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既可使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 还可伴有心肌损害, 导致心电图的异常。有研究报道, 心电图异常变化和急性脑血管病预后关系密切,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1], 可见, 急性脑血管病和心电图变化的关系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现对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类型和预后进行相关探讨, 将该院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经CT或MIRI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202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作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选取:以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经CT或MIRI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90例, 女42例, 年龄47~82岁, 平均58.3岁。所有患者均由头部CT或MIRI证实, 符合1995年第四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 脑出血93例, 占46.0%;脑血栓形成98例, 占48.5%;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 占5.4%。且患者本人和其家属都否认冠心病史、心律失常史和相应心电图的改变。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静息状态下采用美国的GEMAC1200ST 12导联做常规的心电图检查, 如有异常, 于1~2周复查。

1.3 统计学方法处理

数据应用相应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s) 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 采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脑血管病性质和心电图异常率关系

202例患者, 共156例出现心电图异常, 约占77.2%, 其中脑出血组的心电图异常共91例, 约占97.8%;脑栓塞组的心电图异常共31例, 约占31.6%;SAH组心电图异常共10例, 约占90.9%, 经统计处理, 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脑栓塞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每组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如表1中的1~4项。在各项异常的心电图中, 复极变化的发生率最高, 为81例, 其次为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 分别为45例和40例。具体结果见表1。

2.2 意识障碍和心电图变化的关系

意识清醒156例, 心电图异常86例 (55.1%) ;浅昏迷23例, 心电图异常19例 (82.6%) ;深昏迷20例, 心电图异常19例 (95.0%) , 意识障碍者3例, 心电图异常3例 (100%) , 相比意识清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脑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心电图改变患者中, 进行心电图复查, 其中51例恢复至正常, 20例最终死亡, 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较显著, 可见部分患者的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是可逆的, 且病情越重, 并发心脏损害率越高, 需恢复时间则越长, 可逆性变小。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变化, 一般可认为脑出血的诊断, 多于缺血性的脑血管病[2];在脑血管病的急危重症患者多见。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且并发心电图异常改变也相对较高, 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常有ST-T改变, Q-T延长, U波改变, 窦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 并可见心肌损伤等心电图的改变[3]。其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脑实质的特定部位出现损害, 导致丘脑下部及脑干的网状结构、边缘系统等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的功能失调, 致神经体液和电解质出现紊乱, 可诱发或加重心脏的病变[4]。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时, 血浆中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其中儿茶酚胺可使心肌的自律性及异位起搏点增强, 积聚在心肌内部, 导致心肌复极的障碍;肾上腺素导致心脏血管的痉挛, 致心肌收缩, 心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该病出现心肌损害的可能原因为脑疾患导致的内脏效应。急性脑血管病中, 不论出血性的, 还是缺血性的, 均可导致一定范围的神经细胞、神经纤维、胶质和血管等相关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崩解破坏, 导致大量钾离子的外流, 钙离子流入细胞内部, 使其复杂的内部控制机制遭到破坏, 产生脑缺血的瀑布效应, 形成一系列生化与代谢改变, 出现恶性循环[5]。同时, 大量出血所形成的血肿和脑水肿均导致脑组织的受压、位移, 可向下对丘脑及下丘脑造成压迫, 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的严重失调, 也可见异常心电[6]。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心电图变化中以复极性改变最多见, 其次为心肌损伤及心律失常, 该组研究表明, 心电图改变较明显时, 临床症状较轻或出现缺如。而心电图的改变常提示该病病情的加重, 如相关文献报道[3]中指出, 若并发有心肌梗死, 则死亡率可达50%, 出血性疾病的死亡率可高达90%。在此研究中, 心肌梗死共发生4例, 2例存活, 2例死亡, 与文献相符。心电图的改变一般持续1~2周, 并且随病情的好转, 可逐渐恢复至正常, 表明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心电图的改变具有可逆性, 和脑血管病的病情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但与病变的性质无关。

综上所述,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较高, 需加强监测, 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收治的20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心电图作统计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 心电图异常约占77.2%, 其中脑出血组占97.8%;脑栓塞组占31.6%;SAH组占90.9%, 意识障碍者心电图异常率相比意识清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电图复查, 51例恢复至正常, 20例最终死亡。部分患者的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是可逆的, 且病情越重, 并发心脏损害率越高, 需恢复时间则越长, 可逆性变小。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较高, 在临床上需加强监测, 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红叶.312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2) :172.

[2] 颉卫东, 尤明丽.300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9) :95-96.

[3] 耿新荣.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7) :180-181.

[4] 刘杰斌, 刘晓华.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14) :2741-2742.

[5] 字秀梅.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 (3) :123-125.

[6] 沈玉玲.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疾病85例心电图及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6) :170.

上一篇:长白山设计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案下一篇: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设备检修技术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