管理。电子商务模式中商品流通的隐蔽性也给电商领域的保护知识产权增加了难度[4]。

(二)大数据带来的市场监管模式的网络化

大数据对传统的工商监管模式造成了冲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的物化交易,其商务谈判、交易、资金来往等商务全程都是数字信息化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虚拟化运作。传统的工商监管模式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必须配置专业的网络监管人员,搭建相应的网络监管平淡才能完成对电商行为的监管。

同时,工商部门应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评价,以便全方位监督企业信用状况。利用对工商大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并进行惩处。

(三)大数据时代对电商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工商管理必须依法执政,但是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立法尚属空白,缺少执法依据,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商市场。由于电子商务是全球化的网络模式,我国对电商的管理也需要符合国际通用准则。在现阶段,尽快完善电商相关的立法,是工商行政执法到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林青.大数据应用与文化发展趋势——《大数据大文化》研究报告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14.(3).

[2]马奔,毛庆铎.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公共安全,2015.(3).

[3]高富平,孙英.“大数据”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2).

[4]徐林.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J].电子政务,2013.(10).

上一篇:浆砌块石挡土墙的施工下一篇:食堂个人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