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基础知识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数码相机基础知识

浅新数码时代动画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造型理念

由于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信息视觉化已成为潮流。在视觉创造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过程中,动画已不再局限于影视创作,而是形成了覆盖影视、出版、广告、娱乐、玩具、服装、休闲以及软件、工业设计、多媒体、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动漫游戏创意产业链及其集群。由于动画在商业收益、技术创新、文化传播和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巨大潜质,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之一而备受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动漫游戏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发展速度惊人,从2004年至2012年,中国动画片产量翻了10倍,在2011年达到26万分钟,制作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一。然而与发展速度和规模极不相称的是原创设计造型艺术品质的明显滞后。从国产动漫游戏创意产品形象作品中凸现为,在视觉风格上缺乏独创性;从故事到形象设计制作,依然存在对美日动漫产品的粗制模仿与拷贝;原创动画设计普遍缺乏形象品牌和可以辨识的区域性风格特征。这些因素导致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浪费。国内市场上的动画原创产品形象或多或少都存在商业性、艺术性、审美独创性的缺失,这已然成为了阻碍中国动漫创意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国内传统美术动画创作在数字影像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造型艺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文明而产生。与之相比,产生于19世纪的动画艺术,则是一门相当年轻的艺术门类。然而动画与传统造型艺术之间,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动画艺术语言是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动画作品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其最早的雏形不过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而制造出来的一些流行于街头娱乐的“黑魔法”,如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费纳奇镜”“诡盘”等等。随着摄影术的发明,和早期电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这些杂耍式的游戏器具很快被胶片拍摄与影像放映的方式所取代,但值得注意的是动画对于美术风格的坚持,使其与实拍电影之间保持着本质的差别。一直以来,动画艺术家们采用手工绘制、逐格拍摄的方法进行创作,尽管较比真人实景的拍摄更加复杂、繁琐,但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造型艺术的审美趣味和天马行空的幻想与自由。艺术家通过将各种艺术样式与风格,作用于动画美术风格的实验性探索上,创作出了剪纸、粘土、木偶、油画、版画、速写等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动画作品。

动画的产生早于实拍电影,但它最终没有因为动态摄影技术的完善而被电影所取代,根本原因就在于动画对造型艺术风格的持守。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描述了数十种动画制作样式后指出:“在美学方法上,这些样式主要是使用图像和造型,而且有排除用摄影机与机械方法来重现人物及其动作的趋势,它们更多地属于造型艺术(绘画与雕刻),而不属于传统的电影……”正是由于形式各异的造型艺术样式被用于动画视觉风格的主要参照来源,致使动画片在中国一度也被称作美术片。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动画的诞生并非无本之木。其也曾因独树一帜的美术风格,被冠以“中国学派”而享誉世界,开创过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为代表的“水墨动画”,也曾创造了《大闹天宫》这样民族风格鲜明、艺术表现精湛的世界级经典作品。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动画创作方向面向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巨大的市场空挡造成美国、日本商业动漫产品的大量涌入,国产动画便至此转入了创作的低谷,中国美术片的发展正逐渐被动漫商品消费市场的洪流所湮没。为什么在近30年的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动画完全丧失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优势,形成了与传统之间难以修复的断层,面临着艺术创造力的极度匮乏?其根源首先在于动画制作机构急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创作态度,从而导致了对造型艺术传统的自我否定,进而产生出某种对于动画产品自身所包含的艺术性与审美追求的漠视。

商业动画产业模式的形成,虽然使美术风格更趋于类型化,但仍然没有脱离其造型艺术的特点。直到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动画的创作的手工流程完全为无纸操作所替代,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大大降低了动画的制作难度和成本,而且动画的视觉风格也得到了拓展。尤其是自从数字虚拟影像技术能够生成十分逼近于真实的三维角色与场景以来,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影特效,同时在动画中电脑生成的三维立体效果,也已开始取代了以造型艺术风格为特征的二维动画,使动画向计算机模拟真人影片的方向发展,例如200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出品的《最终幻想》,该片成为首部没有摄像机和真人演员,完全凭借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在电脑上生成的影片。影片营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在商业动画产业中动画制作技术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从此动画与电影的边界不再是泾渭分明,在数字特效电影中,二者之问在形式风格上的相互融合、殊途同归,似乎已经成为可以预见的发展前景。从对数字影像媒体的发展走向的分析可看出,数码影像技术带来的并非是对动画本体的消解,反而是电影语言在虚拟现实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拓展,即在一个虚拟的真实I廿界里,非现实特性将会越发凸显出艺术审美与造型基础作为场景与形象的主观性设计前提所包含的重要性。

可见,无论在手绘动画时代还是在数码影像时代,造型艺术始终与电影技术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地共同推动着电影语言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关于造型艺术的研究却是电影学研究所无法覆盖的部分。因此,对于造型艺术的学习、认知与训练,就是在对动画本体特性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二、造型能力、审美素质训练过程之再现、发现与构建

美术基础类课程对于审美经验的获得、造型能力的培养、创作观念的养成以及艺术实验与探索精神的激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美术基础教育覆盖的范围十分宽泛。而造型能力与审美素质的训练是核心,然而这一切都是要以建立正确的美学认知作为起点。传统造型艺术的来源有两个,或师法自然造化,从对客观真实的再现性呈现中获取形象;或从传统程式为原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以学习与传承。同时,动画及今天的虚拟数字影像中视觉呈现所依赖的主观设计,致使造型与审美的训练必然要经历一个再现、发现到构建的过程。

1.再现——对自然的学习

再现自然的渴望,来自于远古人类的童年时期。从西班牙阿尔卡米拉和法国拉斯科最早的人类洞穴壁画中可看出,再现性艺术已进入萌芽阶段;希腊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二元论的前提下建立了体系化的艺术“摹仿论”;中世纪以后,再现性艺术成为西方艺术发展的主流,深刻影响到后来文艺复兴风格的形成;在经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递进式发展,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无论从题材的选取、形式风格的确立,到写实性的技术技艺对客观真实的呈现,无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由此形成了以写实性素描为基础的学院派教学体系。

动画艺术形态所追求的再现,并非局限于视觉形象与运动状态的真实,而是更趋于心理感受的真实、本质原理的真实,以及形象概念的真实。对形象及运动方式的夸张、变形等,作为动画艺术表现的常规性手法,已远远超出了客观事物原始样貌的局限。当然,传统绘画写生的美术教学方式所训练的写实性绘画技巧,对于掌握解剖、透视等普遍的绘画知识,在观察认知自然对象的过程中培养艺术感受的敏锐性、微妙性,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单一的写实性绘画训练的同时,也很容易造成绘画者对于客观对象的依赖,导致造型的被动,从而局限了绘画者主观创造的可能性,从而远远不能达到动画灵活多变的造型要求。

2.发现——智性的探索

罗丹认为:“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所指的美,不是道德性的美或者依赖于视觉写真的美,而是指相对抽象的内在形式结构所产生的力量之美。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和理性主义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其结果导致艺术单纯的记录功能逐渐为摄影所取代,造型艺术从重视客观对象的视觉真实,进而转向对人内在感知的总体把握。近代的结构学理论更是鲜明地指出,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该超越事物现象本身,直探在现象背后的操纵全局的系统与规则。故此造型艺术中的形式结构,正如音乐中的乐理结构、文学中的叙事结构一样,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焦点。于是形式的提纯,使现代设计从传统造型艺术中逐渐分离出来。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动画中的绘画与设计性元素,都是从对客观对象的形式归纳与创造中产生的,由于动画造型运动变化的特性,不仅要求造型的简约概括,而且要求建立对形式秩序、规律及原理的抽象性认知。

如果说再现是被动的呈现,那么发现则是经过思维判断的主动提取;再现依赖于视觉,发现则是思维的抽象认知,同时也无法脱离感性和直觉而存在。在专业基础美术教育中,强调对事物内在秩序、形式结构和审美规则的总结与发现,作为建立艺术认知和创造前提的重要性得以凸显。造型原本不是客观的自然形象,而是通过人为的认知,进而归纳出来的形式特征、形式关系、形式结构,形式秩序的总和。因此,加强学生对空间造型进行透过视觉表象之外的抽象认知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在动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启发学生采取以发现造型为目的的多样性观察方法来分析和认知物象的深层结构。大致有5种观察手段如下:①剪影式观察:对于平面形式的概括,建立在形象与画面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剪影式观察是建立对平面几何式特征、比例、方圆转折、角度等基础性的认知。此观察方法是掌握画面构成形式布局的重要途径。②几何式的立体观察:通过基础简约的几何体,解构认知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关系。③强调特征的多角度观察:从多角度建立对形象特征和空间方位的综合认知。④打破固定视点的观察:突破视觉的局限性,建立对形象与形式规则的总体认知。⑤动态观察:通过对运动过程的观察,发现连续运动的方式及其动态规律。

造型的塑造属于空间艺术,核心是对位置与关系的处理,速写是抓住造型空间最直接的方法;对于造型练习需要建立一种秩序与规则的框架;最终的动画效果是视觉选择的结果,是自由的借助于形象的主观表达;造型空间训练作为动画课程方面观察与认知的一种途径,具有智性的探索与发挥功能。

3.构建——主观意志的王国

动画与数字电影的虚拟性,注定一切的形象与场景都建立在主观认知前提下的审美表达。从角色到场景空间,都来自于主观的设计构建。

了解自然、认识规律是为了创造一个存在于主观意识中的世界。因此对形象记忆力、艺术想象力、形式重组与创造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专业美术教育不可遗漏的教学重点。

艺术创造的本质,并非沿着一条现成的道路抵达既定的目标,而是要根据每一位创作者自身的个体性主观思维来寻找和拓展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途径。因此,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修养的再提升,是对探索精神和个体创造潜质的开掘与释放。近年来的国内美术教育,对于造型培养存任着功利性与盲目性。由于长期忽视艺术普及性教育,造成艺术语言个性发展的受阻和人文文化发展的被动与消极。由于中国动画产业被商业时尚所驱使,失去了艺术的主观个性表达的空间,导致动画艺术水准难以和国际高端审美品位抗衡。

因此,构建主观意志的王国,首先要加强对于动画电影主要受众群体,即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原创动画的创作群体以及动画专业美术教育模式,重要的是要摒弃陈旧与落后的创作与教育理念,根据动画美术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从动画与造型艺术之间寻找属于自身个性发展空间的审美语境。专业教师当重视对于学生在审美素养和艺术趣味方面的培养,启发学生加强形式概括与形式抽象能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造型空间的形象感知力和手绘能力的方面提高。

三、结语

在消费至上、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的关注点更多聚焦于新科技带来的视觉新奇感,更多关注市场运作方式带来的票房收益,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作为文化产品的动画艺术语言,其所承载的文化与审美内涵才是最首要的创造力核心价值的体现。

为了重新振作中国动画曾经拥有的辉煌,提高动画制作团队以及广大受众群体的艺术修养和高品位的审美取向,多媒体以及动画艺术的教学理念,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弃绝功利化的指导思想,从造型审美人手,在启发和引导艺术创造力的基础上,指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精益求精,在动画造型设计和创作风格方面,调动和启发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在专业课堂上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探索与创新。如此,才有可能及时扭转当代中国动画艺术性不断下滑的局面,有效地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快速向世界高端的动画艺术水准看齐。

作者:马欣

第2篇: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组成、特色和优势。应用于病理学和组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组织、器官的结构,提高学生脑、眼、手的协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分析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实验课经常用到光学显微镜,在传统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教学,师生互动效率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过程引入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学生完成显微标本自我动手观察的同时,通过数码摄像、师生语言互动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手段,不仅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而且教学内容也变得更丰富、更新颖、更生动[1]。

1 实验室的组成和特点

1.1 组成

该教学系统是由图像系统、语音问答系统、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构成,具体包括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多媒体教学设备、双向语音交流系统、学生用数码显微镜和教师用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和软件教学平台等。教师端和每个学生端均通过U口与各自电脑连接使用高清晰度数码显微镜,相互之间形成的图像处理单元相对独立且比较强大。各单元之间使用局域网互联,设备组织与课堂教学通过全新的分布式数码互动软件系统完成,图像数据共享较为全面,语音交流较为灵活。

1.2 特点

硬件方面,学生端都自带电脑,配置内置一体化数码显微镜,有效像素和分辨率均较高,成为独立的图像处理平台;教师端配置200~330万有效像素的高分辨率数码显微镜,可以给学生端实时播放课件;所形成的硬件设施安装维护方便,网络稳定高效,布线简洁,为较好地完成实验课教学打下基础。

软件方面,教师端可以控制学生端的每台显微镜和电脑,自动关闭电脑,自动开启学生端的应用软件,实时监控学生的电脑屏幕,可以把某一个学生或教师端的图像传送给所有学生。学生端有讨论教学指针实现动态实时与教师讨论显微镜下图像,与教师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图文并茂的沟通,独立的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包,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考试系统降低了教师劳动强度,实现考试无纸化及对考试情况分析自动化。

在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通过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通过语音问答系统指导学生改正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微观图像视频信号通过高清晰CCD摄像头输出到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输出装置,能够直观地显示和与师生共同讨论直观的图像。教学系统具有的图像处理、分析、数码录像等功能,可做到长期保存和随时再现相关图像与资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实验室的特色与优势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学系统的画面清晰,交互手段丰富。只需一台计算机,通过局域网络,便可实现图像、语音的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实时观察学生的显微镜画面,能指导其及时改正实时发现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处理操作自己电脑上的微观和宏观图像,可通过提问系统主动请求教师帮助,与教师交流讨论可通过Motic独创的显微镜LED光标箭头指示系统有效高质量地完成,师生间的交流直观有效,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我校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配有教师用数码显微镜1台,学生用数码显微镜32台,两者之间通过分配器、数据线和相应软件相连,学生显微镜视野内所显示的数码信息可以显示在在教师主控的电脑上,教师可将所有的图像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己的电脑看到自己观察到的图像,更可看到教师和其他同学观察到的图像,使得数码图像系统使师生之间的图像资源能够共享。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语音问答系统为教师与每位同学都配备一套耳机和呼叫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互动对话交流。全体学生不仅可以听取教师的示教讲解,教师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个别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教学模式也由“点对点”转变为“点对面”,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可通过一个人的问题引起大多数同学进行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将标本玻片与大体标本融为一体,通过图像、声音以及显微镜下等形式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直观、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接受和验证医学理论知识,并将其切实掌握,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教师端和学生端具有静态捕捉、自动定时捕捉和动态录像捕捉图像的功能,教师可以运用此功能开展实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活动,学生可通过拍照,记录并存储重要或难理解的显微图像在自己所用电脑中,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

3 在病理学和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建立病理学和组织学图片库和题库,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在病理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图片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教学资料。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挂图存取不方便,易损坏和丢失。教师可以通过照相、扫描等方式建立了按教学内容章节存放的系统图片资料库。在实验过程中可随时补充切片中的缺失结构,不断更新新的组织和病理切片内容。更加丰富了教学内容,尚可作为任课教师课堂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所利用。

实验考核是检测实验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依据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建立的题库可以进行实验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为:(1)一般选择每次实验课结束前5 min,教师随机抽考3~4名学生,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效果。每次考核不合格的同学,下次实验课补考。期末考试前再组织学生进行最后一次考核且计入期末考试成绩。(2)提前在教师计算机内储存试题,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个人、小组或是全班测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组织器官结构,提高学生脑眼手的协调,增加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娣,吴继锋.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11-913.

作者:邢秀英

第3篇:例谈数码相机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摘 要 初中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理等,还存在大量的实验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开展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进行初中物理实验,借助数码相机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数码相机;微课;电子白板

1 前言

在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仅是对学生展开理论教学,更应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虽然现阶段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也经常为学生开展一些物理实验,但多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思考的空间有限,整体实验教学效果并不好。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物理的理论性较强,更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公式定理等,因此必须重视初中物理教学[1]。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为主展开初中物理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复习所学习的理论,并将其有效应用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实验的过程验证初中物理理论知识。但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整体实验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引导,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偏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造成初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更不懂得如何将初中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总的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而造成这样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过度依靠课本而忽视初中物理实验部分教学,再加上一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较为麻烦,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具的缺乏等,从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很难顺利开展。但从本质上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如果能够真正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引出课堂,在课外开展实验教学,会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带来极大帮助。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现阶段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开展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从而造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难的现状。

3)过度注重课堂教学。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过度注重课堂教学的话,势必会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实验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场所进行,从而实现初中物理实验走出课堂的目的,真正让学生的初中物理实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 让初中物理实验走出课堂

在高新技术时代,很多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如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等,这就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生动形象理解,并且进一步完善了课堂教学。数码相机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代科技产品,也可以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科技产品,在家用领域完全替代了传统相机。由于数码相机具有小巧方便、便于携带等特点,加之含有自动曝光程序,因此可以在不同光照情况下拍出清晰的照片。同时,现在的数码相机还可以与计算机相连接,可以长期储存,也可以刻录保存。由于数码相机这些独特的优势,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以往难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教师都可以借助数码相机的功能特点完成,这就实现了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走出课堂的目的。

4 数码相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方式

连拍功能的物理实验应用 数码相机具有连拍功能,在连拍功能模式下,可以在短时间内以相同的时间间隔连续拍摄多张照片,同时以“帧”作为计算单位;而镜头中所捕捉到的帧数越多,那么连拍功能就会越快,这也是数码相机可以连续拍摄的原理。结合现下的技术研究情况,多数数码相机连拍速度为5~8帧/秒。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计时设备,如打点计时器,大约每秒也只能打50个点,无疑与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相差甚远。

如在进行“平抛运动”方面的物理实验探究时,此节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探究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从而解决平抛运动问题。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取两个小球,放置在光滑的斜槽中,通过自动开关设置,在一个小球离开斜槽末端的瞬间,另一个小球同时下落,两个小球一个做平抛运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通过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拍摄小球运动的瞬间,再运用图片处理软件将小球运动的照片整合到一张图片之中,最后通过图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微距功能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距功能同样是数码相机独具的一种功能,在数码相机处于微距模式时,可以贴近微小物体进行对焦,从而把很多细小的事物无尽放大,将拍摄事物的细节呈现的眼前。在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家用数码相机都具有微距功能,可以看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景象。

以“螺旋测微器”的教学为例,螺旋测微器本身的尺寸就比较小,而上面刻度数字就更是难以观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往往会使用教学课件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但是这种教学脱离实际,得到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利用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可以有效解決这一问题。通过数码相机的观察使用,学生可以清晰地对螺旋测微器的刻度数字进行观察,整体细节都十分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通过微距拍摄的螺旋测微器刻度照片放置在多媒体投影仪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程教学的难点,而这无疑也是数码相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短片拍摄功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短片拍摄功能也是数码相机具有的一项功能,目前此项功能在家用数码相机中几乎已经普及,并且整体拍摄出的视频资料素质十分高,通常情况下,在高清格式720p下可以达到30帧/秒,同时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可以进行变焦,并且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

此外,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数码相机中增添了即时播放功能,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同步展示的方式,将拍摄的视频通过计算机屏幕同步显示出来。而这一功能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演示性,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如在进行“曲线运动”实验时,教师可以在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放置一个沾满墨汁的陀螺,通过陀螺的旋转,对飞出四溅的墨汁射线轨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而在这过程中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借助数码相机的短片拍摄功能,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播放整个运动过程的全貌,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进行动态化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曲线运动方面的知识。

5 数码相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应重视初中物理实验。当然,实验也不能过于盲目,更不能仅仅将实验局限在课堂中,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初中物理实验效果。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积极拓展初中物理实验,使初中物理实验走出课堂,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完成初中物理实验,以此来验证初中物理相关性理论知识。

以下两个初中物理课堂以外的案例,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码相机为主,展开相应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案例一 准备一块长木板,或者就地取材一块长模板,并将木板的一端用工具垫高,使木板形成一个斜面;将倾斜的木板固定住,如可以用胶带粘牢,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再准备一台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放在木板较高的一端,并从上端滑下,观察小球在木板上的运动轨迹是否是沿着木板直线滑下。如果偏离木板直线,则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直到小球能够从木板上以直线滑下为止。

根据小球运行方向,利用刻度尺在木板上标出刻度。将数码相机安装在木板的正上方,为物理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个位置要求能够照全木板,也就是小球在木板上的整个运行轨迹,便于实验数据的采集。

在开展物理实验时打开数码相机的开关,然后释放小球。需要注意的是数码相机应打开摄像功能,并多做几次小球走向的实验。关闭数码相机,然后进行数据處理(如图1所示)。

实验数据采集需要采用视频剪辑工具来进行。首先,对小球的走向速度进行测量。明确所要测量的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设为p时刻,利用视频剪辑工具确定p时刻附近的两个画面,并分别将这两个时刻设为p1和p2。利用物理公式可以求出其瞬时速度,加强学生对物理公式的理解。

其次,对小球加速度进行测量。测量p′时刻的瞬时速度值v′,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案例二 准备一张A4白纸,并在白纸上利用刻度尺画上直角坐标系;准备一根长木条、一台数码相机、一个小球。将画好直角坐标系的白纸竖直平整地固定到墙面上,将木条同样固定到墙面上,并保证小球在木条上滚动后能够水平抛出落到坐标原点处;如果不准确,需要适当调整木条的位置。将数码相机固定到白纸的正前方并打开其摄像功能。将小球弹出并沿着长木条水平抛出,多进行几组实验(图2)。

同样利用视频剪辑工具确定几个实验所要分析的等时间间隔点,对照相应的画面,记录画面上物体的位置,并对其展开研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 结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实验道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数码相机作为主要实验道具,为学生演示两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福军.初中物理小实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21,129.

[2]温建峰.浅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7):191.

[3]朱爱娟.新课程理念下例谈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5(7):182,184.

[4]刘銮芹.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浮力教学内容为例[J].亚太教育,2015(16):32.

作者:马红玲

第4篇:数码相机基础介绍

最大像素数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所以要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在镜头内。用f值表示。与实际大小成反比,F值越小,光圈口径越大。光孔大,进光多,所需曝光时间短,因相机抖动对清晰度的影响就越小,即使在光线较弱时,光控大的镜头也能拍摄(如f1.2、1.4 、2.、2.8等)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 6,f8,f11,f16,f22,f32,f44,f64。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我们的小DC基本上都是采用“浮动光圈镜头”。质量当然不如单反机的定焦镜头或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 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光学变焦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而数码变焦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数码变焦放大图像会损失,光学变焦不会损失图片的质量。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

感光元件CCD(电荷耦合器),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尺寸大,照片图像清晰噪点低。就目前卡片机CCD感光元件稍好。佳能高端机、适马CMOS不错。

ISO感光度使用ISO值来标示,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反之,ISO值小,快门速度慢,噪点小画质高。

显示屏尺寸尺寸大耗电多,显示屏大小适中为好。

手动曝光模式(Auto Exposure)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其他:防红眼功能,快门和光圈优先,模式选择(风景、运动、微距等),等。

了解:

一个摄影作品的灵魂是它的主题——也就是说,摄影师想通过这张照片,想向读者传达出什么东西?这可能是一种思想,也可能是一种感悟,或者是一种见解。但不管怎样,“明确的主题”正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没有主题或目的,摄影就没有灵魂。这个原则也应该时刻牢记。 摄影作品的构图;相机成像的三大关键要素--焦距,光圈,快门;照相机的结构。

此材料仅粗略介绍了与数码相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若有兴趣了解相机及摄影方面更多相关知识,可网上了解学习。

第5篇:购买数码相机必备知识

拥有一部数码相机已不再是梦想,它能为您生活增添一份乐趣;但是否觉得,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可以设置成多种,拿一台410万像素数的相机来说,分辨率从2272*1704到640*480至少有4种,同时也有不少2种以上的图片压缩存储方式;可相机的说明书从没写过用什么样的分辨率和压缩级别可派什么用场,制成多大的照片。那我们该如何计算既要得到高质量图像又能在存储卡上存储较多的图片呢?

也许有人会说,选择质量最高的分辨率吧,它总是万无一失的,但此时是否想过,存储卡的容量能放得下几张高分辨率的图像呢?而选择低分辨率,虽可存储很多图像,但一般只可用来发E-Mail,要印成照片可就为难了。

美国《大众摄影和成像》杂志社的编辑说过,一个可接受“照片质量”的图片有一个大于200ppi分辨率的文件产生。所以,你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算出任何数码相机采用的分辨率的设置。只需将你的数码相机有效的像素数除以200就可得到一张“照片质量”的图片尺寸。

比如,一部410万像素数(有效象素390万)的数码相机,分辨率设置为最高的2272*1704像素文件时,就可印出一张11.4*8.5英寸“照片质量”图片。当然,事实中并没有11.4*8.5的照片尺寸,我们通常可以把它作为参考值后再选择较接近的图片尺寸,一般应尽量往里靠,所以可选10*8 英寸而不选择12*10英寸。

而这个200ppi分辨率经验法是基于用最好的喷墨打印机与热升华打印机所产生的数字图片也包括彩色负片在高档数字彩扩机上印出的照片进行比较而得出的。判断的标准是观看的距离;通常由专业摄影师来评定,如5*3.5英寸(通常的5寸照)照片是从大约20cm 处观看,而8*10英寸的照片在一臂之长的距离来观看。所以说这个经验值很有实用价值;而一些要求苛刻的摄影师往往用放大镜在更近的距离观看,发现在 300ppi以上的分辨率出来的图片更加完美,但也认可200ppi分辨率的文件制成的图片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第一列是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数;如410万像素数的相机有效象素通常是390万,相对应的最高分辨率是2272*1704,但由于各厂商的制造规格不同,有的品牌410万像素数的相机最大分辨率是2288*1712,也有2448*1632的,但只要掌握这个经验法就可得出相应的尺寸。

表格中的第二列是相对应的最高分辨率值。

第三列是使用JPEG图像格式存储文件时的压缩方式,一般有超精细、精细与标准三种方式,也有fine与standard两种方式,相当于超精细和精细两种,所以这里我们列举大多数数码相机所用的压缩格式。(TIFF和RAW非压缩格式不在此列出);超精细的方式图像压缩比例小,质量高,但文件量大,只可存储少量图片,而标准方式则与上述相反,可存储较多数量的图片,因此需根据需要来决定。

第四列至第七列列举了现在常用的存储卡容量的存储能力,以方便读者对比。第八列至第九列是最终我们想知道可制作多大照片的尺寸;200ppi分辨率可用在激光彩扩机,高质量的喷墨与热升华打印机上所呈现出“照片质量”的最大图片,而如果有更加苛刻的要求选择300ppi,定会令你满意。

当然,以上所说的像素数不包括插值后的像素数。相信大家知道了这个经验值后会对您的数码相机作出合适分辨率的设置。

其实,真正人眼接受的范围和这个是不太一样,除了单位面积里的点的有效数目的像素量以外,还有观片距离,还有实际印放大小对单位尺寸的心理接受变化。

我实验过1.2M的尺寸印放,或者高精度喷绘,实际上大约用成像效果好的300万像素的机器插值就可以做到人的接受上限。大约这个时候人可以接受不到72DPI的精度,实际观看距离为1M不到。前提是要插值。

分辨率300的相机和分辨率72的相机有何区别?

概念一:72是适合一般显示器输出的分辨率,300是适合一般照片打印输出的分辨率。有的机器为适应直打照片,所以默认300,有的机器为了适应显示器,所以默认72。(这个好像约定俗成多少年了,也没见改过)

CANON的机内默认JPG输出分辨率是72,但是如果你用RAW格式,之后拿DPP转换成JPG就可以自动更改分辨率了,,DPP的默认值是350(可在DPP软件里“参数设置”--“一般设置”里修改输出分辨率默认值)

像机的分辨率是像机内定的,无法改变。相机内置的这个数值没有绝对意义。在这里也可以说:“A和B俩相机像素相等条件下:A相机默认显示分辨率72=B相机默认打印分辨率300”(自创公式不太科学严谨,呵呵! )。实际分辨率决定于输出方式和总像素。

概念二:图像的要素之一是分辨率,即“dpi”,意思是每英寸里的点数。如:72dpi就是指每英寸里有72点,300dpi就是指每英寸里有300点。可是一幅图像,光有分辨率还不够,还有该图像的大小(尺寸),只有这两个要素,才是完整的图像。提问题朋友的疑惑恰恰就在这里。比如一幅数码图像,不管多少分辨率和尺寸大小,但组成这幅图像的全部像素总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表示一张数码照片要素都是用像素来表示的,如:1200X1600像素(192万像素)。至于要讲图像的分辨率dpi,则一定要和图像的大小联系起来看。

下面举个例:

一幅图像的纵横边的分辨率都是300dpi,图像的大小是1X1英寸;而另一幅图像的纵横边的分辨率都是150dpi,但图像的大小是2X2英寸,那么结论就是这两幅图的画质精度是一样的。

所以,有朋友说别人的照片的数值是300dpi,而自己照片的是72dpi,这只是两个相机针对电脑显示还是照片打印默认设置不同而已,如果你们俩的相机都是1200万像素,那么两张照片理论精度都是一样的。不信还可以试试,将别人的和自己的相同像素的2张照片在PS里打开,就可以看出,别人的照片分辨率虽然是300dpi,但尺寸小。自己的照片分辨率虽然是72dpi,但尺寸大。操作PS,点击“图像”—“图像大小”,将“重定图像像素”的选勾框去掉,然后改变尺寸大小或像素中的某一个数值,你就会发现其它也会相应地而变化。假如这时你把自己照片的像素改成300dpi,再看照片的尺寸,一定会和别人的完全一样!或着你把别人的图片尺寸改成和你自己的一样,那么像素也一定会自动变成72dpi!

单反相机和普通相机的区别

一、传统单反相机和传统普通相机的区别

1、光通道不同

单反相机采用了特殊的构造,更本上解决了象差的问题,就是说从取景器内部看到的就是将要暴光在胶片上的图象,传统傻瓜机由于镜头和取景器各自分开,光通道和取景内容不同,又称为“旁轴取景”,如果拍摄的距离很近有可能造成看到的是拍摄对象的头,而照的是对象的身子!所以普通相机没法拍摄微距照片,也不能直接看到景深等效果。

2、快门不同

单反相机都是采用帘幕快门,速度可以做到1/2000秒以上,而普通传统相机采用镜间快门(在镜头透镜之间,为花瓣状)速度一般最多做到1/400秒。单反相机优势明显。

3、镜头不同

单反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广角、鱼眼、长焦)。普通相机不可能做到,因为取景器内看到的和胶片上得到的影象完全是两回事!

4、功能上差异很大

高档的单反相机有丰富的手动功能,专业摄影师能得心应手的使用。而普通相机手动功能有限。当然效果就不可能同日而语。

5、体积相差很大

单反相机往往体积庞大,携带麻烦,而普通相机相对较小巧,特别是有些傻瓜机,小巧方便。

二、单反数码相机和普通数码相机的区别

结构不同

1、和传统单反相机一样采用了特殊的构造,数码单反相机更本上解决了象差的问题,就是说从取景器内部看到的就是将要暴光在胶片上的图象,普通数码相机由于采用了CCD感光模式,大家在LCD上看到的就是CCD感受到的图象,也就是说拍摄者在液晶屏上看到的也是大家将要拍摄的图象,也不存在像差问题,所以普通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好微距!所以从这点来说,单反相机不占优势。

快门问题

2、快门问题,现在的快门设计也提高了技术和工艺,普通的快门也能做到1/1000秒以上了,但是数码单反应用的帘幕快门往往能够把速度做的更快,可以高达1/2000—4000秒。不过它们的差异正在缩小!

镜头不同

镜头差别也太大了,单反数码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广角、鱼眼、长焦)。因为受全片幅感光材料(cmos或ccd)的限制,光学变焦功能大打折扣(原因是全片幅和普通数码相机相比太大),普通的数码单反基本上都配了个让人不满意的狗头,必须购买多个镜头才能发挥数码单反的威力,后续投资大,而普通数码相机最多加个转接环然后画蛇添足的接个镜头,效果可想而知,不过因为使用了面积小很多的ccd所以往往可以做成大光变,在这点上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

感光材料的面积差别

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数采用全片幅的2/3为感光材料,少数高端产品做到了全片幅(就是和35毫米胶片的大小一样),往往比普通的数码相机采用的ccd的面积大几倍,所以数码单反一般躁点非常小,而普通的数码相机躁点控制要差很多,例如600w 的canon 300D 和800w的sony f828比躁点控制相差太大了,简直无法比!现在出的新产品canon 1D可谓登峰造极!达到了1600w。效果好的没法形容,简直难以想象,希望大家看到这款相机的时候眼珠子没有滚到地上!就是用jpg的格式一张pp就要7兆多(相信如果发这样的原片大家都受不了)!

重点说明:

1、数码单反相机和传统单反相机的快门是故障率很高的部件,因为在拍摄的时候首先是面镜要翻上去,然后再暴光,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非常快的,而且都是机械装置。有些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在用闪光灯时候,在取景器内看不见闪光,通过以上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为什么(反光面镜相当于一个光路的切换开关)。

2、单反相机在更换镜头的时候内部很容易进灰,特别是数码单反,如果CCD上面脏了就只能请专业部门维修清理!所以在更换镜头的时候尽量找干净无尘的地方进行。

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有什么区别

光学取景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镜头分开的一般称为光学取景器(以前傻瓜相机用的),在一种是通过镜头的一般称为TTL取景器(大多用于单反相机)

与LCD取景器相比,前两种取景器有许多优点。首先,可以避免因开启LCD而过度耗尽电量,从而可以增长拍摄时间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其次,在室外拍摄时,它可以避免因LCD显示屏反光导致的取景误差。详细的比较这三种取景器的不同之处:

1、光学取景器

不管相机的镜头是定焦还是变焦,光学取景器的取景都是不变的,它工作时与镜头无关,它只是模仿镜头的视角和焦距。有家用傻瓜型相机(包括家用级数码相机)大都使用这种取景方式。

取景器进光孔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清晰程度,对于戴眼镜的用户而言,有相对来说大一些的光孔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因为眼镜会使他们的眼睛离取景器较远,这样就不可能准确地取景。现在有些取景器配备了可以进行屈光度调节的功能,使拍摄者在拍照时可以不戴眼镜就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取景。不过,只有近、远视者才可以进行屈光调节,对于视力正常的拍摄者而言,屈光度调节毫无意义。

光学取景器应尽量地靠近镜头的光轴中心,以减少取景视差。之所以会出现视差,是因为相机镜头和取景器是从不同位置观看拍摄对象的,因而它们各自看到的景物也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一般来说,光学取景器不能显示100%的镜头所拍摄图像,大概只有实际帧的85%或更少。这就是开发TTL取景器的原因。

2、TTL光学取景器

这种取景器通常配备在较昂贵的数码相机上,它可显示镜头所拍摄到的图像。在传统胶卷相机中,绝大多数已经采用这种取景方式。

不同TTL取景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在具体使用时,所能显示的细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将穿过镜头的光线反射或散射,从而达到取景的目的。所以对于使用TTL光学取景器的数码相机来说,通过液晶屏和取景器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3、电子取景器

这种取景器的优点与TTL取景器一样:显示待拍景物的全貌,在日光下可以看到,并且可以显示光圈、快门速度等拍摄信息,但除此之外,还可以显示相机菜单,这是其它取景器所无法做到的。 电子取景器的缺点可归纳为三条:与光学取景器、TTL取景器不同,它需要大量的电源;类似于LCD显示屏,容易反光,从而影响取景的准确;与光学系统相比显得比较粗糙。最后一项会显得很重要,因为这样的系统无法显示拍摄帧里的最小细节,比如人眼是不是睁开的等等。

数码摄像机感光元件又有什么要求与区别?

非专业数码相机使用与机身一体的镜头,采用镜间快门,在正式曝光前快门可以常开,正式曝光前再闭合,平时光线可以直达感光器件,因此可以很容易实现LCD取景。

专业型数码相机多是基于传统相机机身设计。使用焦平面幕帘快门,还有反光镜,正式拍摄之前光线无法到达感光器件,因此不容易实现LCD取景。而且,对于真正的单反机型LCD取景并无太大必要。另外,对于可更换镜头的专业数码相机,如何保持感光器件的清洁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让快门常开,这个问题会更为严重。

购买数码相机应该了解的

经常看到有朋友询问如何购买及测试数码相机,现集中一贴,希望对菜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指点和补充。

买数码相机前要做足功课,尽可能少的给JS机会。

1.请教懂行的朋友,最好是请有经验朋友一起去协助购买;

2.现在网络无所不在,充分搜索需要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3.自己要有主见,千万不要跟着JS的思路走,当时想不明白的话,宁可不买,回家想明白再说。

购机过程:

1. 测试 LCD 坏点

用相机拍摄一张全黑及一张全白的照片。拍摄全黑照片可以用手动曝光方法将光圈收至最小、快门调较至最快向较暗的地方拍摄,自动相机的话则可以关上闪光灯后用手捂着镜头拍摄一张;拍摄全白照片可用手动曝光方法将光圈开到最大、快门调校至最慢向明亮的地方拍摄,自动相机则可以开启闪光灯近距离对着白纸拍摄。有坏点的LCD,通常会在全黑及全白的画面下呈现明显的白色、黑色或其他不正常颜色的小点(都在故定的位置),很容易看得出来。

2. 测试 CCD 坏点

在计算机上用Dead Pixel Test 软件测试前面拍的全黑、全白照片,最好自己带笔记本。

3.试变焦功能

开机镜头能否正常伸出、镜头保护片能否正常打开,拉远拉近过程是否顺畅,关机后镜头能否正常收藏、镜头保护片是否能正常合上。

4. 试对焦、微距、闪光灯

尝试用相机向着旁边的景物对焦,看看有没有出现不能完成对焦的情况。接着调至微距模式,试试对焦一些细微的对象。然后用不同的闪光灯模式拍摄一张,同时留意照片的颜色有没有特别不正常的偏色情况。

5. 所有按钮按一遍

最后试按相机的所有按钮,看是否能够正常操作。

6.如果是数码单反,还要看看成像器件表面的灰尘情况,将光圈缩小至小于F16,拍摄一张浅色均匀的图片(例如:天空、白墙等等),在计算机上查看,如果有灰尘的话会很明显看出,这种情况应该至少要求商家代为清理,当然能换机更好。

灰尘、坏点、热点的区别:

灰尘:一般成暗灰色,点比较大,光圈不同,灰尘的成像大小也不同,光圈越小,灰尘成像的边缘越清晰,大光圈下甚至看不到。

坏点:无论什么光圈,亮度、大小不变。

热点:曝光时间越长越明显,颜色也随曝光时间变化,以目前的技术水平,ISO100时,30秒曝光时间内,全黑照片不应该有明显的色点出现。

关于数码相机的CCD介绍

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是感光成像器件,它也是部件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可以称作数码相机的心脏。目前数码相机的感光部件主要采用两大类光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MOS。和CMOS相比,相同像素的CCD功耗大、价格贵,但是CCD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好很多,因此成为市场主流。

CCD分为面CCD和扫描线性CCD两类。面CCD数码相机的CCD芯片具有拍摄速度快的优点,能拍摄活动景物和适应有闪光灯的环境;扫描线性CCD数码相机中使用的CCD芯片分辨率极高,但由于存在扫描过程,分辨率越高,需要的曝光时间越长,导致这类数码相机无法拍摄活动景物,也不能进行闪光拍摄。所以,除非只是用于静物拍摄,一般应选用面CCD型数码相机。关于CCD,有一个用来区分数码相机档次的重要参数就是像素值,它取决于CCD芯片上光敏组件的数量,数量越多产生图像的分辨率越高,所拍图片的质量也就越好。

在传统相机中,分辨率用每英寸多少像素(DPI)表示。在数码相机中,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以感光元器件CCD芯片上像素的多少来表示的。像素多,数码相机就可以拍到更多的图像细节,分辨率就高。另外,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直接反映能够打印出照片的尺寸大小。分辨率高则在相同输出质量下可打印出照片的质量就越好。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但要注意这个值是图像传感器的物理分辨率还是经过软件处理后得到的分辨率。因为如果图像传感器像素大幅提高,产品的成本必然大幅提高,因此某些厂家采用软件插值运算的方法来提高像素和分辨率。这一方法的原理是用两个相邻的像素进行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像素,从而提升分辨率(实际上在计算机中通过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功能)。这一方法虽然提高了分辨率,但通过软件生成的像素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色彩,在图像中不同色彩的边界往往会产生色差和明显的锯齿。

CCD的尺寸

数码相机的参数中有1/2.7英寸、1/2.5英寸、1/1.8英寸,单反数码相机有aps-c、aps-h、全画幅,这些都是指CCD的尺寸。事实上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CCD尺寸的说法是参考传统摄像机内的真空摄像管的对角线长短来衡量的,它严格遵守了Optical Format规范,中文译名为光学格式,其数值称为OF值,单位为英寸。因此CCD尺寸的标准OF值的计算方法是其实际对角线长度(单位:16mm),数码相机里的一英寸长度不是工业上的25.4mm,而是16mm。以1/1.8英寸的CCD作例,这个1/1.8英寸就是计算公式中的OF值,16÷1.8≈8.89mm,这就是该CCD感光核心部分对角线的实际长度了,现阶段佳能A630、A640、索尼N

1、三星S800等等都是采用该尺寸的CCD传感器。早期相机的CCD尺寸是1/2.5英寸,16÷2.5=6.4mm,对角线只有6.4mm。大多数相机(消费级数码相机)多采用4:3系统(CCD的长宽比),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得长×宽,1/2.5英寸CCD的长和宽是5.12mm×3.84mm。不如手机按键大;1/1.8英寸也就是7.112mm×5.334mm。单反里面通常直接给出CCD尺寸的长宽,单位mm,这里比较容易理解,当其尺寸为或接近36mm×24mm时(一张135型胶片,也称35mm胶片的大小),就叫这款数码相机为全画幅相机。目前只有佳能公司开发出两款全画幅数码相机,价格都在2万元-5万元之间。索尼A100数码单反和尼康刚上市的D80数码单反的CCD大小为23.6mm×15.8mm,也称aps-c画幅,现阶段所有nikon相机都采用这一尺寸的CCD。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小DC和单反在成像上会有很大差别了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先进制造工艺下感光面积小的也比落后的制造工艺下的面积大的效果好。

因为一般数码相机的CCD尺寸(即画幅尺寸)小于传统135胶片机(使用35mm胶卷的相机)的画幅尺寸,即全画幅,也就是35mm胶卷的长乘宽,36mm*24mm,所以一般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比传统相机的要小,举个例子,50mm焦距的镜头在APS-c(画幅尺寸23.6mm*15.8mm)机器上的成像视角大约与75mm焦距的镜头在的135胶片机的底片上成像的视角相当,都是大约30度。50mm是真实焦距,75mm就是等效焦距。随着CCD尺寸的逐渐增大,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也逐渐增大,CCD尺寸达到全画幅,其镜头焦距就与135胶片相机的焦距相等。

数码相机的等效焦距(即135胶片相机的焦距)与真实焦距之比,等于135胶片相机的画幅对角线尺寸与CCD的对角线尺寸(即CCD尺寸)之比。

用上面的比例关系还可以算出CCD尺寸的真实数据,举例说明:松下LX2数码相机使用1/1.65英寸CCD,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8-112mm,真实焦距为6.3-25.2mm,两者的比例4.44,135胶片照相机的画幅尺寸为24mm*36mm,对角线长43.2mm,43.2/4.44=9.72mm,这就是1/1.65英寸CCD有效对角线长度,换算成画幅横纵比4/3,可求得真实尺寸为7.38x5.54mm。松下LX2相机CCD有效感光成像面积仅为全幅尺寸的二十分之一,为APS—C画幅尺寸的九分之一。当然,用1/1.65英寸乘以16mm也可以换算出CCD的尺寸是9.69mm,这证明了CCD中的1英寸=16mm,而不是25.4mm。

如何拍好景深效果

什什么叫景深?

用相机拍下来的一幅画面中,从理论上讲只有某一个距离上的物体A(假设A为可见的一点)是真正清晰的!但是,大多数照片中我们看起来清晰的却不止物体A。我们很可能认为比A远一点的B和比A近一点的C也是清晰的(当然这与人眼能识别的最小模糊圈直径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在同一距离观察被放大到不同尺寸的同一照片时感受是不同的)。那么B到C的距离就称此次拍摄的景深。这个距离长我们就说景深大,反之认为小。大景深可以把画面中的被摄个体尽可能都拍清晰,这在风光摄影等情况中很有用。小景深则模糊背景(或前景)以突出主体,在拍人物或其他特写镜头时非常重要。景深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有关。小光圈、短焦距以及远摄距会产生大景深,反之产生小景深。

简单的说,景深就是对焦点前后清晰度的范围,景深越大,焦点前后清晰范围越大,景深越小,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越小。

与景深有关的参数、因素

(1)光圈

光圈值在相机中的表示是F加上一个数字,如F2.8,F5.6,F后面的数字是指焦孔比(f/d),这里的f是镜头的物理焦距,d是入射光瞳(注意:d并不是光圈孔的物理直径,而是光圈孔通过阑前光学系统所成的高斯像,称入射光瞳)。因此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

从上面可以看出F后面的数字越大进光量越小,在照相时光圈不仅用来控制进光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来控制景深。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

简单地说焦距就是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在照相过程中我们可以变换焦距来拉近景物与我们的距离,比如在拍摄比赛场景时因为不能接近运动员,我们只能用长焦镜头拉近我们和运动员的距离,拍摄出来的效果好像运动员近在咫尺,其实这个距离一般是很远的。变换焦距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调节景深,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镜头与景物的距离

这也是一个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镜头离景物越近景深越小,镜头离景物越远景深越大。

实际应用 既然影响景深的因素有这么多,那么平时拍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应用呢?

比如拍摄人物写真时,我们一般用大光圈,长焦距,并且尽可能远离人物,这样一来可以获得比较小的景深,淡化背景,突出主题。用长焦拍摄不仅可以缩小景深,还有就是可以与被摄者保持距离,消除他(她)的紧张感。

拍摄人物旅游纪念照时,应该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至于焦距么就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了,这样不仅可以拍出主人公,还可以清晰地再现风景,谁也不想让拍出来的旅游纪念照只有人是清楚的,背景一团糟。

拍摄花卉时,一般就涉及到应用微距模式了,这里需要克服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一是当镜头非常接近物体的时候产生景深不足,二是近距离拍摄时光线造成的阴影现象。例如拍一朵小花,和镜头距离为4厘米,光圈值为F3.5,快门速度为1/60秒,景深很小,背景被完全淡化了,主题特别明显。

因为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的的焦距越长,景深越小。所以当我们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采用“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

一般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因焦距都很短,故景深都比较大,所以很难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只有在用“微距”拍摄模式时才能看出背景虚化的效果。

简要说虚化背景的方法:

1 、使用大光圈( f 值越小光圈越大)

2 、使用长焦端(用变焦环推到景物变最大为止)

3、 拉近被摄主体与相机的距离

4、 拉远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

第6篇:数码相机基础术语单反

数码相机基础术语——单反数码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第7篇:数码摄影基础教案(学生七 人像摄影)

第四章:摄影技巧

第一节: 人像摄影

一:基础知识

1. 人像摄影器材 :长焦距镜头

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人物会变形。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而用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2.靠近点:

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被摄者。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看不太清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 ·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人像照片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3.使用大光圈:

拍摄人像应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人物成为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拍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 4.试用竖画面构图:

人像摄影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横画面。这种横画面的构图对于群像来说是好的、但当你拍摄单人时就要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竖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头与上身的立式长方形造型相对应。立式结构也适合拍摄夫妻照片,特别是当他们拥抱的时候,能让两人亲密无间的浪漫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采用横画幅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选择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等。 5.要避免刺目的光线:

拍人像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它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职业人像摄影师喜欢选用开阔的阴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创造一个开阔的背荫条件,即让被摄者把背对着太阳,从技术上说这叫逆光。这对于你的相机测光系统会形成一种挑战,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善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这光照明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或者如果你的相机带点测光劝能,那么就用它测取被摄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6.选择简单的衣着:

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装只会转移观众对被摄者的注意,要采用朴素的设计和沉静的色彩以突出人物神态。

人物的着装要保持简单。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在色彩方面,保持简单的着装通常是行之有效的。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但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

拍人像时选用简单的衣着

二:人像摄影构图

有人认为,所谓摄影就是记录下决定性的瞬间。 拍摄人像,要抓住人像的神韵。

画面的和谐,完美是我们的追求。也就同时诞生了一些一般性的法则。

1.拍摄角度:

通过姿式篇,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平行的角度是常见角度,而仰拍,俯拍都不常见。仰拍,易使得人物的下巴变宽,反过来说,也可以使人物面部变得丰满。

而俯拍,改变了身体的线条,使他变瘦,成功的利用这种变形使得人物生动起来。但因为两种角度失去了人物的亲近感,所以并不常用。

2.使用相机和镜头:

一般的拍摄应该用标头或者长焦,广角会使人物变形。

标头如果离得太近也会产生变形

长焦镜头的优点是使焦距变短,使背景虚化,更加突出人物,所以常常被使用;缺点是,用长焦的话,拍摄者与人物的距离太远了。

3. 人像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

我们经常看到拍摄男性的照片采用的是阴阳脸布光,就是让男性面部的一部分沉入黑暗中。以面部来说,照亮光亮面的主光和照亮阴暗的面光的强度对比,称为光比。男性的光比大,呈阴阳脸样子,而女性的光比一般较小。这是有道理的。 女性的美,主要是种温柔细腻的美。光比小的平光,使得女性的面部起伏不大,兼之呈现出的面部柔滑的线条,给人一种亲近温柔的可人感觉。 失败案例: 由于强光照在鼻子上,使得人物有了个突出的大鼻子,同时使得脸部向下凹。

作为人像摄影,逆光是个高档次的选择。逆光和侧逆光要注意对面部暗部进行补光,否则面部就会很暗,可以用反光板和闪光灯。如果不进行补光,而又想让人物清楚一些的话,那么背景就会因为曝光过度而看不清楚。 4.图底分离:

人物照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让人物从画面中突出出来。方法一是色彩,根据背景色选择着装颜色,使人物从背景色中分离出来。

有的时候,为了保持主体与环境的整体统一,人物着装与背景用同一种色系。此时,背景和主体的繁杂与重复的对比,也可以使图底分离。

图底分离的另一个更为常见的方法就是让背景虚化。这是在外景拍摄中的常用手法。

当然,图底分离同样存在色彩的对比与搭配问题。 虚化背景的方法,一是使用长焦镜头,二是开大光圈。使用单反相机时,一定要注意用手动功能,把光圈开到最大,否则下面照片的背景虚化效果是出不来的。 5.整齐: 许多景点的拍摄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对称的构图,这里要强调的是对称中的细节不能是完全对称。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感,所以常常用来表现安静,庄重的女性。

一张照片应该是相似与变化并存的

6.前景与后景:

之所以选用这张照片,是因为作者构思的巧妙,主体的人物其实是“镜中人”,前后景中的植物,将主角包含在中间,引起视线的注意! 前景中的树丛,遮挡掉了因为蹲姿可能带来的身体臃肿感。 7.人像背景的选择:

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如何借背景刻画被摄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

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

(2)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

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缩小光圈的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模糊。

(3)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比例

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大合适,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还有,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4)避免一些不良的背景

好的背景能起到烘托、美化被摄人物的作用,而不良的背景则会影响画面的美观。在摄影中,以下一些景致一般不宜充当背景:

景物零乱繁杂。

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

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物脸部时,会使人物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 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三:人像摄影关键要素

1. 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题材广泛多样,到处可选。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更是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画,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2.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就由摄影者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3.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些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画面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和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均衡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进行平衡。如果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灰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灰色。例如,人物脸部小面积的暖色周围,可安排较大面积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灰暗些,既可以突出主体,又可以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第8篇:新闻中心举办业务培训第二讲“数码摄影基础

什么角度拍照显脸小http:///Content_display.asp?id=350

新闻中心举办业务培训第二讲“数码摄影基础

近日,本学期新闻中心第二次业务培训在东区三教304举行,新闻中心网络新闻编辑部曲越老师为广大师生摄影爱好者做了“数码摄影基础”的专题培训,鼓励大家记录下自己大学学习生活中美好瞬间,并欢迎大家能积极参与“农大风采”校园摄影大赛 。

曲越长期负责学校的新闻摄影工作,记录了许多农大重要的历史时刻,有着丰富的新闻摄影经验。在讲座上,曲越与摄影爱好者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摄影心得。

曲越首先对“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也即我们常说的“单反”相机的构造原理做了讲解,并通过讲解自己多年来拍摄的照片案例,对光圈、快门、ISO感光度、光线、构图等数码摄影入门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

如何才能拍出一张好照片呢?曲越引用《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开篇中的一段话来引导大家,“首先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这幅照片要表现什么主题?我的被摄主体是否突出、画面是否简洁?我是否有效运用了镜头语言并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他说:“无论曝光还是构图,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不合适,是不是能够充分得表达你想突出的内容”。艺无定法,但审美却是有一定共性的,摄影有其自身语言,好照片自己能说话。运用不同的光线、构图、对焦点,就是摄影师借助照片表达思想的方式。

在讲座的最后,曲越强调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他希望同学们能够阅读一些摄影教材,掌握基本的摄影原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修校内的摄影课,在实践中摸索、体会摄影的真谛,同时也享受摄影的过程和快乐。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记者团承办,摄影协会、各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以及摄影爱好者们1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什么角度拍照显脸小http:///Content_display.asp?id=350

第9篇:数码相机选择

选数码相机最重要的参数有:

1、感光元件(CCD或CMOS)大小,成像质量重要参数,越大越好,成像越清晰,消费级DC一般从1/1.6--1/2.5英寸,全画幅单反36×24mm。弱光拍摄通常CMOS优于CCD的,而背照式的CMOS又优于前照式的。

2、焦段范围,目前广角端最小可达24mm,越小拍摄范围越广;长焦端看光学变焦倍数,用光学变焦倍数×广角焦距=长焦端焦距,越大可以将远景拉得更近,目前消费级DC最大光学变焦倍数可达30倍。数码变焦是浮云。

3、最大光圈,越大弱光拍摄效果越好,背景虚化也好,目前最大可达1.8,小的一般为3.5,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4、像素,图片大小的参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选相机只看像素,认为像素越高拍出的图片越清晰,其实像素与成像质量毫无关系,它只是图像大小的参数,像素高的图片大,如果你要放大幅的广告画、宣传画,就选高像素的,否则就不必追求像素,像素大反而占用存储空间大,普通用途5-6百万像素就够了,像素太高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其实现在1200像素的卡片机如果设置在600万像素,拍出的照片要优于1200万像素的照片(将图片都放大到100%对比下很明显)。

5、光学防抖,可以抵消部分抖动的影响,提高出片率。数码防抖也是浮云。

……

二、选镜头。镜头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部件,著名镜头品牌有:施耐德(柯达常用)、莱卡(松下常用)、蔡司(索尼常用)。

三、选品牌。比较有实力的品牌,单反顺序为佳能、尼康、宾得、sony。消费级相机不分顺序佳能、尼康、柯达、富士、松下、奥林巴斯、sony等。(这些品牌不能绝对的说那个更好,要看具体产品),另外三星的相机不要选,三星有些型号单看参数很诱人,但他的实际成像质量、可靠性都还有差距。

四、选外形。外形有体积小巧的卡片式设计和体积较大的类单反设计,这个并不一定体积大的成像就好,比如松下的LX3卡片机成像就远远优于类单反的富士S2000HD。不过一般卡片机的光学变焦倍数比较少,最大的也只有十几倍,而类单反的现在可以做到30多倍。

五、选电池。有用专用锂电池的,有用通用AA五号电池的,有既可以用锂电池又可以用五号电池的。锂电池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缺点是不能随处买到、必须充电、价格贵;AA电池的优点是到处有买、性价比高,缺点是体积大、重量大、必须选高质量的电池,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认为AA电池的续航能力很差,其实主要是电池质量问题,高质量的AA充电电池续航能力是很好的,其性价比要远优于专用锂电池,目前最好的5号镍氢电池就只有日本三洋的eneloop(爱老婆)和国产倍特力enelong(爱老公)最好,二者性能基本相同,爱老公的容量还稍大点,价格也很便宜,每节6元多点,而鬼子的却要贵一倍!其他的电池都不好用,尤其那些标称2500mAh以上的,包括日本三洋、汤浅等都是浮云。普通AA干电池只能用来应急,还必须的正品的名牌电池,否则有可能开不了机。

但是选相机也不能完全以参数为依据,根据以上内容选几款型号作为候选,然后到相应的论坛看看大家的评价和实拍图片的效果,最后决定那一款最值得拥有。

上一篇: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下一篇:传媒英文单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