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年终总结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种业年终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种业年终总结

敦煌种业简介(1)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子生产量和销售额最大的上市公司,是国家八部委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玉米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公司。总资产33亿元,分(子)公司28家,行业涉及种子、棉花、食品、房地产、证券投资等领域。公司依托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行 “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6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拥有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从亲本提纯、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清杂晾晒到收贮保管等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委托育种、合作育种、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整体吸纳、买断产权品种等形式,拥有玉米、小麦、水稻等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共六十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不同生态区的市场营销网络,年产销玉米、小麦、水稻、瓜类蔬菜、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种子近1亿公斤。2006年,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公司合资合作,投资2000万美元设立了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利用先锋优势品种,扩大和提升中国玉米杂交种市场份额和品位,市场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公司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又先后投资近4亿元建成建成果蔬制品、番茄制品、包装制品、棉蛋白油脂和脱水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的番茄粉、番茄酱、脱水洋葱等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的主要种子产品包括有玉米、小麦、棉花、瓜类、蔬菜、花卉、牧草、马铃薯等8大系列、2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棉花相关产品主要是皮棉、棉籽、棉短绒。公司投资建设的棉蛋白油脂项目、使用喷雾干燥技术生产的番茄粉等产品也已投产上市。公司生产的“敦煌飞天”等品牌的种子、棉花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为美国、荷兰、韩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代繁的瓜类蔬菜种子。邀请选聘了2名国内玉米育种专家做指导。目前引育审定的玉米品种有敦玉

46、敦玉10号、敦甜1号等,参加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品种10多份,在各区域表现突出,有望在2-3年内获得国审品种1-2份,省审品种3-4份,并且有一大批苗头表现优异的品种和优秀种质资源,玉米育种后劲较足,成长性较好,为敦煌种业未来科技发展可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公司年玉米制种面积20万亩,在玉米种子产业化领域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2005年开始进行甘肃河西固体废弃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和养分含量,固体废弃物开发有机营养改土剂技术、固体废弃物开发盐碱土改良材料的技术的研究工作,于2009年11月由甘肃省科技厅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5月获酒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开始进行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百万亩产业化玉米制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的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摸清了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土壤速效氮磷钾现状、丰缺指标,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系数,土壤供肥量,不同种植年限玉米制种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提出了制种玉米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最佳经济施用量和糠醛渣、沼渣、牛粪、生物菌肥、改土营养剂等化肥减量玉米制种技术。研究了制种玉米黑束病、玉米裂轴病、霜霉病、 丝黑穗病、黑粉病、玉米苗枯病、大斑凸脐孺孢病害田间危害和识别方法,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制定了河西走廊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范,累计推广面积2万hm2,新增纯收益为5151.9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0年 8月21 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公司保存了10多个适合制种玉米的复合肥配方,随时可供该项目生产使用,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较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篇:林业现代种业

新疆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

2011-11-16 13:22:08

1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现代农业种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11〕90号,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传达学习。

《意见》指出,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扶优扶强,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种子资源,加强市场监管,创优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种子生产基地。着力提升我区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实现种子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变。二是要提高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满足生产发展品种更新需要。培育一批繁育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林木种业集团。建立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种苗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为主的林木良种生产供应体系。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5%,特色林果良种使用率达到100%。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全部实现基地供种,建立全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三是要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提高供种保障能力。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特色林果、防沙治沙、耐盐碱等树种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红枣、核桃、葡萄、杏、沙棘、枸杞、巴旦木等特色林果良种生产基地。新建一批核桃、杏、文冠果等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珍贵用材树种林木良种基地,使全区林木良种基地达到10万亩。建成乡土树种、珍稀树种林木采种基地4万亩。建成以繁育林木良种为主的保障性苗圃2万亩。在全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开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珍稀濒危树种、特色乡土树种、沙生植物、野生树种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6处,面积9450亩。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分库。建成一批智能温室花卉繁育产业示范区。四是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力争短期内覆盖全区。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灌溉用水、用电与农作物灌溉用水、用电同价。五是要加大项目建设投入,优化种业发展基础条件。推进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品种试验、大型种子加工、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根据我区生态种植区划、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汇集圃和采穗圃。六是要完善储备制度,增强抗灾能力。在国家现有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基础上,建立区级种子储备体系,每年储备主要造林树种20%的用种量,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金,用于种子收购资金补助和贴息、仓储保管、质量检测、损耗及转商损失等费用的补贴。

《意见》强调,我区现代农业种业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利用相结合原则;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原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原则;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意见》还要求,一是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种子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种子管理、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执法合力,维护市场秩序。自治区财政安排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种子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监督检验、执法监管、支持开展新品种研发及龙头企业关键设备更新等。各地(州、市)、县(市)要将种子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二是要强化部门协作,支持现代种业发展。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在种子工程建设、科研创新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现代种业发展注入活力。自治区农业、林业、畜牧、工商、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维护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税务、金融、保险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税收、融资和保险支持政策,为自治区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疆林木种苗管理总站供稿)

第三篇:台湾现代种业考察报告

2014年2月18至24日,我厅派出由省种子站赵伟明副站长为团长,厅办公室、政法处、质监处、经管处、执法总队、种植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信息中心、勿忘农集团有关同志参加的种子种苗考察团,对台湾种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参观了金勇休闲农庄、台一休闲农场、福星花卉种苗场、台湾农委会农业改良场、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亚蔬-世界蔬菜中心,与多家种子企业和休闲农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考察,宣传了浙江农业发展经验,交流了种子种苗信息,深化了浙台农业合作,对加快我省现代种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台湾种业的基本情况

(一)种质资源丰富。据介绍,台湾农委会下设的农业试验所和改良场,都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亚蔬中心的种源库则更为开放,保存了世界上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蔬菜种源,目前已经保存有来自于156个国家和地区、分属438个物种的6万多份。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偿提供近70万份种质资源,特别是在支援发展中国家和自然灾害地区恢复生产方面提供了特别帮助。申请种质资源入库也便捷开放,可通过网络填写申请表并邮寄即可。非常注重野生种、农家种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将观赏与保存有机结合。金勇休闲农庄由私人经营,农场内引进、培育和繁殖30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番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收集西瓜种源6万多份。并与城市农业、阳台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从种子延伸到种苗。在发展种子种苗业务中非常注重经济效益,设施非常简陋、陈旧,但很实用,有的设施还是八十年代建设的,路面也未能硬化。据了解,台湾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政府有专项资金支持,岛内居民无偿使用,但严格控制出境。

(二)登记保护严格。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三)种业政策优惠。在台湾,种子产业基本开放,种子企业凭借种苗登记证开展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苗业登记无资本金要求,但对于种子开发研究的企业主有一定的从业资格要求(类似于大陆的职称)。种子种苗企业在税收上享受优惠,免征营业税,但需缴纳所得税。台湾对现代种业扶持力度很大,特别是品种改良、企业培育、基础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对种子企业科研技术推广实行专项补助。对于研发出的品种如不申请保护,则可自由上市销售。因此在产学研结合以及营销管理人才方面,台湾是高度重视的。

(四)推广分工明确。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经试验场和改良场通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第二类是专业化研究所,如亚蔬中心,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自筹或向有关部门申请科研补助;研究成果通过种植示范无偿或补贴价格向岛内农民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台一种苗场,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包括若干个研究农场)、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作。

(五)科研投入较高。台湾作物科研育种水平很高,特别是蔬菜、花卉、水果、甘蔗等作物品种改良国际领先。这些与政府、企业自身科研投入有紧密联系。台湾的农业研究所,主要负责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人员工资和研发经费全部由政府买单。企业及专业化研究中心主要选育开发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品种。政府对种子企业品种改良无偿投资最高可达49%。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六)产业链条发达。台湾各级农会从农资提供到农产品销售中心、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土地银行、各种农业保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主控权,加之台湾农会在农产品的研发、包装、加工方面水平较高,建立了较为发达的农产品产销体系,经营业务广泛,产业间互补性强,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条。台湾种业企业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在发展转型中逐步向

二、三产业延伸,注重农产品的深度研发和精深加工,从卖种子种苗向卖农产品发展,从卖农产品又转向卖精美食品、保健品、装饰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等,大力促进了旅游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台湾种业的有益经验

(一)政府扶持是关键。台湾种业取得的成就与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关系密切。从科研育种到成果转化,从种子生产到市场销售,从企业辅导到产权保护,每个关节都有政府的支持。我省种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现代种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不够健全,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现代种业加快发展。

(二)掌控核心是基础。保护种质资源,狠抓品种改良,掌握核心技术是台湾种业走在亚洲乃至世界前列的基础。农友公司西瓜育种世界第一,其种子卖到50多个国家;其他培育的如小番茄、甜瓜、花椰菜、西兰花等品种,也是我们现在生产使用较多的。从浙江目前的育种来看,突破性品种少,需要从科研体制、育种机制、种源收集、技术创新、新品种保护等整体推进,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的种业创新体系。

(三)现代企业是标志。企业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没有现代企业就没有现代种业。台湾拥有像农友种苗、台一种苗等一大批育繁推一体化知名种子企业,是台湾现代种业的标志。我省现代种业企业不多,有科研育种能力的更少,科研经费投入也不高,难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育现代企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企业长远规划与不懈努力。

(四)市场公平是保障。台湾十分重视种业市场建设,科研机构和农业改良场一般不从事种子营销活动,种子企业之间按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种子质量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保证,通过合同履行权利义务,政府资金主导培育的新品种公平转移。目前我省种子市场总体健康,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种子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就不利于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快种业企业培育进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的要求,推进国有科研单位的商业化育种资源、育种人才和技术向企业流动,加快推进种业企业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加大财政资金对优势骨干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发展潜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2.探索构建种业成果交易平台。加大种子资源保护力度,实现种质资源省内共享。探索构建新品种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健全交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府资金主导选育的新品种上市交易,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新性。鼓励新品种申请保护,对保护品种实行补助。加大新品种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侵犯行为。

3.加强供种安全管理和种业监管服务。积极开展种子执法检查,指导种子质量田间纠纷鉴定,抓好杂交水稻种子供应前质量检测。强化种子供需信息调度,进一步完善种业信息管理制度,抓好种子供需预测预警和余缺调剂。严格依法开展种子行政许可审查审核,组织种子从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升种业从业人员素质。

4.深化种业多元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浙台农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企业、新理念的引进;构建浙台种业合作机制,以办好瓜菜种博会为平台,实现浙江种业与国际种业对接,打造浙江种业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

5.营造现代种业发展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扶持现代种业发展。加快职能转变,强化企业服务;打破地域封锁,推进公平竞争;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为现代种业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中国种业并购潮来袭

访德农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卫中

种子的商品化率是限制种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种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我国种子商品化率只有30-40%,而世界平均种子商品化率可达70%,发达国家更达到90%以上,我国政府正不遗余力地推行良种政策,中国农民对商品良种的认可度也在日益提高,可以预见,中国种子商品化率在今后几年定会持续提高。

价值中国:我们了解到您曾是德隆农业(屯河农业)公司总经理,之后又创建了德农种业,并参与弘毅投资、中科招商的农业项目的投资,在您看来,种业的核心是什么?

王卫中:种业经营最核心的就是品种。品种是所有种子公司最重视的,品种的开发是种子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种子企业没有好的品种,就很难经营长久。现在人们对种子企业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产业链上可能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组成一个企业,如做流通、市场、物流等,而种子企业需要做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即要求种子公司从种子新品种培育、生产繁育、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若要对种子企业定义,其源头就是育种,育种是纯粹科研,“研发”在种子企业里面就是育种。企业怎么样选育新品种,再通过国家的审定程序,才能取得生产许可、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

我们国家的种业目前情况不太好,小、多、乱、杂,全国有8000多家种子公司,好多假冒伪劣公司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这其中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梁顺伟律师对很多大企业、大品种都做过种子维权。维权就是要打击那些假种子,套牌的种子,每年有大量的时间都在解决各环节里问题,比如在育种环节就有拿别人的种子去育的,在生产环节,拿别人的亲本去生产的,他没有生产权,没有经营权就去生产;然后在销售环节就更多了,套牌、假冒的种子很多。梁律师是一个种业界很有名的专家,这几年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案例。

价值中国:种业的发展速度有些慢了,您认为限制种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王卫中:种子的商品化率是限制种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种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我国种子商品化率只有30-40%,而世界平均种子商品化率可达70%,发达国家更达到90%以上,我国政府正不遗余力地推行良种政策,中国农民对商品良种的认可度也在日益提高,可以预见,中国种子商

第五篇: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COMPANYPROFILE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省种业骨干企业,中国种子协会AA级信用企业,是集人才、科研、资金与网络优势于一体的股份制种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注册资本500万元,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在江西市场份额达20%以上。计划2012年5月增资扩股到3000万元,2015年增资扩股到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并成为农业部“育繁推”一体化A证企业。

科源人以农为主,创建专业企业。专注于农作物新品种研发、生产和营销。

科源人以人为本,打造旗舰团队。现有在职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以上。具有高级农艺师以上专业职称科技人员30%以上,中级科技职称人员占比50%以上,是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和创新型团队。

科源人立足科研,开发优质产品。高度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每年投入科研资金占销售额8%(国际标准为5%)。下辖一个海南育种中心,三个研发基地(南昌育种基地、宜黄研发与制种基地和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培养青年研发骨干,大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聘请国内顶级育种专家担纲研发顾问,与中国水稻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农科院水稻所、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知名科研、教学单位组建高端研发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研发能力。

科源人以发展为要,夯实基础建设。公司原驻银三角产业园,加工基地坐落于南昌县横岗粮库,办公楼设在南昌市省府大院龙式大厦。为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2010年4月2日公司斥资取得了GDP1016(27.24亩)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增建现代化办公楼、仓储、物流、加工、质检、研发设施等;增建生产加工基地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建设项目总估值3000万元以上。

科源人以项目为机,创造社会价值。先后成功实施或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杂交晚稻‘佳优1251’中试与示范” 项目、 “水稻国家(南昌)工程实验室”项目、江西省重大科技新专项“超级稻创制”项目、创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多抗优质水稻新种质项目、2010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项目,为三农建设和国家科技研究贡献最大力量。

科源人以文化为先,共筑美好愿景。公司以“志创中国一流的股份制高科技企业”为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万物开源”为核心价值,以“创新、协作、共赢”为经营哲学,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立志为农民增收、渠道共赢做出更大贡献。

第六篇: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

一、 园区基本情况

2011年7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正式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随着种业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先后将园区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以及“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并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基地。园区前期规划五万亩,远期规划以于家务乡为中心覆盖通州南部乡镇。

园区目前参照工业园区建设运行模式,重点打造三大板块:重点打造三大板块:一是调整750亩科研建设用地用于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其中包括科研办公中心、会议会展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二是建立700亩新品种核心展示基地,用于各项新品种的展示示范;三是建立1000亩专家院士新品种中试基地,用于专家、院士及科研院所中试、科研等。园区结合种业产业特点及企业需求,将实现以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展示为窗口、以交易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五大功能,打造集种业育种、展示、评价、交易、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产业链。打造国际化的种业企业运营总部、科研总部、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与酒泉、张掖的农作物制种基地,寿光种子交易基地以及海南南繁基地形成错位发展和有效对接,形成国内农作物籽种产业网络。

从长远看,园区对北京市和国家农作物种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出品种,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完善,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是一个面向世界,辐射北京、辐射全国的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 “摇篮”;二是出人才,通过聚集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搭建种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形成现代种业高端人才孵化器。三是出机制,科研、企业和交易的聚集,以及各方面政策的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商业化育种机制的建立完善。四是出企业,企业的聚集促进企业间整合兼并,孵化培育大型民族种业企业,形成高端的种业企业孵化器。

在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园区坚持服务体系创新、注重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搭建高通量分子育种服务平台、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种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种业产业资源配置,坚持服务体系创新,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链条,展现北京种业引领作用,加速国内种业聚集发展。

园区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市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各类政策集中倾斜,区乡两级政府也将种业园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品牌打造,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目前区级财政已将园区建设相关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科委已将园区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储备项目;市农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将种业科技园区建设纳入2013年重点支持项目,总体上看种业园区建设已形成政策高度集中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各级政府、行业与科技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度关注、广泛认可的良好氛围。

二、园区发展建设情况

两年来,园区按照国家种业产业总体布局,遵循科研与孵化并重、展示与交易并重、招商与服务并重、建设与发展并重的四项原则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明确园区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战略目标

自2011年7月13日科技部、北京市正式挂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以来,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明确了以科技为支撑,以打造高端农作物种业科技链条为目标,以提升种子企业籽种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通过聚集高端种业科技要素加快推进种业企业“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机制的发展战略。

(二)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园区作为农科城重点打造的种业产业科技园区,已成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农业科技板块;“十二五”期间,于家务乡也将园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战略品牌打造,聚富苑产业园区为种业机械、装备、农资等种业相关企业预留相应的生产用地,乡中心区、次中心区也为种业科技园区高科技人才配套“人才公寓”,为种业高端人才提供 “乐业”、“安居”的生活保障,进而形成于家务乡以种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三大组团”的典型发展格局,加快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也即将成为农业部提出的“四化同步”先行试点乡镇。

(三)完善组织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园区的管理与建设,2013年北京市编办批准成立了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管委会(正处级),并注册组建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机制,全面建设种业科技园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园区培养组建了一支以农机服务为主,涵盖植保、环境、物业、安保以及劳务服务等专业化产业队伍,针对企业及科研单位需求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2013年完成农机作业服务10000余亩,绿化养护服务6万平米,培训企业用工1000人。

(四)园区规划进一步深入,土地实现集中流转

园区委托中国农大完成建设发展规划和750亩科研与企业孵化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已完成一期276亩土地的两规手续。将启动建设科技会展交易中心,该中心总建设体量为22万平米,集高端科技服务、会议会展、籽种品种权交易以及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二期将建设高端试验平台及企业总部基地建设。预计2015年可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总投资金额约为8.5亿元。

同时依托北京市首家乡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土地托管),本着依法合规、农民(集体)受益的原则实现园区30000土地全部集中流转并明确增长机制。针对农村闲置劳动力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在园区内实现就业,进而提高地区农民薪金、股金、租金“三金”收入。截止到目前,已解决闲置劳动力2000人。

(五)广泛聚集种业高端要素

为保证园区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园区管委会专门成立招商部引入项目。在国家、首都农业产业政策及资源优势的推动下,目前已成功聚集国内外高端种业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近50家,利马格兰、北京德农、黑龙江垦丰和金色农华等重点企业已将运营总部、科研总部和交易总部等企业核心部门迁入园区,各企业投入资金已累计达到约28.31亿元。通过企业的高度集中,进一步突显北京种业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种业之都”的建设与发展。

(六)加强在京优势科技资源的引入力度

2012年,园区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在园区建设中国农大通州试验站;与中国农业大学种子健康中心合作建立种业科技园区种苗健康检测中心,中心建成后将为首都以及国内外种业单位提供技术储备和检测服务。与此同时,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签订入驻意向书,“两院”新院区将落户通州,这也为提高园区的科研资源优势提供有效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以高端服务为引领,搭建园区科技服务平台

一是搭建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中心。将把种业“育-繁-推”过程所涉及的相关对象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描述、分析、监控、管理和控制等。二是建设现代农作物高通量育种研发服务中心。组建以分子标记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实验室,为众多企业、科研单位提供检验、测试服务。三是建设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中心。将研究制定出首都现代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技术体系,探索种质资源的协议共享机制模式。四是搭建作物品种权展示、交易中心。建立育种材料使用权、品种权的评价、发布、交易体系,建立全国种业交易结算中心。

(二)形成园区品牌效应,建立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基地

2012年,园区先后成被确定为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的“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农业科技园区。因此园区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品种核心展示基地基地建设,摸索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在“三北”地区建成集展示、示范、研发和交易于一体的种业科技产业品牌,进而形成立足北京,放眼全国,着眼世界的新品种展示推介基地。我们力争在每年的新品种展会中推荐出一至两个作物新品种,在今后的展示活动中争取每年推荐新品种两至三个,为提升北京种业国际竞争力、打造北京“种业之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承接国家和北京市科技任务,提升园区科技服务水平,引领种产业发展

园区通过建立国家、北京市新品种试验站、检测中心先后承接了科技部关于“以高端服务为引领的种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模式构建与示范”项目,农业部“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州种业园现代农作物高通量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市农业局“通州种业科技园区种业高端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国家及北京市科技项目,进而不断提升对种业科技产业的服务与促进作用,积极协调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做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力争在现代生物育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绿色植保、智慧农业等若干战略关键技术领域,引领国际创新方向,引领我国农业发展的龙头和中国农业科技示范的窗口以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上一篇:竹子作文下一篇: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